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高考复习常考题型:39基于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一、单选题(共15题)1.完全相同的两个恒容容器甲和乙,已知甲中装有SO2、O2各1g,乙中装有SO2、O2各2g,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2(g)+O2(g)2SO3(g)达平衡后,甲中SO2的转化率为a%,乙中SO2的转化率为b%,则()A.a%>b% B.a%<b% C.a%=b% D.无法判断2.一定条件下,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对于可逆反应,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均不为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X、Y、Z的浓度分别为、、,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A.B.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D.的取值范围为3.180℃时,将0.5molH2和1molCO2通入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甲醇蒸气(CH3OH)和某无机副产物,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部分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在0~3min内,CH3OH的平均反应速率为C.在3~10min内,反应仍未达到平衡状态D.10min时,再通入0.5molH2和1molCO2,可提高H2和CO2的转化率4.2SO2(g)+O2(g)2SO3(g)ΔH<0是硫酸制造工业的基本反应。将2.0L密闭反应器置于常压下某恒温环境中,反应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molt/minn(SO2)n(O2)n(SO3)00.1000.060040.05680.016100.088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B.工业上应选择高温高压条件进行生产C.平衡状态时,c(SO2)=0.006mol·L1D.0~4min用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5.5×103mol·L1·min15.已知反应2X(g)+Y(g)⇌2Z(g),某研究小组将4moX和2molY置于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测定不同时间内X的转化率,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t/min24.556X的转化率30%40%70%70%A.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不断增大B.其他条件不变,将X的物质的量改为10mol,则可得到4molZC.6min时,容器中剩余1.4molYD.反应在5.5min时,6.对于反应,在某温度时X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6min后,反应停止B.当达到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85molC.当达到平衡时,Z的浓度增加了0.85D.若降低温度,则v正减小,v逆增大7.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4、0.2、0.4,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SO2的浓度为0.8,O2为0.4 B.SO2的浓度为0.5C.SO3的浓度为0.8 D.SO2、SO3的浓度一定均为0.38.恒温、恒压条件下,1molA和1molB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生成amol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起始时和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中的压强比为1:1B.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一定是1:2C.达到平衡状态时A的物质的量为D.当时,可断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9.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图1表示T℃时容器中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结合图像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该反应可表示为2A(g)+B(g)C(g)ΔH<0B.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6.25C.当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T℃,在第6min时再向体系中充入0.4molC,再次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大于0.2510.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N2O4(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体积为2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前10min内用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NO2)=0.02mol·L1•min1B.反应进行至25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可以是向容器中添加NO2(g)C.若要达到与最后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在25min时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添加N2O4(g)D.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成是b和d11.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X(g)+bY(g)cZ(g)达到平衡时测得平衡常数为K1;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减小一半,当达到新平衡后,测得Y的浓度为原来的1.6倍,平衡常数为K2,则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2>K1B.新平衡时Y的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1>K2C.新平衡时,Z的浓度大于原平衡2倍,K1=K2D.反应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K1=K212.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3(g)2SO2(g)+O2(g)—Q(Q>0),其中SO3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0~8min内v(SO3)=0.025mol/(L·min)B.8min时,v逆(SO2)=2v正(O2)C.8min时,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D.若8min时将容器压缩为1L,n(SO3)的变化如图中a13.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测得某一时刻SO2、O2、SO3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2mol·L-1、0.1mol·L-1、0.2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数据可能存在的是()A.SO2、O2浓度分别为0.4mol·L-1、0.2mol·L-1B.SO3浓度为0.25mol·L-1C.SO3浓度为0.4mol·L-1D.SO3、SO2浓度均为0.15mol·L-114.T℃,将2molX和1molY充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已知:2X(g)+Y(g)2Z(s)△H=MkJ·mol1。10min后达到平衡,生成0.2molZ,共放出热量N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0min时,X的反应速率为0.02mol·L1·minlB.在0~10min内,Y的反应速率为mol·L1·minlC.无法计算该温度下Y的平衡转化率D.反应达平衡后,保持T℃,通入稀有气体增加压强,则化学反应速率变快15.在2L恒容绝热(不与外界交换能量)容器中进行2A(g)+B(g)=2C(g)+D(s)反应,按下表数据投料,反应10s后达到平衡状态,测得体系压强升高,前10s内v(A)=0.025mol/(L•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达平衡时,2v正(A)=v逆(B)B.平衡后,增加D的量,平衡逆向移动C.到达平衡时,n(B)=0.5molD.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二、计算题(共6题)16.恒温下,将amolN2与bmol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1)若反应某时刻t时,nt(N2)=13mol,nt(NH3)=6mol,则a=____mol;(2)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L(标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_____;(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n(始)∶n(平)=______;(4)原混合气体中,a∶b=_____;(5)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α(N2)∶α(H2)=______;(6)平衡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______。17.一定温度下,在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2H4(g)和H2O(g),发生如下反应:,测得C2H4(g)的转化率(α)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T1、T2表示温度,速率方程:v正=k正·c(C2H4)·c(H2O),v逆=k逆·c(CH3CH2OH)(k是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1)N点:______(填“>”“<”或“=”)。(2)温度为T1时,测定平衡体系中c(H2O)=0.25mol·L1,则______L·mol1。18.已知CH4与CO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CH4(g)+CO2(g)2CO(g)+2H2(g)△H=+247.0kJ·mol1。在两个体积均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起始时按表中相应的量加入物质,在温度为753K下发生反应,CO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表所示:容器起始物质的量(n)molCO2的平衡转化率CH4CO2COH2A110050%B1122(1)若容器A中反应从开始到平衡所用的时间为tmin,则tmin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2)=___________(用含t的表达式表示)。(2)温度为753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容器B中的反应起始时将_______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3)反应达到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此时v正________v逆(填“>”、“=”或“<”)。(4)当容器A、B中的反应均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CO)满足的关系:2n(CO)A_____n(CO)B(填“>”、“=”或“<”)。19.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称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①CO(g)+2H2(g)CH3OH(g)△H1②CO2(g)+3H2(g)CH3OH(g)+H2O(g)△H2③CO2(g)+H2(g)CO(g)+H2O(g)△H3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反应①中的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化学键HHCOCOHOCHE/(kJ.mol1)4363431076465413由此计算△H1=________kJ.mol1,已知△H2=58kJ.mol1,则△H3=_________kJ.mol1(2)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图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______(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20.以CH4和H2O为原料,通过下列反应来制备甲醇。I:CH4(g)+H2O(g)CO(g)+3H2(g)△H=+206.0kJ·mol-1II:CO(g)+2H2(g)CH3OH(g)△H=-129.0kJ·mol-1(1)一定温度下,在容积2L且固定的两个密闭容器中,按如下方式加入反应物发生反应I,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容器甲乙反应物投入量1molCH4、1molH2OamolCH4、amolH2O、bmolCO、cmolH2经测定甲容器经过5min达到平衡,平衡后甲中气体的压强为开始的1.2倍,若要使平衡后乙与甲中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且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b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2)将1.0molCH4和2.0molH2O(g)通入容积为10L的反应室,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I,测得在一定的压强下CH4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①假设100℃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为5min,则用H2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______。②100℃时反应I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3)若在恒温恒压容器内进行反应II,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有________(填序号)。A.有2个H—H键生成的同时有3个C—H键断裂B.CO百分含量保持不变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4)在压强为0.1MPa、温度为300℃条件下,将amolCO与3amol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II生成甲醇,平衡后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l/2,其他条件不变,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填序号)。A.c(H2)减少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C.n(CH3OH)增加D.减小E.平衡常数K增大21.在100℃时,将0.200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2L真空的密闭容器中,每隔一定的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格:时间s浓度mol/L020406080100c(N2O4)0.100c10.050c3abc(NO2)0.0000.060c20.1200.1200.120试填空:(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O42NO2,达到平衡时,四氧化二氮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表中c2________c3、a______b(填“>”、“<”或“=”)。(2)20s时四氧化二氮的浓度c1=________mol/L,在0s~20s时间段内,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L·s)。(3)若在相同情况下最初向该容器充入的是二氧化氮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二氧化氮的起始浓度是________mol/L。参考答案1.B【详解】完全相同的两个恒容容器甲和乙,已知甲装有SO2和O2各1g,乙装有SO2和O2各2g,乙中的量是甲的2倍,则乙中压强大,增大压强,平衡正移,SO2的转化率的增大,所以乙中SO2的转化率大于甲中SO2的转化率,即a%<b%,答案选B。2.B【详解】A.设X转化的浓度为x,,则,A项正确;B.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B项错误;C.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压强不变,C项正确;D.反应为可逆反应,物质不可能完全转化,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故有,D项正确;答案选B。3.C【详解】A.由图可知,氢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mol=0.3mol和()mol=0.1mol,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反应为CO2+3H2CH3OH+H2O,故A正确;B.由图可知,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mol=0.1mol,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甲醇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0.1mol,则甲醇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1·min-1,故B正确;C.由图可知,0~3min时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mol=0.1mol,10min时甲醇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甲醇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0.1mol可知,3min时反应达到平衡,则在3~10min内,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若10min时,再通入0.5molH2和1molCO2相当于增大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氢气和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故选C。4.C【详解】A.反应的平衡常数为生成物的幂指数积与反应物的幂指数积的比值,则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故A错误;B.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高温条件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不利于三氧化硫的生成,工业上选择适宜的温度和高压条件进行生产,故B错误;C.由表格数据可知,8min时,O2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060—0.016)mol=0.044mol,由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SO3的物质的量为0.088mol,8min时SO3的物质的量和10min时SO3的物质的量相等,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则衡状态时,c(SO2)==0.006mol·L1,故C正确;D.0~4min时,SO2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100—0.056)mol=0.044mol,由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O2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0.022mol,则用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75×103mol·L1·min1,故D错误;故选C。5.D【详解】A.该反应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A判断不正确;B.其他条件不变,将X的物质的量改为10mol,因为该反应是可逆反应,Y的转化率也不可能达到100%,故不可能得到4molZ,B判断不正确;C.6min时,X的转化率为70%,由于投料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Y的转化率也是70%,Y的变化量为1.4mol,容器中剩余Y0.6mol,C判断不正确;D.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在5min时已达平衡状态,则反应在5.5min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由于X和Z的化学计量数相同,则,D判断正确;本题选D。6.C【详解】A.由题图可知,6min时反应达到了一定的反应限度,但反应没有停止,而是始终在进行,A错误;B.达到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85mol/L,由于体积未知,无法确定X的物质的量的减少量,B错误;C.由于X、Z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故当达到平衡时Z的浓度增加了0.85mol/L,C正确;D.若降低温度,则v正、v逆均减小,D错误;故选C。7.B【详解】A.只有当SO3完全转化为反应物时,SO2和O2的浓度才为0.8mol、0.4mol,但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SO2的浓度应小于0.8mol,O2的浓度应小于0.4mol,A错误;B.当SO3发生0.1mol/L的转化时,SO2的浓度为0.5mol/L,B正确;C.只有当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时,SO3的浓度才为0.8mol/L,C错误;D.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不可能同时减小,应该是一个减小,另一个定增大,D错误;故选B。【点睛】对于进行到某一阶段的可逆反应,反应可能正向进行,也可能逆向进行,但不管如何进行,反应物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生成物也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反应物。8.D【详解】A.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所以起始时和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中的压强比为1:1,故A正确;B.A和B的起始量都是1mol,所以A、B的转化率之比等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一定是1:2,故B正确;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amolC时,消耗,则达到平衡状态时A的物质的量为,故C正确;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当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答案选D。【点睛】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要从化学平衡的特征角度进行分析,由此衍生出的一些结论也是正确的,分析的时候要注意细节。9.D【详解】A.根据图可知A物质的量减小0.4mol,B物质的量减小0.2mol,A、B均为反应物,C物质的量增加0.2mol,为生成物,根据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反应中计量数之比,写出化学方程式为2A(g)+B(g)⇌C(g),根据图Ⅱ可知,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2A(g)+B(g)⇌C(g)△H>0,故A错误;B.图I中5min时达到化学平衡,平衡浓度分别为c(A)==0.2mol/L,c(B)==0.1mol/L、c(C)==0.1mol/L,则K==25,故B错误;C.由ρ=可知,m不变,V不变,则ρ是定值,因此当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故C错误;D.图I中5min时,C的体积分数为=0.25,充入0.4molC,虽平衡逆向移动,但C的体积分数增大,故D正确;答案选D。10.A【分析】根据题中2NO2(g)⇌N2O4(g)可知,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运用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公式和勒夏特列原理分析。【详解】由图可知0﹣10min平衡状态时,X曲线Δc=(0.6﹣0.2)mol·L1=0.4mol·L1,Y曲线Δc=(0.6﹣0.4)mol·L1=0.2mol·L1,X曲线浓度变化量是Y曲线浓度变化量的2倍,则X曲线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Y曲线表示N2O4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反应时NO2浓度增大,N2O4浓度减小,说明反应逆向进行;A.前10min内用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NO2)===0.04mol·L1•min1,故A错误;B.反应进行至25min时,c(NO2)增大、c(N2O4)不变,所以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向容器中添加NO2(g),故B正确;C.若要达到与最后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在25min时还可以增大生成物平衡逆向移动来实现,故C正确;D.如果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时,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根据图知,b、d点各物质浓度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答案选A。11.C【解析】【分析】保持温度不变压强增大至原来的2倍,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容积的一半,假定平衡不移动,Y浓度变为原来的2倍,达到新平衡时,物质Y的浓度是原来的1.6倍,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应由a+b>c+d,据此解答。【详解】保持温度不变压强增大至原来的2倍,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容积的一半,假定平衡不移动,Y浓度变为原来的2倍,达到新平衡时,物质Y的浓度是原来的1.6倍,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应由a+b<c+d,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温度不变K值不变,K2=K1,选项A错误;B.新平衡时Y的浓度为原来的1.6倍,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温度不变则K1=K2,选项B错误;C.新平衡时,平衡正向移动,体积为原来的一半但Z的物质的量增大,浓度大于原平衡的2倍,K1=K2,选项C正确;D.反应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均增大,未达平衡前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K1=K2,选项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用假定法判断,如果平衡不移动,则达到平衡时Y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根据实际Y的浓度,判断平衡移动。12.D【详解】A、0~8min内v(SO3)==0.025mol/(L•min),选项A正确;B、8min时,n(SO3)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平衡,v逆(SO2)=v正(SO2)=2v正(O2),选项B正确;C、8min时,n(SO3)不再变化,说明各组分浓度不再变化,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选项C正确;D、若8min时压缩容器体积时,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逆向移动,但纵坐标是指物质的量,不是浓度,SO3的变化曲线应为逐变不可突变,选项D错误;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求算、平衡常数、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移动的图象分析,明确概念是解题的关键。13.B【分析】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为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据此判断分析。【详解】A.SO2和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和O2的浓度浓度变化分别为0.2mol/L、0.1mol/L,因可逆反应,实际变化应小于该值,所以SO2小于0.4mol/L,O2小于0.2mol/L,A错误;B.如果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消耗SO2为0.05mol/L,O2为0.025mol/L,平衡时SO3为0.25mol/L,B正确;C.SO3的浓度增大,说明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二氧化硫和氧气完全反应,SO3的浓度的浓度变化为0.2mol/L,实际变化小于该值,C错误;D.SO3、SO2浓度均为0.15mol·L-1,硫元素不守恒,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建立,关键是利用可逆反应的不完全性,运用极限假设法解答,题目难度不大。14.B【详解】A.化学反应速率表示的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不能表示瞬时速率,故无法计算在10min时X的反应速率,故A错误;B.10min后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NkJ,设Y的物质的量减少了amol,则根据反应方程式有:2X(g)+Y(g)2Z(s)△H=MkJ·mol11molMkJamolNkJ得a=mol,则v(Y)===mol·L1·minl,故B正确;C.10min后达到平衡,生成0.2molZ,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此时消耗Y的物质的量是0.1mol,则Y的平衡转化率为:×100%=10%,故C错误;D.反应达平衡后,保持T℃,通入稀有气体增加压强,但因容器恒容,故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D错误;答案选B。15.D【解析】起始时D的物质的量为0,则反应2A(g)+B(g)⇌2C(g)+D(s)只能向正反应进行建立平衡,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又容器的体积不变,而平衡时压强增大,说明在绝热条件下,混合气体的温度升高了,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根据方程式可知v正(A)=2v逆(B),A错误;B.D为固体,平衡时增加D,平衡不发生移动,B错误;C.前10s内v(A)=0.025mol/(L•s),则前10s内v(B)=0.0125mol/(L•s),平衡时消耗B的物质的量为:0.0125mol/(L•s)×10s×2L=0.25mol,所以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为:1mol0.25mol=0.75mol,C错误;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后平衡向着逆向移动,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会减小,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根据题干数据正确判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选项B是易错点,注意D的状态。16.16mol8mol5∶42∶31∶23∶3∶2【分析】(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a值;(2)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L(标况下),则气体的物质的量是32mol,根据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计算氨气的物质的量;(3)利用差量法计算原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4)根据(1)可知a=16,根据(3)可知原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40mol;(5)利用“三段式”计算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6)根据“三段式”判断平衡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物质的量比;【详解】(1)根据N2(g)+3H2(g)2NH3(g)反应可推知:反应某时刻t时,n(NH3)=6mol,则消耗n(N2)=3mol,开始加入n(N2)=13mol+3mol=16mol;(2)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L(标况下),则气体的物质的量是32mol,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所以氨气的物质的量是32mol×25%=8mol;(3)设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减少n;n=8mol;所以原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32mol+8mol=40mol,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40:32=5:4;(4)根据(1)可知a=16,根据(3)可知原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40mol,所以b=40mol16mol=24mol;a∶b=16:24=2:3;(5)N2的转化率为,H2的转化率为,所以α(N2)∶α(H2)=1:2;(5)根据平衡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12:12:8=3:3:2。17.>16.00【分析】根据速率方程以及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进行计算。【详解】(1)反应达到平衡时,υ正=υ逆,即k正·c(C2H4)·c(H2O)=k逆·c(CH3CH2OH)可得平衡常数K=,N点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正向进行,则>;(2)温度为T1时,C2H4(g)的平衡转化率为80%,设C2H4的起始浓度为cmol/L,平衡时c(C2H4)=0.2cmol·L−1,c(CH3CH2OH)=0.80cmol·L−1,已知c(H2O)=0.25mol·L−1,则K==。18.
mol·L1·min11逆向>>【分析】(1)α=×100%,计算出△n(CO2),再根据v(CO2)=计算;(2)根据三段式结合平衡常数K=计算;根据Qc与K的关系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Qc>K,平衡逆移,Qc<K,平衡正移,Qc=K,平衡不移动;(3)反应的△H>0,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结合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判断;(4)结合等效平衡的原理分析判断。【详解】(1)△n(CO2)=1mol×50%=0.5mol,v(CO2)====mol/(L•min),故答案为:mol/(L•min);(2)平衡常数K===1;容器B中的反应起始时Qc==4>K=1,平衡逆向移动,故答案为:1;逆向;(3)CH4(g)+CO2(g)2CO(g)+2H2(g)△H=+247.0kJ·mol1,△H>0,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移,正>逆,故答案为:>;(4)实验B相对于实验A相当于增大压强为A的2倍,平衡逆移,故2n(CO)A>n(CO)B,故答案为:>。【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4),要注意找到B容器与A容器的联系,结合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判断。19.99+41a反应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详解】(1)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故△H1=1076kJ/mol+2×436kJ/mol−(3×413+343+465)kJ/mol=−99kJ/mol;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②−反应①=反应③,故△H3=△H2−△H1=−58kJ/mol−(−99kJ/mol)=+41kJ/mol,故答案为:−99;+41;(2)反应①CO(g)+2H2(g)⇌CH3OH(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反应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曲线a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故答案为:;a;反应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20.0.2<b≤10.03mol·L-1·min-12.25×10—2BDCD【详解】(1)设反应的甲烷的物质的量为x,CH4(g)+H2O(g)CO(g)+3H2(g)起始(mol)1100反应(mol)xxx3x平衡(mol)1x1xx3x平衡后甲中气体的压强为开始的1.2倍,即物质的量为开始时的1.2倍,则(1molx)+(1molx)+x+3x=(1mol+1mol)×1.2,解得x=0.2mol;若要使平衡后乙与甲中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即甲乙等效,由于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等,在等温等体积时,需要转换到方程式一边,物质的量分别相等,则b的最大值为1mol,起始时要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b要大于0.2m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情监测系统施工方案
- 童车产品研发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考核试卷
- 窗帘布艺的数字化生产模式创新与实施考核试卷
- 云浮驳岸联锁块施工方案
- 电梯控制系统与智能化技术考核试卷
- 石油化工专用仪器与工艺考核试卷
- 矿山机械模拟仿真与实验技术考核试卷
- 塔吊黑匣子施工方案
- 私募股权投资多元化策略与实践考核试卷
- 纸板容器生产线优化配置考核试卷
- 第6-2章生料粉磨和熟料粉磨
- 2023年广东学位英语试题学位英语考试真题(含答案)
- 冒泡排序算法课件
-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 文言文《守株待兔》说课稿课件
- 生物矿物课件
- GB∕T 36765-2018 汽车空调用1,1,1,2-四氟乙烷(气雾罐型)
- DB34-T 4243-2022 智慧医院医用耗材SPD验收规范
- 《觉醒年代》朗诵稿
- 混凝土格构梁护坡施工方案设计
-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