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物生物学第一章绪 论1、动物学:是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和有关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2、动物生物学:是以生物学观点和技术来研究动物生命规律的科学。3、五界法: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4、物种:是自然地分布在一定的区域、具有共同基因组成以及能够自然繁殖出有生殖力的后代的所有生物个体。5、“双名法”:物种的学名是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用斜体字表示!或者在学名下面划横线标注)所组成。例:黄嘴白鹭HerodiaseulophotesSwinhoe6、生物分类的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7、动物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描述性动物学阶段;实验生物学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生物学多学科交叉阶段。第2章动物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调控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2、生长和繁殖3、遗传变异和进化4、应激性和活动性生命的物质基础水2、无机盐3、蛋白质4、核酸5、脂类6、糖类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质体(叶绿体)细胞壁中央大液泡其他(分裂)动物细胞无(异养厌氧)无无有中心体,分裂时有收缩环植物细胞有(自养)有(纤维素、果胶)有(各种酶)细胞分裂时有胞间连丝,细胞板动物细胞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机能细胞器名称结构特点主要机能核糖体颗粒状、无膜包裹、主要成分蛋白质和RNA合成蛋白质、mRNA、tRNA、rRNA高尔基体大小不一、形态多变的囊泡体系组成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糖类合成工厂,运输蛋白溶酶体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对大分子物质强烈消化作用,清除无用的大分子及细胞线粒体线状、颗粒状、环形、哑铃形、枝状能量工厂,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中心体位置固定、颗粒、柱状体、具有极性结构参与细胞有丝分裂内质网光面内质网:分支管状、形成复杂的立体结构粗面内质网:多呈变囊状、排列整齐合成脂质合成分泌性的蛋白和多种膜蛋白,加工、运输五、组织动物组织根据其细胞形态、功能和发生情况分为四大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1)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简称上皮,主要由大量紧密而有规则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细胞间质所组成,细胞间以特化的细胞连接复合体彼此相连,将上皮细胞联系组成片层状的组织结构。分布于体表及内脏器官和管道、上皮性囊腔的内表面,具有保护、吸收、排泄、分泌、呼吸及感觉等作用。上皮中通常没有血管和淋巴管,只能借助结缔组织中的血管通过基膜以渗透方式进行物质交换。基膜的功能主要有:对上皮组织的支持和固着作用;形成上皮细胞与结缔组织界面的半透膜,在物质交换中起着分子筛的作用。上皮组织起源与三个胚层。主要来自内胚层和外胚层,少数来自中胚层。根据功能、分布和形态结构,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1.被覆上皮分布在机体内外表面和器官内外表面,根据细胞层数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2.腺上皮具有分泌作用,分为外分泌腺、内分泌腺,而这最显著的特征是外分泌腺有管道。3.感觉上皮具有感觉机能。(2)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由多种细胞和大量间质构成,分布广、功能多、形态结构差异大。结缔组织来源于中胚层起源的间充质细胞。不能形成完整的细胞层。结缔组织的间质包括间质和纤维,纤维分为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三类。结缔组织分布全身各处,将全身的各种组织联系起来,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修复和物质运输功能。结缔组织的主要类型有: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淋巴等。血细胞的三个类型:红细胞、白细胞、凝血细胞。出去了纤维蛋白原的血浆叫做血清。(3)肌肉组织肌肉组织主要由特化的肌细胞组成,肌细胞细长,呈纤维状,也称肌纤维。肌肉组织根据肌原纤维的分布、形态和功能的特点分为:平滑肌、骨骼肌、心肌三种。无脊椎动物除节肢动物外,主要肌肉是平滑肌,但昆虫等节肢动物具有大量的骨骼肌。心肌为脊椎动物所特有。(4)神经组织神经组织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特有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是高度特化的细胞,能感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六、器官和系统器官: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机能的结构。器官分为:实体状器官和管状器官。实体状器官是指没有空腔的器官,如肝、胰等。管状器官是指有空腔的器官,如消化管、血管、输尿管和输卵管等。系统:由机能上密切联系的若干个器官共同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有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细胞增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生物繁育的基础。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这一连续过程叫做细胞增殖。有丝分裂特点: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数清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末期:两消两显重开始。第三章动物的类群第一节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身体由单细胞构成(单细胞动物)大多数身体由单个细胞组成,但细胞构造最复杂,有各种细胞器,能独立完成动物的各项生活技能。身体微小,形态多样,分布广泛具有一般动物的生理及生殖特性(1)营养自养——如鞭毛虫异养——如变形虫(2)呼吸和排泄呼吸——通过表膜的扩散作用排泄——渗透作用,伸缩泡激应性具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无性生殖1、二分裂(多数原生动物)
等二分裂(如变形虫)、纵二分裂(如绿眼虫)和横二分裂(如草履虫)等
2、多分裂——如疟原虫
3、出芽生殖——如管足虫4、质裂——见于多核种类,如多核变形虫有性生殖1、配子生殖——多数原生动物,如疟原虫2、接合生殖——纤毛虫类,如草履虫运动器有鞭毛眼虫运动、纤毛草履虫运动和伪足变形虫运动多数种类可形成包囊原生动物门的分类鞭毛纲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绿眼虫鞭毛营养方式:两种生殖二分法(眼虫)出芽法(夜光虫)同配生殖(盘藻)异配生殖(团藻)肉足纲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大变形虫具伪足(叶状,丝状,根状,有轴)质膜极薄,胞质分外质和内质两种繁殖是二分法生活在不大流动的浅水中,通常可在浸没在水中的植物上找到。孢子虫纲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全部营寄生生活,多为胞内寄生无任何运动胞器,缺乏胞口和胞肛繁殖力强,具有孢子生殖和裂体生殖生活史复杂,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交替,2个世代多数在2个寄主体内行,无性世代在脊椎动物或人体内,有性世代在无脊椎动物体内进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纤毛是运动的细胞器核和胞质高度分化,有大核和小核,胞口,胞咽,胞肛等。生殖分为无性生殖(横分裂和出芽),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第二节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和海棉动物门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受精卵2、卵裂3、囊胚4、原肠胚5、中胚层的形成a.端细胞法b.肠腔法器官形成海绵动物门主要特征体制多不对称;只有细胞的分化,没有明确的组织和器官系统;结构简单:由皮层、胃层两层细胞构成;皮层单层扁平细胞;胃层领鞭毛细胞;具有骨骼;胚胎发育有逆转现象;具有独特的水沟系统;没有神经系统。海绵动物固着生活在水中物体上海绵的胚胎发育有“逆转”现象。海绵动物的原肠作用与其它后生动物相反,称逆转现象,故列为侧生动物。第三节腔肠动物门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水螅辐射对称2、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3、组织分化,有特殊的刺细胞4、漫散神经系统——神经网5、生殖和世代交替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二、水螅型与水母型的形态比较(一)水螅纲的主要特征1、生活史多具水母型和水螅型世代交替,少数种类无水母型(如水螅)或水母型不发达(如筒螅),也有水母型发达,水螅型不发达或无水螅型(如桃花水母)。2、一般为小型动物,多为海产。3、水螅型结构简单,无口道,消化循环腔简单,无隔膜;水母型的伞缘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4、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二)钵水母纲的主要特征1、为海产,大型,水母型发达,水螅型不发达或消失。2、中胶层发达3、生殖腺起源于内胚层。4、有触手囊,无缘膜。5、消化循环腔构造复杂,有发达的辐射管。6、具有来源于内胚层的胃丝,上有刺细胞。(三)珊瑚纲的主要特征1、全部海产,已知的珊瑚纲动物约7000种,是腔肠动物中最大的一纲。单体或群体,多具骨胳。2、体制呈两辐射对称。3、只有水螅型,无世代交替现象,有口道,消化循环腔被胃层突出的隔膜分成若干小室。4、生殖腺来自于内胚层。第四节扁形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涡虫(一)两侧对称(二)中胚层的形成(三)皮肤肌肉囊(四)出现系统器官的分化1、消化系统:不完全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2、排泄系统——原肾管3、神经系统——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4、感觉器官5、生殖大多数雌雄同体,多异体受精1、涡虫纲的主要特征生态和体型:营自由生活体型:柳叶状,头呈三角形,背面有两个黑色眼点,两侧具耳突,口在腹中线中部。消化系统由口、咽囊、咽鞘、肠等组成,肠三支,无肛门,进行细胞内和细胞外消化。无专门的呼吸系统和循环器官,体表进行气体交换。原肾管排泄眼点由色素细胞和感光细胞组成,无晶体,只能感光不能成像。耳突具感觉细胞,触觉和嗅觉。无性生殖:横分裂,有性生殖:雌雄同体,但异体(体内)授精2、吸虫纲的主要特征营体内外寄生。运动机能退化,体表无纤毛,无杆状体,皮层细胞形成合胞层,表皮具有皮棘,适应寄生生活。具有口和腹吸盘。消化系统相对趋于退化。呼吸有体外有氧和体内厌氧。神经和感官也趋于退化。生殖系统趋向复杂,生殖机能发达,生活史也趋向复杂。3、绦虫纲的主要特点寄生,世界性分布。体形:扁长形,如腰带,分节片,白色,体长从数毫米到十数米。分节:头节:球形,有附着器,如吸盘,小钩。颈部:能继续不断以横分裂产生节片。节片:未熟节片,成熟节片,妊娠节片体壁:皮层由合胞体组成,表面有很多微毛。消化系统完全消失,体表吸收排泄:原肾管系统,排泄管有重吸收作用。生殖:雌雄同体,生殖器官发达,繁殖力强。生活史:一般也有幼虫期,幼虫也为寄生的,大多数只经过一个中间寄主。神经不发达,没有特殊的感觉器官。第五节假体腔动物原腔动物主要特征代表动物:蛔虫1、体壁具有角质膜2、具有原体腔3、多呈蠕虫状,两侧对称,体不分节,无明显头部4、具完全消化系统,无特殊的消化腺,寄生种类消化系统退化5、独特的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6、筒状神经系统,感官不发达7、大部分为雌雄异形异体,生殖器呈管状,生活史简单二、主要的一门:线虫动物门代表动物——人蛔虫1、外形:体呈圆长型,全体乳白色,侧线明显,口有三片唇片,四个乳突。雄虫较短且细,尾端呈钩状,泄殖孔具有合交刺,能自由伸缩。2、体壁:角质层:抗宿主酶,含多种蛋白质;表皮层:合胞体,四条线;肌肉层:只有纵肌,肌细胞与神经突起连接。吸收宿主的半消化物质,无消化腺,肠壁无肌肉层,具绒毛。排泄为管型,背神经司运动,腹神经司感觉运动,侧神经感觉;蛔虫的生殖系统发达,生殖力强,生活史简单第六节环节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蚯蚓身体分节(二)真体腔(三)刚毛与疣足(四)闭管式循环系统(五)后肾管(六)索式神经系统(七)担轮幼虫同律分节与异律分节1、同律分节动物体除了体前端与末端少数体节外,其他体节基本上是相似。完成相同的功能。同时许多内部器官也按体节重复排列的分节现象称为同律分节。2、异律分节不同的体节形态结构明显差别。不同部分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各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这种分节现象称为异律分节。(1)真体腔:体腔的形成过程中,靠近外侧的中胚层分化为肌肉层和壁体腔膜,与外胚层共同构成体壁,靠近内侧的中胚层分化为肌肉层和脏体腔膜,与内胚层共同构成肠壁。这时形成的体腔就是位于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之间的广阔空间。称为真体腔(次生体腔或裂体腔)(2)假体腔:又称原体腔,是指中胚层和内胚层之间围成的空腔,相当于胚胎时期的囊胚腔。中胚层只有体壁中胚层,无肠壁中胚层与肠系膜,原体腔内充满体腔液,或含有胶质的物质和间质细胞。第七节软体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体制和分部左右对称,但腹足纲的成体左右不对称是次生现象。身体柔软,不分节或假分节,分为头部,足部,内脏团,外套膜和贝壳。(二)体腔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围心腔及生殖腔和肾管。初生体腔则存在于各组织器官的间隙,内有血液流动,形成血窦。循环系统为开管式生殖和发育大多数为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体,但异体受精。腹足类和头足类还有雌雄异形现象;多完全卵裂,少数不完全卵裂(头足类)。个体发育中经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两期幼虫。1、腹足纲主要特征一个螺旋形贝壳。单壳类或螺类;头部发达,具口、眼、触角等;足扁平,利于爬行,口腔内常具齿舌和颚片;心脏1心室,1~2个心耳;神经系统具4对神经节;发育经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2、瓣鳃纲主要特征体侧扁,左右对称,两个壳(双壳类),头部退化(无头类),瓣状鳃(瓣鳃类),足发达呈斧状(斧足类);大多数为海产,少数为淡水产;神经系统较简单;多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发育经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阶段,淡水蚌类发育经钩介幼虫;心脏1心室,2个心耳3、头足纲主要特征全海产,肉食性。左右对称,分头、足、躯干三部分;头部发达,神经系统高度发达,有软骨保护,有一对发达的眼;足特化成口腕8-10条,围于口周,故称头足类;原始种类具外壳,一般为内壳或无;闭管式循环;雌雄异体异形,交配受精,直接发生;多数种类有墨囊。第八节节肢动物门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身体分部、附肢分节(二)几丁质外骨骼和蜕皮现象(三)混合体腔和开放式循环系统(四)肌肉独立呈束(五)灵敏的感觉器和发达的神经系统(六)多样呼吸器官(七)多样的排泄器官(八)进一步复杂完善的消化系统(九)多样的生殖和发育1、甲壳纲主要特征多为水栖;头胸部和腹部;附肢较多,多为双肢型,触角2对;鳃呼吸;颚腺或触角腺排泄发育过程有变态现象2、蛛形纲主要特征陆栖,以书肺和气管呼吸;体短,分头胸部和腹部,无触角;外骨骼薄且不坚硬;无复眼,单眼发达;附肢6对,1对螯肢,1对脚须,4对步足,腹部附肢退化。3、昆虫纲主要特征体躯分头胸腹三部;胸部具三对足和二对翅;触角一对;具复眼和单眼;气管呼吸;发育一般要经过变态口器类型咀嚼式口器(蝗虫);刺吸式口器(蚊、蝉、虱子);嚼吸式口器(高等蜂类);虹吸式口器(鳞翅目成虫特有);舐吸式口器(双翅目蝇类所特有);足的类型跳跃足(蝗虫);开掘足(蝼蛄);攀缘足(体虱);捕捉足(螳螂);游泳足(龙虱);步行足(蠊);携粉足(蜜蜂后足);抱握足(龙虱雄虫的前足);四、翅的类型膜翅(蜻蜓);革翅(蝗虫前翅);鞘翅(铜绿金龟甲);半鞘翅(斑须蝽);鳞翅(蛾);平衡棒;触角的类型刚毛状;丝状;念珠状;锯齿状;双锯齿状;膝状;具芒状;环毛状;球杆状;锤状;鳃片;第九节棘皮动物门棘皮动物属于后口动物。原口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发育成动物成体的口,由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腔的一类动物。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的原肠胚期,其原口(胚孔)形成动物的肛门,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另形成一新口称为后口。以由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腔的动物。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代表性动物--海盘车五辐射对称体制;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形成特有的水管系统;后口动物半索动物门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柱头虫1、具有背神经索,背神经索伸入领部处出现有狭窄的空腔,一般认为这是背神经管的雏形。2、消化管前端有鳃裂,为进行呼吸的器官。3、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盲管,称为口索,很小,半索动物因此得名,它是半索动物特有的。有人认为这是脊索的雏形,也有人认为它是脊椎动物脑垂体前叶的前身。第十节脊索动物门一、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脊索是一条支持身体纵轴的棒状结构,位于消化管和神经管之间。细胞内富含液泡而具膨压,使脊索有弹性又结实。以后被脊椎动物的脊柱所取代。2、背神经管位于脊索动物身体背中线上的管状中枢神经。3、咽腮裂低等脊索动物消化管前端咽部的两侧,左右成对排列的裂孔。是一种呼吸器官。次要特征:1、闭管式循环。2、心脏位于消化道的腹面。3、肛后尾。与高等无脊椎动物共有的特征:三胚层;2、后口;3、次级体腔;4、两侧对称;5、分节现象等。(一)、尾索动物亚门——海鞘1、除少数种类外,成体一般无脊索,但幼体的尾部有脊索存在,故名尾索动物。2、成体呈囊状,体外被覆被囊,有称被囊动物。循环方式:开管式、可逆式。3、成体无背神经管。开管式循环,血流方向不定,血液无色。4、多数为雌雄同体,常以出芽法繁殖群体,也有有性生殖和世代交替现象。、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1、脊索发达,纵贯全身,并延伸到神经管前方。2、脑和感官不发达,无明显头部,无附肢,3、身体细长,肌节明显。4、咽鳃裂数目多,典型种有围鳃腔。5、闭管式循环,心脏未形成,血液无色文昌鱼的血液循环图(三)、脊椎动物亚门1.出现了明显的头部,大大加强了动物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应能力。2.在绝大多数的种类中,脊索只见于发育的早期,以后即为脊柱所代替。3.原生的水生种类用鳃呼吸,次生的水生种类及陆生种类只在胚胎期间出现鳃裂,成体则用肺呼吸。4.除了圆口类之外,都具备了上、下颌,加强了动物主动摄食和消化的能力。5.完善的循环系统,提高了机体的代谢机能。6.用构造复杂的肾脏代替了简单的肾管,提高了排泄系统的机能。7.除了圆口类之外,都用成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脊椎动物常用概念术语:无头类:特指中脑和感官没有分化出来,无明显头部。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有头类:指有明显头部的脊索动物,包括全部的脊椎动物。无颌类:没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只包括圆口纲动物。颌口类: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无羊膜类:胚胎发育中不出现羊膜的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类。羊膜类: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的脊椎动物,包括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第十一节圆口纲主要特征无真正上、下颌和牙齿。(2)无成对附肢。这在脊椎动物中是独有的特征。(3)骨骼全为软骨,终生保留脊索,没有脊椎骨仅在脊索的背方出现一些分节排列的软骨弧片。(4)肌肉按节排列,分化少。(5)脑的发达程度低,仅10对脑神经。内耳1~2个半规管。(6)生殖腺单一,无生殖导管。(7)具吸附性而不能启闭的口漏斗。(8)嗅囊单个,单一鼻孔开口于头顶中线。(9)鳃位于鳃囊中,内有鳃丝。代表动物-七鳃鳗一、皮肤和骨骼系统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其间分布许多单细胞粘液腺,能分泌大量粘液,故皮肤粘滑。骨骼由结缔组织和软骨组成。脊索发达,终生存在,但脊索背面的脊髓两侧出现了分节排列的软骨弧片,相当于脊椎骨的椎弓。颅骨包括脑下的软骨板、嗅软骨囊、耳软骨囊和支持口漏斗及舌的软骨;支持鳃囊的软骨由9对垂直排列的弯曲鳃弓和4对纵行杆状软骨相互编织而成,称为鳃笼。二、肌肉系统体肌分节明显,肌节呈"∠"形,尚无水平横隔发生。脏肌在鳃囊部位有环肌,口漏斗有辐射状肌肉,舌有复杂肌肉操纵,能似活塞一样上下运动。三、消化系统口漏斗深处为口,无上、下颌。口内具小舌,舌上有角质齿,称锉舌。锉舌能上下运动将口开闭。七鳃鳗靠口漏斗吸附鱼体,并借口漏斗和锉舌锉破龟体,吸食血肉,有口腺,分泌物使血不凝固。口后为咽,咽分背腹两管,背管为食道,腹管为呼吸管。食道接肠,无胃。肠为直管,内有纵走的螺旋状垂膜,称盲沟或螺旋瓣,伸入肠腔,增加消化吸收面积。肠前端腹面具两叶肝脏,但无胆囊、胆管。胰细胞群散布在肝和肠壁上。四、呼吸系统呼吸管为一盲管,两侧寄有7个内鳃孔,各通入一球形鳃囊,再经外鳃孔通出体外。鳃囊内壁具许多鳃丝,起源于内胚层,为呼吸的本体。七鳃鳗因适应寄生生活,水流皆通过外鳃孔进出而别于鱼类。水进入鳃囊,与鳃毛细血管行气体交换。五、循环系统七鳃鳗出现了心脏和红血细胞,使运氧效能大为提高。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和一心室组成。除无总主静脉和肾门静脉外。循环系统及血液循环方式均与文昌鱼十分相似。六、泄殖系统肾脏1对,长条形,以系膜连于体腔背壁。输尿管沿肾腹侧向后走行,末端开口于泄殖突上的泄殖孔。七鳃鳗成体的肾属中肾,但输尿管只有输尿作用。胚胎时期为前肾。盲鳗的前肾终生保留。七鳃鳗雌雄异体,生殖腺单个,充满体腔的大部,无输出管。成熟时,生殖腺壁破裂,卵子或精子排入体腔,经生殖孔进入泄殖突,再经泄殖孔排出体外。七、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脑已分化为五部脑,但很原始,体积小,成一直线在一个水平面上。大脑半球小,顶部全为上皮细胞,嗅叶很大。间脑顶壁具松果眼和顶眼,前者有感光作用,后者退化。脊髓呈扁平带状。脑神经10对,但Ⅸ,Ⅹ两对在头骨后面分出。脊神经背根和腹根不合并为混合神经。单个鼻孔通至单个嗅囊,嗅囊再延伸为鼻垂体囊,为盲管,不通至咽。只有内耳和2个半规管。咽部有味蕾。头部腹面一体侧有感觉小窝,排列成行,称侧线,为水流感受器。一、七鳃鳗目:具吸附型口漏斗,鼻垂体囊是盲管,不通咽部。鳃囊7对,分别向体外开口。鳃笼发达。卵小,发育有变态。成体营半寄生生活。分布广泛,海水、淡水均产。我国有三种,皆为淡水产,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等水域。二、盲鳗目:口在最前端,无口漏斗而有4对口缘触须。鼻垂体囊通咽。眼退化。鳃孔6~15对,因种而异。鳃笼退化。成体具中肾和前肾。内耳仅有一个半规管。雌雄同体,发育无变态。均为海产,以鱼为食,常从鱼鳃钻入鱼体,吸食血肉,将鱼吃成只剩皮肤和骨骼的空壳,为渔业的大害。第十二节、鱼纲一、鱼类的主要特征体多呈纺锤形,皮肤富有单细胞粘液腺,体表被真皮鳞片,增强了保护机能,并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2)出现了成对的附肢-胸鳍和腹鳍。(3)用鳃呼吸。(4)出现了上、下颌。(5)脊柱取代了脊索,成为支持身体、保护脊髓的新生结构。(6)中脑出现明显的弯曲,五部脑已不完全在一个平面上。出现了1对鼻孔和具三个半规管的内耳,嗅觉和平衡觉进一步强化。鱼类的躯体结构(1)外形和皮肤体形鱼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a、纺锤形b、平扁形c、侧扁形d、棍棒形鱼鳍——偶鳍:胸鳍、腹鳍奇鳍:背鳍、尾鳍、臀鳍鳍式D-背鳍;A-臀鳍;P-胸鳍;V-腹鳍。鳍的功能维持身体平衡、运动游泳、改变运动方向等。粘液腺能分泌大量粘液,在体表形成粘液层,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有:a、润滑作用,减少摩擦力。b、防治水分渗透,维持渗透压。c、保护皮肤,免受细菌侵害。d、逃避敌害。 盾鳞:软骨鱼,真皮+表皮形成,由基板和鳞棘组成,鳞片硬鳞:硬骨鱼原始鳞片,来自真皮,斜方形,见于鲟鱼和雀鳝等。圆鳞:真皮鳞,圆形,游离端圆滑。如鲤科鱼。骨鳞栉鳞:真皮鳞,圆形,游离端锯齿状,如鲈科鱼。鱼体两侧与身体纵轴平行各有一行被侧线器官穿过的鳞片,称为侧线鳞。骨骼系统鱼类有发达的内骨骼,按其性质和发生来分,可分为:软骨;硬骨按功能和所在的部位来分,可分为中轴骨骼和附肢骨骼两部分。中轴骨骼包括头骨和脊柱,附肢骨骼包括鳍骨和带骨。、肌肉系统头部肌肉:头部肌肉主要是鳃节肌和眼肌。鳃节肌主司颌、舌弓和鳃弓的运动。眼肌由六条动眼肌组成,即上斜肌、下斜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躯干部肌肉:躯体两侧的轴肌,是全身最发达的肌肉。轴肌由许多分节排列的圆锥状肌节和结缔组织肌隔相互套迭而成。两侧的轴肌分为轴上肌和轴下肌两部分。附肢肌肉:鳍肌均由体节肌分化而来。某些鱼类的肌肉特化为发电器官,可产生70~80V(600V)的电压,有防卫、猎食等功能。、消化系统特点:1、口的位置:上位口、端位口、半下位口、下位口2、口咽腔分化不明显,缺乏口腺,舌不能动。有牙齿。3、鳃弓内侧生有鳃耙,可过滤食物,并保护鳃,数目与食性有关。食道很短,有些胃肠分化不明显,肠长度与食性有关,草食性长一些,有可达身体8倍者。5、有些在胃肠交界处有许多幽门盲囊。肠道中往往有许多螺旋瓣,有利于消化和吸6、硬骨鱼肛门在泄殖孔前,软骨鱼及肺鱼开口于泄殖腔。7、软骨鱼肝、胰是独立定型器官,鲤科鱼是弥散型混合的肝胰脏。、呼吸系统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鳃的构造鳃由鳃弓、鳃丝、鳃耙组成。每个鳃弓的前后壁各生有一个鳃瓣(鳃片),合起来称为一个全鳃,即1全鳃=2个半鳃。鱼类有5个鳃弓,最后一个不长鳃。软骨鱼有4全+1半鳃(舌弓后壁)=9个半鳃;硬骨鱼有4个全鳃=8个半鳃。软骨鱼有发达的鳃间隔,硬骨鱼退化;软骨鱼鳃裂直通体外,硬骨鱼有鳃盖。以总鳃孔通体外。鳔及韦伯氏器鳔是鱼类主司浮沉的器官。根据鳔管的有无,可把鳔分为:喉鳔类:有鳔管,如鲤科鱼。闭鳔类:无鳔管,如鲈科鱼类。韦伯氏器:由闩骨、舟骨、间插骨、三角骨构成,连接内耳和鳔,有传导声波的作用(6)、循环系统特点:a、心脏较小,占体重0.2%左右,两栖类0.4%,哺乳类0.59%,鸟类0.82%,血流慢、血压低,代谢水平低。b、心脏位于围心腔内,两侧有肩带保护。c、一心房一心室,单循环。肺鱼与鳔呼吸相适应,有向双循环发展的趋势。d、心脏中有了窦房瓣、房室瓣、半月瓣(动脉圆锥)等构造,可防止血液倒流。e、动、静脉分化更彻底。f、出现了肾门静脉。鱼类心脏构造及血液循环方式与圆口纲动物基本相同。(7)、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A、中枢神经系脑:体积小,结构简单a.端脑:由嗅脑和大脑组成,大脑已有两个半球和两个侧脑室,背壁薄,无神经组织,为古脑皮。腹面有纹状体。大脑是嗅觉和运动调节中枢。b.间脑:内为第3脑室,背面有脑上腺,腹面有视神经交叉,脑垂体等。c.中脑:发达,背面有显著的视叶,是视觉中枢。内有中脑水管。d.小脑:较发达,是运动调节中枢,并兼听觉和侧线感觉的作用。e.延脑:是消化、呼吸、循环、新陈代谢等多种生命活动的中枢(活命中枢),也是听觉和侧线感觉中枢。内为第4脑室。B、周围神经系a、脑神经10对,名称和分布如下:1嗅2视3动眼,4滑(滑车)5叉(三叉)6外展,7面8听9舌咽,第10迷走副(脊副)舌(舌下)全b、脊神经C、植物性神经系统可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其神经纤维同时分布到各种内脏器官,产生颉颃作用,是专门支配和调节内脏平滑肌、心脏肌、内分泌腺、血管扩张和收缩等活动的神经,与内脏器官的生理活动、新陈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感觉器官主要包括皮肤感受器、侧线、听觉、视觉、嗅觉和味觉器官等。a、侧线系统:是鱼类特有的皮肤感觉器官。b、听觉器官:鱼类只有内耳,由椭圆囊、球状囊和三个半规管组成。还有耳石能调节平衡。硬骨鱼通常有耳石三块,石首鱼科即以耳石特大而得名。c、视觉器官:鱼眼的基本结构,与一般脊椎动物大体一样、排泄系统鱼类的排泄系统由肾、输尿管和膀胱组成。属中肾,由许多肾小体构成。、生殖系统和发育生殖器官由生殖腺和生殖导管组成。软骨鱼:游离卵巢,无卵囊膜,1滤泡有1枚卵卵巢雌性硬骨鱼:封闭卵巢,有卵囊膜,卵粒多。软骨鱼:前肾导管分化,喇叭口-壳腺-子宫输卵管硬骨鱼:由腹膜延伸成输卵管,与卵巢相接软骨鱼:成熟时乳白色,俗称鱼白。精巢雄性硬骨鱼:与软骨鱼基本相同。软骨鱼:中肾管兼,后端膨大为储精囊。输精管硬骨鱼:由精巢外腹膜延伸成,与肾管无关。根据受精和发育的关系,鱼类有如下四种类型:a.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见于多数鱼类。b.体外受精,体内发育。即卵子在体外受精后纳入亲体内部发育。c.体内受精,体外发育。卵在产出前已在雌体的输卵管中受精,如软骨鱼中的虎鲨和硬骨鱼中的霍等。d.体内受精,体内发育。卵子受精和发育都在母体内进行。如软骨鱼的真鲨科和硬骨鱼的柳条鱼等。鱼纲的分类软骨鱼系主要特征:软骨,被盾鳞;口在腹面,肠中具螺旋瓣;鳃隔发达,鳃裂一般五对,多数物种直通体外,无骨质鳃盖;歪尾;无鳔;体内受精,雄体有鳍脚,卵生或卵胎生;血液中保存大量可溶解的尿素。板鳃亚纲:鳃间隔特别发达;且连与体表,形成板状。口宽大呈横裂状。鲨目:体纺锤形,鳃裂位于体侧。鳐目:体平扁,呈菱形或圆盘形,鳃裂位于腹面,营底栖生活。全头亚纲:头大而侧扁,头侧4对鳃裂,由皮膜状鳃盖掩盖着,仅以一个鳃孔通向体外;皮肤光滑无鳞;侧线发达呈敞沟状,在头部多分支,尾细长如鞭。硬骨鱼系的主要特征:具有硬骨,体被骨鳞,少数被硬鳞或无鳞;口多端位,肠中不具螺旋瓣;鳃隔退化,具骨质鳃盖;皮肤粘液腺发达;多正尾;多数具鳔;多数体外受精;卵生,少数发育经变态。总鳍亚纲:具内鼻孔并与鳔相通,偶鳍为具鳞的肉叶状,其内骨骼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的五趾型肢骨相近;肠中具螺旋瓣,原尾;鳔能行气呼吸。(2)肺鱼亚纲:体纺锤形,硬骨不发达;终生有残存的脊索,脊椎尚未形成;上颌无前颌骨和颌骨,脑颅为单一的硬骨块;具内鼻孔,与鳔相通,鳔能呼吸。体被圆鳞;原尾。分为矛尾鱼;澳大利亚肺鱼;非洲肺鱼;美洲肺鱼;(3)辐鳍亚纲:本纲占鱼类种类的90%以上,硬骨;各鳍具真皮性辐射状排列的鳍条;无内鼻孔;体被骨鳞;有骨质鳃盖;多为正尾;无泄殖腔,肛门与尿殖孔分开。三、真骨总目鲱形目;鲤形目;鳗鲡目;鳕形目;鲈形目;鲻形目;鲽形目;鲀形目;等等第十三节两栖纲由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两栖纲两栖类是脊椎动物中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中间类群,由硬骨鱼类中的古总鳍鱼进化而成,初步完成了由水栖向陆栖的转变,基本具备了陆生的结构,但仍不能摆脱水环境的束缚,属四足动物中的低等类群。包括无尾目、有尾目、无足目三目。生物学特征变温、幼体鳃呼吸、成体肺呼吸,辅以皮肤呼吸。2、皮肤裸露、轻微角质化。3、具典型的五指(趾)型附肢,出现颈椎和荐椎。4、心房具分隔,不完全的双循环。5、具中耳及耳柱骨利于声波的传导,出现犁鼻器,原脑皮。6、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发育有变态。两栖纲的躯体结构(一)、体形: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尾和四肢四部分。1.蠕虫状:如蚓螈2.鱼状:如大鲵(娃娃鱼)3.蛙状:后肢较前肢发达,善跳跃(二)、皮肤及其衍生物1.皮肤裸露富于腺体2.皮肤由表皮与真皮组成,具角质层与色素C.3.皮肤对化合物具有选择透性4.某些种类的粘液腺特化为毒腺,以利于防御(三)、骨骼系统1、头骨(1)宽扁、颅腔小,具两个枕骨髁(2)眼周围的膜性骨大多消失,脑背面减少,颅底部的骨片面积缩小,眼可下陷到口腔中(3)颌弓与脑颅的连接方式为自接式(4)次生颌与硬骨鱼相同(5)舌弓的舌颌骨进入中耳中转化为耳柱骨2、脊柱(1)进一步分化出了颈椎和荐椎陆生特征(2)颈椎与枕髁关节,使头部转动灵活(3)荐椎与髂骨关节,使后肢获得稳固的支持(4)椎骨数目在不同的种类变异很大(10-200)(5)椎体:少数种类双凹型,多数前凹或后凹3、带骨和肢骨(1)肩带:不连头骨,加强了前肢的活动,膜性成份减少(2)腰带:由三块骨头组成,通过荐椎与脊柱相连(3)肢骨:前后肢可比较,前臂和腕骨、小腿和跗骨有愈合现象(4)胸骨和肋骨:无尾类胸骨发达,但无肋骨;有尾类胸、肋骨均有;无足类无胸骨、但肋骨发达(四)、肌肉系统1.躯干肌:水生种类分化不明显,陆生种类分化明显2.最大的特点是出现了适应于陆生的四肢肌3.鳃部肌肉退化,少部形成管咀嚼、舌喉运动的肌肉4.运动是由作用相反的肌肉群协调作用的,这种作用相反的肌肉,叫颉抗肌(五)、消化系统1.口腔结构复杂,具粘液腺、肌质舌及上颌齿、内鼻孔、耳咽管孔、喉门等,蛙还具声囊且舌前端游离。2.消化道与消化腺与鱼类无很大的区别,但胃已出现,肝脏与胰脏分开。3.具泄殖腔。肛门开口于泄殖腔。4.眼睛在关闭时具有帮助吞咽食物的作用。(六)、呼吸系统1.不同发育时期具有不同的呼吸器官。蝌蚪初期用外鳃,后期用内鳃,成体则用肺和皮肤。2.肺囊状,结构简单,呼吸面积小,无分枝的气管。3.皮肤可辅助呼吸,其呼吸量占总呼吸的30%。4.无肋骨和胸廓,呼吸方式为咽式呼吸。有声带。、循环系统为不完全的双循环,体内动脉中含有混合血。1.心脏: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和动脉圆椎组成.其中,心房两个,心室一个,动脉圆椎发达,内有螺旋瓣2.动脉:相当于鱼的第一、二、五对动脉弓消失;第三对动脉弓形成颈动脉;第四对形成体动脉弓;第六对形成肺皮动脉弓;出现了陆生动物特有的双循环3.静脉:肺静脉入左心房;两个前大静脉和一个后大静脉汇入静脉窦;从消化道来的血液汇成肝门静脉入肝;从后肢来的大部分血液形成肾门静脉入肾;腹静脉收集部分后肢及腹壁膀胱的血液到肝静脉。4.淋巴:具淋巴心,无淋巴结,皮下淋巴间隙发达、泌尿生殖系统1.泌尿:(1)肾一对(中肾),输尿管通泄殖腔,其腹面具膀胱(2)肾小球滤过率高,每天可达体重的1/3(3)膀胱的重吸收可减少水分散失,肾脏调节水分平衡2.生殖:(1)雄性:精巢一对。精子肾脏输尿管(精尿管)泄殖腔体外,仍具有输卵管。(2)雌性:卵巢一对。卵子输卵管泄殖腔体外(3)雌雄都有脂肪体(贮备营养)(4)在雄性个体,精巢之上有一特殊的器官毕氏器,如摘除精巢,毕氏器可发育为卵巢。(九)、神经系统1.大脑较鱼大,出现原脑皮;中脑发达,构成中枢2.小脑不发达,与运动简单有关。3.脊髓不发达,但已有臂丛和腰丛。脊、脑N10对4.植物性神经系统较鱼类进步,仍以交感神经为主。(十)、感觉器官1.眼:可下陷到口腔中,具可动的下眼睑及半透明的瞬膜与泪腺。开始具有睫状肌。水生种类与鱼相似2.耳:出现了中耳,外有鼓膜,内有耳柱骨;中耳腔借欧氏管(耳咽管)与口腔相通。3.鼻:仅一对嗅囊,内有嗅粘膜。开始有犁鼻器(味觉感受器),但尚不发达,它到蛇类趋于完善。4.侧线:水生类群、蝌蚪和少数无尾类有,构造与鱼类相似。三、各目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1、无足目,又称蚓螈目为原始而又特化的一类,形似蚯蚓,尾短,四肢退化,皮肤裸无胸骨,具长肋,体内受精。本目只有蚓螈科一科。2、有尾目,又称蝾螈目体多呈圆柱形,终生有尾,一般有两对细弱而均等发达的附肢,体裸露,低等种类为双凹型椎体,高等种类为后凹椎体。有肋骨和胸骨,水栖生活。体扁圆,头大而扁阔,口甚大,体长达一米以上,是现存最大的两栖类。它喜栖于湍急清凉的小溪中,晚上出来活动觅食,肉食性。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此外,极北小鲵、中国小鲵、东方蝾螈等是习见种。3、无尾目又称蛙形目为现存两栖类中结构最高等,种类最多,世界约18科2000多种,我国约240多种,是分布最广的一目。成体短而宽,无尾,后肢强大,皮肤裸露多腺体,具活动眼睑,前凹型或后凹型椎体,胸骨发达,不具肋骨。肩带固胸型(蛙)或弧胸型(蟾蜍)。营两栖生活。黑斑蛙和花背蟾蜍休眠:动物通过降低新陈代谢、进入麻痹状态的现象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异温动物:体温较恒定,但在休眠时稍有变化变化。休眠的分类:冬眠、夏眠及日眠三种。第十四节、爬行纲爬行纲的主要特征及其进化意义(一)、进化地位是脊椎动物中真正适应陆生生活的变温类群,在古生代石炭纪由古两栖类中的迷齿类进化而成,它们不仅在结构上适应了陆地生活,且繁殖也摆脱了水的束缚。由此进化出了恒温的鸟类和哺乳类,与鸟类、哺乳类共称为羊膜动物。包括喙头目、龟鳖目、有鳞目和鳄目四类群。、生物学特征1、体表被以角质鳞或骨板、皮肤干燥、少腺体。2、出现了胸廓,肺结构复杂,完全肺呼吸。3、心室出现分隔,仍为不完全双循环。4、头骨具有单一枕髁,两侧有颞窝,出现次生腭。5、颈椎有寰椎和枢椎、躯椎有腰椎和胸椎的分化、荐椎数目增多。6、五指(趾)型四肢更完善,指趾末端具爪。7、大脑出现新脑皮,脑神经已为12对,外耳道开始形成。8、排泄物为尿酸,全部体内受精、产大型羊膜卵。变温动物。(三)、羊膜卵的出现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1、羊膜卵的特征及结构: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羊膜的卵。羊膜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的动物。2、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第三次革命二、爬行动物的躯体结构(1)外形具有四足动物的基本体型,体分头、颈、躯干、尾和四肢5部分。(2)皮肤干燥缺乏腺体,皮肤角质层增厚,沉积了大量的角质蛋白。(3)骨骼系统骨骼的骨化程度高,软骨少a、脊柱已分化为颈椎、胸腰椎、荐椎和尾椎。颈椎多个,前两个分化为环椎和枢椎。b、头骨c、附肢骨(三)、骨骼系统:骨化程度高,软骨少,分区明显
1、头骨:全为硬骨,颅骨为高颅型,单枕髁、具颞窝(容纳咬肌肌腹),出现次生腭(由前颌骨、颌骨腭突及腭骨水平突构成)。2、脊柱:分为颈椎、胸、腰椎、荐椎和尾椎5部分。3、附肢骨骼:闭锁式骨盆、五指型附肢。指、趾端有爪。蛇类肢骨退化。四肢与身体长轴呈横出的垂直相关节,腹部贴地。
颞窝的类型及其演化颞窝类型颞窝数目及位置主要动物类群无颞窝类无颞窝,头骨坚固杯龙类、龟鳖类合颞窝类颞窝1个盘龙类、兽齿类(演化为哺乳类)双颞窝类颞窝2个喙头目、鳄目、有鳞目鸟类由此类进化而来上颞窝类仅单个上颞窝鱼龙类(楯齿龙类)(四)、肌肉系统由于骨骼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肌肉也发展和专门化。1、皮肤肌(尤其是蛇类)发达,与肋骨、腹鳞一起完成陆上运动。2、咬肌发达。出现肋间肌(与腹式呼吸有关)。3、躯干肌趋于退化,四肢肌加强。(五)、消化系统1、牙类型多样牙的着生方式:(1)端生齿;(2)侧生齿;(3)槽生齿牙的分型:(1)同型齿;(2)异型齿毒牙:仅毒蛇有;分:(1)沟牙(2)管牙口腔腺发达(1)种类:腭腺、唇腺、舌腺、舌下腺、毒腺等(2)作用:湿润食物3、舌:(1)特点:富肌肉质而发达(2)作用:除辅助吞咽外,还特化为捕食器和感觉器4、消化道各部分分化更加明显(1)食道明显;(2)出现盲肠;(3)直肠开口于泄殖腔、呼吸系统1、无体表呼吸,肺发达,内部有复杂的间隔,形成蜂窝状小室。蛇仅有左肺,腹蛇和避役具气囊。2、水生爬行类咽侧壁及泄殖腔壁上富含血管,可辅助呼吸。3、除咽式呼吸外,还发展出了胸腹式呼吸。(七)、循环系统1、心脏:为完整的三室;静脉窦退化、动脉圆椎消失,鳄类为完整的四室;左右心室间仅有一小孔(潘氏孔)。2、动脉:动脉圆椎裂为肺动脉、左体动脉、右体动脉弓。3、静脉:肾门静脉趋于退化;后大静脉和肺静脉明显发展(八)、排泄系统1、具发达的后肾(羊膜类共有)、除蛇类、鳄类外,泄殖腔腹面均有膀胱(尿囊膀胱)。2、由于肾门静脉退化,从尾部来的一部分血液穿肾脏而过。3、排泄物为尿酸,可减少水份的丧失。4、有些种类(海龟、海蛇、鳄等)具有肾外排泄器官-盐腺。5、高山、干旱地区的种类具保水行为。(九)、神经系统1、大脑半球显著;纹状体增厚;出现新脑皮。2、间脑小;但松果体发达,在许多种类成顶眼。3、中脑、尤其是视叶发达,为视觉的高级中枢。蟒蛇和响尾蛇分化为四叠体。4、适应陆地复杂生活,小脑较两栖类发达但不及鱼类。5、延髓具有高级动物的弯曲,脑神经12对(鳄、龟鳖类)。6、脊髓长至尾末端,有明显的颈膨大和腰膨大。(十)、感觉器官1、侧线完全消失(次生水生种类也来源于陆地)2、嗅觉较发达;出现鼻甲骨。除鳄类外,均有发达的犁鼻器,蛇类的尤为发达,为其重要的嗅觉器官3、视觉较发达:A.多数有活动眼睑及瞬膜B.以睫状肌(横纹肌)来调节晶体的凸度和位置C.具泪腺D.部分种类顶眼发达(楔齿蜥等)4、听觉:A.鳄瓶状囊加长成耳蜗B.蜥蜴具外耳道C.蛇类中耳退化,通过方骨传声而产生听觉5、具发达的红外线感受器,可感受小到0.02度的变化A.颊窝:腹蛇等,有三叉N.分布到此,感长波B.唇窝:见于蟒类,在上唇吻部,作用同前C.皮肤感觉小凹(十一)、生殖系统1、雌性:卵巢、输卵管(中部有蛋白分泌部,下段有壳腺,分泌革质或石灰质,形成卵壳)。2、雄性:睾丸、付睾、输精管、半阴茎(龟、鳄为单个阴茎)。3、生殖方式:1)均为体内受精2)产多黄的羊膜卵3)大部分为卵生,少部分卵胎生4)个别种类具有孵卵行为(如蟒蛇)(三)、现存爬行纲的分类1、喙头蜥目;2、龟鳖目3、蜥蜴目:蜥蜴目是爬行纲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多数种类四肢发达,指、趾5枚,末端有爪,适于爬行和挖掘。眼睑可动。舌扁平形,能伸缩,但无舌鞘。端生齿或侧生齿。陆栖,树栖、半水栖或穴居。5、鳄目:是最为进化的种类,心脏有四个腔;具横隔、槽生齿。全世界仅3科、22种,我国的杨子鳄为两种淡水鳄之一(另一种为密河鳄)五、爬行纲的起源和进化1、爬行纲的起源(1)生存条件的变化是爬行类出现的外因(2)西蒙龙等早期爬行类所具有的进步性特征是爬行类出现的内因(3)有关爬行类起源的争论2、爬行纲的适应辐射(1)盘龙类(2)杯龙类(3)爬行类的繁盛3、爬行纲的衰亡及恐龙的绝灭(1)气候变化说(2)行星撞击说(3)生殖受阻说(4)宇宙辐射学说三、爬行纲四个目特征比较特征龟鳖目喙头目有鳞目鳄目体表背腹具坚甲体被细鳞体被细鳞或方鳞体被坚甲牙齿上下颌被角质鞘而缺齿体被细齿体被细齿或具毒牙具锐利槽生齿附肢四肢形短或成鳍状四肢发达各具五趾四肢短弱或负缺如四肢短健五指、四趾心脏两房一室两房一室两房一室两房两室方骨不具动性不具动性通常可动或可动幅度大与头骨固接胸骨缺如存在存在或负缺如存在、发达肛门纵裂横裂横裂纵裂交接器仅单个无成对仅单个其它背腹甲与胸骨固接腹膜肋发达头具顶眼部分种卵胎生,个别种类孵卵腹膜肋发达毒蛇和无毒蛇形态上的区别无毒蛇毒蛇毒牙无有色彩斑纹大多不鲜明大多鲜明头形头较小,多呈椭圆形头较大,多为三角形尾部较长,自泄殖腔逐渐变细较短,自泄殖腔后骤然变细或侧扁瞳孔大多圆形大多呈披裂形生殖大多卵生大多卵胎生五、毒蛇和无毒蛇咬伤后的比较无毒蛇毒蛇牙痕留有上颌4列和下颌2列的牙痕,牙痕小而均匀留有2个大而深的牙痕疼痛被咬处不很痛,范围不扩大被咬处灼热疼痛,范围迅速扩展肿胀被咬处虽发红,但不明显肿胀,范围也不扩大被咬处发红,数分钟明显肿胀,迅速扩展全身症状没有头晕,眼花,昏睡不省人事等症状有以上症状第十五节鸟纲鸟类的主要特征1、鸟类与爬行类相似的特征:1)缺乏皮肤腺,皮肤干燥2)羽毛与鳞片同源3)头骨仅有一个枕骨髁4)羊膜卵、盘状卵裂5)排泄物为尿酸2、鸟类的进步性特征: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37~44.6℃)2)心脏为完整的两心房、两心室3)具迅速飞翔的能力,可主动迁徙4)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及复杂的行为5)具有营巢、孵卵和育雏等完善的繁殖方式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化特征1)体形为纺锤形,体表被羽。2)前肢变为翼3)骨骼轻而坚固,为气质骨4)具有发达的气囊系统与肺气管相连通恒温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1.恒温动物: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的动物2.特点:具有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热散热的能力,从而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稍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平3.意义:(1)促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动及发酵过程,使各种酶促反应获得最大的化学调节,从而大大提高了代谢水平(2)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动物的生活和分布范围(3)有利于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4、体温恒定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1)、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2)、气体供应充足,呼吸能力强。(3)、循环系统完善,代谢水平高。(4)、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系统完善。(5)、有良好的保温措施。三、鸟类的躯体结构(一)、外形:体分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五部分1.体呈纺锤形、体外被羽,减少了飞行时的阻力2.头具角质的喙,其形状与食性密切相关3.颈长而灵活,尾退化,躯干紧密结实,后肢强健4.前肢特化为翼,后肢四趾,适合于树栖握枝(二)、皮肤:1.薄而松,缺乏皮肤腺2.仅具唯一的皮肤腺--尾脂腺3.有多种皮肤衍生物,如羽毛、角质喙、鳞、爪等4.羽毛着生在体表的一定区域里,形成羽区和裸区5.羽衣作用:保温层、飞翔器官、流线形、保护皮肤、保护色6.羽毛的分类:正羽(飞羽)、绒羽、纤羽7.羽毛的来源:个体来源、系统来源8.换羽:鸟类羽毛的定期更换,分夏羽(婚羽)、冬羽(三)、骨骼系统1、脊柱和胸廓(1)脊柱分颈、胸、腰、荐、尾五部分(2)颈长、椎骨数目多,颈椎椎体马鞍形,前两枚颈椎特化(3)胸椎3-10枚,有愈合现象(4)少数胸椎、腰、荐椎及前几枚尾椎愈合在一起,形成愈合荐椎(5)尾椎退化,最后几枚(4-5)愈合为三角形,称尾综骨(6)每一胸椎与肋骨相连,肋骨分椎肋、胸肋;肋骨具钩状突,胸椎、肋骨、胸骨形成牢固的胸廓(7)胸骨发达,上有高耸的龙骨突,是强大的胸肌附着之处2、头骨:(1)颅腔大,顶部拱起,枕骨大孔移至头腹面(2)头骨轻而坚固,具充气性;眼窝大,眶间隔明显而发达(3)方骨发达,与脑颅形成可动关节;无骨质的次生腭(4)上下颌延长构成鸟喙,外被角质鞘,喙的形状与食性有关3、带骨及肢骨(1)肩带:肩胛骨细长,锁骨呈“V”形,称叉骨;乌喙骨强大(2)前肢:特化为翼,末端骨骼变化很大,现代鸟类无爪(3)腰带:愈合、变形,适应产大型卵,为“开放式盆带(4)后肢:由股部、胫部、跗跖部和趾部组成;腓骨退化,跗骨延长,趾三前一后、肌肉系统与飞翔振翅有关的肌肉特别发达(占体重1/4)2.由于椎骨的愈合,背部肌肉退化,全身肌肉向中心集中,重心稳定3.腿部肌肉发达,具有适于握枝的特殊肌肉-栖肌、贯趾屈肌、腓骨中肌4.皮下肌肉发达,其收缩可使羽毛竖起5.具特殊的鸣管肌肉,可支配鸣管、鸣膜改变形状而发出多变的声音、消化系统具角质的喙及轻便的颌,喙的形状与食性密切相关2.多数鸟类舌外覆以角质鞘,舌的形状也与食性密切相关3.口腔有唾液腺,分泌物主要为粘液。仅食谷鸟类含消化酶。4.食道很长,扩张能力强部分鸟类其下部膨大为嗉囊(鸽可泌鸽乳)5.胃分腺胃和肌胃,肌胃内有砂砾,内壁有发达的革质层(鸡内金)6.小肠因食性长短不一,后有盲肠-草食性鸟类发达,有吸收水分、分解纤维素的功能7.直肠短,不能贮粪便;肛门开口于泄殖腔(背面有腔上囊-淋巴组织)8.消化腺发达,肝两叶(鸽无胆囊);胆、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9.消化能力强,过程十分迅速,食量大,进食频繁而不耐饥、呼吸系统1.气管较长,与颈长成正比2.在气管与支气管交接处,有鸟类特有的发声器官-鸣管3.肺位于胸腔的背部,左右各一;其弹性较小,为支气管网4.具有特有的储气装置-气囊,共前后两群4对半,前气囊群(与次级支气管相联):颈气囊1对、前胸气囊1对、锁间气囊1个。后气囊群(与初级支气管相连):后胸气囊1对,腹气囊1对5.气囊有辅助呼吸、减轻体重、减少磨擦及调节体温的作用6.具有特殊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7.呼吸动作特殊,静息为胸式呼吸,飞行时靠气囊伸缩协助完成。可满足不同运动对氧气的需要。循环系统发达的气囊系统与肺气管相通连,四室心脏和完全的双循环。、排泄系统1.肾为后肾,其相对体积较哺乳类大,分为头、中、尾三叶2.鸟类无膀胱,尿以尿酸为主,其溶解度低,利于保水3.一些鸟类具有肾外排泄结构,用以排出盐分,如海鸟的盐腺4.大肠、盲肠及泄殖腔可重吸收水分,保水能力强(九)、生殖系统1.雄性:睾丸、附睾、输精管各一对,输精管在通入泄殖腔前膨大为贮精囊;除驼鸟、天鹅、鸭类外,鸟类一般无外生殖器2.雌性:大多鸟类仅具左侧的卵巢和输卵管,右侧退化;输卵管分:伞部、蛋白分泌部、峡部、子宫部及阴道部五部分3.交配与受精:精子在输卵管中存活时间长,鸡20min至35天4.蛋白及卵壳的形成:在蛋白分泌部形成蛋白(3h);在峡部形成壳膜(1h);在子宫部(有壳腺)形成蛋壳(18-20h);壳表面有微孔,利于气体进出。5.孵化时间:鸡21天、鸭28天;鸽14天。雏鸟有早成和晚成之分(十)、神经系统1、脑及脑神经(1)脑体积大,弯曲明显,特别是颈弯曲明显(2)大脑底部纹状体发达,皮层不发达,较平滑,嗅叶退化(3)间脑由上丘脑、丘脑及丘脑下部三部分组成,下丘脑为体温调节中枢和植物性N的高级中枢(4)中脑背侧具一对发达的视叶,它还是啄食、恐惧等的中枢(5)小脑发达,分化为中间的蚓部和两侧的小脑鬈,利于飞翔(6)延髓与其它动物无大的差别,为活命中枢(7)脑神经12对,但大部分第11对不很发达2、脊髓及脊神经(1)脊髓有两个膨大,即颈膨大与腰膨大(2)脊神经23对以上,不同种数目不一致3、植物性神经系统与其它动物相比较发达,但与哺乳类相比,尚不很发达、感觉器官1、视觉(1)两眼位于头两侧,不太活动;眼外观扁平,但鹰眼球状,鸮眼筒状(2)瞬膜发达;巩膜前有巩膜骨;水晶体双凸,质地软,凸度可变(3)视觉调节为双(三)重调节;睫状肌为横纹肌而非平滑肌(4)在眼后房中,具有一个特殊结构-栉膜,有营养视网膜的作用或减少目眩(5)视网膜中含大量视锥细胞,它既可视物,又可辨色;夜行性鸟类视杆细胞较多,适应于夜间视物听觉器官--耳
(1)由外耳、中耳及内耳构成。外耳无耳壳,(2)中耳仅有一块听骨-耳柱骨(3)内耳瓶状囊延长而弯曲,但尚未形成耳蜗,单位面积毛细胞是哺乳类的10倍,听觉范围为20-29000Hz
3、嗅觉器官
不太发达,但几维、秃鹫等少数鸟类例外鸟纲的分类平胸总目2、企鹅总目3、突胸总目鸟类的繁殖、生态和迁徙(一)、鸟类的繁殖繁殖行为:鸟类有复杂的繁殖行为,如占区、筑巢、孵卵、育雏等,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些都是有利于后代存活的适应。繁殖年龄:鸟类的性成熟不同种类差异很大,从数月到10多年都有,但大多为一年。性成熟的早晚一般与鸟类种群的年死亡率相关;死亡率愈低的,性成熟愈晚,每窝所繁殖的雏鸟数也少。配偶制:多数鸟类仅在繁殖期建立配偶关系,少数种类为终生配偶。有一雄一雌(多数);一雄多雌(例如松鸡、环颈雉、);一雌多雄(例如三趾鹑及彩鹬)等。普通鸟类每年繁殖一窝(brood)。少数一年可繁殖多窝。鸟类性腺的发育和繁殖行为的出现,是在外界条件作用下,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加以实现的。其中以光照条件和环境景观的变化为主。作用过程如下图所示:感官-神经系统-丘脑下部-肽能神经元-分泌释放因子(RF)-脑下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卵细胞发育分泌性激素-生殖细胞成熟-繁殖行为。
鸟巢具有以下功能:①使卵不致滚散;②保温;③免遭天敌伤害。鸟巢分为“独巢”和“群巢”两类。产卵与孵卵卵的形状、颜色和数目在同一类群间常常是类似的,可做为研究分类学的依据。每种鸟类在巢内所产的满窝卵数目称为窝卵数。鸟类中存在着定数产卵与不定数产卵两种类型。、鸟类的迁徙迁徙:鸟类每年在繁殖区与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的迁居的现象。迁徙是积极适应环境条件的一种本能。迁徙的特点是定期、定向,定点,集群。鸟类的迁徙大多发生在南北半球之间,少数在东西方向之间。留鸟:终年留居在出生地(繁殖区),不发生迁徙,例如麻雀、喜鹊等。候鸟:于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在繁殖区与越冬区域来回迁徙的鸟类。其中夏季飞来繁殖,冬季南去的鸟类称夏候鸟,如家燕、杜鹃;冬季飞来越冬、春季北去繁殖的鸟类称冬候鸟。旅鸟:仅在春秋季节规律性地从我国某地路过的鸟类称旅鸟或过路鸟(如极北柳莺等)。漂鸟:有些鸟类秋冬季节具有漂泊或游荡觅食的习性,称这种鸟为漂鸟。第十六节、哺乳纲
一、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一)、一般性特征1、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具有胎盘(单孔类除外),哺乳(具乳腺);2、四肢经扭转位于身体腹面;3、头骨合颞窝型。双枕髁,具有完整的次生硬腭和肌肉质软腭;下颔为单一齿骨,齿骨上着生槽生异型、再生齿;4、颈椎恒为7块(极少数例外);5、血液完全双循环,红血球无核,保留左体动脉弓;6、具汗腺;肺泡是气体交换的最终场所;7、具有肌肉质横隔、发展出了外耳壳,听小骨3块;8、大脑发达且机能皮层化,发展了新小脑,有迅速学习的能力和灵活可塑的行为。(二)、哺乳类的进步性特征1.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并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2.出现了口腔咀嚼消化,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3.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4.具有在陆地上快速运动的能力5.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三)、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意义:受精、胚胎发育均在体内进行、胎儿产出至幼仔自立均有母兽的良好的哺育和保护,使后代的成活率大为提高,而使哺乳类在生存竞争中占有较高的起点,在地球上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较大的优势。(1)胎生:胎盘: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形成胎盘,胎儿发育过程中所需营养和氧气以及排泄的废物均通过胎盘来传递。受精卵发育至胎儿成熟产出期间称为妊娠期。胎儿产出的过程称分娩(2)哺乳:母体具有乳腺和乳头,产出的幼兽以乳汁哺育,哺乳类由此而得名胎盘的类型按照胎盘绒毛膜上绒毛的分布情况,可把胎盘分为下列四种:(1)散布胎盘:绒毛平均散布在整个绒毛膜上,整个或大部分绒毛膜参加胎盘组成,如鲸、狐猴、猪、马等的胎盘。(2)叶状胎盘:绒毛汇集成一块块球状小叶丛,如牛、羊、鹿等反刍类的胎盘。(3)环状胎盘:绒毛集中于胚体的腰部,成环带状,如食肉目、象、海豹等动物的胎盘。(4)盘状胎盘:绒毛集中于一区或二区,形成盘状,如啮齿目、翼手目、食虫目和灵长目等动物的胎盘。根据胎盘绒毛膜与子宫内膜结合紧密程度又可分为无蜕膜胎盘和蜕膜胎盘两类。1、无蜕膜胎盘:绒毛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不紧密,分娩时,不伤及子宫内膜,如散布胎盘和叶状胎盘。2、蜕膜胎盘:胚胎的绒毛和子宫内膜结合紧密,胎儿产出时,部分子宫内膜被分离,常造成子宫大量出血,如环状胎盘和盘状胎盘。二、哺乳动物的躯体结构(一)、外形哺乳动物大多全身被毛,明显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四肢着生在躯干腹面两侧,和地面垂直,从而把躯体高高举起,抬离了地面,又因前肢肘关节转向后,后肢膝关节转向前,增强了杠杆作用,提高了支撑与弹跳力,适应于陆上行走、快速奔跑、跳跃,从而结束了代等脊椎动物如爬行类那样用腹部贴地,以尾作为运动辅助器官在地面爬行的状态。哺乳类因分布广泛,生活类型多样,相应形态上变化较大:水栖种类(如鲸)体似鱼形,附肢呈桨状;飞行种类(如蝙蝠)前肢特化,与体侧皮肤形成翼膜;穴居种类(如鼹鼠)躯体粗短,前肢变为铲状;陆生种类则呈兽形,躯体均衡,四肢发达,适应奔跑。、皮肤及其衍生物皮肤的结构角质层:多层死细胞,能防止水分散失。有“角屑”脱落表皮皮肤生发层:单层柱状上皮,能不断分裂增生真皮很厚,由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富含血管、神经末梢、感受真皮器和皮肤腺。有真皮乳突和发达的皮下脂肪层皮肤衍生物哺乳动物的皮肤衍生物有毛、皮脂腺、汗腺、臭腺、乳腺及爪、甲、蹄、角等。(1)毛:由毛干和毛根组成,毛根在真皮毛囊内,末端膨大成毛球,内有毛乳头,含丰富血管,有皮脂腺开口,润泽毛发和皮肤。基部具竖毛肌,可使毛直立,调节体温、威慑。毛可分为针毛、绒毛和触毛。针毛长而坚韧,有毛向,有保护功能。绒毛短而密,无毛向,保温性强。触毛为特化的针毛,长而硬,常长在嘴边,有触觉作用。毛在每年春秋更换。有夏毛、冬毛之分。(2)皮肤腺:极发达,包括皮脂腺(保持毛和皮肤的润泽)、汗腺[调节体温、排泄(汗液中含有代谢废物尿素)]、乳腺(变态汗腺)、气味腺(变态汗腺,作用:种间识别和吸引异性,或防御。如鼬臭腺、雄麝麝香腺。(3)鳞片、爪、甲、蹄和角:用于捕食、防御和进攻。多数具爪,功能:防御、抓捕、攀缘、挖掘等。灵长类的爪变为指甲;在有蹄类爪演变为蹄。(体表的坚硬结构还有穿山甲的表皮角质鳞片、犰狳的真皮骨质板等。)角分洞角和实角。洞角由骨心(真皮)和角质鞘(表皮)组成,无分叉,终生不脱换,如牛羊角。实角为骨质角,分叉,雄性具有,每年脱换一次,如鹿角。新生鹿角即鹿茸。犀牛角为表皮角,是名贵药材。长颈鹿为瘤角,不分叉,不脱落,在骨心外终生包有活的皮肤,为一种特殊结构的角。、骨骼系统高度简化和灵活,能作更高速度和更大范围的运动。1、头骨:全部骨化,骨块减少,愈合紧密,形成坚固完整的骨匣,颅腔增大,脑弯曲明显,枕骨向腹面移动。双枕髁,头骨合颞窝。颧弓发达,次生腭完整、有3块听小骨即锤骨、砧骨和镫骨。2、脊柱、胸骨和肋骨:椎体双平型,椎间有椎间盘脊柱分为颈、胸、腰、荐、尾5部。3、四肢扭转:具典型的五指(趾)型四肢,但四肢经历了扭转,后肢的膝关节朝前,前肢的肘关节朝后,将躯体高高地抬高地面.4、带骨:肩胛骨发达而稳定,多呈片状;乌喙骨退化成乌喙突。锁骨因前肢功能的不同而变。在奔跑、跳跃等较快的动物,锁骨退化,运动速度加快。腰带骼骨与荐骨牢固结合,耻骨和坐骨在腹中线结合,为封闭式骨盆。肌肉:基本与爬行类相似,但在其基础上更加发达和复杂化。1、四肢肌肉发达,以适应四肢的各种活动。2、具特有的隔肌,形成分隔胸腔和腹腔的横隔;隔肌的收缩、舒张参与呼吸、排便动作的完成。3、皮肤肌发达,可抖动皮肤、蜷缩身体。灵长类面部的皮肤肌极大发展,成为表情肌,用以表达情感。人类表情肌尤发达。4、头部有强大的咀嚼肌附着于颧弓,完成捕食、撕咬及咀嚼,使口腔内具有物理性消化等功能。5、但腹部的腹直肌仍保留原始分节状态。(五)、消化系统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脏、胰脏。1、消化系统特点:①口腔内具有肌肉发达的舌和异形槽生齿,出现咀嚼和搅拌;②唾液腺发达,唾液含有消化酶,使食物初步化学消化;③口腔内出现肌肉质软腭,口、鼻腔完全分开,解决了呼吸与消化的矛盾;④消化道分化完全,消化和吸收的面积扩大。食性有4种:食虫类、食肉类、食草类和杂食类。2、牙齿:牙齿最能反映代谢水平等特征,是重要的分类标志。为槽生齿,一生仅脱换1次,分乳齿和恒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具有不同的功能,3、消化道及消化腺:分化及长短与食性密切相关。食虫类、食肉类胃单室,消化道短,盲肠退化;食草类盲肠极发达,似一个发酵袋,内里繁生大量细菌和原生动物。食草类中的反刍类,胃多室,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组成,但仅皱胃分泌胃液,瘤胃与盲肠作用一样。食物在瘤胃和网胃中进行微生物消化后,再返回口腔再次咀嚼后进入瓣胃和皱胃。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胰。(六)、呼吸系统呼吸道由鼻腔、咽、喉和气管组成。鼻腔和口腔完全分开,鼻腔内有发达的鼻甲骨。鼻粘膜除感觉外,还对空气除尘、加温、湿润。喉部既是呼吸通道,也是发音器官,除环状软骨和杓状软骨外,还具甲状软骨和会厌软骨。喉腔内有声带。气管由背面不连接的半软骨环支持,分成支气管入肺。肺由支气管树和最盲端的肺泡组成,肺泡是气体交换部位,数目超过7亿,总面积达60-120m2,气体交换面积极大地增加,可有效地从空气中摄取所需的氧气。哺乳类有肌肉质的横隔,隔肌的收缩和舒张使横隔下降和上升,再协同肋间肌的收缩,使胸腔扩大与缩小,完成呼吸动作。、循环系统完全双循环动物,多氧血和缺氧血完全分开,各司其道。红细胞无核,呈双凹形,血红蛋白占红细胞重量的2/3,使输送氧气的效率大为提高。仅具左体动脉弓。静脉系主干血管趋于简化,肾门静脉完全退化,使血液循环速度加快,血压升高,循环效率提高。淋巴系统收集和输送淋巴液回心,是静脉系统的辅助部分。淋巴系统在四足类中最发达。淋巴管内有大量瓣膜,淋巴结遍布淋巴管的通路上,制造淋巴细胞和过滤淋巴液,起重要的免疫作用。全身淋巴管最后汇入脑导管和右淋巴导管。淋巴器官还有胸腺和脾脏。、排泄系统排泄器官由肾脏(成尿)、输尿管(输尿)、膀胱(储尿)和尿道(排尿)组成。肾脏有许多肾单位,人约有200多万个。血液由较粗的入球小动脉进人,再由较细的出球小动脉流出。肾小囊像一个血液过滤器,由于血压差,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的其他物质,如水、葡萄糖、钠盐、尿素、尿酸等均过滤到球囊腔中,形成原尿,而肾小管对原尿中水分和钠盐及其他有用物质的重吸收并最终形成终尿(含氮废物和多余盐分)。重吸收功能在干旱地区动物体中更加突出、神经系统和感官感官极灵敏,眼、耳、鼻等均发达,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迅速的反应。中耳有即锤骨、砧骨、镫骨3块听小骨,其彼此连接,构成弹性杠杆;内耳成为螺旋状耳蜗管,内有科蒂氏器(听觉感受器);外耳出现耳廓以集音,能敏锐捕捉外界极微弱的声波;、生殖系统(1)生殖器官和生殖周期:哺乳类均为体内受精。①雄性:精巢(睾丸)、附睾、输精管、副性腺和交配器。精睾还分泌雄性激素;附睾为精子提供继续发育和成熟的环境;副性腺分泌精液的主要部分,为精子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提高受精率。交配器在哺乳类很发达,内有阴茎海绵体和尿道海绵体,有助于交配。一些种类如食虫类、啮齿类、翼手类等阴茎中有阴茎骨存在,以增加其硬度。②雌性包括卵巢、输卵管及子宫、阴道和外阴等结构。卵巢也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输卵管后端膨大,是胎儿发育的地方。大多数哺乳类的交配是为季节性的,与一年中最有利于哺育后代的时间相吻合。雄性可在任何时间交配,但雌性是在动情周期中交配。动情周期受到丘脑下部和腺垂体的激素分泌的调节。卵泡生长到一定阶段雌雄进行交配,卵泡然后释放卵子。如卵子受精,则子宫内膜加厚,受精卵在此着床,与子宫壁共同形成胎盘,胚胎接受母体营养而发育成熟。(2)生殖方式:哺乳类中存在3种生殖类型
①是单孔类的产卵繁殖:鸭嘴兽产富有卵黄的卵在巢内,经14天的孵化,出壳裸露无毛幼兽,以舔食母兽腹部乳腺区分泌的乳汁长大,大约4个月后开始独立生活。
②是有袋类:胎生,但无真正的胎盘,而由卵黄囊与母体子宫壁形成卵黄囊胎盘,母体提供极有限的营养;妊娠期很短(大袋鼠约39天),胚胎发育阶段主要在子宫外进行。在育几袋区域腹部含有乳头,新生幼仔必须在出生后自己寻找路途爬入育几袋中,寻找并伤住乳头,继续发育。一旦乳头被衔住即在胎儿口中胀大以免脱落。胎儿在有几袋中发育成熟,并可滞留其中直至1周岁。
③真兽类: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完全后产出。妊娠期在不同种类中差别较大,体形较大的哺乳动物其妊娠期也较长,如鼠类约21天,兔类30-36天,猫和狗60天,牛280天,而象为22个月,但也有例外,如最大的哺乳动物须鲸仅有12个月。
(3)生殖行为:哺乳期中至少是母兽给予幼兽亲代抚育,如袋鼠、海豚、黑猩猩及许多其他哺乳类。少数种类如狼及其他犬科动物,雄性可能对哺育后代作一些贡献。一雄多雌现象在哺乳类很普遍,如狮。大猩猩、鹿、海狮等动物,为争夺交配权和统治权,雄性常发生残酷的争斗,最大最强壮的个体通常是最成功的生育后代者。一只雄性一旦在一个社群中占有统治地位,则是其有效生殖期的开始,但其统治期一般不超过2-3年则被更年轻、健壮的雄性代替。在更换统治者时,常伴随杀婴行为,这是统治者为将其自己的基因更快更好地遗传下去的有效手段。在更换统治者时,常伴随杀婴行为,这是统治者为将其自己的基因更快更好地遗传下去的有效手段。三、哺乳动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施工反垄断合同范本
- 农药生产架电施工合同
- 涂料施工销售渠道合同
- 林业开发供货施工合同范本
- 餐饮与企业合同范例
- 饭店公司合伙合同范例
- 公路工程项目合同进度检查内容表格
- 集体合同约定的最低工资和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 门诊医疗器械销售合同范例
- 赠与合同范例15篇
- (完整word版)首件检验管理制度
- 线路工程灌注桩施工作业指导书施工方案
- 重力坝的分缝与止水
- 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规程与施工方案
- 个体诊所药品清单
- PFMEA的严重度SOD的评分和优先级别
- 国网基建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结算管理办法
- 100道递等式计算(能巧算得要巧算)
- 中国地图含省份信息可编辑矢量图
- 路政运政交通运输执法人员考试题库
- 企业技术标准化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