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文学类文本阅读
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质量调查试卷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给儿子
陈村
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你会和时髦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
火车430公里,一直坐到芜湖。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再没有比长江更亲切的河了。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
你走下江堤,花一毛钱去打票,坐上渡船。船上无疑会有许多人。他们挑着担子,扛着被子,或许还有板车。他们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也许会有人和你搭话,你就老老实实说话。他们没有坏意。
你从跳板走上岸,顺着被鞋底和脚板踩硬踩白的大路,走半个小时。你能看到村子了。狗总是最先跳出来的。你可以在任何一家的门口坐下,要口水喝。主人总是热情的,而狗却时刻警惕着。也许会引来它的朋友们,纷纷表示出对你的兴趣。你要沉住气。
你谢过主人,再别理狗的讹诈,去河边寻找滩船。如果你运气好,船上只有一两个客,你就能躺在舱里,将头枕着船帮,河水拍击船底的声音顿时变得很重。船在桨声中不紧不慢地走。双桨“吱呀吱呀"的,古人说是“欸乃”,也对。怎么说怎么像。
板桥就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你沿着大埂走,右边是漕河,它连接着巢湖和长江。河滩如没被淹,一定有放牛的。你走过窑场就不远了。可以问问人,谁都愿意回答你,也许还会领你走一段,把咄咄逼人的狗子赶开。走到你的腿有点酸了,那就差不多到了。
走下大埂,沿着水渠边的路走。你走过一座小桥,只有一条石板的桥就是进村了。我曾写过它。这时,你抬起头,会发觉许多眼睛在看着你。
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
儿子,你得找和你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人,他们才记得。
他们会记得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他们会说他的好话和坏话。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他们会告诉你一些细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你跟他们一起笑吧,确实值得笑上一场。
你们谈到黑了,会有人请你吃饭。不必客气,谁先请就跟谁去。能喝多少喝多少,能吃多少吃多少,这才像客人。天黑了,他们会留你住宿。他们非常好客。
儿子,你去找找那间草屋。它在村子的东头,通往晒场的路边,三面环水。你比着照片,看它还像不像当年。也许那草屋已经不在了,当年它就晃晃的,想必支撑不到你去。也许,那里又成了一片稻田。
晚上,你到田间小路上走走。①你边走边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感受会深深的。风吹来暖暖的热气,稻穗在风中作响。一路上,有萤火虫为你照着。
假如你有胆量,就到村东头的大坟茔去。多半会碰上“鬼火",也就是磷火。你别跑,你坐在坟堆上,体会一下死的庄重和沉默。地下的那些人也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繁殖。他们也曾埋葬过他们的祖先。你会捉摸到一点历史感的,这比任何教科书都有效。
住上几天,你就熟悉村子了。男人爱理干干净净的发式,两边的头发一刀推净,这样头便显得长了。顶上则是长长的头毛,能披到眼睛,时而这么一甩,甩得很有点味道。
我喜欢见他们光看上身光着脚的样子。皮肤晒成了栗色,黑得发亮发光,连麦芒都刺不透它。他们不是生来这样的。和他们一起下河,你就知道,他们原先比你还白。现在,他们和你的祖先一样黑了。和你父亲当年一样黑。你要是下田,就和你一样黑。
下田去吧,儿子。让太阳也把你烤透。你弯下腰,从清晨弯到天黑,你恨不得把腰扔了。你的肩膀不是生来只能背背书包的。你挑起担子,肩上的肌肉会在扁担下鼓起。也许会掉层皮,那不算什么。你去拔秧,插秧,锄草,脱粒。你会知道自己并非什么都行。你去握一握大锹,它啥时候都不会被取代。工具越原始就越扔不了,像锤子,像刀,总要的。你得认识麦子,稻子,玉米,高粱,红薯。它们也是扔不了的。你干累了,坐在门边,看着猪在四处漫游,看着鸡上房,鸭下河,鹅窜进秧田美餐一顿。你听着杵声,感觉着太阳渐渐收起它的热力。你心平气和地想想,该说大地是仁慈的。它在无止无息地输出。我们因为这输出,才能存活,才得以延续。
那一层层茅草铺就的屋顶,那一条条小河分割的田野,那土黄色的土墙,那牛,那狗。那威力无比的太阳。
②你会爱的。
你就这样住着,看着,干着。你去过了,你就会懂得父亲,懂得父亲笔下的漕河。当然,这实在不算什么,应当珍视的是你懂了自己。③你得不让自己飘了,你得有块东西镇住自己。也许,借父亲的还不行,你得自己去找。
当你离开板桥的时候,人们会送你。你是不配的,儿子。你得在晚上告别,半夜就走。夜间的漕河微微发亮,你独自在河滩坐上一会,听听它的流动。
要是凑巧,你可以带条狗崽子回来。找条有主见的。开始,也许它有点想家。日子长了,你们能处好。你会发觉,为它吃点辛苦是值得的。
也就是这些话了,儿子。你得去,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就去。我不知道究竟会怎样。④要是你的船走进漕河,看见的只是一排烟囱,一排厂房,儿子,你该替我痛哭一场才是。虽然我为乡亲们高兴。
1984.8.5(有删改)
1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父亲想象儿子上大学后会像时髦青年一样爱旅游,由此切入长大成人和出门旅行这两个关联话题。
B.儿子在渡船上会邂逅许多陌生人,父亲教给儿子,如何通过看他们的神情、听他们的言语来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
C.父亲设想儿子一路上常会遇到狗,并建议儿子离开时带走一条狗,可见狗应是父亲当年乡村生活中难忘的一部分。
D.儿子的板桥之旅除了坐车乘船,还需步行走过许多路,如江堤、大路、大埂、渠边小路、石桥等,带有较浓的寻访意味。
14.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分析鉴赏。
15.“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
16.请在以下两组关键词中任选一组,然后围绕关键词,为本文写一则文学短评。(可联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作比较阅读,不少于300字。)
①未来回忆成长②河流
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三、(12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5题。
赳赳老秦
油灯忽闪,一条黑影已站到大帐之内。
我大骇,喇地抽出腰刀,厉声喝道,谁
来人微微一笑,盂将军,无须惊慌,我是咸阳派米的救兵。
我忙唤卫兵,燃亮璧灯。
面前就一老者,身穿交领窄袖长衫,头包方巾,儒雅中透着刚毅。我验过手信,不假,碗实是咸阳来的。
兵呢,来了多少我抬头向帐外张望,天已蒙蒙亮,除了站岗放哨的侍卫,看不到其他人员。兵呢我又问。
就在你眼前啊。老者笑容不变,双眼直视着我。
开什么玩笑,我可是要和匈奴人打仗的。
我知道,你已和匈奴打了两次仗,一次小胜,杀敌八十,自损二十。一次平手,双方各有伤者,没有死亡。十天前,匈奴增兵万余人,你只有一千多,故退守上郡,依靠城垣坚固,闭门待援,请王派兵。
这老头,知道的事还不少。可我没心情夸他,我要的是兵。没有兵,上郡难守,咸阳也将遭到威胁。
兵呢我提高嗓门,明显充满火气。
就在你面前。老者不再笑,很严肃地回答。
就你一个人是。
你来救我们是!
按手信上的命令,老者是我的上司,我归他管辖。我这样咄咄逼人,他分分钟有斩杀我的权力。想到这一点,我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孟将军,老者说,依我三天的观察,你现在缺的不是士兵,是士气。
士气面对十多倍于我的匈奴,没有足够的兵马,我们只有傻气。要知道,匈奴人骑马,很多都不配鞍的,那屁股就像长在马背上一样。人马一体,自由伸缩。手中挥舞的穹刀,呼呼生风,要多快有多快,让人不寒而栗。
老者说,看来,你还是没有醒悟。现在天也快亮了,你带着手下的将领和亲兵扮演匈奴,我是大秦士兵,咱们来一场较量如何。
你一个人是的。
我手下有六员大将,八名亲兵,再加上我,可有十五人啊。这老头,难道真的身怀绝技我从上到下再三打量他一番,那神态、那筋骨,怎么看都不像“练家子"。
孟将军,现在我命令你,带上人跟我来后山。老者不怒自威,说究走出大帐。
我让卫兵火速叫齐众人。首先来到大帐的是李岩,他是我最得力的干将,骁勇善战,曾单人独骑杀出匈奴的包围。我把刚才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
他说已观察我们三天了是的。
他进到大帐之内,你竟然没发觉是的。
李岩的两个反问,让我头皮阵阵发麻,不由得嚣出冷汗。李岩说,这位老者不简单。来到后山,老者已摆开阵势,他手中竟然拿了一根木棍。老者说是单打,还是群上这简直是欺人太甚。我一抽腰刀,就要上前。李砦一把扯住我。老大,他可是我们新来的头啊,敢这样单挑我们,必有撒手锏。要不,我先上,你也好有个退路。
李岩放下长矛,也折了一根木棍。老者说,听滴楚了,规矩是戳到为止!现在开始。老者边说话,身子边往前欺,已接近李岩,手中木棍迅速前伸,一下子就戳到了孪岩的胸口。李岩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输了。
你这叫偷袭,不行,重来。李岩不服气。
老者抬起木棍打到李岩嘴巴上,战场允许你重来吗,你这个死人。鲜血顺着李岩的口角流下来,李岩倔强地抬起头,双眼冒出怒火。
不服气是不好,你们一起来。扰我边塞,杀我民众,今天不把你们碎尸万段,我死不瞑目。老者越说越激昂,木棍再一次打在李岩的脸上。
李岩怒不可遏,扭头吆喝一声,兄弟们,上!
这次,老头撒腿往后撤。
想跑,没门。除了我,大家嗷嗷叫地冲上去。然而,才跑出四五步,猛听得轰隆一声响,我的手下全部落入陷阱内。原来邀者早在道路中间做了手脚。他一人跑过,陷阱的覆盖物还能够支撑。可我的将士一起过去,必定全军覆没。难怪,他敢单挑我们一群人。难怪,他选在天刚亮时分。难怪,他有意这样激怒我们……
见众人落入陷阱,老者抡起棍子向我冲来。老者边冲边大声高歌:赳赳老秦,如日方升,保国安民,不惜生命。我若后退,子女何存,父母何生老者字正腔圆,铿锵之力穿越层林,群山回应,如同裹挟着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我呆若木鸡,心中一片茫然。老者毫不客气,抡起棍子向我打来。一下,二下,三下……疼痛赶走麻木,盖辱激发血性。我本能地挥出乎去,原本想斩断他的棍子,没想到,弯刀一个上擦,却插进了老者的胸膛。
老者看着我,脸上带着笑,断断续续地说,孟将军,___。
从陷阱里爬出来的众人,围在老者身边,哭成一团。
(原载《小说月刊》,有删改)
13.请概括文中老者的人物特点。(4分)
14.请阐释标题的作用。(4分)
15.请在文中画线处补充合理的文字,使作品结尾更能突出主题。(4分)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五、(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一滴水经过丽江
阿來
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我望见了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望见了森林,田野和村庄。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我想起来,自己的前生,在从高空的雾气化为一片雪,又凝成一粒冰之前,也是一滴水。
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做杜鹃,叫做山茶。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从玉龙雪山脚下,一直向南,铺展开去。视线尽头,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后来我知道,视野尽头的那些山叫做象山,狮子山,更远一点,叫做笔架山。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但是,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跌落到地底下去了。丽江人把高山溪流跌落到地下的地方叫做落水洞。落水洞下面,是很深的黑暗。曲折的水道。安静的深潭。在充满寂静和岩石的味道的地下,我又睡去了。
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
我是被亮光惊醒的。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咕咚一声翻上水面。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这时的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纳西人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
我记起了跌进落水洞前的心愿:也要流过四方街。
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
进城之前,一道闸口出现在前面。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建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在这里,我有些犹豫。因为河流将要一分为三,流过古城。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同一座古城。来不及作出选择,
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做中河的那一条。
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
在又一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大壶没进了渠中。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这些人在自己所来的远处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摘自《我与丽江,遇见美好》,有删节)
14.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5.文章多次提到丽江古城和古城里的四方街,请结合文本概括古城前世今生的样子。文章写一滴水“再次醒来”“再次醒来"之前的内容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5分)
16.纵观全文,作者采用第一人称“我”叙写一滴水经过丽江,请简析其中的妙处。(3分)六、(40分)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一语文试题
四、(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浔阳江头那一夜
林那北
入秋了,暮色当头,晚风在马车卷帘外拂过,那是一种湿润的、夹带着很多水汽的风,与车内男人之前早已习惯的长安城完全不同。
现在他就是去水边,去西门外一个叫湓浦口的地方,送一位即将远行的友人。
这是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一年多以前,他还在宫中,围绕着太子,悠哉地当着左赞善大夫。此时藩镇割据,战事四起,朝廷平藩讨叛让地方势力极为不满,便派刺客入京当街杀了宰相武元衡。依唐制,东宫官员不得参谏朝政,但他还是奋笔疾书,要求缉拿凶手,雪耻立威。可是他却“越职言事"了,被扣上一个罪名赶出宫门,赶往千里迢迢的江州。
真是无妄之灾。之前他诗名鼎盛,也自觉才情弥天,便话锋犀利,针对时弊常出言不逊,其实不过是“济天下”的一腔热血,也以为是忠谏护君,不料却早已让朝中很多人暗生不爽,于是揪住不放,无非借一把刀砍过来而已。贬,这个词杀伤力太大了,把他内心捅得千疮百孔倒不在话下,关键是外界投来的冷漠与鄙夷的目光,炎凉的世态更让他万箭穿心。
他立即孤身离京,接着与家人汇合再向南。“树木凋疏山雨后,人家低湿水烟中",这是他初到江州时写下的。放平心态,这里其实也不失为一块宝地,除了水之外,山也抬头可见,满山四季都绿出层层叠叠的厚实油光。这座别名又叫“浔阳”的小城,其实也不失为一块让智者和仁者皆能乐享的宝地啊。
何况还有酒有诗有朋友,更有那么多令他一赞三叹的美景。
且不论江上的帆、湖上的鸟,单单城往东三十二里,那座俊朗秀丽伫立的庐山,就百看不厌。穿行其间,烦恼荡尽,诗意万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仅仅觅得这妙不可言的短短二十八字,他也可以快慰自己了。京城无限远,那就在此独善其身吧。“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在香炉峰北面、遗爱寺南边,他很快给自己建起一座草堂,以便呼朋唤友大醉几场。甚好甚好,十五年前他初入仕途时,在秦岭下、渭水边的盐屋当着小小的县尉,不也正是在山中与朋友纵酒欢歌之后,才诗意喷涌,挥毫写下那首八方争颂的长诗《长恨歌》吗?
他最好的朋友是远在巴蜀的元稹,就是那个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诗句悼念妻子、用传奇故事《莺莺传》描述风流才子张生对崔莺莺姑娘始乱终弃悲剧的元稹。作为同科进士,他们性情相似,才情相当,竟也同因不畏强权、恃才放旷而前后脚遭遇贬斥——他到江州做司马,元稹则到西南的通州,最初做的也是司马。相见难,相思苦,只能互寄诗慰藉,唱和不断,其数量和质量都蔚为壮观。世象污浊,前程黯淡,生命间的情谊此时如此珍贵,它是一簇光,温暖并照亮了彼此。
所以他连夜赶到长江边。即使要离去的不是元稹,他仍然不舍,心有戚戚。
天已完全暗透,江面零星的渔火萤火虫般孱弱地跳动。青衫太薄了,风过,他紧了紧身子。冷,犹如直面自己身世和当下朝政时的凉意。友人船正待发,他急步前迎,一怀愁绪还须靠酒打发,便相对而坐,把盏话别。
接下去发生的,都写在《琵琶行》里了。霓裳羽衣曲。从长安城流落到此的旧女伶。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弦音……丝乐如梦,身世飘零,沦落天涯,他涕泪横飞,辛酸往事如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无边无际地当头淋下,令他无法自已。
“浔阳江头夜送客”,《琵琶行》的首句,就时间、地点、人物一并俱全,朝朝代代无数人张口一吟,就宛若置身唐元和十一年那个夜晚的浔阳江畔,为秋月所照,见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听到天籁般的琵琶琴声。
当初被迫离开长安,白居易内心一定沮丧、忿恨、恐惧相织,如果可以选择,他想必舍不下天子脚下的富丽繁华。一去千里,命运急转直下,竟也给了他另一个意想不到的馈赠。江水,秋月,歌女,曲乐,一场突如其来的邂逅,刹时把他磅礴才华撞击出夺目的火花。一首不朽的千古绝唱,于是在那个梦一'般的南方夜晚徐徐铺陈,应和着天上的星辰,在人间永远闪亮。
(选自《文汇报》,有删减)
16.下列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湓(pén)浦口缉(jí)拿藩(fān)镇割据
B.伫(chù)立慰藉(jiè)千疮(chuāng)百孔
C.孱(càn)弱忿(fèn)恨才情弥(mí)天
D.女伶(líng)邂(xiè)逅磅(páng)礴才华
1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可以说是一篇文化散文,以“浔阳江头那一夜"这一时间节点为抓手,重现了《琵琶行》问世的那一夜诗人白居易的整个心路历程。
B.开篇写浔阳的秋风,突出与长安的不同,正是“那一夜”“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表现;继而写湓浦口,正是“浔阳江头夜送客”的地点:之后,写白居易的才名、获罪、被贬、南迁……
C.文章运用第三人称,可以深入白居易的内心,将其被贬前后的心路历程更好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突出其形象。
D.文章运用倒叙的方式,交代白居易在京城的遭遇,展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突出了其正直敢言的性格。
18.文中多处引用白居易的诗句,请选择两处作简要赏析。(4分)
19.文中关于元稹的一段叙述,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6分)
天津市重点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
五、(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地的理想
①那年距小雪还有五天,我去横峰访友。友人慰留我说,去乡间走走,有很多好地方。就这样,我先去了新篁,又不可自抑地去了司铺、莲荷、铺前、港边、龙门畈。冬雨绵绵,大地始终垂降暮色。我却义无反顾地扎入丛林、川峦、田畴之中。
②起伏的山峦在灵山脚下形成凹陷的皱褶。葛溪河和岑港河,像大地上两条被风吹散的飘带,在丛林间和田畴深处飘忽。村舍里,隐隐传来犬吠和鸡鸣。更远一些,是绵绵的山峦。开阔的田野沿着葛溪河倾泻,网状的田埂勾勒出田野的筋脉。我想起俄罗斯油画家希施金笔下的《黄昏,雨后》:微红的夕光溢出大地,条状的黑云把夕光分割出斑斓的色彩,低洼里的积雨有了银色,让人感觉到大地轻轻的晃动,裸露的树根和腐朽的树干,一切都是那么古老,稀稀疏疏的树叶透出几分祥和又哀哀的冷色,灰蓝的天空像一块布片盖在树林之上,一只小鸟站在高高的树梢,守着孤独的旷野。
③在去港边的路上,因为车子出了故障,停在一个村子里换胎。我一下车,便被村子迷住了。池塘里,不时有鱼儿扑出水花。青翠的竹林在村舍间,汹涌。雨丝从竹叶滴下来,油亮。村外,是疏朗的菜地和浅青色冬田。鹅毛绒一样的青草,在冬田里,多了一份人烟气息。矮山冈的菜地,把山地分出层梯级,矮山冈看上去像一座堰卧的雕刻品。我到了村口,瞬间恍惚。路边两排柳树,柳枝垂下来,可以想见的是,春风一日暖一日,迎春花羞涩地打着朵儿。柳枝芽细细地发青,枯黄的枝条水肿似的发胀,转青,树根的苔藓往上爬,淌出水溃。山樱花在山间飘荡着白雪般的花瓣,柳条葳蕤,暖风和面,阳光和煦,进村的人不自觉地唱起了欢快的歌谣。村前是几千亩的田畈,在一个平面上摊开,细雨中,素净,灰白的稻茬像是另一种古老的时间。
④在司铺,探访过山中村庄搬迁后的生活遗址。车上了王家坞水库坝堤,便沿山边草径步行。许是暖秋吧,杜鹃又有了一次花期,零星地点缀在萁蕨等地衣植物上。雏菊在山崖下,金黄耀眼。水面有白鸥几只,翩翩翔舞。明末清初散文大家王猷定在《螺川早发》咏道:“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鸥至雁离,是旅人孤独、人生无常的隐喻。白鸥是迁徙的鸟,但鲜有来中国南方越冬。时隔三十多年,才见到白鸥。它是远去的旧时光,再次带给我。它像一团白雪,炽燃山野。
⑤步行约三华里,到了废弃的村子。村子馅子一样包在山坳里,竹林和油桐树在屋后发出呜呜呜呜的风声。小路铺满了落叶和腐烂的植物枝干。几棵柚子树挂着涩黄的柚子。山涧在荒草遮掩的沟渠里,叮叮咚咚。有几间瓦屋已然倒塌,成了颓圮。外村借地种菜的农人,把山田垦出来,种上了时鲜菜蔬,大部分的山田还刚刚下了秧苗。山田沿山垄,梯级延伸。可惜,我没看到打秧苗的农人。我估摸这个农人在年轻时,可能是做木匠活的,菜种在一条线上,像一个棋盘,每块菜地从山田里垦出来,像豆腐箱里压出来的豆腐块。他不是木匠也该是乡村画师。用美学眼光去审视去从事平凡之物的人,是最精细的人,也是陶醉于生活的人,从俗至雅,乃生活大师。
⑥多褶的群山,向北堆叠。横峰北高南低,群山渐渐低缓,消失,有了丘陵地带和莲荷小平原。纵横的河汊掌纹般密布,村舍被河流串起来,如一条藤蔓上的牵牛花。众河穿境而过,注入信江,汇入浩渺的鄱阳湖。发源地同属灵山山脉。灵山像一列巨型火车,由东向西呼啸奔驰。
⑦水是大地的精魄。畜养精魄的是山塘水库。去一个山坳,拜访一座山,一座水库出其不意尽览眼底,让人短暂晕眩,蛇一样安静下来,沉默无言。在铺前,见黄源水库,便是这样。黄源水库往左右两条山垄伸进去,像两条岔开的脚。翻过山,便是葛文化发祥地葛源了。葛源的千亩高山梯田,又是另一番景象。梯田沿山修筑,田埂是不规则的弧形,水映蓝天,像翻卷的大海。野花葱郁。初冬的枫树、山毛榉、梓树、栾树、青桐、漆树,和竹林迎接了大地的白霜,野刺梨长出了甜蜜蜜的浆果,山间红遍,到了春天,千亩梯田会是层层叠叠的花海。
⑧乡友告诉我,在梧桐畈将种植千亩荷花,在司铺无人耕种的丘陵地带将建一个大型野生动物园。乡人都充满了期待和兴奋。这是一个贴近大地的构想,一个有呼吸的构想。有此构想的人,是一个有大地情怀赤子之心的人。我们该把大地应有的东西还原给大地,各俊其美,各颜其色,各悦其声,各夺其目,各味其果。
⑨友人的一次慰留,我自己也没料到,两个星期内竟然四次去横峰。去了横峰,我深深自责自己是一个浅薄的人,对身边的大地是那么的无知。我们需要一次次去投奔大地,像雨一样,去熟悉大地的细胞、脏器、骨骼、血液、筋脉。大地是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的胞衣,也是我们的摇篮和眠床。任何时候,我们站在大地面前,都是初洗的婴孩。
(取材于傅菲的同名散文)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因为友人的挽留而游览横峰,欣赏了丛林、山峦、田畴,陶醉于横峰各处的村景山景。
B.第②段作者对油画中的景致展开细腻的描绘,将画中虚景和眼前实景有机融合,丰富了文意。
C.第⑤段作者猜想农人可能是木匠,或是乡村画师,表达了作者对人在大地上创造美的赞赏。
D.作者主张一次次投奔大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熟悉大地,欣赏大地的美丽,感受大地的抚慰。
E.第⑨段中,“我深深自责自己是一个浅薄的人”,此处的“浅薄"是肤浅、轻浮之意。
18.赏析第③段的画线部分。
19.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天津市环城四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
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4小题。(共15分)
珍惜愤怒
毕淑敏
小时候看电影,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而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
长大后当了医生,更视怒为健康的大敌。师传我,我授人:怒而伤肝,怒较之烟酒对人为害更烈。人怒时,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散大,寒毛竖紧……一如人们猝然间遇到老虎时的反应。
愤怒与长寿,好像是一架跷跷板的两端,非此即彼。
人们渴望强健,人们于是憎恶愤怒。
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
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的信仰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的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当你面对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阴暗的角落,面对黑夜里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
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的时候,现代人的意志像被泡酸了的牙一般软弱。小喜小悲缠绕着我们,我们便有了太多的忧郁。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越来越少倒拔垂杨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孕育极大张力的愤怒。
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犹如敏捷的灵猫被剪掉胡须。当人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当人首先戒掉了愤怒,随后再戒掉属于正常人的所有情感之后,人就在活着的时候走向了永恒——那就是死亡。
我常常冷静地观察他人的愤怒,我常常无情地剖析自己的愤怒,愤怒给我最深切的感受是真实,它赤裸而新鲜,仿佛那颗勃然跳动的心脏。
喜可以伪装,愁可以伪装,快乐可以加以粉饰,孤独忧郁能够掺进水分,惟有愤怒是十足成色的赤金。它是石与铁撞击那一瞬痛苦的火花,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积剑。
喜更像是一种获得,一种他人的馈赠。愁则是一枚独自咀嚼的青橄榄,苦涩之外别有滋味。惟有愤怒,那是不计后果不顾代价无所顾忌的坦荡的付出。在你极度愤怒的刹那,犹如裂空而出横无际涯的闪电,赤裸裸地裸露了你最隐秘的内心。于是,你想认识一个人,你就去看他的愤怒吧!
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元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
怒是制不服的,犹如那些最优秀的野马,迄今没有任何骑手可以驾驭它们。愤怒是人生情感之河奔泻而下的壮丽瀑布,愤怒是人生命运之曲抑扬起伏的高亢音符。
珍惜愤怒,保持愤怒吧!愤怒可以使我们年轻。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在写法上采用了“先抑后扬"法,先写愤怒的对人不利,后写人应当珍惜愤怒。
B.“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一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C.文中写“喜"、写“愁”、写“快乐"、写“孤独忧郁”的目的是反衬愤怒的“真实",“赤裸而新鲜”。
D.文章热情讴歌了愤怒的积极意义,字里行间溢满阳刚之气,语言含蓄蕴藉,令人回味不尽。
E.结尾段“珍惜愤怒,保持愤怒吧!"一句是作者向人们发出呼吁,不管在什么时候,愤怒都充满活力,都应当珍惜和保持。
23.文章中,作者提出“珍惜愤怒”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出三条。(6分)
24.文章划线句“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说明其含义是什么?(5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质量调查试卷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给儿子
陈村
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你会和时髦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
火车430公里,一直坐到芜湖。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再没有比长江更亲切的河了。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
你走下江堤,花一毛钱去打票,坐上渡船。船上无疑会有许多人。他们挑着担子,扛着被子,或许还有板车。他们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也许会有人和你搭话,你就老老实实说话。他们没有坏意。
你从跳板走上岸,顺着被鞋底和脚板踩硬踩白的大路,走半个小时。你能看到村子了。狗总是最先跳出来的。你可以在任何一家的门口坐下,要口水喝。主人总是热情的,而狗却时刻警惕着。也许会引来它的朋友们,纷纷表示出对你的兴趣。你要沉住气。
你谢过主人,再别理狗的讹诈,去河边寻找滩船。如果你运气好,船上只有一两个客,你就能躺在舱里,将头枕着船帮,河水拍击船底的声音顿时变得很重。船在桨声中不紧不慢地走。双桨“吱呀吱呀”的,古人说是“欸乃",也对。怎么说怎么像。
板桥就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你沿着大埂走,右边是漕河,它连接着巢湖和长江。河滩如没被淹,一定有放牛的。你走过窑场就不远了。可以问问人,谁都愿意回答你,也许还会领你走一段,把咄咄逼人的狗子赶开。走到你的腿有点酸了,那就差不多到了。
走下大埂,沿着水渠边的路走。你走过一座小桥,只有一条石板的桥就是进村了。我曾写过它。这时,你抬起头,会发觉许多眼睛在看着你。
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
儿子,你得找和你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人,他们才记得。
他们会记得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他们会说他的好话和坏话。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他们会告诉你一些细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你跟他们一起笑吧,确实值得笑上一场。
你们谈到黑了,会有人请你吃饭。不必客气,谁先请就跟谁去。能喝多少喝多少,能吃多少吃多少,这才像客人。天黑了,他们会留你住宿。他们非常好客。
儿子,你去找找那间草屋。它在村子的东头,通往晒场的路边,三面环水。你比着照片,看它还像不像当年。也许那草屋已经不在了,当年它就晃晃的,想必支撑不到你去。也许,那里又成了一片稻田。
晚上,你到田间小路上走走。①你边走边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感受会深深的。风吹来暖暖的热气,稻穗在风中作响。一路上,有萤火虫为你照着。
假如你有胆量,就到村东头的大坟茔去。多半会碰上“鬼火”,也就是磷火。你别跑,你坐在坟堆上,体会一下死的庄重和沉默。地下的那些人也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繁殖。他们也曾埋葬过他们的祖先。你会捉摸到一点历史感的,这比任何教科书都有效。
住上几天,你就熟悉村子了。男人爱理干干净净的发式,两边的头发一刀推净,这样头便显得长了。顶上则是长长的头毛,能披到眼睛,时而这么一甩,甩得很有点味道。
我喜欢见他们光看上身光着脚的样子。皮肤晒成了栗色,黑得发亮发光,连麦芒都刺不透它。他们不是生来这样的。和他们一起下河,你就知道,他们原先比你还白。现在,他们和你的祖先一样黑了。和你父亲当年一样黑。你要是下田,就和你一样黑。
下田去吧,儿子。让太阳也把你烤透。你弯下腰,从清晨弯到天黑,你恨不得把腰扔了。你的肩膀不是生来只能背背书包的。你挑起担子,肩上的肌肉会在扁担下鼓起。也许会掉层皮,那不算什么。你去拔秧,插秧,锄草,脱粒。你会知道自己并非什么都行。你去握一握大锹,它啥时候都不会被取代。工具越原始就越扔不了,像锤子,像刀,总要的。你得认识麦子,稻子,玉米,高粱,红薯。它们也是扔不了的。你干累了,坐在门边,看着猪在四处漫游,看着鸡上房,鸭下河,鹅窜进秧田美餐一顿。你听着杵声,感觉着太阳渐渐收起它的热力。你心平气和地想想,该说大地是仁慈的。它在无止无息地输出。我们因为这输出,才能存活,才得以延续。
那一层层茅草铺就的屋顶,那一条条小河分割的田野,那土黄色的土墙,那牛,那狗。那威力无比的太阳。
②你会爱的。
你就这样住着,看着,干着。你去过了,你就会懂得父亲,懂得父亲笔下的漕河。当然,这实在不算什么,应当珍视的是你懂了自己。③你得不让自己飘了,你得有块东西镇住自己。也许,借父亲的还不行,你得自己去找。
当你离开板桥的时候,人们会送你。你是不配的,儿子。你得在晚上告别,半夜就走。夜间的漕河微微发亮,你独自在河滩坐上一会,听听它的流动。
要是凑巧,你可以带条狗崽子回来。找条有主见的。开始,也许它有点想家。日子长了,你们能处好。你会发觉,为它吃点辛苦是值得的。
也就是这些话了,儿子。你得去,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就去。我不知道究竟会怎样。④要是你的船走进漕河,看见的只是一排烟囱,一排厂房,儿子,你该替我痛哭一场才是。虽然我为乡亲们高兴。
1984.8.5(有删改)
1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父亲想象儿子上大学后会像时髦青年一样爱旅游,由此切入长大成人和出门旅行这两个关联话题。
B.儿子在渡船上会邂逅许多陌生人,父亲教给儿子,如何通过看他们的神情、听他们的言语来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
C.父亲设想儿子一路上常会遇到狗,并建议儿子离开时带走一条狗,可见狗应是父亲当年乡村生活中难忘的一部分。
D.儿子的板桥之旅除了坐车乘船,还需步行走过许多路,如江堤、大路、大埂、渠边小路、石桥等,带有较浓的寻访意味。
14.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分析鉴赏。
15.“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
16.请在以下两组关键词中任选一组,然后围绕关键词,为本文写一则文学短评。(可联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作比较阅读,不少于300字。)
①未来回忆成长②河流
【答案】13.B14.①引用诗句,增加了文采,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同时委婉地向儿子表达了田野中蕴含的自然意义与“历史感”。
②单独成段,并以肯定语气强调“你会爱",使得文章的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就更强烈。
③“飘”“镇住"用词精当,含蓄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儿子自立自强、寻找生活意义的教诲。
④运用借代,句子表面上看是写漕河、烟囱、厂房,实际上表达的是对过往自然朴素的田园生活逝去的伤感。
15.①写出干农活的劳累和辛苦,感悟到我们有可以干很多事的潜能,人生要能承受生活之重;
②由有些农活可能干不了,体悟到我们的局限,我们并非全能;
③写出了生活中有些东西是不能丢的,需要一直传承和延续;
④感悟生活的美好和大地的仁慈,感悟到对生活的热爱。
16.①组答案示例:
本文表面上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即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一次旅行。其实是父亲对过去的回忆。旅行对儿子来说,似乎是对世界一次全新的认识,但作者却花了大量笔墨去描写过去,引导儿子在认识这片土地的过去的同时,展望未来。为何不描写现在,而要花如此大的力气交叠未来与过去?是因为,本文指向的是关于成长的主题,即父亲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并期待儿子也能够在其中找到自我。就像《我与地坛》中,“我”一直渴望能够找到自我,领悟生命的真谛。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不断前行,不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未来,而在前行的道路上,回忆是我们成长的痕迹,它如同一本沉重的书页,记录着我们的青春和成长。文章为我们带来一场关于未来、回忆和成长的心灵洗礼。
②组答案示例:
文章有很多抒情的意象,河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其表现就是,从爬上江堤一直到独坐河滩,儿子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那么,作者笔下的这条河流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借助地坛中的一草一木,甚至是一只蚂蚁,而有所感发,从而领悟到生命的真谛,感受到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见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作者笔下的这一条河流,也是如此,它既是环境与风景,是过去的“我"和现在的“儿子”眼前所见的景物,也代表着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流逝,是曾经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也是现在可能出现的烟囱、厂房。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人的思索,体现了作者对自我生命本质的思考,或者是对人生意义的一些探索。
【解析】
【13题】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
B.“父亲教给儿子,如何通过看他们神情、听他们的言语来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错误,结合“船上无疑会有许多人。他们挑着担子,扛着被子,或许还有板车。他们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也许会有人和你搭话,你就老老实实说话。他们没有坏意"可知,父亲是想让儿子观察人生百态,告诉儿子他们没有坏意,不是教儿子如何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
故选B。
【14题】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特色的能力。
①该句引用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增加了文采,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同时,该句引用诗句,不仅仅是为了展现田野旺盛的生命力,古诗词的引用,也使得这片土地增添了一种历史厚重感。
②该句语义上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具体展现了“你"可能会见到的一系列景象,如太阳、麦子、稻子、玉米、鸡鸭鹅等等。而对待这一切,作者以一句非常肯定的短句“你会爱的”予以总结,充分强调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也使得文章的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就更强烈。
③该句中,作者用“飘"“镇住”来形容儿子,看似是说儿子太“轻",实际上是想借助这相似的外在表现说明儿子不能因为不懂生活的意义而产生不切实际的生活态度,必须要找到依托、寻找生命的厚重感。
④该句看似简单,只是表达对于儿子所见自然景象的描述,但实际上正常的景象为何需要儿子替父亲痛哭呢?结合全文,不难看出,作者在这里实际上是以“烟囱”“厂房"指代现代的工业化社会及其生活。面对此情此景,乡亲们高兴是因为终于过上了好生活,而儿子为父亲哭泣,则是因为这一切代表了过往朴素自然生活的逝去。由此可见,“哭”与“笑"的对比,充分显示了作者对过往自然朴素的田园生活的留恋。
【15题】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结合“让太阳也把你烤透。你弯下腰,从清晨弯到天黑,你恨不得把腰扔了。你肩膀不是生来只能背背书包的”“也许会掉层皮,那不算什么"分析可知,作者由此写出干农活的劳累和辛苦,感悟到我们有可以干很多事的潜能,人生要尽力而为,要能承受生活之重;
结合“你去拔秧,插秧,锄草,脱粒。你会知道自己并非什么都行”分析可知,作者由此感悟到有些农活我们可能干不了,体悟到我们的局限,我们并非全能,做事要量力而行;
结合“它啥时候都不会被取代"“它们也是扔不了”分析可知,有些东西绝不会随时间而被取代、消失,作者由此写出了生活中有些东西是不能丢的,需要一直传承和延续;
结合“坐在门边,看着猪在四处漫游,看着鸡上房,鸭下河,鹅窜进秧田美餐一顿"“你心平气和地想想,该说大地是仁慈的。它在无止无息地输出。我们因为这输出,才能存活,才得以延续”分析可知,作者由此感悟生活的美好和大地的仁慈,感悟到对生活的热爱。
【16题】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①组:围绕“未来·回忆·成长"三个词选取本文的相关内容进行评析。
未来:结合“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你会和时髦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分析可知,本文表面上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即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一次旅行。
回忆:结合“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也许会有人和你搭话,你就老老实实说话。他们没有坏意”“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他们会记得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他们会说他的好话和坏话。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他们会告诉你一些细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等内容分析可知,本文其实是父亲对过去的回忆。
成长:结合“该说大地是仁慈的。它在无止无息地输出。我们因为这输出,才能存活,才得以延续"“这实在不算什么,应当珍视的是你懂了自己。你得不让自己飘了,你得有块东西镇住自己。也许,借父亲的还不行,你得自己去找”分析可知,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想通过本文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并期待儿子也能够用心感悟生活,在其中找到自我。
②组:围绕“河流"从相关的几个方面,选取本文的相关内容进行评析。
结合“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再没有比长江更亲切的河了”“河水拍击船底的声音顿时变得很重"“你就这样住着,看着,干着。你去过了,你就会懂得父亲,懂得父亲笔下的漕河”等内容可知,文章有很多抒情的意象,河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作者的很多记忆和生活感悟都和河流有关。
结合“你沿着大埂走,右边是漕河,它连接着巢湖和长江"“那一层层茅草铺就的屋顶,那一条条小河分割的田野,那土黄色的土墙”“夜间的漕河微微发亮,你独自在河滩坐上一会,听听它的流动"等内容分析可知,从爬上江堤到独坐河滩,儿子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
结合“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你去过了,你就会懂得父亲,懂得父亲笔下的漕河"“夜间的漕河微微发亮,你独自在河滩坐上一会,听听它的流动”“要是你的船走进漕河,看见的只是一排烟囱,一排厂房,儿子,你该替我痛哭一场才是。虽然我为乡亲们高兴"等内容分析可知,从主题上看,河流既是人们的得生活环境,也是自然风景,它代表着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流逝,并承载着人对生活生命的思索。
试题要求可结合《我与地坛》展开比较阅读。对此,若是选第①组,可着重从两者的思想内涵,即其中体现的对生命的思考这一角度去挖掘。若选择第②组,则要明确,作者笔下的河流并不仅仅是表层意象,更蕴含着作者深层次的生命思考。而《我与地坛》同样也是如此,作者笔下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不仅仅是物体本身,而是无处不蕴含着作者的哲思。
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三、(12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5题。
赳赳老秦
油灯忽闪,一条黑影已站到大帐之内。
我大骇,喇地抽出腰刀,厉声喝道,谁
来人微微一笑,盂将军,无须惊慌,我是咸阳派米的救兵。
我忙唤卫兵,燃亮璧灯。
面前就一老者,身穿交领窄袖长衫,头包方巾,儒雅中透着刚毅。我验过手信,不假,碗实是咸阳来的。
兵呢,来了多少我抬头向帐外张望,天已蒙蒙亮,除了站岗放哨的侍卫,看不到其他人员。兵呢我又问。
就在你眼前啊。老者笑容不变,双眼直视着我。
开什么玩笑,我可是要和匈奴人打仗的。
我知道,你已和匈奴打了两次仗,一次小胜,杀敌八十,自损二十。一次平手,双方各有伤者,没有死亡。十天前,匈奴增兵万余人,你只有一千多,故退守上郡,依靠城垣坚固,闭门待援,请王派兵。
这老头,知道的事还不少。可我没心情夸他,我要的是兵。没有兵,上郡难守,咸阳也将遭到威胁。
兵呢我提高嗓门,明显充满火气。
就在你面前。老者不再笑,很严肃地回答。
就你一个人是。
你来救我们是!
按手信上的命令,老者是我的上司,我归他管辖。我这样咄咄逼人,他分分钟有斩杀我的权力。想到这一点,我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孟将军,老者说,依我三天的观察,你现在缺的不是士兵,是士气。
士气面对十多倍于我的匈奴,没有足够的兵马,我们只有傻气。要知道,匈奴人骑马,很多都不配鞍的,那屁股就像长在马背上一样。人马一体,自由伸缩。手中挥舞的穹刀,呼呼生风,要多快有多快,让人不寒而栗。
老者说,看来,你还是没有醒悟。现在天也快亮了,你带着手下的将领和亲兵扮演匈奴,我是大秦士兵,咱们来一场较量如何。
你一个人是的。
我手下有六员大将,八名亲兵,再加上我,可有十五人啊。这老头,难道真的身怀绝技我从上到下再三打量他一番,那神态、那筋骨,怎么看都不像“练家子”。
孟将军,现在我命令你,带上人跟我来后山。老者不怒自威,说究走出大帐。
我让卫兵火速叫齐众人。首先来到大帐的是李岩,他是我最得力的干将,骁勇善战,曾单人独骑杀出匈奴的包围。我把刚才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
他说已观察我们三天了是的。
他进到大帐之内,你竟然没发觉是的。
李岩的两个反问,让我头皮阵阵发麻,不由得嚣出冷汗。李岩说,这位老者不简单。来到后山,老者已摆开阵势,他手中竟然拿了一根木棍。老者说是单打,还是群上这简直是欺人太甚。我一抽腰刀,就要上前。李砦一把扯住我。老大,他可是我们新来的头啊,敢这样单挑我们,必有撒手锏。要不,我先上,你也好有个退路。
李岩放下长矛,也折了一根木棍。老者说,听滴楚了,规矩是戳到为止!现在开始。老者边说话,身子边往前欺,已接近李岩,手中木棍迅速前伸,一下子就戳到了孪岩的胸口。李岩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输了。
你这叫偷袭,不行,重来。李岩不服气。
老者抬起木棍打到李岩嘴巴上,战场允许你重来吗,你这个死人。鲜血顺着李岩的口角流下来,李岩倔强地抬起头,双眼冒出怒火。
不服气是不好,你们一起来。扰我边塞,杀我民众,今天不把你们碎尸万段,我死不瞑目。老者越说越激昂,木棍再一次打在李岩的脸上。
李岩怒不可遏,扭头吆喝一声,兄弟们,上!
这次,老头撒腿往后撤。
想跑,没门。除了我,大家嗷嗷叫地冲上去。然而,才跑出四五步,猛听得轰隆一声响,我的手下全部落入陷阱内。原来邀者早在道路中间做了手脚。他一人跑过,陷阱的覆盖物还能够支撑。可我的将士一起过去,必定全军覆没。难怪,他敢单挑我们一群人。难怪,他选在天刚亮时分。难怪,他有意这样激怒我们……
见众人落入陷阱,老者抡起棍子向我冲来。老者边冲边大声高歌:赳赳老秦,如日方升,保国安民,不惜生命。我若后退,子女何存,父母何生老者字正腔圆,铿锵之力穿越层林,群山回应,如同裹挟着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我呆若木鸡,心中一片茫然。老者毫不客气,抡起棍子向我打来。一下,二下,三下……疼痛赶走麻木,盖辱激发血性。我本能地挥出乎去,原本想斩断他的棍子,没想到,弯刀一个上擦,却插进了老者的胸膛。
老者看着我,脸上带着笑,断断续续地说,孟将军,___。
从陷阱里爬出来的众人,围在老者身边,哭成一团。
(原载《小说月刊》,有删改)
13.请概括文中老者的人物特点。(4分)
14.请阐释标题的作用。(4分)
15.请在文中画线处补充合理的文字,使作品结尾更能突出主题。(4分)
三、(共22分)
13、儒雅刚毅、机智勇敢、武艺高强、爱国、善于鼓舞战士、敢于牺牲自己
(共4分,任选4点得满分)
14.点明慷慨赴国难的中心,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与文中“起赳"前后呼应
(共4分,任选2点得满分)
15.你缺的不是士兵,而是士气。提升士气要靠智慧,更要靠不怕死的决心。我就是给你搬来的救兵。(共4分士气、救兵各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五、(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一滴水经过丽江
阿來
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我望见了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望见了森林,田野和村庄。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我想起来,自己的前生,在从高空的雾气化为一片雪,又凝成一粒冰之前,也是一滴水。
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做杜鹃,叫做山茶。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从玉龙雪山脚下,一直向南,铺展开去。视线尽头,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后来我知道,视野尽头的那些山叫做象山,狮子山,更远一点,叫做笔架山。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但是,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跌落到地底下去了。丽江人把高山溪流跌落到地下的地方叫做落水洞。落水洞下面,是很深的黑暗。曲折的水道。安静的深潭。在充满寂静和岩石的味道的地下,我又睡去了。
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
我是被亮光惊醒的。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咕咚一声翻上水面。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这时的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纳西人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
我记起了跌进落水洞前的心愿:也要流过四方街。
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
进城之前,一道闸口出现在前面。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建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在这里,我有些犹豫。因为河流将要一分为三,流过古城。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同一座古城。来不及作出选择,
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做中河的那一条。
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
在又一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大壶没进了渠中。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这些人在自己所来的远处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摘自《我与丽江,遇见美好》,有删节)
14.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5.文章多次提到丽江古城和古城里的四方街,请结合文本概括古城前世今生的样子。文章写一滴水“再次醒来”“再次醒来"之前的内容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5分)
16.纵观全文,作者采用第一人称“我”叙写一滴水经过丽江,请简析其中的妙处。(3分)六、(40分)
①拟人修辞,动作、心理描写,将一滴水拟作“我",通过“落”“看"“怕”“跳"等动作和心理描写,以一滴水的视角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丽江古城纳西族院落中美好、幸福的画面。
(2分,意对即可)
②场景(面)描写,通过水的视角描绘纳西族院落楼下、楼上的主客或独立或互动的生活图景,表现出各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互相沟通交流的和谐画卷。(2分,意对即可)
15.
①前世的丽江古城:风光秀美旖旎,历史厚重久远,名声远扬。(1分,意对即可)
今日的丽江古城:世界各地游客云集,古城规模壮大,城中欢歌笑语、繁华、祥和,弥漫着丰富浓厚的人文气息。(2分,意对即可)
②“再次醒来”之前内容的作用:写出丽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令人神往,衬托今日丽江古城丰富多彩、魅力无限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更加吸引四方之人来此观光和生活,为下文丽江今日的繁荣发展做铺垫。(2分,意对即可)
16.第一人称“我"的妙处:
①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写丽江前世今生,行文中充分流露出作者对丽江的神往与热爱,对丽江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景观的赞美。
②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通过“我"的所见所闻,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丽江的一切美好。
③将一滴水人格化,随着水的足迹,随着“我”的视角,由此串联起丽江不同的时空,有一种时代的见证感和参与感,更能生动形象地反映丽江的前世今生。
(共3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一语文试题
四、(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浔阳江头那一夜
林那北
入秋了,暮色当头,晚风在马车卷帘外拂过,那是一种湿润的、夹带着很多水汽的风,与车内男人之前早已习惯的长安城完全不同。
现在他就是去水边,去西门外一个叫湓浦口的地方,送一位即将远行的友人。
这是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一年多以前,他还在宫中,围绕着太子,悠哉地当着左赞善大夫。此时藩镇割据,战事四起,朝廷平藩讨叛让地方势力极为不满,便派刺客入京当街杀了宰相武元衡。依唐制,东宫官员不得参谏朝政,但他还是奋笔疾书,要求缉拿凶手,雪耻立威。可是他却“越职言事"了,被扣上一个罪名赶出宫门,赶往千里迢迢的江州。
真是无妄之灾。之前他诗名鼎盛,也自觉才情弥天,便话锋犀利,针对时弊常出言不逊,其实不过是“济天下”的一腔热血,也以为是忠谏护君,不料却早已让朝中很多人暗生不爽,于是揪住不放,无非借一把刀砍过来而已。贬,这个词杀伤力太大了,把他内心捅得千疮百孔倒不在话下,关键是外界投来的冷漠与鄙夷的目光,炎凉的世态更让他万箭穿心。
他立即孤身离京,接着与家人汇合再向南。“树木凋疏山雨后,人家低湿水烟中",这是他初到江州时写下的。放平心态,这里其实也不失为一块宝地,除了水之外,山也抬头可见,满山四季都绿出层层叠叠的厚实油光。这座别名又叫“浔阳”的小城,其实也不失为一块让智者和仁者皆能乐享的宝地啊。
何况还有酒有诗有朋友,更有那么多令他一赞三叹的美景。
且不论江上的帆、湖上的鸟,单单城往东三十二里,那座俊朗秀丽伫立的庐山,就百看不厌。穿行其间,烦恼荡尽,诗意万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仅仅觅得这妙不可言的短短二十八字,他也可以快慰自己了。京城无限远,那就在此独善其身吧。“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在香炉峰北面、遗爱寺南边,他很快给自己建起一座草堂,以便呼朋唤友大醉几场。甚好甚好,十五年前他初入仕途时,在秦岭下、渭水边的盐屋当着小小的县尉,不也正是在山中与朋友纵酒欢歌之后,才诗意喷涌,挥毫写下那首八方争颂的长诗《长恨歌》吗?
他最好的朋友是远在巴蜀的元稹,就是那个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诗句悼念妻子、用传奇故事《莺莺传》描述风流才子张生对崔莺莺姑娘始乱终弃悲剧的元稹。作为同科进士,他们性情相似,才情相当,竟也同因不畏强权、恃才放旷而前后脚遭遇贬斥——他到江州做司马,元稹则到西南的通州,最初做的也是司马。相见难,相思苦,只能互寄诗慰藉,唱和不断,其数量和质量都蔚为壮观。世象污浊,前程黯淡,生命间的情谊此时如此珍贵,它是一簇光,温暖并照亮了彼此。
所以他连夜赶到长江边。即使要离去的不是元稹,他仍然不舍,心有戚戚。
天已完全暗透,江面零星的渔火萤火虫般孱弱地跳动。青衫太薄了,风过,他紧了紧身子。冷,犹如直面自己身世和当下朝政时的凉意。友人船正待发,他急步前迎,一怀愁绪还须靠酒打发,便相对而坐,把盏话别。
接下去发生的,都写在《琵琶行》里了。霓裳羽衣曲。从长安城流落到此的旧女伶。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弦音……丝乐如梦,身世飘零,沦落天涯,他涕泪横飞,辛酸往事如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无边无际地当头淋下,令他无法自已。
“浔阳江头夜送客”,《琵琶行》的首句,就时间、地点、人物一并俱全,朝朝代代无数人张口一吟,就宛若置身唐元和十一年那个夜晚的浔阳江畔,为秋月所照,见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听到天籁般的琵琶琴声。
当初被迫离开长安,白居易内心一定沮丧、忿恨、恐惧相织,如果可以选择,他想必舍不下天子脚下的富丽繁华。一去千里,命运急转直下,竟也给了他另一个意想不到的馈赠。江水,秋月,歌女,曲乐,一场突如其来的邂逅,刹时把他磅礴才华撞击出夺目的火花。一首不朽的千古绝唱,于是在那个梦一'般的南方夜晚徐徐铺陈,应和着天上的星辰,在人间永远闪亮。
(选自《文汇报》,有删减)
16.下列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湓(pén)浦口缉(jí)拿藩(fān)镇割据
B.伫(chù)立慰藉(jiè)千疮(chuāng)百孔
C.孱(càn)弱忿(fèn)恨才情弥(mí)天
D.女伶(líng)邂(xiè)逅磅(páng)礴才华
1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可以说是一篇文化散文,以“浔阳江头那一夜"这一时间节点为抓手,重现了《琵琶行》问世的那一夜诗人白居易的整个心路历程。
B.开篇写浔阳的秋风,突出与长安的不同,正是“那一夜”“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表现;继而写湓浦口,正是“浔阳江头夜送客”的地点:之后,写白居易的才名、获罪、被贬、南迁……
C.文章运用第三人称,可以深入白居易的内心,将其被贬前后的心路历程更好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突出其形象。
D.文章运用倒叙的方式,交代白居易在京城的遭遇,展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突出了其正直敢言的性格。
18.文中多处引用白居易的诗句,请选择两处作简要赏析。(4分)
19.文中关于元稹的一段叙述,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6分)
四、16.D(A.缉拿B.伫立C.孱弱)(3分)
17.D(不是倒叙,是插叙)(3分)
18.①“树木凋疏山雨后,人家低湿水烟中"一句,写出浔阳恶劣的自然环境,“凋疏”“低湿"的凄冷环境恰是诗人刚刚被贬的心境的写照,与在京城做官时的盛名与轻松截然不同,增添文采,丰富内容。②“人间四月芳菲尽”一处,写出江州山水美景,涤荡诗人烦恼,给予诗人快慰,增添文采,丰富内容。③“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一句,写出诗人到达江州之后心态的转变,由被贬之时的愤恨沮丧转变为平静淡然,这是诗人对厄运的坦然应对,增添文采,丰富内容。(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19.不能删去。①文中写元稹是为了与诗人形成对照:两人作为同科进士,性情相似,才情相当,都因不畏强权、恃才放旷而遭遇贬斥。②元稹与诗人的唱和就如知己的长谈,这种友谊让深陷黯淡的他们成为彼此的光亮。因此,诗人愈发珍惜难得的友谊,才会在“那一夜”去送别友人,即便不是元稹,依然有着浓烈的不舍。③也正因为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单位员工安全责任与应急管理服务合同3篇
- 工程委托检测协议
- 2024年单位零星维修施工合同模板下载3篇
- 新时代好少年简短事迹(7篇)
- 校园管理系统 课程设计
- 玻璃钢井盖课程设计
- 心理健康讲座活动总结范文(10篇)
- 2025年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服务基层人才专项”招募290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济宁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市属+各县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济南市长清区教育和体育局引进紧缺(骨干)教师10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ROV的结构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的任务书
- 2022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部分答案(三套)
-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
-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小学语文四年级期末深度自测题详细参考答案解析
- 全《12个维度细化部门管理》市场部部门职责
-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课程
- 演示文稿产品拍摄及后期图片处理
- 【康恩贝药业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分析案例(论文)10000字】
- 项目式学习评价量表
- 哈利波特课件完整版
- GB/T 28920-2012教学实验用危险固体、液体的使用与保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