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课件 第8章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_第1页
公司治理 课件 第8章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_第2页
公司治理 课件 第8章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_第3页
公司治理 课件 第8章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_第4页
公司治理 课件 第8章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国有企业公司治理CONTENTS2国有企业改革:从企业治理到公司治理1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理论3国有公司治理主体及机制45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能力现代化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与公司治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理论141.1国有企业的产生关于建立国有企业的动机,在发达经济体中,国有企业的任务是为政府获取收入、克服市场缺陷、实现社会目标;在发展中经济体中,则主要解决市场经济下发达经济体所面临的一般性市场失灵问题和发展中经济体特有的市场失灵问题。国有企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承担着建设国家、提供就业机会和社会服务等诸多经济和社会责任。当时的“国有企业”完全归政府所有,政府直接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负责完成政府制定的生产计划并按照指定价格出售产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行,国有企业的角色逐渐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非国有经济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成为创新的源泉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比重逐渐下降,并逐渐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国有控股企业的数量占比从1998年的39.2%下降到2019年的1.3%,2019年末,全国共有国有控股企业约2.66万个。“为什么存在国有企业?”产权理论: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的罪魁祸首,助长了私有制所有者(资本家)的贪婪。解决方法之一是将私有制转换为公有制,因此国有企业代表着一组不同的产权集合。其中,产权可以分解为财产的收益权、控制和使用权、转让和出售权。交易成本理论:企业的存在是为了以比市场更有效的方式节省交易成本,为此国有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以比市场更有效的方式节省交易成本。代理理论:国家是国有企业事实上的所有者,而国有企业的员工是为国家工作的代理人,因此以国家与国有企业员工之间的代理关系为中心的新契约关系取代了私人所有者与员工之间传统的契约关系。资源基础理论:企业是生产资源和生产能力的集合,相对于民营企业和外资进入者,国有企业具备天然的政治资源和能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和官员联系更加密切,这些政治资源和能力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合法性和声誉。51.1国有企业的产生6“国有企业的表现如何?”国有企业在经济产出中占很大份额,特别是在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中,例如能源、电力、通信以及国防等领域,国有企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8253亿元、利润总额16355.5亿元,分别占全部企业的27.25%和26.38%,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电力企业承担了全国约70%的发电量,电网企业提供全国95%以上的用电量。石油石化企业承担国家战略油气储备使命和油气管线建设运营任务。国有企业在援疆援藏、精准扶贫、区域协调发展等涉及国家民生保障的重大战略任务中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移动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9373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通信服务收入8121亿元,同比增长8.1%1.1国有企业的产生71.2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现有关于国有企业治理效应方面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的技术效率和财务效率的比较。从整体上看,已有研究对国有企业治理效应存在不同观点。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纵向比较:中国国有企业技术效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横向比较:牟俊霖2012年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研究表明——国有工业企业技术效率低于非国有工业企业,国有企业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其规模和垄断优势,在竞争性行业两者差距依然较大。魏峰和荣兆梓2012年计算了竞争性领域20个工业细分行业的国有企业技术效率发现——在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工业行业技术效率之间存在差距,但国有企业技术效率上升态势明显,使得两者的效率总体上趋同。8国有企业的绩效:纵向比较:中国国有企业绩效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横向比较:观点1:政府产权无效主张,即相比其他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具有绩效劣势——代理人理论:政府所有的企业存在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代理成本降低了企业绩效——微观效率牺牲说:相比民营企业追求利润的目标,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往往带有更多的政治色彩,这就产生了逆向选择问题和软预算约束,进而降低了国有企业的微观利润水平。——政治家及官员的政治行为说:政治家及官员的政治权力无可避免地带来裙带关系和腐败行为,因此政治权力可能减损企业财富,是一只“攫取之手”。1.2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9国有企业的绩效:横向比较:观点2:相比其他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具有绩效劣势中国上市公司1994—1997年的样本——国有股权与公司业绩呈显著正相关田利辉2005年的研究——国有股东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是复杂的,总体影响是负面的,但在特定情况下,国有产权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即国家持股规模和公司绩效之间呈现左高右低的非对称U形关系。1.2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因此,我们应该在坚持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既有理论指导的基本政策指引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提高经济绩效,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从企业治理到公司治理2112.1改革历程2017年至今全面进入公司治理阶段1984-1993年转换经营机制阶段1993-2003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2013-2017年发展混合所有制阶段2003-2013年推行股份制改革阶段1978-1984年放权让利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放权让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改革目标,主要政策措施包括扩权改革试点、经济责任制、“利改税”和“拨转贷”等。激发了国营企业的营利意识,国营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和增产增收积极性得到提高。但是,由于放权让利的边界并不明确,政策环境和资源配置机制不配套,受限于不健全的宏观市场机制和低效的约束监督机制,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更加严重,“放权让利”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122.1改革历程第二阶段1984—1993年:转换经营机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改革经济体制的决定,国营企业改革开始向以两权分离为特征的转换经营机制阶段过渡。这一阶段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经营责任制和股份制试点等。1987年在全国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9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承包制,保障了国有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仍然无法彻底解决道德风险问题。但是,国营企业的政策负担使得承包制仍然无法彻底解决道德风险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另外,该阶段的股份制试点虽然范围不广,但拉开了全国股份制试点的帷幕,为后来逐步规范化发展股份制打下了重要基础。132.1改革历程第三阶段1993—2003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3年,我国修改宪法,将国营企业改为国有企业。一字之差体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区别。同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指出现代企业制度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意味着该阶段的改革开始触及产权问题。该时期的改革帮助国有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了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的新型政企关系。但由于政策负担和不健全的市场体系,政府介入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导致国有企业改革进程迟缓,最终改革仅停留在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层面。142.1改革历程第四阶段2003—2013年:推行股份制改革2003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结束了国有企业的多头管理格局,2003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结束了国有企业的多头管理格局,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因此,这一时期的改革以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使得国有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实现真正分离,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水区。但是,在此过程中,对国有企业管理者缺乏监督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存在进入壁垒的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效率低下,政府干预较多等问题依然存在。152.1改革历程第五阶段2013—2017年:发展混合所有制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混合所有制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即“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该阶段改革的目的主要是结合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优势,实现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优势互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明确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虽然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效,但进展相对缓慢,全社会还存在对混合所有制的误解。162.1改革历程第六阶段2017年至今:全面进入公司治理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由国资委监管的全部央企将按《公司法》进行管理,由企业治理模式转向公司治理模式。推进公司制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必要条件,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基础。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组织形式。172.1改革历程在实践中,现阶段国有企业的改革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公司治理挑战:

股权结构、治理机制、持股计划在股权结构问题上,本轮国企改革以国有控股、社会参股为主要方向。但国有股东绝对控股时,如果其他股东的股权比例过小、过于分散,在董事会没有提名权,混改就只实现了资本层面的“混”而没有实现实质层面的“改”。国有相对控股时,如果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接近国资股东,可能会出现过度制衡的情况,原国有股东的控股地位可能会因其他股东的一致行动而受到威胁。因此,在选择外部投资者时,需考虑股权分散产生的影响,避免造成外部投资者和国资股东因股权相当而在重大问题上相持不下的僵局就成为关键。182.2国企改革的困难与挑战在治理机制层面,要从以国资股东、管理层为核心的治理模式转变为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治理模式,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三点:1)合理规划董事会人员结构,形成国资股东董事、投资人董事、独立董事、职工董事的平衡结构;2)明确董事的资历和职责,对投资人所提名的董事人选的经验、能力提出明确要求,促使其为企业及股东整体的利益服务;3)授予董事会实权,落实董事会对经理层成员等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进行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的职权。192.2国企改革的困难与挑战在持股计划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2016年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和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明确了新时期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的要求,致力于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企业在设计以激励为目的的员工持股方案时,应着重考虑设计动态调整机制、建立融资渠道、加强信息公开。202.2国企改革的困难与挑战国有公司治理主体及机制3223.国有企业治理主体20世纪90年代推行的现代企业制度促使国有企业吸收西方先进管理理念,在战略决策和利润分配方面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也促使国有企业逐渐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鉴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改革对国有经济绩效的重要影响,本节将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主体及机制在改革过程中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2018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不设股东会,由政府或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行使股东会职权,政府或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可以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董事会行使股东会部分职权。非国有独资企业和公司仍然通过股东会行使股东权利,出资人机构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授权对国家出资企业依法享有股东权利。233.1股东会数据来源:国泰安(CSMAR)数据库整理国有企业改制前国资委更倾向于将自己定位为国有企业董事会,对国有企业事项的管理十分具体,甚至超越出资人职责,导致行政权任意干预企业的政企不分、决策质量和监督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严重,且管理方式倾向于行政化。改制后国资委定位更多的是国有企业股东会而非董事会。此次改制适应了公司制改革和公司治理方式转型的背景,明确了出资人的职责和权利,有利于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委托代理机制。243.1股东会数据来源:国泰安(CSMAR)数据库整理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股东会这一治理主体及机制尚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对于国有独资公司,行政监管色彩仍旧浓重。政府管制的最大问题是导致国有企业效率较低,而监事会等监督机制或是被架空或是与股东会合谋,难以形成事实上的监督。加强内部制衡,适当放松政府管制,引入竞争机制,或许是提高国有独资企业绩效的有效办法。第二,对于非国有独资企业和公司,内部股东大会虚置现象并不少见,内部人控制问题仍存在。政府对国有大股东的政策支持使得中小股东权益被侵害的可能性加大,中小股东难以参与决策和对董事会起到监督作用。因此,改善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建立并完善国有企业股权市场、完善股东诉讼机制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253.1股东会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指出:“当前,多数国有企业已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从实践情况看,现代企业制度仍不完善,部分企业尚未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权责不清、约束不够、缺乏制衡等问题较为突出,一些董事会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应有作用。263.2董事会2009—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专业委员会数量数据来源:国泰安(CSMAR)数据库整理273.2董事会国有企业改制前由“老三会”(党委会、工会、职代会)管理,改制后由新老“三会”有机结合进行管理,包括股东会(含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党组织和职工代表大会。新老“三会”的结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组织保证。其中,董事会是法人治理的决策机构。公司治理的核心就是“三会一层”的制度建设和平衡运转,董事会不仅是股东会的信托承载,也是经理层的权力基础,还是监事会的平行机构。2009—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数据来源:国泰安(CSMAR)数据库整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董事会这一治理主体及机制尚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董事会行政色彩浓重。委派和指定董事会成员可以更好地监控公司,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但是部分董事会成员直接来自相关政府部门,难以适应新体制下的董事会这一公司治理机制,造成董事会行政作风浓厚。第二,国有企业董事会的职权仍然未完全按照《公司法》做实,董事会缺乏足够的独立决策权,部分重要职权仍然由国资委作为出资人机构在行使,信息不对称加剧了内部人控制问题。对于非国有独资企业和公司,董事会职能和经理层的职能常常重叠、混淆。董事会成员往往兼任高管,既是决策者,也是经营者,即决策者和经营者角色一体化,破坏了公司治理层面的契约关系。283.2董事会经理层是公司的执行机构,依法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接受董事会管理和监事会监督。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依法行使管理生产经营、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等职权,向董事会报告工作,董事会闭会期间向董事长报告工作。293.3经理层数据来源:国泰安(CSMAR)数据库整理国有企业改制后,企业管理者由厂长变为总经理。工厂厂长与公司总经理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一,产生方式不同。改制前的厂长由上级任命且对上级负责;改制后的总经理由党委审查、法人股东推荐、董事长提名、董事会聘任且对董事会负责。第二,对外代表企业的身份不同。改制前的厂长是企业法人代表;改制后的董事长是法人代表,总经理在董事长授权范围内可以代表公司。第三,权力范围不同。改制前的国有企业建立的是以厂长为首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厂长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处于中心地位;改制后的总经理与董事会是委托代理关系,总经理需要贯彻执行董事会决议,根据董事会的决策对公司进行日常经营管理。303.3经理层自改革以来,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薪酬虽然数额高于非国有企业,但其占企业总体收入的比例明显较低,且股权性质的激励措施不足,这表明虽然国资委对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经理层有不同的考核激励方式,但经理层激励中最大的问题还是报酬与业绩偏离。313.3经理层数据来源:国泰安(CSMAR)数据库整理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指出:“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设立,对董事会、经理层成员的职务行为进行监督。要提高专职监事比例,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对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所出资企业依法实行外派监事会制度。外派监事会由政府派出,负责检查企业财务,监督企业重大决策和关键环节以及董事会、经理层履职情况,不参与、不干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323.4监事会333.4监事会2009—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规模数据来源:国泰安(CSMAR)数据库整理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指出:“为整合审计监督力量,减少职责交叉分散,避免重复检查和监督盲区,增强监督效能,将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的职责划入审计署,相应对派出审计监督力量进行整合优化,构建统一高效审计监督体系。不再设立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指出:“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支持和保证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权,加强职工民主管理与监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国有独资、全资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中须有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国有企业改制后,职工由单纯的劳动者变为既是劳动者又是监督者。国家鼓励职代会依法行使职权,对国有企业进行民主监督,职工不再是单一的劳动者,更是企业的监督者,享有劳动者和监督者的权利。职代会通过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将职工需求和企业实际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基层民主建设。343.5职工代表大会然而,职工代表大会机制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是思想认识不够深入。部分国有企业对职代会在国有企业中地位的认识存在误区,致使职代会的职权流于形式和原则,职代会的治理效果不能落实,基层职工权益得不到保障。二是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职工不敢监督、领导干部不愿被监督等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国有企业缺少健全的民主监督机制和畅通的监督渠道,对职工反映的现象不够重视,影响职代会民主监督作用的发挥。353.5职工代表大会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与公司治理4374.1党组织建设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体现了党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党建工作入章程1997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党建工作进章程,指出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国有企业章程,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创新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和方式。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要明确党组织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国有企业章程,明确党组织在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使党组织成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2020年,党组织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更加牢固,充分发挥公司章程在企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384.1党组织建设参与重大决策事项1997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为了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企业党组织必须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支持厂长(经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依法行使职权。”2004年,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提出:“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党组织对重大问题要集体研究,由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班子的党委成员通过多种方式分别反映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使党组织的主张在企业决策中得到重视和体现。201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要求所有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和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实施“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凡属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简称“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领导班子包括党委(党组)、董事会、未设董事会的经理班子。2018年,《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指出:“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对于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党组织研究讨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的前置程序。”394.1党组织建设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国有企业由“新三会”和“老三会”有机结合进行管理的管理方式。但是新老“三会”之间滋生了一系列矛盾,包括“老三会”不肯放权、“新三会”监督机制薄弱等问题。为了解决“新三会”和“老三会”之间的矛盾,上海市委组织部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办法,从组织结构上解决了党组织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明确了企业党组织的定位。2004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要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企业领导体制。2018年《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指出,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原则,符合条件的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经理层,董事会、经理层成员中符合条件的党员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404.1党组织建设党委会前置与公司治理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便开始进行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一方面学习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公司治理经验,另一方面结合中国实际进行适当的中国化改造,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其中,“特”就特在要坚持和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党组织和其他治理结构之间既不能彼此分离,也不能过分强调任何一方。因此,厘清党组织与其他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明确党组织与其他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职责边界,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关键问题414.2党组织与其他治理结构党委会前置与公司治理2020年12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中央企业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若干意见(试行)》,其中要求正确处理党委(党组)和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关系,坚持“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在决策程序上,要明确党组织研究讨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424.2党组织与其他治理结构党组织与董事会、经理层从整体上看,党组织与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关系体现在组织、决策和人事等方面:第一,党组织与董事会、经理层的组织关联。党组织是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法定主体,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具有特殊地位,是公司治理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第二,党组织与董事会、经理层的决策关联。党组织研究讨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从运行机制上保障党组织意图在重大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有助于保障国有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规性。第三,党组织与董事会、经理层的人事关联。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原则,符合条件的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经理层,董事会、经理层成员中符合条件的党员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双向进入是要有机融合党组织和董事会、经理层的决策和管理工作,避免“两层皮”现象。434.2党组织与其他治理结构党组织与监事会国有企业党组织与监事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对国有企业经营事项的共同监督上:监事会在发挥监督作用时无法完全替代党组织的监督。首先,二者的性质不同。党组织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具有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的地位,因此党组织的监督具有政治意义。其次,二者监督的职能不同。党组织的监督目的是保障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贯彻执行,而监事会依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为保障股东利益对企业的经营进行监督。另外,研究表明,中央企业上市公司监事会自身对企业的代理成本并无抑制作用,只有在党组织参与监事会的工作时,监事会才具有显著的监督作用。从代理成本这一角度看,党组织对监事会的监督作用还起到了显著的补充作用。444.1党组织建设党组织与职工代表大会国有企业党组织与职工代表大会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看:首先,党组织有助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党组织有利于监督劳动合同制度的执行,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和劳动关系预警协调机制,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劳动经济权益。另外,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接受党组织的思想政治领导,有利于职工代表大会在行使职权时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其次,职工代表大会有助于对党组织进行民主监督。引导职工代表积极、正确地行使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和约束权,有助于形成企业内部监督合力,有助于规范企业内部监督和约束机制,促进党风廉洁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推进企业科学健康发展。454.1党组织建设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能力现代化5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数国有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从现实情况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仍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还需要加快健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把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作为重要环节,国有企业必须走在前、做表率。475治理能力现代化企业治理和公司治理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治理,企业治理到公司治理的改革是长期渐进的。鉴于此,李维安认为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处于两种治理并存的“胶着期”,即行政经济型治理模式时期。该模式的内涵可概括为三个方面:资源配置行政化、经营目标行政化和高管任免行政化。行政型治理下公司治理行为的行政化问题严重,突出表现为“内部治理外部化、外部治理内部化”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厘清行政型治理与经济型治理之间的关系,更新公司治理理念,弱化行政型治理的色彩,强化经济型治理逻辑,有助于推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能力现代化。485.1更新公司治理理念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完善董事会建设,从而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多年的董事会实践中,存在“新老三会”关系处理等新旧体制转换、分权制衡与传统集权管理等新旧治理理念冲突、董事人才不足及考评追责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因此,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需以董事会建设为重点,加快健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加强董事会和董事队伍建设,成立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规范董事会,健全董事会内设机构,完善运行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