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测试生物科试题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说明: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考场号”、“座位号”栏内填涂考场号、座位号。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己保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表示人体内环境与细胞内液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据图判断,甲表示淋巴液,淋巴细胞主要生活在淋巴液中B.据图判断,乙表示血液,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据图判断,丙表示组织液,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据图判断,细胞外液主要由甲、乙、丙三者组成,丁表示细胞内液【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题图分析,图中甲是淋巴,乙是血浆,丙是组织液,丁为细胞内液。【详解】A、图中显示,甲能单向由丙进入乙,说明甲表示淋巴液,淋巴细胞主要生活在淋巴液中,A正确;B、图中甲为淋巴,而淋巴可单向进入血浆中,因此,乙表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错误;C、丙表示组织液,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组织液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即组织液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正确;D、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即主要由乙、丙和甲三者组成,丁表示细胞内液,D正确。故选B。2.下列关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内环境就能维持其稳态B.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低C.正常情况下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D.人体血浆pH为7.35-7.45,维持酸碱平衡主要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2、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详解】A、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内环境不一定能维持其稳态,A错误;B、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B错误;C、正常情况下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由于细胞在此环境中能维持形态及功能,因此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C正确;D、人体血浆pH为7.35-7.45,维持酸碱平衡主要与血浆中的缓冲对有关,D错误。故选C。3.正常情况下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血浆中谷丙转氨酶含量很低。对乙酰氨基酚是常见的感冒药,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对乙酰氨基酚主要通过肝脏代谢。长期服用或一次性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能会引起肝损伤,严重时会导致急性肝衰竭。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情况下谷丙转氨酶不能通过肝细胞膜,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B.过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导致大量肝细胞凋亡是造成肝损伤的主要原因C.可以通过检测血浆中谷丙转氨酶的含量作为诊断肝脏损伤的指标D.对乙酰氨基酚可能通过作用于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而达到镇痛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详解】A、正常情况下,谷丙转氨酶存在于肝脏细胞中,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正常人血液中不会出现大量谷丙转氨酶,A正确;B、长期服用或一次性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能会引起肝损伤,严重时会导致急性肝衰竭,可见过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导致大量肝细胞坏死是造成肝损伤的主要原因,B错误;C、肝脏损伤会引起肝细胞破裂,从而导致谷丙转氨酶进入血液中,因此血液中谷丙转氨酶含量可作为诊断指标之一,C正确;D、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感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完成的,因此,对乙酰氨基酚可能通过作用于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而达到镇痛作用,D正确。故选B。4.迷走神经是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对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起促进作用,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等B.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C.安静优雅地吃完晚餐后,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D.在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方面,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起协同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详解】A、下丘脑是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A错误;B、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B正确;C、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使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C错误;D、在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方面,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起相抗衡作用,D错误。故选B5.下图表示2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将一个敏感电流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在图中a点给与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则下列关于电流表指针偏转次数和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1次,方向向左 B.1次,方向向右C.2次,方向相反 D.2次,方向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分析题图:题图表示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即刺激a点,兴奋只能在该神经元上传递,不能向右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因此电流表指针只能发生1次偏转,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电流计的电极均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左侧位置先兴奋,膜外为负电位,右侧位置为静息电位,膜外电位为正电位,因此兴奋传到左侧电极时指针向左偏转一次,A正确,BCD错误。故选A。6.下列关于生命活动相关的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蛋白质,其合成过程都需要基因进行转录和翻译B.细胞膜上分布着受体蛋白和转运蛋白,其发挥作用时均伴随着ATP的水解C.激素为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对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D.抗体均是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其合成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参与【答案】D【解析】【分析】激素和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激素作用于靶细胞,调节靶细胞代谢,之后激素会被分解。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之后神经递质被分解或重新利用。浆细胞(效应B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抗原,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详解】A、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若为蛋白质,则合成过程都需要基因进行转录和翻译,若为RNA,则不需要经过翻译过程,A错误;B、细胞膜上分布着受体蛋白和转运蛋白,其发挥作用未必均伴随着ATP的水解,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膜上转运葡萄糖的蛋白质在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中不需要消耗能量,因而没有伴随ATP的水解,B错误;C、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或内分泌器官分泌的一种物质,其化学成分未必都是蛋白质,对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C错误;D、抗体均是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其合成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参与,抗体是能够发挥免疫活性的物质,D正确。故选D。7.下图表示人体饭后4小时内,血液中影响血糖的两种激素浓度的大致变化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根据以上信息判断,甲激素可能是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或甲状腺激素B.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乙激素由胰岛A细胞合成并释放到血浆中,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C.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乙激素是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D.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乙激素能降低血糖,与甲激素的升血糖效应相抗衡【答案】B【解析】【分析】1、激素调节是指动物机体通过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间接调节动物机体的活动。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个部分,在一定的器官或组织中发生作用,从而协调动物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及其它生理机能,使这些机能得到兴奋或抑制,使它们的活动加快或减慢。2、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详解】A、饭后4小时后,由于机体消耗,血糖低,升血糖的激素分泌逐渐增多,对应甲曲线可代表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它们都可以升高血糖,A正确;B、饭后4小时后,血糖低,胰岛素含量降低,所以乙曲线是胰岛素,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的,B错误;C、根据图示信息,在饭后4小时后,血糖低,胰岛素含量低,故乙是胰岛素,是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C正确;D、乙为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甲为升血糖的激素,甲和乙之间的作用相抗衡,D正确。故选B。8.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一个体中B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因为两者的基因不同B.骨髓、胸腺、脾等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吞噬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溶酶体,与其处理抗原的功能相适应D.溶菌酶、抗体和细胞因子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详解】A、同一个体中B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A错误;B、骨髓、胸腺、脾等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B正确;C、吞噬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消化能力,与吞噬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溶酶体有关,与其处理抗原的功能相适应,C正确;D、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细胞壁,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细胞因子能加强免疫细胞的功能,它们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正确。故选A。9.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寄生在人类的肝脏细胞,从而引发乙型病毒性肝炎。通过注射乙肝疫苗能够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儿一共需要接种3针乙肝疫苗,分别在出生当天(最迟不能超过48小时)和出生后1个月、出生后6个月接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完成3针乙肝疫苗接种后,人体也可以有效预防甲型肝炎或丙型肝炎B.乙肝病毒的DNA双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C.接种乙肝疫苗后,经过一系列免疫反应,机体能够产生乙肝病毒抗体D.间隔接种3针乙肝疫苗是为了激发二次免疫机制,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注射疫苗,相当于让机体接触了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起到免疫预防的作用。【详解】A、完成3针乙肝疫苗接种后,人体也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病毒引起的乙型肝炎,A错误;B、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其遗传物质DNA双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B正确;C、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疫苗作为抗原会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因此,经过一系列免疫反应,机体能够产生乙肝病毒抗体,C正确;D、间隔接种3针乙肝疫苗是为了激发二次免疫机制,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能起到免疫预防作用,D正确。故选A。10.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则达到K值时,种内竞争减弱B.若某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则其处于K值时,增长速率最大C.对于鼠害的防治可以通过引入天敌等方式,将其数量控制在K/2左右D.理论上“S”形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答案】D【解析】【分析】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详解】A、若某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则达到K值时,由于空间、资源有限,则种内竞争表现最激烈,A错误;B、若某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则其处于K值时,增长速率为0,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错误;C、通过减少食物来源、增加天敌等方式控制鼠害,若数量降低至K/2,恰好是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时候,反而不利于控制鼠害,因此应尽可能降低其数量,C错误;D、理论上“S”形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K值时,K值是该种群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最大数量,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正确。故选C。11.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少诗词中记载了很多生物学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的是光照调节植物开花的现象B.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述的种间关系是原始合作C.白居易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群落的初生演替D.《增广贤文》的“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描述了柳树的无性繁殖方式【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种间关系主要包括:捕食、竞争、寄生、共生等;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分等);群落演替是指在一定地段上,群落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类型的有序的演变过程;黑色素的合成与酪氨酸酶有关。【详解】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意思是平原地带的桃花已经开败了,而山里的桃花才刚开始绽放,原因是与山里低温这一环境因素有关,故该句诗词,说明了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A错误;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杂草和豆苗会在空间、能量、营养等方面展开竞争,故本句诗词描述了种间竞争关系,B错误;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现象,C错误;D、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描述了柳树的扦插,属于无性繁殖方式,D正确。故选D。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三者缺一不可B.生产者都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生产者都处于第一营养级C.若某肉食性动物为次级消费者,则其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D.各种动物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是固定的,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营养结构和组成成分,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营养结构和组成成分,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B、生产者不都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都处于第一营养级,B错误;C、若某肉食性动物为次级消费者,则其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前面分别是生产者和食草动物,C正确;D、食物网中的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生产者所处的营养级是不变的,由于能量传递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D错误。故选C。13.下列关于反射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人支配左手的传入神经受损,刺激其左手,则其对刺激有感觉但不能做出反应B.某同学吃巧克力时产生甜味和苦味的感觉属于非条件反射C.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D.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形成均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答案】C【解析】【分析】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2、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3、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若某人支配左手的传入神经受损,刺激其左手,由于传入神经受损,则其对刺激没有感觉也不能做出反应,A错误;B、产生甜味和苦味的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不属于反射,B错误;C、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正确;D、条件反射的形成均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D错误。故选C。14.为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式,取一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2mm,使胚芽鞘不再产生生长素,用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和空白的琼脂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如下实验。一段时间后,四组实验中的空白琼脂块含有生长素的是()A.只有甲 B.甲和乙 C.甲和丙 D.甲和丁【答案】C【解析】【分析】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倒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运输,称为极性运输。这种运输方式是一种主动运输。但在成熟组织中,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详解】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倒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运输,称为极性运输,甲、丙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形态学上端,所以可以运输到空白琼脂块中,乙、丁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形态学下端,所以不能运输到空白琼脂块中,ABD错误,C正确。故选C。15.赤霉素与受体结合后具有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的作用。在一片高茎豌豆田中发现两株矮茎豌豆:甲和乙,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洒甲和乙,相同条件下种植一段时间后,甲植株增高了,而乙植株仍保持矮茎状态,关于甲乙两株矮茎豌豆产生的原因分析,下列推测合理的是()①甲豌豆可能是赤霉素受体合成途径受阻②甲豌豆可能是赤霉素合成途径受阻③乙豌豆可能是赤霉素受体合成途径受阻④乙豌豆可能是赤霉素合成途径受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详解】①题中显示,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洒甲和乙,相同条件下种植一段时间后,甲植株增高了,说明甲植株之所以表现为矮茎是由于缺乏赤霉素的缘故,因而可推测甲豌豆可能是赤霉素合成途径受阻,若为赤霉素受体合成途径受阻,则喷施赤霉素后,甲植株应该依然表现为矮茎,①错误;②题中显示,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洒甲和乙,相同条件下种植一段时间后,甲植株增高了,说明甲植株之所以表现为矮茎是由于缺乏赤霉素的缘故,因而可推测甲豌豆可能是赤霉素合成途径受阻,②正确;③乙豌豆喷施赤霉素后,依然表现为矮茎,说明赤霉素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而乙植株可能是赤霉素受体合成途径受阻,③正确;④乙豌豆若为赤霉素合成途径受阻,则喷施赤霉素后,乙植株应该表现为长高,但事实并非如此,④错误。故选C。16.下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A.图中B、C、D分别表示迁出率和迁入率、出生率、死亡率B.图中E表示性别比例,E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C.图中F表示年龄结构,F通过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D.图中A表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常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图。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详解】A、图中B、C、D分别表示迁出率和迁入率、死亡率、出生率,A错误;B、图中F表示性别比例,会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数量,F是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后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B错误;C、图中F表示年龄结构,F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C错误;D、图中A表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标记/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研究表明,兴奋型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为避免乙酰胆碱持续发挥作用,乙酰胆碱与受体分开后被乙酰胆碱酯酶分解。结合相关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的形式传导,而后在突触处发生信号转换。乙酰胆碱通过___的方式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的___通道打开,继而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其中突触后膜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2)请用文字和箭头写出神经递质在突触中的传递途径:___→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3)有机磷杀虫剂能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由此推测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时人体出现的症状是肌肉___。【答案】17.①.电信号##神经冲动②.胞吐③.Na+④.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18.突触前膜→突触间隙19.持续收缩【解析】【分析】1、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且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以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小问1详解】兴奋是以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或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但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这是由反射弧中突触的结构决定的。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的,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继而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即突触后膜膜外的电位变化表现为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小问2详解】当兴奋传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会发生定向移动,此时突触小泡会和突触前膜发生融合,丙以胞吐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发生改变,进而使得突触后膜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进而实现了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过程,则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途径可表述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这里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小问3详解】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立即被胆碱酯酶分解。而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因此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进而会持续对突触后膜起作用,导致肌肉持续收缩。18.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分别给2组正常小鼠耳缘静脉注射一定量且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其中A组注射20%葡萄糖溶液,B组注射5%葡萄糖溶液。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情况下饲养,分析一小段时间后小鼠的生理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A组小鼠注射20%葡萄糖溶液后,肾小管腔的原尿中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由此推测一小段时间后A组小鼠肾小管腔的液体渗透压将___,从而使垂体释放的___,尿量将增多。(2)B组小鼠注射5%葡萄糖溶液后,葡萄糖可通过___的方式进入红细胞等细胞中,由此推测一小段时间后B组小鼠血浆渗透压将___。红细胞中的葡萄糖通过___的方式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3)若小鼠血浆中的Na+含量低于正常值时,小鼠肾上腺皮质分泌的___,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平衡。【答案】18.①.升高②.抗利尿激素减少19.①.协助扩散(或“易化扩散”)②.降低③.无氧呼吸20.醛固酮增加【解析】【分析】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1、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2、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小问1详解】A组小鼠静脉注射20%的葡萄糖,肾小管腔的原尿中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腔内液体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困难,大部分水随尿液排出,使其尿量略有增加,此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小问2详解】B组小鼠静脉注射5%葡萄糖溶液与实验小鼠的血浆渗透压相等,但当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进入到红细胞中被利用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尿量增多,可见,推测一小段时间后B组小鼠血浆渗透压将下降。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因此,其中的葡萄糖通过无氧呼吸的方式氧化分解,进而为细胞提供能量。【小问3详解】若小鼠血浆中的Na+含量低于正常值时,小鼠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该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平衡。19.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即为癌症。科学家发现T淋巴细胞中存在PD-1基因,所表达的PD-1受体蛋白分布于T淋巴细胞表面,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基因的角度分析,正常细胞中的___发生基因突变,积累形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在细胞膜组成成分上的变化是:___,从而使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分散和转移。(2)正常情况下,机体能够识别、“追杀”和清除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功能。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免疫。(3)PD-1受体蛋白能和PD-L1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可以进行___的功能。根据以上信息,推测下列方案中能够有效治疗癌症的可能有___。A.给癌症患者注射适量的PD-1抗体B.给癌症患者注射适量的PD-L1抗体C.给癌症患者注射PD-1抑制剂,抑制PD-1活性D.促进肿瘤细胞中PD-L1基因的表达E.敲除肿瘤细胞中的PD-L1基因【答案】(1)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②.糖蛋白等物质减少(2)①.免疫监视②.细胞(3)①.细胞间信息交流②.ABCE【解析】【分析】题意分析,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可过量表达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小问1详解】从基因的角度分析,正常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会形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在细胞膜组成成分上的变化为糖蛋白减少,使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因而容易分散和转移。【小问2详解】正常情况下,机体能够识别、“追杀”和清除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该过程需要通过细胞免疫实现,即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进而将肿瘤细胞消灭,这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小问3详解】PD-1受体蛋白能和PD-L1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这说明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A、给癌症患者注射适量的PD-1抗体,则会阻止细胞毒性T细胞与肿瘤细胞的信息交流,进而避免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A正确;B、给癌症患者注射适量的PD-L1抗体,也会阻止细胞毒性T细胞与肿瘤细胞的信息交流,进而避免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B正确;C、给癌症患者注射PD-1抑制剂,抑制PD-1活性,也能起到阻止细胞毒性T细胞与肿瘤细胞的信息交流的作用,进而避免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C正确;D、促进肿瘤细胞中PD-L1基因的表达,有利于实现肿瘤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利于肿瘤细胞的清除,D错误;E、敲除肿瘤细胞中的PD-L1基因,则肿瘤细胞不会表达PD-L1蛋白,进而避免了与细胞毒性T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肿瘤的防治,E正确。故选ABCE。20.种子研究所的研究员将萌发力不同的两批成熟玉米种子在30℃的蒸馏水中浸泡24h后,对玉米种子胚内的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除生长素、赤霉素和脱落酸外,植物体内主要的激素还有___(写出两种激素名称)。(2)赤霉素能够___种子萌发,赤霉素和脱落酸在调节种子萌发方面表现为___。根据以上信息推测,玉米种子萌发力高低主要取决于两种激素的___(选填“绝对含量”或“相对含量”)。(3)玉米植株中脱落酸的合成部位主要在___。研究表明,脱落酸除了上述作用外,还具有促进气孔关闭的作用,若使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溶液喷洒玉米叶片,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种植,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减弱,其主要机理是___。【答案】(1)细胞分裂素和乙烯(“细胞分裂素”、“乙烯”、“油菜素内酯”三个选填两个即可)(2)①.促进②.作用效果相反③.相对含量(3)①.根冠和萎蔫的叶片②.(脱落酸促进气孔关闭,)CO2吸收量减少,暗反应下降,(继而使光反应下降,最终使光合作用下降。)【解析】【分析】赤霉素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