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近来接连出现的爆款文化创新节目,无不证明了艺术创作“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具
有令观众惊艳的力量。屡屡对这些节目赞美、惊叹的同时,我们也不禁思考,这类既叫好
又叫座的文化创新类节目是如何炼成的?河南卫视推出的《唐宫夜宴》《天地之中》《祈》
等致力于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依托现代技术、精心制作的节目对此做了很好的诠释。
追溯历史,破解传统密码。与众多新兴媒体及其文化产物不同,传统文化创新节目与
生俱来裹挟着厚重的历史感和历经岁月沉淀的独特“包浆”韵味,这使它在文化节目存在
形式同质化、制作浅表化等问题的当下依然具有先天的吸引力。而如何从卷帙浩繁的历史
典籍中攫取“文化亮点”并提炼出新奇创意,是制作文化创新类节目面临的首要问题。
河南卫视在这方面可谓别出心裁,表现不俗。端午节目开场舞《祈》以洛神、飞天为
原型,采用真人水中起舞的形式再现曹子建笔下"鬓鬣兮若轻云之蔽月,飘躯兮苦流风之
回雪”的曼妙,舞出文化的“回归”;《丽人行》借老杜诗名,给每位演员画上花钿、斜
红、面隔齐全的唐朝妆容,以重现“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大唐盛世显然,在深入挖掘
传统题材的基础上,选取最能触发受众民族自豪感、最能唤起受众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的
文化元素,是这类文化创新节目频频“出圈”的关键所在。
以文驭娱,依托现代技术。任何一种传统艺术的重新演绎都离不开现代元素的融入。
《离骚》目:“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如果说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赋予文
化创新节目以“内美”,那么现代化科技手段则起到了“修能”之用。以《天地之中》的
设计为例。演员们于一片星河陨石中起手舞太极,再加上3D效果下配合磅礴背景音乐出现
的张衡浑天仪、从飞船内部向外看到的祖国大好河山等等,无一不给人带来沉浸式的观赏
体验。在短短的时间内,编导依托现代声光电技术,综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航天的精神内
核,提供了丰富、深刻、可视化的艺术样态,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传达了中国传统美
学。
值得注意的是,声光电技术如若运用得当,自有锦上添花之效,但若一味迎合观众对
于声色的需求,则难免为博眼球而匠气过重,甚至沦为纯粹“炫技”的媚俗之作。在这一
点上,近年来但凡出彩的文化创新节目,都能做到主次分明、“道术合一”,在领悟传统
文化内核的基础上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对观众审美品位和价值现念的正向引导。它们在真
正意义上做到了以文“驭”娱,让现代声光电技术服务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与内
核,从而实现精神价值的输出和供给。
沉潜钻研,践行工匠精神。《祈》的意外破圈,再次证明了尊重文艺、精心制作的重要
性。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提示了文化创新类节目在当下面临的一些问题。博大精深的中
华文化是一片丰沃温厚的土壤,从中择取一点加以发挥,往往能长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绿
意。然而,如若创作者缺乏“工匠精神”,只是套一顶文化创新的帽子生搬硬套,粗制滥
造,不仅吸引不了观众,还易造成受众对传统文化的疏离甚至逆反心理。
《祈》的意义其实更在于,启示艺术创作者认识到任何流量的吸引和宣传的噱头都无
法长久地留住大众的目光,唯有沉潜钻研,用心经营,花大成本、大工夫打磨作品,才有
可能创作出令观众满意的好节目。例如,为了能在水下起舞,《红》的演员张娅姝先花了整
整三年学会了潜水。为保证镜头完整性,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在每次拉完红绸后迅速游到光
照不到的水池角落,而且因水下无法沟通,每拍一条,制作组都需上岸交流改进方案,就
这样共下水400余次。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辛勤耕耘的文艺工作者们在各传统领域筑匠
魂、塑匠韵、持匠心,才使广大观众发自内心为之折服,并从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
陶。
当下,文化创新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依旧任重道远。一档成功的节目并不是简单地为
传统而传统,不是将古代文化和现代技术机械结合,也绝非纯粹为迎合观众而产生的媚俗
之作,而是需要团队用心发掘,用情演绎,关注到每一处细节,才能深入传统精髓,用旧
瓶酿出新酒,真正做到如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所言之“自出精意,自辟性灵,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并引领观众深切理解民族精神内核,在复兴传统文化之
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摘编自《文化创新节目的内美与修能》)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宫夜宴》既叫好又叫座,是因为文化创新类节目具有令观众惊艳的力量。
B.《天地之中》的设计,体现了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与现代化科技手段完美地交织融合。
C.《祈》启示艺术创作者认识到,任何流量的吸引和宣传的噱头都无法留住大众的目光。
D.《红》的舞蹈演员水下起舞,作者使用此例是为了证明沈宗骞“开自己之生面''的观点。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化创新节目所具有的厚重的历史感和独特的“包浆”韵味,使得它具有先天吸引
力。
B.文化创新节目中的“内美”,指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与内核,亦可理解为“道术合一”
中的“道
C.以文驭娱,指文化创新节目运用科技手段,依托现代声光电技术,来展现中国优秀传
统文化。
D.践行“工匠精神”是文化创新节目避免生搬硬套、粗制滥造,使观众折服的必要条件。
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没有优秀的文化基因,我们就不能鹰续地域精神血脉,也就无法创造出令人赞美和惊
叹的文化创新类节目。
B.文化创新类节目需要领悟传统文化内核,现代化科技手段则起到了服务助力的作用,
二者相得益彰。
C.一档成功的节目不是简单地为传统而传统,不是刻意炫耀现代技术的先进与精湛,也
不是纯粹为了迎合观众。
D.成功的文化创新类节目,需要破解传统密码,依托现代技术,沉潜钻研,去引领观众
深切理解民族精神内核。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特点。(4分)
5.当下,一些文化创新类节目错字连篇,漏洞百出,甚至歪曲历史来博得观众眼球。请结
合文章,谈谈你对这些现象的看法。(6分)
【答案】1.B2.C3.D
4.①论证方式:以设问开篇,提出全文论题。
②论证结构:运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首段提出论题,然后从“破解传统密码”“以文驭娱,
依托现代技术”“践行工匠精神”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尾段总说打造优秀文化创新类节目的途
径和方法。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③论证方法:使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对比论证等多
种论证方法。
④论证语言:准确严密。如,“若一味迎合”“可能”等限定语的使用。(或有文学性。如引
用曹子建作品和《离骚》中诗句。或生动形象。如"包浆”“出圈”"炫技''等词语。
5.①“错字连篇,漏洞百出“,说明节目制作忽视细节,缺乏工匠精神,应该沉潜钻研,用
心经营,筑匠魂、塑匠韵、持匠心。
②“歪曲历史来博取观众眼球“,说明节目制作以噱头吸引流量,媚俗迎合低级趣味,我们
应该尊重历史,尊重传统文化,以审慎态度从历史典籍中攫取“文化亮点''并提炼出新奇创
意。
【解析】
I.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原因表述错误,并且不是所有的文化创新节目都具有令观众惊艳的力量:
C.限定语缺失,原文有“长久地”;
D.论据与论点不符,舞蹈《红》论证的观点是“唯有沉潜钻研,用心经营……好节目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以文驭娱是让“现代声光电技术服务于……输出与供给工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概括片面,只强调文化基因的作用;
B.概括不全,缺少一个分论点——践行工匠精神;
C.从反面总结文化创新节目应该避免出现的问题,不合题意。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特点的分析能力。
文章开头第一段就提出“这类既叫好又叫座的文化创新类节目是如何炼成的?”然后在后面
加以解答,以设问开篇,提出全文论题。
文中在论证论点时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在第三段中举出《祈》和《丽人行》的例子,
用以说明河南卫视在制作文化创新类节目方面可谓别出心裁,表现不俗。文中第八段还引
用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的名言“自出精意,自辟性灵,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
生面”用以说明文化创新类节目所应遵循的标准,这是运用道理论证。在文中第二段,”与
众多新兴媒体及其文化产物不同,传统文化创新节目与生俱来裹挟着厚重的历史感和历经
岁月沉淀的独特‘包浆‘韵味”,将新兴媒体及其文化产物进行了对比,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
法。最后,文章还将所具有的厚重的历史感比作文物的“包浆”,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段提出问题“这类既叫好又叫座的文化创新类节
目是如何炼成的?”接着作者从“从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中攫取'文化亮点'”并提炼出新奇创
意”“以文驭娱,依托现代技术沉潜钻研,践行工匠精神”等几方面对问题进行了分析解
答。最后,作者总结全文,提出“成功的文化创新类节目,需要破解传统密码,依托现代技
术,沉潜钻研,去引领观众深切理解民族精神内核”这一观点。文章层次清楚,论证有力。
在语言运用上,文章语言准确、严密,具有概括性和简洁性。如“值得注意的是,声光电技
术如若运用得当,自有锦上添花之效,但若一味迎合观众对于声色的需求,则难免为博眼
球而匠气过重,甚至沦为纯粹‘炫技’的媚俗之作”“辛勤耕耘的文艺工作者们在各传统领域
筑匠魂、塑匠韵、持匠心,才使广大观众发自内心为之折服,并从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
熏陶”等。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错字连篇,漏洞百出”。从文中第八段可知,”一档成功的节目并不是简单地为传统而传
统,不是将古代文化和现代技术机械结合,也绝非纯粹为迎合观众而产生的媚俗之作,而
是需要团队用心发掘,用情演绎,关注到每一处细节,才能深入传统精髓,用旧瓶酿出新
酒,,,,引领观众深切理解民族精神内核,在复兴传统文化之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可知,要
打造出所谓爆款文化创新节目,需要破解传统密码,依托现代技术,沉潜钻研,去引领观
众深切理解民族精神内核。
“歪曲历史来博取观众眼球那些粗制滥造的节目,虽然能在一时吸引观众的目光,但它
只是昙花一现,正如文中第七段所说“任何流量的吸引和宣传的噱头都无法长久地留住大众
的目光”,还可能“只是套一顶文化创新的帽子生搬硬套,粗制滥造,不仅吸引不了观众,
还易造成受众对传统文化的疏离甚至逆反心理”。所以,我们要坚决反对这种没有工匠精
神,粗制滥造的节目。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尊重传统文化,以审慎态度从历史典籍中攫取
“文化亮点”并提炼出新奇创意。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栗椰子
朱以撒
虽说石头是天下硬物质之一,然而由人设计制造出来的工具,足以对它们进行切割、
雕琢,达到人们所需要的形态。相比之下,那些天然磨洗的石头会更让人惊喜,此类奇石
的特点是反人工,全交与久远的时光打磨。
参观一个朋友的众多奇石时,他看着架子上的奇石,想找一方送给我,我都说不要不
要。主人想赠予我的都是带棱角的,刺痛了我的双眼------大凡物,都有结构,人的喜好
与物的结构关系太紧密了。在波德莱尔的传记中,我发现吸引他的是火车、轮船、码头、
港口这些庞然大物,尽管不能搬回家中陈列。我对敦厚、沉重之物更倾心,锋锐尽销平静
安和。奈何世间之物锋铐者居多,就是经过千百年时光侵蚀,有的还是一身的峥噪气,使
人自觉与之拉开一些距离,稍远一些观赏。其实,我进门时一瞥架上顶层的一方石头就喜
欢上了-----犀牛状,无角,一身古铜色,筋骨强健,气象朴拙,我觉得可以命名为“睥
睨”,恰到好处的是小眼里流露出不屑的神气。回来不时想起,无法释怀,便开口索求了。
几天后,一位学生用车把“睥睨”运来,打开包装的纸箱,双手拥抱,着实沉重,便觉得开
怀。“睥睨”摆在二楼的书房里。上到书房来的人很少,就是有人上来了也忙着看别的,不
会去留意它。它太安静了,外在收紧的形和内在的重量,沉寂之至,甚至可称为沉闷。目
光一瞥,人也就沉了下去,去做一些没有响动的事,那些翻书、写字的声响,更加深了这
种静谧。人的关注点往往相去甚远。福楼拜在埃及的时候,和游历者一样,金字塔、卡尔
奈克的庙宇让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最喜爱的是骆驼。骆驼的叫声吸引了他,他希望
自己能摹拟出它们短促的叫声,尤其是从喉部发出的颤音。他始终未能达到惟妙惟肖,成
了他的一个遗憾。每一个人的喜爱和不喜爱肯定有许多晦而不明的原因,这很像古人的无
题诗。
不经人工雕琢的奇石,由于不雕受到了天然爱好者的喜爱。是时光里的风霜啃蚀、烈
日暴晒、雨水浸泡,逐渐消磨了石质中不坚定的那一部分,使之奇了怪了,丑了瘦了,甚
至万箭穿心镂空了,整个过程都是在做减法。自然之功比人工珍贵,它蚀物无声浑然无
迹,使人望之兴叹。这也是我把“睥睨”置于书房的缘由。华兹华斯认为,一个人如果一生
都在大自然中度过,他的性格会改变不少。我很赞同这种论说。可是,有几个人在大自然
中待一辈子?就像大家都在追捧的梭罗,也不过在瓦尔登湖畔住了两年多就打道回府,他
没完没了地描述瓦尔登湖,好像他住了一辈子。真住上了一辈子的人,笔墨才不会如此繁
杂呢。把质地坚硬的石头与肉体柔软的人放在一起说道本身就是一种悖论,一定是二者内
部的许多相似之处值得联系、借鉴。
在这个南方城市,与奇石相生的是上品位的红木,它们的前半生是艰难的生长,老其
岁月,养其精神,后半生则与奇石相反,进入人工的手作程序。在从粗犷到细腻的程序
里,红木蕴藏在内部的神韵充分地被激发出来。
手工作坊的主人送给我一个红酸枝笔筒,和我想象中的全然一致-----也就是一个圆
筒,内外光滑细腻,再无其他加工,迎向太阳的一面,会有一缕缕深幽的光的闪动。我抱
着,如果有闲,真可以一日三摩掌。人工的力量我向来认为恰当即好,可以让人联想到它
曾经是一棵树的一个部分,有树的温润、质朴和温度。更多的是在笔筒的四围雕琢人物、
花鸟、虫草、典故,使笔筒变得不安宁了。俗常生活的特点就是锦上添花,不添花便觉得
寡淡,热闹嘈杂永远是俗常生活的佐料,永远在做着加法,使日子更具有声响和场面感。
这种想法也自然蔓延到手工作坊里,不断地添加、堆积,就如同上菜市场,把菜篮子装满
了才离开。当然,还隐藏着一个小秘密,手工雕琢多了,物质价值会大大提升。主人说这
里的笔筒有两类,雕饰的居多,大多数人喜欢。他赠我这个笔筒,是因窥见我以简驭繁的
秘密。
书案上的笔筒,渐渐被南方潮润的空气氧化,走向色泽的深浓。笔筒同样是闷声不响
之物,即便敲击,也不会像青铜器那般夸张地余音远播。它在成为一棵树时还有当风有声
的可能,此时任春风拂过,无声无息。许多毛笔落入它的腹中,笔筒承载了一大捧参差不
齐的羊毫、狼毫,像是含纳了许多的风雅。和坚硬的奇石相比,笔筒更柔和宛转。
多年的一棵红酸枝,其中一段成为如此浑穆的容器,使挺拔的笔有了倚靠之处,让人
想象当年的名士散幢放怀诗酒风流,兴至时从笔筒将笔抽出,不计尖秃,淋漓酣畅。濡墨
人生,是要用尽许多笔的,却用不尽一个笔筒。
它的作用在起始时我以为是把玩,红木的细腻纹路使手感分外舒适。后来才明白它与
毛笔、砚台、墨条、镇纸、笔架一道,固定了书房这个空间的氛围。感觉不迟钝的人进
来,可以知晓主人的情怀指向,是前卫的还是怀古的。它远远超越了物用,已经不可囿于
器这个概念了。
对于文士,书房无疑是最集中体现情趣之所,那些以为不妥的物件会放置在其他空间
里,从而不生出抵梧。书房会罄露主人的隐秘-----两件摆设就可以昭示明白。德国人洪
堡曾经谈起美洲一种长满了刺,树干高度超过60英尺的植物:“我们在圣费尔南多最感到
惊讶的是栗椰子,它的出现为这里的乡间带来了独特的风貌。”
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栗椰子。
(有删改)
文本二:
朱以撒访谈录
张明
张明:朱老师,请问您怎么定位您的散文写作,这样的风格是怎么形成的呢?
朱以撒:我的散文是文化散文中的闲情散文,都是在闲时、闲心状态下下笔的。我很
少想风格的形成的事,我觉得一个是时间的问题,一个是个人才华的问题。有评论家认为
我写的文化散文的这一类受到了余秋雨的影响,其实余氏的散文我是不喜欢的。宋人黄庭
坚说得好:'‘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一位有阅历的人的笔下,不会那么浅
薄,随风飘浮,是有自己的主张的。不要太看重一位明星作家的作用而轻视了其他。
张明:您观察事物有一种“蹲下来”的“平视”感,是不是您有意识把自己放得很低?
朱以撒:我是一个寻常人。寻常视野寻常写,就很自然。有不少题材我是不会碰触
的,因为我要仰望他们,很辛苦,易于在仰望中变形、失态。我是写小感受的,要看得清
楚些、细致些,还是要蹲下来,低下头来看,才能看出一些内在。写大的让人关注,让人
惊悚,但往往也空,失望也多。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一种有别于他人的表达。
张明:对散文有什么新的认识?
朱以撒:我现在对散文的理解与以前相同,一是散,把文写散漫了、散淡了,如一朵
花打开,散落开来,也就是任意去写。二是文,要有文采,美其文,讲究语言修辞之精之
美。现在对散文的宏论太多,乱花渐欲迷人眼。
张明:网络上几乎人人写散文,您如何看待当前散文创作的形势及趋向?
朱以撒:散文人人都可以写。我个人对散文的写作走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写纯粹的
散文,重视语言的提炼、精致。各种各样的人都说自己写散文,当然是一件好事,尽管参
差不齐,我行我素,甚至大部分是不能称为散文的,但很多人喜欢写,表达了对汉字运用
的喜好,值得去引导和提高,有质量的散文也会因此增加。
张明:在您眼里好散文的标准是什么?
朱以撒:如果符合散文的一些规矩,我以为,那就可以称为好散文了。好散文就是能
严密地运用这些规矩,从而没有什么破绽。我以为散文之"好''只是一个中性词,只是符合
作为散文的要求。优秀的散文是要伸张个性的,它未必和散文规则严丝合缝,但是在表现
过程中,个性洋溢出来了。这说明这位散文家有自己的审美理想,有具体的技法为彰显个
性服务,使一篇又一篇的散文都充满个人化的信息。我很看中个性,觉得好散文首先要达
到这一点,缺了这一点,文笔再好,也视为平平。好散文要具备很多条件,我只说这么一
个条件。
(有删节)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朋友赠送的犀牛状奇石气象朴拙,眼里流露出不屑之气,作者为其起名为“睥睨”,借
以隐晦地表达对波德莱尔的批评。
B.一个人如果想让性格真正改变,就需要在自然中度过很长的时间,梭罗的《瓦尔登
湖》笔墨繁杂,就是因为没做到这点。
C.奇石受到人们的青睐是得益于自然的减法,而红木的后半生却正好相反,需要进入人
工的手作程序,才能实现它的价值。
D.本文材料丰富且有内在的统一性,奇石、波德莱尔、福楼拜、华兹华斯、梭罗、红木
笔筒等,逐层深入,深化了文章主旨。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以撒的散文多是在闲时、闲心状态下写自己的小感受,这也与他把自己的散文定性
为闲情散文相吻合。
B.余秋雨的散文虽然不像有的作家那样浅薄、随风飘浮,但是朱以撒并不认为自己的散
文受到了他的影响。
C.朱以撒认为很多人都来写散文是一件好事,虽然文章可能参差不齐,但对汉字运用的
喜好总是值得肯定。
D.作家对好散文的评价标准不同与其审美理念有关,朱以撒认为个性化才能表明作家拥
有自己的审美理念。
8.文本一主要写了奇石和红木笔筒,却以“栗椰子”为题,为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9.文本二中,朱以撒认为好的散文要有文采,讲究语言修辞之精美。文本一画横线的句子
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6分)
【答案】6.C7.B
8.①笔筒、奇石等物件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栗椰子体现了圣费尔南多乡间独特的风
貌,二者有共通之处;②以"栗椰子''为题既表现了作者情趣的独特,也表达了每个人都该
有自己独特的情趣这一主旨,深化了文章主题;③以“栗椰子”为题,有利于引发读者思
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9.①使用四字短语,如“风霜啃蚀、烈日暴晒、雨水浸泡”,使语言富于整齐之美。②注重
词语节奏,如连续使用多个"了''字,使语言富有节奏之美。③使用文言词汇,如“蚀物无
声、望之兴叹''等,使语言有典雅之美。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借以隐晦地表达对波德莱尔的批评”错误。这里面说到波德莱尔,只是为了说明人的喜
好与物的结构关系太紧密了,而自己将朋友送的犀牛状奇石起名为“睥睨”,也是在说明这
个道理,所以不存在“对波德莱尔的批评
B.”一个人如果想让性格真正改变,就需要在自然中度过很长的时间”错误。由原文“华兹华
斯认为,一个人如果一生都在大自然中度过,他的性格会改变不少“可知,华兹华斯只强调
自然会影响人,没说是必要条件。
D.“逐层深入”错误。众多素材之间不是“逐层深入”的关系。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余秋雨的散文虽然不像有的作家那样浅薄、随风飘浮”错误。由原文“有评论家认为我写
的文化散文的这一类受到了余秋雨的影响,其实余氏的散文我是不喜欢的。宋人黄庭坚说
得好:‘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一位有阅历的人的笔下,不会那么浅薄,随
风飘浮,是有自己的主张的”可知,朱以撒所说的“浅薄、随风飘浮'’就是对余秋雨的批评。
故选Bo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作者笔下的奇石、笔筒都是不经人工雕琢,天然自然,而正是因为这样受到了作者的喜
爱,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栗椰子的出现为圣费尔南多的乡间带来了独特的风貌,
所以二者有相通之处。
栗椰子的出现为圣费尔南多的乡间带来了独特的风貌,而作者喜欢不经人工雕琢的奇石,
因为这份天然而受到作者喜爱。作者喜爱没有过多加工的红酸枝笔筒,也是因为这份天然
和简单。通过对这两个物件的描写,表明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就像圣费尔南多乡间的
栗椰子,所以以“栗椰子”为题既表现了作者情趣的独特。并且作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栗
椰子,表明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独特的情趣这一主旨,深化了文章主题。
作者在写完自己对于奇石和笔筒的描写后,又写到圣费尔南多的栗椰子,并且最后写到每
个人都有自己的栗椰子,于是引发读者对于栗椰子的含义的思考,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
趣。
9.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
从句式来看,“是时光里的风霜啃蚀、烈日暴晒、雨水浸泡”这句话句式整齐,运用了整
句,文中运用了很多四字短语,如“风霜啃蚀、烈日暴晒、雨水浸泡”,使语言富于整齐之
美。
从节奏上来看,“逐渐消磨了石质中不坚定的那一部分,使之奇了怪了,丑了瘦了,甚至万
箭穿心镂空了”中连续使用多个“了”字,注重了词语的节奏,使语言富有节奏之美。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来看,“自然之功比人工珍贵,它蚀物无声浑然无迹,使人望之兴叹“中
使用了文言词汇,如''蚀物无声、望之兴叹”等,使语言有典雅之美0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太宗即皇帝位。冬十月癸亥,立皇子中山王承乾为太子,生
八年矣。太宗贞观七年。帝谓有麻于于志宁日:“朕年十八犹在民间,民之疾苦情伪,无
不知之。及居大位,区处世务,犹有差失。况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耳目所未涉,能
无骄逸乎?卿等不可不极谏。”太子好嬉戏,志宁数直谏,上闻而嘉之,赐金一斤,帛五
百匹。十四年。上闻右庶子张玄素在东宫数谏争,擢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左庶子。太子尝
于辇中击鼓,玄素叩合切谏,太子出其鼓,对玄素毁之。太子久不出见官属,玄素谏目:
“选俊贤以辅至德,今动经时月,不见宫臣,将何以裨益万一。”太子不听。十六年春正
月乙丑,魏王泰上《括地志》。泰好学,广延时俊。上又令泰徒居武德殿。魏征上疏,以
为:“陛下爱魏王,常欲使之安全,直聋抑其骄奢丕处嫌疑之拽令移居此殿乃在东宣之西
海陵昔尝居之时人不以为可虽时异事异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上日:“几致此
误。”遮遣泰归第、秋八月丁酉,上日:“当今国家何事为急?”谏议大夫褚遂良目:
“今四方无虞,唯太子、诸王宜有定分最急。”上日:“此言是也。”时魏王泰有宠,群
臣日有疑议,上闻而恶之,谓侍臣日:“方今群臣,忠直无逾魏征,我遣傅太子,用绝天
下之疑。”九月丁巳,以魏征为太子太师。征疾小愈,谐朝堂表辞,上手诏谕以:“周
幽、普献,废嫡立庶,危国亡家。汉高祖几废太子,赖尸衅■然后安。我今赖公,即其义
也,知公疾病,可卧护之。”征乃受诏。十七年春正月丙寅,上谓群臣日:“闻外间士民
以太子有足疾,魏王颖悟,多从游幸,遽生异议,徼幸之徒,已有附会者。太子虽病足,
不废步履。且礼,嫡子死,立嫡孙。太子男已五岁,朕终不以军代字,启筑客之源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太宗易太子》,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尝居之时/人不以为可/虽
时异事异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
B.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尝居之/时人不以为可/虽
时异事异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
C.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尝居之时/人不以为可/虽
时异事异/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
D.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尝居之/时人不以为可/虽
时异事异/然亦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庶子,太子官署中左右春坊的长官,左庶子的官职稍低于右庶子。
B.禁中,也作禁内,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
C.四皓,避秦乱、隐商山的东园公等四人,皆须眉皓白,时称商山四皓。
D.孽,庶出的,宗法制度下非正室所生之子;宗,宗子,即嫡长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自幼生长民间,一直到十八岁,懂得民间疾苦,但即位后处理事情还有差错,
而太子生长在深宫,没有接触到百姓的艰难困苦,难免会骄傲、放纵。
B.张玄素因劝谏太子不要击鼓,太子就让他当着自己的面把鼓弄坏;太子长期不接见东
宫官属,张玄素认为太子这样做,不能增长见识,太子不听劝谏。
C.唐太宗下诏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魏征大病稍愈,就到朝堂上表推辞,唐太宗说派魏
征辅佐太子是担忧太子问题造成国家危亡,希望魏征能担负责任。
D.魏王李泰曾献《括地志》,又勤勉好学、聪颖有悟性,深得唐太宗喜欢,加上太子本身
问题,在群臣中有了传言和猜测,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曲意附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选俊贤以辅至德,今动经时月,不见宫臣,将何以裨益万一。
(2)方今群臣,忠直无逾魏征,我遣傅太子,用绝天下之疑。
14.选段中唐太宗在贞观十六、十七年间面对群臣的猜测、议论,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
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10.D11.A12.B
13.(1)朝廷选拔优秀贤能的人来辅助殿下,如今您动辄数月不见宫中臣属,这将如何使他
们对殿下有益处呢?
(2)当今群臣中,忠心耿直的没有人能超过魏征,我派他做太子的师傅,以此来杜绝天下人
的猜疑。
14.①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傅:②亲口说出绝对不会让庶子代替嫡子,成为太子。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今移居此殿”中动词“移居”作谓语,代词“此殿”作宾语,故应在“殿''后停顿,“乃”引出下一
句,判断句的标志,“乃在东宫之西”独立成句。排除B、C项。
“海陵昔尝居之"中动词''居"作谓语,代词"之''是其宾语;“时人不以为可”中主语应该是“时
人”,故应在“时”前停顿,排除A项。
断句后,疏通语意为:(陛下)就应当时时抑制他骄傲奢侈的习气,使他不处于嫌疑的位
置。如今让他移居武德殿,这殿在东宫西边,海陵王当年曾居住在这里,当时的人就认为
那样做不妥当,现在虽然时间不同事情也不一样J’,但是也担心魏王的心思不会安稳。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左庶子的官职稍低于右庶子”错误。左庶子职位高于右庶子。
故选Ao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B.“太子就让他当着自己的面把鼓弄坏”错误。原文是“太子出其鼓,对玄素毁之“,是太子
自己把鼓弄坏的。
故选Bo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得分点为:“选”,选拔;"动经时月”,动辄数月;“何以”,凭什么;“裨益万
一”,益处。
第(2)句得分点为:“方今”,当今;“逾”,超过;“遣”,派;“傅太子”,做太子的师傅;
“绝”,杜绝。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U)根据“九月丁巳,以魏征为太子太师”概括为: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傅。
(2)根据“太子虽病足,不废步履。且礼,嫡子死,立嫡孙。太子男己五岁,朕终不以孽
代宗,启窥籥之源也”概括为:亲口说出绝对不会让庶子代替嫡子,成为太子。
参考译文: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太宗李世民即位为皇帝。冬十月癸亥(初八日),立皇子中山
王李承乾为太子,这年太子八岁。唐太宗贞观七年。太宗对左庶子于志宁说:“朕十八岁
时还在民间,百姓的疾苦和情感,没有不知道的。等到居于皇帝之位,处理日常事务,仍
有差错失误。何况太子生长在深宫,百姓的艰难困苦,听不到也看不见,能不骄傲放纵
吗?你们一定要尽力谏浮于他。”太子喜欢嬉闹玩耍,于志宁多次直言劝谏,太宗听说后
赘扬他,赐给他黄金一斤,布帛五百匹。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太宗听说右庶子张玄素在东
宫多次劝谏太子,就提拔他做了银青光禄大夫,兼管左庶子的事情。太子曾在宫中击鼓,
张玄素叩门恳切地劝阻他,太子拿出他的鼓,当着张玄素的面把鼓毁坏了。太子很长时间
不出来接见东宫的官属,张玄素劝谏说:“朝廷选拔优秀贤能的人来辅助殿下,如今您动
辄数月不见宫中臣属,这将如何使他们对殿下有益处呢?“太子不听劝谏。唐太宗贞观十
六年春正月乙丑(初九日),魏王李泰献上《括地志》一书。李泰勤勉好学,广泛延请当时
天下的俊才之士。唐太宗又让李泰迁到武德殿居住。魏征上疏,认为:“陛下宠爱魏王,
常常想让他更加安全,就应当时时抑制他骄傲奢侈的习气,使他不处于嫌疑的位置。如今
让他移居武德殿,这殿在东宫西边,海陵王当年曾居住在这里,当时的人就认为那样做不
妥当,现在虽然时间不同事情也不一样了,但是也担心魏王的心思不会安稳。”太宗说:
“差一点又造成失误。”即刻让李泰回到原来的府第居住。唐太宗贞观十六年秋八月丁酉
(十四日),唐太宗说:“当今国家什么事最为急迫?”谏议大夫褚遂良说:“如今四方安
定无事,只有确定太子、诸王名分最为紧要。”太宗说:“这话说对了。”当时魏王李泰
受到太宗的宠爱,群臣每天都有怀疑的议论,太宗听说后十分厌恶,对身边的大臣说:
“当今群臣中,忠心耿直的没有人能超过魏征,我派他做太子的师傅,以此来杜绝天下人
的猜疑。”九月丁巳(初四日),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魏征有病稍有痊愈,就到朝堂上表
推辞,太宗亲笔写了诏书,告谕魏征:“周幽王、晋献公,废嫡子而立庶子,造成国家危
亡。汉高祖差一点废掉太子,幸赖商山四皓的辅翼才得以安稳。我现在信赖你派你去辅佐
太子,也就是这个意思。我知道你有病在身,可以躺在床上辅佐太子。”魏征于是接受了
诏书。唐太宗贞观十七年春正月丙寅(十五日),太宗对群臣说:“听说外面士大夫们传言
太子有脚病,魏王李泰聪颖有悟性,常随从我游玩,突然就生出了猜测议论,一些别有企
图的人,也有附会其说的。太子虽然脚有毛病,但并不妨碍行走。况且按照《礼记》,嫡长
子死,应立嫡长孙。太子的儿子已经五岁了,我终究不会以庶子来代替嫡子,开启非分夺
取皇位的先河。”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76题。
野外剧饮示坐中①
陆游
悲歌流涕遣谁听?酒隐人间已半生。
但恨见疑非节侠,岂忘小忍就功名。
江湖舟楫行安往,燕赵风尘久未平。
饮罢别君携剑起,试横云海翦长鲸。
【注】①这首诗为陆游闲居成都时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在野外痛饮,悲歌流泪,满腔心事无人倾听,产生了归隐出世的想法。
B.诗人因别人对自己的怀疑而感到十分痛心,但他选择忍耐个人遭受的屈辱。
C.“风尘久未平”是诗人所悲之由,从陆游《示儿》可知,其悲痛终未消解。
D.诗人化用了李白的诗句“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以此表达心中志向。
16.陆游给后世留下了警句“位卑未敢忘忧国”,请你结合本诗内容对该句进行简要分析。
(6分)
【答案】15.A
16.①该句意为“虽然身份地位卑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凸显爱国情怀。②本诗前
两联可见“位卑”,诗人被疑,遭受排挤,知音难觅,赚闲纵酒,地位低下。③后两联表达
了“未敢忘忧国”,诗人尽管身份卑微,但他心忧故土沦丧、战事未息,决定为国杀敌,建
功立业。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归隐出世”不正确。诗人虽然不受重用,痛哭流涕,但始终没有萌生"归隐出世''的念
头,反而积极入世,依旧想为国家建功立业。如“饮罢别君携剑起,试横云海翦长鲸“,喝
完酒后告别君子,然后拿剑离开,想要回到战场上去杀敌报国等。作者在诗中没有表现出
想要归隐出世,而是心怀国家。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先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句意,即使官位卑微,我也不敢忘记为国为民担忧,凸显爱
国情怀。这句话显然是与本诗相关联的,然后再结合本诗内容进行简要分析,这里可以分
为两个部分。
本诗前两联意思是:悲歌流泪谁又能听到?在世间纵酒流落已经过了半生。只是遗憾被怀
疑不再是有节操的侠上,哪能忘掉现在小的忍耐来成就未来的功名。表现了诗人遭排挤、
遇小人、不得志的“位卑”之感。
后两联意思是:江湖中舟楫穿梭来往,燕赵之间的战争过了很久也没有平息。喝完酒后告
别君子然后拿剑离开,想要回到战场去再次杀敌报国。后两联转折,诗人虽“位卑”,但也
有为国杀敌,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恰好对应“未敢忘忧国”。总之,本首诗与陆游所说的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基本一致,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用“廊腰慢回,;各抱地势,“对屋檐进
行形象而生动的描绘,写出阿房宫建筑的精巧工致。
(2)“猿”作为意象,常为文人所用。杜甫和郦道元就分别在《登高》的“”及
《三峡》的“”中运用这一意象来衬托三峡秋季悲凉的特点。
(3)古代中国衣冠制度森严,不同等级穿不同样式和颜色的衣服。这在刘禹锡《陋室铭》
的“”和白居易《琵琶行》的“”中均有体现。
【答案】檐牙高啄钩心斗角风急天高猿啸哀猿鸣三声泪沾裳(常有
高猿长啸)往来无白丁江州司马青衫湿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啄、钩、哀、州''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中华农耕文明根植于乡土,千百年来孕育滋长的乡土文化不仅保留了层
积历史的宝贵记忆,还在现实社会中不断o《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强调,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
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
传统农耕技艺是中国人生产智慧的高度,传统乡土节庆、民族习俗等文化
景观带来了体验•乡村和寄托乡愁的丰富载体,乡土文化还成为特色农业、文化和旅游产业
的重要源泉。在新的历史情境中,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才能让乡土文
化生命不息、<,
还需要看到的是,乡土文化的挖掘弘扬有助于增强村民对“农民”身份、"农业”生产、
“农村”生活的认同感、自豪感,积聚起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更为重要的是,乡
土文化反映了在乡土空间中经过千百年形成的人们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精神信仰,根植
于乡土的孝亲、仁爱、民本、和合、天人合一等精神观念,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构成,是乡村中的人们所遵循的处世哲学与行为准则。深入创新、继承挖掘优秀传统乡土
文化,.丕仅熊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滋养和式生力量,更熊提振人们文化上的满足感、增集
人们的精气神。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源远流长吐故纳新凝结薪火相传
B.连绵不断鼎固革新凝聚薪火相传
C.源远流长鼎固革新凝结承前启后
D.连绵不断吐故纳新凝聚承前启后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父老乡亲式情感的维系,仰赖于作为乡村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纽带的乡土文化。
B.有助于维系父老乡亲式的情感的乡土文化,是乡村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纽带。
C.乡土文化联系起了乡村中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帮助了父老乡亲式的情感的维系。
D.作为乡村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纽带,乡土文化有助于维系父老乡亲式的情感。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深入创新、继承挖掘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不仅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滋养和文化力
量,更能提升人们文化上的满足感、增强人们的精气神。
B.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不仅能提升人们文化上的满足感、增强人们
的精气神,更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滋养和文化力量。
C.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不仅能提升人们文化上的满足感、提振人们
的精气神,更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滋养和文化力量。
D.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不仅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滋养和文化力
量,更能提升人们文化上的满足感、提振人们的精气神。
【答案】18.A19.D20.C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本
处指中华农耕文明孕育出历史悠久的乡土文化,所以选用“源远流长
第二空,吐故纳新: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鼎固革新:指变
革老的做法或制度,创造新思路或建立新机制。本处指乡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弃旧扬新,
所以选用“吐故纳新
第三空,凝结:本指液态转固态的过程,常用于比喻思想文化、精神智慧等的总结。凝
聚:强调长时间地积累或成员之间团结一致。本处指中国人生产智慧的总结,所以选用“凝
结”。
第四空,薪火相传: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承前启后: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
开辟道路。本处指让乡土文化生命不息,代代相传,所以选用“薪火相传
故选A。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由前后文可知,此句陈述的主体对象是“乡土文化”,排除A;
与前文“乡土文化的挖掘弘扬有助于增强……积聚起……”的句式保持一致,据此排除BC。
故选D。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句话中有三处语病:
一,“深入创新、继承挖掘''搭配不当,应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
二,“不仅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滋养和文化力量,更能提振人们文化上的满足感、增强人
们的精气神”语序不当,“不仅能”与“更能”后面的内容逻辑顺序不当,应该互换;
三,“增强人们的精气神”搭配不当,应是“提振”精气神。
修改正确的只有C。
故选C。
(-)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U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对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哀伤和喟叹是魏晋时期的典型音调,也是魏晋人世界观人生
观的一个核心部分。在表面看似颓废、消极的感叹中,©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
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他们认为,以前所宣传和相信
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等等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人必然要死才是真
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
②?这种思想在当时很多诗篇中,都有所体现。例如,“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不
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人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
现、思索、把握和追求作为一祖新的态度和观点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正因为如
此,③,不同于后世的腐败之作,反而在人生感叹中蕴藏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
心的意绪情感。
21.请在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
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答案】21.①深藏的却是对人生积极向上的追求②为何不及时行乐呢③那些宣扬及时行
乐的诗篇
22.①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②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进
行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③这体现出一种新的态度和观点,④实质上标志着一种
人的觉醒。
【解析】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由前面的“表面”可知,此处应说“深藏”其中的,或者“内里的”;由前面“看似颓
废、消极的感叹“可知,后面应是与之相反的,即“积极向上的追求”,同时前后形成转折,
要使用表转折的关联词“却
第二处,此处是一个问句,结合后面”这种思想在当时很多诗篇中,都有所体现”可知,此
处应是有关这种思想的;再结合后面列举的诗句来看,都是提倡“及时行乐”,且前面说“人
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由此
可知,此处应是说“何不及时行乐呢
第三处,由后面“不同于后世的腐败之作”可知,前面应该也是说“作品”;而前面列举了诸
多有关及时行乐的诗句,所以此处应使用指示代词“那些”,即”那些宣扬及时行乐的诗
篇”。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把长句变为短句。
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是句子的谓语部分,前面“人在怀疑和否
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
追求作为一种新的态度和观点”是整个句子的主语,所以需要对主语部分进行切分。
然后切分主语部分。
“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是介宾短语,可以做状语;,单列,置于
句子的开头;
“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是一个主谓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污水处理厂运营合同书(范本)
- 2024幼儿园租房合同协议书样本
- 房产抵押担保借款合同书范例
- 2024货船租赁合同范本范文
- 股权抵押借款合同范文2024年
- 店面租房门面房租房合同协议
- 商业铺租赁合同格式
- 项目合作协议书模板示例
- 2024居间合同,居间合同范例
- 技术合作协议样式
- 精品堆垛机安装指导书
- 前台月度绩效考核表(KPI)
- 鸡的饲养管理-优质课件
- 德育课(共19张PPT)
- 历史幽愤的现代回响——《记念刘和珍君》课堂实录
- 化学微生物学第7章 微生物转化
- 《少年正是读书时》-完整版PPT课件
- 四、贴标机基本调整法1
- 船舶建造方案
- 35KV集电线路铁塔组立专项方案
- 不锈钢管规格表大全以及理论重量表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