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选择题强化训练卷(三)
时间150分钟共50题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指基于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开展数字业务,实现体育产业和体
育企业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变,以提升体育企业绩效,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普及,大众的消费需求逐步转向智能化和个性化,消
费理念和行为逐渐转变,更多的消费者偏好线上消费。疫情期间,体育产业线下经营绩效
大幅下滑,体育消费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一些新业态、新模式登上消费舞台,在线教育、
在线观赛、电子竞技娱乐消费等广受追捧,呈现爆发式增长。体育行业在受到直接冲击之
后,主动求新求变,为行业注入新的元素。一些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主动开发探索,从危
机中开辟了新的消费蓝海。疫情结束后,一些消费者的体育消费习惯、消费领域会自然而
然地延续下去。因此,加速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从疫情中推动体育消费提质升级的重要
路径。
推进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应加强数字安全保障机构和措施建设,构建多元化治
理系统。协同推进政府、体育企业、平台、用户主体纳入治理系统。制定推动数字技术发
展及其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良好的数字网络设施与技术
支撑。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进一步完善产权和投资领域的政策。同时,政府应加强市场
监管,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应以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居家健身、体
育培训、体育赛事和体育用品等关键应用领域为重点,通过实现这些应用领域的数字化和
智能化,带动传统体育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新冠肺炎疫情倒逼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
也为产业转型培育了一定的消费群体。在后疫情时代,增加数字体育消费新群体的黏性和
扩大消费群体是夯实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受众基础的首要任务。创新数字体育运营内容
和运营模式,提升用户体验,普及数字技能,挖掘潜在体育消费者潜力。数字经济时代带
来了更多的新技术、新知识和新的商业模式。积极进行体育教育改革,将新技术新知识融
入到基础教育中去,搭建政府、教育机构和体育企业三位一体的体育数字化培养体系,提
高国民的数字素质,从而应对数字鸿沟。
(摘编自李艳丽、杜焙《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研究》)
材料二:
体育产业链模式
…一》资金流A服务流
|场馆运营]相关行业
体育培训
体育经纪
体育保险
赛事运营
赛事开发
赛事推广
赛事管理
消费者
(摘编自孔维琛《体育产业商业模式渐进》)
材料三:
当前,数字技术在我国企业中的普及应用率不高。受到我国整体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
不高的影响,当前体育企业创新以及技术研发能力不强,供给端技术有效供给不足、供给
质量不高,而需求端体育消费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当前我国体育企业开展数字化、信息
化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体育产业中应用不足,
制约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
体育产业数字人才短缺,制约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方面,体育企业数字化人才标
准不明晰、不利于培养体育企业数字化人才。当前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处于探索起步阶
段、体育企业数字化人才的培恭标准、培养方向、培养模式难以适应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
加快的现实要求。另一方面,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不清晰,不利于培养体育企业数字
化人才。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部分体育企业纷纷探索数字化转型,但主要停留在借助互
联网技术开展线上体育培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体育直播,借助5G、VR/AR技术
开展体育场馆智能化改造,借助信息化、科技化技术开展体育制造全流程生产与服务等方
面。关于数字经济的内涵,即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数字化治理等,大部分企业缺乏
认识。在国家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背景下,体育产业如何有效借助数字
技术转型发展,数字技术如何有效赋能体育产业转型发展,是当前体育企业亟须深入探讨
的问题。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海量数据给监管带来较大困难。数字知识产权由谁管理、
由谁使用尚不明晰,新型数字企业与传统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边界尚不明确,一定程度
上给监管带来难度。而当前网络治理规则不完善、电商平台监管缺少相关制度、多元协同
共同治理机制尚未建立、体育市场网络化监管不足,给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一定困
难。
(摘编自任波《数字经济时代中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动力、逻辑、问题与策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体育产业线下经营绩效造成负面影响,但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
带来了契机。
B.受疫情的影响,体育企业不断推动体育消费提质升级,这是加速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
的重要路径。
C.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关系到体育产业发展,应积极探讨数字技术如何有效赋能体育产
业转型发展,
D.在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构建多元化的治理系统,建立起多元协同共同
治理的机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体育产业链模式”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体育产业链中各环节存在资金和服务直接的双向联系,构建完整产业链有利于体育产
业的发展。
B.体育赛事运营是整个体育产业链的核心,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应以赛事运营的数字化
为突破口。
C.消费者是体育产业链中的服务对象和产品使用者,他们对智能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值得重视。
D.体育衍生行业涉及面较广,能为赛事运营提供主要资金支持,是产业链中最为关键的
应用领域。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旦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等关键应用领域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传统体育产业就能完成
数字化转型。
B.只有不断增加数字体育消费新群体的黏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技术供给与大众体育需
求之间的矛盾。
C.由于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受制约,我国体育企业开展数字化起步晚,多数企业对数字
经济认识不深。
D.要推动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既需要培养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同时也需要提高国民
的数字素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对称是一种结构,使得物体可以被分割成形状和大小相同的几部分,或者使物体按照
边界或中心呈现类似重复。
试想你沿着北京天坛的台阶拾级而上,一定会感受到一种和谐的美感。这座沿着道路
中轴对称的建筑展现了令人折服的庄严与肃穆,这是反射对称(镜像对称)的例子。建于
公元前447年一438年的希腊雅典帕台农神庙,无论从前方或侧面看,它都是对称的,而
它的柱子呈周期分布,体现了一种平移对称。如果你在春暖花开的时节走进公园,你会看
到争奶斗丽的鲜花大都是对称的。比如,冬乌头就是旋转对称的。有些花还带有更多的对
称,比如大丽花,除了旋转对称,还有一种由内而外、层次鲜明的对称。多重对称的叠加
让花朵更加艳丽。
以数学思维看,上面的所有例子,都包含着一个保持物体形状或模式不变的等距群。
明显的,这样的等距群把物体分成了相同的几个部分。依此理解,给出两个物体A与B,
如果A的等距群包含了B的等距群,那么我们就说A比B更加对称。
为了更好地表述这些概念,我们考虑四个图形:圆、正方形、长方形和一个不规则的
四边形。明显的,这不规则的四边形不是对称的。同样,直觉告诉我们,圆是最对称的,
正方形比长方形更加地对称。事实上,圆的等距群是无穷的,并且包含了正方形的等距
群,而后者又包含了长方形的等距群。
人生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我们也很难找到一朵花是完美无缺的。虽然人体总的来说
是左右对称的,可是这种对称远远不是完全的。每个人左右手的粗细不一样,一只眼睛比
另一只眼睛更大或更圆,耳垂的形状也不同。
不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有意地打破对称,艺术家有时也会极力地创造出残缺对称的
图像和物体,可是仍然给人以和谐与平衡的美感。许多人也许会有这样的共识,脸上如果
有一颗美人痣,那么会让人眼前一亮,可是如果有两颗对称的美人痣,肯定会让人觉得不
舒服。
有时候残缺对称会以一种非常微妙的方式出现。比如,建于公元前486年一460年的
奥林匹亚宙斯神庙西门三角楣上的雕塑,它的外轮廓呈现出反射对称性,并且中线两边的
人数相等,可是两边的塑像却有着很大差别。这是反射对称的变体。平移对称的近似也出
现在艺术中。例如,在宋朝著名画家米友仁的画中,山峰基本上是呈现周期变化的。另一
个近似平移对称的例子,是北京颐和园内以四季亭为连接点的湖岸画廊。
(摘编自季理真《对称之美》)
材料二:
商周青铜器纹饰系统性很强,其基本特点是对称性,这一审美法则反映了中国先民最
基本的思维方式。阴阳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古人将事物分为阴阳、高
下、明暗等相对应的要素,进行思考。从本质上讲,这就是对称的思想。商周青铜器纹饰
的对称性可以被认为是其在艺术上的源头或集中表现。《国语》中有云:“夫美也者,上
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日美。”这是古人对美的一种定义,其本意也是讲究
对称之美。商周青铜器纹饰体现的这种审美法则至今仍然葆有旺盛的生命力。
上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上的变革也不可避免。1917年出现的文学
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提倡白话,反对文言,白话文取代讲求平仄、对仗的文言
文,但是也给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和语言自身的特色带来了许多问题,需要协调解决。闻一
多提出的“三美”主张即是其在诗歌领域的反映,其中的“音乐美”认为作品要“有音
尺,有平仄,有韵脚”,“建筑美”则主张“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实质上强调的
就是对称性。
中国古代的住宅基本上都是单层的,故宫这样的宏大建筑群实质上也只是建得更高、
面积更大一些。如今城市里高楼林立,除单体建筑外,其他建筑物从表面上不易看出对称
的特点,但如果仔细分析,仍能找到对称性的体现。比如在大的住宅小区里都有“楼
王”,它的出现掺杂很多商业因素,但成为“楼王”的最核心要素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在一个小区里,“楼王”一定位于中心地段,其他楼宇都围绕着它。有很多小区就是以
“楼王”为对称轴设计的,这可以说是这种传统审美法则在现代的折射。
研究青铜器纹饰,找出其特征,揭示其内涵,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传统资源为现代服
务。中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展示中国话语,显示中国风采,就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寻
找其中有价值的元素,与现代意识和科学技术相结合,做到有所创新,有所创造,从而展
现出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的影响力。
(摘编自杨小明《商周青铜器纹饰的艺术研究——以对称特点及其等含为例》)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建造于公元前的希腊帕台农神庙前方和侧面都是对称的,这属于一种平移对称。
B.人们在直觉上认为圆是最对称的图形,实际上恰恰相反,圆的等距群是无穷的。
C.“三美”理论强调对称,根除了文学革命给中国人思维、语言方面带来的问题。
D.我国的单层建筑易看出对称特点,仔细分析林立的高楼,也会找到对称的体现。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天坛的建筑不是严格以道路为中轴对称建设,就很难呈现令人折服的庄严和肃
穆,也会失去美感。
B.自然界很难找到完美无缺的对称,日常生活中对残缺对称的欣赏,也体现了人们对和
谐之美的追求。
C.商周青铜器纹饰的研究启示我们,要想让传统资源为现代服务,就需要将传统文化元
素与现代意识结合。
D.无论是从数学理论上还是从审美观念上看,对称都是一种相对概念,我们对此概念的
理解不能固定僵化。
6.下列图像属于材料一所说的反射对称的变体的一项是()
aoafti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文学与历史是人类源远流长的两种文化形态,两者有着紧密联系。从文学与历史的关
联处来考察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二者之间显而易见的相通之处是叙事性。中国古代就非常
重视历史的叙事功能。唐代的刘知几说:“夫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至若书功过,记
善恶,文而不丽,质而非野,使人味其滋旨,怀其德音。”美国学者海登•怀特更认为历
史叙事具有意义建构作用,历史学家按照某种叙事秩序对过去的事件进行了编排,使之呈
现为当下的样子,“历史叙事不仅是有关历史事件和进程的模型,而且也是一些隐喻陈
述,因而昭示了历史进程与故事类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我们习惯上就是用这些故事类型来
赋予我们的生活事件以文化意义的”
历史与文学相通处之二是想象性与情感性。培根较早意识到想象对于历史是必不可少
的,“编年史的作者编撰校长历史阶段的著作时,必然面临许多空白之处,他只能利用自
己的才智和猜测来填充这些空白”。这里所说的“猜测”就是想象。我国古人也认为历史
需要合理的想象。例如《左传》中“晋灵公不君”中^庭自尽前的自白,清人纪的通过申
苍岭之口说:“度槐下之词,浑良夫梦中之噪,谁闻之欤?”说起历史的情感性,我们可
以通过阅读司马迁《史记》中对屈原和李广父子的描写去感受作者写作时倾注的无限同
情。以至于怀特认为历史也是诗性的行为,一种想象性的文学活动,“本质上尤其是语言
学的”,因为历史学家总得突出一些事件而贬低另外一些事件,描述特征,变更视角,转
换叙事策略等。
但是怀特无疑夸大了历史的文学性。历史终究以记述事件为主,叙事技巧与想象在历
史编纂学中还是处于比较低的位置。而情感性在历史写作中的作用更是有较大的争议。
如,有人认为司马迁本人遭受过宫刑,所以他对历史上同样受过冤屈的人如屈原或李广父
子等投射了过多的同情,对他们进行了拔高和美化。这里不去辨析上述争议的是非曲直,
但至少说明叙事性、想象性与情感性对于文学来说是整体的、必备的,而对于历史来说则
相对是次要的、附属的,也就是说,历史通常只具有低度文学性。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历史
的对象是实在的,文学的对象是虚拟的。历史毕竟还''有一个独立于历史学家的历史实
在,它作为客观给定物,过去和现在的所有历史学家,尽管观点不同,都可以讨论它”。
这个实在是可公度的,所有历史阐释可以进行有意义的比较、批评和判断。文学则是虚拟
的世界,没有这个实在可以比较、批评和判断。可以说,历史是以实在为依据的建构,文
学则是以虚拟为基础的创造。用金圣叹的话说,前者是“以文运事”,后者是“因文生
事”。
(节选自汪正龙《重审文学的历史维度——兼论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材料二:
后现代历史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就是“把历史看成语言的虚构、一种叙事散文体
的论述”。怀特说“史皆文也”,连“历史”也瓦解了,历史成了文学,也不是真实的
了。说实在话,我并不认同后现代历史学对真实存在的“过去”和书写出来的“历史”的
漠视和瓦解。对于后现代史学,我们需要问几个问题。
首先,历史学是否承认那个“过去”始终在制约着历史叙述的边界,是否承认那个真
实存在过的历史始终在限制着历史的书写?我们不能把这个隐约的制约力一概抹杀,总不
能面对着巨大的殷墟遗迹,说它只不过是一个叙述吧。特别是当我们做历史叙述时,过去
存在的遗迹、文献、传说、故事等等,始终制约着我们不要胡说八道。所以,我们要质疑
后现代历史学,是否承认一个曾经存在的过去,毕竟是在制约着和规定着历史叙述的边
界,如果是这样,那么历史就不可能是文学式的“散文”。
其次,是否承认不同的“叙述”只是各个不同视野的历史观察。尽管后现代非常深刻
地揭露出叙述和书写的意义,但它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种叙述和书写,只是代表了个人,
只是某一个片断、某一个角度,它本来并不应当把这种叙述和书写放大,当做普遍性的东
西。你看,后现代历史学在进行自己的叙述时,它也希望别人承认它是''历史”。这就有
矛盾了,因为,你在强调历史只是一种叙述和书写的时候,应该承认它只是个人视野中的
历史,不能宣称自己已经叙述了历史,甚至叙述了真正正确的历史,也不能强迫别人服从
这种叙述。
再次,接下来要追问后现代历史学的就是,它是否承认自己的历史书写也是一种权
力,也是隐含了权力的话语,隐含了某种意识形态的书写。而且需要追问,是否承认在某
个阶段,权力话语下的叙事,是有意义和必要的。比如安德森,他说国家只不过是“想象
的共同体”,但这个想象共同体一旦存在,它在某一个历史阶段是否就具有了正当性与必
要性?
(节选自葛兆光《历史是虚构作品吗?》)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与文学的关系并非是完全隔离的,而是有着诸多的关联之处,但不能过度夸大历
史的文学性。
B.怀特认为,历史学家通过重建历史叙事,昭示历史进程与故事类型的关系,赋予生活
事件以意义。
C.一些学者不大认同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李广父子的评价,认为司马迁在叙事时主观
色彩太浓烈。
D.殷墟遗迹的存在,为相关历史叙述提供了客观依据,所以目前学界对殷墟的研究与认
识相对一致。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性的强弱程度是区分被叙述的事件在文化形态上究竟是属于文学还是历史的决定
性因素。
B.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历史学家或许存在阐释的差异,这瓦解了历史的真实性与
客观性。
C.后现代历史学在叙述历史时,也会受到意识形态影响,所叙述的历史也是自己视野中
的历史。
D.葛兆光不认同安德森对“国家”的理解,认为“国家”并非想象的共同体,而是事实
存在的。
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表述与材料二作者态度立场最接近的一项是()
A.清代学者章学诚在《章氏遗书外编•丙辰札记》中评价《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
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之惑乱。
B.列宁指出,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
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
C.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其作品总序中写道:法国社会将写它的历史,我只能当它的书
记……这样我也许能写出许多历史家没有想起写的那种历史,即风俗史。
D.历史学家安克斯密特认为,过去是混沌的一片,历史编纂学的目标不再是指向背后的
“实在”,而是把“实在”吸纳到表现自身之中。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T2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学中发展得最为成熟的样式是以抒情为主要功能的诗歌。这个事实说明中
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性质是抒情。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总体上具有诗的光辉,即使
是叙事文学也不例外。例如《史记》就因洋溢着司马迁的悲愤情感而被鲁迅誉为“无韵之
《离骚》”,而杂剧《西厢记》、小说《红楼梦》也因浓郁的抒情色彩而使人百读不厌。正
是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写物手法上不重写实而重写意,例如山水田园诗本来可以处
理成叙事性或描述性的作品,但在唐代王维、孟浩然的诗中,却往往以抒情手段虚化了即
目所见的景象,他们诗中的山水田园其实是他们宁静心境和淡泊志趣的外化。又如戏剧在
西方历来是以写实为主的,但中国古代的戏曲作家及理论家却强调戏曲首先要表现作者对
现实生活的感受即“意”,而不是简单地模仿生活。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指出:“剧戏
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元杂剧作家在创作实践中也确实是''但摹写其胸中之感
想,写时代之情状”(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抒情性质和写意手法使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以下文化特征:首先,中国古代文学是古
代中国社会的文学图卷,但更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灵记录,这使它成为我们了解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心理的最好窗口。假如我们要想了解禅宗思想与理学思想对宋代士大夫的影响,最
好的材料不是禅宗语录或理学讲章,而是宋诗。只要你仔细阅读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
人的诗歌,就能对宋人融儒道释为一体的思想面貌有直观而真切的把握。其次,中国古代
文学追求的艺术境界不是真实而是空灵,不是形似而是神似,那种为历代文学家所憧憬的
变化莫测、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艺术化境,正是在精炼含蓄的艺术表现形态基础上才
可能达到的目标。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海外华裔学者陈世骏以西方文学中的抒情诗为参照,认为“中国文学传统从整体而言
就是一个抒情传统”。这个判断从总体上看大体是可以成立的,然而,相较而言,我更认
同普实克关于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论述。在普实克看来,中国古代较为正宗的文学,包括
诗、词、赋、散文等文人文学作品,它们都具有明显的抒情性和主观性。他认为中国古典
散文的抒情性虽没有诗歌那样明显,但中国古典散文不注重情节、故事和叙述,而是借景
抒情,融情于景,注重抒写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倾向于主观情绪情感的表达,因此,
散文与诗一样,具有浓厚的抒情性。
中国散文的抒情传统与西方的浪漫主义抒情文学有很大的不同。从抒情内容上说,西
方抒情文学倾向于个性解放,向往理想世界,强调个人的主体价值和自我感情的宣泄;中
国的抒情文学更看重个人的感情表达与社会性的统一,强调“家”与“国”的和谐共荣。
就抒情的手法而言,西方抒情文学更多的是采用直抒胸臆、以景喻情的写法;中国的抒情
散文也有直抒胸臆的作品,但更多的是采用曲折含蓄、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关于中国杼
情传统的这一特点,普实克看得很清楚。他认为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是将个人、自我的
悲欢离合,与家国民族、伦理道德、文化精神融会贯通在一起,所以中国抒情文学的内涵
比西方浪漫主义抒情文学的抒情传统要大,也丰富复杂得多。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总集,它的情感抒发,往往是通过一声声语重心长的慨叹
表现出来,如在《大语》中,周公就多次连续使用感叹词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庄子是中国
浪漫主义散文的鼻祖,他的散文既有对远古生活的向往,对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追求,更
充满理想主义和抒情色彩,其最大特色,就是善于比喻形容。若说庄子开创了中国抒情散
文的先河,司马迁则从另一条路径拓展了中国古典抒情散文的视域。读他的《报任安书》,
你会感到他的文字不但直写胸臆,慷慨激烈,势大力沉,而且浩气回荡,弥漫于文章与天
地间。司马迁还常常借助人物塑造、故事情节、战争场景,以及叙述语言来抒情。魏晋敬
文承续庄子的浪漫主义抒情文脉。相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代,魏晋无疑是一个思
想解放、追求自由和个性,同时散文写作倾向于浪漫和抒情的时代。中国古代散文的抒情
审美传统,在陶渊明、柳宗元、苏轼、袁宏道、张岱等杰出散文家中也有着出色的表现。
中国散文的抒情传统是中华民族情感的寄托和结晶,同时体现着一种文化理想和文化
精神。正因为抒情的背后有深厚的文化伦理道德观念的支持,所以中国散文的抒情传统不
但特色鲜明,而且在现实生活的层面上“无往而不入”,且“浸润深广”,其功能和作用
远远超过了叙事传统。
(摘编自陈剑晖《论中国散文的抒情传统》)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性质是抒情,这是基于以抒情为主要功能的中国古代诗歌发展
得最为成熟这一事实而得出的结论。
B.如果我们要想了解宋人融儒道释为一体的思想面貌,只要仔细阅读王安石、苏轼、黄
庭坚等人的诗歌就可以了。
C.普实克认为,中国古代各种不同的文学样式,如诗、词、赋、散文等文学作品,都具
有明显的抒情性和主观性。
D.相较于西方浪漫主义抒情文学,中国抒情文学的抒情传统内涵要丰富复杂得多,两者
运用的抒情手法也有不同之处。
1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戏剧重写实,中国古典戏曲重写意,所以阅读中国古典戏曲难度要更大一些。
B.如果要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
C.因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性质是抒情,所以其呈现的艺术境界都是空灵的。
D.家国情怀是中国古代散文独有的一种抒情传统,时至今日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运用了大量比喻,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和学习的方法态度等方
面劝勉鼓励人们要重视学习。
B.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对田园景色的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分反映出作者对田园生活
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
C.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将赤壁古战场的景色描写得无比壮美,表达了作者对古
代英雄的仰慕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D.关汉卿的《窦娥冤》写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反映了人民
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
西戈壁晒秋(节选)
龚培德
晒秋是在立秋之后。
这是有原因的。立秋之后,靠近沙漠的西戈壁早晚温差有10多度。此时的阳光如一位
温厚的老人,慈眉善目,不似夏日脾气暴躁,从早到晚都灼人。所以此时晾晒的干菜品相
最好。红的透红,青的靛青,绿的翠绿……
为什么西戈壁要晾晒干菜?这是这个地方在漫长的冬季储存冬菜的特有方式。西戈壁
属于天山北坡,从当年的十月底至第二年的“五一”之前,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几乎见不
到星点的绿色。而人们饭桌上吃的菜,除了每家每户菜窖里储存的大白菜、土豆、青萝卜
外,还有的就是立秋之后晾的干菜。到了冬季,只需从屋外端进来一盆雪水浸泡干菜,无
论是炒、煮、炖,还是用来蒸包子、包饺子、下面条,都会显露出冬季难见的青翠。
连队的女人大都是晾晒的好手。女人们来自全国各地,她们的男人响应党建设边疆的
号召从家乡奔赴这里开荒、种地。因为来自不同的地域,女人们腌菜的口味也完全不同,
有的偏辣,有的偏成,有的偏酸。
连队有个女职工叫刘巧巧,外号“小白菜”。这刘巧巧解放前是唱戏的,只是她年龄
小,还没在戏班唱红,全国就解放了。戏班子解散了,别人投亲靠友地走了,刘巧巧连个
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无奈之下便嫁给了当地一个铁匠。1958年,她和铁匠一起来到了西戈
壁农场。
刘巧巧嘴巴里常爱哼《小白菜》那支歌: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三两岁呀,没了娘
啊……唱得久了,连队的人把她的名字都忘了,见了她的面都会喊“小白菜”。对于这个
外号她也乐于接受,谁喊她也都答应。因为在戏班子长大,地里的农活她从来没有摸过,
她单薄的身子,也没有四两力,大田地的活儿,确实不是她能干下来的。后来连队成立托
儿所,于是这个不善于在大田地里干活的刘巧巧,成了托儿所的首任保育员。
刘巧巧之所以能当上保育员,除了她不善农活,更主要的原因是她会唱歌。托儿所的
孩子年龄大小不一,相差好几岁,但听了她的歌都会安静下来,很多孩子学会了就回家哼
哼,歌词比大人记得还清楚。
刘巧巧嘴巧,会唱很多的戏词,但是晒秋她却从不动手。当别人家满院子晒干菜时,
她家也就是那打铁的男人随意惊晒一点儿。尽管H京晒储存的冬菜少,但却挡不住她那张贪
吃的嘴,用连队女人的话说“那可真馋”:谁家有点好吃的,如果让她鼻子嗅到了,一定
要去讨着吃。当然她也不是白吃的,吃完后免不得会用她那灵巧的小嘴赞美一番。连队有
的女人看不惯她这种做派,每逢她向别人家讨要时都会撇嘴,但刘巧巧毫不在意。连队职
工来托儿所接送孩子时,她不时地会冒出一句:大姐,明天来送孩子时,别忘了把你家的
菜给我带上一点儿,吃了你家的菜就像上了瘾,总是心里有个念想,半夜睡不着呢。碰上
脾气好的,第二天准会给她带上一碗或一缸子,碰上不爱接她话茬的,或故意想为难的,
装作没有听见,但过后她再催促时又感到不好意思,还是会给她带上。
连队那时虽然条件有所改善,从地窝子搬到土坯房,但盖房子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
房梁和橡条都是砍伐邓家沟边的老胡杨树,铺的是红柳条、铃铛刺、麦草、玉米秆、高粱
秆之类的东西,最后在上面用铁锹堆起厚厚的土。这种房子看似简陋,但保温保暖效果还
不错,托儿所就是这样两间土房子。
那年开春晚,往年三月底,职工都下地忙活了。可那年清明过后还下了一场大雪,随
后气温躲升,房前屋后田野上的雪眨眼之间都融化了;而此时开春,西戈壁农场的水库出
现了险情,连队的职工有的上水库大堤日夜守护,有的在大渠破冰,以备泄洪。那天中
午,刘巧巧照顾孩子吃完午饭,正想小憩,突然发现屋顶在漏水并伴着沙土哗哗而下。原
来往年屋顶的积雪是慢慢融化的,时间长达半月,而今年只是两三天工夫就把屋顶的雪全
融化掉了。那些雪水由于无法及时排泄,便渗透到屋顶的泥土里。胡杨木的房梁无法承载
屋顶泥土的厚重,眼看着就会塌陷,刘巧巧发现情况不妙,连忙把睡在土炕上的、摇篮里
的孩子喊起来往门外抱。就在她将屋里的最后两个孩子推出门外时,屋顶塌陷了,厚厚的
泥土把她砸在屋里。
待连队的人们得知消息赶到时,只见被刘巧巧救出的几十个孩子抱头痛哭,他们的刘
妈妈不见了。
送刘巧巧下葬的那天,那些被救的孩子的家长,带着孩子齐刷刷地跪在刘巧巧的棺木
前。那些跪着的女人们,都为刘巧巧精心准备了一缸或一碗她们拿手的菜。她们说“小白
菜”爱吃她们做的菜,今生今世她们都会供奉她,让她吃个够。
(有删改)
1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A.“晒秋”在西戈壁有着非凡的意义,那是西戈壁人改善贫乏物质生活的一种手段,也
是对抗恶劣环境的一种方式。
B.因为刘巧巧干不了大田地的活儿,也因为孩子们喜欢她唱歌,所以连队让她当了保育
员,展现了西戈壁人的善良。
C.西戈壁人用老胡杨树、红柳条、铃铛刺等材料盖房子,既体现了就地取材的智慧,又
交代了下文托儿所坍塌的一方面原因。
D.连队的女人开始以“小白菜”称呼刘巧巧,带有戏谑之意;在刘巧巧棺木前称呼她
“小白菜”,则带有深深的敬意与爱意。
14.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写出西戈壁秋天早晚温差大的特点,交代了立秋之
后晾晒干菜的原因.
B.文章在写刘巧巧这个人物时,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前后形成反差,使刘巧巧这个
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C.文章句式长短错落,富于变化;语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平实质朴又生动自然,彰
显了散文的语言之美。
D.文章用大量的笔墨,对刘巧巧做了细致深入的描写,勾画出她的精神气质,进而展现
西戈壁人的精神面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文本一:
又是遍野槐花香
李培禹
近几年,有几个槐花盛开的季节,我是和李迪在永和黄河湾度过的。山西永和----掩
藏在晋陕大峡谷深处的一片热土,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最美的是咱永和的乾坤湾。几年
前第一次到访恰是五月。霏霏细雨中,顾不上放下行李,我们便沿山路蜿蜒而上,当站在
半山腰的观光平台上俯瞰乾坤湾第一眼时,一下被她的神奇、美丽、壮观震撼了。四月一
过,黄土高原吹过来的硬风便软了下来,不经意间便形成了缕缕春风;不急不缓、不大不
小的春雨,也适时撒落,而这一切都是在春的H鼠中迎接着五月的到来。五月,湾里水
涨,遍野槐香,白色、紫色的槐花儿,相间相连,开得热烈,一眼望不到边。
李迪一下爱上了这里,我们回京后,他只身一人留了下来。这是山西省最小的一个
县,全县只有六万多人口,不大的县城,一个陌生人,一口京腔的红衣老头,见天个出现
在街头村口,慢慢地人们称他李老师,县里的干部则尊称他“迪老”。
这“迪老”真不把自己当外人。他和街上的修车师傅成了朋友,小马扎上一坐,一聊
就是一天,第二天,他又来了,聊,俩人都当过兵,李迪觉得“成了”(采访素材足够
T),他便起身告辞。70岁的“迪老”,向这个名叫李永宁的修车师傅立正举手,啪!行
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修车老兵也赶紧起身,立正举手,还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庄严一幕
的后面,是一个老兵靠一手修车的绝活实现脱贫的动人故事——“老李修车”,已收录在
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永和人家的故事》一书中。
记得也是五月槐花开的时节,一大早儿,我就接到他从永和打来的电话:“培禹兄,
打扰了。你听啊,我给你学两句……”听筒那边传来他学着永和人的叫卖声:“热篌篌,
花卷儿,糖角角!热馍馍,花卷儿,糖角角……”我笑了,问:“迪老是不是又抓到好故
事了?是不是又'成了!'”他兴奋地说,糖角角就是糖三角,卖热馍馍花卷儿糖三角的
老汉,跟咱俩一个姓,也姓李,叫李发呆,他卖这三样面食卖了十七年!自己做,自己
卖,风里雨里天天喊,天天卖。十七年前做的馍多大,现在还是多大。“培禹兄啊……”
李迪声音有点哽咽,“李老汉靠卖馍供三个女儿都上了大学啊”
快递姐冯琴、卖粉条的大个儿、点豆腐的刘三、养驴的海云、唱道情的刘老汉……李
迪五下永和,在这里“深扎”68天,一个个永和普通人在脱贫路上的故事,在他的笔下生
动鲜活地呈现出来。
最难忘和李迪在永和度过的最后一个五月,那是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袭来的一个遍野
槐花香的烂漫春天。
走出高铁霍州站,来接我的竟是迪老。他身边跟着两员干将——永和县文联主席马毅
杰和红军长征永和纪念馆馆长张步军。两人笑眯眯地迎接我,我知道,迪老的根已深深地
扎在这里了。
2020年的五月来了,山西永和黄河湾的槐花依旧盛开。我先是接到县委宣传部的电
话,问辿老哪天到永和?不日,县长、县委书记的电话也来了,问迪老哪天来永和?永和
的父老乡亲啊,你们怎会想到,此时,远在北京的三。一医院的病床上,迪老正在被病魔
折磨着,而他也像战士一样做最后的冲刺!他从湘西十八洞村采访归来便病倒了。此时,
近30万字的《永和人家的故事》作为作家出版社脱贫攻坚的重点图书,即将付梓。身体已
十分虚弱的迪老,通过微信嘱咐责任编辑宋辰辰,封面一定要用农家妇女刘林翠的剪纸,
她是永和剪纸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辰辰含泪连声答应:“迪老放心,一定用这幅剪纸作封
面,一定署上作者的名字刘林翠!"迪老一连回了六个抱拳拜托的表情图。他轻声哼道:
“春天槐花儿开,秋天枣儿红,美好的日子刚刚开始……我累了,睡一会儿,准备完成十
八洞村的书稿……”
6月29日9时38分,“一团火”燃尽了,迪老永远地睡着了……
又是一年相思雨,又是五月槐花开。
2021年5月23日,李迪塑像安放暨李迪事迹陈列室落成揭牌仪式在山西省永和县举
行,这天,恰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9周年的日子。
黄河涌波浪,遍野槐花香。
(有删改)
文本二:
那天下午,天落着小雨,本来安排他到一个较远的她方采访,考虑到山高路滑,临时
改为就近采访民间剪纸艺人刘林翠。
刘林翠,一位中年农家妇女,不善言辞。
迪老走进她家的剪纸展览馆,被那满屋子的剪纸作品震撼了。这一定是个有故事的
人,迪老坐下来,想好好听听她的剪纸人生。
一开始,刘林翠似乎真没啥可说的,问一句,说一句,不问,不说。不到十分钟便
“冷场”了,这是迪老万万没想到的。
迪老毕竟是迪老。这下,他不问剪纸艺术了,剑走偏锋,问起了她家建造这座漂亮小
楼房的经过。这样一来,刘林翠的话匣子打开了。
此时的迪老,大脑中思索的已不是这次采访,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能将刘林翠的剪
纸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欣赏,从而走上大雅之堂,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迪老忙乎开了。
他举起手机,不停地拍摄墙壁上那一幅幅或憨态可掬,或精巧灵动的剪纸作品。回到
住处,他连外衣也顾不得脱,便和《中国艺术报》联系,力推刘林翠的作品。因手机拍摄
效果不佳,他又请当地的摄影师到她家重新拍摄一遍,第一时间发往北京,真是不厌其
炀。拿迪老的话说,我能帮上的就一定要帮。后来,刘林翠的剪纸作品在《中国艺术报》
上发表了。
(摘自马毅杰《听迪老讲永和人家的故事》)
15.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咱永和的乾坤湾”“她的神奇、美丽、壮观”等语句中,作者借人称代词的
巧用表露了对永和的热爱与赞美,言简情深。
B.文中写迪老与修车师傅互致军礼,具有场面感和仪式感,既表现他们的相互尊重,也
写出了他们作为退伍老兵对军营生活的怀念。
C.作者用“‘一团火’燃尽了"写迪老去世,与前文写迪老深入“街头村口”、“五下
永和”等内容呼应,礼赞了迪老的奉献精神。
D.文章选取迪老的几个生活片段连缀成文,读来并无跳脱之感,这与作者紧扣迪老永和
之行选材及褒扬、缅怀迪老的写作立场有关。
16.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9时38分”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下午两点三刻”一样,都以具体
时间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离世的不舍。
B.文本一交代永和举行纪念迪老仪式的日子,恰是毛泽东重要讲话发表纪念日,暗示迪
老之文将像伟人讲话一样流传后世。
C.文本一重在表现李迪的创作追求和人格精神,故叙议结合;文本二是李迪永和采访经
历的实录,因此以客观叙事为主。
D.从两个文本的相关记述可以看出,《永和人家的故事》在文体上属于长篇人物通讯,具
有非虚构文学作品的显著特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T8题。
文本一:
同一首歌
阿成
①某歌厅最近雇用了一个刘老头当勤杂工,这个刘老头老且不说,腿还有一点跛,嘴
也有些碎,而且还贪杯。经理很快就不满意了。
②有一天,经理看见刘老头坐在一个包闹临门的地方醉眼迷离地抹眼泪,不禁又气又
乐,便走过去问,您老觉得在这里受委屈了吗?刘老头哭得正欢,不说话。
③经理往包厢里看,一个大腹便便头发油光程亮的中年人正演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
鸭绿江”。此公唱歌讲究作派,嗓子不错,自我感觉更好,他不老老实实照着音乐走,而
是演绎成了一首摇滚歌曲,嘶哑狂放,但也挺有新意。这人唱完了之后,硬是作了一个挎
枪行军的动作,舞池边上就有人吹口哨打响指,场面煞是热闹。
④经理收回眼光,你是因为这个呀,这是一首革命歌曲。刘老头喳着眼睛,革命歌曲
有这样唱法吗?刚才唱歌的中年人此时也凑上来了,被老头满嘴的酒气熏得后退了一大
步,他笑着说,应该怎么唱法?您当过兵吧?老头点点头。中年人也醒悟过来,敢情您老
到过朝鲜?老刘又点点头。另一个小姐接着道,您杀过美国鬼子吗?老刘愣怔了一下,摇
摇头。围观的人们都哄笑起来。
⑤中年人说,您在朝鲜战场上是干啥的?老刘呼噜着鼻子说,咱是后勤兵,在朝鲜待了
一个秋天,那一个秋天我们差不多都在挖坑。挖坑?您是说挖战壕吗?先前的那个小姐问。
老刘说,挖坑就是挖坟。那边的冬天冷,土冻得厉害,就得在秋天上冻以前把坟预先挖好
了。
⑥一个小伙子没有听清前面的话,冒冒失失地问,您给谁挖坟呢?冬季大反攻呀,反
攻不就得有阵亡吗,给咱们自己人提前备着呀。老刘抹一把眼泪,说,我们一边干活一边
打赌,看谁能躺到自己挖的坑里。干活的时候我们扯着嗓子唱歌,不唱别的,就唱这首
歌。多少年了,一直到现在,一听见这首歌就想起满山坡的空坟来……
⑦喧闹的包厢马上沉默下来了。
⑧沉默当然只是暂时的。此后的日子里,经理继续经营他的歌舞厅,老刘头继续当他
的勤杂工。只是客人们在歌单上再也找不到那首“雄赳赳气昂昂”了。
文本二:
双关是一种“用了一个语词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式”(陈望道《修辞学
发凡》)。谢榛在《四溟诗话》中称之为“指物借意”,实指一物,巧借他意。李调元在
《雨村诗话》中称它是诗的“借字寓意之法”,借同一字,寓另一意。所以,尽管一语
“双关”,而后者所“关”之意才是作者的用意所在。作为微型小说运用的双关,已不是
个别词语的修辞问题,它已成为谋篇布局表达内容所使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一类是利用标
题词语的谐音来双关。比如《向不通》既是指作品中主人公的名字,又谐音“想不通”。
另一类是意义的双关。它利用同一词语的多义,兼指文中彼此两件事,前者是实指,表达
词语的一个意义;后者是虚指,暗示同词语的另一意义,创造出作品“复意”的深厚意
蕴。比如《考》,一个“考”字,实写参加招生考试的考,从分数观点看,主人公没有考
好;虚写考场上经受舞弊考验的考,在刚起步的人生道路上主人公对于道德上诚实与虚
假、正直与邪恶方面的考验,却是考好了。这可以说是一场更重要的“考试”,真正决定
着人一生的命运。同一“考”字,一语双关,而含意深邃,回味无穷。
(摘编自凌焕新《微型小说艺术探微》)
1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一个看似极为简单的故事,以一种同样看似简单的对比方式,将读者从一个
国泰民安的时代带入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抗美援朝的年代。
B.小说以有限视角叙事,开头从歌厅经理的视角切入,用歌厅经理的口吻简洁地道出了
故事发生的开端,也让读者对故事主人公有了初步的印象。
C.歌厅里的经理、中年人、小姐、小伙子等人,在听完刘老头的讲述之后“马上沉默下
来了”,说明他们对刘老头所讲的有些震惊和不相信。
D.小说结尾“歌单上再也找不到那首‘雄赳赳气昂昂’了",让顾客明白了删除此歌的
原因,也借此交代了故事主人公刘老头所期待的结果。
18.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不刻意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而是从小处落笔,在平实甚至平淡的叙述中让读者
感受到作品带来的震撼力。
B.第③段中,作者在对中年人演唱歌曲的情形进行处理时,以补叙为主,勾勒出故事的
另一个重要人物和场景。
C.“哭得正欢”“呼噜着鼻子”等语句写出了刘老头孩子般天真的举动,让人“又气又
乐”,等弄清他哭的原因时,这些举动又显出了悲凉。
D.汪曾祺说:“小小说不能写得很干,很紧,很局促。越是篇幅有限,越要从容不
迫。”这几乎是对小小说的苛求,但《同一首歌》做到了。
四、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1题。
帝遭曹彬等将兵伐江南彬与诸将入辞帝戒彬日江南之事一
名.“麦.理,切.忽一暴按.生一人务匚威一焦一俅一直里帆丕,期..急..麦,也又日:“城陷
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因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且以剑授彬日:“副将而下,不用
命者斩之!”彬自出师至凯旋,士众畏眼,无敢轻肆,克城之日,兵不血刃。捷至,群臣
称贺,帝泣曰:“手看分割,民受其祸,攻城之际,必有横罹锋刃者,实可哀也!”命出米
十万振恤之。帝谓宰臣日:“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
姑息藩镇当如是邪!自今诸州决大辟,录案闻奏,付刑部详覆之。"又诏曰:“王者禁人为
非,乃设法。临下以简,必务哀矜,世属乱离则纠之以猛,人知耻格则济之以宽。窃盗之
生,本非巨蠹,近朝立制,重于律文,甚非爱人之旨。”尝读二典,叹曰:“尧、舜之罪
四凶,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邪!”故定为折杖法,以递减流、徒、杖、笞之刑。自开
宝以来,犯大辟非情理深害老,多得贷死;惟赃吏有干,未尝贯。有群臣当迁官,帝素恶
其人,不许。普坚以为请。帝怒曰:“呼固不与,卿若之何?”普日:“刑赏,天下之刑
赏,陛下岂得以喜怒专之!”帝怒甚,起,普亦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
竞得允。开宝元年,初覆试贡士。是科耀进士合格者十八人,陶毂子那名在第六。帝谓左右
日:“闻毂不能训子,那安得第!”命中书覆试。因下诏曰:“造士之选,匪树私恩,世
禄之家,宜敦素业。如闻党与,颇容窃吹。本告公器,岂宜私滥!自今举人,凡关食禄之
家,悉委中书覆试。”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遣曹彬等将/兵伐江南/彬与诸将入辞/帝戒彬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
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不烦急击也/
B.帝遣曹彬等将兵伐江南/彬与诸将入辞/帝戒彬日/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
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不烦急击也/
C.帝遣曹彬等将兵伐江南/彬与诸将入辞/帝戒彬日/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
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不烦急击也/
D.帝遣曹彬等将/兵伐江南/彬与诸将入辞/帝戒彬日/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
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不烦急击也/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县,宇指宇宙,县指赤县,宇县即天下,与四海、八荒、六合意思相同。
B.弃市,是一种表警诫的刑罚,指罪犯被押解到闹市游街,以示被大众鄙弃。
C.朕,第一人称代词我,无论尊卑都可使用,秦始皇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D.文衡,衡即秤杆,又指称量、比较,文衡古代指判定文章高下来取士的权力。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彬等人征讨江南获胜,众大臣庆贺,宋太祖却感到悲痛,认为天下分裂,百姓遭受
了战争的祸害,于是命令拿出米来赈济抚恤。
B.宋太相认为人命至关重要,各州判处犯人死刑,须上奏案情,交付刑部审察;他制定
了折杖法,来依次减少流、徙、杖、笞的刑罚。
C.赵普因为一些大臣的官职变动与宋太祖发生了争执,赵普说皇帝不能因个人的喜怒而
独断专行,宋太祖最终答应了赵普的请求。
D.陶毅的儿子陶那名列当科进士第六,宋太祖对此质疑,认为选拔人才不能私自滥用权
力,下令以后选士,中书省要对考生进行复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4题。
仁宗嘉祐五年,召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
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工程市场推广与营销合同2篇
- 期权协议书1000字模板
- 四方合作经营协议书
- 配电室2024年度电缆线路敷设及接头处理合同
- 小额信用贷款借款合同
- 承包物流合同范本
- 《治疗方法》课件
- 2024年度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与服务合同3篇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分层作业课件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2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和洗涤分层作业课件
- GB/T 19342-2024手动牙刷一般要求和检测方法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八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GB/T 15822.1-2024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1部分:总则
- QC080000培训资料课件
-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课件-学习情境三 研之有方-研学课程教学设计
- 音乐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报告
- 游戏风云:阿里云全球同服游戏方案全面解读
- 35kv线路验收规范
- 薄膜材料 第五章薄膜的形成、生长与结构
- 3--碎石土路基填筑施工工法(完整版)
- 英语四级单词表4500.xls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