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苏省常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苏省常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苏省常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苏省常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常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在公共生活中的"说理"是一种理性交流、表达看法、解释主张,并对

别人可能有说服作用的话语形式。说服就是运用语言来对具体的他人

作劝说、解释、说明,以期对他们有所影响。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太

阳与风》的故事,可以用作"说服强于强制"的寓言。希腊哲学家芝诺对

说服有相似的说法,他称说服是一只摊开的手掌,而不是一个攥紧的

拳头。说服是欢迎他人加入对话,不是企图限制他们有自己的看法,

更不是威胁他们不准有自己的看法。

②说理通过说明和协商,而不是暴力或战争来解决人间可能出现的矛

盾和冲突,并形成一种可以称之为"讲理”的文明秩序。所有的战争和混

乱都是在没有协商,无理可讲的情况下发生的;说理使得人类能够用

摊开的手掌,而不是攥紧的拳头来相互交往,人类才得以进入文明社

会。然而,当下互联网中的说理常常被当作是攥紧拳头,而非摊开手

掌的话语行为。这样的"说理"便成为"占领话语阵地""口诛笔伐""论战"

和向对方报以"投枪"和"匕首"。这种"说理”观念令无数人深受其害而浑

然不知。

③说理是发表意见,但"发表意见"并不就是说理。任何表达看法的陈

述,包括骂和谩骂,都可以说是"发表意见",但并不是说理。说理的"发

表意见”必须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结论"(也称主张或看法),另一

个是"理由",结论是由理由来支持的。当然,有理由支持的结论未必都

确实或可靠,因此需要评估理由是否真的能充分支持主张。

④说理需要平等、理性地对待不同意见,并不只是出于说理者主观意

愿的"宽宏""宽厚'或"宽容",而是由"说理"本身的话语特性决定的。说

理离不开价值判断,包括伦理和政治的判断,尽管它并不专门讨论伦

理和政治。说理面向所有公众,说的是社会群体中的许多人,而不只

是专业小圈子里的专家们所能听得懂的道理。说理不只是发生在说话

者的头脑里,而且是必须说给公众听的。放在一个人头脑里的论理或

推演是否可靠,是否合理,不说出来,别人又如何去检验呢?说理提

出的"看法"无论具有如何充分的理由,都只是一种具有或然性而不是

绝对确定性的结论。因此,说理总是可以再说理的,说理是一个过程,

不是最终结果。

⑤说理由哪些主要因素构成?作为修辞术的说理有三个构成因素,分

别是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所说的"逻辑","信誉"和"情绪"。

⑥"逻辑"的意思是"用语言表达思想",诉诸于"理智"和"理解力"。亚里

士多德称逻辑是存在于证明本身之中的。逻辑是说理中最重要的说服

手段,有逻辑的说理就说得通,而没有逻辑或是逻辑混乱的说理则说

不通。一个人哪怕没受过什么教育,别人也可以与他说理,他也不会

完全弄不明白"说得通"与"说不通”的区别;但是,只有通过学习,才能

获得比较好的说理能力。

⑦说理的第二个因素是"信誉",亚里士多德称其为"存在于说话者品格

中的东西"。有信誉的人让别人觉得可靠,这样的人说话才会对别人有

说服力。一个人是否可信,当然是一种印象,但却是一种合理的印象。

一个人因为一贯诚实、言而有信而被别人看成是可靠之人,反之则是

一个无信之人。这不能保证可靠之人一定不会说谎,或无信之人就一

定不可能说真话。但一旦人们形成了可信或不可信的印象后,便很难

轻易改变。可信度在说理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一个人、一份报纸、

一个组织、一个政府有说谎的历史,自然也就被人们视为不可信,即

便在某个具体问题上说的是真话,也难以取得说服的效果。

⑧说理的第三个因素是"情绪",亚里士多德称其为"存在于听众那里的

东西二逻辑说理是理性论证的主要力量,但单靠这种力量往往并不能

起到预想的说服效果,还需要动之以情。人们常常凭感情接受说服,

并不需要先弄清道理,也不在乎说话者可靠或不可靠。哲学家罗蒂就

提出"背弃理论,转向叙述"的说理主张,这是一种诉诸情绪的说理方

式,它甚至显得不是在说理,而是在说故事。说故事引导对方想象一

种你我他都能感同身受的境遇,由此形成的共识是被创造出来的,而

不是推理出来的。当然,说理中的情绪需要恰当和适度的把握。

⑨在说理中,逻辑、可信度、动情都是必要的手段,但也都可能被滥

用或不当运用。说理者要避免逻辑谬误,建立起正确的逻辑;建立好

的信誉和形象;正确使用打动人心的说理方式,从而增强说服力。

(摘编自徐贲《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理可讲是战争和混乱发生的必要原因,说理形成“讲理”的文明

秩序,使人类得以进入文明社会。

B.对理由是否真的能充分支持结论进行评估是有必要的,这是因为

即使有理由支持,结论也未必就可靠。

C.一个人即使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也具有一定的逻辑辨别能力,不

会完全弄不明白“说得通”与“说不通”的区别。

D.用说故事的方式引导对方想象具有普遍性的境遇,由此形成的

共识是被创造出来的,这种共识在逻辑上说不通。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情况最符合公共说理特征的一项是()

A.韩愈在《师说》中通过反复论辩,阐释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

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这篇文章笔触流畅,针对性强,理足

气盛。

B.鲁迅在《中华日报》上发表的《拿来主义》一文用形象的语言深

入浅出地说理,呼吁人们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C.霍金在一场TED的公开演讲中为人们阐释宇宙如何开始、生命

如何起源、宇宙中是否只有人类等终极命题。

D.导演冯小刚在微博平台公开回应外界对其新电影的差评,以过

往作品的亮点为理据断言影评人“浅薄”“自视甚高”。

3.《人民日报》上题为《涵养媒介素质,才有最美和声》的评论指出,

“张口闭口‘脑残'”是有害的网络表达。结合本文对说理构成因素的论述,

分析这种表达对言说者本身的害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记忆”一词现在常能听到,但基本都是从技术层面来讲的。计算机的

内存也叫记忆,指的是信息的储存空间,这个“记忆"已经成为人人都理

解的日常概念。有人觉得电脑的记忆和人脑的记忆在工作方式上差不

多一一信息输进来,大脑进行记录,需要时再提取出来。对不对?

②错!数据和信息被输进电脑的内存,等到需要提取时,除非出现什

么技术故障,正常情况下会与当初存进去时一模一样地被提取出来。

在这个程度上,可以说两者是相似的。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吧?有时

候,原本正在房间里做着什么事,突然想起来要到另外的房间拿个东

西。起身去拿的半路上,被什么打了岔,好比说注意到广播里放的曲

子,听到旁边有人说了什么好笑的话,到了要去的那个房间,却一下

子想不起到底是来干什么了。这种令人沮丧、心烦的情况,却偏偏是

人脑处理记忆的方式出奇复杂而造成的诸多怪癖之一。

③大多数人最熟悉的记忆分类方法是区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它

们的名称很恰当:短期记忆最多持续一分钟左右;长期记忆能够与你

终生相伴。

④短期记忆维持时间不长,但负责对实时的信息做有意识的操作,也

就是我们当前正在想的事。我们之所以能够思考,是因为信息就在短

期记忆中;这就是短期记忆的功能。长期记忆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辅助

我们思考,但真正进行思考的是短期记忆。

⑤为什么短期记忆就那么限量?部分原因是它在不停地工作。我们清

醒时的每一刻(以及睡觉时的有些时刻)都在经历和思考着什么,源

源不断的信息以惊人的速度进进出出。因此完全不适合把短期记忆用

作长期储有,后者需要稳定和有序。另一个因素是,短期记忆并没有

"实体"基础,■短期记忆储存在神经元的特定活动模式中。有点儿像把购

物清单列在卡布奇诺的奶泡上,单纯从技术层面来讲是有可能做到的,

因为奶泡会让字形保留一会儿,但维持不了很长时间,因而以这种方

式储存并不实用。短期记忆用来快速处理和操作信息,而在源源不断

的信息流中,不重要的会被忽略,然后很快被覆盖或消失。

⑥这套系统并非万无一失。实际上,常有重要内容还未得到恰当的处

理就从短期记忆中被顶了出去,于是就出现了"我到这儿是干吗来着"

的情节。短期记忆还会负荷过重,受到太多新信息和新要求的轰炸而

无法集中到任何一点上。幸运的是,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相连,因而

长期记忆分担了很多压力,就拿专业译员来说吧,他们一边听着内容

又多又长的演讲,一边把演讲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如果让一个还在学

习外语的人试着同声传译,那么当然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可对于译

员来说,两种语言中的字词和结构都已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短期记忆

只需要处理词序和句意,而这是它做得到的,尤其在经过训练后。

⑦信息有多种途径可以变成长期记忆。在意识层面,我们可以靠背诵

让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比如反复默念某个重要的电话号码。反

复的必要性在于,与短期记忆短暂的电活动模式不同,长期记忆基于

神经元之间的新连接,而建立连接的基础是突触,重复想要记住的事

情能够刺激突触的形成。

⑧突触被看成是脑中真正"记住"信息的地方。和硬盘里特定的一串0

和1代表某个文件一样,特定区域的一群突触代表了某段记忆,当它

们被激活时,我们就有了一段"回忆"。所以,突触就是记忆的实体形式。

就像我们可以从纸上的墨迹中读出具有含义的字词一样,当某个或某

一群突触变得活跃时,大脑就解读出了一段记忆。有足够的证据表明,

我们的每一段经历几乎都会以某种方式储存在长期记忆中。

⑨那么,如果说长期记忆把一切都记住了,那为什么我们还是免不了

会忘事呢?被遗忘的长期记忆其实还在脑子里,除非外伤造成物理性

损坏。不过,一段记忆如果取不出来,就和根本不存在没差别。有些

记忆容易提取,因为它们更突出(更醒目,更有意义,更强烈)。例

如,附带强烈情绪的记忆往往很容易回忆,像那次往自动售货机里扔

进去一包薯片的钱却出来了两包的好运。除了事件本身,同时回忆起

来的还有当时的情绪、想法和感觉。所有一切在大脑中与特定记忆间

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关联,添加了更多连接,让它变得更加容易提取。

相反,那些没有重要连接、孤零零的记忆就没能得到充分的巩固,因

而也就难以提取。没有哪段记忆是孤立形成的。研究揭示,哪怕是在

平淡无奇的场景中,获得记忆时的情境都可以成为帮助记忆提取的"触

o

⑩总而言之,短期记忆速度快、可操纵、时间短;长期记忆连续、持

久、容量大。这就是为什么你会一直记得学生时代发生的某件趣事,

却在去房间时因为一点儿小事分心而忘了自己为何会出现在那里。

⑪如此复杂难懂、前后不一的一套系统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很简单,

大多数时候,它的确管用。它依然值得惊叹,其容量和适应力甚至可

以让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脸红。它固有的灵活性和奇特的组织结构毕

竟演化了数百万年,所以我还能苛责什么呢?人类的记忆并不完美,

但已经足够好。

(摘编自迪安•博内特《是我把你蠢哭了吗》,朱机译)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脑的记忆和人脑的记忆在工作方式上既有相似性,也有不同:

人脑有时未必能提取出需要的信息来。

B.短期记忆维持时间不长,但能真正进行思考,负责操作实时信息;

而长期记忆辅助我们思考。

C.专业译员比外语初学者能更熟练地一边听着冗长的演讲,一边把

演讲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是因为长期记忆分担了很多海量短期记忆

信息轰炸的压力。

D.无论是被记住的还是被遗忘的长期记忆,就算受到某种损伤,它

们其实都还在脑子里,但如果取不出来,就和根本不存在没差别。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意识层面,我们可以靠背诵让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这是

信息可以变成长期记忆的一种途径。

B.长期记忆是否更加容易提取,既与事件本身突出是否有关,也与

它们发生时的情绪、想法和感觉等有关。

C.突触是记忆的实体形式,人脑特定区域的一群突触代表了某段记

忆,当它们被激活时,我们就有了一段“回忆”。

D.人脑记忆演化了数百万年,其容量和适应力甚至可以让最先进

的超级计算机脸红,面对如此令人惊叹而又完美的系统,我们无法

苛责。

6.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原文观点的一项是()

A.很多经受过心灵重大创伤的人对曾经的体验一无所知,那段经历

好像从不曾在生命中发生过。

B.在车站,在码头,在广场,无数的陌生人在我们眼前走过,但我

们很快就会把他们彻底忘记。

C.为了对抗遗忘,我们记诵古诗文时,会每隔几天再复习背诵,这

样可以有效地记住这些内容。

D.有时候,一个和我们非常熟悉的人来到我们眼前,但是我们无论

如何也想不起来对方的名字。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是你的战争

宗璞

①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

色。几个学生从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

②"这是你的战争!Thisisyourwar!”这条标语最是触目惊心。是的,

战争已经不是报纸上、广播里的消息,也不是头顶上的轰炸。它已经

近在咫尺,就在你身边、在你床侧。敌人,荷枪实弹的敌人正在向你

瞄准。

③"这是你的战争!Thisisyourwar!”标语下面有一张漫画,画中有

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人正在查看手中的枪。

④几个同学在漫画前站了一会儿。有人很兴奋,有人在沉思。他们走

开了,在雪地上留下杂乱的脚印。又有几个人走过来了,大声议论着

滇西战场的情况。一个说:"那是什么战场,根本没有场,全是原始森

林。"另一个说:"不但要打日本鬼子,还要打毒蛇猛兽。"

⑤大路两旁的吃食摊子仍然飘散着米粥、面饼、醪糟的香味,可是却

没有了平常的热闹气氛。人们匆忙地来去,显得有些紧张。

⑥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

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语言不通,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

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

⑦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

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

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

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谁将是志愿

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弗之沿着红土道往北门走,回腊梅林去。他回头看了一眼那醒目的标

语「Thisisyourwar!”转身拉一拉挎包,这挎包似乎比平日沉重得

多。

⑧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弗之不认得。

一个学生走近说:"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

作。听说是要考试?"弗之说:”是的。其实就是参加训练班,能胜任的

先走,差一点儿的提高一下。"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

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那几张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

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

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

了。

⑨雪越下越大了。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

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孟先生。"弗之认得这人,

是中文系学生,似乎姓蒋。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酒,

也能书能画。"孟先生。"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弗之站住,温和地

问:"有什么事?"蒋姓学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

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级?"那人忙道:"是,正是。

不知征调有没有例外?""什么例外?""我的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

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

大步走了。蒋姓学生看着弗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们自己

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

回头看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

弗之转身,尽量平静的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

的,一切照规定办。"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A

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⑩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玮

是三年级,但学分已够四年级。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桌旁,讨论着生

物学的问题。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待讨

论告一段落,玮道:"也是商量。"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只是觉得战

场和敌人越来越近,科学变得远了,要安心念书似乎很难。""可是你并

不在征调之列。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要人开拓,要知道得到一个好

学生是多么不容易。我也很矛盾。"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雪已停了,

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_玮也走到窗前,默默地望着窗外。

⑪去军队服役,玮并不是突然想到的。这些年不断有人离开学校,去

战地服务,或去延安。他越来越觉得救亡的职责是在所有的中国人身

上,他也要分担。远征军出师不利,怒江西岸腾冲、龙陵一带沦陷已

近两年。把敌人赶出国境,这是离他最近的责任,他怎能不去!他不

止一次想到高黎贡山和怒江,还想到高山树顶上和江水翻腾的波浪上

闪动着的月光。他已经是个大人了,他应该在这次战争中投进自己的

一份力量,哪怕是血和肉。

⑫过了一会儿,玮转身向着子蔚;"我会回来的。那是当然。"子蔚说。

玮向子蔚鞠了一躬。子蔚向前一步,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我尊重你

的决定。"玮再鞠一躬,走出房间,回头说:"萧先生,我回去了。"旦

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

(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不仅写众多学生对应征一事的积极态度,还写了蒋姓学生的

自私心理,这样写并非意味着不合理,反而更有真实感。

B.“这跨包似乎比平日沉重得多”,表面上写孟弗之对挎包的异样感

觉,实则表现他在国难面前感到肩负的责任很沉重。

C.孟弗之和萧子蔚对学生应征一事的认识和态度迥然有异:前者对

学生应征持赞赏态度;后者对学生应征持否定态度。

D.小说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和精神世界,塑造了一代

青年学子在民族大义面前义无反顾、勇担使命的精神风貌。

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标语“这是你们的战争”为线索,既渲染了征兵的紧急氛围,

又引发了师生对应征的认识和表现。

B.小说既有对群像的粗笔勾勒,也有对个体形象的细致刻画,真实

再现了大学生面临国难时的不同反应。

C.小说第⑧段中师生之间的问答,表现出大学生应征的热情,与下

文蒋姓学生不愿应征形成了鲜明对比。

D.小说写“雪”由大到停到消融的过程,扣合情节发展,暗示了人们

由忧患重重到心怀希望的心理变化。

9.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2)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

梅林中去了。

10.请简要分析孟弗之这一人物形象。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

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

国桥玄、南阳何颛异焉。玄谓太祖日:“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

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递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遥母弟妻子;

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德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

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吕)布破,谟生得,众为谑惧,公日:“夫人孝

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建安)四年春二月,公还至昌邑。张杨将杨丑杀杨,哇固又杀丑,

以其众属袁绍,屯射犬。夏四月,进军临河,使史涣、曹仁渡河击之。

固使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自将兵北迎绍求救,与涣、

仁相遇犬城。交战,大破之,斩固。公遂济河,围射犬。洪、尚率众

降,封为列侯,还军敖仓。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

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

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种,公

日:“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材料二:

(建安十四年十二月)丞相掾和洽言于操曰:“天下之人,材德各殊,

不可以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

今朝廷之议,吏有著新衣、乘好车者,谓之不清;形容不饰、衣裘敝

坏者,谓之廉洁。至令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

自挈壶维以入官寺。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

而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

操善之。

(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

薛大夫'注,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二三子其佐我明扬

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论语》所载孔子之言,意思是孟公绰做赵、魏的家臣能力有

余,但不可以做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

1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

而为之/必有疲瘁

B.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

而为之/必有疲瘁

C.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

而为之/必有疲瘁

D.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

而为之/必有疲瘁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武皇帝”是曹操死后人们对他的称呼,“太祖”是谥号,“武

皇帝”是庙号。

B.“属以河北事”中“属”的意思是嘱托、托付,与“属予作文以记之”

的“属”相同。

C.“孝廉”是汉代选官的科目之一,“孝”指善事父母之人,“廉”指清

洁廉明之士。

D.“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也可为古代王侯的自称;文

中属后者,译为“我”。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年轻时侠气自任,不修正业,但是桥玄对他另眼相看,认

为天下将要大乱,只有像曹操这样的人才,才能安定天下。

B.张邈劫持了毕谟的亲人,毕湛被逼无奈,只好挥泪跟曹操辞别。

后吕布兵败,毕谟被活捉,曹操任命他担任鲁国国相。

C.曹操赏识魏种的品行,对其信任有加,认为魏种不会背叛他,

结果却事与愿违;曹操虽然为此动怒,但依然任用了魏种。

D.丞相掾和洽主张,施行教化应秉持中庸之道,如此方能长久,

若一概而论,必然会导致出现弊病。曹操对此十分认同。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为湛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

也。”

(2)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牡丹①

韩琮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阴始放红。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名移兰杜②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注释】①唐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韩琮被都将石栽顺等驱逐

后失官。②兰杜:兰花、杜若,名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牡丹不在桃杏开放的时节与之争艳,而是叶帐成阴时才

绽放花朵。

B.“晓艳”“暮香”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写牡丹花朵凝露、幽香飘

溢。

C.与兰草杜若相比,牡丹贵为花中之王,擅长在富贵人家的宅第

安享荣华。

D.尾联写暮霞般的牡丹凋零,空留下似屏的绿叶,寄寓了诗人无

限的感慨。

16.诗人借牡丹表达了哪些情感态度?请简要概括。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用“―”点出了周瑜的装束,

再以“―”指出强敌瞬间瓦解,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2)辛弃疾在《永遇乐凉口北固亭怀古》中,用百姓祭祀的热闹场面

倾诉自己内心忧愤的两句是“o

(3)鸡作为中国百姓最熟悉的动物之一,曾被无数诗人写入诗篇之中,

或展现田园风貌,或寄托复杂感情,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中“一,—”两句。

六、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第二天,林先生的铺子里新换过一番布置。将近一星期不曾露脸的东

洋货又都摆在最惹眼的地位了。林先生又模仿上海大商店的办法,写

了许多“大廉价照码九折”的红绿纸条,贴在玻璃窗上。这天是阴历

腊月二十三,正是乡镇上洋广货店的“旺月”。不但林先生的额外支

出“四百元”指望在这时候捞回来,就是林小姐的新衣服也靠托在这

几天的生意好。

七八人一队的乡下人走到林先生的铺面前,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居然上

前一步,歪着头看那些挂着的洋伞。一个伙计已经取下了两三把洋伞,

立刻撑开了一把,热剌剌地塞到那年青乡下人的手里,振起精神,使

出夸卖的本领来:“小当家,你看!洋缎面子,实心骨子,晴天,落雨,耐用

好看!九角洋钱一顶,再便宜没有了!……那边是一只洋一顶,货色还

没有这等好呢,你比一比就明白。”

那年青的乡下人拿着伞,没有主意似的张大了嘴巴。他回过头去望着

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头子,又把手里的伞掂了一掂,似乎说:“买一把

罢?”老头子却老大着急地吆喝道:“阿大!你昏了,想买伞!一船

硬柴,一股脑儿只卖了三块多钱,你娘等着量米回去吃,哪有钱来买

伞!”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例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这天是阴历腊月二十三,正是乡镇上洋广货店的“旺月”。

A.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

人生。

B.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那个“泥腿子

专家”的称谓。

C.需要大家格外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

指文采。

D.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在成功道路上这种投机取巧的“聪明”

万万要不得。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面儿是洋缎的,骨子是实心的,

不管是晴天还是落雨都能用,而且耐用好看”,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

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无论是诗史之诗,还是新世界诗渚B有一条红线贯注其中:反帝爱国、

变法图强。你被诗界誉为诗歌革命的旗手,不仅在于一新诗风,抛弃

了烦琐的形式;更在于为诗歌赋予了崭新的思想内容。与其说你是以

诗推动诗歌革命,毋宁说你是以诗为炬火,引领时代前行的脚步。你

的诗是近代新派诗的天花板,你亦是文坛顶流。因为你的存在,诗界

革命的旗帜才能一,中国近代文学史才会一,你也一地被梁启超誉为“近世

诗界三杰”之首。

你不以诗为荣,诗却成全了你。你的喜怒哀乐在字里行间不时显现,

你变得鲜活、生动、立体而饱满。不但我们可以看清你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顺

着诗句走进你宽阔的心海,还可以抚摸你的每一根白发c你像一位渔人,驾着用

心血筑成的诗之舟,引领我们去穿越人生的风浪与绮丽。你的悲愤瘦如

秋风,把一路感悟堆积在我们心里;你的思考又如夏日流萤,不时点亮海上迷人的风

景。

1905年3月28日,一代人杰黄遵宪郁郁而终。他的名字镌刻在了历

史的纪念碑上。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屹立不倒花团锦簇当仁不让B.屹立不倒五彩缤纷当仁

不让

C.迎风招展花团锦簇当之无愧D.迎风招展五彩缤纷当之

无愧

21.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不但可以抚摸你的每一根白发,看清你脸上的每一道皱纹,

还可以顺着诗句走进你宽阔的心海。

B.不但我们可以看清你脸上的每一道皱纹,抚摸你的每一根白发,

还可以顺着诗句走进你宽阔的心海。

C.不但我们可以看清你脸上的每一道皱纹,还可以抚摸你的每一

根白发,顺着诗句走进你宽阔的心海。

D.我们不但可以看清你脸上的每一道皱纹,抚摸你的每一根白发,

还可以顺着诗句走进你宽阔的心海。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善于化无形为有形,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

的?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对于驾驶员来说,掌握住油门、刹车、方向盘,就成功了99%。

意思是,驾驶要善于踩油门,也要适时刹车,还要掌握方向盘来选择

和调整方向。同时,面对不同的情况,驾驶员要加以调整,灵活采取

这三种操作行为,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以上材料对我们青年人如何走好人生路颇具启示意义。请你结合材料

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2.B3.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比较好地运用逻辑说理能力。

谩骂看似使言说者取胜,但这种不讲逻辑的表达不利于言说者逻辑说

理能力的形成。②谩骂给人不讲理、不可信的印象,一旦言说者给人

这种印象,就很难改变,即使看法有可取之处,也难以说服别人。③

言说者在说理时要动之以情,从而创造共识。用谩骂的方式只会拉开

言说者与对话者的距离,很难以情动人。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这种共识在逻辑上说不通”错,原文“逻辑说理是理性论证的主要力

量,但单靠这种力量往往并不能起到预想的说服效果,还需要动之以

情”“说故事引导对方想象一种你我他都能感同身受的境遇,由此形成

的共识是被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推理出来的”说故事的说理方式在逻辑

上未必说不通。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在公共生活中的“说理”是一种理性交流、表达看法、解释主张,并对

别人可能有说服作用的话语形式。

A.是韩愈给学生李蟠的信,不是面向公众的公开说理。

C."阐释宇宙如何开始、生命如何起源、宇宙中是否只有人类等终极命

题”不是“说理”,而是科普。

D."断言影评人,浅薄”自视甚高,”不是一种平等、理性的交流,不符合

公共说理的特征。

故选Bo

4.D5.D6.A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就算受到某种损伤”错误。由第9段“除非外伤造成物理性损坏”可

知,此项偷换概念,范围变大。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而又完美的系统”错,由原文第11段“它依然值得惊叹,其容量

和适应力甚至可以让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脸红。它固有的灵活性和奇

特的组织结构毕竟演化了数百万年,所以我还能苛责什么呢?人类的

记忆并不完美,但已经足够好”可知,人类的记忆并不完美。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的观点是:短期记忆是人脑处理记忆的方式出奇复杂而造成的诸

多怪癖之一。

A."心灵重大创伤的人对曾经的体验一无所知”是因为,有些记忆容易

提取,因为它们更突出(更醒目,更有意义,更强烈),此创伤痛苦,

与短时记忆无关。

B."但我们很快就会把他们忘记“这是短时记忆的表现。

C.”为了对抗遗忘”的做法,是为了克服短时记忆。

D."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对方的名字”的原因是源源不断的短

时记忆覆盖了此记忆。

故选Ao

7.C8.A9.(1)运用环境描写,借“腊梅林一片雪白",烘托了弗

之对学生应征一事感到心中没底的茫然心境。

(2)运用神情(动作)描写,通过子蔚目送澹玮背影远去的神情,表

现了对澹玮决然应征之举的敬佩和对他放弃学业的惋惜。10.①爱

岗敬业,有责任心。尽管战争近在咫尺、时局紧张,但他仍坚持教学

到最后一刻。②性格和善,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的询问,他面带微

笑,态度温和;看到学生“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

将叠得方整的手帕递过去。③坚持原则,有正义感。他欣赏、支持积

极应征的学生,而面对借故逃脱应征的学生态度冰冷,并对其严正申

明做人的原则。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C.“认识和态度迥然有异”“后者对学生应征持否定态度”错。萧子蔚对

澹台玮放弃学业感到惋惜,而对他志愿应征又持支持态度。

故选Co

8.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小说以标语,这是你们的战争,为线索”错。以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为

人物线索。孟弗之的牵线过程: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一一起

走的几个学生问……弗之微笑答道-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

学生一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

步跟上来一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此刻,弗之的

外甥、生物系学生澹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这里始终以孟弗

之这一人物为主要脉络,由他自己直接出场活动表演,既塑造了这个

人物的形象特征,又使行文起伏跌宕、曲折多姿,从而将小说情节不

断推向高潮,很有艺术魅力。

故选Ao

9.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的能力。

(1)这是弗之和蒋姓学生对话后,回到住处时所看到的景物。结合“你

们先生们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

叫人失望”“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

办”等分析,有三年级的学生自告奋勇,有四年级的学生竭力逃避,对

比明显。“雪白”,暗喻孟弗之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对于这个

应征,学生到底是什么反应呢,会有什么举动呢,烘托了弗之心中没

底的茫然心境。

(2)用“默默地看着”来写子蔚目送澹玮背影远去的神情,为神态描写。

结合“可是你并不在征调之列。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要人开拓,要知

道得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我也很矛盾”“去军队服役,玮并不

是突然想到的”“我尊重你的决定”“萧先生,我回去了”等分析,弗之的

外甥、生物系学生澹玮是三年级学生,暂停学业,毅然要求入伍。澹

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美好的人格。表现了子蔚对

澹玮决定的敬佩之情,也有惋惜之意。

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

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亥『分析,历史系教授孟弗之,无论时局怎么紧

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说明他爱岗敬业、有责任心。

结合“弗之微笑答道”“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

只亲切地看着那几张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便递过一块叠得方

整的手帕”“弗之站住,温和地问”等分析,历史系教授孟弗之对学生温

和,微笑着回答问题,给学生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等,这些神态、

举动都表明他性格和善,关心学生。

结合“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一个学生走近说:

‘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听说是要考

试?’……差一点儿的提高一下”“只亲切地看着那几张年轻而带几分

稚气的脸庞”“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等分析,有的学生积极应征,

他欣赏此类学生,亲切地看着他们等。结合“‘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

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

的,一切照规定办”等分析,面对借故逃脱应征的学生态度冰冷,明确

观点“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说明他坚持原则,有正

义感。

11.C12.A13.B14.(1)众人替毕t甚担心,太祖说:“对他

的父母孝顺的人,难道不也会对他的君主忠诚吗?这正是我所寻求的J

(2)你们可要帮助我举用地位低下的人才,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推举,

让我能够得到并任用他们!

【解析】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树立榜样以供人仿效,最后采用中庸之道,这样才能坚持下去。

如今一概提倡这些使人难以忍受的行为来约束各阶层的人士,勉强施

行,必然会疲惫不堪。

“中庸”是“处”的宾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B;

“以”是连词,表目的,前后内容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

能力。

A."'太祖,是谥号,,武皇帝,是庙号”说法错误,“太祖”是庙号,“武皇帝”

是谥号。

B.正确。句意:把黄河以北的地方都托付给他治理。/嘱托我写一篇文

章来纪念这件事情。

C.正确。

D.正确。

故选Ao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毕湛被逼无奈,只好挥泪跟曹操辞别”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二段

“公嘉之,为之流涕”可知,是太祖赞赏他,并为他流下眼泪,不是毕退

挥泪。

故选Bo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惧”,担心;“亲”,父母;“吾所求也”,判断句,这正是我要寻

求的人。

(2)“二三子”,你们;“明扬”,明察举荐;“仄陋”,出身微贱之人;

“唯才是举”,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唯举才。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汉朝相国曹参

的后代。曹公年轻时机敏警悟,有谋略,但负气仗义而放纵不拘,不

从事操行的修养和学业的研习,所以当时的人并不认为他异于常人;

只有梁国的桥玄认为他与众不同。桥玄对太祖说:“天下将要大乱,

不是命世之才不能拯救,能够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就是你吧!”

当初,曹公担任兖州牧,任命东平的毕递为别驾从事。张邈发动叛乱,

劫持了毕遥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太祖就拜别遣还毕遥,说:

“你的老母亲在张邈那儿,你可以离去。”毕遥磕头向太祖表明自己

没有二心,太祖赞赏他,并为他流下眼泪。可毕递离开之后,就逃亡

归附了吕布,等到吕布被打败,毕递被生擒。众人替毕遥担心,太祖

说:“对他的父母孝顺的人,难道不也会对他的君主忠诚吗?这正是

我所寻求的。”封他为鲁国国相。

建安四年(199)二月,曹公回师昌邑县。张杨被部将杨丑杀死,吐固又

杀死了杨丑,带领他的部队归附袁绍,驻扎在射犬邑。四月,曹军到

了黄河岸边,派史涣、曹仁渡过黄河进攻哇固。桂固命令张杨原来的

长吏薛洪和河内太守缪尚原地驻防,自己则领兵北行,迎接袁绍,请

求援兵,不料却和史涣、曹仁在犬城遭遇。两军交战,曹军大胜,斩

杀了丘固。曹公就渡过黄河,包围射犬。薛洪、缪尚率众投降,被封

为列侯。曹公率军回到敖仓,任命魏种为河内太守,把黄河以北的地

方都托付给他治理。

当初,曹公举荐魏种为孝廉。兖州叛乱时,曹公说:“只有魏种将不

会反叛我。”当听到魏种逃走的消息,曹公愤怒地说:“只要你魏种

南逃不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