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1《区域和区域差异》(上课用)_第1页
地理:11《区域和区域差异》(上课用)_第2页
地理:11《区域和区域差异》(上课用)_第3页
地理:11《区域和区域差异》(上课用)_第4页
地理:11《区域和区域差异》(上课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地理必修Ⅲ第一章青藏高原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一、区域和区域差异东北西南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量度的实体;区域内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间相互联系,使区域保持一定的相似特征。广东省武汉市区域的级别有高有低,划分的指标也不尽相同。一、区域和区域差异青藏高原江南丘陵自然区域的划分是依据自然特征的差异来进行的。思考:经济区域、社会区域、文化区域的划分是依据什么进行的?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季风区我国自然区域差异的最突出表现就在于这三大自然区的差异,请问:它们之间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分区季风区非季风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寒地区区域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往往表现出相互渗透的过渡性特征。区域之间的差异显著,但区域内部则表现出相对一致和相似的地理特征。江南地区油菜种植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东部季风区,从低纬到高纬,都以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为主。濒临海洋,降水丰富,植被茂盛,河湖众多,种植业发达。地处我国第二、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和盆地为主。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位于我国的中高纬,深居内陆,空气干燥,以温带草原气候和温带荒漠气候为主,降水量较少。该地区主要发展的是畜牧业和灌溉农业,水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青藏高寒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海拔高,日温差大,太阳辐射强,有众多的高山和冰川,是亚洲众多河流的发源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显著,以畜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完成教材P7“三大自然区地理特征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和地势气候水文特征植被和土壤区域特征形成主导因素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平原、丘陵、盆地、山地相间分布在二、三级阶梯上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上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以高原、山地为主,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上季风气候显著,风向、降水、气温明显随季节变化。雨热同期,温暖湿润深居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量少,日温差和年温差都较大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大,河谷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河流湖泊众多,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河水和地下水以雨水补给为主多数为内流河,湖泊以咸水为主,山地冰雪融水是主要的水源补给形式内流区与外流区兼备,高山湖泊众多,山岳冰川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有大量的农作物和人工林植被,森林植被发育土壤从东到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和戈壁。土壤层稀薄,有机质含量低高寒荒漠广布,水分条件稍好地区有高山草甸、灌丛和山谷森林。冻土广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状况是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随海拔高度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是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课堂练习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的自然差异显著,并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下题:1.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是:()A.气候和地貌B.土壤和植被C.水文和气候D.生物和水文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的界线大致是:()A.800mm等降水量线B.1000m等高线C、400mm等降水量线D.3000m等高线3.下列地貌单元中,既属于东部季风区,又处在第二级阶梯的是:()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C.河套平原D.柴达木盆地ADB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地理位置分布简图。读图回答5~6题。5、根据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区比乙区纬度高,故地表温度较乙区低B.乙区比甲区纬度低,故热量条件比甲区高C.乙区与丙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D.甲区与丙区之间,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6、丙区中,跨地势两级阶梯,且自然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的地区是:()A.东南地区B.华中地区C.黄土高原地区D.东北地区DC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试从交通、信息、文化、教育等方面,谈谈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并简述差异形成的原因和未来前景。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东部季风区,由于地势相对低平,气候温暖湿润,所以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这里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区。该区聚落稠密,道路纵横,也是我国人口最为稠密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的畜牧业历史悠久,养育了许多游牧民族。靠近季风区或有河流、地下水的地区也有少量的灌溉农业分布。该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源不足,以及与之相伴的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问题。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在青藏高寒区,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微弱,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畜牧业,少数地区可以开展适度林业和种植业。主要的不利条件是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足、地形崎岖。

项目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寒区影响程度农业差异环境差异聚落交通差异文化教育广泛深刻稍深刻微弱主要农耕区畜牧业、灌溉农业、旱作农业、绿洲农业高寒畜牧业人多地少、环境问题突出水源少、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海拔高,水热组合差密集较稀疏很稀疏发达较发达落后发达较发达落后四、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的自然地理差异也很明显。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可以再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亚区。(一).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秦岭—淮河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走势大致与我国一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成为北方和南方、暖温带与亚热带、旱地与水田、温季和亚季、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地理事物的重要分界。四、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江南水乡东北森林

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

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

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和通达性的影响请大家阅读教材P10—12图文,绘制一幅“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表格。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区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气[网候[

地貌植被土壤农业活动积温温度带干湿区气候类型耕作制度主要产品积温3200℃以下3200℃到4500℃4500℃-7500℃7500℃以上寒温带、温带暖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湿润,半湿润湿润,半湿润湿润湿润寒温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暖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湿热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平原广布,三面环山大平原,高原为主,西高东低山地,丘陵,盆地低山丘陵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草甸草原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植被常绿,季节变化不明显黑土黄壤红壤砖红壤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一年三熟大豆,玉米小麦,棉花水稻咖啡,可可椰子,油棕(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东西差异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四、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了解东部季风区内部亚区的各自地理特征阅读《教材》P10图1-1-83200℃7500℃4500℃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气候地貌水文植被农业降水量温差年均降水量200—400mm年均降水量200mm以下年较差35—40℃年较差,日较差很大海拔1000-2000米的高原,高原广阔,少山脉山地,盆地除黄河、西辽河,多为内流区发育河流多;流程短;水量少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沙漠畜牧业,旱作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牛,羊,奶制品旱粮,葡萄,棉花生产类型主要产品(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东西差异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三)青藏高寒区1、制约因素:海拔高度导致的水热组合状况2、垂直分异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依照各省级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图1.1.13)。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阅读教材,了解三个经济地带所包括的省级行政区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经济发展速度地带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量(%)人均GDP(元)东部

59

41.1

10089中部

27

35.7

5407西部

13

23.2

4217表1.1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水平比较(1999年)

看图

:根据三个地带GDP的增长,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地带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大于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有所扩大自然原因

气候地形差异东部: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地势低平,比较有利于开发利用西部:多属干旱区或高寒区(秦、渝、川、云、黔除外)

,海拔较高,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中部: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内蒙古除外)

,利于作物长;大部分地势低平,比较有利于开发利用(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东西差异地理区位差异东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性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中西部:距海较远,长期处于比较闭塞的状态,不利于对外开放。社会和经济原因

19世纪40年代以后,我国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20世纪30年代,在抗日战争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近代工业才一度出现向西推移的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还主要集中在东部的长江的三角洲、辽宁、天津、青岛、广州等沿海地区和中部的武汉、太原等地。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从东部沿海地带开始的。这使得东部地带得以依据有利的区位和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东部中西部四个经济特区198014个沿海开放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沿海经济开放区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经济开放区海南岛经济特区七个沿边省区的省会、首府11个内陆省会城市13个边境开放城市长江沿岸5个开放城市上海浦东19841988199019861992返回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三产业比重都在35%以上,远大于第一产业。而中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仍相对较高,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东部地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东部地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出现环境污染问题有些人口、城镇密集地区防洪问题也较严重大江大河下游涝年汛期的4、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煤炭工业——黄河中游的山西、内蒙古、陕西

大同开滦霍林河六盘水我国主要煤炭工业基地平顶山徐州神府东胜煤炭工业分布区与煤炭资源分布有何关系?我国主要油、气田和石油化工中心乌鲁木齐塔中玉门冷湖大庆辽阳辽河燕山华北胜利兰州上海吉林中原齐鲁岳阳石油化学工业——黑龙江的大庆、吉林的吉林、辽宁的辽阳、北京的燕山、山东齐鲁和西北的兰州,上海的金山等地

中国主要电力工业分布电力工业——北方的重要煤炭基地和大城市,建有火电站,南方水电站居多

我国的稀土、钒、钛、锡、钨、锑等有色金属的储量居世界首位。东部地区能源缺乏交通运输紧张原料不足北方缺水环境污染东部地带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成为全国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提供咨询和信息的基地东部地带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东部的沿海地理优势对内对外进一步成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金融和海洋开发基地东部的技术创新优势加强传统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大力开拓高技术产业发展科学技术密集产业发展高档消费品工业东部地带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中西部地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基础设施较落后

运输能力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

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中西部地带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电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矿产、建筑材料的开发和建设使这里进一步成为中国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发挥资源优势(扬长)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沿边优势,发展边境贸易,扩大旅游创汇(扬长)。中西部地带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促进粮食、经济作物、林业和淡水渔业的稳定发展使其成为商品粮生产、流通和加工基地发展绿洲农业;加强草原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中西部地带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中部地带西北水源条件较好的地点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资源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推进防沙治沙和草原保护中西部地带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避短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的西部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为了实现三个地带的共同发展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协调三个经济带的发展东部的经济和科技优势中西部的能源、矿产资源优势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部分高能耗、高原材料消耗、大运输量的企业有东部转到中西部发展适宜就地加工的农牧产品加工业西部地带的发展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在投资项目、税收等方面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参与西部的开发西部地带的发展优势西部大开发中的重点要抓好基础建设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科发展和人才开发。可采取的措施修建运输通道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发展特色产业“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重点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实力或竞争力大小最基本的总量指标,反映了该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人均GDP则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经济发展速度不同课堂练习将教材P13“表1-1-2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转绘成一幅折线图。年份变化(%)1020304050607019981999200020012002东部中部西部1、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2、我国各大河流中,流经三大自然区的河流是()

A.黄河B.长江C.黑龙江D.珠江3、在下列地理事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