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_第1页
浅谈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_第2页
浅谈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_第3页
浅谈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_第4页
浅谈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浅谈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浅谈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基础学科教育领域也一样正在发生着深刻的重大变化,教育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其中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又是众多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当前我国进行新一轮教育基础教育学科课程的教学改革来说,有很多不利因素,直接制约着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比如基础教育的历史背景、政策、理念以及基础课程教学文化等因素。教育历史背景改革是我国教育教学政策改革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当代社会的重大变化又直接影响着我国教育教学理念。因此,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应该严格遵守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不仅仅是历史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本文从基础教育的基本定义、改革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等来进行理论阐述,进而为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以及问题等并进行理论研究。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现状问题

引言:

近三十年来的教育制度改革,没有完全达到教育改革的一个预期发展目标,不管是其中的宏观管理考核体制、内部管理考核体制还是教育办学管理体制在实行市场经济的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基础教育的改革都仍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和发展障碍,使得目前的基础教育发展差强人淰,从二十年前历史来看,我国的基础教育就已经开始以引进人才达到教育改革和科学发展的教育观念,在二十一个多世纪的今天,基础教育制度改革的一些丰硕成果仍然是显而易见的,不但大大提高了当今我国全体国民的教育索质,而且它也造就了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但是,经济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轧型对扛础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新的历史使命感也赋予了基础教育新的改革。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中心特点是中学课程化的教材教学改革,对此它的关注也是日益突出,随之拉开了当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序幕。为现代国家教育培养打造出一批创新型的专业科技人才,积极探索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一、基础教育的定义:

基础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教育概念。包括普通初中(不包含普通初中)以前的所有高等教育教学形式,是中困事实上的基础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也只是其狭义士的一个定义,广义将来的家庭教育(以下简称户庭家教)与一定的家庭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知识基础教育都不能列入基础教育的一个范畴。虽然说在高中教育阶段也有人把它重新归入小学到基础教育这个范畴,但是这种教育类型的基础教育目前在中国还没有被广泛普及,所以基础教育不仅仅包括处于高中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随着中国现代发展国家水平的不断提高,基础教育也将会更加重要,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不断提高人类国民素质的重要奠基基础工程,在推动世界范围各国特别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必将占有重要主导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范围包括幼儿教育、小学初等教育、普通中等教育。

目前,基础教育的知识普及与水平提高就更应同时地与其并重、有机地相结合。中国基础教育教学普及的领域覆盖面大,在满足普及的需要同时,也更加密切注重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努力做到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才能真正使基础教育真正在每一个中国学生的未来生活学习与工作生活中充分发挥作用。特别多的是对于广大边远农村贫困地区的广大学生,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不仅仅是能够直接影响广大学生及其个人、家庭、所在地和社区,还将对其子孙后代,甚至未来的下一代成年人的综合素质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加上当前我国教育地域广阔、地区之间由于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与市场需求不平衡而长期以来由于使用现代统编中学教材所日渐日益显现的诸多弊端,传统的创新知识注重传授创新能力注重培养教育教学方式已不可能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还有中学课程的内容结构和特点课程内容的结构改革直接影响关系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意义,应该特别关注课程相关性、灵活性、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会自主学习等基本原则在中学课程教育改革实践中的有机融合与有效体现。从实施终身教育学习的这个角度上来审视如果我国基础教育在切实满足增加基础教育财政资金投入的需要同时,注重不断提高教育资金的实际使用率和效益,那么,我们就认为应该积极顺应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强科学基础并在教育领域内提高教育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探索充分利用各种现代远程基础教育技术手段,把我优异的基础教育资源,提升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

二、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健康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事业已经取得十分可观的发展成绩,与此同时,我国体育基础设施教育教学改革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趋势,不管仅仅是小学教育的基础设施,还是体育教师们的教学质量,都已经有了很大的稳步提高。不过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基础教育区域发展还是不突出,教育发展区域不平衡,从一个宏观上角度来看,就是比如目前我国的东部与西部的基础教育区域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均衡发展状态,城市与西部农村的基础教育区域发展总体情况也同样不均衡。

除此之外,我国在接受教育科学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对孩子上学生活品质的各种要求也已经开始逐渐变得越来越高,从上学发展到上好学中就已经能够我们可以清晰看得得出来,人们在接受教育上学方面的各种需求还没有真正得到充分的合理满足。同时,我国的当前职业农村基础教育专业教师的人力资源也是非常的相对短缺。因为不管在教师薪资上的待遇条件方面,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条件方面,农村的基础设施都远远不如我国城市的基础教育教学环境,所以现在大多数的大学老师都不是很愿意自己选择教师到城乡农村实地进行基础教学科研工作,这就大大加剧了我国城市和城乡农村之间基础教育教学发展的巨大落差。

与此同时,我国当前大部分城市地区高等学校往往都会根据在校学生本次考试成绩进行排出考试名次,而这主要部分是因为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各级教育部门往往会根据每个地区学校考试分数分布情况对其名次进行三六九等的综合衡量,比如有较高分数的高等学校一般会被依次列为国家重点提升学校,其余的则依次被划分为普通高等学校或者高中劣等学校。这样虽然可以能够充分激发招生学校的专业竞争责任精神,但是同时也可能会对影响学校当年招生专业规模和大学校风建设产生直接的的不良影响。

不过,现在一个地方政府强调的不仅是建立地方统一负责和分级管理的基础教育这一行政基础管理体制,也已经大大的过度扩大了一个地方的基础教育的行政管理权限,使各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能够根据自己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进行基础教育行政基础的科学发展合理运行,进而利于能够有效促进和保障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顺利完成。但是,这种基于地方的基础教育的财政管理的运行体制仍然存在许多新的问题,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当时基础教育局的财政管理责任过度很难实施,也曾多次导致许多农村地区实际上仍然是由县级乡政府和乡村农民协会来直接承担管理农村的基础教育,从而为这样的基础教育买单。从而为这样的教育买单。

如今的教育课程也慢慢的转向以学生为发展的方向。更需要注重的是养成整个学生发展潜能的整体开发,培养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希望达到学生智力均衡发展的教学课程,以培养学生为整个课程的投资额度和出发点,比如现在将走向大脑神经科学综合研究、心理学综合研究和基础教育学综合研究的三个课程开发进行了完美的的融合,促进以开发学生的智能发展潜力作为培育教师们的教学观和课程的整体开发为最终的教学目标,另外的一点是,在大脑科学化和走向心理学化的课程潮流也重新一次出现在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学课程开发领域。因为片面的刘强凋认为智能硬件教育的快速发展完全不只是因为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发展需求,所以逐渐开始转向充分挖掘发展出大学生群体个性化的方面。在本次课程结构改革中我们更为的充分注重了参加上培训人员在个性上的发展和综合能力上的发展。古人在德育教学都面也是十分提倡因材施教,就是现在我们所需要提倡的教育课程都是个性化的基础教育。为此,在相对基础的数学教育上需要开展各种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例如现在恩多的也都已经是高等学校广泛应用到的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多媒体体育计算器笲机和体育网络,为广大学生教材开发和学习提供相对于适应的基础课程数学教材的体育教学模式,以便于帮助学生增加体育教学者在过程实践中的因材施教。自古以来学校教育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道德问题,不仅仅指的是只有教育好一个学生才能获取道德知识,其中也同样包括学生道德的健康养成,至今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也仍然肩负着这项重要的历史重任;因此我国的现代道德教育发展需要通过学校、家庭和公民社会三者共同的努力连接,才能有效促进我国道德教育的健康发展。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办基础教育由原来的的无逐步实现到有,从小的规模运转到大的发展。我国的民办基础教育在数量上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在质量上也逐渐取得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民办基础教育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集中管理学校的体制在当今社会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的教育需求,因为很多的民办基础教育应运而生。因此教育教学质量高、服务好的民办学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像最初受到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以及传统教育学派的影响,我国只是单纯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占有绝对权威的位置,不难发现,往往忽略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以至于将学生置于完全被动的境地。现在师生关系的变革,从而使得师生关系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教学的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逐渐兴起。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趋于成熟。

三、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基础教育的改革本来就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我国的基础教育经过几十年的给个,虽然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随着实践研究发现,基础教育改革并不完美,也在改革的过程中,带来很多的问题:

对基础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认识不全面,没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新教育课程教学剖析的一个标准期和目标时期还处于迷茫的认识状态,不知道能够正确地依据做出正确结论判断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迫切重要性。课程设置不合理,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基础教育改革的认识几乎是知识认识,没有深入的体验基础教育改革的内涵,导致在新课程的解析过程,容易的误导学生,很难提升教学质量。

基础教育公平的根本问题。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公平性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教育的热点话题,基础教育公平发展是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为了保障我们国民教育公平发展顺利实施。在社会多元化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随着基础教育教学政策的不断完善推出,基础教育公平性的问题也已经开始逐渐的日益突显。受益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实力如何与教育资源结构配置的不平衡,在多种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城乡高等教育水平差距大的问题明显,比如学生择校难的问题,选择私立名校还是选公办私立民校或者选择是民办公立学校,还有就是地方教育部门高校乱收费的现象问题,以及像一些农民工家庭子女的接受高等教育难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因此,在推进我国现代教育体制深化改革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基础教育教学公平性的存在问题,是推动我国现代教育体制深化改革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重大历史问题。

教师本身的素质问题,基础教育的加强,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也需要跟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脚步,现状跟多学校的教育制度基本上都是专业的教师团队支撑,但是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之路上,教师的考核机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更多的教师一味的安于现状,教学的技巧和专业的知识更不上节奏,有的教师在最基本的职业操守也是存在很大的缺失,社会上有关教师素质的负面新闻报道也是越来越多,一个教师的素质教养也得到广大社会群众的关注。

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脱离基础教育的轨道。在数据时代的不断冲击,更多的先进教育的技术和教学理念也走进我们的课堂,与此同时,也导致在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和阻碍;新时代的教学理念不能很好的在我们基础教育的理论知识上实现,因而造成适得其反的现象,导致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脱节。

急功近利的教育观点,教学指导现办学指导思想存在问题。要知道,我们观看现代化的教育其实已经刚刚开始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体育教学的理论实践,它更为我们注重的不仅是一种实质性的学生智力培养教育,我们的现代教育不是作为附庸的一种职业也不是简单的一种教育教学工具,教育培养人才是不具有教学思想和教育灵魂的,教育的理论观点和教学指导思想与我们现实生活产生严重性的偏离,教学的思维方式单一,偏离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教学的方式单一,偏离基础教育的价值观。当今各地我国的高校基础职业教育培养质量目标已经日趋综合化,不再仅仅仅只是单一的智或德,而是不断提倡高校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重视对大学生各方面知识能力的综合培养,发展广大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基础教育价值观念和教学指导思想。

四、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解决措施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新的方向,除了要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建设,还必须进行强有力的改革与应对战略,优先地保证我们的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升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基础教育工作的督促力度,确保各种措施落到实处。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目前基础教育改革也进入新的阶段;因此,我国基础教育必须以综合改革为核心,以科学发展为方向,着力解决基础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加大基础教育的督导力度,确保各项措施都落到实处。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要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任务艰巨。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目前基础教育改革也进入新的阶段;因此,我国基础教育必须以综合改革为核心,以科学发展为方向,着力解决基础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牢固贯彻执行总和党的思想政治路线理论教育方针,落实党的立身讲德守信树身为人的基本路线指导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真正的做到教书育人,教书德育。

全力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和促进教学基础设施的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和关键。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这就是促使基础教育公平化最为有效的途径。在新中国正式建立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就已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保障了全体适龄幼儿都可以接受基本知识。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都把均衡发展学校建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任务,全面深化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办学环境和条件建设,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资金扶持和力度,改善贫困地区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环境和条件,促进均衡发展。但还必须要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均衡发展的历史性任务非常艰巨,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实现均衡发展的历史性任务也更为艰巨、困难。目前还只能局限于县域内,如果想要实现较大范围内的均衡,困难可能就会有很大的许多。教育的公平不仅仅是要求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机会能够得到公平,还要切实做到基础教育的整个过程公平,树立正确的社会科学均衡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均衡的发展。

以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为抓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其它国家发达地区相比,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和质量也是相对更高。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除的可以看到,我国的基础教育其实在课程教育上太多地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常常导致学生忽视了思维能力和兴趣的训练,健康地体魄成长,一味地端坐静听、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考试分数第一等还没有真正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因此很多学生的认知和爱好、兴趣喜欢爱好、身心品德素质、心理健康、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没有得到我们应有的重视。要进一步改变教育的观念,树立起崭新的人才观、品德价值观和大众的学生观。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已开始进入一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需求驱动发展模式,基础教育也必须提出要尽快适应这样的新发展形势,要充分认识和自觉做到基础教育教学应该以此来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特别重要的话就是要把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发展需要作为基础教育教学核心,要如何让我们的全体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要更加密切注重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方法论的改革,发挥好全体学生在教育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主体作用地位和主导作用,调动好全体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学习活动积极性,把激发起师生学习动机、培养师生学习能力兴趣课教学作为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任务之一,教学模式就是说要丢掉单调系统化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一种多元化、灵活化的课堂教学内容组合授课。积极开展探究式的学习,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发挥了学生自身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交往沟通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更需要密切地关注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精神上的多样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样化发展。

切实增强教师团队的专业技术水平。近年来,各级人民政府都采取了诸多手段和措施,增强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北京师范大学上次明确提出,要以四有的教师队伍为发展目标和方向,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提升入职门槛,严把教师进入口关。对当前优秀教师的录用条件,和新招聘的优秀教师,提高对其学历水平提出了严格的限制和要求,切实提高优秀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边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继续从教。虽然2015年国务院正式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也就是我国乡村教师的生活津贴补助发放政策,但是这些扶持政策的执行并没有得到位,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本身的财力,这些扶持政策始终未能得到贯彻落实。因而我们要继续组织开展长期的持续性监测和督促各级地方政府贯彻落实该文件的精神,切实履行各项政策,提高对中小学老师,尤其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老师的福利待遇。根据国家课程规划和省级地方课程规划将教职工编制标准详细细化成每个学科的教师配置结构的比例要求,编制标准时也应适当充分考虑未来逐渐实施小班化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际情况。精准的培训,着力提升在职教师的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我国在基础教育这一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是客观地存在的,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手段的就是一种改革,才能不断的改善和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和人员培养素质,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发展,为推动我们整个人类的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所应有的努力。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变化发展的时代新常态,以基础教育在各个领域的整体性综合改革工作为重点和契机,坚持正确的思路和方向,科学地谋划,综合施策,持续推动教育改革。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的科学化、可持续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卫东:与珠三角社会长远发展相协调的基础教育体系的理论建构[J]教育导刊,2009

(2)谌业锋: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N].缙云教育,2010-8-24.

(3)刘荣秀:地方性民办基础教育政策对比研究以长沙、宁波、上海为例

(4)[J]上海教育科研,2009-09

(5)李菜:楼利高浅析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报,2007(3):107一110.

(6)吴金华: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个主观因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8:108-111.

(7)刘闽军:民办基础教育督学机制的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0

(8)杜莉;李立新:加强民办教育财务会计制度创新,促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记上海市民办中小学校财务会计规范的颁布[J]教育与经济2009-01

(9)懂新城:探究基础教育改革的故障及其超越[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

浅谈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要:近三十年教育改革,没有达到改革的预期目标,不管是其宏观管理体制、内部管理体制还是办学体制在市场经济的改革背景下都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使得目前的基础教育差强人意,没有达到为国家培养出创新型的科技人才。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积极探索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发展趋势

当代社会正在变革,在这一时期,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的一部分,必然受到社会的巨大冲击。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改革的30多年发展历程所取得的成果和矛盾与问题并存,只有在充分了解改革的现状的基础上才能发现存在的不足,进而指出改革的发展趋势,指导改革的顺利推进并取得胜利。

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样的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的成就也是可圈可点的,不管是入学率、学校的各种硬件和软件条件还是教师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我国的基础教育经历了以下历程: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义务教育1996―2001、普通高中2001―2003)

1996年7月,教育部组织6所大学与中央教科所的课程专家对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情况调查,此后,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5月,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研制工作全面启动,此后逐渐形成新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与管理制度,完成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起草工作,2003年开始组织新高中课程的实验与推广工作。

第二阶段:实验推广(义务教育2001―2004、普通高中2003―2008)

2001年秋季,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新课程实验教材在38个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试用。高中课程改革的实验推广进程如下:2004年秋季,广东、山东等4个省(区)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其他省区也逐渐加入,到2008年有三分之二的省份进入了高中新课程实验。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义务教育2005始,普通高中2010始)

2005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进入新课程。2005年以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逐步常态化,开始步入评估反思、修订阶段。《关于2007年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10年高中新课程将在全国全面推行。

最近,我国于2010年7月29日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规划描绘了我国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科学确定了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工作方针、总体任务、改革思路和重大举措[1]。其中用很长的篇幅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走向做出了规划,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于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的力度。

二、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基础教育历经30多年的改革,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果,值得我们欣慰,但是其中的问题与矛盾是有目共睹的。下面我们分析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某些教育不公平的事实越来越值得我们深思。首先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在城乡之间的差别,城市学校在师资条件、办学条件等方面占有优势地位。再者校际之间由于国家的扶持力度的不同,导致因为原有政策所产生的重点与非重点学校惯例,在生源质量、办学条件及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在改革中依然存在,受教育者依然受到不公平待遇[2]。

(二)教师自身素质不过关的现象

当前由于我国教育体制机制尤其是针对教师的考评机制还存在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安于现状,有时是刚入职的没有编制的新老师,只是把暂时的教学工作作为跳板,为了能在学校这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中潜心努力通过其他职业的资格考试;二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存在缺陷,现在很多老师不是师范院校出身,本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不完备;三是教师的职业操守存在问题,这是前两个问题的后遗症[3]。

(三)带有消极情绪看待教育改革中引发的问题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改革是完美无瑕的,但人们在评价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往往总是用唯美主义眼光看待并加以评判,觉得改革就应该是尽善尽美的,一旦改革进程中出现什么问题,他们便会怀疑改革的合理性,全盘否定改革。另一种消极看待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的现象就是不切实际地夸大所出现问题的严重性。有的人包括一些老师抱怨没改之前还知道怎么教,现在越改越不知道怎样教了。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旧有观念、旧有教法与新观念、新教法的冲突造成的,但一些人会把原因推到教育改革身上去[4]。

总之,我国进行基础教育改革三十多年在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伴随的一系列矛盾与问题也是现实存在并发人深省的,对此需要我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三、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今后改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培养目标大调整,课程目标大调整。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我们强调认知全面发展,基础教育就是通识教育。对于课程目标,我们要努力实现教育大目标。比如强调基础课程的作用;设置综合性课程(如强调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强调必修课与核心课程;加快学科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将职业技术教育进入基础教育;注意新课程的成果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

(二)加大经费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很高,暂且不论北欧的一些福利国家,以美国为例,美国近20年的教育经费增长幅度为350%,这是我国远远不及的,并且我国教育经费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等之间的经费比例划分上存在不合理之处,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足,因此我们需要在已有投入的基础上增加投入。

(三)重视教育立法,强调依法治教。

我国是一个法律不完善的国家,教育领域的立法也不例外。在改革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与矛盾都是因为没有为改革提供一个完善的法律制度保证其实施,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领域的法律建设,各级人大及政府部门制定完善的教育立法及各种规章制度。

(四)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师的质量决定教育的质量,因为在今后的改革中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把关教师的准入机制,也就是要严格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可以相应提高获得教师资格的学历水平,以此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使教师队伍健康发展。

(五)允许个人兴学和公立学校的私有化,进一步搞活办学体制。

个人兴学就是个人捐资或者是直接的投资办学,目前数量在递增且一般效果较好,教学质量较高,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关于公立学校私有化一般有三种形式:公立学校由私人承包经营,私人和企业独立创办学校,对公立学校进行改革,人员保留,但改革其公立的性质。

我国是典型的穷国办大教育。加上我国特殊的复杂国情,使得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道路曲折,我们需采用渐进式的改革方式积极稳定地推进。因此,从政府行为运作的层面讲,应着力做好系统规划和政策引导工作,完善法规环境。从基础教育体系构建的层面讲,应在教育理念、办学策略、管理体制、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建立完善的与时展背景相适应的体系。从基础教育研究的层面看,要注重从人类文明的精神宝库中吸取创造性的精华,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握教育活动的整体协调和平衡,先普及后提高,循序渐进,以改革促发展。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方略,也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谌业锋.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N].缙云教育,2010-8-24.

[2]李擎,楼利高.浅析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报,2007(3):107-110.

[3]董新城.探究基础教育改革的故障及其超越[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

[4]吴全华.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个主观因素[J].教育发展研究,2008:108-111.

浅谈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生对学习经验有效性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个体差异的影响。学生的一般特征是指影响学生行动的心理和社会特点,包括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认知发展水平也是不同的,进而间接影响着学习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如果内容或方法,或者两者的选择都不当,则教学有效性就难以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智力、动机和兴趣等方面,因此当一名教师面对全班几十名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科学教学。其次是学习策略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学习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是影响学习经验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麦克卡(W.J.Mckeachine)按照学习策略所涵盖的成分,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这些都从本质上影响学生是否能够成为独立的、高效的学习者。对于一些认知策略如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我们可能有一些了解,然而对其他的策略却了解得很少,就算有了初步的了解却不重视对它们的运用。因此,教师要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第三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凸显与主动意识的培养。学生对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性,是学生参与到学习中的关键,也是教育存在的重要理由。因此,学生应该以一个平等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只有这样学习经验有效性才有可能达到。

教师无论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还是现代的开放式教学,教师都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实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习经验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对学习经验有效性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师的文化知识水平。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教师的文化知识水平与学生学习经验有效性有很大关系。这些知识具体包括学科专业知识、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及丰富的学习经验,教师的这些知识水平直接关乎学生的学业成绩。首先,学科专业知识是一个教师教学的基础,只有在具有深厚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其他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教学达到高的境界;其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也很重要,这些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只有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原理,按照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才能达到有效教学;另外,一个教师光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必不可少。然而,多数调研显示,教师,尤其是西部农村教师,的知识结构严重失衡,主要表现在教育理论知识欠缺;通识知识不足以及教育实践知识缺乏等方面,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其次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在教学中所进行的规划设计、组织管理、评价与反思及教研和科研等实际的本领和才智。教师的智慧制约教师的教学决策、方法的`选择、解决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机制等等。一个好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方法和能力。要想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师就应该是充满智慧的并且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能够适当地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不同的学习情境,使学习经验最优化。因此,应该大力开发培训项目课程,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在开发的过程中,要以工作方法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模块为结构,整合教育理论与实践,开发培训课程;在工作任务中,以行动为流程,通过模拟的教学情景,着重培养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应用能力。第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心理状态,从个性品质上来看,教师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自我控制能力、意志力、民主平等合作精神、期望水平、自我教育能力等对教学有效性都有较大影响。只有性格开朗、乐于奉献、具有亲和力的教师才能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经验有效性的形成。另外,教师还要以孔子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对学生认真负责,更多地对学生给予情感关怀和人文关爱。教师的情感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上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信念和个性品质在教育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环境学习经验的定义涉及到学生及其环境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环境,构建情景来提供教育经验,以激发所期望的那种反应。教学环境包括物化环境和人文环境,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