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构造之反思从榆林待产孕妇跳楼案切入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对榆林待产孕妇跳楼案的深入分析,反思当前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的构造及其在实际运行中的问题。文章将首先简要介绍榆林孕妇跳楼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引出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的重要性。接着,文章将概述知情同意权制度的基本含义、历史发展和法律依据,为后续的反思和探讨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分析当前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构造的缺陷和不足,如告知内容的模糊性、告知过程的形式化、患者真实意愿的表达困境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揭示和探讨,本文期望能引发更多对于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的关注和思考,以期推动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相关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二、患者知情同意权概述患者知情同意权是现代医疗法律体系中一项重要的权利保障制度,它源自于医学伦理和法学原理的结合。所谓知情同意,是指在医疗行为过程中,医方需向患者充分披露与其健康权益相关的医疗信息,而患者在充分理解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自主作出是否接受该医疗行为的决定。这不仅是对患者自主权的尊重,也是医疗行为合法性的基础。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实施,要求医方在提供医疗服务时,必须遵循透明、全面、准确和及时的信息披露原则。医方需要向患者明确说明疾病的性质、可能的治疗方案、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治疗的风险以及预后情况等信息,以便患者能够作出明智的决策。同时,患者也有权要求医方提供这些信息,并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作出是否接受治疗的决定。然而,在实际的医疗实践中,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实现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医方可能因担心患者不理解或不同意而故意隐瞒或误导信息;患者可能因缺乏医学知识而无法全面理解医方提供的信息;社会文化背景、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实现。因此,构建和完善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不仅需要医方的诚信和患者的理性,还需要法律、伦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通过加强法律监管、提高医方和患者的法律意识、推动医学伦理的发展等措施,我们可以逐步推动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的完善,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三、榆林待产孕妇跳楼案分析榆林待产孕妇跳楼案是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它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的深入反思。在这个案例中,孕妇因无法忍受分娩疼痛,多次请求剖宫产,但遭到家属和医院的拒绝,最终选择跳楼身亡。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医院在管理上的漏洞,更凸显了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在实践中的困境。从患者知情同意权的角度来看,孕妇作为患者,有权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并做出自主决策。然而,在榆林案中,孕妇的请求被忽视,她的自主权被剥夺。医院和家属应该尊重孕妇的意愿,充分考虑她的疼痛感受和心理压力,而不是一味地坚持自己的立场。该案也反映出医院在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执行上的不足。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提供者,有责任确保患者在充分了解治疗方案和风险的基础上做出决策。然而,在榆林案中,医院未能充分履行这一职责,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孕妇的疼痛,也未能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该案也引发了对于传统家庭观念和社会伦理的深刻思考。在榆林案中,家属坚持认为自然分娩对胎儿有利,拒绝了孕妇的剖宫产请求。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家庭观念和社会伦理对于女性生育的刻板要求。然而,在现代医学条件下,我们应该尊重女性的生育自主权,关注她们的心理需求和身体健康。榆林待产孕妇跳楼案是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它揭示了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在实践中的困境和挑战。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加强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水平,确保患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我们也应该反思传统观念和社会伦理对于女性生育的影响,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四、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构造的反思榆林待产孕妇跳楼案,无疑是对我国现行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的一次严峻考验。这起悲剧的发生,不仅让人痛心,更促使我们深刻反思当前医疗法律体系下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的构造。从榆林案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在执行层面的漏洞和不足。一方面,知情同意的过程缺乏明确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并不充分。这导致患者难以做出基于全面信息的理性决策,而医生也可能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而面临误解和指责。另一方面,当前制度对于知情同意权的保障措施并不完善。在紧急情况下,如何确保患者能够及时、有效地行使知情同意权,防止类似悲剧的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对于违反知情同意权的行为,法律责任的界定和追究机制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不足。因此,对于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的构造,我们需要进行更为深入和全面的反思。应完善知情同意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明确医生和患者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信息的充分交流和患者的理性决策。应建立更为完善的保障措施,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如何确保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不受侵犯。应明确违反知情同意权的法律责任,确保法律的公正和权威。榆林待产孕妇跳楼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必须重视并不断完善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患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防止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五、国内外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比较与借鉴患者知情同意权作为医疗伦理和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在具体制度构造上,国内外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借鉴之处。从国内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医疗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患者知情同意权得到了更加明确的保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以榆林待产孕妇跳楼案为例,该事件的发生暴露出国内在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执行上的不足。一方面,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认识不够深入,未能充分尊重患者的自主决策权;另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导致患者权益受到侵害时难以得到有效救济。相比之下,国外在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方面有着更为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例如,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立法和司法实践,明确了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要求,建立了完善的监管机制和纠纷解决途径。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完善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我国在构建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时,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还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应建立健全的纠纷解决途径和赔偿机制,确保患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通过比较和借鉴国内外的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我们可以更好地完善我国的相关制度,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六、结论通过榆林待产孕妇跳楼案这一悲剧性事件,我们不禁对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的构建与执行进行深入反思。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医疗机构在保障患者权益方面的不足,也凸显了当前社会对于生命伦理和医疗伦理的忽视。患者知情同意权不仅是医疗行为合法性的基础,更是患者自主权的体现。因此,完善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既是尊重和保护患者权益的需要,也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要求。未来,我们应当在立法层面进一步明确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内涵与外延,细化医疗机构的告知义务和患者的决策权。医疗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医务人员的伦理意识和法律素养,确保患者在获得充分信息的基础上做出自主决策。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医疗伦理的关注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患者权益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立法、医疗机构、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只有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们才能真正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实现医疗服务的公平、公正和高效。参考资料:在医学伦理和法律规定的双重框架下,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权利。它要求医生在提供医疗服务时,必须向患者充分披露治疗的相关信息,包括诊断、治疗方案、预期效果、潜在风险等,以便患者能够基于这些信息做出自主决策。然而,这一权利的实现并非总是那么顺畅,尤其是在复杂的医疗环境中。以榆林待产孕妇跳楼案为例,这一事件不仅令人痛心,更引发了对于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构造的深刻反思。据报道,该孕妇在分娩过程中遭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而医院方面未能及时有效地与她沟通,导致她最终选择了极端的行为。这一悲剧的发生,不仅暴露了医疗机构在患者知情同意权方面的疏忽,也凸显了当前制度存在的不足。从制度层面来看,当前的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尚不完善。虽然法律规定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但对于如何具体实现这一权利,缺乏明确的操作规范。这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医生往往难以把握信息披露的尺度和深度,容易出现信息不足或过度披露的情况。从医疗机构的角度来看,一些医院存在重治疗轻沟通的问题。在追求医疗效果的同时,忽视了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医生忙于应对繁重的医疗任务,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患者详细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这种沟通不畅的情况,容易导致患者产生误解和焦虑,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从患者自身的角度来看,由于医学知识的匮乏和信息不对称,患者在面对复杂的医疗决策时往往感到无力和困惑。他们难以准确判断医生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难以权衡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得失。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使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改进和完善。应进一步完善患者知情同意权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医生和患者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信息披露的内容和程序。医疗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生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确保患者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还应加强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患者的医学素养和自主决策能力。患者知情同意权是保障患者权益的重要制度之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权利的实现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我们需要从制度、医疗机构和患者自身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改进和完善,以确保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得到有效保障和实现。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医疗模式的转变,患者的权益保护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患者知情同意权作为患者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障与实现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维护患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内涵、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以期为患者权益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患者知情同意权是指在医疗活动中,患者有权了解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方案、预后及可能的风险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自主作出决定,同意或拒绝医疗措施的权利。这一权利体现了患者的自主性和尊严,也是医疗伦理和法律规定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医疗法规和政策已经对患者知情同意权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医务人员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认识不足,缺乏尊重和保护患者权益的意识;另一方面,患者自身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知识水平有限等问题,导致其在行使知情同意权时受到一定限制。医务人员对患者知情同意权重视不足:部分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忽视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未充分告知患者相关信息,导致患者无法作出明智的决策。信息披露不全面、不准确: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有时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全面、准确地披露医疗信息,导致患者无法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患者知识水平有限:部分患者由于医学知识匮乏,难以准确理解医疗信息,从而无法有效行使知情同意权。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确保在医疗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医疗机构应制定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明确告知内容和方式,确保患者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医疗信息。同时,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提高患者医学知识水平: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医学知识手册等方式,帮助患者提高医学知识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医疗信息并行使知情同意权。强化监管和法律责任: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监管力度,对于违反患者知情同意权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也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共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患者知情同意权是保障患者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通过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患者医学知识水平以及强化监管和法律责任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得到实现。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维护患者权益,还能促进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知情同意权由知情权和同意权两个密切相连的权利组成,知情权是同意权得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同意权又是知情权的价值体现,强调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赋予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相应的告知义务,使患者在了解自己将面临的风险、付出的代价和可能取得的收益的基础上自由作出选择,从而维护患者的利益,改变患者相对弱势地位。'informedconsentrights;rightofinformedconsent;consentright;而知情同意权是指医务人员要为病人提供其做决定所必需的足够信息(如病情、诊疗方案、预后及可能会出现的危害等),让病人在权衡利弊后,对医务人员所拟订的诊疗方案做出同意或否定的决定文献来源知情同意权是指患者有权知悉自己的病情并可以对医务人员所采取的医疗防治措施、药物使用等决定取舍.从完整意义上来说知情同意权包括:了解权、被告知权、拒绝权和同意权是患者充分行使自主权的前提和基础所谓知情同意权是指病人有获知病情并对医务人员所采取的治疗方案决定取舍的权利.自主权是指病人在诊疗过程中有询问病情接受、拒绝或选择诊疗方案的自主权在临床实习中知情权与自主权并称为知情同意权.重视并维护病人权益首先必须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工作说明书制定的原则知情同意权:是指行为人在社会行为中特别是民事行为中,要求对对方信息的了解和知悉程度应与对方对自己的了解和知悉相对称,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是否同意对方行为的权利“知情同意权”是指患者对自己疾病的病因、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可能的预后等有知情的权利.“知情同意权”贯穿整个医务工作中,因此,正确理解和行施“知情同意权”在医务工作中有着重要意义。因医师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医疗纠纷已开始引起我国民法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的高度关注。广泛查阅中外文献资料,并积极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抛砖引玉,并希望能够对指导审判实践,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作用。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知情同意权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梳理,知情同意权规则在美国历经雏形到基本成型的过程,发展轨迹与判例紧密相关。而立法肇始于《纽伦堡法典》,后经《赫尔辛基宣言》不段完善发展。在人权和消费者运动的推动下,美国制定完成了《患者自己决定法》。我国知情同意规则立法一直带有行政化色彩且规定各异,直至《侵权责任法》的颁布,知情同意规则才趋于统一。第二部分从契约法和侵权法两个角度探求知情同意权的学理基础。从契约法的角度观之,美国法认为基于医疗信息的高度不对等情形下缔结的合同可能显失公平以及缔约过失责任的本质乃是侵权责任,所以美国法主张以侵权法对知情同意权进行保护。德国法对医师说明义务的考量并非是以自主决定权为其基础,而是在不同的责任体系下考察医师说明义务的责任基础。从侵权法角度观之,美国侵权法下知情同意理论的发展呈现为从同意到知情同意,从故意到过失侵权两条主线。德国侵权行为法认为告知说明义务的违反,不同于医疗错误,责任基础在于医疗的侵袭行为欠缺阻却违法事由,根据其理论基础之不同,可以分为身体侵害行为说和人格权侵害说。以更好保护患者权益的角度,本文主张以侵权法保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更佳。第三部分以医师说明义务为视角诠释知情同意权,包括说明义务的主体、说明义务的对象、说明义务的形式、说明义务的标准、说明义务的免除,从另一侧面诠释了知情同意权的内涵。第四部分从损害的理论学说出发,阐述损害的涵义,在此基础上对侵害知情同意的损害及其赔偿进行阐述。本文主张损害事实说,对侵害知情同意权进行全额赔偿,不仅包括侵害自主决定权的慰藉费,还包括具有因果关系的其他损害。损害赔偿范围包括人身损害、精神损害、财产损害以及最佳治疗时机和最佳治疗方案的损害。知情同意权所谓“知情同意权”,全国人大法工委巡视员、民法专家何山解释道,严格说是“知情”和“同意”两项权利。知情同意权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中给予消费者的9项权利之一,“同意”是医疗合同中的一项权利。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除了衣食住行消费之外,还有其他许多领域的消费,如医疗服务。患者到医院就医,接受医院提供的诊疗、护理服务,以使自身得到康复,同时支付相应的医疗费用。这一民事行为本身符合消费法律关系的特性,应适用《消》法,患者作为消费者理应享有《消》法所赋予的各项权益。医疗服务虽然是生活消费的一种,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生活消费,医疗服务有着其独有的特性,表现在:医疗服务的内容直接针对消费者的身体、器官和组织,服务的结果对消费者的肉体乃至精神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所承担的风险特别巨大;通常情况下消费者对医疗知识严重缺乏,因而,对于医疗服务的方式、品种,甚至价位的选择方面,几乎提供者拥有完全的决定权,而消费者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由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今后健康乃至生命,因而,从消费过程的心理状态看,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居于优势,消费者处于劣势,通常消费者不敢对服务本身提出质疑。医疗服务具有上述特性,使其权责分担有别于一般消费。“知情同意权”的前提,是确认医患是一种“特殊”消费关系。对患者,它是权利;对医生,则是法定义务。知情同意权的核心是“任何人体实验都必须取得受试者的同意,不允许隐瞒病人和家属在病人身上进行任何试验”。这说明医务人员对患者所采取的任何医疗措施都必须向患者和亲属详细告知,但患者由于不懂得医学知识,医务人员必须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尽量向患者说明情况,让患者知道治疗措施的不足和副作用,甚至危险性。为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尊重患者的自我处置权,让患者知道知情权是同意权的基础,只有患者在知道自己的病情基础上,根据医生的告知,知道自己的病情和应采取的治疗措施和医疗意外、医疗并发症的存在、医疗过程中的风险等情况,让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承诺,并履行签字同意。医务人员在患者充分配合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采取措施保障医疗安全,让患者在自主自愿的情况下做出负责的承诺,患者的知情权最后转变为患者对医疗风险的承担。自然而然成为医务人员免责的条款,也是避免医疗纠纷发生的根本措施。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早在18世纪就已经提出来了,1957年美国法院的判决创造了知情同意权这一词汇,从此确立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这一法律概念很快被美国各州所接受,并传输到国外。现已成为法学理论上承认的一项患者的权利。知情同意权在西方国家已存在多年,并得到医患双方的共识,这一学说最早来源于《纽伦堡法典》,具体表现为个人有意识的同意和允许的自我控制权、决定权,让知情同意权真正融入我们的实践行动中,使之成为患方一项真正的权利。为此任何特殊检查、特殊医疗器械的使用、新药物的应用、手术协议书都必须使患者本人同意,除非患者本人失去活动能力,才允许他的配偶、子女、父母代办签字。此种做法体现了“生命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对自己的身体都有决定权和控制权。保护人的生命权,健康权是法律赋予的责任。中国《民法通则》第98条“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具体表现为公民对于自己的生命安全、身体组织、器官的完整以及身体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的健康所享有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加强保护。任何人,任何组织,不得以任何手段剥夺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近几年来,中国在医疗行业的执业中以宪法为基础以民法为前提出台了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等等,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技术的发展。如1999年5月11日起实施的《执业医师法》第26条规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医师进行试验性临床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同意”。此条的立法原则是依据宪法和民法为基础,体现出患者因病就医的行为已和医疗机构形成事实上的医疗服务合同,患者和院方已构成民事主体,患者有权利知道自己的真实病情和健康状况,有权利知道各项检查结果和医生对自己采取的诊疗措施及愈后信息,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和院方达成共识。医患双方在诚信的前提下,医方应做到诊断明确,治疗措施得当,康复快经济损失少,但涉及患者本人隐私的地方应尊重患方的意愿,特别是对一些顽症的治疗更要尊重患者的意见,以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的治疗和康复,如患者被诊断为恶性肿瘤,应采取适当的形式向亲属告知,有关病情恶化、愈后不良不要轻易告诉患者本人,医方应采取谨慎的方式履行告知,并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62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尊重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的知情权,在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应当向患者做出必要的解释,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家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1条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应当将病人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知情同意权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根据中国《消》法及前述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以及诚实信用原则,在医疗活动中为满足患者的知情权,医疗机构有义务告知患者如下内容:就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基本情况和医学专长包括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专业特长,医务人员的职称、学术专长、以往治疗效果等。医院规章制度中与其利益有关的内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诊断手段、诊断措施。所采用的治疗仪器和药品等的疗效、副作用等问题。手术的成功率、目的、方法、预期效果、手术过程中可能要承受的不适和麻烦以及手术不成功可能想象到的后果、潜在危险等。患者的病情。患者所患疾病的治疗措施。即可能采用的各种治疗措施的内容、通常能够达到的效果、可能出现的风险等。告知患者需要的费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医疗活动都必须向患者告知,为了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某种情况下医务人员可不履行告知义务,如患者本人对病情十分理解,对医疗措施满意,患者本人认为自己病情轻微或者患者本人放弃告知义务。特殊的绝症、顽症和疾病的自然转归无需向本人告知,为抢救危重患者应先行采取急救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可以暂不告知,对患者死因的认定在未经法医鉴定前不好告知。知情同意权患者在知情的基础上作出的同意,是患者自己决定权的重要体现。同意,在医患关系中发挥着两种不同的作用:一是法律上的作用,它为医疗提供了合法的理由,没有这种同意的治疗是不法行为。二是临床上的作用,它能获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同意作为医疗合法的理由,有时与传统的伦理原则相矛盾,尤其是当医生的治疗方案对患者无害甚至有利时。例如,患者出于宗教信仰拒绝输血、患了不宜怀孕的疾病的患者坚持要怀孕等,在此种情形下,即使在医生看来患者的选择是不明智的,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不经患者同意也不能对患者进行输血、流产的治疗。就患者而言,只有具备同意的能力,他所作的同意才可能有效。关于患者同意的能力,或称自己决定的能力,它取决于患者理解治疗的性质和目的的能力,包括如接受治疗将对身体所作的处置、不治疗的可能的后果、理解医生对其说明的各种危险及副作用等。理解的水平必须与所作决定应当是成正比的,理解水平越高,则决策的能力越大。同意的形式有明示和默示两种,明示的同意又包括书面的及口头的两种方式。通常情况下,书面的、口头的、默示的同意被视为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但书面的同意是证明患者确实作出了同意的最清楚的证据,故一些医疗服务部门更青睐于书面形式,以备出现纠纷时在司法程序中用来抗辩。即使患者同意治疗,仍有一个同意范围的问题。依传统,医生不可以扩大患者同意的范围。如在已取得同意的医疗过程中,发现了新问题需作进一步治疗,应对此新治疗程序取得患者的同意。但也有例外,当一个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为挽救患者的生命或避免其受更严重伤害,认为必须毫不迟疑地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同意的范围便被扩大。法院也允许医生运用他正常的理智的判断扩大手术范围,即如果手术中出现了不可预见的情况需增加治疗,而患者又不能作出同意,则医生可以扩大原同意的范围,但这种范围的扩大必须以紧急治疗行为为前提。任何一个医疗行为都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对患者的免疫力会带来一定的损害,同时也可能带来患者生命的终止。医疗服务的不够完善和不足常带来不可避免的医患纠纷,为此医方在医疗活动中必须履行注意义务,取得患者的同意,尊重患者的人格。知情同意权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其目的是对患者人权的尊重。医疗知情同意权是对医疗行为的理解和约束,其原则是为了达到疗效最佳、安全无害、痛苦最小、经济实惠等目的,同时也使患者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下面将介绍一例中国目前最多的一类涉及患者知情权的案件。原告王某诉称,1998年1月,原告在被告处(某妇幼保健院)剖腹生产,出院后感腹部疼痛,于当年3月又入住被告处,但未能治愈。原告长期受疼痛折磨,无法从事正常工作。2002年1月,原告因腹痛难忍,前往医院检查,B超显示原告左侧囊肿与包块达9.8厘米。原告此时才想起曾在被告处两次住院的情况,回家找出病历,发现1998年1月被告为原告实施剖宫产手术时,未经原告同意,擅自切除了原告的左侧卵巢,结扎了原告左侧输卵管,导致原告左侧输卵管积水。被告的行为已导致原告残疾,给原告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损失。为此,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医药费、营养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依靠受害人实际抚养者的必要生活费等费用共计20万元,精神损失费4万元。本案争议的焦点是医院未经患者同意切除组织是否侵害了患者的知情权,是否应承担责任。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医院接受患者求诊并予以诊治,医患双方即形成医疗合同关系。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被告对原告施行手术,却在病案中无患者或家属的书面同意意见及签字,违反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的规定,在医疗行为中存在过错。被告存在的过错医疗行为与原告左输卵管积水之间因果关系不能排除,故被告应对原告患左侧输卵管积水付损害赔偿责任。法院判决被告一次性赔偿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费合计3万元,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所以为了切实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维护患者的利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在医疗机构履行告知义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履行告知、取得同意的形式。医疗机构往往是口头告知(除手术之外),一般缺乏全面、准确的告知,也缺乏能够成为有效法律证据的告知文书。(二)告知的方式。告知应当选择适当的时机或方式,以避免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和康复产生不良的影响,尽量采用通俗的语言,认真履行告知义务。(三)中国医疗实践中一直将病人作为治疗的服从对象看待,遇到紧急情况或危重病情时,首先考虑的是向患者家属交代,而对病人本人却保密,这种做法需要进一步研究。(四)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客观地履行告知义务,不能有所选择或保留,不宜带有倾向性,应当由患者或其监护人等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自主作出选择,切忌误导或者不适当地影响患者,否则,将为未来的医疗纠纷埋下隐患。医患之间最早的“知情同意权”就是手术协议书。民法专家认为,知情同意权是《消法》中给予消费者的9项权利之一,“同意”是医疗合同中的一项权利。当患者到医院挂号后,医院和患者就形成了合同关系。所以,知情同意权对患者是权利,对医生是法定义务。中国政法大学教师卓小勤这样解释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一个护士用针“扎”患者,这叫打针;一名外科医生把患者身体“切开”,这叫手术。这些,法律界人士称之为“医疗服务行为的侵害性”。医生在实施这些行为之前,必须让患者知道,取得患者的同意,否则就是侵权行为。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包括哪些方面内容?现行的《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都将知情同意权化为具体的事项进行了规定。比如,在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的前提下,医生应如实向患者或其家属介绍病情。进行医学实验要经批准,同时还要得到患者或家属同意。医院必须将执业许可证、诊疗项目、收费标准悬挂于明显之处,医院工作人员必须佩戴有本人姓名、职务、职称的标牌,医院必须按规定收取费用,详列细项,出具收据。医生做手术、特殊检查或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而且要有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要取得家属同意并签字。无法得到患者同意而且签字或者其家属同意并签字时,由医生写出医疗处置方案,医院负责人批准后实施。王北京律师认为,知情和同意是两项权利,“知情”有绝对的也有相对的,比如有的必须告知,有的告知要根据情况掌握分寸;“同意”也是相对的,病人可以同意手术或不同意。但得了法定传染病,病人就是不同意也要治疗。2011年曾向3万人次进行相关法律知识宣传普及的郑雪倩律师说,医务人员对什么是知情同意权知之甚少。众多的“圈外”人士都认为,医院如果把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落到实处,医患纠纷的解决就不难了。专家们认为,从对医学知识的占有上来看,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处于绝对优势,医疗服务的接受方处于弱势,但“知情同意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这种不平等关系。“圈外”人士认为,医患关系中更多的是医生不尊重患者,比如让患者干这干那,呼来唤去。民法学教授杨振山指出,医疗服务涉及患者的人身权益。在医院,患者能否真正享有知情同意权,决定权也握在医生手中。所以,医生一定要转变观念。医学哲学专家邱仁宗先生在许多场合强调这样的观念:医生和患者不是一对“陌生人”。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要把自己能公开的和不能公开的告诉医生。这种情况下,医生更应保障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知情权和同意权(选择权)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我国是1993年10月31日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的规定,具体说来,就是“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告知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9条的规定,具体指“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26条“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医师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同意。”《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户外广告牌租赁合同(含技术支持)3篇
- 2025年房屋交易合同(父子)3篇
- 2025年度运输服务合同:甲方物流公司提供乙方货物运输服务的协议2篇
- 2024年绿色能源产业合作项目合同
- 清远广东清远连平县三角镇人民政府应急救援中队队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淮安2024年江苏淮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浙江浙江省荣军医院招聘38人(2025年第一批)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石灰粉煤灰碎石施工技术方案
- 沈阳2025年辽宁沈阳辽中区四家事业单位面向区内事业单位遴选1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新车销售与汽车文化推广活动合同模板3篇
-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必备8篇)
- GB/T 893-2017孔用弹性挡圈
- GB/T 11072-1989锑化铟多晶、单晶及切割片
- GB 15831-2006钢管脚手架扣件
- 医学会自律规范
- 商务沟通第二版第4章书面沟通
- 950项机电安装施工工艺标准合集(含管线套管、支吊架、风口安装)
-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11免疫分子课件
- 《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医学全套教学课件
- 弱电工程自检报告
- 民法案例分析教程(第五版)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全电子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