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1.下列关系中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A.同源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之间 B.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C.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D.不同类型细菌的基因之间〖答案〗A〖祥解〗基因重组指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基因重组有3种类型: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③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详析】A.同源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之间只发生分离,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发生交叉互换,导致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C正确;D.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不同类型细菌的基因之间可能发生基因重组,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D正确。2.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改变B.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的改变C.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替换方式中对性状影响较小的通常是增添D.基因突变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答案〗A〖祥解〗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每代突变的基因数很多)、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详析】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改变,A正确;B、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的改变,B错误;C、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增添和替换方式中对性状影响较小的通常是替换,C错误;D、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错误。故选A。3.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友病、猫叫综合征和先天性愚型都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体的任何时期,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C.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可在学校内对同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答案〗B〖祥解〗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析】A、血友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猫叫综合征和先天性愚型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错误;B、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体个体生命过程中的任何时期,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B正确;C、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错误;D、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D错误。故选B。4.以下关于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的进化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亲子代间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也一定不变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答案〗B〖祥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析】A、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的进化,A错误;B、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C、亲子代间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可能改变,如如杂合子Aa连续自交后代基因频率不变,而基因型频率改变,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错误。故选B。5.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内主要流行病原菌,这种细菌在全球范围内对包括碳青霉烯类等在内的多种抗生素具有广谱耐药性,将可能进化成“超级细菌”,对其引起的疾病的针对性治疗变得日益困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疾病的治疗困难因为其易发生基因重组C.抗生素在该过程中发挥了自然选择的作用D.抗生素能诱使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产生新的抗药变异〖答案〗C〖祥解〗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属于细菌,其内部没有染色体,属于原核生物,因此可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为基因突变。抗生素在该过程中发挥了自然选择的作用,淘汰不耐药的个体,使得耐药性个体所占比例逐渐增大,从而可能进化为“超级细菌”。【详析】A、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B、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其可遗传变异类型只能是基因突变,B错误;C、抗生素在该过程中发挥了自然选择的作用,淘汰不耐药的个体,使得耐药性个体所占比例逐渐增大,从而可能进化为“超级细菌”,C正确;D、在使用抗生素之前之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这种变异是不定向的,D错误。故选C。6.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该种群A.显性基因的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频率B.随机交配将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C.基因频率若发生变化,说明新物种已经产生D.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0.32〖答案〗D〖祥解〗1、遗传平衡定律:在理想状态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即保持着基因平衡。该理想状态要满足5个条件:①种群足够大;②种群中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③没有突变发生;④没有新基因加入;⑤没有自然选择.此时各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存在如下等式关系并且保持不变。如果A=p,a=q,则A+a=p+q=1,AA+Aa+aa=p2+2pq+q2=1。2、由题意知,该种群足够大,且能进行自由交配,因此可以认为符合遗传平衡定律。【详析】由题意知,该种群足够大,且能进行自由交配,因此可以认为符合遗传平衡定律,假如该性状由A、a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型是AA、Aa,二者的比例之和是0.36,则aa的基因型频率是1-0.36=0.64,因此a的基因频率是a=0.8,由分析可知,A=0.2,a=0.8,所以显性基因的频率小于隐性基因的频率,A错误;由遗传平衡定律可知,随机交配不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错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因此不一定形成了新物种,C错误;繁殖一代后,基因频率不发生变化,因此Aa的基因型频率是2×0.8×0.2=0.32,D正确;故选D。7.正常情况下,下列生理过程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A.血红蛋白运输氧气B.血浆蛋白的合成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D.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答案〗D〖祥解〗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实现物质交换。凡是组织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代谢产物都可以进入内环境,如激素、氨基酸、氧气、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详析】A、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血红蛋白运输氧气不发生在内环境中,A不符合题意;B、血浆蛋白存在于内环境中,但血浆蛋白的合成过程发生在细胞内,B不符合题意;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溶胶中,不发生在内环境中,C不符合题意;D、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D符合题意。故选D。8.下列关于内环境和稳态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血浆蛋白、葡萄糖、CO2、神经递质等物质B.血浆的pH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代谢的主要场所D.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的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答案〗C〖祥解〗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也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淋巴液、血浆等。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具体表现是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详析】A、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液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如血浆蛋白、葡萄糖、CO2、神经递质等,A正确;B、血浆的pH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B正确;C、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而非内环境,C错误;D、质量分数为0.9%

的NaCl溶液是血浆的等渗溶液,故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

的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D正确。故选C。9.分别向20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D【详析】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故滴加少量酸或碱其pH基本不变,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滴加过量碱时,pH会升高,滴加过量酸时,pH会降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产生兴奋的原因是K+外流B.图中兴奋部位是A,产生兴奋的原因是K+内流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AD.图中A处动作电位的产生不需要消耗ATP〖答案〗D〖祥解〗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析】A、图中B和C是未兴奋部位,产生原因是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是外正内负,A错误;B、图中兴奋部位是A,产生兴奋的原因是Na+内流,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B错误;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即A→B、A→C,C错误;D、图中A处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是Na+内流,其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D正确。故选D。11.图甲是青蛙离体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C处,A、D点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A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刺激A点引起肌肉收缩的活动属于反射D.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答案〗B【详析】本题考查反射与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突触的传递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神经突触的类型有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两种,甲图这C与D之间的突触是轴突—胞体型,即兴奋的传递方向是C→D;离体条件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但由于突触延搁,刺激C处时,A点先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点后检测到膜电位变化,A错误;刺激A处,肌肉和突触乙均会发生电位变化,故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B正确;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才能完成,刺激A点引起肌肉收缩的活动中只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参与,故不属于反射,C错误;乙图中兴奋只能从F传递给E,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不能从E到F,D错误。12.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它是从高处通过各种姿势跃入水中或从跳水器械上起跳,在空中完成一定动作,并以特定姿势入水的运动,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跳水运动员在跳水时相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起跳时深呼吸的完成与脑干密切相关B.跳水时能保持动作平衡与小脑密切相关C.调节跳水运动完成的低级中枢在下丘脑D.在空中完成特定动作离不开大脑皮层的参与〖答案〗C〖祥解〗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是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还能调节生物节律;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详析】A、起跳时深呼吸的完成与脑干密切相关,A正确;B、小脑可维持身体平衡,所以跳水时能保持动作平衡与小脑密切相关,B正确;C、调节跳水运动完成的低级中枢在脊髓,C错误;D、调节人体运动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在空中完成特定动作离不开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故选C。13.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年份AA(%)Aa(%)aa(%)13040302255025A.该种群的生物没有发生进化B.该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该种群的基因型D.若该种群在第2、3年连续自交,则A的基因频率会增加〖答案〗A〖祥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析】A、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一年A基因频率为50%,a基因频率为50%;第二年A基因频率为50%,a基因频率为50%,所以该种群基因频率不变,生物没有进化,A正确;B、由于该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处于遗传平衡中,没有自然选择,环境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B错误;C、自然选择是通过直接作用于该种群的表现型而起作用的,而非基因型,C错误;D、由于第二年A的基因频率与a相等,则种群连续自交,A的基因频率不变,D错误。故选A。14.人体皮肤瘙痒的感觉与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人体的非条件反射B.当神经细胞兴奋时,Na+会内流,但胞内Na+浓度仍低于胞外C.当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会引起后者兴奋或抑制D.神经递质、激素、酶等细胞间信息分子发挥完作用后会被降解或回收回细胞〖答案〗B〖祥解〗1、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详析】A、痒觉和痛觉都在大脑皮层中形成,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B、当神经细胞兴奋时,Na+会内流,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但胞内Na+浓度仍低于胞外,B正确;C、神经递质与受体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发挥作用,从而使受体细胞兴奋或抑制,不进入受体细胞内,C错误;D、酶不是信息分子,是起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发挥完作用后不会被降解或回收回细胞,D错误。故选B。15.如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未受刺激时,图甲中电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B.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兴奋在图乙中不能由a→b传递D.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表会发生方向相同的两次偏转〖答案〗C〖祥解〗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析】A、未受刺激时,膜外都是正电位,电表测得的为两点膜外的电位差为0,若测静息电位,需将电流表的一侧电极放到膜内,A错误。B、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作用,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b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a,所以兴奋不能由a→b传递,C正确;D、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电表会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是先向左偏转,后向右偏转,D错误。故选C。16.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提取的一种细菌毒素蛋白,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从而起到麻痹肌肉的作用。美容医疗中通过注射适量的肉毒杆菌以达到除皱效果。肉毒杆菌毒素除皱的机理最可能是()A.抑制核糖体合成乙酰胆碱B.抑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C.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阻遏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被清除D.与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阻止肌肉收缩〖答案〗B〖祥解〗肉毒杆菌毒素能够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乙酰胆碱是突触前膜释放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详析】A、乙酰胆碱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不是由核糖体,A错误;B、肉毒杆菌毒素可能抑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阻断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B正确;C、根据题意,该毒素能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而不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阻遏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被清除,C错误;D、根据题意,该毒素能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不是与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17.如图表示以某二倍体植株(TtYy)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回答下列问题:(1)途径1获得品种A的育种方式为传统的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2)经途径3获得的品种C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品种C________(填“是”或“不是”)新物种,原因是____________。(3)为了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TTYY)应采用途径______,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4)途径4的育种与途径1的育种相比,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从基因角度分析)______。〖答案〗(1)基因重组(2)①.4②.是③.品种C是四倍体,原植株是二倍体,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3)①.2②.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4)能够产生新基因(或新的等位基因)〖祥解〗据图分析,途径l为杂交育种,途径2为单倍体育种过程,途径3为多倍体育种过程,途径4为诱变育种。(1)由图可知,通过授粉获取的种子从而得到的品种A,可知途径1获得品种A的育种方式为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2)由图可知途径3为多倍体育种过程,经途径3获得的品种C含有4个染色体组,品种C是新物种,原因是品种C是四倍体,原植株是二倍体,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3)途径2为单倍体育种过程,为了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TTYY)应采用途径2,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4)途径4的育种为诱变育种,与途径1的育种(杂交育种)相比,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从基因角度分析)能够产生新基因(或新的等位基因)。18.图1显示了某地区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主要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1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这个种群的____________,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多样性。(2)在种群中偶然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_______,该来源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基因库中的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基因交流。由此可知,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_____________。(3)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____________,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____________作用。(4)若种群1和种群2中的甲虫只含A和a两种基因,发现种群1中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种群2中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据此判断种群1和种群2所处的环境____________(填“差别较大”或“基本相同”)。〖答案〗(1)①.基因库②.遗传##基因(2)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频率③.生殖隔离(3)①.1②.选择##自然选择(4)基本相同〖祥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变异的根本来源;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进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等;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进化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1)种群1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这个种群的基因库,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同体色的甲虫基因型不同,体现了生物基因多样性。(2)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是变异的根本来源,因此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基因突变;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基因交流,因此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地理隔离(生殖隔离)。(3)由题图可知,图1中,种群1黑色、浅黑色比例多于种群2,因此种群1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该环境对不同体色的甲虫的生存起到了选择作用。(4)由题意计算出A、a的基因频率是:种群1的基因频率是A=24%+72%×1/2=60%,a=40%;种群2的基因频率是A=36%+48%×1/2=60%a=40%,基因频率没有变化,没有基因突变,环境没有进行选择,即种群1和种群2所处的环境基本相同。19.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中写字母,在“_____”上写名称。)(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药物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和[]_______,两者之间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的含量不同。(2)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__________,但机体能通过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网络。(3)如果该图为肌肉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与A端液体相比,B端氧气浓度一般会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红细胞运输的氧气到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穿越_____层生物膜。(4)有些细菌入侵人体后,其产生的毒素可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人体将会出现________现象。〖答案〗(1)①.c组织液②.b血浆③.蛋白质(2)①.升高②.神经-体液-免疫调节(3)①.减少②.6(4)组织水肿〖祥解〗1、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也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淋巴液、血浆等。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具体表现是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稳态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