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大单元教学设计

原创作者李想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目录

•••.••

01单元课标解读

|02单元教材分折・・

|03学生学情分折・・

04单元学习目标

I05单元情境任务设计・・

|06单元课时安排・・

07单元宣习教案

|08单元难点突破・・

|09单元大事年表・・

10单元跨学科学习

11单元评价

二、具体内容

回单元课标解读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中国古代史始于中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重点叙

述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演进,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起源、建立、巩固和发展的历程。

在一百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考古学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

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

K内容要求』1.1史前时期

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

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

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

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

蕴含的历史信息。

2、2022年课标解读:

⑴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距今年代、生活区

域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

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⑵了解原始农业的发展概况,半坡、河姆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⑶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⑷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⑸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唯

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⑹能结合语文、地理、生物等课程的学习,通过阅读古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

观察实物材料,查阅地图,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通过探究与讨论,

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02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

本单元由三节正课组成。

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北京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从北京人

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进化过程中

的特点。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石

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距今约五六千年时,一些部落逐渐结成联盟,并推出

首领,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

祖。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

一体的特征。

2、单元大概念架构

在一百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考古学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

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

本单元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本单元所涉及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

解决的问题能力、树立历史素养等方面是起到重要作用的。因此应该重点对待。

3、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

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

法导学激趣。

(2)导入新课后,出示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

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

环节。

(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

精细预习,标画重点内容。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

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5)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

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3至5分钟进行

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堂堂清,不欠账。

4.本单元教材体例

(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

(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

(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问题思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9)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鸿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在知识储备和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他们自我意识迅速增长,有强

烈的求知欲,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

经验、实践经验、思维方式及角度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并逐步教会学生以有效

的历史学习方法.建构知识框架;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适时点拨,启发学

生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

国单元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北京人的特征及发现的意义。(学习目标一)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学习目标二)

3.通过阅读教材,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学习目标三)

4.通过史料,知道化石是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学习目标四)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状况;黄帝对人类的贡献。

难点:通过“原始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禅让”的含义以及对禅让制的评价;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关系;为什么说

黄帝是“人文初祖”?

年单元情境任务设计

情境1、学会计算历史年代,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制作史前时期历史发展时

间轴,编写简要的历史大事年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一一时空观念。

情境2、观察并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

分布图》,从历史地图中辨识、获取重要的历史地理信息,了解史前时期中国古人类主

要遗址及分布特点,他们的生产生活一一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情境3、通过解读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北京人牙齿化石、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北京人狩

猎场景想象图、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山顶洞人复原头像、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

饰品、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贾湖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粒、刻符龟甲和骨笛、东湖林遗

址出土的碳化粟和黍、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复原图、河姆渡

遗址出土的稻谷、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半

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白陶鬻和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黑

陶高柄杯、湖南炎陵炎帝陵庙里的炎帝像、甘肃出土的中国最早的铜刀、中原及周边地

区出土的彩陶、山西临汾尧庙、大禹治水像、黄帝陵等图文资料,获取有效信息,通过

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认识图文资料是了解古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培

养学生核心素养一一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情境4、搜集史前时期相关的图片,将历史图片进行分类,配上文字说明。在此基础上,

开展“图说历史”的活动,以黑板报、手抄报、历史图集等方式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核

心素养一一史料实证。

情境5、查阅、整理史前时期对社会生产起促进作用的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相关材料

(北方地区栽培粟和黍、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水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耒帮翻土、

半坡居民制作骨器、角器,简单的纺织、制衣;炎帝煮盐;黄帝会制造船只、炼铜),

组织一场微型的古代科技图片展,从而更好地理解生产技术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树立热爱劳动、追求科技报国的崇高理想一一家国情怀。

情境6、查阅、整理史前时期尧舜禹、黄帝、炎帝等杰出人物的相关材料,组织开展故

事会,学习体会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一一家国情怀。

情境7、搜集史前时期出土的各类化石,举办史前化石品鉴会,认识化石在考古中的价

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一一史料实证。

.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

第1课时: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一一北京人(旧石器时代、火的使用)

第2课时: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水稻与粟)

第3课时:第3课远古的传说(炎黄联盟、尧舜禹禅让制)

第4课时:单元复习

叫单元复习教案

(第四课时)第1单元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复习设计】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北京人的特征及发现的意义。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复习目标

3.通过阅读教材,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

4.通过史料,知道化石是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1.唯物史观: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等原理分析所有制、阶级和早期

国家的起源。

2.时空观念:从时空观念上把握中华文明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演变历程;多角度

核心素养认识人类文明的起源。

3.史料实证:将考古遗迹、出土文物及文献记载等引入教学,用史实说话,培养实证

意识;搜集黄帝、炎帝、尧舜、禹等的史料,认识远古传说和史实的关系。

4.家国情怀:认识黄帝、炎帝在中华民族发展和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厚植家国情怀,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本单元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且在中考中的所占比是比较低的。因

此,相对来说是起到“引进门”的功能。但是本单元所涉及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

教材分析解决的问题能力、树立历史素养等方面是起到重要作用的。因此应该重点对待。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史前时期即原始社会的历史,时间跨度从约170万年前元谋人

发现到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本单元主题就是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课时1

1.北京人和生产和生活状况。

教学重点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3黄帝对人类的贡献;

知道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特征与区别,通过史料信息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

农业发展对中华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认识到传说的本质是一个民族诞生的历史证明。

七年级学生正处在知识储备和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他们自我意识迅速增长,有

强烈的求知欲,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

学情分析生活经验、实践经验、思维方式及角度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并逐步教会学生

以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建构知识框架;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适时点拨,

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

1.结合考古学成就,考查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生活时间和空间分布,北京人的生产、

生活特征。

考向定位2.联系史前时期的考古遗存,创设学术情境,从历史价值观角度考查黄帝、炎帝

的贡献。

3.结台历史传说和历史事实,考查禅让制和大禹的贡献。

通过图片、地图、史料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教学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动,提升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提前制作课件及评价检测

【复习过程】

【复习导入】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爱我中华》(播放歌曲)

中国历史的开端,即在中国大地我们的祖先的生活中开始的。伴随着人类对抗自然

的能力增强,生产力逐渐提高,中国社会才开始逐步的步入文明阶段。因此本课作为开

篇,是非常重要的。他不仅起到了一个“开头”,更重要的,通过本单元的复习,我们

也能够了解历史研究的方法,以及树立历史观;并且探寻处“炎黄子孙”的出处。因此

本单元至关重要。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的设计,升华家国情怀,认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无论身在

哪里,血脉是一系的,以此提升爱国情怀,为本课“炎黄子孙”这一板块做铺垫。)

【复习环节】

环节一、自主复习

教师活动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至第3课的课文,完成下列

问题。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通过()历史研究方法在其遗址中发现碳屑和

烧骨,证明元谋人会使用(),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证明元谋人已经可以制作和

使用()。以及两颗门齿化石,成为研究元谋人的重要证据。元谋人在中国的地

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一一20万年,北京人的特征:

(1)(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图)

(2)(观察北京人使用的工具图示)

(3)(作用: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

(4)过着群居的生活

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山顶洞人的特征:

(1)(观察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图)

(2)(观察骨针和项链示意图)

(3)

(4)(观察骨针和项链示意图)

4.河姆渡():生活距今约7000年,生活于()流域。河姆渡居民

的特征:

(1)(观察骨相图示)

(2)(观察稻谷图示)标志着()的诞生。

(3).(观察猪纹陶钵图示或思考干栏式建筑下面悬空的部分可以干些什么呢?)

(4)(观察干栏式建筑复原图)()并居住的房屋为干栏式建筑——这种房

屋的特点:()()

(5)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标志这河姆渡居民出现了手工业

5.半坡居民:生活距今约6000年,生活于()流域。半坡居民基本与河姆

渡居民的特征相似,但不同点在于:

(1)

(2)

(3)半坡居民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

6.大汶口居民:生活距今约4、5000年前,在其墓葬的考古发现中,发现了随葬品

的区别,证明了大汶口居民出现了私有财产的区别并证明大汶口居民已经出现了贫富分

化。

7.炎帝、黄帝:

炎帝:(神农氏)传说神农氏的功绩有:

黄帝:(轩辕氏)传说轩辕氏的功绩有:

在中国的大地上,当时存在着许多的部落,其中黄帝与炎帝之间在()进行

了大战,最后炎帝归降了黄帝部落,而炎黄部落联合起来与蚩尤在涿鹿进行大战,蚩尤

战败。华夏族形成。时至今日,我们将炎帝、黄帝称为“()”。

即炎帝黄帝之后,在中华大地上这个统一的部落中,相传因为尧勤俭节约,所以人

们将其推举为部落首领,而后舜因为宽容大度,将其推举为部落首领,而后禹因为治理

黄河水患(大禹治水)有功,将其推举为部落首领,这种以()()为推举部

落首领的办法称之为“()”。

给同学们1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自主学习】中的相关问题。

请小组代表(3个学生)来公布你的答案和认识(5—8分钟)

学生活动

学生:学生开始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学生派出三个代表进行公布自主学习的答案。

(教师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针对【自主学习】中有问题的题目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学生当堂进行检测。通过对课本的学习,能够

巩固夯实基础知识。并且夯实基础知识:知道北京人的特征及发现的意义(学习目标一);

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学习目标二);

通过阅读教材,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学习目标三)。同时学生回答完基础知识后,

小组进行展示,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同时能够对当堂的检测进行点评,发现学生所

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修改并讲解。)

环节二、活动探究

刚才通过【自主复习】我们对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

黄帝炎帝时期、尧舜禹时期相关的基础知识有了一个了解,那么接下来,以四人为一个

小组,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结合【活动探究】的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完成相应的问

题。

教师活动

活动探究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史料“北京人”用火的证据十分明显。发掘“北京人”化石地点的中段靠近南北

裂缝的堆积时,曾发现过三层灰烬。上层灰烬很厚,最厚深过六米,位于整个堆积的中上部;

中层灰烬较薄,最厚深达四米,位于堆积的中下部;下层灰烬最薄,最厚处只有一米,位于堆

积的底部……

人类能够使用和管制火,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这必须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累积了

绝对化经验,有了相当的智慧才能办到的。正因为“北京人”能够如此,才进一步证明了

他们对付自然已有了一定的办法。

设问:史料中确认“北京人”已能使用火的证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北京

人”怎样用火“对付自然”。

学生活动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学生开始回答相应的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探究1:在发掘“北京人”化石的地点,发现了大量灰烬。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用火驱赶野兽;用火照明;用火防寒等。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后的课堂展示,能够使得学生拓展思维,贯彻课程标准中核

心素养的落实。)

活动探究2:原始农耕生活

史料下图是半坡陶器上的彩绘动物图案、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以及半坡遗址出

土的纺轮。

*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坡遗址出土

房屋复原图的纺轮

图1图2

设问:请根据图1回答,这些动物的出现说明了半坡原始居民什么样的生活情况?根据图2

回答,半坡人的生产、生活与山顶洞人相比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探究2:

图1:学会了饲养家畜,过着渔猎生活。图2:半坡人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制作磨制石

器,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等。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

过在发散思维中,巩固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特征。)

教师活动

活动探究3: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的重要依据

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学到了原始居民的哪些特征?依据是什么呢?据此可以得出什么

结论呢?

(提示:从化石的角度得出原始居民的特征,做到史论结合。并且从历史学科素养及课

前学习目标等的提示,思考这些原始居民的存在都来源于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探究3:半坡人会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生产工

具。遗址中还出土有骨针、骨锥、纺轮。说明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河姆渡人会制作精美的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等生产生活工具。河姆渡遗址发展

大量稻谷、谷壳和稻叶堆积,说明河姆渡人已经培育了水稻。

教师:说明化石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重要依据。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能够落实学习目标中核心素养的落实,如:知道化石

是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学习目标四)。)

教师活动

活动探究4:华夏族的形成

史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

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设问:从史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探究4:华夏族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成的。

环节三、巩固提升

(教师小结并升华),通过对于本堂课的讲授,我们了解了且知道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

如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黄帝炎帝时期、尧舜禹时期相

关的基础知识有了一个了解,而我们同时也是中华儿女是华夏族的一员。我们又是“炎

黄子孙”,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也请同学们记住,我们的民族的根是共同的。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小节,使学生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家国情怀,探寻出中

华儿女共同的根。)

学生活动

完成第三部分【巩固提升】的相关练习题(2分钟左右)

1.1973年考古学家在距今约170万年的中国某早期人类化石地层中出土了三件石器,

这三件石器为石英岩打制而成,同时还在化石地层中发现了许多炭屑。由此推断,考古

学家挖掘的这一中国早期人类化石地层是

A.元谋人化石地层B.北京人化石地层

C.山顶洞人化石地层D.半坡人化石地层

【答案】A

2.(2022年新疆建设兵团)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

尖状器、石锤等。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这表明北京

A.会制作工具B.有爱美意识C.懂得人工取火D.掌握磨光技术

【答案】A

3.(2022年湖南怀化)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我们从考古发掘出的一

些遗址中,能够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符合生活在黄河流域、居住半地穴式房

屋、种植粟等条件的远古遗址是

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C.良渚古城遗址D.周口店猿人遗址

【答案】A

4、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同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与碰撞

中形成的。其中,汉族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它的前身是()

A.炎黄族B.半坡氏族C.华夏族D.元谋人

【答案】C

5、传说4000多年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一位教民农耕,

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他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他是()

A.炎帝B.黄帝C.蚩尤D.大禹

【答案】A

6.(2022年山西)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

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河■*<«*,*蚊・“R窜Hit址,《H8蚊亳内X

A.会农业种植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C.会制作陶器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答案】B

7.(2021年苏州中考真题)2019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宣

布,“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考古证明其距今5000年前已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

一的文化信仰,材料表明中国

A.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B.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C.五千年文明史获认可D.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商

【答案】A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提升。)

【课堂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复习,使学生对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

黄帝炎帝时期、尧舜禹时期相关的知识有了一个整体认知和更深理解,同时通过探究,

扩散了思维,培养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解决能力,并且通过课程结尾处的升华,使我们

意识到,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是华夏族的一员。我们又是“炎黄子孙”,无论我们走到

哪里,我们的民族根是共同的,以此升华了家国情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优点:【单元复习】

1、通过对本堂课的授课,能够贴近课程标准中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

2、通过整堂课的教学设计,能够使得学生对基础知识,语言组织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

升。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认知到,历史研究的方法很多,其中考古发掘是具

有客观真实性。而神话传说只能作为参考,不具有科学性。

4、通过播放歌曲,能够升华爱国情怀,提升家国意识。

5、通过探究案的设计,考察了对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特征的掌握与应用,更能培

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能发散学生思维。

不足:

1、本节课内容容量比较大,所以学生当堂课的吸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所以在讲授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学生己经知道了,所以课堂上

出现了走神的情况。

08单元难点突破

难点一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

远古人类和原

生活年代发现地点生产工具生产、生活状况

始居民

距今

元谋人云南元谋县粗糙的石器知道使用火

约170万年

远古

北京西南周

人类距今约70万一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学会使用

北京人□打制石器

20万年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店龙骨山上

北京周口店

龙骨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打制石器集体生活、懂得人工取火

山顶部的洞

难点二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在生产生活上的进步?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耙耕地,种植水稻;

②住干栏式建筑,过定居生活;

③能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

④饲养家畜,并能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

难点三半坡人与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有何异同?

同:①都处于大致相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即新石器时代;

②都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形态,兼有饲养、渔猎、采集等经济活动;

③都会建造房屋和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陶器等。

异:①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半坡人生活于黄河流域,河姆渡人生活于长江流域;

②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③建筑的房屋样式不同,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住于栏式建筑;

④制作的陶器艺术风格不同。

难点四: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对比。

原始居民半坡人河姆渡人

距今年代距今约6000年距今约7000年

生活地区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房屋样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干栏式房屋

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

制作骨器、角器如骨帮

原始农业种植粟种植水稻

原始畜牧业饲养猪狗、打猎捕鱼饲养猪狗和水牛

原始手工业制作彩陶和乐器制造陶器、玉器、乐器:会雕刻,懂

会纺织,制衣得使用天然漆

难点五:神话传说与考古发掘

神话传说并不一定都是假的,因为它是传说,都是人们口耳相传出来的,又缺乏确凿的

证据来证明,所以,不具有科学性。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但是考古发掘,它直

接能证明其客观真实存在性。因此对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可靠的参考价值。

年单元大事年表

距今约180-1万年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基本不知道磨制石器(燧人氏时代)

旧石器时代元谋人蓝天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元谋人

距今约100万年陕西蓝田县蓝田人

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房山周口店北京人(资料最全)

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山顶洞人

新石器时代(神农氏时代)长期定居村落磨制石器会烧纸陶器

距今约10000-公开始原始种植业饲养家畜老官台文化、北辛文化、裴李岗文化、

元前3500年磁山文化、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大坟口文化、红山文化、良渚

新石器时代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群

公元前5000年河姆渡文化烧制黑陶

公元前4800-公元仰韶文化以粟为主彩陶发达

前2900年

公元前6000年半坡文化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红底黑色彩陶最为特色乐器陶填骨针

约公元前2600年黄帝、炎帝战于阪泉与蚩尤战于逐鹿

公元前2070年禹之子启得帝位都城阳城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都城在亳

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都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克商建立周朝都城在镐京史称西周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逐厉王

公元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四单元跨学科学习

建筑学科: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

语文学科:神话传说

地理学科: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中国原始农

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化石、C-14年代测定

司单元评价

第1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一、选择题

i.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

一手资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

2.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现了两颗远古人类牙齿化石和一些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

在遗址的黏土层中还发现许多炭屑和呈黑色的烧骨。这说明元谋人()

A.距今约170万年B.知道人工取火C.能够制作工具D.能够直立行走

3.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重庆、陕西、山西、湖北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

类遗址。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山顶洞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C.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较为集中

D.北京人遗址位于陕西省

4.根据下列信息判断出的远古人类是()

信息二:生活在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使用天

信息一:其头部复原图

然火

些灰烬和烧过的东西一堆一堆限定在一定地区。”这说明北京人()

A.已经开始过定居生活B.会种植粟

C.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