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福建工程学院样本_第1页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福建工程学院样本_第2页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福建工程学院样本_第3页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福建工程学院样本_第4页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福建工程学院样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制四年理工类培养目的: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相协调,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注册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良好基本理论、系统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一定创新能力高档应用型专门人才。本专业设立建筑工程、隧道与轨道工程、建造工程等专业方向。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在关于土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诲、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主干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构造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地质、土木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土木工程实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建设法规、建设工程经济、工程构造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混凝土构造基本原理、钢构造基本原理、基本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土木工程计量与计价、计算机绘图以及有关重要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建筑工程专业方向:房屋建筑学、建筑钢构造设计、混凝土构造设计、砌体构造、建筑构造抗震设计、高层建筑构造设计、建筑构造电算、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等。隧道与轨道工程专业方向:隧道构造设计、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地基解决、轨道工程、隧道与轨道工程测试技术、隧道与轨道工程电算、地下铁道、支档构造、隧道与轨道工程施工组织等。建造工程专业方向:房屋建筑学、安全学原理、安全评价理论与办法、混凝土构造设计、土木工程施工实验、土木工程安全技术与管理、施工机械、当代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施工组织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培养目的1、本专业培养目的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良好人文素养、夯实理论基本、系统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一定创新能力,具备良好工程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伙精神,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经工程师基本训练后,毕业生可以在土木工程及其有关领域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诲、投资与开发、金融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预期毕业后五年左右可以成长为土木工程及其有关领域技术骨干或管理人才。

2、本专业培养目的内涵从培养目的内涵来看,重要涉及如下5个方面:(1)培养目的1:具备良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备应用夯实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本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2)培养目的2:可以从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地铁与隧道工程、建造与安全工程等土木工程有关领域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诲、投资与开发、金融等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3)培养目的3:可以服务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可以面向基层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4)培养目的4:具备良好工程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伙精神,吃苦耐劳,能迅速适应岗位规定、较快获得职业成就。(5)培养目的5:能通过不断学习持续拓展识和能力,具备信息化、工业化、国际化视野,具备一定创新意识和应用创新能力。上述5个目的可归纳为个字:“实基本,宽口径,强能力,快适应,能创新”。3、制定本专业培养目的重要根据本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的时重要考虑了国家与地区发展、行业与公司需求、学校特色与定位。(1)国家与地区发展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应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当前,全国经济构造深刻调节、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土木工程专业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需求前景巨大。>年11月,福建省第十次党代会指出:福建省将来5年工作中心是“迈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新福建”建设离不开建筑产业支撑,建筑产业当代化发展需要大量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地铁与隧道工程、建造与安全工程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本专业正是以此为根据确立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的。(2)行业与公司需求本专业与福建建工集团、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多家公司建立产学战略合伙机制,不定期对行业需求进行调研,进行毕业生适应性调查。当前,行业与公司迫切需要具备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视野,具备良好工程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伙精神,可以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应用型人才。本专业以此作为制定人才培养目的根据。(3)学校特色与定位福建工程学院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突出打造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工程牌、基层牌、地方牌”,现已培养15余万名应用技术型人才。本专业充分考虑了我校办学特色与定位,在此基本上制定人才培养目的。4、本专业培养目的与学校定位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关系(1)培养目的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学校坚持“以工为主、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传承大土木、大机电优势,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整合构建了建筑类、装备制造类等8个专业集群。学校在十三五新发展阶段,提出了建设示范性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目的规定。本专业立足于“大土木”,立足于建筑类专业集群,提出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的符合学校办学定位。(2)培养目的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本专业以社会经济发展、产业构造调节、产业转型升级为牵引,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专业人才。培养目的内涵所提出“信息化、工业化视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2025》、《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等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相契合,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毕业规定1、本专业毕业规定及其对工程教诲认证原则支撑关系10月,本专业制定了12项毕业规定,可以完全覆盖工程教诲认证原则12项基本规定。本专业毕业规定详细内容及其对工程教诲认证原则支撑关系见表1。表1

本专业毕业规定对工程教诲认证原则支撑关系工程教诲认证原则本专业毕业规定1.

工程知识可以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本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土木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毕业规定1.

工程知识可以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本和专业知识,将复杂工程问题用专业语言加以描述,可以推演复杂工程问题数学或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对的分析,综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2.

问题分析可以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本原理,辨认、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土木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毕业规定2.

问题分析可以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本原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辨认,并运用图纸、图表和文字等精确表述;可以综合运用文献、规范、原则或图集等进行技术分析并获得有效结论。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可以设计(开发)满足土木工程特定需求体系、构造、构件(节点)或施工方案,并在设计环节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在提出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时具备创新意识。毕业规定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可以运用工程设计语言完整表述土木工程设计或施工方案,可以设计满足特定需求构件(节点)、构造、体系;可以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提出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并具备创新意识。4.

研究可以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办法对土木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涉及设计实验、收集、解决、分析与解释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毕业规定4.

研究可以基于科学原理对复杂工程问题提出有效、可行实验(测试)方案,可以科学设计实验(测试)办法,安全开展实验(测试),可以对的收集、解决、分析与解释实验(测试)数据,通过信息综合获得合理有效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5.

使用当代工具可以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取与使用恰当技术、资源、当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涉及对复杂工程问题预测与模仿,并可以理解其局限性。毕业规定5.

使用当代工具可以合理选取与使用恰当技术、资源、当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的预测与模仿复杂工程问题,可以结合专业知识理解当代工程工具局限性。6.

工程与社会可以基于土木工程有关背景知识和原则,评价土木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营方案,以及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涉及其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影响,并理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责任。毕业规定6.

工程与社会可以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等工程伦理因素评价土木工程项目设计、施工、运营方案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理解土木工程新材料、新工艺、新办法以及所带来社会影响,理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责任。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和评价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毕业规定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有关行业政策法规,对的理解和评价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方案等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注重使用节能环保材料,注重节能减排。8.

职业规范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情、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可以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做到责任担当、贡献国家、服务社会。毕业规定8.

职业规范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情,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可以在土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备法律意识,服务国家和社会。9.

个人和团队在解决土木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时,可以在多学科构成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角色。毕业规定9.

个人和团队具备团队合伙精神,可以在多学科构成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角色,共同达到工作目的。10.

沟通可以就土木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涉及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国际视野,可以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毕业规定10.

沟通可以通过撰写报告、陈述发言、撰写设计文稿、答辩等方式精确表达专业看法,能与业界同行、有关专业人员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具备良好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纯熟掌握一门外语,能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11.

项目管理在与土木工程专业有关多学科环境中理解、掌握、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办法,具备一定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毕业规定11.

项目管理可以掌握、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办法对土木工程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提出合理解决办法,并具备一定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12.

终身学习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具备提高自主学习和适应土木工程新发展能力。毕业规定12.

终身学习能对的结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重要性,具备追踪新知识意识,具备适应土木工程技术新发展能力。2、本专业毕业规定对培养目的支撑关系本专业毕业规定配合本专业培养目的而制定,两者支撑关系如表2所示,可见毕业规定可以支撑培养目的实现。表2

毕业规定对培养目的支撑关系本专业毕业规定目的1实基本目的2宽口径目的3强能力目的4快适应目的5能创新毕业规定1:工程知识√√

毕业规定2:问题分析√√√

毕业规定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毕业规定4:研究

√√

毕业规定5:使用当代工具

√√

毕业规定6:工程与社会

√√

毕业规定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毕业规定8:职业规范

毕业规定9:个人和团队

毕业规定10:沟通

√√√毕业规定11:项目管理

√√√

毕业规定12:终身学习

√√3、本专业毕业规定分指标点为有效进行课程目的和毕业规定达到度评价,本专业将12项毕业规定细分为34项指标点,见表3。表3

毕业规定指标点分解本专业毕业规定分指标点毕业规定1.

工程知识可以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本和专业知识,将复杂工程问题用专业语言加以描述,可以推演复杂工程问题数学或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对的分析,综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1.1

掌握土木工程所需要科学知识,能将复杂工程问题用科学和专业语言加以描述1.2可以运用土木工程科学知识进行复杂工程问题数学或力学模型建立1.3可以严谨推理复杂工程问题相应数学或力学模型对的性,并能对的分析、求解模型1.4掌握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原理、工具和办法,具备解构复杂工程问题并进行系统分析能力1.5

系统性地掌握土木工程科学知识体系,可以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通盘考虑和综合分析毕业规定2.

问题分析可以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本原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辨认,并运用图纸、图表和文字等精确表述;可以综合运用文献、规范、原则或图集等进行技术分析并获得有效结论。2.1可以运用土木工程科学知识基本原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对的辨认2.2

可以运用图纸、图表和文字等精确有效地表达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方案2.3

可以运用文献、规范、原则或图集等对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并获得解决问题方案和办法毕业规定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可以运用工程设计语言完整表述土木工程设计或施工方案,可以设计满足特定需求构件(节点)、构造、体系;可以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提出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并具备创新意识。3.1可以运用老式办法、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化等一系列工程设计语言完整表述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方案3.2掌握功能单体受力特点和设计办法,合理制定功能单体设计、施工和管理方案3.3可以依照土木工程特定需求合理制定工程构造体系设计、施工和管理方案3.4

可以理解和评价工程设计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影响,并可以充分运用上述因素对工程方案进行比较和优化毕业规定4.

研究可以基于科学原理对复杂工程问题提出有效、可行实验(测试)方案,可以科学设计实验(测试)办法,安全开展实验(测试),可以对的收集、解决、分析与解释实验(测试)数据,通过信息综合获得合理有效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4.1可以基于专业理论针对工程状况提出有效、可行实验(测试)方案4.2可以理解实验(测试)程序,对的选用和操作实验装置或测试设备,安全开展实验(测试)4.3可以对的收集、解决、分析与解释实验(测试)数据,通过信息综合获得合理有效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毕业规定5.

使用当代工具可以合理选取与使用恰当技术、资源、当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的预测与模仿复杂工程问题,可以结合专业知识理解当代工程工具局限性。5.1可以合理选取与使用勘测、制图、测试与检测、有限元分析等技术以及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纸质与电子文献等工具和资源,对的预测与模仿复杂工程问题5.2可以结合专业知识理解当代工程工具局限性,判断与解决也许产生问题毕业规定6.

工程与社会可以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等工程伦理因素评价土木工程项目设计、施工、运营方案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理解土木工程新材料、新工艺、新办法以及所带来社会影响,理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责任。6.1可以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等工程伦理因素评价土木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营方案以及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可行性6.2理解土木工程新材料、新工艺、新办法以及所带来社会影响6.3可以通过工程实习与社会实践理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责任毕业规定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有关行业政策法规,对的理解和评价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方案等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注重使用节能环保材料,注重节能减排。7.1理解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方案等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及有关行业政策法规7.2注重使用节能环保材料,注重节能减排7.3可以依照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原则评价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方案毕业规定8.

职业规范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情,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可以在土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备法律意识,服务国家和社会。8.1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情,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8.2可以在土木工程项目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备法律意识毕业规定9.

个人和团队具备团队合伙精神,可以在多学科构成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角色,共同达到工作目的。9.1具备团队合伙精神,可以积极参加团队讨论、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达到工作目的9.2可以在多学科构成团队中承肩负责人角色,增进团队成员沟通协调;或承担成员角色,完毕个体工作毕业规定10.

沟通可以通过撰写报告、陈述发言、撰写设计文稿、答辩等方式精确表达专业看法,能与业界同行、有关专业人员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具备良好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纯熟掌握一门外语,能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10.1可以通过撰写报告、陈述发言、撰写设计文稿、答辩等方式精确而有效地表达专业看法,具备良好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10.2可以对的理解土木工程与有关专业之间关系,具备与业界同行、有关专业人员及社会公众良好沟通与交流能力10.3具备一定国际视野,掌握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可以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毕业规定11.

项目管理可以掌握、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办法对土木工程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提出合理解决办法,并具备一定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11.1可以应用工程管理原理对工程项目进行组织、管理和领导11.2具备对工程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基本技能,并提出合理经济决策办法毕业规定12.

终身学习能对的结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重要性,具备追踪新知识意识,具备适应土木工程技术新发展能力。12.1能对的结识自主学习重要性和追踪新知识意识,具备终身学习并适应土木工程新发展意识12.2具备理解和跟踪土木工程学科发展趋势能力,具备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和技术发展能力

课程体系招生与就业(一)招生1、当前生源基本状况本专业近3年生源来自全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福建省生源约占80%,近3年招生状况如表1所示。本专业在福建省内本一批招生,生源质量逐年上升,历年第一志愿录取比例高,专业录取分数线均高出本一线和学校分数线。表1

近3年招生状况

年招生省份招生数学校分数线本专业分数线第一志愿录取比例福建137523546239%宁夏2441462300%湖南3503518700%新疆2450459250%山西35015161000%

年招生省份招生数学校分数线本专业分数线第一志愿录取比例福建104536549190%广东2546559450%贵州3404444800%安徽4544550375%重庆3527541133%山东2522553500%陕西2461476400%河南3504513433%新疆2426436350%宁夏2417423250%

年招生省份招生数学校分数线本专业分数线第一志愿录取比例福建118472480147%安徽5511512140%贵州5435459600%河南5501516460%湖南8494508225%陕西3441453333%新疆2434443250%重庆4482496325%2、我校招生制度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招生工作委员会,下设招生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寻常招生工作。学校每年制定《福建工程学院普通高考招生章程》,对招生筹划、学费原则、考生规定、录取原则、监督办法和申诉办法等进行规定,实现了信息公开、阳光招生。3、吸引生源办法本专业通过各种形式招生宣传和先进学生勉励办法实行吸引先进生源。(1)各种形式招生宣传,提高专业影响力本专业通过主流媒体宣传和制作招生宣传片等形式展示专业特色;通过组建由专业教师参加招生宣传队伍,提高宣传效果;通过动员先进学子节假日回访中学母校,提高专业影响力;通过建立贫困生绿色通道,保证贫困生安心入学。近三年,本专业在福建省内本一线招生第一志愿录取比例最高达239.4%。(2)先进学生勉励办法,助力学生圆梦土木学校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5类奖学金,设国家助学金、薪火工程助学金等7类助学金。各类奖助学金勉励了大批先进学生立志成才。近年来,本专业每年受奖受助学生近50%。同步,学校颁布转专业和辅修政策,增长了学生在心仪专业学习机会,近5年全校共有239人经转专业圆梦土木。

(二)就业1、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分类就业状况见表2。表2

近三年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分类就业状况年份土木类建筑公司土木类其他公司非土木类公司政府事业单位攻读研究生(国内外)人数(人)比例人数(人)比例人数(人)比例人数(人)比例人数(人)比例16571.93%2510.96%156.58%83.51%125.26%17673.64%239.62%125.02%114.60%114.60%16770.46%208.44%198.02%114.64%114.64%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共计704人,就业686人,18人因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参加政府事业单位招考未就业,平均就业率达96%。就业学生中,从事土木类工作学生达81.8%,阐明毕业生以从事本专业工作为主。2、毕业生重要从业领域及预期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辽阔,可在与土木工程领域有关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诲、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行业得到广泛就业机会,还可攻读研究生、出国深造、自主创业以及在政府部门就业等。麦可思调查显示,对于本校各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有关人数比例,土木工程专业在、分别以98%、92%位居我校前三,与其他非“211”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基本持平。本专业进行就业状况调查显示,至毕业生在施工单位就业分别为54.5%、55.8%、62.4%,阐明施工单位成为毕业生重要就业选取。本专业学生事业发展预期为: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五年左右可以成长为土木工程及其有关领域技术骨干或管理人才。3、本专业毕业生具备社会竞争优势本专业毕业生具备较强社会竞争优势,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竞争优势重要体当前如下几方面:(1)具备夯实知识基本和较强实践能力本专业具备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良好环境。国家级教学平台、产教融合良好氛围和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师资队伍等都为工程教诲提供了优质办学条件。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同步,还通过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得到全面工程训练。对学生培养目的达到度调查显示,100%用人单位以为本专业毕业生基本知识夯实,97%单位以为毕业生实践能力强。(2)具备较强工作责任心强和吃苦耐劳精神经调研用人单位,普遍以为本专业毕业生工作严谨认真、有较强责任心和吃苦耐劳奉献精神,有较强团队交流与合伙能力,能迅速适应岗位规定,可以胜任与专业有关技术和管理工作。毕业生毕业后五年左右可成为技术骨干,发展前景辽阔。(3)具备一定创新意识,具备深造潜质本专业学生通过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筹划等科技创新活动以及构造设计竞赛、砌筑大赛、BIM技能大赛、数学建模比赛等学科竞赛获得了一定创新能力训练。毕业生攻读研究生学位及出国深造比例逐年递增。土木工程学院关于成立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工作小组告知各教研室、实验室:

为保证年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工作顺利开展,经学院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成立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工作小组,名单如下(按姓氏笔划排序):组长:邓毓旺副组长:

吴琛(常务)

付朝江

李栋伟

张铮

邱铁辉

黄建华成员:

王黎怡

王武华

庄金平

陈国周

陈军浩

陈志清

刘春亮

杨枫

张筱逸

林向宇

林国良

郑居焕

郑莲琼

郑永乾

郑圭斌

欧智菁

范五三

赵冬香

赵文娟

黄献海

詹素华特此告知。土木工程学院关于成立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诲评估工作组告知时间:

-02-24

点击数:

568各科室:为保证我院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诲评估工作顺利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诲评估工作专业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由组长准时间节点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完毕本组有关工作,组长负责对本组人员进行考核。特此告知。

土木工程学院二○一三年十二月十日

关于成立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诲评估领导小组告知时间:

-02-24

点击数:

575

各单位、各部门:为保证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诲评估工作顺利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诲评估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组

长:蒋新华副组长:何代钦

张建勋

章正样

昕(常务)成

员:(按姓氏笔划排序)王

王乾廷

邓毓旺

许丽平

杨守杰吴

瑛陈

陈鼎宁

林建安

郑旺材

郑翔锋侯根富

钱晓丽

郭宝明

黄寿华赖宏图

臧万军领导小组下设评估工作小组:组

长:吴

波副组长:邓毓旺

钱晓丽

臧万军特此告知。福建工程学院11月19日附件: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工作分组及工作职责1

材料与专业组

长:钱晓丽

长:周继忠、许利惟、欧智菁、陈国周、赵振伟、赵冬香、陈志清

员:自评报告任务分解各有关人员,学院全体教师(有关内容),各教研室副主任及专门工作人员(郑永乾、陈曦、白凤军、崔双双、张丽花、张九香、赵卫华、黄献海、杨芳、林智勇)。

重要职责:

(1)负责组织完毕自评报告佐证材料;

(2)负责完善培养方案;

(3)负责组织完毕专家视察规定提供各种教学材料;

(4)参加自评报告、报告PPT等工作。2

实验与基地组

长:张铮(兼)

长:臧万军(常务)、杨枫、蔡建平、黄建华

员:3C

(黄政、刘春亮、王广地)、建材(蔡雅容、陈捷)、勘察(钟琳、江凡)、土工(林向宇、方庆军)、施工(王德奎、赵剑、庄金平)、力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