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阜新市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一、积累与运用(满分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劝诫(jiè)垦切(kěn)教诲(huǐ)喜出望外(wànɡ)B.匀称(chèn)喷薄(bó)农谚(yàn)妙手偶得(ǒu)C.弥漫(mí)缭亮(liáo)酷似(kù)气冲斗牛(dòu)D.侍弄(sì)取决(jué)钦佩(qīn)抑扬顿措(cuò)【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A.“垦切”的“垦”应写作“恳”;“教诲”的“诲”应读作“huì”;
B.正确;
C.“缭亮”的“缭”应写作“嘹”;“气冲斗牛”的“斗”应读作“dǒu”;
D.“侍弄”的“侍”应读作“shì”;“抑扬顿措”的“措”应写作“挫”。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合”文化传统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____的好时节,天地与人和;____的好感觉,人人很亲和;____的好人家,日子挺祥和;____的共和国,心齐力更和……政通人和的美好图景,是和谐社会、和谐生活的美丽展现。A.和风细雨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气致祥B.和气致祥和颜悦色和风细雨和衷共济C.和风细雨和颜悦色和气致祥和衷共济D.和衷共济和气致祥和风细雨和颜悦色【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正确运用。
“和风细雨”指和煦的风,细细的雨。“和气致祥”意思是和睦融洽,可致吉祥。“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和颜悦色”形容和蔼喜悦的脸色。也形容态度和蔼可亲。根据意思可知,第一空填写“和风细雨”合适;第二空突出的是人人很亲和,填写“和颜悦色”合适;第三空修饰的是“好人家”,填写“和气致祥”合适;第四空强调的对象是共和国,应填写“和衷共济”。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正确运用。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词语意思,掌握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区别,并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
辨析词语差异可以从词语的适用对象、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语体色彩和词语的搭配六个角度入手。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新时代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让航天人有了绽放青春的舞台。B.打造“厚道阜新,乐养无忧”品牌,是市政府启动康养医育示范工程的目标。C.“复兴号”动车能否驶入青藏铁路,标志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正式运行。D.2023赛季,辽篮之所以再创佳绩,是因为其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所成就的。【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有误,缺少主语,应删去“在……中”。
B.正确。
C.有误,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能否”是两面,删掉“否”。
D.有误,句式杂糅,删去“因为”或“所成就的”。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4.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巍峨的三危山,霞光里的敦煌,因为有了“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因为有了“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因为有了此生无悔入沙海的守护者,才能得以在现代化进程中绽放光彩。传统文化不仅随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传承着,而且在人文、美学、经济等诸多方面彰显出璀璨的价值。别问我为什么对你如此眷恋,星辰总在闪耀,血脉代代相传。A.文中加点词语“巍峨”是形容词,“进程”是动词。B.文中画线的“绽放光彩”是动宾短语,“传统文化”是偏正短语。C.“血脉代代相传”一句中,“相传”是谓语。D.“传统文化不仅随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传承着,而且在人文、美学、经济等诸多方面彰显出璀璨的价值。”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
A.有误,“进程”是名词。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5.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1)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B.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我们学过他的诗歌《使至塞上》。C.《琐记》记述了鲁迅在南京求学时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他探求真理的强烈愿望。D.艾青写了长诗《光的赞歌》,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2)在他人需要帮助之时,伸出援手,这是一个人源自内心的善良。请你任选以下一组人物,写出他们出自哪部名著,并概括这一组人物间体现善良品质的相关情节。备选人物:鲁智深和林冲祥子和老马祖孙阿廖沙和小茨冈【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学常识。
B.有误,王维被称为“诗佛”。
故答案为:B。
(2)本题考查理解名著内容。
任选其一,结合人物之间的有关善良品质的内容进行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1:鲁智深和林冲。出自《水浒传》。野猪林中,薛霸正要结果林冲的性命,鲁智深从林子里冲出来,救下林冲,要打杀薛霸和董超,被林冲拦住。由此体现了鲁智深和林冲善良的品质。示例2:祥子和老马祖孙。出自《骆驼祥子》。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祥子送曹先生去看电影。在茶馆里碰见了因饥饿晕倒在地的老马,祥子给车夫老马爷孙俩买羊肉包子充饥。由此体现了祥子的善良。示例3:阿廖沙和小茨冈。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阿廖沙因为好奇将染布弄坏后,外祖父用树条子抽打阿廖沙,小小茨冈就伸出胳膊为阿廖沙档几树条子,想因此使树条子折断,使外祖父停止对阿廖沙的残酷的鞭打,虽然小茨冈没有预料到外祖父的树条子沾了水,非常的柔软,没有折断,使得阿廖沙被打的失去知觉,但还是表现了小茨冈为伙伴遮风挡雨的善良精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6.古诗文默写。(1)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2),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3)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7)山光水色,美景摇曳。与诗同行,我们登临黄鹤楼观赏“,”的明艳之景(崔颢《黄鹤楼》);我们漫步钱塘湖边感受“,”的留恋之情。(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霹雳、鹏、萋、鹦鹉洲、阴。
故答案为:(1)不亦君子乎(2)树木丛生(3)天涯若比邻(4)忽如一夜春风来(5)弓如霹雳弦惊(6)九万里风鹏正举(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7.对下面两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甲】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乙】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①,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②。忽闻歌古调③,归思欲沾襟。【注释】①曙:晓色。②蘋(pín):一种生在浅水中的水草。③古调:指陆丞的《早春游望》。A.甲诗五、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景又点明时令,同时蕴含自然理趣。B.乙诗一、二句直接抒发感慨,只有在外做官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物候现象的更新感到惊奇。C.两首诗的三、四句用字精妙传神,甲诗用“阔”“悬”描绘出江面开阔、扬帆前行的景象;乙诗用“出”“渡”点明了早春物候变化之“新”。D.两首诗均为羁旅之作,都描绘出异地美景并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A.有误,“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逐个排除选项,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二、阅读(满分45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各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①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②于东,兵法乘劳③,此进趋之时也。(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注释】:①顾:考虑,顾虑。②务:致力。③乘劳:趁着疲劳。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猥自枉屈自三峡七百里中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皆以美于徐公C.以先帝之明无从致书以观D.此进趋之时也山川之美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②是故托臣而弗疑也。10.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11.请概括出甲文中对作者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至少两件)12.请分别找出甲乙两文中诸葛亮认为当前出师北伐条件已经具备的句子。【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能力。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做题时我们会遇到我们没见过的实词,要学会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揣测字的含义。
(2)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可结合着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固定句式等)分析判断。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5)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附参考译文】【甲】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驾来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将领士兵,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乙】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不能并存,帝王之业不能苟且偷安于一地,所以委任臣下去讨伐曹魏。以先帝那样的明察,估量臣下的才能,本来就知道臣下要去征讨敌人,是能力微弱而敌人强大的。但是,不去讨伐敌人,王业也是要败亡的;是坐而待毙,还是主动去征伐敌人呢?因此委任臣下,一点也不犹疑。臣下接受任命的时候,睡不安稳,食无滋味。想到要去北伐,应该先南征。所以五月里渡过泸水,深入荒芜之地,两天才能吃上一餐;臣下不是不爱惜自己呵,而是看到帝王之业不可能局处在蜀地而得以保全,所以冒着危险,来执行先帝的遗愿,可是争议者说这不是上策。而敌人恰好在西面疲于对付边县的叛乱,东面又要竭力去应付孙吴的进攻,兵法要求趁敌方劳困时发动进攻,当前正是赶快进军的时机呵!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不同,自己/在。
B.不同,在/比。
C.不同,以致/来。
D.相同,助词,的。
故答案为:D。9.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中重点词语有:布衣,平民;躬,亲自。
②中重点词语有:是故,因此;托,托付。
故答案为:①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
②因此委任臣下,一点也不犹疑。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臣下接受任命的时候,睡不安稳,食无滋味。据此断句为: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故答案为: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根据“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等语句,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受命和临崩寄大事等几件事。故答案为:三顾茅庐、临危受命和临崩寄大事。12.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提炼。
根据甲文中的“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可知,诸葛亮认为“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具备了北伐的条件;根据乙文“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可知,诸葛亮认为敌人外患频繁,首尾不能兼顾,这正是北伐的机会。故答案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从《列子·汤问》中的“偃师造人”到《西游记》中的“猴王出世”,中国的幻想文学传统绵延了2000多年,可以说,这是科幻文学能在当代中国文化领域繁荣发展的重要历史渊源之一。科幻文学自清朝末年,在梁启超、鲁迅、老舍等文坛巨匠或翻译、或写作的推动下,虽历经起伏,但一直前行,一直有读者。从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说》到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再到刘慈欣的《三体》,中国科幻文学在跨越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幻作家和作品。(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有改动)【材料二】中国科幻文学,九重气象已成春。刘慈欣的《三体》被译成2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全球销量突破2900万册;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赵华的《古币之谜》获得了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以他们为代表的科幻文学创作群体日趋壮大。《中国科幻网络文学白皮书(2022)》显示,2022年中国新增科幻网文作家4.2万人,其中“00后”占了72%。“后新生代”科幻作家的开阔视野和多元化创作,为中国科幻文学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科幻文学“母本”转化效果明显,带动了科幻影视剧的投资热潮。从20世纪30年代起,中国电影人创作出《六十年后的上海滩》《合成人》《未来警察》等多部带有科幻元素的影视作品。《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及《独行月球》的上映,使中国科幻文艺愈加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文化想象力和创造力。(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材料三】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不断深化,《三体》《流浪地球》等作品热度高涨,科幻文学在青少年中很受欢迎。科幻阅读有助于青少年认识和体验不同的世界。此外,科幻文学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部分学校开发科幻校本课程,让科幻文学和教育的联系越发紧密。未来可以通过开设科幻文学创作课、举办校园创作比赛等活动,进一步释放科幻文学的教育功能,让更多学生成为科幻爱好者,培养其好奇心、想象力等核心素养。探究人类命运、建构价值体系,中国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13.对上述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在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中,梁启超、鲁迅、老舍等文坛巨匠起到了推动作用。B.材料二用举例子、列数字的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中国科幻文学取得的成就。C.近年来科幻文学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所有学校都开发科幻校本课程,让科幻文学和教育的联系越发紧密。D.三则材料均提到了《三体》,可见其在科幻文学领域中的影响力很大。14.材料一中加点词语“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15.如果将科幻文学融入课堂,你是否喜欢?请说明理由。【解析】【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文章语言的能力。本文是以“科幻文学”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分析,第二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分析,第三题考查阅读拓展。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13.C.有误,结合材料三“此外,科幻文学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部分学校开发科幻校本课程,让科幻文学和教育的联系越发紧密”分析,选项“所有学校都开发科幻校本课程”过于绝对。故答案为:C。1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文章语言的能力。首先回答:不能,然后分析原因。“之一”,是其中一个的意思,起修饰限定作用,说明了中国幻想文学是科幻文学能在当代中国文化领域繁荣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历史渊源,而不是唯一,还有其它,去掉后,就变成了“中国的幻想文学传统绵延了2000多年,可以说,这是科幻文学能在当代中国文化领域繁荣发展的重要历史渊源”,过于绝对。“之一”一词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故答案为:不能。“之一”,是其中一个的意思,说明了中国幻想文学是科幻文学能在当代中国文化领域繁荣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历史渊源,而不是唯一。去掉后,过于绝对,该词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5.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喜欢可以侧重说明科幻文学的特点,将科幻文学融入课堂的好处。不喜欢,可以说明将科幻文学融入课堂不足的地方,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喜欢。科幻文学具有科学、想象、创新等特点,融入课堂,可以极大地调动我们的学习热情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第一支钢笔梁晓声①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没有夹管,吸墨水时,需要捏一下,才会缓慢鼓起。墨水吸得太足,写字时笔尖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我使用它,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已不能再用它写作,只能写便笺或信封。②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是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写字课。某些作业,老师要求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个同学都有钢笔,我却没有,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③一天,我哭闹起来,逼着母亲非立刻给我买一支吸水钢笔不可。母亲为难地说:“你这孩子,真是不懂事,家里生活用的钱都已经向别人借了,我怎么好意思再张口呢?”我哭闹得更凶了,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④那天下雨,我没有回家,在雨中游荡了大半日,衣服淋湿了,头脑也被淋得清醒了,心中不免后悔自责起来。是啊,家里生活困难,仅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月寄回的几十元过日子,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居开口借钱。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钢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对不起母亲了。⑤于是,我决定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帮拉货的车夫们把手推车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⑥我走到那座桥下,站在一棵树下躲雨。等待许久,不见有手推车来。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急,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雨水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只有公共汽车偶尔经过。远处除了几根电线杆子,就迷迷蒙蒙地看不清楚什么了。⑦我感到沮丧,想离开,雨又太大,可等下去肚子又饿。忽然我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载着几层高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拉车人在大雨中缓慢地、一步步地朝这里拉来。看得出,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儿。那人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我无法看见他的脸,分不出是老头儿还是小伙儿。⑧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地问:“要帮一把吗?”⑨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他应的是什么,但明白是他正需要我“帮一把”的意思,就赶快绕到车后,一点儿也不隐藏力气地推起来。木箱子里装的不知是何物,非常沉。还未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那时我才知道,对有些人来说,钱不是容易挣到的。即使一角钱,也不是容易挣到的。我还空着肚子呢。我又推着走了几步,实在推不动,便产生了“偷劲”的念头,反正拉车人是看不见我的。我刚刚松懈了一下,就感觉到车轮顺坡倒转。不行,这车不容我“偷劲”。那拉车人,也肯定是凭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我不忍心“偷劲”了,咬紧牙关,憋足一股力气,发出一个孩子用力时的声音,一步接一步,机械地向前迈动步子。⑩车子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压不住车把,反被车把挑得悬起来,脚离开了地面,控制不住车的方向。⑪我一直跟在车后跑,车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我便大声说:“给钱。”那拉车人呆呆地望着我,一动不动,既不掏钱,也不说话。我仰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住了。“他”……原来是母亲。雨水,混合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被淋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的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我完全怔住了。⑫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待地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要不然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母亲也已变成了老太婆。那支笔,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但我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选自《读者》,有改动)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17.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⑪段加点词“怔住”的表达效果。我完全怔住了。18.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急,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雨水冲刷着马路。19.请结合选文内容,概括母亲的美好品格。(至少两点)20.选文标题“第一支钢笔”有什么作用?21.请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阅读感受。【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文章围绕“我的第一支钢笔”写了“我”和母亲的做法。解答此题时可按照文段的先后顺序概括梳理,首先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2)本题考查重要词语的表达效果。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词语。
(3)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首先要概括出景物描写的特点等,然后分析其和下文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其和文章主旨的关系。
(4)此题考查把握人物品质的能力。分析人物品质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人物品质特点,然后根据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5)此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通读全文可知,文章围绕“第一支钢笔”的线索展开,叙写了“我”与母亲之间的事情。赞扬了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生活的朴实勤劳的精神。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看法。此题要概括文中事件体现出的对生活、对人生有益的理解与看法。本文写“我”哭闹着逼母借钱买吸水钢笔被打后,自己赌气跑出去产生了自己挣钱买钢笔的念头,于是到火车站大桥处帮人推车上坡挣钱买钢笔,要推车费时发现拉车人是母亲,那天我得到了钢笔,珍藏至今。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第②段“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写字课。某些作业,老师要求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个同学都有钢笔,我却没有,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可知,事件的起因是:读小学的“我”很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
由第⑤段“于是,我决定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帮拉货的车夫们把手推车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第⑦段“忽然我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载着几层高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拉车人在大雨中缓慢地、一步步地朝这里拉来”,第⑪段“我一直跟在车后跑,车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我便大声说:“给钱。”那拉车人呆呆地望着我,一动不动,既不掏钱,也不说话。我仰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了。‘他’……原来是母亲”可知,事件的经过:为了挣钱买钢笔,“我”帮一个拉货的“陌生人”推车,推完才发现,那个人原来是母亲。
由第⑫段“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母亲也已变成了老太婆。那支笔,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但我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可知,事件的结果是:母亲给“我”买了那支梦寐以求的钢笔,时至今天,“我”仍保存完好,并将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据此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想挣钱买钢笔的“我”,帮助在风雨中艰难行进的“陌生人”(母亲)推车,之后,母亲给“我”买了第一支钢笔,“我”将永远保存(珍视)它。17.本题考查重要词语的表达效果。“怔住”的本义是指发愣,惊呆了。结合上文第⑪段“‘他’……原来是母亲。雨水,混合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被淋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的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可知,“我”之所以怔住,主要是因为“我”发现这个“陌生人”原来是母亲,表现了“我”的惊讶、意外;同时,在风雨交加的恶劣环境中,瘦削的母亲仍坚持拉装满重物的手推车,让“我”既感动又内疚。
故答案为:“怔住”形容发愣、发呆的样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发现拉车人是母亲时感到意外(震惊、惊讶)的样子,表现了“我”的愧疚、自责和感动。18.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分析。
“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急”是自然环境描写,一是交代那天天气的恶劣情况,“雨点劈劈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说明雨很大,“冲刷着马路”说明积水很多,环境恶劣;二是情节上作用,“雨点劈劈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让人难以睁开眼的恶劣环境,为下文写我看不清拉车的是母亲做铺垫;三是烘托人物品质,风雨交加的环境,冷清的街道,烘托了母亲不怕吃苦的美好品质。故答案为: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交待风大雨急的天气特征(突出环境的恶劣),烘托母亲吃苦耐劳的品格,为下文“我”发现拉车人(母亲)在雨中艰难行进作铺垫。19.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由第⑪段“雨水,混合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被淋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的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可知,瘦削而憔悴的母亲在风雨交加的时候,仍坚持拉装满重物的手推车,可见她是一个不怕吃苦的人;
由第③段“你这孩子,真是不懂事,家里生活用的钱都已经向别人借了,我怎么好意思再张口呢”可知,当时家境并不好,由第⑫段“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可知,在家庭条件艰苦的情况下,母亲克服各种困难给“我”买钢笔,可见母亲关爱孩子,充满母爱;
由第⑫段“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待地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要不然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可知,母亲能够抓住买钢笔的契机来激励“我”,让“我”深受启发,可见母亲教子有方。
故答案为:吃苦耐劳:瘦削的母亲在雨中艰难地拉装满重物的手推车。关爱孩子:母亲克服各种困难为“我”买第一支钢笔。善于教育:母亲能够抓住买钢笔的契机来激励孩子。20.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通读全文可知,文章围绕“第一支钢笔”的线索展开,叙写了“我”与母亲之间的事情。由结尾“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母亲也已变成了老太婆。那支笔,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但我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可知,第一支钢笔是“母亲”克服各种困难为“我”买的,承载着浓浓的母爱,因此,标题“第一支钢笔”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另外,标题“第一支钢笔”设置悬念:为什么是第一支钢笔,从何而来,有什么故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充当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地揭示主旨,第一支钢笔对“我”意义重大,承载了母亲对“我”的爱;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看法。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围绕“第一支钢笔”体现浓浓的母爱及教育意义展开回答。
示例:文章讲述了母亲克服各种困难为“我”买来第一支钢笔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文中母亲的吃苦耐劳与浓浓的母爱,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实中我们的父母也是无私付出、默默奉献,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不断成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感恩父母!
故答案为:示例:选文讲述了母亲冒雨辛苦拉车后,为“我”买第一支钢笔,激励“我”成长的事。这让我感到母爱的伟大,生活中我的父母也在辛苦劳作、无私付出,我应该像作者一样努力成长为优秀的自己,用行动回报父母。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①2023年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坝中心公园的植树点,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并悉心叮嘱:“孩子教育,跟植树一样,一开始就要竖正,否则就会长歪。”言语谆谆,似春风雨露,护佑幼苗茁壮成长。树木竖正,才能成栋梁;人也要树正理想信念,才能健康成长成才。沃枝叶不如培根本,根基稳才能枝干正。因此,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②育人立德,需要从少年儿童抓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是理想信念之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关爱少年儿童成长成才,深情期许,滋润心田。童年是人生成长的启蒙阶段,帮助少年儿童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引导少年儿童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起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品德润身、公德善心、大德铸魂,让向阳而生的“小树苗”努力成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力军。③育人立德,要求坚持五育并举的原则。“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在培养学生的时候,以道为方向,以德为立脚点,以仁为根本,以六艺为涵养之境,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他的学生大都多才多艺。非学无以广才,既要勤学书本知识,也要多学课外知识,努力做到敏于求知、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同样不可或缺。体育锻炼能够让少年儿童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美育有助于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塑造美好心灵。劳动教育不仅能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习惯,还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才能帮助少年儿童在人生旅途上选对路、起好步,得到全面发展。④育人立德,还要把握少年儿童成长的规律。面对性格各不相同、禀赋各有差异、综合素养各有千秋的学子,我们必须包容学生的差异和不足,用心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特点,让每个“小树苗”都能向阳生长;我们必须呵护学生多元多样的志趣,使学习的选择更多样、成长的道路更宽广,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业有成、人生出彩的机会。教育事业久久为功,离不开学校、家庭的甘霖滋润,也需要全社会共尽一份心、共担一份责。⑤种下“小树苗”就是种下新希望。中国未来大有希望、大有可为。立德树人,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再出发,引导青少年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2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4.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论证思路。25.分析下面这段材料最适合充当选文哪一段的论据,并说明理由。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道,郭橐驼善于种树,其种树经验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概括能力。论点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议论文的论点位置有三处:题目、开头、结尾,论点的出现在文中往往有标志性词语,如:“可见”、“所以”、“总之”、“我觉得”、“我认为”等。有些还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去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理解把握能力。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平时要注意学习和积累有关常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知识。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思路、行文脉络的能力。首先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思路。在划分层次时重点关注观点句、总结句。其次记住答题格式,使用连词:首先……,接着……,然后……,最后……,做到层次思路要表述清楚。
(4)此题考查论据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道理论据是指为了对作者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而引用一些名人名言等、谚语、古代文献等进行证明的材料。22.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概括。首先要明确中心论点的特征,其次,掌握寻找中心论点的方法。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标题、开头、结尾。结合文章标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可知标题能够表述完整的意思,再结合文章第①段总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观点,第⑤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故答案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2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分析。由第③段画线句子“孔子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他的学生大都多才多艺”可知,本句举了孔子培养学生时注重全面发展,最终学生大都多才多艺的例子,有力论证了本段分论点:育人立德,要求坚持五育并举的原则。进而有力论证本文“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中心论点,使得论证具有较强说服力。
故答案为:举例论证。有力地论证了“育人立德,要求坚持五育并举的原则”。24.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由文章第①段“2023年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坝中心公园的植树点,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并悉心叮嘱:‘孩子教育,跟植树一样,一开始就要竖正,否则就会长歪。’”“沃枝叶不如培根本,根基稳才能枝干正。因此,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可知,首先,本文开头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植树时叮嘱关于孩子教育的事例,引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中心论点;
接着,第②③④段分别从“需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要求坚持五育并举的原则”,“还要把握少年儿童成长的规律”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做到育人立德;
由尾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知,最后,强调育人立德的重要意义,总结全文。
故答案为:文章首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引出中心论点“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然后从“育人立德,需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育人立德,要求坚持五育并举的原则”“育人立德,还要把握少年儿童成长的规律”三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联系现实,深化论点,总结全文。25.本题考查论据补充。根据材料“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可知,郭橐驼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树木自身的习性,这是把握成长规律的表现,与第④段分论点“育人立德,还要把握少年儿童成长的规律”十分契合,因此选择放在第④段合适。
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第二章 问题研究:何时“蓝天”常在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001
- 2024年电动自行车租赁协议3篇
-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说课稿-7.2.2 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实例
- 2024版游泳池租赁承包协议样本版
- 《绿色简约团队介绍》课件
- 2024年项目合作协议详细条款
- 《历史街区的保护》课件
- 2025年沪科新版高二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九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精密制造行业研究分析
- 心源性晕厥护理查房课件
-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五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苏教版)
- 船舶辅机:喷射泵
- 岩土工程勘察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疼痛护理课件
- 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的岗位说明书
- 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参考
- 财务会计制度及核算软件备案报告书
- 肌骨超声简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