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随着广西现代渔业的飞速发展,四大家鱼及特种水产的高密度养殖面积不断增加,水产养殖病害防控又有了新的挑战,新的致病菌和新的致病因素成为阻碍现代渔业高速发展的重大阻碍,本文介绍了广西目前水产养殖的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在各水产养殖品种常见疾病的基础上总结了现代广西水产养殖疾病防治对策现状与发展趋势。关键词:水产养殖;疾病防治;渔病防治;常见病害
目录TOC\o"1-3"\h\u4862摘要 227061引言 4129742广西水产养殖疾病防治现状 432.1常规品种 4124022.1.1青鱼 4229282.1.2草鱼 5255802.1.3鲢鳙鱼 5217312.1.4鲤鱼 6118492.1.5鲫鱼 6184062.1.6鳊鱼 7188352.2特种水产类 7228362.2.1黄颡鱼 7112062.2.2加州鲈 8126402.2.3鳜鱼 9254862.2.4乌鳢 949352.2.5泥鳅 10173502.2.6黄鳝 11317382.2.7鲶鱼 1272273结论 1312046参考文献 1528994致谢 15
1引言1999年我国就正式开始了水产养殖病害测报试点工作,2001年在全国各地全面启动,安徽地区的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也同步开展,总体确认"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原则,同时也为水产养殖生产活动中的病害预防及治疗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早期预防信息。在近些年水产养殖病害的测报成为渔业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渔业的飞速发展,高密度及特种水产养殖的大面积流行,水产养殖病害防控又有了新的挑战,新的致病菌和新的致病因素成为阻碍现代渔业高速发展的重大阻碍,本文在早期水产养殖常见疾病的基础上总结了近些年现代广西水产养殖疾病防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在新时代经济与民生大环境下,国家大力倡导绿色生态养殖,规范养殖过程中的减抗无抗行为,抗生素是水产养殖中抗细菌性疾病的药物,要尽量减少用药量,由于抗生素产生药物残留,耐药性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已逐步表现出了阻碍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随着人们对安全食品和绿色食品的青睐,而随着我国水产养殖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水域的污染日益严重,养殖病害频繁发生.若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其它化学药物来防治水产病害,容易引发一系列水域生态环境和水产食品安全问题.为了使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开发毒副作用小,无残留,病原体不易产生抗药性的中草药成为当前水产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未来水产养殖走绿色生态养殖的重要方向。2广西水产养殖疾病防治现状目前广西常规养殖品种主要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鳊鱼,特种水产主要有黄颡鱼、加州鲈、鳜鱼、乌鳢、泥鳅、黄鳝、鲶鱼,另外甲壳类如青虾、对虾、龙虾、河蟹及一些贝类。以下将按照不同类型品种对该品种常见疾病防治情况进行概述。2.1常规品种2.1.1青鱼由于青鱼在一龄期间自身携带呼肠弧病毒,在一龄期间如投喂过大、水质过差、寄生虫控制不好均会诱发发病,近些年小规格青鱼的寄生虫病频发,如车轮虫、指环虫等,大规格青鱼常规疾病不易发,近些年较多体现的为投喂量过大导致肝脏肝胆综合征,尤其近些年很多地区有投喂动物下脚料作为主要饲料来源,这类青鱼成鱼普遍内脏脆弱、抗应激能力较差,入冬后捕捞转塘时如果机械损伤较大死亡率非常高,进入市场后消费者反映口感较自然放养或投喂饲料青鱼差别较大。防控现状:作为养殖户要严格控制池塘水质,并及时做好消毒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提高青鱼鱼种的免疫力及抗应激能力就能将青鱼一龄病毒性病发病率大幅度降低。可以定期利用含氯制剂等常见消毒制剂对池塘区域进行全方位喷洒,不仅能有效调节水质,还能够预防青鱼出现细菌性疾病。向池塘投喂由中药、复合维生素等制成的药饵,能够有效预防青鱼发生烂鳃病、肠炎等疾病。如果发现青鱼发生疾病情况,要立即确诊、对症下药,治疗时用药应避免强刺激性药物造成鱼强烈应激反应。2.1.2草鱼草鱼作为四大家鱼最主要品种几乎分布于所有粗养精养鱼塘,草鱼和青鱼在疾病防控上较为类似,一龄草鱼鱼种携带呼肠弧病毒及草鱼小RNA病毒,这是草鱼最为流行及危害最大的疾病,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由于疫苗毒株地域性限制,目前注射疫苗也不能百分百避免鱼种发病,发病后治疗目前还没有有效手段控制,此外还有常见的草鱼老三病:赤皮、烂鳃,肠炎。防控现状:近些年从一线防治结果来看,提前做免疫保健,养殖周期内提高鱼体抗病抗应激能力,改善水环境等可明显减少鱼种发病率。目前草鱼在皖南地区如安庆,池州,铜陵等地方养殖量大,养殖区域较多,病害防治水平较高,有较强的提前预防及疾病处理的意识,通过注射草鱼灭活疫苗等方式已经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草鱼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在一龄草鱼养殖周期内减少高蛋白饲料的摄入,合理控制饲料投饵率,优化水质,控制寄生虫的大量繁殖,即可很好控制草鱼老三病的发生。大草鱼在养殖周期内应多着重于防治肝胆综合征,提高肝脏排毒能力,减少高蛋白饲料的投入,降低高营养源对内脏的负担。2.1.3鲢鳙鱼鲢鳙鱼在四大家鱼中作为常规配套养殖的品种,养殖区域广泛,有虑食性特性,养殖方式简单,传统养殖过程中也将套养鲢鳙视为改善水质的重要方法,近些年随着鲢鳙经济价值的增长,也出现了许多精养鲢鳙的养殖模式,尤其以大中型水库养殖量较大,养殖密度高,其中鳙鱼的经济及食用价值在四大家鱼中较为突出,目前在反映较多的鲢鳙的疾病防治上面,鲢鳙的打印病和寄生虫病是主要防控重点,打印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引起,病鱼在背鳍后的体表有近似圆形红斑,病灶处鳞片脱落,最后形成溃疡甚至露出骨骼或内脏。防控现状:处理打印病时,在养殖区域泼洒消毒剂如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连用两次,一般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寄生虫病主要是指环虫及车轮虫,病情严重时,病鱼鳃丝肿胀,粘液增多,呼吸困难,可引起苗种或成鱼大批死亡。治疗方法为养殖区域泼洒杀虫剂,但目前市面上灭杀指环虫及车轮虫的产品单一,疗效不稳定,有时需要不同杀虫药配合多次使用才能达到明显效果。2.1.4鲤鱼鲤鱼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荤素兼食,且作为常规品种有较高的食疗价值,常被用作与其他主养品种配套养殖,对养殖者的养殖水平要求不高,鲤鱼主要鲤春病毒出血症,锦鲤疱疹病毒病以及鲤痘疮病,就目前来说,高密度饲养,并长期大量投喂高蛋白饲料,导致鱼生长过快,免疫低下,体质差;同时水质长期处于不良状态,尤其是亚硝酸盐长期超标的池塘更容易发病。防控现状:鲤鱼病毒性疾病目前并无有效防控手段,在养殖周期内改善水体及底质环境,提高鱼的免疫力及抗应激能力,合理投喂配合饲料,合理规划养殖密度是减少发病的积极应对措施。发病后可采取提高免疫力及抗应激能力,投喂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的中药制剂等措施降低死亡率。2.1.5鲫鱼鲫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也是我省养殖最主要的品种之一。鲫鱼是杂食性鱼类,食性广、适应性强、繁殖力强、抗病力强、生长快、对水温要求不高、便于养殖,近几年鲫鱼的行情走高,养殖鲫鱼的养殖户和养殖区域都有较大面积增加,鲫鱼的疾病防治工作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常见疾病有俗称细菌性出血病即细菌性败血症,鲫鱼细菌性出血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引起,通常是由寄生虫感染或水质环境恶劣引发,此病发作时间快,死亡量大,与养殖日常管理有很大关系。寄生虫病主要有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锚头蚤等,部分原生动物类感染与水质有关,由于近些年高密度养殖,鲫鱼在往年不常见的病毒性疾病也时常爆发,如鲫鱼疱疹病毒病(CYH)和病毒性出血病也就是俗称的“大红鳃”,此两种疾病均为病毒性病,发病时间快,死亡率极高,鲫鱼的“大红鳃”在几年前只流行于江苏苏北一带,目前已经在华东几个省份都有发生,暂无材料及数据证明此病可垂直感染到鱼卵。鲫鱼的大量养殖催生鲫鱼苗种的大量供应,也催生了鲫鱼孢子虫病的迅速发展,孢子虫品类繁多,不同品种感染部位不同,感染后极高的死亡率严重影响了苗种的养殖工作。防控现状:鲫鱼爆发性出血病的高发期是每年5~9月份,并逐渐危及池塘中的其他养殖鱼类,导致大量死鱼。水温在25℃以上发病最严重,发病后发生鱼体应激性出血,在水温逐渐降低的情况下,症状会逐渐减轻。发病时配合饲料投喂抗菌类药物,外用泼洒消毒剂,通常都能有效控制此病的继续发展,减少死亡,一般在使用方案后最好改善水体环境,防治该病反弹。鲫鱼的病毒性疾病目前无特效治疗手段,病毒性病在22℃以上高温季节时呈暴发状态,超过30℃时病害有所缓解。水质不良,氨氮、亚销酸盐、硫化氢等指标过高,都会诱发该病发生。针对发病诱因,可从减少密度,提高抗应激及免疫能力,改善水体环境及底质,投喂营养均衡饲料,定期做水体消毒处理,增加水体溶氧等措施上去减少发病可能。2.1.6鳊鱼鳊鱼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食性广。因其肉质嫩滑,味道鲜美,是广西水产养殖主养品种之一,鳊鱼平时栖息于底质为淤泥、并长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区的中、下层中,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应尤其注意对池塘底质的改善,鳊鱼常规疾病与鲫鱼类似,主要有细菌性败血症,烂鳃,肠炎以及寄生虫病,其中细菌性败血症与烂鳃一般都伴随着寄生虫的感染,肠炎的发生与高蛋白饲料的长期投喂有较大关系。防控现状:鳊鱼的细菌性败血症、寄生虫病防控与鲫鱼相同,肠炎发生时需要根据肠炎类型配合饲料投喂对症的抗菌药物。大量投喂高蛋白饲料的同时应注意鱼体的保健工作,减少鱼体发病几率。2.2特种水产类2.2.1黄颡鱼黄颡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天然水体当中,是一种经济型鱼类,适应性较强,可以在不良环境下生活,主要以水生昆虫和虾类等无脊椎动物为食,尤其黄颡鱼肉质鲜美且无肌间刺,备受消费者的喜爱,人工养殖黄颡鱼已经成为万千家庭餐桌上最主要的选择之一,养殖户也因此取得较大经济效益,但在日益增加的养殖密度下,养殖过程中的病害会严重影响黄颡鱼养殖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如黄颡鱼的肠炎、“一点红”(爱德华氏菌)、细菌性烂鳃、寄生虫病等,其中黄颡鱼的肠炎与细菌性烂鳃常伴随发生,寄生虫病中以车轮虫、指环虫为主,“一点红”病较为复杂,主要是因池塘环境引起的,黄颡鱼感染爱德华氏菌之后表现出头顶部出血与充血的症状,严重的出现头顶裂开和穿孔,“一点红”在亚硝酸盐与氨氮含量较高以及水质不佳的环境下容易发生,“一点红”疾病的控制可以通过改善养殖环境来进行。防控现状:目前普遍养殖黄颡鱼水平不高,少量养殖户养殖多年经验丰富,大部分刚进入养殖黄颡鱼工作对黄颡鱼习性并不了解,因此对黄颡鱼疾病防控知之甚少,近几年黄颡鱼养殖区域不断扩大,养殖水平不断提升,常见的细菌性烂鳃和肠炎较好处理,合理控制投饵率,拌饵投喂抗菌药物处理炎症,定期消毒及改善水体环境均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一点红”病防治首先要从养殖池塘的水质调节入手,对池塘水质环境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并合理改善养殖环境,发病时以内服药物治病为主,改善水环境调节鱼体免疫力及抗应激能力为辅的防控手段处理此病。2.2.2加州鲈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凶猛的温水性淡水肉食鱼类,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加州鲈,由于加州鲈具有生长速度快、适温广、抗病能力强等优点,加上肌间刺少、肉质细嫩等优点,受到了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青睐。近几年广西加州鲈的养殖区域不断扩大,从加州鲈苗种、成鱼养殖到成鱼深加工已经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养殖户取得较好的经济收入,随着高密度养殖的发展,养殖环境不断受到破坏,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问题也日渐凸显。鲈鱼在人工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容易发病,必须加强病害预防,定期对养殖池塘、食台进行药物消毒,发现疾病及早治疗,重点防治常见的肠炎、烂鳃、细菌性败血症、水霉病和寄生虫病。由于加州鲈目前普遍投喂的以冰鲜鱼为主,配合饲料为辅,在养殖一段时间后水质、底质都会变差以及鱼本身的免疫能力和抗应激能力都会下降,诱发加州鲈的肠炎、烂鳃及细菌性败血症,这也都是加州鲈最常见疾病。水霉病多发于低温时节,一般发于鱼体受损、机械损伤后,或鱼体寄生虫感染伤口。寄生虫病主要见于锚头蚤、车轮虫、指环虫等。防控现状:加州鲈的养殖虽然在安徽地区兴起时间较晚,近几年养殖规模迅速发展,养殖水平迅速提升,常规疾病防控意识较强,常见的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烂鳃等已经有相对较好的应对措施,水霉病着重于预防,治疗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由于孔雀石绿被列为禁用药物之后目前没有对水霉病的特效药物。寄生虫病中锚头蚤的发展与水环境有很大关系,当水体环境能够维持并适宜各种生物在各自生态位的均衡发展时,寄生虫对鱼体不会造成影响或者说不会造成较大伤害,所以在日常养殖活动中关注水质、底质的环境健康尤为重要,对寄生虫的防控应采用“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应对方案。2.2.3鳜鱼鳜鱼肉质细嫩,味鲜美,刺少肉多,营养丰富,同时,鳜肉性平、味甘,有补气血、益脾胃之功能,鳜鱼具有重要食用和经济价值,深受现代消费者欢迎,是上等淡水食用鱼类之一。目前在安徽地区养殖技术有待提高,养殖规模有扩大空间,养殖区域不集中,深加工产业链缺乏,比如目前有安徽臭鳜加工厂,鳜鱼卖价较高,但由于养殖技术要求较高,产量有限,整体供应不足,近些年有人工饲料鳜鱼但是技术仍然不够成熟,无法形成成熟养殖技术链,饵料鱼养殖仍是主流。鳜鱼常见疾病主要有烂鳃、水霉及寄生虫病等,近几年来,部分养殖区域鳜鱼发生并流行一种“白鳃”、“白肝”为特征的严重疾病,称为鳜鱼综合性出血性败血病。此病流行快,发病率高,属危害最大的病毒性疾病,在夏秋季流行最广,苗种期少发,中成鱼多发。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在90%以上。防控现状:鳜鱼目前主要还是以饵料鱼养殖为主,当鳜鱼发病时只能以外用泼洒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这就要求养殖户在防控上尽量以防为主,治疗有延后性及不可控性,比如细菌性烂鳃发病后,有部分发病鱼感染较重的情况下,即便泼洒对症消毒剂,鱼体内炎症也无法消除,所以一旦病情扩散,损失就较为严重。水霉病同样以预防为主,减少机械损伤,降低发病率。鳜鱼白肝白鳃目前还没有很成熟的对症方案,只能在养殖池塘内泼洒消毒剂,已经感染的鱼挽救的可能性较小。按照中医角度来说,病从口入,投喂优质饵料鱼,合理规划养殖密度,提高水体环境可以很大程度上规避疾病的发生。2.2.4乌鳢俗称黑鱼,黑鱼在自然环境里生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很强。但随着乌鳢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其病害也逐渐增多,当前放养密度大,投饵率高等原因,使得养殖水域水质恶化、鱼体抵抗力下降从而产生各种疾病,带来较大经济损失,成为制约乌鳢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常见的寄生虫病有车轮虫、小瓜虫等,孢子虫病较为少见,常见细菌性疾病有细菌性败血症、诺卡式菌病,腐皮病、腹水病,黑鱼常见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是弹状病毒病,另外黑鱼有真菌引起的流行性溃烂综合症,此病较为复杂,一般发生时常体现为细菌与丝囊霉菌混合感染,伤口溃烂创面较大,治疗难度也较高。防控现状:黑鱼的寄生虫病与水体环境有关,创造良好水体环境可极大程度上避免寄生虫的危害,细菌性疾病目前有较完备的处理方案,难点是在投喂饵料上如何配合冰鲜鱼拌药饵投喂,冰鲜鱼拌药饵步骤较为复杂,操作要求高,另外由于黑鱼一般是极高密度养殖,水体环境极差,外用泼洒药物的效果会打折扣,影响疗效。黑鱼的病毒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做好预防工作,合理的养殖密度、保证水质良好、放养前进行必要的检验检疫。也可以采取综合防治的办法控制来控制该病毒病,如选用优质苗种,降低养殖密度、高温时节要注意水质调节,合理控制投喂量。提高日常防病意识,可以定期用一些提高免疫力及抗应激能力的药物投喂以增加免疫力。2.2.5泥鳅泥鳅是餐桌上常见美食,但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及环境改变,野生的也是泥鳅几乎少见,而人工养殖泥鳅也成为了一种前景广阔的养殖业。近些年市场对于泥鳅的需求越来越大,价格上涨,各地养殖泥鳅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随着养殖面积和规模的扩大,它的疾病也伴随多发。泥鳅主要有气泡病、腐皮、烂身、水霉病及寄生虫病等,其中气泡病主要发生在幼苗期间,是由水体中的氨气、氧气以及其他气体引发,在昼夜温差大情况下,进入泥鳅的血液中,但泥鳅不能吸收,从而出现此病。发病时泥鳅的体表、鳃以及鳍部出现很多的小气泡,肠道充满气体,导致泥鳅不能正常的游动,常常浮于水面,还易引发其他疾病,病发严重时导致大批量的幼苗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腐皮烂身病的原因较多,水质较差,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高、塘底有机物多等状况,会导致泥鳅在遭受外伤后受病菌感染得病。发病初期体表发黑,食欲减弱,体表某些位置出现出血性病灶,到了中期时病灶为开始溃烂、坏死,到病情后期,溃烂的深度扩大,导致泥鳅死亡。肠炎主要是水体环境恶劣或投喂不当造成。泥鳅爆发水霉病的诱因较多,泥鳅的腐皮、烂身、寄生虫病等在低温时期都会引起水霉病的发生。寄生虫主要是车轮虫和指环虫体现较多。防控现状:泥鳅养殖时应着重水体环境,严把饲料质量关,进水时要进行曝气,分解水体中有机物,加强水质管理,防止水质变差,可有效避免气泡病发生,发病时可立即注入新鲜水,再用食盐溶液泼洒全池,在夏季时要注意降温措施,在病发较严重时,可用药物治疗。对于腐皮烂身病可定期消毒处理,降低水体有害菌含量,加强水质管理,增加水体溶氧,投喂时的饵料一定要保持新鲜性,残饵及时捞出处理,定期消毒,抑制细菌繁殖,可有效避免肠炎病的发生。水霉病的防控同其他鱼类似,避免不必要的机械损伤,越冬期间注意消杀处理。车轮虫与指环虫目前还未有特效杀虫药物,且杀虫风险较高,加强水质和底质管理,定期用微生物制剂处理水体,保持水体良好环境可最大程度减少寄生虫病发生。2.2.6黄鳝黄鳝肉嫩味鲜,营养价值甚高,在目前特种水产养殖中经济效益较高,目前安徽黄鳝养殖区域多呈点状分布,多以养殖合作社的形式存在。以下为黄鳝常见疾病:代谢障碍综合征,是目前黄鳝养殖中发生较为普遍却一直未引起重视的一类疾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内外环境平衡持续失调的情况下,导致的器官损伤,功能障碍,可引发多种病症。细菌性败血症,肠炎、赤皮、烂尾、一般都是水体环境恶劣、溶氧量低、摄食不均、投喂腐败变质饲料等原因引起,感冒是由于转移水体时水温相差较大,黄鳝发生严重应激反应造成,发烧病是由于放养或运输密度过大,水体环境突然剧烈变化,棘头虫、毛细线虫病、蚂蟥是黄鳝养殖中常见的寄生虫病,另外偶发有黄鳝梅花斑病。防控现状:黄鳝属于无鳞鱼,对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强刺激性药物反应敏感,养殖过程中要避免使用,否则会导致黄鳝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影响其正常摄食和成活率。黄鳝在自然条件下,抗病能力较强,染病机会极少。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在饲料养殖密度过高,管理不当,水质恶化,环境条件不良时,容易引发疾病,直接影响到黄鳝的生长及成活率,因此必须做好疾病防治工作。预防代谢障碍综合征应注意以下几点:降低放养密度,定期使用保健药品增强黄鳝体质与抗应激能力,注意调节黄鳝养殖网箱内的水质环境等;预防细菌性败血症,肠炎、赤皮、烂尾等疾病时应加强饲料管理,不投喂变质饲料,及时清除残饵以防止水质恶化,定期加注新水,定期消毒和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爽,溶氧充足,发病时应对网箱水体进行消毒,拌料投喂抗菌药物和保健药物,消除炎症。预防黄鳝感冒需要注意转移水体的温差,避免温差过大,减小黄鳝应激反应。预防发烧应减少放养或运输密度,及时换水,增强黄鳝的抗应激能力。蚂蟥寄生时应使用专门杀死寄生黄鳝体表的水蛭,用生石灰彻底清池。黄鳝感染棘头虫病和毛细线虫病由于外用杀虫剂效果较差,须配合内服杀虫药饵投喂杀灭体内寄生虫。黄鳝的梅花斑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可在饲养池内放养几只癞蛤蟆可做预防,已经发病池塘可用数只蟾蜍,将头皮剥开用绳子系好在池内反复拖几次即可。2.2.7鲶鱼鲶鱼的蛋白质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是一种完全蛋白质,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鲶鱼的脂肪含量低,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所以它是一种良好的滋补食品。鱼肉嫩、易消化,骨刺少,特别适合年老体弱者和幼儿食用。目前在安徽鲶鱼养殖尚在起步阶段,养殖区域分散,多为个体养殖,规模不大,投入不高,近几年随着鲶鱼价格的稳定走向,越来越多的养殖者将目光投向鲶鱼养殖,高密度养殖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鲶鱼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鲶鱼肠炎病病鱼体消瘦发黑,腹部膨胀,离群独游,轻压腹部,有淡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多为细菌病毒引起。腐皮病主要是真菌感染所质,治病时抗药性较高,常造成大批量死亡。水霉病致病原因多是在捕捞、运输过程中受伤,或由于低温冻伤引起。寄生虫病主要有车轮虫病三代虫病等,鲶鱼腹水病是近几年来甚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该病传染快,发病急,死亡率高。主要发病时间是气温较高的夏秋季,流行高峰期水温为20~32℃。链球菌病病鱼发黑时,离群漫游,鳍片下出血,离水后鳃丝立刻流血。鱼伴有突眼、腹水、肛门红肿等典型症状,该病发病后治疗难度较大,治愈率不高,重在预防。防控现状:鲶鱼肠炎病、腐皮病均为细菌真菌引起,目前解决方案较多,治愈成功率较高,可内服配合抗菌药物,外用杀菌消毒剂。水霉病同其他鱼种,减少低温时期机械损伤及转运工作,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寄生虫病可提前优化水质环境,改善生态条件,减少发病,发病后使用专用杀虫剂杀灭,但要注意杀虫药物用药安全,避免药害事故的发生。腹水病及链球菌病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案,发病后治愈率不高,发病迅速,死亡率高,应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定期投喂保健药物提高抗病能力及免疫力,改善水环境和底质,把控饲料质量,降低发病率。2.3青虾、对虾、龙虾、河蟹淡水虾蟹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行业中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小龙虾养殖,稻田养殖小龙虾对农田综合利用、减少化肥及农药的利用,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截止到2016年,广西在青虾、对虾、小龙虾的产量位居全国第4位,螃蟹居于全国第3位,尤其近些年虾蟹产品的价格稳步走高,养殖热情极大,养殖面积及区域迅速扩大,小龙虾产业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目前小龙虾价格与利润远超传统的养殖鱼类,既在千家万户餐桌之上也是出口加工的重要品种,深受国内外市场的广泛欢迎。由于虾蟹类疾病防控不仅在生物习性、养殖技术以及发病原因上具有很多相同之处,特在此合并总结予以论述。虾蟹常见病害有肠炎、烂鳃、甲壳溃烂病、纤毛虫病、脱壳不遂症、黑鳃病、白斑综合征等。肠炎主要是水质底质不良、饲料变质、细菌感染等原因造成。黑鳃病和烂鳃均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感染后鳃丝被破坏,鳃丝溃烂,阻碍呼吸,引发死亡;甲壳溃烂是由于甲壳收到外伤而被细菌感染,甲壳上生出黑褐色斑块,随后开始溃烂,出现空洞,严重时引发死亡;纤毛虫病是虾蟹感染纤毛虫类原生动物,感染后纤毛虫大量寄生,引发病虾蟹鳃部病变,附着部位呈灰黑色绒毛状,影响摄食,脱壳困难,引发细菌感染进而死亡;脱壳不遂症属一种生理性疾病,可能是饲料中缺乏所需维生素,在生态环境不良时易发生,受到寄生虫及细菌侵袭,也会引发脱壳困难;白斑综合征是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造成,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目前大部分虾都带有此类病毒,但如果水体环境好,密度适宜,体质好抗病能力强,一般不发病,但一旦密度过高,环境恶化,体质下降就可能会爆发此病,造成养殖户巨大损失。防控现状:虾蟹的黑鳃病、烂鳃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所以在养殖虾蟹池塘应定期消毒杀菌,控制有害菌含量;定期添加保健药物,提高虾蟹肠道消化吸收能力,提高抗病能力可有效降低肠炎的发病率;减少机械损伤、提供充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