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28/07/wKhkGWX4HQaAbA_4AAKs5QG6A6E652.jpg)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28/07/wKhkGWX4HQaAbA_4AAKs5QG6A6E6522.jpg)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28/07/wKhkGWX4HQaAbA_4AAKs5QG6A6E6523.jpg)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28/07/wKhkGWX4HQaAbA_4AAKs5QG6A6E6524.jpg)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28/07/wKhkGWX4HQaAbA_4AAKs5QG6A6E65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岳阳楼杜甫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2.赏析诗歌词句,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3.欣赏诗中气象万千的画面。学习目标第一章知人论世了解背景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裘马清狂:出自《壮游》“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诗人青少年时期,生活优越,四处漫游,还有一段与李白,高适一起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的经历。旅食京华:出自《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这段时间是诗人三十五岁以后应试落第,客居长安,奔走现赋的时光,从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生活贫苦,贫苦到他的小儿子被饿死了。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白头拾遗、三吏三别:白头拾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被俘后逃脱,冒险到凤翔投奔肃宗时,被授予的官职,“三吏三别”则是诗人逃亡途中所见所闻的记录。有客子美:诗人因上书营救当时的宰相房琯被贬华州,不被重用,郁郁不得志,再加上时政污浊,诗人弃官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几经辗转,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寄居成都,建了一座草堂。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天地沙鸥:出自《旅夜抒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严武去世后,诗人像沙鸥一样四处漂泊,公元768年,56岁的诗人听说中原收复,在返乡途中又有战乱,顺湘江而上漂泊到湖南岳阳,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写下了《登岳阳楼》这首诗。(写作背景)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第二章品读诗文把握内容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分裂,撕裂日月星辰,天地万物阅读感知,初步把握情感书信战争倚靠眼泪鼻涕整体感知结合律诗特点,本诗围绕“登楼”,各联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简要概括。首联:照应题目,点出登楼一事;——记叙颔联:登楼所见之景;——写景颈、尾联:登楼所感。——抒情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从前就听说过洞庭湖的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岳阳楼。昔、今(名词)闻、上(动词)洞庭水、岳阳楼情感:(1)体现出诗人得偿所愿的喜悦之情;(2)按理说诗人得偿所愿应该高兴,但似乎看不到喜悦的字眼;(3)既蕴藏着诗人得偿所愿的喜悦之情,又蕴含着时间流逝,世事沧桑的忧愁之情。对比、时间角度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浩瀚的洞庭湖好像把吴地和楚地东南隔开
力量
天地日夜在水中漂浮
宽阔名词:吴楚
东南
乾坤
日夜
动词:坼,裂也
浮,漂浮动态描写夸张想象(虚)空间角度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宋
刘须溪现景: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了吴楚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昼夜漂浮在湖水中一般。析景:广阔无垠,烟波浩淼。溯情: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
诗人有济世的博大胸襟。颔联给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副画面?缘景明情体会其中的深意。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浩然状语也,杜“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象过之。
——明·胡应麟
为什么这么说?资料链接:
孟浩然借写洞庭湖景表达个人“欲济无舟楫”,想做官而无人引荐的心情,不免拘限于个人的仕宦得失。杜甫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孟浩然的两句诗更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没有亲戚朋友的一字书信,年老体弱只剩下一叶孤舟。亲朋
(名词)无——有(动词)老病(形容词)一字——孤舟从无到有本来还给人以安慰,年老多病的诗人是有点儿什么的,但有的只是一条“孤舟”,这渺茫的希望也破灭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更加突出诗人处境的艰难。年老多病孤苦无依(个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倚着窗户,眼泪鼻涕忍不住地流。名词:戎马,战马,代指战争
涕,鼻涕
泗,眼泪动词:凭、流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而诗人倚靠着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忍不往流下悲苦的泪水。借代动荡不安(国家)无可奈何悲痛压抑据统计,在杜甫的一千余首诗歌中,出现“眼泪”这一意象的诗就有190余首。如果我们给杜甫再贴一个标签“最爱哭的文人”,抓住这个标签思考这首诗歌中的杜甫为何而“涕”。①为孤独。眼前是阔大的洞庭湖,相比之下自己和一叶孤舟实在渺小。与亲朋好友都已失去了联系,天地间仿佛只有自己。②为漂泊。小船漂浮不定。国家仍在战乱之中,虽然“我”现在在南方,暂得安宁,但依旧有不安全感。③为病弱、衰老。768年杜甫已经57岁,他左臂已经残废,并且患有严重的肺病和眼疾。④为落寞、失意。“我”也曾有壮志,也曾驰骋官场,如今正值用人之际,却不在朝堂而在“田野”。⑤为内忧外患。“戎马关山北”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第三章总结诗文拓展比较登岳阳楼【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时间)对比——实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空间)夸张、想象、动态——虚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个人)漂泊流离、孤苦无依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国家)借代、动荡不安
总结景情沉郁顿挫:沉郁指情感的深沉浓郁
顿挫指语意的停顿转折比较阅读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背景: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歌。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登岳阳楼唐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首诗在艺术手法以及情感内容、诗人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诗歌艺术手法情感内容诗人风格《登岳阳楼》杜甫《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诗歌艺术手法情感内容诗人风格《登岳阳楼》杜甫对比、写景抒情、夸张、想象、虚实结合、动态描写对个人晚年孤苦无依,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之情现实主义(沉郁顿挫)《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侧面描写、融情于景、拟人、夸张、想象、虚实结合、动态描写乐以忘忧闲适之情浪漫主义(清新飘逸)宋人方回曾登上岳阳楼,见右壁写杜甫的《登岳阳楼》,左壁写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他说:“岳阳楼天下壮观,孟杜二诗尽之矣。”又说:“后人不敢复题矣。”对比岳阳楼上的这两首诗有何异同。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相同点:①抒情手法上都是用触景生情的手法,以眼前之景抒写自己的悲哀之情;②画面壮阔、气势宏大,具有阳刚之美;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