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2191-2023 防汛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山洪和地质灾害_第1页
DB11-T 2191-2023 防汛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山洪和地质灾害_第2页
DB11-T 2191-2023 防汛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山洪和地质灾害_第3页
DB11-T 2191-2023 防汛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山洪和地质灾害_第4页
DB11-T 2191-2023 防汛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山洪和地质灾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13.200CCS

C

75DB

11 DB11/T

2191—2023防汛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山洪和地质灾害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dden

dangers

flood

control—Mountain

and

geological

disasters

发布

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11/T

— 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要求.............................................................................

25

防汛隐患排查.........................................................................

26

防汛隐患监测.........................................................................

47

防汛隐患治理.........................................................................

68

防汛隐患上报与核销...................................................................

7附录

A(资料性)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记录表

................................................

8附录

B(资料性)

遥感解译点信息表

.....................................................

10附录

C(资料性)

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汛隐患排查报告(提纲)

...............................

11附录

D(资料性)

防汛安全隐患登记台账

.................................................

12附录

E(资料性)

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汛隐患上报记录表

.....................................

13参考文献..............................................................................

14DB11/T

— 本文件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北京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北京市水务局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政路桥管理养护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北京市地质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市病防治路桥瑞通养护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洪宏萌丰、汪建成、穆宇峰、杨祁、桂德春忠鑫、宋健。IIDB11/T

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汛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要求、、防汛隐患监测、隐患治理、防汛隐患上报与核销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中的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的条款。其中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的引用文件新版所有的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8509 规范GB

50286 堤程设计规范DZ/T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1:)SL

223 水利水电工程验收规程SL

260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

30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

675 预警系统设计导则SL

762 设备技术条件SL

767 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SL/T

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技术规范DB11/T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技术规范DB11/T

技术规范DB11/T

性地质灾害监测站点规程DB11/T

性地质灾害排查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山洪灾害 flash

flood

disasters山丘区由水引发的洪水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来源:SL

762—,]3.2地质灾害 geological

DB11/T

—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降,活动断裂、地裂缝、砂土液化、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采空塌陷和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来源:DB11/T

—,3.1]4 基本要求4.1 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汛隐患排查治理,应做好以下工作:a)

制定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汛隐患排查;b)

建立或更新管辖范围内的山洪流域台账和地质灾害隐患台账,实施分类、管理;c)

根据排查结果编制年度监测和治理,并组织实施;d)

治理工作结束后进估、验收与复查。4.2 防汛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应在每年防汛隐患排查,并完成隐患治理工作。若不能及时治理,应采取切实的应急度汛措施。4.3 隐患排查宜以专业队伍为主体,以流域沟道政区域为单元开展。4.4 隐患排查宜采用资料搜遥感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要时可选用无人机航拍、勘探、测试和试验等方法,实施勘探和原位测试不应影响地质灾害体稳定性。4.5 隐患排查应以现有流域台账和地质灾害隐患台账为重点。4.6 山洪灾害隐患排查应按照

SL

767

执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应执行

DB11/T

2044

执行。4.7 防汛隐患监测、隐患治理工作应根据隐患实际情况有序开展。4.8 隐患监测应明确责任,落实责任人、监测工具和通讯设备。4.9 监测信息应建立全流域域共享机制,各类监测信息收集报送渠道应保持畅通。4.10 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汛隐患排查治理现成灾前兆临时封闭区域、管制社会交通并及时政府部门,待隐患消除或后,方可解除封闭、开放社会交通。4.11 鼓励推广术、新工艺材料、新设备防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5 防汛隐患排查5.1 防汛隐患排查内容5.1.1 山洪灾害隐患排查:a)

跨沟道路或桥涵、塘堰坝,应排查其位置、类型、承洪能力、过水面积、阻水情况以及现有防治措施的有效性;b)

沟道和滩地人类活动占地,应排查沟道和滩施工、筑、道路等占地面积、阻水面积等;c)

其他隐患要素,应流域沟道特征及处于沟道束窄、急弯、低洼地等保护对象。5.1.2 泥石流灾害隐患排查内容包括:a) 核查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变化情况地形地貌、植被条件土类工程活动等;b) 核查流域松散物源量的变化情况域内新增滑坡、崩塌和人工(建筑垃圾、生活等)等数量、规模、稳定性及分布,估算物源化;c) 核查新近泥石流发生情况,包括泥石流发生的次数、时间、规模、危害和灾情等;d) 核查泥石流的流域内部和沟口等危险区及威胁对象的变化情况;e) 核查泥石流的沟床堵塞程度、体分布和类型等特征;DB11/T

—f) 核查既有措施的现状。5.1.3 滑坡:a) 核查滑坡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变化地形地貌、植被状况文条件类工程活动b)核查范围和威胁对象的变化情况,包括危险区内人口和建构等变化;c) 核查既有措施的现状;d) 重点核查隐患点是否发生变化变化程度体上地表、位移和建构筑物变形等宏观特征。5.1.4 崩塌:a) 核查,包括次数、时间、规模、诱发因素、崩落范围和灾情b)核查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变化,如地形地貌条件等;c) 核查体的厚度、形态、范围和体积等变化情况;d) 核查对象变化类工程及其对危岩体或崩塌定性的e)核查既有措施的现状;f)重点核查危岩体变化情况,包括裂缝长度、宽度、深度以及临空面等变化情况。5.1.5 地面塌陷内容包括:a) 核查地面塌陷的地质环境条件变化地表水特征、地下变化、地下的空间发育和充填变化b) 核查地面的变化情况陷、塌陷裂缝规模、塌陷坑平面范围和深度、塌陷坑周边有无新和塌陷壁有无坍塌等;c) 核查地面塌陷的影响范围和威胁对象的变化;d) 核查既有措施的现状。5.2 防汛隐患排查方式5.2.1 山洪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应采用重点排查和一般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排查受威胁的村镇聚集区、风景名胜旅游区、工重要交通干线、工程、临时安置重点文物保护区等区域位;其他地区为区。5.2.2 山洪灾害隐患排查应按流域排查,对新增山洪灾害隐患应按

SL767

进评价。5.2.3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应逐点开展,可A核查隐患点,对新增0261

进。5.3防汛隐患排查方法5.3.1 资料搜集防汛隐患排查应做好资料搜集,资料搜集内容应包括:a)

区域气象水文、地形地貌、植被特征、基础地质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山洪灾害、地质灾害和人类工程活动等资料;b)

已有防治工程、防治措监测设施、避险场地和避险路线的现状;c)

山洪和地质灾害评估查、设计、监测及山洪和地质灾害形成条件、诱发因素、变形活动特征、条件等资料;d)

孕灾条件、致灾体和承灾体的变化;e)

相关分辨率优于

影像、多期次中低分合成孔径雷达数据。5.3.2遥感调查DB11/T

—防汛隐患排查用遥感调查了解孕灾条件、致灾体和承灾体的分布、规模和数量等变化,具体要求如下:a)

隐患排查用空间分辨率优于

1m

的多光谱或无人机遥感数据;b)

影像数据时效性不宜超过

2

年,云、雪等覆盖率不宜大于

5%,应选择地震降雨等对地质环境有较大影响事件之后的影像数据;c)

对于新识别的,应解译出影像图中面积大于

4mm²的山洪和地质灾害和长度大于2mm

的线状地物,小于精度,表示。解译的界线与影像误差不应大于

;d)

对于新识别的,应按附录

B

进行野外核查,确认后统一纳入数据库。5.3.3 遥感解译遥感解译:a)

孕灾条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岩文状况、植被情况类工程和沟谷程度等要并与上对比解变化情况;b)

致灾体特征:包括分布、规模、发育程度、灾害发生和影响范围并与上年度对比,了解变化;c)

承灾体特征:受威胁对象分布、类型和等,并对比解变化。5.3.4 遥感查证对于孕灾条件变化的区域,应全部进行实证致灾体或承灾体发生变化的隐患点,应进行重点查证。5.3.5 现场调查现场调查工作方坐标系和

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进行双重定位,底图宜选用比例尺不小于

的地形图、分辨率优于

的遥感影像或基于地表高程模型生成的地形阴影图查内容包括:a)

复核收集现状变形的关系;b)

分析地质灾害的形件、空间分布、、与形成机制等;c)

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的重位及仪器安放的位置,并进行拍照、录像或绘制素描图。5.4 防汛隐患排查成果5.4.1 山洪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结束后,应及时整理排查记录,形成排查成果并及时整理归档。5.4.2 排查记录应清晰、完整、准确、规范。5.4.3 排查成果应包括成果报告、图件、、数据库及其他附件。5.4.4 成果可

C

编写,应突出排查前、后山洪灾害、变化情况,具有针对实用性,做到简洁、结论,提出合理的监测或建议。5.4.5 图件主要为山洪灾害、地质灾害分布图,比例尺以清晰成果为原5.4.6 隐患台账、数据库合排查成果及时更新和完善;根据

D

中表

D.1

的要求对隐患类型、隐患点级别、可害、描述、排查排查时间、部门、联系方式、隐患治理期治理完成时间、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有清晰、完整、准确、规范的记录5.4.7 其他主要调查表、照片集、视频、影像等。6 防汛隐患监测DB11/T

—6.1 防汛隐患监测技术要求6.1.1 隐患监测重点是流域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发展动态、巡查防控的完整性效性现险情应及时。6.1.2 隐患监测应在搜集、隐患排查、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资料应包括区域降雨、洪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灾情等。6.1.3 隐患监测应隐患排查台账、灾害类型、成灾条件、体稳定性和发展趋势、隐患监测条件等因素,确定监测等级,设计相。6.1.4 隐患监测项目应灾害类型、影响、变形特征、发育阶段以及监测条件等因素,结合灾害预警和防治要求综合确定。6.1.5 隐患监测用自动化专业监测为主,群测群防、现场调查等为辅的方式。6.1.6隐患监测设备用普适性新型设应满足频率和监测精度的要求,适应条件,便于检修。6.1.7 隐患监测仪器设备安装点位的选择应监测点稳定、可测、便于施工等,监测点位应具备较好的人机可达性和基础施工条6.1.8 自动化监测数据的方式应保障数据完整、稳定。6.1.9 山洪和地质灾害监测网络、监测设备、通讯应确保有效。6.1.10 山洪和地质灾害隐患监测分为雨水情监测、变形、应力应变监测、孕灾监测和失稳变形宏观前兆监测,应包含以下内容:a) 以隐患所属流单元,雨水情监测主要为降雨、流量和水位;b) 变形监测分为和水平方向位移、裂缝位移及地下相对位移变形;c)应力应变主要为土体应力、土压力、孔隙水压力等;d)相关主要为次声、泥(水)位、土水量、地下水位、物件等监测;e) 宏观前兆主要调查隐患临灾前表观现象、地形地物的倾斜变形现象、物理特征和动物异常等变6.1.11 山洪和地质灾害隐患监测项目应根据隐患类型、条件、程度、活动特征、发育阶段等因素,结合山洪和地质灾害预警和防治要求综项目可

SL762

1677

相关规定执行。6.1.12 监测网应综合考虑类型、、地形地貌环境、致控灾条件、级别素,并能覆盖灾害影响及,兼顾危害对象布情况网布设可SL

规定执行。6.1.13山洪灾害隐患监测尚应按照

SL

675

执行。6.2防汛隐患监测方法6.2.1 防汛隐患监测分为专业监测、群测群防和现场巡视调查。6.2.2专业监测的方法及精度可参照

DB11/T

执行。6.2.3 群测群防应符下要求:a) 应根据隐患排查结果,由专业技术人员制定的群测群防,经主管部门审批后。b)

宜采用人简易自动化监测、专业监测相结合的方式;c)

监测点应优先部署在险、稳定性差、变形加速的隐患点。6.2.4 现场调重点调查隐患点的致灾条件、危害对象、影响程度等要素,应与观测数结合,综合分析评估体的发展趋势,调查应符合以下要求:a)

宜以目测和量测相结合的方式;DB11/T

—b) 应按单点地质灾害和单沟山洪灾害预案规定的巡查路线进行,若路线间发现应补充巡查路线;c)

应做好巡查时间、路线、沿途观测和监测变形情况记录并及时整理;d)

如发现异常和危险,应立即通知责任单位。6.2.5 现场巡视调设施巡查和灾害隐患巡6.2.6监测巡查主要如下:a) 隐患点及网的基准网、变形监测点状况;b) 监测设备和元器件的完好性、及保护状况;c) 各类控制网的地形地化情况;d) 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等;e) 对无法开展观观测点和设施提出调整对策与建议。6.2.7 灾害隐患巡查主要内容如下:a)

沟道各类阻水、堵塞淤积、沟道洪水水位升降、泛滥冲刷、水体变化等;b)

地质灾害体及其附近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变化,如水位升降、泉水点数与泉水流量及露头变化、水体度等;c)

地质灾害体地表裂缝变形特征及其发展变化和新生情况;d)

地质灾害体及其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形破坏和树木歪斜等;e)

边坡或滑坡局部有无坍塌、陷落、剪出现象的频率f)

悬崖或高陡边坡的危岩体崩落频率与崩塌量的变化情况;g)

有无地声或动物异常活动现象;h)

防护工程的运行状态与工程性能等; 对比分析体及其周边环境条件与之前状态的变化程度等。6.3防汛隐患监测频率6.3.1 防汛隐患监测频率应根据监测级别、发育阶段、致灾环境条件和监测等确定,保证监测数据连续性和准确性。6.3.2 专业频率可

SL

相关执6.3.3山洪灾害人通常巡查定期开展。暴雨预警发布后,宜根据预警级别和持续时间确定频次,雨前、雨后巡视检查至少各

1

次。6.3.4 地质灾害人工监测频率应符合规定:a) 对比分析体及其周边环境条件与之前状态的变化程度等;b)灾害体期每周监测

2

次;暴雨、久雨或灾害体有变形迹象时应加密监测,视情况每日

1

次或每日数次监测;c) 设置地质灾害监测点的部位,人工看护

执d) 地表水和地下水:汛期每周

1

次;暴雨预警发布后,雨前、雨后各

1

次;e) 简易自动化监测,数据采集频率宜设定为

0.5h/次;f) 日常巡查应按照汛期每周

2

次;如雨或久雨,视情况增查频次。6.3.5 监测中,可根据灾害变化调整频率。7 防汛隐患治理7.1 治理措施DB11/T

—7.1.1山洪灾害隐患治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

按照各级主体职责,跨沟道路或桥涵、塘堰坝、沟道和滩地人类活动占地、沟道束窄、沟道急弯、低洼地隐患治理;b)

应以分段为主,工程措施应主要设在城镇、居民点、基础设施等防护地段;c)

应根据山洪沟流域暴雨洪水特性、沟道特点、历史山洪灾害、地形条件等因素,针对防护对象布及属性特点,协调沟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进行综合治理;d)

治理的防洪标准和工程级别应符合

778

的规定;e)

治理的主程措施包括护岸、堤防、、河道疏挖、、跌拦砂坎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组合;f)

治理施工非汛期进g)

工程措施的设计应

50286

778

的规定;h)

工程施工应符合

SL

260、SL

778

的规定;i)

临时可采用疏挖、、等快速治理措施。7.1.2 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

应根据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影响范围内的地质条件、气象条件,综合分析其发展趋势,针危害程度和保护对象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综合;b)

泥石流隐患治理:对形应固物源和抑制新物源为主,工程措施拦挡坝岸底和恢复通区应以疏为主,工程措施槽、坝、沟道清理、防护堤和护底堆积区宜采取、防护和停淤等综合措施;临时治理可采用清障、排导、拦挡等快速措施;c)

崩塌隐患治理:宜以清除危岩(土)体为主具备清除条件的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柔护网、支挡、及嵌补、锚固及灌浆、截排水等措施;临时可采用削方、支挡、锚固、拦挡等快速措施;d)

滑坡实际情况,选择截排、抗滑桩、削方、锚索(杆)、格构锚固和植被防护临时治理可采用截排削方减载及回填压脚、锚固、支挡等快速治理措施;e)

地面塌陷以填充和注浆为主,辅以地下水和地表水控制;临时治理可采用填充、注浆等快速治理措施;f)

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措施的与施

的规定。7.2 防汛隐患治理验收与复查7.2.1 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汛隐患治理的验收宜

223、

、DB11/T

的相关规定实施。7.2.2 防汛隐患复查合格后,相关规定由防汛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或属地防汛主门验收工作。8 防汛隐患上报与核销8.1 防汛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应对排查出的隐患按规定上报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防汛主管部门,上报应包括防汛隐患部位、防汛隐患描述和隐患可能造成的,宜按附录

E

中表

进行8.2 防汛隐患完成过验收后,由防汛隐患排查治理按相关规定申请核销。

2000

DB11/T

—附录A(资料性)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记录表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应逐点开展,记录可执行。表

A.1表

A.1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记录表表

A.1

续)

DB11/T

DB11/T

—调查:

调查人员:

审核人:

填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