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限时练习题
每个文段限时:12分钟
一、(12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我的朋友圈平均两天出现一个的“YYDS(永远的神)”,最近有被更新的流行语“破防了''赶超
的趋势。如实说,朋友圈那些惯常用流行语的人并无恶意,使用流行语的目的,也主要是努力显得
时兴,钾着劲儿让自己显得有趣。可问题就在于,复读机式的有趣并不是真的有趣,甚至相当乏味。
当一个热词反复出现在聊天记录、综艺字幕、电梯广告、视频弹幕里时,它的诙谐和巧妙之处就被
一次次稀释了。更严重的是,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表达和缺乏趣味的文字,正在逐渐消磨我们的语
言能力。
②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2名受访者的调查,76.5%的人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
越贫乏。在豆瓣成立的“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里,有22万参与者求教怎么形容冰糖葫芦好吃、有什
么能代替“颜文字
③“失语症患者“离文字越来越远,症状是热衷于使用各种热词流行语。还容易大惊小怪,抛弃
句号,因为句号意味着冷漠、不满和谴责的语气,只有感叹号才显得热情。他们也放弃遣词造句,
需要表达时就打开图库贴一张“说大事专用图''"不配图我总觉得不专业我是来凑图滴”:写文章要
三行插入两个表情包,文字不再用来讲逻辑和故事,只呈现情绪和状态。渐渐地,我们连100字的
点评也凑不满了。阅读和书写长文更显吃力,能够领悟别人所表达的意思,并且精确表达自己的感
受,成为一种逐渐稀缺的能力。
④摧毁我们的语言能力的并不是流行语和各种感叹号、图库和表情包,而是我们不再思考,在
看似有趣的流行语外衣下,包裹着干瘪的灵魂。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一书中写道:“我
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复制流行语是容易的,精确地形容思想、感受、味觉、气味,
用别人未曾用过的表达,去触碰那些存在却未被注意和书写的地带,才是有价值的,也是永恒的。
⑤语言是活的,流行语们自有归处,我们宁可发明些辞趣,也别让自个儿的大脑成了别人思想
的跑马场。
(作者:杨杰。有删改)
【文本二】
①网络流行语,到底是不是一种语言上的“病症”?这个话题似乎已争论多年。如果说它们都是
语言的“毒瘤”,显然有一棍子打死之嫌,因为毕竟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已在口耳相传中“扶正”,得以
登上大雅之堂,成为语言丰富性的有益补充,如“给力蛮拼的等等。但无论如何,过度使用网络
流行语对于我们的一大影响是,终究患上了“语言贫乏症
第1页共18页
②有人曾对古人的表达和我们的网络流行语做了一番对比:古人形容人漂亮可以用“貌比潘
安”“玉树临风’'"顾盼神飞”,我们只会说“高富师白富美”;古人形容人难看可以用“东施效颦”“獐头
鼠目”,我们只会说“矮穷姓”"颜值低”:古人表达悲伤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们只会用“蓝瘦香
菇”……也许这种对比有些极端,但如果有一天你张口闭口只会习惯性地说“高富帅”“矮穷姓”,会不
会也被自己表达的匮乏惊呆了?
③网络世界无穷尽,现代传媒的传播作用和影响不可小觑。一些网络热词之所以迅速被传播,
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民的搬运作用。一些热衷于炒作网络热词的推手也正是利用这一点,让一
些粗鄙的“网络流行语'’蔓延网络。
④或许我们应该相信语言的“自净能力”,不用过于担心害怕,因为从古至今语言一直在融合、
创新、淘汰,最终沉淀下来的才是精华。但毕竟语言也是一种文化,对于个人来说,选择使用什么
样的语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文化内涵乃至思想深度,而聪明的人,总会在泥沙俱下的"潮流''
中挑选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放任自己陷入“流行的漩涡。
(作者:长余。有删改)
1.(4分)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西项是()
A.文本一“它的诙谐和巧妙之处就被一次次稀释了”一句中的“稀释”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意思是“诙
谐和巧妙之处”变淡了.
B.文本一中“失语症患者”离文字越来越远,其症状就是大量使用流行语。
C.文本一原题“有话好好说”,实际上是作者对“失语症患者”的提醒或要求。
D.文本二第②段用古人的表达和网络流行语的表达做对比,证明“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会使我们语
言贫乏”的观点。
E.两个文本的作者都认同对“流行语”应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2.(4分)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的论证思路。
3.(4分)两个文本都谈到“流行语”,其作用有何异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简要分析。
二、(12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东汉的桓荣,年轻的时候遭遇社会动乱,民不聊生。他与同族的一个叫桓元卿的人,同处于
饥寒困境之中,但是,桓荣却依然读书不辍,习诵如常,元卿便常常讥笑他说:“饱暖都无暇自顾
了,还一本正经地读书,真是自讨苦吃,白费气力哟!天下乱作一团,读书有啥用啊?”
②对于元卿的话,桓荣一笑而过。他在跟随九江朱普学习期间,刻苦自励,15年没有回家。因
为穷困,常常为佣以自给,但他穷且益坚,学问至臻,终成一代名师。60多岁的时候入朝,深得光
第2页共18页
武帝刘秀的敬厚,官拜太子之师少傅和九卿之首的太常,赐以辎车、乘马。
③这件事传到了桓荣的家乡后,元卿惭愧地对人说:“我真是没有见过世面,哪里会料到读书
能得到这样大的好处啊!”
④西汉的朱买臣,家境贫穷,却对读书情有独钟,虽然是一个40岁的落魄儒生,但他依然酣乐
于习诵,穷理以致知。家里的生计,常常要靠他到山里砍柴以维持,而他荷薪行走的时候,总是把
书系在扁担上,一边走,一边诵读,旁若无人一般,其所过之处,总有人背后讥笑他是书痴,甚至
有人挖苦说:“书中能读出油盐酱醋茶吗?"他听后,也只当耳旁风吹过。
⑤后来,朱买臣以读书人的身份,在会稽郡当了一名差役,随上计吏进京汇报工作,巧遇汉武
帝的近身之臣严助。严助见他谈吐不俗,便荐于武帝,后来他深得武帝的赏识,治国安邦,可谓是
一代能臣,官至位列九卿的主爵都尉……
⑥书不薄穷贱之人,亦不厚富贵之人,唯有刻苦自励、学而不弃者,方得其精髓,孕其瑶华!
所以,读书求进之人,得到的应该是尊重,是敬慕,是扶持,而不是讥笑和打击,因为你不知道在
日后的岁月,他们将成就什么雄业伟绩!年年春风得意的蒲柳,或许会嘲笑霜欺雪压的松柏,但是,
蒲柳只能为薪为柴,而松柏才是庙堂之材啊!
⑦读书人,就是成长中的松柏!
(节选自《莫讥读书人》,作者:王飙。有删改)
【文本二】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
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
②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
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
平等。
③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中学做人,
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
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奋斗的执着,从马克思的书中学得人世的激情,
从鲁迅的书中学得批评的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的书中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
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
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
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
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至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的书籍,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
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
第3页共18页
此种喜好结缘,人多半会向往于崇高之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有正
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
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
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融化。”
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节选自《读书人是幸福人》,作者:谢冕。有删改)
4.(4分)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第④⑤段列举西汉朱买臣通过读书获得成功的例子,论证了只有勤奋读书才有可能取得
成功。
B.文本二第④段引用笛卡尔和雨果的话,有力论证了读书可以使人向善避恶。
C.文本一和文本二的最后一段都总结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D.文本一采用了“分一总”的论证结构,文本二则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论证结构。
5.(4分)请为文本二中的画线句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6.(4分)两个文本都围绕“读书人”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简要分析。
三、(12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中国绘画的艺术自信
①中国绘画是一个艺术宝库。吴道子的宗教人物画,顾闵中的宫廷人物画,张择端的风俗人物
画……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它们都是世界艺术之林中色彩独异的花朵,放射着永不磨灭的光
芒。
②从比较的观点来看,中西方的绘画,就像春兰秋菊,各有各的色彩,各有各的芬芳。但人们
对中西方绘画光芒的感受不同。有人说,西方绘画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或多
或少、直观感受到它的光芒;而中国绘画则像天上的月亮,云遮雾扰,如果缺乏必备的中国传统文
化修养则难以感受到它耀眼的光芒。
③其一,关于绘画的真实性。西方绘画的“真”,就是对事物形貌色彩的如实反映,而中国绘
画理论认为,这不叫作“真”,只能够叫作“似”。只有不但对事物的形貌色彩,而且对画家的心
都作出了如实反映,才叫作“真”。五代绘画理论家荆浩说:“似者得其形而遗其气,真者气质俱
盛。”这就是说,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轻形重神、忘形得意等等,都是中国绘画的“真”。
第4页共18页
④其二,关于斑斓的色彩。西方的油画那鲜艳明快的色彩,足以令人目眩。但是,在中国的水
墨山水画中,人们看到大多是数峰耸出,几棵树木;泉水远逝,瀑布高悬;山腰烟岚,山脚怪石。
但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不就有斑斓的色彩吗?问题在于,中国绘画理论认为,水墨高于青绿,
因为中国绘画重在追求意境。传为王维所著的《画学秘诀》中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
⑤中西绘画对真实性、色彩有不同的理解。那么,中国绘画之所长又在哪里呢?中国绘画之所
长,表现在许多方面,从整体上看,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绘画的丰满性和深刻性。也就是中国山水画
中蕴含着的极其丰富的内涵:天人合一的理念、逸人高士的情怀、萧疏清远的追求、空灵荒寒的境
界、耿介拔俗的灵魂。因此,中国的绘画,是中国哲学的延伸。傅抱石说,中国绘画是民族精神的
最大表白,也是中国哲学思想最亲近的某种形式。因此,中国绘画的终极目的,就像中国哲学的终
极目的一样,都是教人做一个灵现纯净的好人。中国的艺术理论,从古至今,一以贯之地反复说明
这个道理。鲁迅说:“美术家固然需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需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
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
(作者:杨琪。有删改)
【文本二】
中国画的古意
①刘勰说:“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学如此,绘画也一样。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往往
是艺术特色或美学思想的嬉变,每一次新变,都会出现新的里程碑,但没有什么难以继续发展的顶
峰。但是,明清以降,山水画界在发展上走偏了路。这条偏路就是“极端崇古”而失去了自己的面
目。这一派代表人物大都致力于崇古摹古,可谓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二十世纪初的一番“百家争鸣”后,中国画又重新走向了
适合自身发展之路。徐悲鸿等提出了融合中西的“改良”说,潘天寿等提出了“中西绘画拉开距离”
说。概而言之,前者的宗旨,就是要通过吸收西方写实造型体系来改造中国画之旧有面貌;后者坚
持在传统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创新之路。这两种观点各有千秋,不可用非此即彼
的态度对待之。
③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能够在传承中不断创
新。对于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是发展创新的重要前提。忽视古之雅正纯朴,往往会让艺术走
向流俗浅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画的发展完善必须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
的土壤,可以说没有继承就没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作者:周宗亚。有删改)
7.(4分)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两个文本都借用了名人们关于绘画的观点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B.文本一第③段用荆浩的言论证明中国绘画中的“真'’讲究的是形与神的关系。
第5页共18页
C.文本二第②段中徐悲鸿和潘天寿的理论实质上是一致的,都强调“中西合璧”。
D.文本一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文本二主要采用比喻论证。
8.(4分)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9.(4分)文本一和文本二在对中国画展开论述时,都提到了西方的写实画法,但侧重点不同,请结
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
四、(12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小题。
【文本一】
开凿“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历史启迪
①在红旗渠修建的过程中,林县人民以百折不挠的斗争品格、艰苦奋斗的自主意识、求新求变
的创新追求,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精神价值体系,即
红旗渠精神。
②在壁立千仞、结构破碎的太行山上,红旗渠的建设者们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创造出不
同的开挖方法:上开法、下接法、腰砍法、顺山开洞法……他们还因地制宜,发明出“明窑堆石”
烧灰法,将石灰的产量由传统暗窑一次烧制几万公斤提高到明窑一次烧制数十万公斤。
③红旗渠的建设实践昭示我们:只要我们坚定地依靠人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
性、创造性,我们的伟大事业必将成功。
④干事创业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是各项事业的推
动者,更是抓落实谋突破的先行者。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便诠释了领导干部干在前、当先锋的深刻
内涵。
⑤在修渠队伍中,走在最前面的是党员领导干部。从县委领导到公社干部,他们与修渠群众同
吃、同住、同劳动,不仅一起学习,还时常一同讨论如何解决施工难题。一次,采桑公社开凿的盘
阳隧洞发生冒顶事故,危急时刻,采桑公社副书记、工地分指挥长郭增堂挺身而出,带领由分指挥
部干部组成的突击队,冒着生命危险,冲进隧洞清除洞顶落石,运出塌方土石,直到危险解除,才
让民工进洞继续施工。
⑥要始终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奢者富不足,俭者
贫有余,戒奢以俭,才能强国富民。
⑦红旗渠开工之时,正是我国自然灾害晶艇之时。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建设红旗渠,困难可想
而知,施工过程中,甚至出现过几个月的时间里,总指挥部只有几十元资全,连凿隧洞点煤油灯的
第6页共18页
开支都不够。为了修渠,林县人民把一切可利用的物品都利用起来,以节约每一分钱:开山挖渠的
工具坏了,工地上就支起铁匠炉、建起木工组,自己修制工具;拾菌破了,民工们就上山割荆条自
己修补,破得实在不能用了,便用水泡软,抽出长荆条用来编新葭,剩下的当柴烧石灰;开山放炮
需大量炸药,国家供给有限,当地政府又资金短缺,农村群众使多集农家肥,省下硝酸镁化肥用来
自制炸药……通过修建红旗渠,林县人民养成了勤俭持家、精打细算的优良作风
⑧克勤于邦、克勤于家。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自立,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生存发展、
兴旺发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始终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新时代,这一优良传统值得被
继承与发扬,继续照亮我们的奋进之路。
(作者:申伏生。有删改)
【文本二】
元宵佳节,杨贵和县委全体同志率领由3万多民工组成的修渠大军,冒着寒风,踏着霜冻,洁
浩荡荡开上了太行山,扑到荒无人烟的漳河滩和“引漳入林”工程的各个施工段。过去峰峦叠嶂、
冷壁清寒的太行山间,顿时成了红旗招展、热火朝天的战场。多少年没人烟的漳河滩,从渠首到分
水岭间的渠线上,无数没有名字的荒山野沟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在寒冷的太行山深处,铁锤声、
钢钎声打破了太行山几千年的宁静,坚硬的岩石和血肉之躯开始碰撞。千军万马战太行,那是人与
大自然的较量。
当时,为保证安全,总指挥部决定组成一支专业除险队,实施凌空除险。除险队员用绳索捆住
腰,手持长杆抓钩,身背铁锤钢钎等工具,将一块块浮石勾撬、掀落下来。因腰部长时间被粗绳捆
绑系磨,久而久之,任羊成的腰部形成了厚厚一层老茧,粗糙如老榆树的树皮。一次,任羊成去排
除塌方险情,炸药突然爆炸,他一下子被崩裂的烂石理住,瞬间失去知觉。人们赶紧东找西寻,终
于从乱石堆中拽出了血肉模糊的任羊成。
10∙(4分)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无聊的一项是()
A.文本一从“干事创业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和“要始终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两方面论证了红旗
渠精神的历史启迪。
B.文本一第②段中列举建设者们创造的开挖方法的例子,论证了依靠人民充分调动群众必将成功
的论点。
C.文本一第④段引用俗语“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生动形象地强调了干部的作用。
D.文本二中任羊成的故事可以证明文本一中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
11.(4分)请简要分析文本Y)-⑧段的论证思路。
12.(4分)两个文本都以红旗渠精神为主题,但表达方式和写作目的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具体内
容简要分析。
第7页共18页
五、(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网红老师''以德立魂用爱图粉
①一位全网“最卑微”班主任火了。高考结束后,吉林松原一高中班主任王狂与60余名毕业生相
约公园用水枪、水气球等玩具打水仗,他在“围攻”下被浇成落汤鸡。三年的相处时光,"塞满''了王
钱的视频主页,也让他在抖音上收获了300多万粉丝,累计获赞4000多万。
②’'太有爱了羡慕有这样的老师!”在网友一片叫好的同时,也有人担忧,老师都当网红了,
还能不能好好教学生。
③与众不同的是,这名“网红”班主任的背后,是爱和情怀的沉淀。今天与学生"打''成一片,缘
于无数个日子与学生朝夕相处。为全班同学准备“定制款'’毕业礼物,送每位女生一支口红。高三备
考阶段,为学生们买西瓜、送零食、发新年红包,把“高考倒计时”改成“班主任挨揍倒计时他用
照片和视频把学生们在校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让他们的青春不留遗撼,网络上传播着青春的活
力和激情,教育的故事和智慧。把寻常日子过得不寻常,把紧张压抑的日子过得像一首诗。这才是
孩子们喜欢的青春,这正是理想的教育生活。
④教育与“网红”并不矛盾。生在电脑时代,长在网络之中。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新一代学生,学
习的视野从来不只有书本和习题。他们眼中的“好老师”,也要有个性,合脾气,会抖音,懂游戏:
能体察学生的冷暖,能懂得学生的喜好,能和学生一起拼搏,也能一起放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⑤新时代的老师与时代同频才能更好地育人。“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只有搭乘数字信息化的
快车,教育才能永远鲜活生动。我们要用互联网思维来重塑教师形象、班主任角色。要懂得用学生
喜爱的图画、H5、动画、快内、直播、短视频等最新的传播技术,又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和教育的吸
引力。要通过微信、QQ、微博等网络平台与学生建立更便捷的沟通,成为学生的“网友要打磨教
师自己的网络空间,以有趣、有理、有例来实现认同和信赖,让学生和家长成为自己的“粉丝
⑥“网红老师”是时代的产物。“网红老师”这个群体,显得越来越时尚,越来越多元化。必须看
到,网络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教师,不能为了走红而“剑走偏锋因此,更要谨慎地利用
网络新技术、新平台。只有让自己的网络言行在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的框架下,我们才能减少和避
免舆论的潮涌。“网言网语网事''虽然自由活泼,让人亲近,也容易让人置于舆情的涡流。防范和规
避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坚守初心,坚守师德,坚守规范。
⑦用爱加持,“网红''老师才不会是昙花一现。教不好学生,考不出成绩的班主任或老师,不会
成长为真正的“网红”。正如这位王钱老师,他的初心就是把孩子教好。今年高考,他手下曾经的“问
题学生“,冲到班级前五,全班基本都过了二本线。
第8页共18页
⑧好时代催生了各具个性和风格的“网红老师”,好教育同样需要真正的“网红老师”。好老师“红”
起来,教育才能“好”起来。
(作者:山桅子。有删改)
【文本二】
“网红教师'’为何能红?
①疫情重卷,教师们在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过程中,网上名师的走红,也让我们思考,“网红教
师''为何能红?好老师的标准有什么变化?好课程更加丰富了吗?
②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在视频中用带着一些湖北口音的普通话讲唐诗宋词,不少人评论说
“像评书一样”。“李白一听说奉召进京,马上就膨胀了。写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看他的鬼样子,你们知道什么叫‘得意忘形'吧,这就是活标本。”“苏轼贬到黄州后,是被监管的
犯人。但他一到黄州,不仅没有人监管他,天天有酒喝有肉吃,快活得要死。”一名优秀的老师,是
书里到书外的一座桥梁,将意、趣、情、境圆融于身,以己身渡诗文,引你我跨万里、越千年,抵
达品味奥义之彼岸。
③从课本到黑板、PPT、智能屏幕,教学方式在变,好老师的标准变了吗?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牛楠森坦言:“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的变化,将会丰富我们对好老师的认识,但却不会改
变好老师的核心标准。”
④经典之谈莫过于''经师"“人师'’之别,韩愈又对此区分为“句读之师”和“解惑之师”,近世又有“德
高,,“身正之说,今日则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表述。虽
跨越千年,但经典表述在精神上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和一致性。即:一位好教师,首先是一位品行高
尚的人;其次是有爱生之心,以引导、成就学生为本心;最后是有善教之能,以人生体验和智慧帮
助学生解答其遭遇的人生困惑,带领学生走出观念的泥沼。
⑤好老师的标准没有变,好课堂的标准也没有变。好课堂是有趣的,是充满互动的,也是干货
满满的。总之,好课堂是有美感的,情景交融方显教学本义。这就更需要有更多的好老师与时俱进
地进行耕耘了。
(摘编自河南省教育厅公众号《“网红教师”为何能红?讥有删改)
13.(4分)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申项是()()
A.要想成为学生的“网友”,教师就要打磨自己的网络空间,以有趣、有理、有例来实现认同和信
赖,让学生和家长成为自己的“粉丝
B.能体察学生的冷暖,能懂得学生的喜好,能和学生--起拼搏,也能一起放肆,同声相应,同气相
求,就会成为真正的“网红”老师。
C.文本一第⑥段的论述中,作者用“只有……才……”一组条件关联词推进论证,论述了“网络言行
要在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的框架下才能减少和避免舆论的潮涌”的观点。
第9页共18页
D.文本一的结尾段从内容上重申观点,起强调作用,结构上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E.文本二的结尾段只论述了“好课堂”的标准,在内容上与前文相脱节,文章结构显得不够严谨。
14.(4分)文本一第⑥段和文本二第②段都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15.(4分)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的论证思路。
六、(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在保护中传承,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
张近山
①在线下博物馆珍贵的文物中汲取历史和文化的滋养,在线上数字博物馆中沉醉流连,下单一
个考古盲盒亲身体会文物挖掘保护的乐趣,跟随专家学者的讲解探寻文物背后深邃的背景和生动的
故事……5•18国际博物馆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社会公众得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触摸历史
脉搏、感受文物之美,加深对文物保护的了解和认识。
②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从镌刻华夏民族内聚内敛、崇尚和平性格的万里长城,到展现
古代中西方文化汇聚、碰撞、交融的敦煌石窟;从以“一己之力”串联起东西方阿舍利文化传播带
的稻城皮洛遗址,到诞生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的八角
楼革命旧址……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中国人民罩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凝结在遍布神州大
地的文物之中。正是这些珍贵的遗产,为我们回首过往、立足当下、开创未来提供了正确的精神指
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③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保护不是让它们藏之深山、
孤芳自赏,而是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
起来,走进更多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近年来,不论是《如果国宝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
等热播的纪录片,还是《国家宝藏》《考古公开课》等叫好又叫座的电视节目,抑或是各大博物馆热
卖的文创产品,无不折射出人们日趋丰富而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带动更多文物活起来的同时火起
来、潮起来。之前也许只在教科书上有“一面之缘”的国宝,借助活泼可爱的文物表情包、诙谐幽
默的文物说唱和设计精巧的互动小游戏,形象愈加丰满而生动。以新的姿态走入公众视野、大众生
活的文物和遗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持续绽放。
④保护文物,不止是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责任。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95家,
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183家,接待观众7.79亿人次。蓬勃发展的博物馆事业,为社会公众增强文物
第IO页共18页
保护意识注入润物无声的力量。不过近两年,游客在参观游览过程中破坏文物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试行开放仅十多天,馆内就有多处展示物遭到破
坏:去年3月,3名游客在长城上刻字被依法拘留并列入“黑名单”。一些游客觉得微不足道的不
文明行为,可能让文物承受不可逆转、不可修复的巨大损伤。这也提示我们,在加强文保工作、健
全文保制度的同时,增强全社会珍视文物、爱惜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依然任重道远。
⑤重器凝万古之志,典籍汇千载之思。方寸之间越千年,文物不仅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
贵资源,也是一种熔铸了深沉家国情怀的精神符号,是时间和历史的伟大见证。当下人们保护文物
的每一份努力和成就,都将在历史长河中得到彰显。
【文本二】
推出茶具、折扇、丝巾,青绿山水走进日常生活
①观众排起长队,只为一睹“千里江山”的风采,这是“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
开展时的场景。展览展厅设在故宫博物院午门正殿和东西雁翅楼,分前后两期,共展出文物86件套,
以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中心,系统梳理、展示了中国历代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脉络。
②伴随展览的策划,故宫博物院还同步启动了同主题文创产品的研发工作。《千里江山图》异型
茶具套组,仿山石造型制作,异型茶壶和公道杯正放为实用器皿,倒置后可做家居摆件装饰。《千里
江山田》多功能艺术桌垫,既体现了原画的优美意境,又还原了原作的绚丽色彩。千里江山艺术折
扇,扇面采用几近失传的“花罗”工艺,其提花纹样的设计源于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缠枝牡丹纹花罗
文物,扇面图案依《千里江山图》设计,花罗扇面质地细密,轻盈通透,其中花罗手工扇套,配以
真丝贡缎内衬,与折扇浑然天成,交相呼应。《千里江山图》艺术丝巾采用100%桑蚕丝,手感柔滑、
细腻、悬垂性好,较好地融合了优雅与文艺的气息。
③《千里江山图》经典的青绿配色,还非常适合于各类饰品、日用品。故宫博物院研发了包括
项链、耳饰、戒指等首饰系列,包括尺、镇纸、笔筒、便签纸豉等文具系列,包括手工皂、手提袋、
无火香薰等日用品,让青绿山水走进日常生活,走进寻常百姓家。
16.(4分)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人们日趋丰富而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在带动着更多文物活起来、火起来、潮起来。
B.文本一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强调我们必须要保护文物。
C.《千里江山图》艺术丝巾主要采用桑蚕丝,手感柔滑、细腻、悬垂性好。
D.文本二的标题高度概括了文本内容,点明了让文物活起来的形式。
E.文本一和文本二的主要表达方式都是议论,文本一旨在论述在保护文物同时要传承文化与精神,
让文物活起来,文本二则论述了让文物活起来的具体做法。
17.(4分)请简要梳理文本一的写作思路。
18.(4分)文本一的第③段和文本二的第②段都提到了文物以新的姿态和形式,走进大众的视野和生
第11页共18页
活,但是目的各不相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
七、(12分)阅读下列两个文本,完成各题。
【文本一】
①国人很早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
②今天的中国,以劳动为荣已成为社会风尚,以奋斗为美已成为日常风景;
③在数不尽的薄雾萦绕的清晨,在无数个暑气蒸腾的正午,在每一个华灯初上的黄昏,有环卫
工人俯身清扫的忙碌,建筑工人栉风沐雨的辛劳,医护人员追赶生命的急切,科研人员投身实验的
专注……
④在每一个劳动岗位上,都跳动着一颗为家国拼搏、为梦想奋斗的炽热的心。每一个身影,都
是那样的美!
⑤同时也要看到,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还有一些与以奋斗为美的社会风尚不合拍、不和谐
的杂音。
⑥眼下,“躺平”这个网络词热度不减。诸如“你打拼实现你的梦想,我躺平实现我的安
逸”“一时犒平一时爽,一直躺平一直爽”“做条咸鱼,有什么不好”等“骗平”语录流传甚广。
甘于''躺平",究其原因,或者是因为跟不上时代奋进步伐而选择止步,或者是因为生活遇挫而选
择逃避,或者是因为受某种风气所扰而选择随波逐流……
⑦这不是偷,懒又是什么?
⑧另一个热词“啃老”,也始终是网上网下的话题。成年子女花式“啃老”,表现各种各样:
一种是“心理依赖”,做“襁褓青年”;一种是“家务依赖”,做“甩手掌柜”:一种是“经济依
赖”,吃穿用度全靠父母;还有一种是“财户依赖”,想方设法强行“啃老”……
⑨这不是无赖又是什么?
⑩受文娱行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之风的影响,幻想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青少年也不在少数。
某些经纪人与平台联手,包装打点、话题造势;某些顶流网红开直播,搔首弄姿博眼球,炒作“八
卦”赚打赏;某些流量明星爱富、追富、炫寓,私下签订“阴阳合同”、赚取天价片酬。他们出行
动辄豪车开道、保镖簇拥、粉丝云集,办婚礼、过生日,讲排场、摆阔气、相互攀比……
⑪⅛不是无耻又是什么?
⑫向往“躺平”也好,花式“啃老”也好,幻想一夜暴富也好,说到底,都是美丑观出了问题。
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却以无所作为、四体不勤、百无聊赖为荣为美;不去奋斗、不孝不敬,却以
第12页共18页
一味索取、坐享其成、榨干父母为乐为美;不去奋斗、不走正道,却以爱慕虚荣、投机取巧、专走
邪道为趣为美。
⑬这些美丑不分、美丑错置的现象,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悖,也与当今社会积极向上、拼搏
奉献的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文本二】
①“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青年志存高远,一个国家就有澎拜的动力,一个民族就有蓬
勃的希望。
②何谓“立大志”?青年周恩来告诉我们,那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4包负;毅然回国
的钱学森告诉我们,那是''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的奋发图强:情系脱贫事业的黄
文秀告诉我们,那是“投身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坚定抉择……“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将小我融入大我,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青年才能更
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③“中国很努力,我们要争气。”新时代中学生不当''躺平”任嘲的局外人,务做学习征途上
开路破局的弄潮儿;面对繁重学习任务,不做畏难逃避的胆小鬼,必做迎难而上、披荆斩棘的实干
家;面对问题矛盾,不做怨天尤人的“键盘侠”,要做尽责尽力的主人翁。
④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在拼搏中释放激情,追逐理想,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
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诠释责任担当,就是人生最美的模样。
(节选自新华网《青春无悔,强国有我》。有删改)
19.(4分)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本一要论述的观点是“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还有一些与以奋斗为美的社会风尚不合拍、不
和谐的杂音
B.由文本二可知,青年人要志存高远,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努力奋斗。
C.文本二第②段主要用周恩来、钱学森、黄文秀三人的例子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青年人要
为祖国和民族而奋斗的观点。
D.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劝诫时下的青年人不要安于现状,而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E.两个文本的语言都简洁、鲜明,善用排比,句式整齐,增强了行文的气势和说理的力量。
20.(4分)文本一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作用。
21.(4分)一位同学打算根据上面两个文本内容,以“奋斗与躺平”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请你帮他
完成写作提纲。
第13页共18页
L提出问题:如何正确看待奋斗与“躺平”
分工观点一:人生没有“躺赢”,要幸福就要奋斗
L正面t摆事实:(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奋斗与析
“躺平”一问ʃ观点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反面t摆事实:(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
I得出结论:(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12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吾居星塘老屋,灶内生蛙,始事于画。”这是齐白石老人的一句话。“灶内生蛙”,喻指
其家庭贫穷。因白石老人是湖南人,湖南多阴湿天气,贫穷所致,多日灶火不举,故尔,灶内生蛙
矣。
②我喜欢"灶内生蛙”四字的表达。
③贫穷,乃人生之悲苦事,寻常人,大多对之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甚至怨天尤人,而白石老
人,却独以“灶内生蛙”四字形容之,形象之外,透着一份性情的洒脱,透着一份文化人的达观和
风雅。
④其实,这在文化思想上是史有所承的,当年的孔老夫子及其弟子,不就是如此的吗?“一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对于颜回对待贫穷的乐观态度,
孔老夫子盛赞之。
⑤这就叫作:安贫乐道。
⑥不过,还有一个词叫作“人穷志短”。“穷”字不只是指“财穷”,还可解读为“困厄”“仕
途不达”等。面对一个“穷”字,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也就出现了分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
穷斯滥矣。”君子没有办法还能坚持,但如果小人没有办法,能令胡作非为了。
⑦儒家,讲究''中庸",纵是境遇再坏,也有着圆融的处世态度,所以才能“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孟老夫子也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虽处贫贱之中,
但意志不会改变。这些影响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大写出了一位位伟大的中国人。
⑧面对贫穷,不“移”其志。不“丧”其志,才是处世之大者。即如“灶内生蛙”的齐白石,
因“始事于画”,最终成为一代画坛巨匠。
⑨物质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穷”。心不穷,志便在,志之所在,就敢于直面,就勇
第14页共18页
于改变。中国的“全面脱贫”,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脱贫,更是一种文化思想
的脱贫,一种精神的脱贫。
⑩在贫穷面前,中国人彰显的,是面对贫穷的一份洒脱、达观,更是一种奋进的动力,一种激
昂向上的民族精神。
(摘编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文本二
①北宋初期的政治家、思想家石介,年轻时囊中羞涩,十分节俭。有人欣赏他,送给他很多食
物,他摇头谢绝说:“早食膏粱,暮厌粗韧,那是有钱人的吃法。”他谢绝了别人的好意,把全部
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经过苦读,终见成效。后来他担任国子监直讲,享有非常高的声誉。一次,
一个朋友想请石介写一副对联,还没开口,便有人阻止说:石介不会答应的,他年轻时都不喜欢做
这种事情,如今声望剧增、官位又高,怎么会答应呢?出人意料的是,听到朋友的心愿,石介毫不
犹豫地满足了他的要求。面对众人的疑惑,石介解释说:若为小钱,便是琐事;若为友情,则为大
事。我虽然已身居高位,但不可以丢掉朋友间的恩义。
②孟子曾说:“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意思是,人穷困时不失去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作
为一个有德行的人,?迨力。现都应该守住自己的高尚志趣和纯洁心灵,守住为人处世的道德底线。
③“穷不失义”可以做到,“达不离道”却很难为。【】
④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独善其身,是一种道德、情感、诚信的修养。
有了这种修养,才能在顺境和逆境中都坚守初心,彰显人格魅力。
(摘编自《杂文选刊》,有删改)
22.(4分)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无解的两项是()
A.文本一中,齐白石老人的例子分别在第①段和第⑧段出现两次,先以此事引出话题,再用该事
例证明穷而不改其志的意义。
B.文本二第一段列举石介的事例,主要是为了用他说的话引出观点,并证明观点。
C.文本一第⑥段和文本二第②段中的加点字,所表达的语气截然不同,所以两文的语言风格也不
相同。文本一的加点字没有明确表现出作者的结论。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两个文本中都有出现,在文本一中用以证明拥有中庸态度才
能不人穷志短,在文本二中用以证明人们发达后也不应背离道义,引用目的完全不同。
E.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两个文本都兼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使论证有力、论点鲜
明。
23.(4分)请分别概括两个文本的观点,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24.(4分)下面两则链接材料,哪一则适合放到文本二第③段的空缺处?请判断并阐述理由。
【材料一】
第15页共18页
战国时的杨朱在魏国做大官,回畏垒山拜访老师时,带着前呼后拥的队伍,洋洋得意,夸夸其
谈。老师下山接他,叹息道:原以为你可教诲,今始知你不可教也。杨朱问为什么,老师说:你神
态傲慢,目光骄矜,谁愿与你共处?杨朱听后羞愧难当。
【材料二】
左宗棠发迹后,回湖南老家看望老师,在临近处停下轿子,换掉官服。随从不解地问:大人为
什么要换便装呢?左宗棠说:我穿着一身官服,老师就不会说心里话啦。果然,当老师看到还像普
通百姓形象的左宗棠后,与他煮茶畅饮,无话不谈。
第16页共18页
参考答案
ɪ.B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产业链合作项目协议
- 花卉种植基地合作协议
- 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合同
- 机械施工中的效率提升措施分析
- 个人心理咨询师服务协议
- 无人机行业股权投资合作协议书范文
- 混凝土施工中的温控与养护措施
- 能源管理系统综合布线施工流程
- 施工现场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 公共交通站点装饰装修施工方案
- 中医类诊所规章制度与岗位职责
- 中国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与非机械通气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
- 定向钻电力顶管施工方案
-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期末单词词性分类测试表(汉译英)
-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随机选点记录
- 一氧化氮让你远离心脑血管病第(全书回顾综合版)
- 2022年天津三源电力集团限公司社会招聘33人上岸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附带参考答案与详解
-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番禺区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 尿崩症诊疗规范内科学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 压缩语段之语段要点概括公开课一等奖市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
- 零售药店医保培训试题及答案,零售药店医保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