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句子默写

1.古诗文默写

(1)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2)日月之行,。(曹操《观沧海》)

(3),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

对友人深切的安慰、同情、牵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正一帆悬若出其中枯藤老树昏鸦一夜征人尽望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

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

写错字。本题中的“悬、藤、鸦、尽、直、郎''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基础知识综合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甲]汉字既是中华文明形成的标志,也是记录中华文明的(载体、承

载),更是(ZhUlSiI)中华文明源流的根脉和纽带。

[乙]国家森林公园十万亩森林,层峦叠嶂,像铺开了巨大的绿色画布。彰显出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独特(m6ili)。

[丙]不管人们怎样不停(迁徙、迁走),无论潺争多久、离家多远,故乡是在异乡之

人永远的牵念!

[丁]“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并不自暴自,大多是在与卷圻斗争

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就辉煌的事业。

(1)根据上面[甲][乙]两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zhuTsu()②m6i11()

⑵给上面[丙][丁]两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①濯泪()②牲折()

(3)从[甲][丙]两段文字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丙]两段文字的空缺

处。(将答案写到答题纸相应位置)

【答案】(1)追溯魅力

(2)piaobocudzhe

(3)载体迁徙

【详解】(1)本题考查字形。

①ZhUTS认追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②mGili: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2)本题考查字音。

①漂泊:piaobð,比喻生活不固定,居无定所,犹如在水上漂流。

②挫折:euðzhe,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阻碍人们达成目的的障碍。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甲文:载体,名词,泛指一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承载,动词,指承受支撑物体;

句中用来描述汉字特点,故选“载体”。

丙文:迁徙,迁移;迁走,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句中用来形容人们从一个地

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动,故选“迁徙

三、选择题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双双不傕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积淀丰厚。

B.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故事情节跌君租依,吸引大批观众走进影院观看。

C.在演讲比赛中,王磊弯弯甚谈,最终以优异的表现获得了“最佳风采奖”

D.先进文化理念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和

科技是学短审感的。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句中用来形容富有创造性的人汲取知

识的特点,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句

中用来形容故事情节,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试卷第2页,共12页

C.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含贬义,句中用来形容取得优异成绩的王

磊,贬义褒用,使用不当;

D.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句中用来形容文化和科技的

关系,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Co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B.广大中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D.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大雪”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语病的判断。

A.两面对一面,应在“他能”后边加上“否”;

B.否定不当,可删去“不要”;

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将“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改为"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技术”;

故选D。

四、语言表达

5.下面是抗疫宣传标语,请你选出最喜欢的一条,并说出理由。

①个人防护四要素: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门、不聚集。

②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

③全家齐戴口罩,胜过吃上一堆补药!

④戴口罩、勤洗手,测体温、勒消毒,少聚集、勤通风。

我选第条,理由是。

【答案】示例:①概括全面,方便记忆。②直接、简洁明了。③通俗易

懂,印象深刻。④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方便记忆。

【详解】本题考查宣传标语。

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特点分析,可以从内容、句式、修辞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言之成理

即可。

示例一:我选第①条,本条标语内容精炼,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句式整齐,读

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诵。

示例二:我选第③条,本条标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戴口罩”和“吃补药”进行比较,

生动地突出了“戴口罩'’的重要性,便于大家记忆。

示例三:我选第④条,本条标语对防疫知识概括全面,语言简明,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读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诵。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6.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7.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8.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6.唐刘禹锡7.“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

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

观的情怀。8.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

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解析】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两首诗的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

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

描写,表现J'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7.本题考查炼字。

1.解释词语意思。“排”是排开、推开的意思。2.语境义。这里指晴朗的天空下,一只孤

独的鹤推开层层叠叠的云,直冲而上。3.效果。“排”是“推开”之意,这是个动词,具有

动态感;同时通过具体的动作写出了鹤一飞冲天、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鹤是作者的化

身,鹤在秋天冲天而上,没有屈服,象征着作者面对自己的仕途的困境,也没有屈服,

还具有战斗意志,有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决心和乐观的情怀。

8.本题考查诗歌主题。

第一问,结合首联,作者把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作对比,直白的表达了自己对秋天

试卷第4页,共12页

的赞美,直观的展现了作者的乐观精神。结合尾联可知,作者通过描写一飞冲天的鹤,

暗示自己的不屈的斗志和战斗精神,表现了积极乐观的、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故整首

诗表达了作者激越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二间,结合“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可知,这里作者重点描写了一只鹤奋

力冲上云霄、冲破白云阻隔、来到碧霄之上,碧霄之上是广阔的天空,是开阔的世界,

这是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的理由。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

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狐,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①画地

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嶷然有声久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

麓③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壹④,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

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⑤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

求其生,不得尔。‘吾日:'生可求乎?'曰:'吾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悬。”

修闻而服⑥之终身。

(《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荻:.形状像芦苇。②嶷然(yf)有声,很高的声望。麓③(Iu)竹编的器物。

④f≡(z6):精微、深奥。⑤治:研究。⑥服:服从。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非淡泊无以明志明:(2)年与时驰驰:

(3)速以文章名冠天下遂:(4)修母学谓之日尝: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修闻而服之终身。

11.甲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

和“去''中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12.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

【答案】9.明确、坚定疾行,指迅速逝去最终曾经10.(1)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2)欧阳修听后终身遵循这个教

导。11.“驰”与“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光流逝速度之快,一去不复返的状态,告

诫儿子珍惜光阴,坚定意志。(能写出“驰''与"去"所形容的状态及表达效果,意思接近

即可。)12.①须有“志”。明确志向,选定目标。②须能“静”。摒除杂念和干扰,

保持宁静专一的状态,专心致志学习。③须能“勤工不怕苦累,刻苦勤奋的学习。④须

惜,,时,,。善于利用时间,能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

【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

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2)句意: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飞速逝去。

(3)句意:最终凭借文章名冠天下。遂:最终。

(4)句意:欧阳修母亲曾经对他说。尝:曾经。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

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

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

薄浮躁。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2)闻:听。服:服从。

1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再结合整个句子来理解。

驰:疾行,指飞速逝去。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飞快逝去。去:消逝,逝去。意与日

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驰”与“去”,有惜时的力量,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光流逝速

度飞快,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坚定意志,刻苦勤奋学习。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

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从甲文中“非志无以成学”和乙文中“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可以

知道:学习须有“志”。要选定目标,明确志向,勤学励志。从甲文中“非宁静无以致远”“夫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可以知道,诸葛亮认为,学

试卷第6页,共12页

习须能“静”。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

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

从乙文中“苦志探晴,忘寝食”,甲文中"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可以知道:学习须能

“勤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勤奋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

自己的才干。要有不怕苦累的精神,刻苦勤奋的学习。从甲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可以知道,诸葛亮认为,学习须惜“时”。要珍惜时间,善于利用时间,才能在生活中挤

出更多时间来学习,才能学有所成。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

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

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

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

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在家)

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幼年时,欧

阳修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等到成年时,就有了很高的声望。一天,

欧阳修在废弃的书筐中得到唐朝韩愈遗留的书稿,阅读后心里仰慕他。(他)下苦功夫

探索奥秘,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决心要快马加鞭追赶他和他并驾齐驱,最终凭借文章

名冠天下。

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做官的时候,常常在夜间点着蜡烛办理官府公文,多次

停下来叹息。我问他什么事情,他便说:’是死刑案子,我想寻求保全犯人生命的可能,

却没有找到。‘我说:‘生路可以寻求吗?‘他说:’去寻求生路而得不到,被判死刑的人

和我就都没有遗憾了。经常为死囚寻求生路,仍然还有失误造成不该死的人被处死的,

然而世间的官吏却常为犯人寻找处死的理由呀。’他平日教导别人的子弟,经常用这些

话,我都听熟了呀。”欧阳修听了这段话,终身遵循这个教导。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给鸟搬家

刘亮程

①我们家的院子和老陈家的院子中间隔了一小截篱笆,平常两家借点东西都是从篱

笆缝里递来递去。

②一天,阿健盯住老陈家榆树说,要是把他家的麻雀赶到我们家树上多好。阿健就

挤过篱笆缝,往老陈家树上扔土块儿,朝树上喊叫。

③怎么才能让鸟在我们家树上也筑窝呢?阿健说。

④等你们都长大了,麻雀看见院子里没小孩了,就会来我们家树上筑巢。二伯说。

⑤我想现在就让麻雀来我们家树上筑巢。阿健说。

⑥那我们想个办法吧,先在树上给鸟做个窝,到时候我会让那棵树上的鸟搬过来住。

二伯说。

⑦二伯带着张欢、阿健、洋洋和方圆,在院子里做鸟巢。

⑧二伯从小库房里找出锯子、斧头和钉锤,用木板钉了一个方盒子,找了一些柔软

的干草放进做好的鸟巢。

⑨然后,二伯让方圆爬上树,用铁丝把鸟巢绑在最高的树杈上。二伯做木盒的时候,

中间隔出了盛放食物的隔档,在里面装了些小米。

⑩鸟巢安置后,第二天就有鸟在树上叫了,鸟发现巢里的食物,再叫其他鸟过来吃。

⑪过了两天,树上没鸟叫了。二伯说,可能食物吃完了。他让方圆上去又放了一些

小米。鸟又在树上叫了,可是,鸟把小米吃完又飞了,没有把我们的木盒当窝的意思。

⑫X咋办呢?阿健说。

⑬不急,再想办法。二伯说。

⑭二伯让方圆爬到老陈家输树上,把窝里的鸟蛋放到我们家树上的鸟巢里。

⑮二伯说,我们把鸟蛋移过来,鸟就会跟着过来。

⑯可是,鸟没有搬家过来,只是在我们家树上叫了一阵,又回到老陈家树上。二伯

只好让方圆把鸟蛋放回老陈家榆树上的旧窝里。

⑰二佰的办法失败了。

领么办?阿健、张欢都着急了。再等等。二伯说。

⑲不久以后,老陈家树上的鸟巢孵出了小鸟,在树下都能听到小鸟的叫声。

⑳二伯又让方圆爬到老陈家树上,把小鸟全拿下来。方圆上树的时候,鸟一阵乱叫。

㉑方圆把小鸟装在衣兜里拿下来,五只精光的小鸟,张着嫩黄的小嘴直叫。张欢、

阿健都围上去摸小鸟。二伯让方圆赶快把小鸟放至,J我们家树上的窝里,又放了好多小米

进去。然后,我们回到院子。

㉒鸟看到自己窝里没有了小鸟,扯着嗓子叫,小鸟也在我们家树上的窝里叫。大鸟

听到了,就飞过来,看见自己的小宝宝全搬了家,家里还有好多食物,鸟没办法把小鸟

搬回旧巢,只好把我们给它筑的巢当家了。

试卷第8页,共12页

㉓那以后老陈家树上就没鸟了,都落在我们家树上。

㉔老陈不知道我们干的事,我们干这些时,都是在他出去的时候,有一次他到街上

买了个东西,回来树上的鸟就搬家了,全搬到了我们家树上。老陈望着自己家树上空空

的鸟巢,又看看我们家树上的方木盒子,老陈想不通,不知道树上发生了什么。

㉕老陈家的两个女儿都出嫁到外地,剩下老陈和媳妇,院子一年四季冷冷清清,只

有树上的鸟叫声,现在连鸟叫声也没有了。

㉖张欢说,她经常看见老陈朝我们家树上望,还在他们家树下撒小米,招鸟过去。

鸟飞过去把小米吃了,就又回到我们家树上。

㉗二伯听了,觉得对不住老陈。

㉘又过了一两个月,小鸟会飞了。

㉙阿健说,他看见两只大鸟又回到老陈家树上的旧窝里了。我们家树上的窝留给长

大的小鸟住了。

㉚二伯听了说,鸟做得很对呢。

㉛现在,老陈家和我们家树上,都有鸟叫了。

(选自《一片叶子下生活》,有改动)

13.请结合文章情节,依据示例,完成填空。

扔土块,赶鸟儿过来TT移鸟蛋,招鸟儿过来T

14.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5.联系上下文,揣摩第㉖段画线句子,发挥想象,将“老陈”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

字以内)

16.文末交代了两家树上都有鸟叫了,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3.做鸟巢,诱鸟儿过来移小鸟,逼鸟儿过来14.运用动作描

写,用“挤”“扔”“喊叫''等动词,生动写出了阿健赶鸟儿到自己家树上的过程,表现出阿

健的天真可爱,表达出了阿健对鸟儿的喜爱。也为下文想尽办法把鸟儿引过来做了铺垫。

15.示例:情感关键词:寂寞、羡慕、惋惜、盼望、不甘、无奈:“鸟儿啊,鸟儿啊,

你也离开我这个没人管的老头子啦,我这也挺好呀,住得好好的,换什么地方呢?也罢,

也罢,鸟儿大了,有小鸟了,要为小鸟考虑呢。”16.答案:大圆满结局,满足大众

的审美需求,引发读者深入思考,以最后两家都有鸟叫作结局,表现鸟平衡邻里关系,

暗示如老陈一样的空巢老人能够得到关爱,表达作者对鸟儿平衡邻里关系的赞美。总结

全文,照应前文“阿健想把老陈家鸟引到自己树上筑巢”,揭示文章主旨:呼吁大家关注空

巢老人、关注孩童心灵成长。

【解析】1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1)结合六到十段“先在树上给鸟做个窝,到时候我

会让那棵树上的鸟搬过来住”可概括:做鸟巢,诱(引)鸟儿过来。(2)结合二十到二

十二段“大鸟听到了,就飞过来,看见自己的小宝宝全搬了家,家里还有好多食物,鸟

没办法把小鸟搬回旧巢,只好把我们给它筑的巢当家了”可概括:移小鸟,逼(迫)鸟

儿过来。

14.本题考查人物描写。(1)手法判断。结合“挤、扔、喊叫”可知,这都是动词,故可

判断是动作描写。(2)分析。“挤、扔、喊叫“几个动词生动写出了阿健要把鸟儿赶到自

己家院子里的树上的过程和情态,符合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表现了阿健对鸟儿的渴

望,为后文写想方设法把鸟儿引过来做了铺垫。

1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答题要点:结合前后文可知,老陈也非常喜欢这些鸟儿,希望

这些鸟儿在自己家的树上,否则家里太安静了,会感到寂寞,并且老陈对鸟儿搬家其实

有些疑惑,也有对鸟儿搬家的不甘与无奈。第一人称,心理描写,围绕以上内容表达。

示范:发生了什么吗?鸟儿怎么走了呢?没有它们,真是太安静了,太寂寞了呀,唉!

不过为了鸟儿着想,搬走就搬走吧!

16.本题考查情节和主题理解。(1)内容上。结合“老陈家的两个女儿都出嫁到外地,

剩下老陈和媳妇,院子一年四季冷冷清清,只有树上的鸟叫声,现在连鸟叫声也没有了“

等句子可知,老陈夫妇代表着千千万万空巢老人,“老陈家和我们家树上,都有鸟叫了“

鸟儿平衡了邻里关系,空巢老人得到了关爱,大圆满的结局,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2)

结构上,照应前文“阿健想把老陈家鸟引到自己树上筑巢'',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3)

表达主题上,“鸟做得很对呢”,鸟尚且如此,人更应该关注空巢老人、关注孩童心灵成

长。点明了主题,升华了主旨。

八、名著阅读

17.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

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棒多凶猛,

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1)本段文字节选自_(人名)创作的《一》(作品)。

(2)“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

【答案】(1)吴承恩西游记

(2)罗刹女(铁扇公主)。她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

试卷第10页,共12页

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以她“为子怀仇恨泼猴”。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西游记》的把握,根据语段内容明确本段文字选自《西游

记》第五十九回,小说的作者是吴承恩。

(2)所描写的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情节。唐僧师徒四人火焰山受阻,孙悟空前

往芭蕉洞找铁扇公主。铁扇公主是牛魔王的妻子,红孩儿之母.因上次红孩儿想吃唐僧

肉,后被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收服,所以“为子怀仇恨泼猴猴王要”有意说亲由''显然

是为了借芭蕉扇。

九、作文

18.请以“最好的礼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感情真挚.书写工整。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

地名。

【答案】例文:

最好的礼物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外公外婆年龄大了,都快八十了,他们这个年龄本该享清福了,却依然住在大山里

忙活,他们的腿脚都不好使了,都病了好多年了。他们的儿女们商量着“要不给他们在

城里买套房子吧,能经常见面,照顾也方便“,"不。”他们被外公外婆义正言辞地拒绝

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