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综合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公开课讲堂(统编必修上册)(解析)_第1页
第一单元 综合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公开课讲堂(统编必修上册)(解析)_第2页
第一单元 综合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公开课讲堂(统编必修上册)(解析)_第3页
第一单元 综合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公开课讲堂(统编必修上册)(解析)_第4页
第一单元 综合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公开课讲堂(统编必修上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第一单元综合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公开课讲堂(统编必修上册)(解析)第一单元综合测验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摈弃(bìng)道劲(jìng)蜡炬(jù)百舸(gě)争流

B.忸怩(niǔnī)铆钉(mǎo)慰藉(jiè)峥嵘(zhēng)岁月

C.花蕾(lěi)脊髓(suí)包扎(zā)虫咬鼠啮(niè)

D.掂量(liang)间歇(jiàn)辟谣(pì)磕磕绊绊(bàn)

2.下列各项中,字形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

A.廖廓万户侯罅隙锈蚀

B.遨翔蔚蓝涌泄木讷

C.惦记战栗凛冽蠕动

D.咀嚼凝炼狂飙婉转

3.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B.“看”字,总领七句。远望、近看,仰望、俯视,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C.“粪土当年万户侯”中“万户侯”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来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4.下列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中展现的空中云海,描绘的北冰洋、太平洋的滚滚洪涛,充分表现了大自然的雄奇、壮阔、瑰丽、博大,气势磅礴。

B.这首诗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可以"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号角。

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诗人郭沫若对于力的赞歌,可以看作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发起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D.《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严格遵守格律,节奏感很强。随着感情的推进,句式,节奏也同时发生变化,显出一种内在的韵律美。

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蜘蛛和《致云雀》中的云雀都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描写蜘蛛的形象主要用了对比的手法,对云雀的描写则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等多种手法。

B.《红烛》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都是五四时期激情澎湃的青年的热血表白,这两首诗都使用了反复、呼告等修辞手法以表述强烈的感情。

C.《红烛》的情感表述激越直接,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具有浓重的抒彩。《峨日朵雪峰之侧》是王昌耀先生的抒情短诗,与《红烛》的抒情方式相同。

D.《致云雀》是雪莱的抒情长诗,云雀是贯穿全诗被诗人赞美的对象,该诗和《红烛》一样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二、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村前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

材料二:

毛泽东一生嗜书不倦,尤其爱读历史书籍。毛泽东读史书,总是以历史人物的传记为中心,对历史进行见解独到的品评。他评价历史人物,不因袭旧说,而是独具慧眼,抓住历史人物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毛泽东诗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多年,从三皇五帝到历代将相,毛泽东每有所感,就有评说。这些评点,虽只区区三言两语,却折射了他的历史观,反映了他的是非观。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革命诗词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记录着革命者和建设者们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的诗词。

B.毛泽东诗词作为革命诗词最杰出的代表,既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又有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C.毛泽东诗词中的《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前后的长沙与1936年2月写于陕北的《沁园春·雪》内容有很大的差别,二者之间没有关联。

D.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流传,缘于这些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和《七律·长征》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和斗争风骨。

B.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

C.毛泽东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写有“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的诗句,表明他肯定“焚书坑儒”事件。

D.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了部分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如认为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文治武功显赫。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毛泽东诗词浪漫主义风格的一项是()(3分)

A.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B.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9.请结合材料概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诗词的特点。(4分)

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应如何评价古代帝王。(4分)

三、现代文阅读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小题。

材料一: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跟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

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材料二:

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节选自闻一多《红烛》)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上了年纪的担架员”的话一方面交代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小通讯员的机智和勇敢。

新媳妇两次“短促地‘啊’了一声”,第一次是表明她认出是小通讯员,第二次表明她发现小通讯员伤势严重,可能已经牺牲。

“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照应上文,既表现了小通讯员关心他人的品格,也表述了“我”无比痛苦的心情。

“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流泪”写出红烛燃烧的状态,“灰心”表明红烛对未来信心不足的矛盾心理。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艺术特点的理解、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百合花》中的“我”,不仅起到串连情节的作用,还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突出了内容的真实性。

“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中的“百合花”象征着小通讯员的纯洁与高尚,同时也照应了题目。

“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中“残风来侵”是指黑暗反动势力的阻挠。

闻一多的《红烛》这首诗,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形成了诗歌浓郁的抒情氛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的意蕴是什么?请简要回答。(4分)

《红烛》这首诗表现了一种“红烛精神”,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4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

材料一:

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15.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16.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

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1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

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

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

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

18.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19.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3分)

(二)古诗词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2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长沙水”和“武昌鱼”来指代长沙和武汉,意趣盎然地叙述了行踪。“才”和“又”互相呼应,表现了时间的短暂和行程的紧促。

B.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C.词的上片写游泳,表述情怀;下片重点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的展望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

D.发挥艺术想象力,运用丰富的联想来抒发豪情,描绘国家的建设图景,具有极强的现实主义风格。

21.“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中,“舒”字用得最好,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的句子是:,。

(2)《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

(3)在《浪淘沙·北戴河》一词中,毛泽东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的一句是:,。

五、语言表述与运用(9分)

2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橘子洲是一幅展示风情的画。它以岳麓山为邻,与湘江水为伴,风光美不胜收,形成了“一面青山一面城”的独特景观。它西望层峦叠翠的岳麓山,与岳麓书院、爱晚亭相邻;东瞰湘江风光,尽览都市繁华。从西向东,山、水、洲、城融为一体,似流动的画,如放大的盆景。游客登洲,听渔舟唱晚,观岳麓红枫,看天心飞阁,赏满树橘红,吟先贤辞赋,其乐融融。。。;

;。

①橘子洲是一座承接历史的桥

②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③饱经风霜的外国领事馆、高级别墅则见证着长沙开埠后的历史

④曾国藩操练水军的号声依稀回荡在橘子洲上空

⑤南宋朱熹、张栻在岳麓书院的讲学,诠释着八百年前湖湘子弟求学的盛况

⑥它浸染着湖湘文化,形成了浓厚的历史底蕴

A.①⑥⑤③④②B.②①⑥⑤④③C.①⑥⑤④③②D.②①⑥⑤③④

24.“红烛”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下列各句中“红烛”所寄托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

A.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宋·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B.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C.愁眼垂杨见,苦心红烛知。翻成怕见别离时。(宋·胡翼龙《南歌子》)

D.红烛也随人惜别,当庭流泪不曾干。(明·王稚登《除夕袁令君斋中》)

2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人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而发出的一、两声娇嗔的尖叫。

B.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

C.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

D.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六、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破圈”是当下一个热点的话题。“破圈”本是网络流行语,由“出圈”“跨界”演化而来,指某个人或他的作品突破某一个小的圈子,被更多的人接纳并认可。举个简单的例子,非遗+短视频,就是能让传统老手艺“破圈”。说回青年“破圈”,社会就是一个个圈子的叠加集合,人生是一个不断破圈的过程。特别是青年,每个人都有自己原有的舒适圈,当你“破圈”时,你会发现人是焦虑、不适的,可是正因为这些焦虑、不适才促使一个人成长;不断破圈,不断提升认知,不断成长。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一单元综合测验解析

1.D

A项,“摈弃”的“摈”读bìn;B项,“忸怩”的“怩”读ní;C项,“脊髓”的“髓”读”suǐ,D项,注音全都正确。

2.C

(A项中的“廖廓”应为“寥廓”;B项中“遨翔”应为“翱翔”,“涌泄”应为“涌泻”;D项中“凝炼”应为“凝练”)

C

“万户侯”本指食邑万户的封侯者,这里是借代,代指大军阀大官僚。

C

“严格遵守格律”错误。

5.C

6.B

7.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材料二原文是“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其中“商量”表怀疑,并不是肯定的结论。故选C。

8.D

9.①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诗词表现出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②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抒发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主义情怀;③以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内在精神;④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

10.①评价古代帝王时应善于分辨,切忌盲从,如:毛泽东不主张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人云亦云。②应多方面结合史实对帝王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如:以秦始皇为例,毛泽东提到不应盲目地批评秦始皇,应全面客观评价。③重视对帝王治国能力的评价,如:毛泽东认为汉武帝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但他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文治武功显赫。

D

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内容、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解析。本题D项,“‘灰心’表明红烛对未来信心不足的矛盾心理”的理解有误。文中“灰”应该是“烧成灰”的意思。诗中“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故选D。

A

本题考查对作品艺术特点的理解、分析与鉴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看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项,“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理解有误。一般情况下,小说中的“我”都不会是本人,只是的一种叙事方式,它更便于直接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故选A。

①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②不能让救人牺牲的小通讯员穿着有破洞的衣服遗憾地离开我们。③她庄严虔诚的行为,表述了对19岁通讯员青春殒落的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复杂心理。(或:她善良、无言的悲伤以及对因借被子撕裂的破洞而产生的歉疚感都可酌情给分)

①牺牲自己,照亮世界(或“自我牺牲精神”或“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②面对黑暗,勇敢抗争(或“驱除黑暗,拯救祖国”或“抗争精神”)。③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或“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或“奉献精神”)。

15.CEG

16.B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B项,与“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错误,“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是“鼓励、劝勉”的意思,和文中的“劝”词义相同。D项,现代汉语中“诬蔑之辞”指以捍造事实来诋毁别人名誉的话。

17.C理解文意“世人”“常通过引经据典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错误,根据材料二中的"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可知,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争取民众信任的是“好事而穿凿者”.而非“世人”,选项扩大范围。

18.(1)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骄侮”《高傲轻慢)、“唯”(只有)、“是以”(因此,所以)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任细考察它真实与否[“一隅"一小部分,一个方面)、"审”(仔细考察)、“信”(真实)各1分,句子大意1分]

19.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述意见。

20.D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D项,“现实主义风格”错误。“想象力”“联想”是浪漫主义风格特点,这首词由横渡长江即目所见的情景和触景而生的豪情,自然地联想起孔子的感叹;由大江东去,日夜奔流的情景,自然地联想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境界开阔,情感昂扬。所以本词属于浪漫主义风格。

21.①“舒”是伸展、宽解之意;②放在本词中,既写出了南方天空的开阔,又写出了词人心中的舒畅开朗,景和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理解“舒”的意思,然后代入句中分析词语的表述效果。“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意思是“我横渡万里长江,尽眼力所及远望开阔的长空”,这里的“舒”既是形容楚天“开阔”,又是形容词人的内心“舒畅”,表现了词人心灵的开阔、志向的远大、情感的豪迈。据此梳理概括即可。

22.(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3)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23.C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的连贯能力。

这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橘子洲”,而填写的六个句子是介绍“橘子洲”的历史。

①“橘子洲是一座承接历史的桥”是总领句,故放在首位,这就排除BD两项;

⑥“它浸染着湖湘文化,形成了浓厚的历史底蕴”中“它”承前指代“橘子洲”,故紧跟①后,接着按照“南宋朱熹”到“清朝曾国藩”到之后的“外国领事馆”,再到近现代的“毛泽东”的顺序即可排出剩下句子的顺序——⑤④③②,这就排除A项。故选C。

24.B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鉴赏和把握能力。

A.用拟人化的手法,从红烛无法留人、为惜别而流泪,寄托离别之情。

B.以“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

C.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垂杨见“愁眼”,红烛知“苦心”,写离别之苦。

D.用拟人化的手法,写红烛流泪,随人惜别,寄托离别之情。故选B。

25.B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是要对各标点符号表示的作用要清楚地了解,二是要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具体而言:(1)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2)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正确的书写位置;(3)注意标号与点号连用时的规范。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

A项,应去掉顿号,表示约数的数字之间不能用标点符号。

C项,把括号移至句末句号前,去掉括号内的句号。

D项,“沉默着”后的冒号应改为分号。原句“环视群山”和“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是并列分句,故用分号。故选B。

26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围绕着“破圈”展开,先指出“破圈”是当下的一个热点话题,然后结合具体的例子阐释了“破圈”的内涵,最后指出了破圈的意义和价值,不断破圈,可以不断提升认知,不断成长。由此启示考生正确看待“破圈”现象,勇于破圈,不断突破自我、挑战自我,走出舒适圈,迎接更广阔的天地,实现人生价值。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破圈的内涵与实质,破圈的意义和价值,如何破圈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破圈的意义”时,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述“青年该如何破圈”时,可以横向切入分析。如青年一代应敢于突破,力争上游;青年一代应不惧失败,锐意进取;青年一代应勇于尝试,开阔视野等。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文化创意节目火爆出圈的事例,论证小到个人,大到文化、国家都需要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