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第三单元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单元综合测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三十多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所说的“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典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炼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述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传神写照,娱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日益积累了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从此,文学的表现内容扩大,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的广泛的人生悲欢离合。动荡社会中的民生百态,开始进入了建安、曹魏时代作家的视野,尽情展示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汉代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情性,至此遂发生巨大的变化,王粲《登楼赋》、向秀《思旧赋》等,旨在表现个人悲苦以及对他人悲惨遭遇的感同身受,日趋多样和深切。即使实用文体,如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亦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就文学性而论,曹丕“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旨在强调作家才情、生命体验的独特性;陆机“诗缘情而绮靡”,明确主张诗歌应基于个人情感,而有“绮靡”之美;刘勰兼重“风骨”与“情采”,更是基于作家生命活力、体验、才情。

文学自觉,指的是一种自觉之创作意识与状态。为艺术而艺术,仅仅指作家看重艺术,借艺术(文学)表述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以自我的努力,达到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而这正可以视为文学自觉的宣言。由此,文学自觉,乃是魏晋时期的特殊文学现象,开启于建安时期,兴盛于曹魏、两晋,影响于南朝。因而,魏晋文学自觉正是对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并且最终开启了唐代文学之雍容大雅和丰富多样。

(摘编自雷恩海《“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于是从广义的学术中分离出来,已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学概念。

B.关于“文”与“笔”的区分,梁元帝萧绎强调文之抒情,并且注重语言的形式美,比刘勰又进了一步。

C.曹丕根据对不同体裁的特点的把握,将文体分为四科,是文体辨析开始与文学自觉的标志。

D.“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明确区分了诗与赋的文体特征,标志着文学自觉的成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时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借文学表述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但并不否定文学的社会责任。

B.文学自觉扩大了文学的表现内容,创开始关注物象描摹,表现自然景物的感发,强调人生悲欢离合。

C.“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强调作家的才情与生命体验,是文学性明确与丰富的独特表现。

D.“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在曹丕看来,文章不仅具有价值,也可使借此超越权势与生命局限。

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

B.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C.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于虚静。

D.文家承其体式,故辨别文体,其说不淆。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请结合上述材料,以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为例,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文学的自觉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白鹿原(节选)

陈忠实

白嘉轩刚刚平息了四合院里发生的一场小小的内乱。内乱是他的宝贝女儿白灵制造的。原上人吃腊八粥的那天傍晚,白灵出其不意地回到家里来。奶奶一把把孙女搂到怀里,张口咬住脸蛋子久久不放。母亲仙草禁不住热泪涌流,疼爱地斥骂着:“没良心的东西,把老老少少一家人都给折磨死了!”白灵从奶奶怀里跳起来,掏出手帕亲昵地给母亲沾去泪水,又跳到屋子中间挺身一站:“我不是好好的吗我长得高了吃得胖了,你们尽操那些心做啥!”白嘉轩不失威严地挺坐在太师椅上。白灵丝毫没有察觉父亲的心思,环顾一圈屋里所有的人,得意忘形地宣布了一个消息,立时把屋子里亲昵的气氛扫荡净尽了:“我们把县长轰下台喽!这回大闹滋水县好痛快呀!国共两党的一条密传传下去,好几百人全都涌回县城来游行示威,开会演讲,唱歌演剧,把一块‘滋水县人民自决委员会’的大牌子挂到县府门口。大家正欢庆斗争胜利的时候,县府里有人密告说县长正给省警署拟报抓人名单。众人炸了营,冲进县府搜出了那个名单。我们拿着他的赃证去找省主席告状,于大胡子一看那个黑名单就火了,说‘谁阻挡国民革命就把他踏倒’,接着一声令下把梁县长撤了……”

白嘉轩磕了磕烟灰就站起身走出去了。仙草用怯怯的目光送着丈夫的背影消失在门外,回过头禁止女儿说:“白灵,你在城里要念书就好好念书,甭跟着旁人疯疯癫癫乱跑。记住,在屋里再甭说刚才说的那号话了,你说话也该瞅瞅你爸的脸色。”白灵说:“我瞅见我爸的脸色,他不悦意他不爱听。我偏说给他听,冲一冲他那封建脑瓜子。”她爽快地说着,忽然醒悟似的叫起来:“噢呀!兆海上军校去了,临走托我给他家里捎话,我差点忘了。”

白灵去了鹿兆海家,鹿子霖叔叔不住地向她打问城里许多有关革命的事。她从鹿家门楼下走出来,到白鹿镇小学校找鹿兆鹏去了。这是作为革命者的她和他的第一次会见。她又一次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向他叙述了大闹滋水县的经过。她和他谈论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谈论轰轰烈烈的北伐和各地的人民革命热潮。她说:“革命马上就要胜利了。一想到胜利的那一天,我就……”鹿兆鹏也以肯定的语气说:“没有什么人能阻挡北伐军的前进,胜利指日可待。”

白灵天黑定时回到家里。白嘉轩知道她的行踪仍然问:“你到谁家去了”白灵说:“我先到子霖叔家,后来又到学校找兆鹏哥去了。我明天要走,今晚不去再没时间了。”仙草惊讶地问:“明天就走你一年没回来,刚回来连一整天也待不下”白灵笑着向母亲赔情:“没办法呀,妈!革命形势紧迫,同志们约定明晚开会。等胜利了我回来跟你住整整一个月。”白嘉轩忍着冲到喉咙口的火气冷静地发问:“你现时还念书不念书”白灵说:“念呀,怎么不念”白嘉轩问:“你念了书日后做啥呀”白灵说:“我喜欢教书。革命胜利了我就做个先生,教书。”白嘉轩说:“你现在甭念书咧,回家来行不行”“不行不行不行!”白灵不假思索一口回绝。白嘉轩说:“那好,你现在睡觉去。”

第二天早晨,白灵起来时发觉小厦屋的门板从外头反锁上了。她还未来得及呼喊,父亲就从上房里屋背着双手走下台阶,走过庭院,在厦屋门前站住,对着门缝说:“王村你婆家已经托媒人来定下了日子,正月初三。”白灵嘴巴对着门缝吼:“王家要抬就来抬我的尸首!”白嘉轩已走到二门口,转过身说:“就是尸首也要王家抬走。”

白灵很快复原了活泼的天性,在小厦屋里大声演讲大声唱歌:“北伐军节节胜利,天下无敌,北洋军阀反动政府保不住驾啦……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妈,快给我送俩馍来,我饿了!”

奶奶踮着小脚站在庭院里斥问:“白灵你疯了”仙草拿着俩馍馍走到厦屋门前,白嘉轩不失时机地赶到了,夺下馍说:“让她喊让她唱。她还有劲儿。”白灵的腹腔里猫抓似的难受,接着口腔里开始发黏,终于喊不出也唱不出了,躺在炕上看冬日惨淡的阳光从房檐上悄然消失,冷气和黑暗一起笼罩了厦屋。

黑暗里窗户纸轻轻响了一下,什么东西滚落到肩头上,她一抓到手就毫不迟疑地吞嚼起来,两个馍馍不经吃就完了。她觉得胳膊和双腿顿时充满了活力,一骨碌从炕上跳下来,继续她的讲演。白嘉轩咣啷一声拉开上房西屋的门闩,站在庭院里吼:“你再喊再唱,我就用头砸死你!”白灵对着门缝吼出于大胡子的话:“谁阻挡国民革命就把他踏倒!”

直到深夜,白灵时喊时唱的声音才停止。天明以后,白嘉轩吃了两个馍馍,雄赳赳地走进饲养场的轧花机房。他一口气踩得小半捆皮棉,周身发热,正要脱去笨重的棉裤,仙草急急匆匆颠着小脚走进来:“白灵跑了!”白嘉轩回到家发现厦屋的门锁已经启开,厦屋的山墙上挖开一个窟窿,白土粉刷的墙壁上用头尖刺刻下一行字:谁阻挡国民革命就把他踏倒!白嘉轩问仙草:“这头怎么在这里”仙草说:“我不知道。大概是啥时候忘在柜子下边了,那是个无用的废物嘛!”白嘉轩向全家老少庄严地宣布:“从今往后,谁也不准再提说她。全当她死了。”此后多年,白嘉轩冷着脸对一切问及白灵的亲戚或友人都只有一句话:“死了。甭再问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公元一九五○年,两位共产党的干部走进院子,把一块“革命烈士”的黄地红字的钢牌钉到他家的门框上,他才哆嗦着花白胡须的嘴巴喃喃地说:“真个死了!是我把娃咒死了哇!”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灵回家讲述大闹滋水县的经过,说明她具有反抗精神和革命热情,也为后文她叛逆出逃的情节做了铺垫。

B.白嘉轩把白灵锁在小厦屋,是为了逼迫女儿嫁给王家,但最终白灵逃跑了,她反对包办婚姻,追求婚姻自由。

C.在夜晚偷偷给白灵送去馍馍的是她母亲仙草,白灵逃跑时用来挖墙的头也是母亲提供的,她支持女儿逃跑。

D.白灵离家出走以后,白嘉轩对外宣称女儿死了,是因为他认为女儿离经叛道,让他非常生气,不想再见到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善于通过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白灵的直率,仙草的温柔,白嘉轩的固执,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B.小说节选部分以时间为线,交代了白灵腊八傍晚回到家中初十就逃跑的情节,矛盾冲突集中。

C.文中画线处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了凄冷黯淡的氛围,体现了被父亲禁锢的白灵内心的悲伤和迷惘。

D.文中白灵和鹿兆鹏见面的情节,表现了革命者的乐观精神和坚定信念,凸显了历史变革的宏大主题。

8.请结合文本分析白灵为何反复提到“谁阻挡国民革命就把他踏倒”。(4分)

9.“白灵”谐音“百灵”,有读者评价她为“冲出牢笼的百灵鸟”,请谈谈你对陈忠实如此起名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白氏长庆集》序

元稹

《白氏长庆集》者,太原人白居易之所作。居易字乐天。乐天始言,试指“之”、“无”二字,能不误。始既言,读书勤敏,与他儿异。五六岁识声韵,十五志诗赋,二十七举进士。贞元末,进士尚驰竞,不尚文,就中尤摈落。礼部侍郎高郢始用经艺为进退,乐天一举擢上第。明年,拔萃。会宪宗皇帝册召天下士,乐天对诏称旨,又登甲科。未几,入掌制诏,比比上书言得失。因为《贺雨》、《秦中吟》等数十章,指言天下事,时人比之《风》、《骚》焉。

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之名,多以诗章赠答,会予谴掾江陵,乐天犹在翰林,寄予百韵诗及前后数十章。是后各佐江、通,复相酬寄。巴蜀江楚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竞作新词,自谓为元和诗。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衔卖于市井,或持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其甚者有至于盗窃名姓,苟求自售,杂乱间厕,无可奈何。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又云鸡林①贾人求市颇切,自云:本国宰相每以百金换一篇,其甚伪者,宰相辄能辨别之。自篇章以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

长庆四年,予时刺会稽,因尽征其文,手自排缵,成五十卷,凡二千一百九十一首。予以为陛下明年当改元,长庆讫于是,因号曰《白氏长庆集》。大凡人之文,各有所长。乐天之长,可以为多矣。夫以讽谕之诗长于激,闲适之诗长于遣,感伤之诗长于切,赋赞箴戒之类长于当,碑记、叙事、制诏长于实。总而言之,不亦多乎哉!至于乐天之官秩②景行,与予之交分浅深,非叙文之要也,故不书。长庆四年冬十二月十日微之序。

(选自《中国序跋鉴赏辞典》,有删改)

①鸡林:即古新罗国。②官秩:官吏依职位或品级而定的俸禄。此处代指官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

B.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

C.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

D.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籍:即六经,指儒家六部经典著作《诗》《书》《礼》《易》《乐》《左传》。

B.甲科:甲是天干首位,用作第一的代称,唐代进士分甲乙两科,其中甲科为第一等。

C.翰林:即文翰之林,这里指为朝廷草拟诏制的机构翰林院,供职其中者称翰林学士。

D.“巴蜀江楚洎长安中少年”中的“洎”是“到”的意思,与《六国论》中“洎牧以谗诛”的“洎”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天赋很高,幼年即能识字,童年聪颖好学异于常人,少年时有志于诗赋写作,青年时应科举测试,连登甲科。

B.白居易初入仕途,意气风发,勇于向朝廷进言,臧否时政;此时,他也致力于诗歌创作,写出了众多吟风弄月的作品。

C.白居易的作品流传广远,影响很大,从京城到地方,男女老少贵贱穷达之人都喜爱他的诗歌,甚至外国人也欣赏喜爱。

D.白居易的诗文集《白氏长庆集》以编定于长庆年间而得名,集中收入了两千多篇不同体裁的作品,风格多样,各具特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礼部侍郎高郢始用经艺为进退,乐天一举擢上第。

(2)至于缮写模勒,衔卖于市井,或持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14.虽然文末说“与予之交分浅深,非叙文之要也,故不书”,但元白友谊于文中依然可见。请依据文章内容分条概述。(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次韵伯氏寄赠盖郎中喜学老杜诗

黄庭坚

老杜文章擅一家,国风纯正不欹斜。

帝阍①悠邈开关键,虎穴深沉样爪牙。

千古是非存史笔,百年忠义寄江花。

潜知有意升堂室,独抱遗编校舛差②。

①帝阍:指天帝宫门或天帝的看门人,又指帝都宫门。②舛差:指差误、差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伯氏与得知盖郎中研习杜甫诗歌,先后赠诗,体现了古人以诗酬和的雅趣。

B.“帝阍悠邈”“虎穴深沉”两个比喻,表现了杜诗深沉雄健、沉郁顿挫的风格。

C.“江花”寄寓了杜甫的百年忠义,由此可以推测出杜诗中曾经使用了“江花”的意象。

D.盖郎中为了在仕途上追求更好的前程,一丝不苟地学习杜诗,对此深表赞赏。

16.对于学习杜诗有哪些见解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陈情表》中,李密从“外”与“内”两个方面表现自己孤苦伶仃、孤独无依的句子是:“,。”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来批评的句子是:“,。”

(3)《过秦论》和《六国论》都是总结前朝灭亡,给后来者以警示的文章。《过秦论》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六国论》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古代流传下来的百十来字“豆腐块儿”散文,犹如①的宝石。这些精美短文具有“三个诀窍”。第一,立意独到。譬如,150余字的《马说》(韩愈),提出与一般见解相悖的观点。人们常说:“缺人才啊!”该文却振臂高呼:“不缺人才,缺的是赏识人才的人!”振聋发聩,令人②。又如,仅68字的《武帝求茂才异等诏》(刘彻),是官府通告,提出要聘用有缺点的“茂材异等”,这跟古往今来征求人才时罗列一条条优异资质③。第二,论据精当、给力。如80余字的《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着力刻画承天寺之静,正是有环境的寂静,才能注意到竹树倩影;正是有内心的宁静,方有心思从地上疏影联想到池中水藻——别出心裁的“影子论据”营造出环境和内心的“双重安静”,让承天寺之静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第三,语言洗练、易懂,句句干净、好懂。

“三个诀窍”跟清代桐城派姚鼐提出的“义理”“考据”“辞章”相契合,关涉文章的“论点”“论据”“语言”。“论点”如“货”,“论据”似“船”,“船”坚不漏,“货”才安稳如山。“语言”好比吹帆之风,罡风劲吹,“货”才运得远。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述效果。(4分)

20.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古代流传下来的百十来字“豆腐块儿”散文。

B.这些精美短文具有“三个诀窍”。

C.营造出环境和内心的“双重安静”。

D.关涉文章的“论点”“论据”“语言”。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中华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诫命,而是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也并非来自神的启示,①。这种思维定式为中华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

且以庄子为例,庄子以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他希冀着超越现实环境的绝对自由,但在追求人生的精神境界而鄙薄物质享受这一点上则与儒家殊途同归。正是在这种②的基础上,庄子才能在自由的精神世界中展翅翱翔。

儒、道两家相反相成,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理想,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学者称之为艺术的或审美的人生观,我觉得不如称之为③。因为那种执着而又潇洒的生活态度,那种融真善美为一体的价值追求,除了“诗”简直无以名之。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请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20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当代正经历复杂而深刻的变革,风险挑战与之相随,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

②疫情期间,在线办公、云端上课、线上消费等“宅经济”迅速崛起,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这些都是危中有机的现实写照。

③老字号餐馆主动“触网”,增设外卖窗口,打通线上线下;国家相关部门推出网上订购、网上培训、网上贷款等春耕备耕新方式……虽然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严峻考验,但及时反应、应对有方,有助于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④俗话说:“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疫情结束后,面向未来,也要善于化危为机,更要善于创造和把握发展的新机遇。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以某校高二学生的身份给校报“时事论坛”栏目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1.BA项,“已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学概念”张冠李戴,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的是萧绎所说的“文”。C项,“是文体辨析开始与文学自觉的标志”错误,原文为“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文学自觉的标志是文体辨析。D项,“标志着文学自觉的成熟”无中生有。

2.B“开始关注”错,文中说“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述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传神写照,娱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没有说“开始关注”;“强调”错,原文为“而且关涉‘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的广泛的人生悲欢离合”,可见,是“关涉”而不是“强调”。

3.CA项,意思是“碑用以刻记功德,务必文质相当;诔用以哀悼死者,情调应该缠绵凄怆”。B项,意思是“文字温和而美丽,意境悲伤而深邃”。C项,意思是“万物虽然都在运动,但最终都回归于虚无静止”。D项,意思是“作家承袭文章的体式,所以文体辨析的学说不再混淆”。C项观点属于魏晋玄学的范畴,不能论证材料一的观点。A、D两项符合“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的观点。B项符合“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的观点。

4.解析①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文章开篇引出话题,然后从三个方面对文学自觉的标志进行论述,论点明晰,结构分明。②论证方法多样。材料一采用了例证法、引证法等,论证有力。③论证语言准确严谨。如“接近”“比较”“有所”“还不能算是”等词句的使用。(每点1分,答全得满分)

解答对于文章的论证特点,可从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论证结构上看,材料一共四段,第一段开篇引出话题,即“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二、三、四段以并列的关系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文学自觉的标志: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呈现出总分式结构。从论证方法看,文章论证方法多样。第三段举了《典论·论文》《文赋》等例子;“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等为引证法,令论证有力。从论证语言看,论证语言准确严谨,如文中运用“接近”“有所”“还不能算是”等词句,准确表述想要表述的意思,表述严谨明晰。

5.解析①文学的自觉是指作家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借文学来表述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②《归去来兮辞》多用对偶,以六字句为主,朗朗上口,韵律悠扬,体现了对文学审美性的追求,是文学自觉的表现。③《归去来兮辞》表述了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独特的人生理想与生命体验,是文学自觉的表现。(6分)

解答根据材料一“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材料二“文学自觉,指的是一种自觉之创作意识与状态……表述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可概括出文学自觉的内涵。再结合《归去来兮辞》来分析:从形式上来看,具有建筑美,多用对偶,以六字句为主,有音韵美,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这些是对审美的自觉追求;从内容上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等,表述了厌恶官场,渴望归隐田园的内心想法,这是借文学来表述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这也是文学自觉的表现。

6.AB项,理解片面,白嘉轩锁女儿不仅仅是为了逼她出嫁,白灵逃跑也不仅仅是为了逃婚,选文第四段提到她和同志们约好了开会时间,要参加革命活动,而白嘉轩也因此担心女儿。C项,于文无据。D项,“不想再见到她”错,对外宣称女儿死了只是他赌气说的话,他的内心并不是真的这么想的。

7.C对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不当,当时夜幕降临,环境凄冷,光线黯淡,但是并没有体现白灵内心的悲伤与迷惘,因为她当晚还在继续讲演,并在第二天就决绝地逃跑了。

8.解析①这句话第一次出现是白灵向家人讲述大闹滋水县的经过时,是引用的省主席于大胡子的原话,革命领导者的大无畏精神深深地影响了白灵,她的内心充满崇敬之情。②这句话第二次出现是白灵与父亲对抗时说的,第三次是她逃跑前刻在墙壁上的。父亲的禁锢激发了她的反抗精神。她反复用这句话告诉父亲国民革命一定会胜利,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父亲也无法阻挡她投身革命的热情。(每点2分)

解答选文中白灵三次提到“谁阻挡国民革命就把他踏倒”这句话,具体语境不同,需要站在白灵的角度去分析她每次说这话的原因和目的。这句话第一次出现在选文第一段,引用的是省主席于大胡子的原话,说明白灵深受其影响,体现了一名革命青年对革命领导者的崇敬之情;第二次出现在选文第八段,白灵反抗父亲的禁锢时再次喊出于大胡子的这句话,第三次出现在选文最后一段,白灵逃离家时又把这句话用头尖刺刻在了墙壁上,她反复用这句话告诉父亲国民革命一定会胜利,任何人都无法阻挡,表现了她的反抗精神和投身革命的热情。

9.解析①表明白灵像百灵鸟一样活泼,有活力,有个性。②塑造的白灵这一形象具有叛逆的个性,追求自由,革命新思潮在其心中生根发芽。她像勇敢的百灵鸟,敢于反抗,冲破枷锁。借这一典型人物展现了时代变革的宏大主题。③百灵鸟是勇敢、美好、吉祥的化身,起名“白灵”,既赞美了她的勇敢独立、执着追求,又寄寓了自己对这样的新时代女性美好的愿望。(每点2分,如有其他解析,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答根据题干“有读者评价她为‘冲出牢笼的百灵鸟’”可知,分析陈忠实对所塑造的人物“白灵”如此起名的原因,可结合百灵鸟的象征意义,从人物形象特点、时代背景、情感主旨等方面进行理解。百灵鸟象征着机智、勇敢、活泼、美好等,而白灵天性活泼,有活力、有个性,追求自由和美好。在当时的社会中,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对女性的束缚与禁锢就如牢笼一般,而她在接受了革命新思潮后,更具反抗意识。她逃婚离家,投身革命,敢于冲破牢笼。陈忠实借这一典型人物展现了时代变革的宏大主题,对这个勇敢独立的女性形象,他既有赞美,也寄寓了美好的愿望。

二、古代诗文阅读

10.D“村校诸童竞习诗”作“见”的宾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乐天微之诗”作“教”的远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11.A“六经”里面没有《左传》,应为《春秋》。D项,“洎牧以谗诛”的“洎”为介词,等到……的时候。

12.B“写出了众多吟风弄月的作品”错误,结合“因为《贺雨》、《秦中吟》等数十章,指言天下事,时人比之《风》、《骚》焉”可知,此时其诗作多为讽谕时事之作。

13.(1)礼部侍郎高郢开始以经艺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乐天一下子就考中被选拔为上等。(关键词“进退”“一举”“擢”各1分,大意1分)

(2)至于钞写模刻白诗,在集市上出售,或拿着它去交换酒茶的,到处都是。(关键词“缮写模勒”“衔卖”“交”各1分,大意1分)

14.解析①一处任职,诗文往来。②身处两地,寄赠频繁。③相互影响,共创新体。④亲为编集,高度评价。(3分)

解答结合“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之名,多以诗章赠答”可知,元稹与白居易同为秘书省校书郎,多用诗文相互赠答。结合“会予谴掾江陵,乐天犹在翰林,寄予百韵诗及前后数十章。是后各佐江、通,复相酬寄”可知,元稹到江陵任职,乐天仍在翰林院,寄给他百韵长律诗和杂体几十章。此后,两人各在江、通任职,又相酬寄。结合“巴蜀江楚洎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竞作新词,自谓为元和诗”可知,“元和诗”是二人创制的新体诗。结合“长庆四年,予时刺会稽,因尽征其文,手自排缵,成五十卷……因号曰《白氏长庆集》。大凡人之文,各有所长。乐天之长,可以为多矣”可知,元稹亲自为白居易编集,并高度评价其文。

15.D“为了在仕途上追求更好的前程”错。“升堂室”即“升堂入室”,表明盖郎中学杜诗是想要自己的作诗水平更进一步。

16.解析①要学习杜诗传承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保持纯正的诗风。②要学习杜诗的现实主义笔法和其中的忠义精神。③要深入研究杜诗的不同版本,校正错误。(每点2分)

17.(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弊在赂秦(每空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解析①晶莹剔透(流光溢彩)②耳目一新③大相径庭(截然不同)(每处1分)

解答①处,根据“犹如……的宝石”可知,此处应是修饰宝石的形容词,故可填“晶莹剔透”“流光溢彩”之类的成语。晶莹剔透:形容非常光亮明澈。流光溢彩:形容光彩流动闪烁。②处,前文提到韩愈的《马说》提出与一般见解相悖的观点,常人的看法是“缺人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