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讲环境安全(生态污染)与国家安全(复习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1页
33讲环境安全(生态污染)与国家安全(复习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2页
33讲环境安全(生态污染)与国家安全(复习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3页
33讲环境安全(生态污染)与国家安全(复习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4页
33讲环境安全(生态污染)与国家安全(复习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第三十三讲环境安全(生态、污染)与国家安全BLUETHESISPROPOSALTEMPLATE专题14环境安全

本讲主要考察学生对环境安全的掌握,主要包含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掌握,同时将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的知识点融合在一章中,便于知识的贯通性,能够更好的掌握环境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本章节许多知识点为新增内容,且与日常实际联系的较为广泛,对学生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应对措施,提出了较高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求。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握环境问题产生的规律,要具备国家观念,大局观念,分析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本讲分析核心素养分析综合思维:结合实例,分析污染物跨国转移、生态退化、人为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区域认知:荒漠化区域、水土流失区域等生态脆弱区地理环境特征。地理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本地区环境问题的产生过程及其主要影响,运用所学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人地协调:通过探讨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和治理措施,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高考考向分析考点真题统计考向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2023、2022浙江6月;2023、2022浙江1月;2023福建卷;2023北京卷;;2022海南卷;2022山东卷;2022天津卷;2022湖北卷纵观近五年各地区的高考命题内容和趋向,关于生态脆弱区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条件、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的考查较多。可以预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大背景下,对环境问题的考察依然是命题的主要方向,且大多会以区域情境为背景,对学生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进行考察。考生需要把握好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2023全国乙卷;2023、2022海南卷;2023、2022山东卷;2023浙江6月;2023北京卷;2023湖北卷;2023、2022湖南卷;2022湖北卷;2022广东卷知识构建知识点Knowledgepoints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1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本考点主要考察对我国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的掌握,了解主要的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的措施。理解生态问题的区域差异性。01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1.生态脆弱区定义: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②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③主要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主要表现: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

等。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1.生态脆弱区④我国生态脆弱区: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典型地区: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西北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西南山地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青藏高原复合侵蚀生态脆弱区;沿海水陆交接带生态脆弱区。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2.土地退化①定义:是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②表现: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2.土地退化③土地沙漠化:定义:指由于土壤侵蚀,表土失去粉粒而逐渐沙质化,或由于流沙(泥沙)入侵,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的现象。分布地区:干旱与半干旱地区较为常见,例如我国西北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2.土地退化④石质荒漠化(石漠化):定义: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植被持续退化乃至消失,导致水土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基岩大面积裸露于地表的土地退化过程,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分布地区:喀斯特地貌分布区,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2.土地退化⑤次生盐渍化(盐碱化):定义: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分布地区:干旱半干旱农业耕作区,例如我国华北平原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2.土地退化⑥土壤侵蚀:定义: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分布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2.土地退化⑦土壤肥力下降:定义: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土壤肥力水平降低的现象,土壤肥力下降后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也有很大影响,如植株生长缓慢、开花授粉不良、结实结果少从而产量降低。分布地区:主要的农业耕作区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3.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①农牧交错带:概念: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产生: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分布:呈带状分布,其东段较宽,最宽超过300千米;西段较窄,宽为100——150千米。共涉及9个省级行政区,总面积超过65万平方千米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3.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②基本自然特征:降水年变率大,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林、灌、草植被交错分布,生物多样性丰富,宜于发展农林牧复合系统。多“荒地”,对垦荒耕种有极大诱惑力,垦后易导致土地退化。贫困人口分布集中,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与少数民族聚居区接壤,历史上屯垦戍边、战乱频繁,农牧界线反复进退。河川的水源涵养区或风沙源地,东部农区的生态防护屏障带。风蚀沙埋、水土流失、干旱、盐碱化与虫鼠害等灾害严重。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3.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③形成原因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自然原因人文原因降水:总量不丰,年纪变化大。暴雨集中,土壤侵蚀,降水少,产生干旱。大风:土地退化的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加剧侵蚀。土壤:物质基础。土质干燥疏松,易受侵蚀。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交通建设带来植被破坏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综合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3.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④治理措施具体措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构筑防护体系: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地养地,自然恢复: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调整畜牧结构和数量:在退化草场,使牲畜数量控制在草场承载范围内;调整牲畜结构,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调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生态脆弱区的人口容量有限,人口过快发展对环境压力增大。在北方农牧交错带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3.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⑤生态功能【题型运用】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下图是“包兰铁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护铁路线②削减风力③改变气候类型④为牲畜提供食物来源⑤提高沙层含水量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④⑤C【题型分析】宁夏地区铁路旁风沙较为严重,设置草方格沙障是为了避免包兰铁路被沙掩埋,故①对;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加地面摩擦力,从而减弱风力,故②对;草方格沙障不能改变当地气候类型,气候类型主要由纬度和大气环流决定,故③错;草方格沙障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牲畜提供食物,是为了防风固沙,故④错;⑤草方格沙障可以截留一部分水汽,从而增加沙层含水量,故⑤对。即①②⑤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题型运用】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下图是“包兰铁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下列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是(

)A.建材产业 B.沙漠旅游休闲业 C.光伏发电产业 D.沙生中药材产业A【题型分析】该地人烟稀少,建筑少,对建材的需求少,且植被覆盖率低,故不适合发展建材产业,题目要求选择不适合的产业,故A符合题意;该地有独特的沙漠景观,可以发展沙漠旅游休闲业,故B不合题意;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太阳辐射丰富,可以发展光伏发电,故C不合题意;该地区沙漠面积较广,可以因地制宜种植一些沙生中药材,此做法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故D不合题意。故选A。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4.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①基本情况范围: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特点: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4.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原因运用整体性的思维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4.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③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是气候、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演化的过程。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的自然景观正是在这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如下图所示: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4.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坚持治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位置措施功能工程措施沟谷两侧的坡地坡面上打抗滑桩防止山体滑坡开建与等高线平行的引流渠减少坡面径流挖水平沟坡面径流转为地下径流建鱼鳞坑蓄水并护坡沟谷中修建淤地坝形成小水库以保土蓄水修拦沙坝、谷坊坝阻止沙石向下游流失生物措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树种草、封山育林育草和退耕还林还草削弱暴雨和径流对地表的侵蚀,同时通过植物根系对土壤的固结作用提高表土的抗蚀能力农业技术措施塬面较陡山坡发展林草业保塬护坡山下缓坡和沟谷种植业提高土壤的固结力,减轻水土流失耕作区间作套种、高沟垄作、水平阶种植,采用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及喷灌、滴灌等增强耕地抗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4.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4.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⑤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4.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⑥运用差异性思维分析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形成原因的差异性: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其形成运用存在着不同,例如南方地区的水土流失在自然原因上更偏向于降水丰沛,而黄土高原更多是土质疏松。产生影响的差异性: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主要原因:南方丘陵山区人均土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南方丘陵山区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土层覆盖的石质山地,表土一旦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治理措施的差异性:黄土高原侧重退耕还林、还草;南方丘陵山区侧重发展多种经营【题型运用】赣州市位于我国江西省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0.98%。20世纪80年代初,该市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山地面积的37%,经过30多年的治理,治山保水等措施初见成效,修筑梯田是其主要措施之一。下图示意赣州市某地区水平梯田剖面。赣州市坡度较缓的丘陵地区,修筑梯田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最好的是(

)A.植物绿篱田坎 B.粉煤灰条块田坎 C.石坎 D.土坎A【题型分析】赣州市位于我国江西省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植物生长较快,采用植物绿篱田坎成本较低,且防治水土流失效果较好,A正确;该地区坡度较缓,粉煤灰条块田坎和石坎工程量较大,成本较高,不宜用作修筑梯田,B、C错误;该地区夏季多暴雨,采用土坎易被坡面径流冲刷且破坏梯田结构,D错误;故选A。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题型运用】赣州市位于我国江西省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0.98%。20世纪80年代初,该市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山地面积的37%,经过30多年的治理,治山保水等措施初见成效,修筑梯田是其主要措施之一。下图示意赣州市某地区水平梯田剖面。该地区梯田田坎的高度主要取决于(

)A.地表积温 B.地形坡度 C.年降水量 D.地埂的宽度B【题型分析】梯田田坎高度与地形坡度密切相关,地形坡度越大,梯田田坎的高度越高,B正确;降水会对田坎起到冲刷作用,但不是其高度的决定因素,C错误;地埂与田坎的高度关系不大,D错误;地表积温与田坎高度无关,A错误;故选B。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题型运用】我国T县历史上以农业为主,是亚热带花岗岩丘陵地区水蚀荒漠化的典型代表,严重土壤侵蚀发生于20世纪初,至今长达100年之久。2000-2010年,T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8万公顷,治理成效显著。图1示意T县各种治理措施实施面积比例,图2示意T县各种治理措施资金投入比例。T县水土流失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A.陡坡开垦 B.生态脆弱 C.气候异常 D.人地矛盾D【题型分析】从材料可知,T县环境为南方丘陵地区,花岗岩广布,耕地有限,而长期以农业为主,土壤侵蚀发生于20世纪初,达100年之久,推测当地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因此其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生产方式,即人口数量的增加产生的人地矛盾,D正确;陡坡开垦是不合理生产方式的一种表现,不是根本原因,A错误;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等自然生态环境较好,B错误,气候异常易带来灾害性天气,而不是生态环境剧变的根本原因,C错误。所以选D。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题型运用】我国T县历史上以农业为主,是亚热带花岗岩丘陵地区水蚀荒漠化的典型代表,严重土壤侵蚀发生于20世纪初,至今长达100年之久。2000-2010年,T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8万公顷,治理成效显著。图1示意T县各种治理措施实施面积比例,图2示意T县各种治理措施资金投入比例。T县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中最经济的是(

)A.封禁治理 B.生态林草 C.坡改梯 D.低效林改造A【题型分析】根据图1所示,该地治理措施中封禁面积比例最大,图2中封禁措施资金投入比例相对较小,只有6%,所以最经济,A正确;生态林草措施实施面积不大,但投入的资金比例却是最大的达32%,B错误;坡改梯的实施面积最小,说明该地适宜坡改梯的区域不大,所以经济效益体现不明显,C错误;低效林改造措施投入资金比例最小,但实施面积也小,所以经济效益也不明显,D错误。所以选A。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题型运用】我国T县历史上以农业为主,是亚热带花岗岩丘陵地区水蚀荒漠化的典型代表,严重土壤侵蚀发生于20世纪初,至今长达100年之久。2000-2010年,T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8万公顷,治理成效显著。图1示意T县各种治理措施实施面积比例,图2示意T县各种治理措施资金投入比例。T县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中最经济的是(

)A.封禁治理 B.生态林草 C.坡改梯 D.低效林改造B【题型分析】据材料可知,2000年以来,随着图1所示的各项措施的实施,该地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由图1、图2示意可推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为植树、种草、种果、养殖等,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了经济效益,才能为当地环境治理提供资金,也能提高当地积极性,大面积封禁才能得以实施,B正确;而水热资源、土地生产力等自然条件相对稳定,不是2000年以来得以改善的,A、C不正确,因封禁等措施的实施可能会产生一些移民,但图示未体现出因大量移民所产生的资金比例增大的现象,D错误。所以选B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5.湿地的开发与保护①基本情况湿地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湿地分类:天然湿地:湖泊、沼泽、滩涂、河流、泥炭地、珊瑚礁、湿草甸、红树林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池塘等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5.湿地的开发与保护②形成原因来水多的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多;地下水源补给;上游来水量大(河网密布,径流丰富,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洪水泛滥);植被丰富,涵养水源能力强,水源丰富去水少的原因:纬度/海拔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永久性冻土广布,阻碍地表水的下渗季节性冻土夏季融化,使土壤水分增多,冬季水分结冰,形成隔水层,阻碍地表水的下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入海口处,海水顶托,排水不畅;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5.湿地的开发与保护②形成原因我国不同地区湿地形成的原因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成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5.湿地的开发与保护③湿地的功能(效益):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5.湿地的开发与保护④湿地破坏的一般性原因: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堆积,充满湖泊、沼泽;全球变暖,气候暖干,蒸发加剧人为原因:引水灌溉、河流的改向,导致水量减少;围湖围海造田,导致湖泊和海滨滩涂面积缩小;破坏地表植被,土壤侵蚀,导致泥沙大量沉积;任意排污,导致水体污染,富营养化不合理工程建设;乱捕滥猎,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内流湖泊减少的一般原因外流湖泊减少的一般原因气候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气候趋于干旱,小气候变差地貌湿地面积减少,改变地表状况水文水量减少,水质变差;调解径流的作用减弱,水旱灾害频发。土壤土壤肥力下降(沼泽)。航运水域缩小,影响航运生物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覆盖率减少、其他生物栖息地减少)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5.湿地的开发与保护⑤湿地破坏的一般性影响: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5.湿地的开发与保护⑥湿地保护的一般性措施:通过还湖、还泽、还滩及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复和重建受损湿地;上游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湿地管理和环境立法,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适度进行生态移民防止水污染与过度用水发展生态养殖,开展旅游观光。【题型运用】若尔盖草原湿地(如左图)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被誉为“中国西部高原之肾”,湿地上分布着众多牛轭湖(如右图)。牛轭湖为河曲发展过程中天然裁弯取直而形成的河道遗迹湖。目前,若尔盖草原湿地退化严重。影响若尔盖草原湿地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①海拔高,蒸发弱②地下冻土阻碍地表水下渗③常年积雪融水多④河道弯曲,排水不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题型分析】根据材料若尔盖草原湿地海拔在3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①正确;气温低,地下有冻土层,不利于地表水下渗,②正确;根据材料湿地上分布着众多牛轭湖,河道弯曲,排水不畅,④正确;该地夏季有积雪融水,冬季气温低,无积雪融水,③错误,该题选B。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题型运用】若尔盖草原湿地(如左图)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被誉为“中国西部高原之肾”,湿地上分布着众多牛轭湖(如右图)。牛轭湖为河曲发展过程中天然裁弯取直而形成的河道遗迹湖。目前,若尔盖草原湿地退化严重。若尔盖草原湿地多牛轭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 B.地势较高 C.降水较多 D.风沙较大A【题型分析】根据材料牛轭湖为河曲发展过程中天然裁弯取直而形成的河道遗迹湖。牛轭湖和河曲发育有关,若尔盖草原湿地势起伏小,流速慢,河曲发育,易形成牛轭湖,A正确;地势高、风沙大不会直接导致牛轭湖的形成,BD错误;降水较多是河流发育的条件之一,但不是牛轭湖产生的主要原因,C错误,该题选A。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题型运用】若尔盖草原湿地(如左图)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被誉为“中国西部高原之肾”,湿地上分布着众多牛轭湖(如右图)。牛轭湖为河曲发展过程中天然裁弯取直而形成的河道遗迹湖。目前,若尔盖草原湿地退化严重。若尔盖草原湿地退化对国家安全影响最大的是(

)A.畜产品供应紧张 B.旅游体验降低 C.牧民被迫迁徙 D.生态功能下降D【题型分析】该地草原湿地退化,生态功能下降,草原供给服务功能下降,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直接威胁牧区经济的发展,给国家自然环境基础的安全带来威胁,D正确;畜牧产品供应紧张、旅游体验降低、牧民搬迁均是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影响,不属于对国家安全的影响,ABC错误,该题选D。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题型运用】江苏徐州某地地下煤炭资源丰富,属于典型的平原高潜水位煤矿区。自20世纪80年代,该地出现了深浅不一、大多积水的塌陷地。2009年以来,该地通过多种景观重建(见下图),如生态湿地景观、生态居住区景观、现代工业景观、城市公园景观等,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实现了塌陷地的景观改造,为矿业废弃地景观重建提供了宝贵经验。深浅不一、大多积水的塌陷地的形成原因,正确的是(

)A.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漏斗式塌陷地B.该地地势低平,地下潜水位高C.地处沿海,地下采煤形成洼地后海水倒灌D.景观重建形成的花园式洼地B【题型分析】该地地下水溶蚀作用并不强,岩石并不属于可溶性岩石,因此不是塌陷地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地下煤炭资源采空后,地面塌陷,形成洼地,A错误;由于地势低平,地下潜水位高,B正确;该地是在夏季降水丰富,洼地内易积水,并非海水倒灌,C错误;塌陷地并不是景观重建形成的花园式洼地,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题型运用】江苏徐州某地地下煤炭资源丰富,属于典型的平原高潜水位煤矿区。自20世纪80年代,该地出现了深浅不一、大多积水的塌陷地。2009年以来,该地通过多种景观重建(见下图),如生态湿地景观、生态居住区景观、现代工业景观、城市公园景观等,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实现了塌陷地的景观改造,为矿业废弃地景观重建提供了宝贵经验。景观重建。如生态湿地景观、生态居住区景观、现代工业景观、城市公园景观等,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填入下图方框中,正确的是(

)①季节性积水区(塌陷深度介于1~5米)②常年积水区(塌陷深度大于5米)③挖深④垫浅景观重建模式A.② B.④ C.① D.③B【题型分析】读景观重建前后对比图和结合框架图可知,对于常年积水区(塌陷深度大于5米),采用了生态湿地景观营造的措施;对于季节性积水区(塌陷深度介于1-5米)采取深挖营造为生态湿地景观和垫浅营造现代工业景观;对于非积水区(塌陷深度小于1米),直接进行土地治理,营造城沛公园景观。因此A对应的是③;B对应④;C对应②;D对应①,故正确选项为B。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5.森林的开发与保护①基本情况森林定义:覆盖大面积土地并以乔木为主体的植物群落。森林分布:世界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主要因为这些地区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或者难以通行而开发较晚,从而得以大面积保存。我国分布: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其中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5.森林的开发与保护②森林的功能与破坏危害自然灾害频发气候失调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5.森林的开发与保护③森林开发与保护--亚马逊热带雨林功能热带雨林具有全球环境效应调节全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5.森林的开发与保护③森林开发与保护--亚马逊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热带雨林优势: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热带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热带雨林的脆弱性: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溶作用,使土壤非常贫瘠。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很容易遭到破坏。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溶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5.森林的开发与保护③森林开发与保护--亚马逊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贫困商业性采矿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5.森林的开发与保护③森林开发与保护--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保护【题型运用】《2020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国土绿化事业取得了新成绩,全国共完成造林677万hm2,森林抚育837万hm2。下图为2010~2020年我国新造林面积分布图(港澳台资料暂缺)。据图可知(

)A.云南和内蒙古森林覆盖率较高 B.西部地区森林面积大于东部地区C.山西与广西新造林为同一树种 D.中西部生态环境呈现出良性发展D【题型分析】图示显示的是新造林面积分布,并不能反映其整体植被覆盖率的高低,A错误。图示显示的是新造林面积,未体现森林面积,实际上是东部地区水热条件较西部地区好,森林面积大于西部地区,B错误。山西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种植温带落叶阔叶林,广西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种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新造林为不同树种,C错误。图示显示,中西部地区新造林面积大,生态环境呈现出良性发展,D正确。故选D。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题型运用】《2020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国土绿化事业取得了新成绩,全国共完成造林677万hm2,森林抚育837万hm2。下图为2010~2020年我国新造林面积分布图(港澳台资料暂缺)。上海市新造林面积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①原始森林多②区域面积小③育林水平低④城市化水平高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D【题型分析】上海市为直辖市,区域面积小,且城市化水平高,建筑用地面积大,林业用地较小,所以新造林面积较小,②④正确。上海市没有原始森林,①错误。上海市科研院所多,人才丰富,科技水平高,所以育林水平也高,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题型运用】《2020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国土绿化事业取得了新成绩,全国共完成造林677万hm2,森林抚育837万hm2。下图为2010~2020年我国新造林面积分布图(港澳台资料暂缺)。我国造林面积变化可能会使(

)A.我国木材可用量减少 B.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C.沿海地区湿地面积减少 D.长江径流量持续增加B【题型分析】由图可知,近年我国造林面积增加。造林面积增加会使我国木材可用量增加,A错误。造林面积增加,生态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会增加,B正确。沿海地区湿地面积变化,与造林关系不大,C错误。长江径流量大小主要与流域降水量有关,且长江流域的造林面积增多,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长江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但流量不会持续增加,D错误。故选B。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6.生态问题答题模版①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模板问题思考方向必背术语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力强;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表起伏大,表土易流失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荒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湿地萎缩自然原因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气候异常,生物演化人为原因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等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人为原因乱砍滥伐等,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基础知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TEACH6.生态问题答题模版①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模板思考方向必背术语工程措施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抽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水电站和水渠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础设施、建筑物等;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等技术措施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生活措施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经济措施主要有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政策措施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旅游环保措施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自然措施生态脆弱区,减少人工干预,以地养地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本考点主要考察对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的了解。能够说明生态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以及对应的措施。02基础知识--环境安全问题TEACH1.环境安全①定义:环境安全又称生态安全,是指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与威胁处于环境或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②内涵:自然角度:环境安全意味着自然环境及其服务能力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没有遭到难以恢复的破坏人类社会角度:环境安全意味着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与解决环境问题付出的代价,不至于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知识--环境安全问题TEACH1.环境安全③产生:如果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过某个临界值,就会成为环境安全问题。a.安全:小球在临界值的范围内摆动。b.临界:小球处于临界点上,向左运动重新回到安全范围,向右运动面临失衡风险。c.不安全:超过临界值的球失去平衡,向下滚动。基础知识--环境安全问题TEACH1.环境安全④临界值标准:不同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服务的需求不同,所要求的环境安全临界值不同生活饮用水及水产养殖的最低水质标准高于其他行业。如果水质劣于相应等级,就会产生与个受害主体相关的环境安全问题。基础知识--环境安全问题TEACH2.环境安全问题①表现: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全球气候变化物种减少或灭绝泛指植物或动物的种类不可再生性的消失或破坏,称为物种灭绝。生态破坏是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衍生的环境效应,导致了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生存发展以及环境本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生态破坏基础知识--环境安全问题TEACH2.环境安全问题②类型:影响这类环境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其影响会长期存在。产生原因由污染物不断累积或生态退化逐步加剧导致。特点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累积才能达到产生重大危害的程度。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基础知识--环境安全问题TEACH2.环境安全问题②类型:影响大多数事件的影响随着事件的结束而消失,环境重新回到安全状态。但是,有些事件的影响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都无法彻底消除,导致环境长期处于不安全状态。产生原因由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危险化学品泄漏、核泄漏等突然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事件导致。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响应措施。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基础知识--环境安全问题TEACH3.对国家安全的影响①国家安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国家安全需要支撑国家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以及应对重大环境问题的能力。资源安全国家安全体系环境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基础知识--环境安全问题TEACH3.对国家安全的影响②环境安全的影响途径地区问题环境安全问题在局地、区域乃至全球都可能发生。能够威胁一国的国家安全的环境问题,可能产生于本国,也可能来自其他国家,还可能是全球环境问题导致的。触发效应可能成为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安全问题的触发器和放大器,影响国家安全。环境功能可能通过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损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影响国家安全。基础知识--环境安全问题TEACH3.对国家安全的影响③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措施方面二人类要尽量避免在高环境安全风险区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提高承受环境安全风险和应对环境安全问题的能力。解决思路环境安全风险既与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有关,也与人类及自然环境本省=身对环境问题损害或威胁的敏感程度及抵抗能力有关方面一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的调节功能,减少环境问题出现的概率,降低环境问题演变成为环境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基础知识--环境安全问题TEACH3.对国家安全的影响③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具体措施合理有效的应对环境安全问题,不但能够化解危机,还可以增强社会响应能力,降低甚至消除此类环境安全风险。基础知识--环境安全问题TEACH3.对国家安全的影响③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具体措施基本途径具体做法降低环境问题严重程度通过控制污染排放等环境保护措施以及实施重大生态保障工程,降低环境污染或生态退化问题的发生概率对已经发生的环境问题,通过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方法,避免其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产生威胁当环境安全问题无法避免时,积极采取应急响应措施减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直接危害及社会动荡等间接影响减少人类社会受损害的可能性通过环境风险监测和评估识别环境高危区,并通过环境规划和管理等降低人类生产、生活暴露在环境问题中的可能性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等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环境监测评价、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技术水平,提高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承受能力规范、健全环境安全危机应急处理机制,通过制订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等方式,提高人类社会对环境安全问题的事前预警、事中处置和善后处理等响应能力【题型运用】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与经济带。近年来绿色发展已经成为黄河流域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下图分别为2010年、2018年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图。2010—2018年,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

)A.九省之间差距总体缩小 B.山西省总体水平保持不变C.四川省与青海省均最低 D.中下游省区高于上游省区A【题型分析】根据两图对比可知,2010年,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最低的为0.2364,最高的为0.5649-0.6437,而2018年最低的为0.3553,最高的为0.5862-0.7255,九省之间差距总体缩小,A正确;山西省总体水平有所提高,B错误;2010年四川省绿色发展水平最低,2018年青海省绿色发展水平最低,C错误;2010年山东省(位于中下游省区)绿色发展水平低于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上游省区),D错误。故选A。基础知识--环境安全问题【题型运用】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与经济带。近年来绿色发展已经成为黄河流域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下图分别为2010年、2018年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图。未来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关键所在是(

)A.基础设施建设 B.经济发展水平 C.生态技术创新 D.区域同步发展C【题型分析】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与经济带,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其努力的方向,因此未来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关键所在是生态技术创新,而不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AB错误,C正确;区域各省区应因地制宜,不可能实行区域同步发展,D错误。故选C。基础知识--环境安全问题能力提升--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TEACH1.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①定义: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②地位:在导致环境安全问题的环境污染中,突发环境事件较累积性环境污染更有可能影响国家安全③特点:发生的随机性和瞬时性、成因与形式的多样性、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等。2015年8月12日22时51分46秒,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本次事故中爆炸总能量约为450吨TNT当量。事故发生后,天津市气象局启动气象保障一级应急响应。中国气象局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迅速启动环境应急响应模式进行分析。本次事故对事故中心区及周边局部区域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能力提升--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TEACH1.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④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突发环境事件一般发生在局地或区域,强度和规模有限或能够得到及时应对,不至于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少数特别重大的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巨大,如果应对不得当或不及时,可能通过以下途径触发经济和社会危机,威胁国家安全能力提升--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TEACH2.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①转移方式:方式三方式二方式一污染物跨国传输:一个国家排放的污染物,可通过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自然过程传输到其他国家。废弃物跨国转移:一个国家通过正常贸易或非法入境的手段,将在本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输入到其他国家。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或含有尚未被认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从一个国家进入到其他国家。能力提升--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TEACH2.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②产生原因:转移原因转移影响自然因素空气和水的自然流动没有明确的目的地,邻近或不邻近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可能受害,从而使污染物的污染范围扩大人为因素发达国家公众对污染物问题关注度高,环境标准日趋严格,对污染物的处理程序复杂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①污染物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会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污染加重,危害人们的健康。②污染的损害具有长期性,并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引发区域性环境危机。③损害具有全球性,污染物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和处置而扩散到环境之中,长期积累必然会对全球环境造成危害污染物处理费用和环保成本较高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减少污染物处理费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薄弱为了降低原料成本、增加就业环保法规不健全,不法经营者为了经济利益违法走私能力提升--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TEACH2.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③对国家安全影响:通常情况下,通过自然过程跨国传输的污染物浓度一般在安全范围内,不至于对输入国造成严重的威胁突发环境事件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高浓度的污染物跨国传输,威胁输入国的环境安全跨境环境污染物输出国与输入国之间的矛盾或外交争端,甚至演变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对双方的国家安全均造成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废弃物跨国转移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方式导致的污染物跨国转移问题也日渐增多以某种跨境转移方式输入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污染物,可能对输入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安全造成威胁污染物跨国转移的影响国家安全010203040506能力提升--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TEACH3.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②应对措施:能力提升--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TEACH3.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②应对措施:对通过自然过程产生影响的跨国污染源,要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来源国的污染治理一旦发生跨国污染事件,要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控制影响范围,消除危害,并做好生态恢复、赔偿损失等善后处理工作国际合作0103能力提升--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TEACH3.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②应对措施:1234对废弃物跨国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类型的跨国污染问题,需要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上控制境外污染物的输入源头控制严格禁止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的产品和高污染固体废弃物入境,严格打击走私和私自夹带高污染固体废弃物等行为对一些因国内经济发展、就业、资源短缺等原因必须进口的有污染的废弃物和产品,应加强无害化处理,积极发展国内替代以逐步减少进口对已经产生的跨国污染,要强化污染治理,及早消除污染危害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源头控制能力提升--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TEACH3.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②应对措施:能力提升--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TEACH3.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③我国措施:我国措施意义一措施一措施二措施三意义二意义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我国的发展权和环保权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增加污染物转移的违法成本制定和完善与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的法律制度开展绿色贸易,打击和整治污染物走私等提高和完善环境标准体系,确立依法打击污染物非法入境的依据调整产业结构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向,提高产业准入的环境门槛,严禁高污染和低技术的产业引入【题型运用】2000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下图)一座金矿发生氰化物废水泄漏,废水流入河流,并扩散到下游的匈牙利、塞尔维亚境内,导致河中近80%的鱼类死亡。奥拉迪亚金矿氰化物废水泄漏流入河流带来的影响有(

)①河流上游鱼类死亡②沿岸自来水厂关闭③莱茵河水受到污染④引发国家间外交争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题型分析】污染物质会随水流向下游运动,会造成下游河水污染,导致鱼类死亡,但对上游鱼类影响很小,①错误;水污染后沿岸城市自来水厂将全部关闭,②正确;结合图示可知该地区的国际性河流是多瑙河,氰化物废水泄漏,废水流入河流,受到污染的是多瑙河,③错误;多瑙河是国际性河流,河水受到污染后,可能引发跨境环境污染物输出国与输入国之间的矛盾或外交争端,甚至演变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对双方的国家安全均造成影响,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③错误,②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能力提升--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题型运用】2000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下图)一座金矿发生氰化物废水泄漏,废水流入河流,并扩散到下游的匈牙利、塞尔维亚境内,导致河中近80%的鱼类死亡。应对国际河流污染的有效措施有(

)①流域内国家加强合作②限制鱼类产品流通③发起媒体舆论批评④控制影响范围,强化污染治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题型分析】面对国际河流污染,流域内国家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治理河流的长期计划,①正确;限制污染河段鱼类产品流通,避免造成食物中毒,而不是限制鱼类产品流通,②错误;媒体应客观报道、协商谈判、合作应对,③错误;对已经产生的跨国污染,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控制污染范围,并强化污染治理,做好生态恢复、损失赔偿等善后处理工作,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④正确,②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能力提升--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能力提升--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TEACH1.生态退化①定义: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导致生态退化。②表现: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③特点:通常是长期渐进的,不同区域表现各异。能力提升--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TEACH1.生态退化①定义: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导致生态退化。②表现: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③特点:通常是长期渐进的,不同区域表现各异。能力提升--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TEACH1.生态退化地区问题形成原因防治措施东北地区黑土退化;湿地萎缩;森林破坏黑土开垦后,引起土壤冲刷,土层日渐变薄;沼泽的过度开垦引起湿地萎缩;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森林火灾等造成森林破坏严重实行秸秆还田,保持土壤肥力,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保护湿地,杜绝沼泽地的开垦,协调粮食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注重木材的综合利用华北平原土地盐碱化“春旱”,气温回升快、蒸发强;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洼地排水不畅;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淡淋盐;井排井灌;采取农业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东南丘陵水土流失,红漠化春、夏季多暴雨,对土壤的冲刷能力强;丘陵山区,坡度较陡,土壤更易受侵蚀;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营造薪炭林,开发山区小水电,大力开发农村沼气云贵高原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降水多,流水侵蚀强;山地地形,坡度大、土层薄;人类破坏植被、陡坡开垦保护地表植被,禁止陡坡开垦能力提升--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TEACH1.生态退化④影响:导致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逐步下降。1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降低,会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增加等后果2供给服务功能降低,会造成可再生资源的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碍等问题能力提升--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TEACH1.生态退化⑤危害与防范:防范为避免或减缓生态退化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威胁,需要根据各区域生态系统的自然条件、受人类影响与破坏程度的差异。设定不同的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危害生态退化的危害是逐步累积的,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能力提升--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TEACH2.生态退化的应对措施①实施生态修复: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自然恢复主要是通过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类型人工修复主要是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工程治理措施见效快、成效好,是很多国家治理生态退化的主要方式。能力提升--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TEACH2.生态退化的应对措施能力提升--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TEACH2.生态退化的应对措施能力提升--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TEACH2.生态退化的应对措施②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生态系统保护濒危生物保护自然遗迹保护能力提升--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TEACH2.生态退化的应对措施②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能力提升--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TEACH2.生态退化的应对措施②建立自然保护区: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措施二对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停止继续破坏,将人为干扰降到最小,通过科学管理使其恢复到原生或次生的稳定状态,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措施一对未经改造或轻微改造的生态系统,禁止人类活动干扰或破坏,使其继续保持自然状态。能力提升--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TEACH2.生态退化的应对措施②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总论意义1意义2意义3意义4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自然保护区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自然保护区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能力提升--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TEACH3.我国主要生态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题型运用】“城市双修”是以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为内容,集市民对美好生活中生态品质和内涵诉求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下图为“城市双修”工程实施价值导向。“城市双修”理念的核心是(

)A.经济发展 B.生态修复 C.为人服务 D.城市修复C【题型分析】结合“城市双修”概念及图示可知,经济发展不是城市双修的核心内容,A错误;生态修复和城市修复是“城市双修”的具体内容,BD错误;“城市双修”是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即核心是为人服务,C正确。故选C。能力提升--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题型运用】“城市双修”是以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为内容,集市民对美好生活中生态品质和内涵诉求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下图为“城市双修”工程实施价值导向。根据“城市双修”理念,提升城市品质应采取(

)①开展水系治理、山体修复、绿化空间建设与管理工作②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景观风貌等③主动保护、传承和提升彰显城市特色的历史遗迹、文化遗址④坚决拆除并重建与城市活力不协调的结构老化、功能失效、空间割裂的城市单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D【题型分析】据图可知,①属于城市生态范畴,②④属于城市品质范畴,③属于城市内涵范畴,D正确,ABC错误,故选D。能力提升--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题型运用】“城市双修”是以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为内容,集市民对美好生活中生态品质和内涵诉求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下图为“城市双修”工程实施价值导向。“城市双修”理念产生有利于城市的(

)①空间增长模式由质的优化转变为量的增长

②发展方式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③空间利用方式由粗放建设转向精细化管理

④建设模式由城市治理转向城市管理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B【题型分析】“城市双修”理念有利于中国城市空间增长模式由量的增长转向质的优化,①错误;发展方式由投资导向转向创新驱动,②正确;空间利用由粗放式空间建设转向精细化品质提升,③正确;“城市双修”包含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建设模式应由城市管理转向城市治理,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④错误,②③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能力提升--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能力提升--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TEACH1.气候变化①定义: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即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距平)两者中的一个或两个一起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离差值越大,表明气候变化的幅度越大,气候状态越不稳定。②规律:气候变化反应的是不同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气候变暖或变冷属于气候变化的正常表现。能力提升--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TEACH2.温室效应形成原理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可以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球接收的太阳能不会马上散失掉,形成温室效应。作用大气的温室效应是决定地球平均气温的关键过程之一原因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使地球的温室效应增强,被认为是20世纪以来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能力提升--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TEACH3.全球碳循环①含义: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②意义: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③打破: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碳循环过程。使得全球碳平衡被打破。能力提升--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TEACH4.全球变暖的影响①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可通过多种自然过程对人类造成不利影响,危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甚至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正常运转。能力提升--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TEACH4.全球变暖的影响①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总论影响1影响2影响3影响4存空间的丧失是气候变化对国家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