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讲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学案-高三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1页
第43讲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学案-高三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2页
第43讲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学案-高三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3页
第43讲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学案-高三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4页
第43讲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学案-高三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部分第十七单元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3讲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对应学生用书第300页时空坐标分类梳理大约1万年前的中国,伴随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并形成了北粟南稻的农业区和精耕细作的耕作模式。明清时期,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改变了中国人的食物结构。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农业发展,食物储备和食品生产也向现代化发展。古代形成西亚、东亚和中美洲等世界五大农业区,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多在大陆内部或相邻地区进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食物物种的交流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工业革命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食物的生产、储备实现了现代化。但保障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问题仍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理清知识结构基础全通关一、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食物采集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以前,人类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用火取暖、烧烤食物食物生产大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2.农耕的产生与发展农业起源从世界范围看,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①和中美洲

作物分布西亚是②、大麦的原产地;东亚的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最早种植水稻;中美洲是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

畜牧分布距今约9000年前,西亚的人们已经饲养绵羊和山羊;距今约8500年前,中国贾湖的居民已经饲养猪;距今约6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3.农业出现的重大意义历史地位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口增长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生活方式农业的出现使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并形成聚落生产方式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手工业的出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农牧物种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土地制度主要是王室和神庙拥有土地农业灌溉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2.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农业区划古代中国主要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③农业区

耕作方式商和西周时期,农夫集体耕作;战国以后,铁犁牛耕,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农业政策商鞅变法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灌溉系统秦国修建的④、西汉修建的龙首渠等,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

农业模式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3.地中海地区作物种植大麦和小麦成为希腊的主要粮食作物;古罗马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⑤和葡萄

耕作技术土地肥沃的地方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地力较差的地方种植葡萄和橄榄土地制度在古希腊城邦中,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使用奴隶劳动;古罗马很长时期内实行土地国有,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随着征服扩张,小农逐渐破产4.中美洲地区作物种植主要是⑥、甘薯和马铃薯

土地制度贵族私有制与村社公有制并存(三)生产关系的变化1.农业产生以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2.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私有财产,氏族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3.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⑦产生了,国家应运而生。

对比分析古代东西方食物生产的主要差异东方西方农耕技术耕作制度实行轮作制和复种制或间作套种制普遍实行轮作制土地集中土地兼并用来经营种植,仍然需要大量农业劳动力分散经营,减少的是自耕农,增加的是佃农和雇农土地集中是为了发展畜牧业,如圈地运动是为了养羊,所需劳动力少,大量失地农民只能到城市谋生经济比重经济结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中又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畜牧业只占次要地位农牧并重、农牧结合饮食结构素食结构,粮食占主导地位,肉食比重少之又少食物结构中肉、奶的比重较高二、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条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逐渐从孤立走向整体。2.传播(1)粮食作物传入欧洲传播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⑧、番茄、辣椒和南瓜等传入欧洲

推广16世纪末,⑨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17世纪,玉米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

(2)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玉米在明朝时传入中国,清朝前期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鸦片战争前的种植已遍布全国。马铃薯和甘薯在国内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3)蔬菜作物传入欧洲:美洲的番茄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并不断改良;16世纪,辣椒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4)蔬菜作物传入中国:明代万历年间,番茄被引入中国;明朝时,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传播1.农作物传播(1)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2)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产量仅次于小麦的北美第二大农作物。2.禽畜物种传播传播欧洲移民把鸡、牛、驴、马、猪、羊等禽畜传入美洲意义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1.积极影响促进人口增长食物物种交流,提高了全球⑩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改变饮食习惯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种类,改变了食物结构和人们的饮食习惯促进畜牧业发展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促进经贸发展粮食除满足自身需要外,还投入市场销售,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局限性破坏生态环境食草动物到达气候适宜的美洲,繁殖数量超出土地的承载能力;殖民者为了大量种植农作物,滥砍滥伐原始森林;玉米、甘薯等引入中国,为扩大耕地面积,过度垦荒造田,导致了

瘟疫病毒传播随着物种的交流,瘟疫病毒等传染性疾病也在世界各地传播,给人类尤其是美洲带来了巨大灾难

三、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1.现代农业条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特征高度集约发展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经营模式大型、养殖场

意义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及禽畜的生产量大幅度增长,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2.农业机械化概况20世纪以来,各种农业机械如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投入使用类型美国:为主;法国:中型为主;日本:小型为主;中国:大、中、小型相结合

意义农业科技发展推动农业生产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3.农作物良种的推广概况1930年的美国、1941年的墨西哥、20世纪60年代的菲律宾和21世纪以来以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均培育出农作物的新品种

意义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4.养殖技术的发展: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逐步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和集约化经营发展。(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1.粮食储备技术的发展时间表现原始农业社会人们利用和陶器来存储余粮

古代社会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储粮技术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2.食物冷藏技术(1)在古代,人们利用腌制或风干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还利用自然界中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2)20世纪20年代起,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1.粮食安全背景随着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受到各国关注措施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年,中国发布《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

2.食品安全背景农业现代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化肥、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造成食物污染;食品加工中过度甚至违法使用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应对中国政府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答案①东亚②小麦③稻作④都江堰⑤橄榄⑥玉米⑦阶级⑧甘薯⑨马铃薯⑩粮食水土流失印第安人农场大型袁隆平地窖机械通风1996农药突破重点难点素养全研通一、“哥伦布大交换”——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全球物种交流主题阐释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农作物的大传播,从而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新大陆被发现后,美洲许多独产的重要农作物传播到其他大陆,深刻地影响了全球农业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饮食生活。其传播的路线一部分是先传入欧洲再传遍世界,也有一部分直接从美洲传入亚洲,或同时从欧洲和美洲传入亚洲。比如番茄就先从美洲经太平洋传入亚洲,烟草也由美洲先传入亚洲,还有可可亦先经太平洋传入亚洲,花生从西方、东方(美洲在亚洲的东边)双向传入亚洲,木薯也从西方、东方双向传入亚洲,等等。人类空前“大交换”的意义就在于全球物种在西方殖民扩张背景下完成了全球性的生态扩张和重新布局,为新一轮的全球农业革命和人口扩张提供了现实可能。真题验证(2015·全国文综Ⅱ·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解题秘籍试题主旨物种大交流在工业革命前后的发展变化材料分析英国进行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加大了对东方的贸易,使茶叶大量流入英国明确答案工业革命后,美国与东方的贸易扩大,茶叶大量流入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成为普通民众也可消费的产品,故D项正确失分点评节外生枝茶叶的普及属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体现不出等级观念淡化,故A项错误词不达意中英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崇尚东方生活方式不会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遍认识,B项不是对材料现象的合理解释,排除理解不当随着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贫富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日益拉大,故C项错误深度研习材料一(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除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的,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的……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摘编自[美]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材料二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使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霪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1)材料一中的“哥伦布大交换”有何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的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探究步骤】第(1)问步骤:信息整合①(欧洲人)……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欧洲主导。②除看不见的病毒以外……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交流兼具宏观性和微观性。③大交换的结果……也是正负参半的影响具有双重性。④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交换的长期性,范围的全球性。第(2)问步骤:思路梳理作答:(1)特点:由欧洲主导;交流兼具宏观性和微观性;范围具有全球性;影响具有双重性(积极和消极);交换具有长期性。(2)积极影响:甘薯易种植,产量高,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消极影响: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二、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当今世界的农业现代化主题阐释农业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科学来管理农业,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和一个合理利用资源又保护环境的、有较高转化效率的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综合性很强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农业现代化既是一个历史性概念,也是一个世界性概念。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建立发达的农业、建设富庶的农村和创造良好的环境。真题验证(2022·山东青岛期末)下图为现代“精确农业系统示意图”。据此可知,“精确农业”()。A.解决了粮食的供需矛盾B.依赖现代高新技术支持C.摆脱了自然环境的限制D.利于粮食种植的多元化解题秘籍试题主旨现代世界的经济生活——农业现代化材料分析从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精确农业”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而“精确”明确答案“精确农业”是在对数字信息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明其依赖现代高新技术支持,故选B项失分点评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类型,没有涉及解决粮食的供需矛盾问题,排除A项理解不清“土壤状况电子图”说明“精确农业”是对自然环境的评估利用,农业发展无法摆脱自然环境的限制,排除C项概念不符粮食种植的多元化是指种植多种粮食作物,与材料强调的“精确农业”依赖现代高新技术支持无关,排除D项深度研习材料根据中外农业科技史专家的研究结论,人类在渔猎、采集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只能养活2人;进入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50人;进入连续种植的农业文明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1000人;而在资本技术集约型经营的现代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供养的人口猛增至5000人。世界农业现代化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历史演进过程。——摘编自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根据材料,归纳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探究步骤】步骤:思路梳理作答:影响:现代农业中科技和资本的投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农作物的产量,土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导致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幅度下降,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而且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是相伴而生的。演练创新试题从知识到见识品真题知导向1.(2020·全国文综Ⅰ·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中占城稻的引入和推广种植,大、小麦在南方的推广种植都增加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故选A项;曹魏时已经改进翻车,且材料与灌溉工具的发明无关,排除B项;粮食作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