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试题(政治学)-中国外交史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大学试题(政治学)-中国外交史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大学试题(政治学)-中国外交史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大学试题(政治学)-中国外交史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大学试题(政治学)-中国外交史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政治学)-中国外交史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答案解析附后卷I一.参考题库(共25题)1.教案问题2.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A、战争与革命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恶化C、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3.魏德迈访华4.当今世界,国际间的竞争主要是()的竞争。A、军事力量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C、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D、文化力量5.湖北军政府的对外政策6.如何评价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作用和意义。7.1984年底,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应姚依林副总理的邀请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8.中国为日内瓦会议做了哪些准备?9.八十年代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的原则立场10.()是拉丁美洲也是整个美洲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1.禁烟政策12.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维护世界和平,主持正义,促进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13.利用每年春季祭祀之机,北京时间2002年4月21日上午8时许,日本首相()第()次参拜靖国神社。14.势力范围15.简述中法双方利益的需要。16.组建外务部17.发展同中亚国家关系的基本政策18.中方在会谈之前为使会谈成功所采取的哪些措施?19.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A、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D、国际关系民主化20.七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中的主要障碍?21.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22.试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23.试述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及意义。24.分析全面抗战初期中国外交困境的原因。25.抗日战争卷II一.参考题库(共25题)1.1953年3月5日,苏联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逝世。2.处理当前中英关系的主要原则3.中国支持召开日内瓦会议的原因是什么?4.光华寮事件5.强权外交6.从战争爆发到中国决定出兵之前的中国的外交活动有哪些?7.临时代办8.中共八大外交方针的意义。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是()。A、中国、印度、缅甸B、中国、印度、越南C、中国、朝鲜、越南D、中国、印度、巴基斯坦10.80年代我国外交的三大任务11.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12.俄蒙协约13.中国人民志愿军揭开了入朝第一次战役的序幕的时间是()。A、10月8日B、10月13日C、10月19日D、10月25日14.试述中苏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15.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是世界()。A、多极化B、单极化C、两极化D、三极化16.银河号事件17.欧亚伙伴关系的主要特征18.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基本原则立场。19.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主要障碍20.蒋介石对外主要推行亲善政策。他提出的外交方针有哪些?21.1958年4月18日,苏联国防部长建议在中国设(),7月21日苏大使又提出建立(),均遭拒绝。22.蒋介石对外主要推行亲善政策。他提出的外交方针有哪些?23.试述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主要过程及其意义。24.简述70年代的外交。25.简述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的外交)的形势及成就。卷III一.参考题库(共25题)1.试述新中国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的主要意义。2.不抵抗政策3.中国同部分民族主义国家建交,坚持先谈判后建交的()。4.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我国外交大体经历哪些发展时期。5.中苏边界全长()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国界之一。6.中俄哈吉塔边界裁军谈判7.简述共同纲领对外交政策的规定8.通商大臣9.外交10.简述中日民间外交的主要发展阶段11.宗藩关系12.中国皇后号13.()年()月,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双边协议。2000年,美国通过了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法案。14.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对中国外交的影响。15.外交发展到今天就其内容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的解释。狭义的解释就是()。A、对外关系B、外交理论C、外交政策D、外交关系16.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17.1977年8月24日,邓小平副总理会见(),明确反对他提出的“()”方案。18.九一八事变19.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20.新中国是如何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的?21.旅大问题22.2003年6月23日,印度()总理访华期间,印度政府首次公开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重申不允许西藏人在印度进行反华政治活动,为重开对话开创了新的起点。2005年4月温家宝访印,12日签订《》。23.试述中法建交的基本过程及原因。24.中国当代外交所处的时代是什么?25.中国共产党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是()。A、独立自主B、互不侵犯C、完全平等D、互相尊重E、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卷I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从19世纪60年代起,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大量增加,遍及中国各地。传教士除传教外,还从事一些文化活动,包括建立学校、医院和育婴堂等。但一些传教士借助特权地位为非作歹,特别是强占房产和田地,激起民众对教会和传教士的愤怒,发生了一系列冲突。由于列强的压力,清政府在处理这些事件时往往屈服于列强。2.参考答案:D3.参考答案: 中国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南京政府频频向美求援。7月9日,美国政府决定派魏德迈访华,对中国形势和美国可能采取的措施作一调查。魏德迈率领经济、兵工、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专家于7月22日至8月24日访问了中国。他在华期间从北到南访问了十几个城市,不仅会见了蒋介石,还听取了张群等一批高级官员的报告,又同中国工商界等各方面的人士座谈。在华期间,魏德迈公开地尖锐批评国民党政府,要求它进行广泛的改革。9月19日,魏德迈向杜鲁门递交了一份长篇报告。他指出国民党统治腐败无能,经济“正在崩溃与瓦解之中”,“军事局势有利于共军”。他建议由联合国促成东北停战,美国向蒋介石提供军事、政治、经济全面援助。他认为,否则的话,中国会落入共产党之手。这次访问促成美国大规模向南京政府提供援助。4.参考答案:C5.参考答案: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装起义成功,革命军组织了湖北军政府,定国号为中华民国。13日局势尚未稳定,军政府就派外交司长亲自给驻汉口的各国领事送去宣布革命党外交方针的照会。照会的内容共七条,前四条是表示承认革命之前清政府同各国签订的条约,继续偿还赔款和外债,保护外国人的既得利益和生命财产;后三条提出不承认在革命后清政府同外国签订的任何条约,不许外国支持和帮助清政府。这项政策显示出,尽管革命党宣称要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中国,但它的外交方针却不去触动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获得的不平等权益。主要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太小,它还同列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当时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封建的清朝统治。对于帝国主义列强,他们是又恨又担心又存有幻想,恨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担心列强对革命的干涉,幻想得到列强的承认或支持。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和集中十分有限的力量来打击封建势力,孙中山和革命党采取了对列强让步的外交政策6.参考答案: 在国际关系形成两极化的背景下,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指出:要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这就是著名的“一边倒“政策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虽然具有坚定的反帝性质,但并不意味着排斥与美、英等国家打交道的可能。从中美关系看,中国共产党不是不愿意与美国发展关系,而是美国一次又一次地以中国共产党为敌,从而排除了中国共产党在美苏之间走“第三条道路“的可能性。从中苏关系来看,“一边倒”是获取社会主义阵营援助的必要条件。苏联对中国革命虽总的说来是支持的,但中苏两党的关系十分微妙,苏联对新中国的支持并不一定就是必然的。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医治战争创伤,发展民族经济,应该尽可能地寻求外来援助。从帝国主义阵营,不仅不可能指望任何援助,而且还必须面对敌视。只能从社会主义阵营方面寻求同情、支持和援助。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真要走“中间道路”,不但不可能改变美国敌视中国革命的态度,反而会导致失去苏联援助的可能。从意识形态方面来说,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建立起来的政党,它领导的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董事会的一部分。当时,以美国为首的阵营是执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帝国主义阵营,以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首的阵营是和平、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力量的阵营,在这国际进步和反动两种力量对立中没有中间道路。中国站在苏联一边,也就站在了和平、民主、民族独立、社会主义力量一边。此外,建国时通过的《共同纲领》以严谨的语言规定了“一边倒”的确切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这说明,新中国外交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并非一味地倒向社会主义国家一边,而拒绝与其他非社会主义国家打交道。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建交高潮中,除了社会主义国家外,新中国还与亚洲一些民族独立国家和西北欧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不仅对美帝国主义孤立中国企图给予有力打击,而且对新中国争取国际承认、提高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起了重大的作用。7.参考答案:阿尔希波夫8.参考答案: 1.中国应该利用英、法、美等国在印支半岛问题上的矛盾,努力从各方面争取达成一致性意见和协议,哪怕这些协议是临时性的,也比毫无结果要好,以发挥自身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的作用,促进国际形势进一步缓和。——“关于日内瓦会议的意义和准备工作备忘录”1954.3。 2.“日内瓦会议是不应该让它失败的。” 3、在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将尽一切努力设法达成协议,特别就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达成协议”。9.参考答案: 1982年至至1983年初,中国总理访问非洲11国时提出的,即“平等互利,讲究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10.参考答案:古巴11.参考答案: 鸦片流毒于中国由来已久,从1729年起,清政府就一再下令禁烟。但是这些禁烟政策都未能发生效力。于是在正常贸易中处于逆差的外国商人便大量走私鸦片,谋取暴利。鸦片贸易致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政府财政上的困难和社会的不安。1838年,清政府派遣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广州后采取了两个行动。一是收缴和销毁鸦片。由于他态度坚决,外国商人共交出鸦片237万多斤,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全部销毁;二是具结。即外国商人必须保证不夹带鸦片入口,才能来华进行贸易,否则要没收货物、严惩违法者。林则徐禁烟的方法是有成效的,断绝了鸦片交易,保证了正常的贸易活动。然而,清政府要求林则徐封关,中止中外贸易。英国侵略者找到了对华发动战争的借口。12.参考答案: 中国重返联合国使这一国际组织更具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使联合国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时能有更大的权威性,使它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有助于实现在世界上建立公正和持久的和平的基本目标。中国重返联合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表明世界上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和发展的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是一定要恢复的;剥夺中国人民这种权力的行为是一定要失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定要在国际事务中起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是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的。中国参加联合国各项工作所一贯坚持的基本立场和主张,表明中国政府是联合国宪章的忠实贯彻者,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主持正义,促进国际社会合作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政府的基本立场和主张是:中国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反对大国欺侮小国,强国欺侮弱国。国家不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该成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任何一个国家的事要案由这个国家的人民自己来管,联合国的事要由参加联合国的所有国家共同来管。中国支持一切受压迫国家争取独立自由,反对外来干涉,掌握自己命运的正义斗争,支持亚非拉国家维护民族利益,反对外来经济掠夺的斗争。中国要求裁军,特别是核裁军,等等。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活动中始终把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当作自己应尽的责任。坚持伸张正义,反对侵略,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特别是反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的政策和行径,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原则,反对在国际事务和联合国事务中的强权政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在联合国各项活动中,更加坚定地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作用更加重要,影响日益扩大,对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贡献更加明显。13.参考答案:小泉纯一郎;214.参考答案: 即各列强在中国享有特权地位和独占的经济利益的地区。这些地区仍为中国领土,但列强已在为日后瓜分中国做准备。1898年2月,总理衙门同英国公使通过交换照会同意长江沿岸不割让或租与他国。实际上,这就是清政府对英国以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的默认。随后英国方面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修建铁路的合同,巩固了它在长江流域的地位。3月6日,中德两国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不仅把胶州湾作为租借地交给德国,而且把在山东修建铁路举办矿务的权利也给予德国。清政府还同意如果将来山东需要外援,要先使用德国的商人、资本和设备。这样,德国就把山东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他国家也纷起效尤,争夺势力范围。东三省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云南、广西和广东等省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福建成了日本的势力范围。15.参考答案: 从政治方面看,中法是当时世界上有影响的两个国家,两国建立稳定的双边关系对世界有利,特别是对两国在反对大国干涉国际事务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从经济方面看,法国是世界上发达国家之一,中国是一个大市场,两国经济有互补性。从安全看,两国当时都在反对美苏的争夺,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两国携手对西欧和亚洲的安全与和平会起到中要作用。 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中法外交关系的建立打开了通向建立超越对抗、发展合作的道路,对中国发展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6.参考答案: 把总理衙门改组为外务部是《辛丑条约》的一项内容。事实上,这个改组在条约签字前就已经进行了。1900年12月,列强提出的和议大纲规定清政府应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1901年7月,清廷下令改组。改组后的外务部位于其他六部的前面(兵户礼工吏刑)。为了体现清政府对外交事务的重视,由一名亲王或军机大臣负责外务部的全面工作,具体主管的是尚书和左右侍郎,下面设有司、厅、股等机构。外务部所承办的事务仍超过外交,涉及需同外国人打交道的铁路修建、开矿、军工、关税、邮政等项,没有完全摆脱“洋务”的影响。这次改组看起来好像只是形式上的变化,但具有相当重大的实际意义。它结束了清政府的宗藩体制。清政府不能不承认同各国交往是其日常工作之一。在列强的压力之下,中国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17.参考答案: 1、坚持睦邻友好、和平相处;2、开展互利合作、促进共同繁荣;3、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不干涉别国内政;4、尊重独立主权,促进地区稳定18.参考答案: (1)中国欢迎第三国斡旋。通过第三国向美国表面中国的立场。 (2)中国敦促美国采取措施缓和紧张局势。 (3)中国采取措施推动局势缓和。19.参考答案:B20.参考答案: 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先决条件是切实消除“三大障碍”。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二大报告指出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1、苏联近二十年来一直在中苏边境和中蒙边境派驻重兵;2、它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在印度支那和东南亚进行扩张,不断对我国边境进行挑衅;3、它还武装侵占中国的邻邦阿富汗。21.参考答案: 1917年,日本为了得到从军事和外交上进一步影响中国的机会,积极鼓动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战事本与中国无关,但担任国务总理的段琪瑞为了取得日本的支持和协约国的财政援助以加强以其为首的北洋军阀的实力,主张参战。统治者权力之争的结果是段琪瑞获胜。于是在8月14日中国政府决定对德宣战。战争期间,中国没有参加军事行动,只是给协约国运去大批粮食,并向法国派了一个军事调查团。22.参考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有三点1、“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通过谈判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必须先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势力和影响,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关系。3、“一边倒”,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边。这三项对外基本方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必要决策和深重选择,是以一定历史、理论为基础,以显示利益为依据提出来的。首先,国民党残余势力还存在,中国大陆一些边远山区、岛屿尚待解放,美帝国主义仍未放弃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支持,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特权、势力和影响在大陆还严重存在,如果不割断外国同国民党的残余力量的公开的、潜在的、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经济的,以至文化思想方面的联系,要想建立并巩固人民政权,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必须“另起炉灶”,创建由我们自己的干部组成的新型外交队伍。在肃清帝国主义在华影响和势力之后,在独立自主的原则下与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其次,“一边倒”是当时国内外政治形势下唯一的选择。虽然中共希望并一度采取了力争中立美国的策略,但美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关上了与中共发展关系的大门。待国民党政府大势已去,美国又采取加紧扶植日本以取代国民党中国在亚洲的地位的战略部署,并将中国视为苏联的附庸,在政治上加以反对,在经济上加以封锁。这使得中共感到安全受到威胁,也给中国的经济重建造成极大的困难。而苏联则在我三大战役取得胜利之后,立即派人与我商讨新政权成立的问题,并商定一俟新中国成立,立即予以承认。且斯大林向中国同志承认他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曾经犯有错误,赢得了中国的尊敬。此外,苏联不仅在亚洲是抵抗美日的中坚力量,可以成为中国可靠的战略后方,而且为新中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模式。一言蔽之,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现实利益,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稳定,并为将来开展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23.参考答案: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外交工作中就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它以和平发展为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以独立自主为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全面对学习各国所长来为我所用。中国始终把维护本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形式的外来侵略和干涉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无论是在和苏联结盟时期,还是建立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时期,我们都是没有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都不允许任何国家染指我们的主权,插手中国的内政。八十年代以来,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我们更加强调坚持独立自主,并赋予了新的内容:1、中国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2、对一切过国际事务,中国都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哈立场,中国把是否有利于国际和平和全球发展作为判断国际是非的标准;3、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国格;4、在处理党际关系时坚持独立自主、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意义:1、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是以维护世界和平和全球共同繁荣发展为目标,因此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2、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并不排斥在注重国家利益的基础上,采取现实主义态度,坚持对外开放,积极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3、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积极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正当权益,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正义斗争,为解决地区争端,缓和地区紧张局势,为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与繁荣作出了贡献。4、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外交关系,为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出了贡献。24.参考答案: 原因: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外交上陷入困境,其表现为国联的无所作为和陶德曼调停的失败。 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向国联递交声明书,望得国际社会之声援。1937年10月6日,国联通过报告,对中国予以精神上的援助,且将实际解决此问题的责任交由九国公约组织。1937年10月3日,九国公约组织在布鲁塞尔召开会议,顾维钧为中国代表,与会有21国。然而德、日拒绝邀请而未参加,意大利在加入三天后以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而退出。会期中,中方呼吁各国停止对日物资信贷,转而对华援助,各国皆拒绝。会议通过《九国公约会议报告书》,对于日本侵华行为竟无谴责,中国之外交希望遂告落空。 就国联的无所作为来看,则首先可归因于英法的绥靖政策,两国对中日战争袖手旁观,并将责任推给九国公约组织,实际即推给美国。美国为国民政府外交之中心,然其时奉行中立政策,并未予南京政府以支持,西方列强的袖手旁观遂成为中国外交困境的主要原因。此外,德意日三国则由于形成轴心同盟,而在外交上趋于一致,导致了布鲁塞尔会议的失败。比利时遂对此次会议有所支持,但不过是一小国,影响有限。千言万语归于一句,各国基于自身利益,当时绝无援助中国之理。 陶德曼调停系德国驻华公使陶德曼主持的中日一系列谈判活动。日本其时虽然拒绝参与布鲁塞尔会议,但未放弃外交途径,且其国内军政两届意见不一,其中之不扩大派持在中国战场不扩大事态而并力北进之看法,希图在外交上对中国施以压力而迫其让步。德国则基于与中国有着广泛的利益与商业关系以及希望日本能北上进攻苏联的考虑而参与调停。1937年11月初,陶德曼转日方条件于蒋介石,未被接受。其后双方屡有接洽,但终未展开谈判。1938年1月16日,日近卫首相正式发表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声明,同日,日本外相广田通知迪克逊,决定放弃谈判,陶德曼调停遂告失败。国民政府亦调整外交政策而为苦撑待变。 就陶德曼调停来看,日本自始至终仅将谈判视为侵略中国之手段,且内部意见不一,外交策略失当,终未能取得效果,而德国参与谈判系为维持其利益,且多次压制中国,终不会为中国利益而导致德日冲突,谈判遂绝无对中国有利之理。值法西斯诸国扩张之际,谈判失败为必然。25.参考答案: 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的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战争初期,南京政府的策略是军事上“全力以赴,务求一胜”,外交上“南北夹击速停速了”。但国民党军队接连失守,而外交上也无法争取到苏联的出兵和美英的制裁。南京政府不得不从1938年底实行苦撑待变的策略,多方求援,力保危局,保存实力,等待时机。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美英等国对中国作用的重视使南京政府采取了“联合作战”的外交方针,同盟国一道向日本开战。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努力下,德意日终于被打败。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中国自1840年以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卷II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斯大林2.参考答案: 1、承认新中国,同国民党旧政府断绝外交关系。2、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驱逐国民党集团。3、交还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财产。3.参考答案: 1.中国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2.可以通过谈判恢复印支和平,无损于印支人民的民族权利。 3.印支问题的和平解决有利于增强倾向于和平中立国家的力量,进一步孤立美国。 4.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4.参考答案: 光华寮是日本京都市的一幢5层的中国留学生宿舍。是二战后原国民党驻日本代表团用变卖日军从大陆掠夺的物资所得公款而购置的中国国家财产。1977年9月,京都地方法院把该财产判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作为原告方的台湾方面不服提出上诉,日本司法机关受理该产权诉讼,并于86年2月改判给台湾方面,这就严重违反了中日联合声明,是制造“两个中国”的行为。该判决在政治上是错误的,在法理上也站不住脚。中国政府为此向日方发了照会,并在各种场合对日方提出批驳。5.参考答案:在外交中,通过调用军事或经济力量威胁或实际剥夺另一方的既有利益,以迫使对方改变立场而做出让步的一种外交方式。6.参考答案: (1)基本外交立场:反对外来干涉,寻求和平解决 (2)从战争爆发到美军在仁川登陆: 1.中国外交的工作重点:使战争地方化,避免出现被迫参战的局面; 2.领导人公开讲话 3.致电联合国秘书 (3)美军仁川登陆后到中国决定出兵之前1.中国外交活动的中心任务: 1.不让美军越过三八线; 2.通过友好国家的使节传话——“潘尼迦渠道”; 3.领导人公开表态; 4.军事准备,显示威慑; 5.美国的反应7.参考答案:当常驻使馆馆长因回国述职或休假等原因缺位,或因故不能视事(如长期住院)时,应委派临时代办来主持馆务和代行馆长职责。8.参考答案: 1、是中国外交的重要遗产,适应了中共中央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适应了中国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应被确认为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事件; 2、从中国领导人的认识角度来看,是处理中国外交历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3、但从日后的发展来看,这不是认识的完成。9.参考答案:A10.参考答案: 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11.参考答案: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接见印度谈判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确定了最后的表述方式,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广泛运用,各国逐步意识到——1、五项原则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管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信仰什么样的意识形态的主权国家,都可以在五项原则精神指导下和平共处。2、五项原则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都应当对等约束,任何一方不能压迫、剥削、歧视另一方,都应该在政治上平等、经济上互利的基础上和平相处。3、五项原则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五项原则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七大原则基本精神相符。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把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准则。中国主张在此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2.参考答案: 外蒙古历史上是中国的领土。1911年12月,外蒙的部分活佛和王公们在俄国的纵恿下宣布独立。1912年,在沙俄军队的支持下,外蒙的叛乱武装先后攻下了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控制了外蒙古地区。在沙俄的要求下,外蒙当局与其在11月签订了《俄蒙协约》。这个条约规定:俄国扶助蒙古自治,为其训练军队,不准中国军队进入蒙境,不准中国向外蒙移民,俄国人在蒙古享有特权。随后双方又订立了一系列经济性条约。俄国欲把外蒙变成它的半殖民地。由于中方的反对,沙俄未敢承认外蒙的独立。13.参考答案:D14.参考答案: 1.中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的分歧是两国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苏联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特别是珍宝岛事件使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是对中国国家利益的最大侵害。2.中苏战略上的重大分歧是两国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对美政策成为中苏两国国际战略分歧的主要内容。苏联根据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提出的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加紧推行“美苏合作,主宰世界”的政策,并不惜牺牲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企图将中国拉上苏联的战车,在对外战略上控制中国;而中国则根据毛泽东对国际形势的分析,仍然将反对美国的威胁作为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的核心,推行建立和扩大反美统一战线的方针。因此,中苏之间在战略上出现了控制与反控制的局面。此外,苏联对中国的内部事务进行干预,在长波电台、联合舰队、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中印边界武装冲突等问题上都表现出其大国沙文主义的野心。由于中国在这些问题上坚持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和捍卫本国主权,同苏联在对华关系中的大国主义倾向展开坚决的斗争,赫鲁晓夫等人对中国极为不满,开始公然恶化同中国的关系。3.边界冲突是中苏关系恶化的突出表现。中苏边界问题一直是中苏关系中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在中苏友好时期,由于共同的战略利益,中苏边境基本纲领上是和平安宁的。自赫鲁晓夫恶化中苏关系之后,中苏边界变得不平静了。自1960年中苏第一次边境冲突发生后,苏联便不断破坏边界现状,频繁制造边境事件,甚至流血事件,并于1969年3月挑起了更大规模的珍宝岛事件,并对中国政府的警告和建议置若罔闻,进一步将其挑衅活动从乌苏里江扩大到黑龙江,从水界扩大到陆界,从东段扩大到西段先后制造多起流血事件,在长7300公里的中苏边界上造成了全面紧张的局势。4、中苏关系恶化的起因是两党在意识形态上出现了分歧。苏共二十大提出了“三和路线”,并作了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这给全世界尤其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共产党对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和鼓吹“三和路线”的做法很不赞成,并深感不安,中苏两党关系开始出现明显分歧。由于中苏两国共产党都处在执政党地位,两党关系的好坏必然影响到两国关系的发展。5.“文化大革命”对中苏关系也产生一定影响。“文革”时期,中国否定了17年中国外交的路线和外交工作成就,提出了一条错误的路线和观点,一些极左的思想和路线对客观地分析国际形势造成一定影响,对已经开始紧张的中苏关系在客观上也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例如,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亟于在对待美国侵越战争问题上造成一种苏中联合行动的态势,但中国采取了拒绝联合行动的政策。虽然当时中国高举世界革命的旗帜,从中国在国际共运中主张明确马克思主义同修正主义的原则分歧并划清界限的立场来看,在反美问题上不同心怀叵测的苏共领导同流合污,牵扯不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无论如何,当时苏联同美国是有矛盾的,是可以利用的,在反美问题上如何看待苏联,历史地看,是可以加以探讨和总结经验教训的。15.参考答案:B16.参考答案: 1993年9月,美国根据中央情报局错误情报,怀疑中国向伊朗出售用于制造化学武器的材料,在公海上拦截、跟踪中国"银河号"货船,并强行进行检查,结果自讨没趣.美国这一行为,粗暴干涉他国事务,进一步暴露了美强权政治横行霸道的丑恶嘴脸17.参考答案: 1、互相尊重、平等相待;2、求同存异、彼此借鉴;3、增进了解、建立信任;4、互利互惠、优势互补;5、面向未来、共同发展。18.参考答案: (1)解决边境问题的目的是安定四邦,争取国际形势的缓和,以利于国内建设。 (2)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通过和平谈判,求得友好解决,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3)真正平等、互利、公正地解决边界问题。 (4)对解放前历届政府签订的边界条约,中国政府采取区别对待的态度。19.参考答案: 苏联在中苏和中蒙边境派驻重兵;支持越南武装侵略柬埔寨;武装侵占中国邻邦阿富汗。20.参考答案: 第一,废除不平等条约; 第二,不采取暴力手段; 第三,打倒帝国主义,非排外主义; 第四,以平等互谅之精神解决双方存在的问题。亲善就是投降,其结果就是日本侵华,美国指挥中国打内战。21.参考答案:长波电台;建立联合舰队22.参考答案: 第一,废除不平等条约;第二,不采取暴力手段;第三,打倒帝国主义,非排外主义;第四,以平等互谅之精神解决双方存在的问题。亲善就是投降,其结果就是日本侵华,美国指挥中国打内战。23.参考答案: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十多年,中苏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50年代,两国同盟友好,亲如兄弟。60—70年代,两国关系逐渐恶化乃至严重对抗。8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苏两中加紧国内政治经济改革人同时,也逐渐高速了对外政策。从根本的国家利益出发,两都把实现相互关系的正常化明确地提上了日程。二、中苏关系正常化大致经过以下阶段:(一)中苏关系初步改善。自从6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逐渐推动了存在的基础和意义。1979年4月3日,中国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出了决定,同盟条约期满后(即80年)不再延长。同日,中国外长黄华照会苏联驻华大使谢尔巴科夫,正式通知这一决定。中国政府还向苏联政府建议,双方就两国关系进行范围广泛的谈判,解决其中悬而未决的问题,消除影响两国关系的障碍,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双方于1979年9月举行了第一轮副外长级谈判。由于双方立场相距太远,谈判毫无结果,于同年12月结束。1982年3月24日,苏共中央总书记、最高苏维埃主席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的群众大会上发表讲话,不支持“两个中国”,并表示苏联准备继续就现存的边界问题与中国举行谈判等。但是勃列日涅夫仍然攻击了中国的现行政策。中国政府对此作出了积极而又审慎的反应,表示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中国认为,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是有先决条件的,那就是要切实消除“三大障碍”,即“近20年来,苏联一起在中苏过境和中蒙过境派驻重兵。它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在印度支那和东南亚进行扩张。不断对我国过境进行挑衅。它还武装侵占中国的邻邦阿富汗。这些都造成对亚洲和平和中国安全的严惩威胁。从1982年10月5日—21日的中苏特使第一轮磋商始到1986年4月共举行了8轮会谈。在会谈中,中国代表屡次要求苏联消除“三大障碍”,但是苏联都以“谈判不得损害第三国利益”为借口,不承认“三大障碍”的存在,采取拒绝讨论的态度。因此,8轮谈判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结果。在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先后去世之际,中国政府利用三次葬礼时机,派出高级代表团,与苏联领导人直接交换意见,有力地推动了中苏关系在各个具体领域的迅速发展。(二)“三大障碍”的排除。戈尔巴乔夫85年3月上台执政后,虽然多次表示中苏关系将有重大改善,但是在最初几年里,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美苏军备控制谈判以及美苏关系的改善之中。对于中苏关系中的“三大障碍”的消除,苏联的步子迈得很小,没有实质性进展。直到1986年7月28日,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发表讲话,表示同意讨论“三大障碍”问题,苏联的态度终于有了一定的转变。1987年2月,中苏在莫斯科恢复过境谈判,双方商定讨论过境全线走向,并先从东端开始。1988年,苏联在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以此为契机,中苏关于柬埔寨问题的谈判也迅速发展。到1988年底、89年初,两国外长进行了成功的互访,就柬埔寨问题的最主要方面达成了协议,并于1989年2月5日发表了联合声明,从而为中苏关系正常化扫清了障碍。(三)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实现。“三大障碍”的消除,为中苏最高级会晤创造了条件。1989年5月15日—18日,戈尔巴乔夫文访华,中苏双方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联合公报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两之间的一切争端,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就苏联从蒙古撤军、边界、柬埔寨等问题达成协议;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积极有计划地发展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关系。三、意义。中苏关系正常化既消除了60—70年代以来的对抗局面,又避免了50年代的政治军事同盟。中苏关系的改善,不针对任何第三国,它是一种新型的正常的睦邻友好关系,真正体现了“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精神,为亚太地区的安全与合作以及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贡献。24.参考答案: ①国际形势:美苏争霸,苏攻美守; ②成就: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⑵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25.参考答案: ①国际形势: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 ②成就:⑴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交(第一个建交:苏联),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⑵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⑶日内瓦会议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 ⑷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卷III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和《共同纲领》中关于“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必须“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而斗争”的规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分先后缓急,对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和势力加以肃清和处理。1、肃清帝国主义在华政治特权,对国家经济命脉采用军事手段掌握在新中国手中。首先,对于原国民党政府时期各国在华的外交机构和没有离华的外交官,中央人民政府一律不承认其合法地位。这些外交机构在新中国同他们的国家建交前若继续在华进行活动,人民政府不承认其合法性。对于那些还没有离开中国的各国前外交官,人民政府均作为外国侨民对待。其次,收回外国在华的兵营地产权。1950年1月6日,北京军管会布告收入回外国在北京的兵营地产,征用其地面上的兵营和其他建筑。同年1月14日,法、荷前领事慑于中国人民的严正立场,交回兵营地产及其地面建筑。美国于1月16日将属于中国的财产交还中国。第三,收回海关大权。1949年10月25日,中国海关总署成立。1950年1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第四,由国家统一管理航运。人民解放军解决上海、广州、天津等各重要港埠城市后,各地军管会对外籍轮船进出口作出暂行管理规定,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航运特权。新中国成立后,对航运管理作出具体规定。中国领水主权全部恢复。2、有计划有步骤地处理外国人在华企业和房地产。新中国成立后,解决在华外资企业和房地产问题提上日程。中国提出按照国籍、系统、行来等多种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处理和区别对待的方针,对在华外资企业的资本和经营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处理。1950年12月3日,我国政府制定了关于外国教会和外国人在华房地产的处理原则,其核心为:土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中国不承认外国在中国境内享有土地所有权,不允许他们买卖或继承土地。从1953年其停止外国侨民在华经营房屋租赁业。3、对外国政府、私人和团体在华兴办的文教、卫生、宗教等事业的处理首先,中国政府命令帝国主义在华的新闻机关停止活动,有效地控制了新闻舆论宣传。其次,对某些受到外国教会操纵和影响的中国教会也作了妥善处理,使它们逐步走上了自立革新的道路。第三,对于外国人经办的或接收外国津贴的文化、教育、卫生、救济等机构的妥善处理,主要是申办许可、报告经费来源、接受政府监督等措施。总之,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中国人民在很短的时间内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政治、军事特权,并掌握住了自己的经济命脉,在文化教育领域清除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在当时整个西方阵营极端敌视中国的情况下,这些措施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巩固新生政权、全民同仇敌忾、奋发图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样,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扫除殖民地半殖民地痕迹的行动,给我国后来在平等基础上建立新的中西方关系,以及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健康发展,也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2.参考答案: 由于南京政府确定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于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挑衅,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给张学良的电报说:“无论日军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因此,张学良随后命令下属“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行事,我方务须万分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争端。”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东北的中国军队放弃抵抗,致使几天之内日军就控制了辽宁和吉林的大部分地区。事变之后,南京政府依然坚持这一卖国政策。3.参考答案:原则4.参考答案: 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的中国外交是以争取国际社会承认为目标。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中国外交进入了第二个发展时期。随着中美关系改善的到来,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中国外交进入了第三个发展时期。80年代初,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下,中国外交迎来第四个发展时期。5.参考答案:73006.参考答案: 1992年9月,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四国政府签订协定,决定组成联合代表团与中国继续进行边界地区裁军谈判。1996年4月,五国签定了在边界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议。7.参考答案: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它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提出的三项对外基本方针和有关对外政策都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成为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共同纲领》对外交政策的规定有:《共同纲领》第一章总纲的第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的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纲领》第五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第五十五条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第五十六条规定:“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第五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的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8.参考答案: 清官名。鸦片战争后,汪政府设立五口通商大臣,非正式官衔,以两江总督耆英用“钦差大臣”名义兼管。耆英调任两广总督,仍兼,五口通商大臣驻地亦移至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于咸丰七年(1857)被英法联军占领。八年底,以两江总督何桂清为钦差大臣,办理各国商务。此即南洋通商大臣。十年十二月(1861.1),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后,加设三口通商大臣,管理天津、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通商事务。南洋通商大臣亦列于总署之下,除五口外,又兼管南方沿海新开口岸。同治九年(1870),天津教案后,三口通商大臣改为北洋通商大臣,加钦差名义,由直隶总督兼任。南北两通商大臣所司不仅通商,凡涉洋务均在管辖范围之内,军事、交通、税务、教育等无不与闻,遂为全国事权最重的两大疆吏。9.参考答案:外交指一个主权国家通过其官方代表,在遵守国际惯例的基础上,为了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而以约定俗成的和平方式,与其他主权国家或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所进行的正式的官方之间的官方的沟通,以便有效地处理国家关系、参与国际事务。10.参考答案: 所谓民间外交,是灵活、具有官方背景、不受礼宾规格限制的外交活动。战后日本政府迫于美国压力,一直执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为此,中国确立了先开展民间外交,促进政府往来的对日方针。从50年代开始,中日民间外交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发展阶段(1952年--1956年)1952年,日本参议员高良富等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的邀请访问中国,签订了第一个民间贸易协定,在中日关系史上留下了开创性的业绩。1953年1月,日本红十字会、和平联络委员会、日中友协三个民间团体访问中国,就解决在华日侨归国问题达成协议。1954年10月,以李德全为团长的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应邀访问日本,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日代表团。1955年1月,在北京举行中、日民间渔业谈判,4月签订了第一个中日民间渔业协定。1955年11月,签订了中、日民间文化协定,中、日民间文化艺术交流逐渐开展起来。1956年5月,梅兰芳访日演出。中断阶段(1957年--1959年)1957年2月,岸信介上台执政,实行亲美反华、破坏中日民间往来的政策,1958年5月发生了“长崎国旗事件”,致使中、日民间往来中断。半官方半民间阶段(1960年------1971年)1960年,池田勇人组阁,恢复了中、日民间交往。1962年10月,率领日本贸易代表团访华的高奇达之助与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主席廖成志签订了《关于中日综合贸易的备忘录》,日方称为“LT贸易”。另外,松村谦三在六十年代多次访华,是受池田首相委托的,具有首相私人特使的身份。从六十年代开始,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半官半民的新阶段,一直到期972年中、日正式恢复邦交为止。中、日民间外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1.参考答案: 古代,中国人一直以世界地理、文化和政治中心自居,中国的皇帝是受天命来统治“天下”,正如诗经所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处于中原的民族往往称呼四裔民族为东夷、西戎、南蛮和北狄,认为他们都是野蛮人。发展下来所有非属于中原文化的其他民族和外国人都被统称为“夷”,从而讲求华夷之辨和夷夏之防等。这种思想贯彻到对外政策中就逐渐形成了宗藩体系。中国作为宗主国,在她周边的小国中拥有一批被视为藩属的属国。如朝鲜、琉球、安南(今越南)、南掌(今老挝)、暹罗(今泰国)、苏禄、缅甸、哈萨克左右部、布鲁特东西部、廓尔喀、布丹等。体现这种宗藩关系的措施是属国定期来华朝贡和清朝皇帝对于属国君主的敕封。对于其他外国,清政府也是按属国对待。由朝贡制度所代表的宗藩关系就是一种君臣关系,即上下、尊卑这个不可动摇的封建主义等级原则在国际关系中的体现。12.参考答案: 一艘美国木制帆船,重360吨。1784年2月22日,它驶离美国纽约港,前往中国。全船共43人,船长格林,商务代理山茂召。船上载有棉花、铅、胡椒、羽纱、毛皮和人参等。这艘商船穿过大西洋,绕过好望角,驶过印度尼西亚的巽他海峡,于8月28日抵达广州埔港。它在那里停留了4个来月,顺利地售出全部货物,并采购了大批中国土特产,包括茶叶3032担、瓷器962担、丝绸490匹、肉桂21担等。船员们每人也买了不少东西,如服装、漆器、工艺品等。该船于12月28日离开广州按原路返航,1785年5月11日回到纽约。运回的货物受到美国人的欢迎,立即抢售一空。“中国皇后号”这次航行中国投资12万美元,获纯利3万多美元,利润率高达25%。山茂召给美国国务卿写信说:“我们有幸打通同地球极东部地区的联系,这必定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从此以后,中美贸易关系不断发展。“中国皇后号”远航中国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一般把它作为中美关系开始的标志。13.参考答案:1999;1114.参考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一战的爆发不仅标志著旧世界体系的崩溃,同时也为中国人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及国际化提供了全新的平台。正当中国社会新旧交替,承前启后,天命维新之时,一战的爆发为学贯中西、深谙国际事务的新一代中国人如顾维钧、王正廷、梁启超、梁士诒等提供了在世界舞台折冲樽俎的大好机会。一战期间,国人在思想、学术上兼收并蓄、求同存异,放眼世界,在政治上大胆探索,不拘一格,在外交上大胆进取、灵活多变,书写了中国乃至世界外交史上壮丽的篇章。并正式宣告中国人彻底走出「天朝大国」唯我独尊的封闭状态,以穷则变、变则通的心态在世界舞台上展开角逐,寻找一个新的国家认同及形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是战胜国,凡-华体系以体面的形式瓜分中国,促使中国人民的觉醒,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经济上) 中国代表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上展现了自己的风采,让西方强国眼前一亮对中国刮目相看,让世界倾听到了中国的声音。 (1)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出色表现世界有目共睹,但外交不仅要靠高素质的外交人才还需要强大的国家实力做后盾。弱国无外交就是铁铮铮冷冰冰的现实。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不是处置战败国追求公正平等的会议。中国是三等国家,本身就比西方国家矮一截,在加上中国一站站场上所起作用不大,更显多余,被它们小看轻视不足为奇。 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说帖与会议分赃的大方向不符没有被讨论,山东问题也悬而未决,但中国代表团的职业外交家们从国家与民族利益出发面对西方强国毫不示弱在仅有两席的不利情况下据理力争,他们的精彩表现让西方国家刮目相看,博得了一些国家的同情,扩大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中国不再任由列强摆布而是敢于在和会上拒绝签约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在鸦片战争之前更是前所未有。巴黎和会是中国近代外交的重要转折点,迈出了中国收回主权的第一步。 (2)华盛顿会议上的中国外交:一战使中国外交的形势发生很大了变化,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虽然精彩亮相却空手而归,华盛顿会议正好弥补了这一遗憾。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各国列强放弃在华特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规定各国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允许中国修改关税税率,日本撤销21条第五款,英法分别放弃威海卫与胶州湾,适当取消领事裁判权等一系列规定是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的开端。但华盛顿会议的最大的收获是山东问题的部分解决。华盛顿会议是中国争回主权的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与西方强国的博弈中能取得如此重大突破实属不易,华盛顿会议使中国的外交地位有了极大的改善,中国外交不断向前发展前景一片光明。15.参考答案:A16.参考答案: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经过多次打打谈谈,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外交、军事行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与实践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在对外事务中所坚持的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高度一致性;体现了新中国保卫独立与安全,保卫世界和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外交原则。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对正在争取独立解放斗争的国家和人民起了重大鼓舞作用。中国敢于同当时称雄世界的美国作战,并且把它打退了,这在世界各国人民心目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从此,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国际作用增强了,大国形象确立了。17.参考答案:美国国务卿赛勒斯•万斯;倒联络处18.参考答案: 1931年9月18日夜间,日本关东军炮击沈阳附近的中国驻军。数天内,日军侵占了辽宁、吉林的大部分地区。这是日本大规模入侵中国的开始。事变发生后,南京政府不顾广大人民的要求,为了集中力量镇压共产党,采取了对日不抵抗和依赖国联解决的方针。在日本的策划下,1932年3月伪滿洲国在长春建立。国联理事会1931年12月决定向东北派遣调查团。1932年10月,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公布,一方面承认东北是中国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强调日本在东北有着特殊的重大利益。报告建议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国联大会进而把报告书交给一个19国委员会讨论。委员会的报告书最终确认东北的主权属于中国,指出滿洲国的出现是日本造成的。1933年2月,在国联大会上,中国投票赞成这个报告书,而日本表示反对。然而,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日本侵略的继续。19.参考答案: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接见印度谈判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万隆会议以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被确定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1)新中国成立之时就宣布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美国在远东地区处于对立状态;(2)朝鲜停战后,美继续在亚洲推行其“遏制政策”;(3)印度于1947年脱离英国殖民主义统治,1950年1月印共和国宣告成立,仍为英联邦成员国,英国的势力和影响仍然存在;(4)新中国成立伊始就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5)朝鲜战争结束后,为了顺利地进行国内建设,中国需要强有力的对外和平政策以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作为社会主义中国处理同资本主义世界中新独立的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主要是处理中印关系中印度同中国西藏地方关系的历史遗留问题时应遵循的原则,现逐步扩大为国际关系准则,并被普遍接受,这是周总理为中国对外关系的西面开展,为国际秩序的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目前中国已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了经贸、科技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关系,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的对外关系,将在国际社会中取得越来越大的发展。20.参考答案: 根据毛泽东“打打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和《共同纲领》关于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必须为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的规定,在新中国的诞生过程中和诞生以后,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逐步肃清帝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