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八省联考新高考语文试题解读及备考启示_第1页
2025年八省联考新高考语文试题解读及备考启示_第2页
2025年八省联考新高考语文试题解读及备考启示_第3页
2025年八省联考新高考语文试题解读及备考启示_第4页
2025年八省联考新高考语文试题解读及备考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9从新“八省联考”语文试题观2025年高考语文之风向——新“八省联考”语文试题释放出什么重要信号?此次八省联考共有350万考生参加,涵盖四川、陕西、河南、山西、云南、青海、内蒙古、宁夏八个省份。其中山西、云南、河南三个省已经在2024年已经参加了新高考,而另外5个省则将于2025年第一次加入新高考。这套语文试题是一张由教育部官方命制的卷子,因此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根据前年1月的“四省联考”到去年1月的“九省联考”的经验,这种新加入高考地区的新题型都不同程度地在当年6月的高考中得到了呈现,所以有“高考风向标”之称,引起了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本次试卷亮点、新题不少,这必然会影响到大家对2025年的新高考的种种猜测和预判。【命制背景】从我国新高考改革不断深入,2025年高考将有更多省份实施新高考模式。八省联考作为高考前的重要适应性考试,其语文试题命制需与新高考模式相契合,如在题型结构、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等方面体现新高考的特点,以帮助考生提前适应新高考的考试形式和要求。新高考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化发展,八省联考语文试题命制通过创新题型、拓展选材范围等方式,引导高中语文教学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等多方面转变,促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高考命题趋势逐渐向注重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转变。八省联考语文试题作为高考的风向标,通过创新题型、拓展选材、强化情境创设等方式,提前展示高考命题可能的变化方向,使考生和教师能够及时了解高考动态,调整备考策略。八省联考的目的之一是为考生提供高考备考的指导,帮助考生明确复习重点和方向。语文试题命制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对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如通过对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能力的深入考查,引导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文化素养的培养,实现精准备考,提高备考效率。【传达信号及应对措施】此次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体现了“总体稳定,时有创新,与时偕行,稳中求进”的特点。一、平稳过渡2025年八省联考语文试题无论是在整体结构、考点分布和对学生的能力考查方面,和近几年新高考试题保持了一致。这有利于实现从旧高考到新高考的平稳过渡,不至于让第一次加入新高考省份的考生恐慌。此次八省联考语文试卷涵盖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等板块,各板块下的题型设置都和近几年新高考相似。如现代文阅读都包括选择题和主观题,古代诗文阅读包含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和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部分都涉及词语辨析、语句补写、病句修改等常见题型,写作部分也都要求考生根据给定材料进行立意创作。这种稳定的题型结构有助于考生熟悉考试形式,保持稳定的应考心态,同时也体现了高考命题在整体框架上的连贯性和传承性。试卷在考点分布上也较为稳定。现代文阅读注重考查考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分析和推断能力,以及对文本结构、写作手法、作者意图等方面的理解;古代诗文阅读重点考查文言文实词虚词理解、文意概括、句子翻译、古诗词内容理解与情感把握、名句默写等;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则着重考查词语运用、语句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标点符号用法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写作部分强调考生的思维能力、观点表达能力和文体驾驭能力。稳定的考点分布有利于考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备考,确保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掌握。试卷将阅读理解能力作为考查的重点,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古代诗文阅读,都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把握关键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在现代文阅读中,考生需要理解不同类型文本(如科技类、文学类、文化类等)的主旨、观点、论证逻辑以及语言特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要能够读懂文言文的字词含义、句子意思,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情感和艺术手法。这种对阅读理解能力的持续重视,有助于引导考生提高阅读素养,培养深入理解和分析文本的能力。强调考生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题目设置,如词语选择、句子改写、语病修改、语句补写等,都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语法规则、词汇意义和语言表达习惯,能够根据语境准确、流畅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写作部分更是对考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考生需要运用恰当的语言组织文章结构,清晰地阐述观点,生动地叙述事件或描写场景,展现出良好的语言表达水平和文字功底。这体现了高考对考生语言运用基本功的一贯重视,促使考生在日常学习中注重语言实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二、几大值得关注的方面:1.试卷结构的设置更加严谨,规范。以前的语文试题设置为四大板块,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个人一直认为其实不太严谨和准确,因为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都是阅读,为什么要分为两个板块呢?而2025年八省联考语文试题整体设置为三大板块,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使试卷结构一下显得简单、清晰。2.语文试题的跨学科性进一步增强。此次试题的“阅读I”“语言文字应用”都选取科技主题文本,前者从科技史角度讲述中华民族四大发明之外的原创性科技成就,后者通过对彗星相关天文文化现象的呈现,如彗星与不同地理景观的“同框”,以及对“宇宙级浪漫体验”的描述,引导考生感受科学与文化交融之美,培养考生对科学文化的欣赏和热爱之情。于彗星的一般介绍中凸显中国人当下的科技成就,呼应了新时代举国上下重视科技、呼吁创新的时代命题,能够激发考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树立献身科学研究的志向。3.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时代。此次试题很多材料的选择,都在告诉学生,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学好语文就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四川、河南等省份使用的“阅读II”则选用丰子恺《我的漫画》《爱与同情》,表达对中华传统美学意蕴的思考,追求理想中的“美的世界”,契合党和国家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推进以美育人的总体部署。青海、宁夏等省份使用的“阅读II”选用牛汉《滹沱河和我》,表现人与乡土血脉相连的情感,契合当下重视乡土文化、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主题。作文尤其注重高中学生真实的生活学习情境。例如作文试题关注考生当下生活,做到了眼中真正有考生,能让考生真正有话可说;切口较小,有利于减少宿构,遏制假大空的文风。近年来“人·技术·时间”“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真正的相遇”“问题的多少”等作文题目无不体现了对考生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关注。4.凸显整合性,强化群文阅读与信息联结。在多文本的综合阅读中,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有效信息的能力。这在“阅读I”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命制中早已成为定式,近年来又陆续应用于“阅读III”文言文阅读中,此次适应性测试在“阅读II”文学性阅读中开始探索。四川、河南等省份使用的“阅读II”则选用丰子恺《我的漫画》《爱与同情》两篇文章组成群文,前者系对个人漫画创作之路的简述,后者是对个人美学思想的系统论述,其中关于艺术美的理解、儿童的诗心、感情的投射的论述,一脉相承,可互为佐证。学生阅读两文,通过建立信息联结,可以激发深度认知和思考。四个题目,既涉及单文本理解,又涉及综合认知,无疑增加了考查的深度。尤其是从材料二引出的作文题,学生写作时更要综合两篇文章相关内容才能深入分析,明确立意。5.典型性的素养型阅读命题:素养型命题是与知识型命题、能力型命题相对而言的,指能够有效检测学生素养发展水平的考试命题。素养型命题虽然也考知识、考能力,但并非站在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进行点状考查和分项考查,而是把知识和能力要素隐含在综合和复杂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能否运用这些知识和能力构建适切的问题解决方案,产出条理严密、逻辑自洽、内容充实的作答结果。这次试卷很多试题体现了素养型阅读命题的典型性,比如文学类阅读,四川、河南等省份使用的2025年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的阅读II,以丰子恺的两篇随笔为材料,要求学生进行关联阅读,两道主观题都体现出素养型命题的典型性。这两道题不仅在对材料的理解、对学生作答过程的认识上具有典型性,且问题设计的切入点都很小——或为一句话,或为一个词,这种小中见大,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自下而上”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设问逻辑,符合学生阅读的认知规律。这样的考试命题多起来,语文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就不会满足于浅表的、碎片化的理解,而会关注那些直抵文本核心的深层次问题;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不会单摆浮搁地罗列四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而会考虑不同素养之间的结构关系;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就不会从宏大空洞的概念出发,而会充分利用文本的关键字句和跨文本的互文关系,这就是凸显典型性的素养型阅读命题的积极教学导向。三、几个重大变化1.教考衔接延伸到更多题型,教考结合更加凸显。随着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深化,高考语文越来越重视与教学的衔接,不断提高教—学—考的一致性,以考促教,以考促学。考题积极对接统编语文教材,将教材内容看作命题选材设问的重要参考。近两年的全国卷高考试题中,每套试题均有十多处或显性或隐性与语文教材建立关联。这次试卷中“阅读III”(文言文阅读)有关加点词语理解的题目,各选项中关于文化常识、重点词语的考查点均直接取自教材。此次命制的适应性测试题,还进一步拓展了与教材的联系,延伸到各类题型中。比如“阅读II”第6题,前两个选项直接与课文《我与地坛》《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写法作对比,既考查学生对所选文本的理解和鉴赏,又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甚至扩展到写作题的命制中,如“青海宁夏内蒙古云南用”作文题,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梁启超《敬业与乐业》一文中的重要观点作材料,引导学生“联想与思考”。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阐发关于“工作与人生价值”的思考,也可以讲述一个“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的人的故事。如果学生对这篇文章有足够的了解,并曾在教材引导下思考过相关话题,对于完成这篇作文一定大有助益。类似指出,不一而足。近年来教考衔接的种种举措,对教学是个正向的引导,有助于纠正一线师生忽视课文学习尤其是现代文学习的不良倾向,引导教师将课文讲透讲好,学生将教材用足用好。2.文言文第11题由考查单一的文言实词变为多点考查,包括文化常识、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原题)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骚》,文中指《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中的《离骚》。B.会,恰巧、适逢,与《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的“会”意思相同。C.“召而问之”与《论语·学而》中“学而时习之”的“而”用法不相同。D.刺,指担任州刺史或郡守,与《屈原列传》“以刺世事”的“刺”意思不同。之前的老高考文言文考查了十多年的文化常识,然后变成近两年的只考查文言实词,此次八省联考语文试题由单一考查变成了多点考查,包括文化常识(选项A)、文言实词(选项B、D)和文言虚词(选项C)。会不会今后还会增加对文言句式等的考查?值得师生们思考。3.语言文字运用题变化最大,也有很大创新。语言文字运用历来是创新最活跃的一个模块,每年在延续二三道旧题型的基础上总会出现三两道新题型。充分体现了语用题作为“语文试题的自留地”特性,本套试题的语言文字运用有以下几大突出的特点:①有4道题都考查基础知识。今年八省模拟高考语文的语言运用题,五道题目,其中四道考基础知识,包括构词法、错别字、成语、引号使用规则。这体现了对语文学科要重视基础知识学习、重视基础能力培养的引导性。(原题)18.下列词语与文中加点的“帚星”得名方式最接近的一项是()A.汤勺B.云鬓C.草堂D.花车此题考查“帚星”得名的方式,背后是对构词法的考查。同样是偏正式结构,“帚星”和“云鬓”是“像的”格式。“帚星”和“云鬓”是“像……的”(星星/鬓发),而“汤勺”是“用于……的”(勺子),“草堂”“花车”则是“由……构成”的(堂/车),形式上相同,意义构成上却略有差别。(原题)19.文中第二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进入信息时代,因为计算机的辅助,出现错别字的机会在减少,但当下中小学生书写姿势不标准、笔画笔顺不规范、非纸笔化书写导致书写能力弱化等现象较普遍,为此,教育部专门出台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教语用厅〔2024〕1号),加强中小学生书写教育。此次测试命题,将错别字的考查重新纳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对教育部部署的有效落实,对中学语文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回顾高考语文试卷,2007年及以往,每年都有一道考错别字的试题。从2008年开始,错别字试题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一方面高考没有了考错别字的题型,可能导致学生对正确书写汉字的重视程度降低,另一方面,2008年以来学生使用电脑日渐普及,日常书写实践的机会也显著减少,再加上前面所说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些因素形成一股消极的合力,严重影响了学生语言文字综合素养的提升。面对这样的现状,在高考试卷中恢复对错别字的考查,强化提升学生汉字素养能力这一重要目标导向,是十分必要的。从错别字考查的题型来看,2001、2003、2004、2005、2007几个年份都是给出四组词语,指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哪一组;2002年则是正向设问,指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哪一项;2006年则将目标字设定为两个,指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哪一组。尽管表述和要求有细小差异,但这些题目都是基于双音词和成语来考查错别字的。与之相比,2025年度的适应性测试语文卷中的错别字试题则开创了一种新模式,其题干是:“第二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把错别字隐藏在一段文本中,让学生找出并改正:“……能够亲眼目堵这六万年一遇的星际邂后,堪称宇宙级的浪漫体验……这位天外来客托着修长的大尾巴渐行渐远,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其中“目堵”应为“目睹”,“邂后”应为“邂逅”,“托着”应为“拖着”。这种考查方式,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能根据具体语境辨析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字义,辨识、纠正常见的错别字”的做法。强调语境对汉字学习和运用的重要作用,既契合了学习和使用汉字的真实情境,同时,让学生在更长的文本段落中去发现错别字,也比在双音词和成语中去辨识错别字更具有挑战性,更能考查出学生对汉字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原题)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此题沿用了今年根据语境填写成语的惯例,也是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原题)21.文中画波浪线的“追星人”指什么?为什么要加引号?此题考查的是对特殊语境下词语含义的理解(或者:修辞手法——仿词)和引号的作用,还是偏重对基础的考查。我们不妨大胆一下推测,照此下去,2025年高考会不会重考字音?毕竟现在网络确实扰乱了汉字的规范读音。②补写句子缺席。我觉得这是一个信号,有可能2025年高考语用题将不再考查补写句子,毕竟补写已经考了十多年了。③重视情境下的语言运用。此套试卷的语言文字运用5个小题整体置于彗星观测的情境之中,如成语填空需结合彗星的特点及观测情况、“追星人”含义及引号作用的分析都要依据文本语境,22题更加突出。(原题)22. 某少儿科普栏目计划在最佳观测期前夕,推出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的卡通形象。请根据以上材料,替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写一段自我介绍,要求信息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80个字。要求学生以“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的身份写一段自我介绍。这是很有创意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语言运用实践。一方面,学生需要有效筛选关键信息,并做适当整合,另一方面又要适应目的、对象、场合的需要,准确得体介绍。这是对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考查,适应了当下一线重视“情境·任务”教学的做法。这才是标准的、典型的语用,学语文就是为实际应用的,知识与技能要放在情境中考查。这是非常明确的导向,高考语文在有意识强化。对综合性的考查增强。22题写彗星自我介绍是综合考查了考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整合与语言表达能力,强调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语言知识解决问题,综合性更强。4.三道作文题呈现了作文命题的两条路径。=1\*GB3①确证型题目:确证型题目完成从“元话题”到“元话语”的迭代。确证型题目即需要利用自己的议论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性,这里的观点是不要被质疑、被推翻的。“确证”的“确”一方面体现在“明确”即目标明确;一方面体现在“准确”即观点准确。“元话题”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单核(一元)、双核(二元)、多核(三元),是针对概念本身的议论作文。“元话语”是针对既有观点作最小限度的分解并诠释,相较于“元话题”其议论场域更加集中,问题意识更加明确,写作情境更加清晰。(原题)三、写作【云南、青海、内蒙古、宁夏】(60分)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梁启超《敬业与乐业》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GB3②质证型题目:质证型题目由立场先行扩展为质疑为本。“质证型”题目,是指通过质疑来进行证明。其最原始的类型和存量最多的题目就是“辩论型”题目,具体表现为立场先行,即先明确立场,再思考观点。其本质是培具质疑一切并能自证的精神和能力。(原题)三、写作【陕西】(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辩论赛这样的活动形式是否有利于推动知识的进步,增进我们对事物的理解?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