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桂溪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桂溪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桂溪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桂溪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桂溪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桂溪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桂溪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答版)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一、基础知识及应用。(16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niàng)黄晕(yùn)分歧(qǐ)着落(zhuó)

B.看护(kān)水藻(zǎo)贮蓄(chǔ)澄清(chéng)

C.唱和(hè)憔悴(cuì)匿(nì)笑确凿(záo)

D.踉跄(liàng)霎时(chà)收敛(liǎn)搓(cuō)捻

2.(2分)请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判逆花团锦簇恍然大悟人声顶沸

B.哄托洗耳恭听蛛丝马迹众目睽睽

C.祷告鸦雀无声迫不急待截然不同

D.俯视废寝忘食混为一谈各得其所

3.(2分)下列句子中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母亲节,小薇送给妈妈一大束康乃馨,妈妈满心欢喜地说:“这花这么漂亮,让妈妈美不胜收了!”

B.一想到要到现场参加阅兵,我老爸就无比兴奋,前天晚上一整夜,他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非常兴奋、激动。

C.领悟了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酬的忧愤,我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D.职业本没有高低贵贱,每个人养家糊口都不容易,就算有理也不必咄咄逼人。

4.(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新罗区加大了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5.(2分)选出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拟人、排比)

B.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C.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拟人)

D.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6.(3分)下面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这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B.题目的含义是原意是早晨的花在傍晚拾起,这里是指中年时回忆自己童年、少年生活的文字。全书共十篇文章,我们已经学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D.《琐记》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7.(3分)在下列语言环境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A.新苗文学社请张老师给社员们上了写作辅导课。李明同学道谢说:“您的辅导课水平很高,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谢谢!”

B.刘伟同学随父亲到父亲的同事家去做客,主人问他高兴不高兴,刘伟说:“光临寒舍,非常高兴!”

C.星期天,张慧在家帮奶奶做家务,同学郭芳要上街买衣服,找她去“参谋参谋”。张慧说:“你稍等一等,我把这件事做完了就陪你去,好吗?”

D.陈阿姨串门来了,小莉热情接待。她说:“欢迎阿姨!您好久没到我家来了,很忙吧?请到墙角那把椅子上坐坐!”

二、古代诗文。(26分)

8.(11分)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尊君在不(不:通“否”)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爱好,喜欢)

C.思而不学则殆(殆:懈怠)

D.下车引之(引:拉)

(2)下面句中加点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学而不思则罔

B.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乐亦在其中仁在其中矣

D.相委而去人不知而不愠

(3)翻译句子。

①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孔子认为对待他人要“择其善者而从之”。结合孔子的这一观点,请具体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选文中“友人”的做法。

Ⅱ非选择题(93分)

9.(5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画面。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0.(10分)古诗文默写。

(1),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2),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6)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

(7)时光交替,匆匆不待,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春意,正如《次北固山下》所写:,。

(8)李华同学常常将时间浪费在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上,王冬梅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所说的两句话劝说道:“,”。

三、现代文。(28分)

11.(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父亲

①“嘭”,又是一声,地上顿时晶灿灿的一片。大大小小的碎玻璃碴子好像无数只眼睛惊恐地望着面前发生的一切。

②这是摔碎的第几只玻璃杯子,第几次发火,吴亮自己也说不清了。只是觉得满胸膛里都是火,那火像一头雄狮拱撞着他,让他坐立不安。

③每次发过火之后,父亲总是一声不吭,拿起笆斗,蹲在地上,默默地将一地碎玻璃碴子一片片地捡起来,放进笆斗里,然后拿出去倒在院子的墙角里。那里碎玻璃碴子已经堆积得像个小山。

④两年了,整整两年了,七百三十多个日日夜夜,每一个都好像是漫长的一个世纪。吴亮怎么也忘不了那个早晨,就在那个早晨,当他和工友们一起下到井下的时候,突然“轰”的一声,他只觉得眼睛一热,眼前一黑,便什么也不知道了,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七天七夜之后的事了。

⑤这次煤窑瓦斯爆炸事件夺去了整整77条矿工的生命,同村出来打工的伙计只有他侥幸活了下来,但眼睛却失明了。吴亮拿着矿上补偿的5万块钱回到了老家,可不出一年,为治眼病便花了个精光。家里一贫如洗,再也没有了换眼角膜的费用。除非能找到免费的角膜,否则,吴亮将从此只能在黑暗中度过一生。

⑥面对一地的碎玻璃碴,父亲像往常一样,默默地蹲下,弯下那早已变得弯曲的腰,伸出柴棒一样瘦削的手,五指上全是一道道玻璃划破的伤痕,一片一片,捡拾着那些刺眼的碎片,然后拿出去倒在院子的墙角的玻璃堆里。然后,默默地回到屋里,久久地望着面前这个他越来越不认得的儿子,一句话也说不出。

⑦然而,这次与往常不同的是,父亲在久久地站了一会儿之后,突然脸上现出了笑容,像夜行的人突然发现面前点亮了一盏灯,像饥饿的人得到一块面包。父亲再次看了一眼吴亮,然后慢慢转过身,坚定地走出屋子。

⑧天黑了,父亲像蒸发了似的不见了。吴亮跌跌撞撞满村子里找爹,可谁也没有爹的消息。吴亮恨啊,自己从小没了娘,现在在他最需要爹的时候爹却抛弃他走了。吴亮不吃不喝地在屋子里转来转去,整日在家以泪洗面,心里焦躁不安。他开始后悔自己不该当着爹的面摔杯子砸碗,不该对爹大吼大叫,不该……可这一切都晚了。

⑨吴亮迷迷糊糊地睡着,突然听到有人叫他,是县医院来的大夫让他去做眼科手术。吴亮不相信天上会有掉馅饼的事。可大夫们明明白白的告诉他这是真的,是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人捐献的眼角膜,而且告诉他,等他的眼睛复明了,那个人会主动来见他。

⑩吴亮当天就做了手术。蒙着纱布的吴亮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早一刻揭开纱布,第一眼看到捐献眼角膜的那个人。昊亮在心里想象着,那个捐献眼角膜的人该是一个多么有爱心的人,他要感谢他,他要和他握手,告诉他,自己今后甘愿一辈子为他做牛做马。

盼望着盼望着,揭开纱布的日子终于到了。吴亮的心里太激动了,当医生告诉他可以睁开眼了,那一刻他的心都快跳出来了。他慢慢地睁开眼,早早伸出的手僵在了半空中。因为他清清楚楚地看到、听到,站在面前的那个两眼都缠着厚厚的纱布的恩人居然喊了一声“儿呀,你能看见东西了吗?”

“扑通”一声,吴亮重重地跪倒在地。散发着药水的病房里久久回荡着一个男子“呜呜”的哭泣声。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2)请分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述效果。

①只是觉得满胸膛里都是火,那火像一头雄狮拱撞着他,让他坐立不安。

②每次发过火之后,父亲总是一声不吭,拿起笆斗,蹲在地上,默默地将一地碎玻璃碴子一片片地捡起来,放进笆斗里,然后拿出去倒在院子的墙角里。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画线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4)文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5)面对父亲的举动,跪在地上的吴亮会有什么话要说呢?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写出吴亮对父亲说的话。

12.(14分)现代文阅读

北国之春

孙立燕

春天的脚步在我们不经意间悄然走来了。

春天,无论在哪里,总是这般美好。

尽管北国的春天来得迟些,却是来得清奇,来得壮美。

江南的春我没有领略过,但那“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繁花,群鸟乱飞”的朝气勃勃,常令我心驰神往。在我心中,江南是春天的宠儿,爱的给予太多了。所以,春天在江南真的可以说得上是天姿国色的丽人,而北方的春天却只是赤足布裙、蓬头垢面的灰姑娘了。

但是,灰姑娘也自有她天然的风韵。

在某个清晨,你会不经意地发现,窗子上那些斑斑驳驳的霜花已有好些日子不光顾了。走在风里已感觉不到凛冽的寒,迎面扑来的是大地氤氲的温润;蓝天白云也如同告别青涩童年的少女,变得多姿、亮丽了;坚硬的土地松软,脚踏上去没了声音,只有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田野里苍茫的一片,偶尔会看到坑坑洼洼的地方露出的几簇绿草芽;那一排排的树木都已脱了藏青色的褂子,换上了淡黄透绿的衣裳;红杏的枝头依然落着寂寞的尖,缀着的景色只有心中的那份渴望。春天的活泼劲就是这样在令人难耐的期盼中酝酿着。北国的春天没有名花的娇贵,也没有美酒的香醇,可她那种半醉半醒的眠思,纵是“无情也动人”啊!

北国的春天,无花只有寒,春雪是她唯一的绽放。那似花非花的落蕊,在北方的大地上,铺染着一幅清奇、苍劲、古朴的水墨画。当人们的足迹浸润这幅画的时候,内心里也被踩得泥泞不堪了,随之而来的却是感觉到了一种抖也抖不掉的清凉。

“春风十里柔情”,那是南国的情愫,而北国的春风是狂放的,像升腾的野火,像昂扬的斗士,像冲锋者的擂鼓。它使你想起了“大江东去”的苏东坡,“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

啊!北国之春,我真想张开双臂,扑进你这返浆大地的怀抱,任由自己的每一处足迹都写满了豪情。

(1)眼中南国的春与北国的春各有怎样的特点?

(2)画线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表述效果?

(3)选文主要描写了北国的春天的哪两种景物?为什么主要写这两种景物?

(4)本文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运用表述。(50分)

13.(50分)我们已经踏入了初中的学习生活,来到了新的学校,见到了新的老师,结识了新的同学,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吧?

请以“跨入初中,我多了一份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按要求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例如:责任、勤奋、理解、宽容、感恩……把题目补充完整。

(2)要表述出真情实感。

(3)恰当地进行一些细节描写。

(4)书写要工整,恰当运用标点,字数600字以上。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一、基础知识及应用。(16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niàng)黄晕(yùn)分歧(qǐ)着落(zhuó)

B.看护(kān)水藻(zǎo)贮蓄(chǔ)澄清(chéng)

C.唱和(hè)憔悴(cuì)匿(nì)笑确凿(záo)

D.踉跄(liàng)霎时(chà)收敛(liǎn)搓(cuō)捻

本题考查学生对读音的掌握。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在这个词语中的读音,还要注意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

A.有误,“分歧”的“歧”应读“qí”;

B.有误,“贮蓄”的“贮”应读“zhù”;

C.正确;

D.有误,“霎时”的“霎”应读“shà”。

故选:C。

做好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2分)请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判逆花团锦簇恍然大悟人声顶沸

B.哄托洗耳恭听蛛丝马迹众目睽睽

C.祷告鸦雀无声迫不急待截然不同

D.俯视废寝忘食混为一谈各得其所

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字词意思辨析判断。

A.有误,“判逆”的“判”应为“叛”,“人声顶沸”的“顶”应为“鼎”;

B.有误,“哄托”的“哄”应为“烘”;

C.有误,“迫不急待”的“急”应为“及”;

D.正确。

故选:D。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2分)下列句子中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母亲节,小薇送给妈妈一大束康乃馨,妈妈满心欢喜地说:“这花这么漂亮,让妈妈美不胜收了!”

B.一想到要到现场参加阅兵,我老爸就无比兴奋,前天晚上一整夜,他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非常兴奋、激动。

C.领悟了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酬的忧愤,我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D.职业本没有高低贵贱,每个人养家糊口都不容易,就算有理也不必咄咄逼人。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A.使用有误,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该成语用错对象。

BCD.使用正确。

故选:A。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新罗区加大了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A.否定词误用,去掉“不再”;

B.缺少宾语,句末加“的意识”;

C.正确;

D.前后表述不一致,去掉“是否”。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述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5.(2分)选出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拟人、排比)

B.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C.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拟人)

D.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运用。首先要识记常用的修辞手法,其次要修辞手法的含义及特征进行分析。

ACD.正确;

B.有误,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故选:B。

修辞手法的运用必须符合其特征,判断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句子和修辞手法相应的含义进行判断。

6.(3分)下面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这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B.题目的含义是原意是早晨的花在傍晚拾起,这里是指中年时回忆自己童年、少年生活的文字。全书共十篇文章,我们已经学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D.《琐记》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本题考查对名著《朝花夕拾》相关知识的了解能力。

选项A:正确。

选项B:正确。

选项C:正确。

选项D:《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故选:D。

阅读名著要注意名著的篇目和内容的对应性,不要张冠李戴。

7.(3分)在下列语言环境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A.新苗文学社请张老师给社员们上了写作辅导课。李明同学道谢说:“您的辅导课水平很高,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谢谢!”

B.刘伟同学随父亲到父亲的同事家去做客,主人问他高兴不高兴,刘伟说:“光临寒舍,非常高兴!”

C.星期天,张慧在家帮奶奶做家务,同学郭芳要上街买衣服,找她去“参谋参谋”。张慧说:“你稍等一等,我把这件事做完了就陪你去,好吗?”

D.陈阿姨串门来了,小莉热情接待。她说:“欢迎阿姨!您好久没到我家来了,很忙吧?请到墙角那把椅子上坐坐!”

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A项中“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这是谦虚的说法,应改为“对我们有很大帮助”;

B项中“光临寒舍”,“光临”是敬称,不能用于自己,“寒舍”是谦称,只能称自己的家为“寒舍”;

C项中语言得体,符合当时的语言环境;

D项中长辈到访,应该让客人坐到家里正坐而不是让客人坐到墙角的椅子上。

所以选C项。

故选:C。

注意区分谦称和敬称,如“光临”“寒舍”等。

二、古代诗文。(26分)

8.(11分)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尊君在不(不:通“否”)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爱好,喜欢)

C.思而不学则殆(殆:懈怠)

D.下车引之(引:拉)

(2)下面句中加点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D

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学而不思则罔

B.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乐亦在其中仁在其中矣

D.相委而去人不知而不愠

(3)翻译句子。

①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孔子认为对待他人要“择其善者而从之”。结合孔子的这一观点,请具体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选文中“友人”的做法。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BD.正确;

C.有误,句意: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殆:疑惑。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则:就/则:就;

B.之:代词/之:代词;

C.其:其中/其:其中;

D.而:表修饰关系/而:表转折关系。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期,约定。至,到。舍,丢弃。乃,才。句意: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②重点词:择,选择。之,代词。句意: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择其善者而从之的意思是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结合甲文内容可知,友人虽然无信又无礼,但他又知错能改,对于他的缺点,我们要反思自己身上有没有,对于他知错就改的优点,我们就要学习。

解析:

(1)C

(2)D

(3)①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②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4)选文甲中的“友人”对人不礼貌,不尊重他人,不讲信用,但是他也有知就改的优点,我们应该学习“友人”知错能改的优点,要摒弃他那种对人不礼貌,不尊重他人,不讲信用的行为。

“而”的用法:

①学而不思则罔。(而:表示转折关系)

②温故而知新。(而:表示承接关系)

③杂然而前陈者。(而:表示修饰关系)

④博学而笃志。(而:表示并列关系)

Ⅱ非选择题(93分)

9.(5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画面。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画面的能力。“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为潮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题干要求展开想象,语言生动形象,就要在句意基础上适当加工和拓展。

(2)本题考查赏析感情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第三联的内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旧的一天消逝了,旧的一年也过去了,而诗人却仍然漂泊流浪,如雨中浮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别说是回家,就是家书也要托付给春光中北归的大雁,由此可体会出的浓浓的思乡之情,还有浓浓的乡愁。

解析:

(1)潮水上涨,与两岸齐平,更显水面开阔;风势正顺,大江直流,白帆高高扬起。

(2)诗人想到(诗句)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

译文: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的绿水间。潮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太阳。

“一帆悬”中“悬”字写船帆笔直高挂,富有形象感,以小见大,表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佛、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画面。

10.(10分)古诗文默写。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2)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6)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

(7)时光交替,匆匆不待,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春意,正如《次北固山下》所写: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李华同学常常将时间浪费在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上,王冬梅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所说的两句话劝说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析:

(1)峨眉山月半轮秋

(2)岐王宅里寻常见

(3)应傍战场开

(4)此夜曲中闻折柳

(5)学而不思则罔(注意“罔”的书写)

(6)密密地斜织着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三、现代文。(28分)

11.(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父亲

①“嘭”,又是一声,地上顿时晶灿灿的一片。大大小小的碎玻璃碴子好像无数只眼睛惊恐地望着面前发生的一切。

②这是摔碎的第几只玻璃杯子,第几次发火,吴亮自己也说不清了。只是觉得满胸膛里都是火,那火像一头雄狮拱撞着他,让他坐立不安。

③每次发过火之后,父亲总是一声不吭,拿起笆斗,蹲在地上,默默地将一地碎玻璃碴子一片片地捡起来,放进笆斗里,然后拿出去倒在院子的墙角里。那里碎玻璃碴子已经堆积得像个小山。

④两年了,整整两年了,七百三十多个日日夜夜,每一个都好像是漫长的一个世纪。吴亮怎么也忘不了那个早晨,就在那个早晨,当他和工友们一起下到井下的时候,突然“轰”的一声,他只觉得眼睛一热,眼前一黑,便什么也不知道了,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七天七夜之后的事了。

⑤这次煤窑瓦斯爆炸事件夺去了整整77条矿工的生命,同村出来打工的伙计只有他侥幸活了下来,但眼睛却失明了。吴亮拿着矿上补偿的5万块钱回到了老家,可不出一年,为治眼病便花了个精光。家里一贫如洗,再也没有了换眼角膜的费用。除非能找到免费的角膜,否则,吴亮将从此只能在黑暗中度过一生。

⑥面对一地的碎玻璃碴,父亲像往常一样,默默地蹲下,弯下那早已变得弯曲的腰,伸出柴棒一样瘦削的手,五指上全是一道道玻璃划破的伤痕,一片一片,捡拾着那些刺眼的碎片,然后拿出去倒在院子的墙角的玻璃堆里。然后,默默地回到屋里,久久地望着面前这个他越来越不认得的儿子,一句话也说不出。

⑦然而,这次与往常不同的是,父亲在久久地站了一会儿之后,突然脸上现出了笑容,像夜行的人突然发现面前点亮了一盏灯,像饥饿的人得到一块面包。父亲再次看了一眼吴亮,然后慢慢转过身,坚定地走出屋子。

⑧天黑了,父亲像蒸发了似的不见了。吴亮跌跌撞撞满村子里找爹,可谁也没有爹的消息。吴亮恨啊,自己从小没了娘,现在在他最需要爹的时候爹却抛弃他走了。吴亮不吃不喝地在屋子里转来转去,整日在家以泪洗面,心里焦躁不安。他开始后悔自己不该当着爹的面摔杯子砸碗,不该对爹大吼大叫,不该……可这一切都晚了。

⑨吴亮迷迷糊糊地睡着,突然听到有人叫他,是县医院来的大夫让他去做眼科手术。吴亮不相信天上会有掉馅饼的事。可大夫们明明白白的告诉他这是真的,是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人捐献的眼角膜,而且告诉他,等他的眼睛复明了,那个人会主动来见他。

⑩吴亮当天就做了手术。蒙着纱布的吴亮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早一刻揭开纱布,第一眼看到捐献眼角膜的那个人。昊亮在心里想象着,那个捐献眼角膜的人该是一个多么有爱心的人,他要感谢他,他要和他握手,告诉他,自己今后甘愿一辈子为他做牛做马。

盼望着盼望着,揭开纱布的日子终于到了。吴亮的心里太激动了,当医生告诉他可以睁开眼了,那一刻他的心都快跳出来了。他慢慢地睁开眼,早早伸出的手僵在了半空中。因为他清清楚楚地看到、听到,站在面前的那个两眼都缠着厚厚的纱布的恩人居然喊了一声“儿呀,你能看见东西了吗?”

“扑通”一声,吴亮重重地跪倒在地。散发着药水的病房里久久回荡着一个男子“呜呜”的哭泣声。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2)请分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述效果。

①只是觉得满胸膛里都是火,那火像一头雄狮拱撞着他,让他坐立不安。

②每次发过火之后,父亲总是一声不吭,拿起笆斗,蹲在地上,默默地将一地碎玻璃碴子一片片地捡起来,放进笆斗里,然后拿出去倒在院子的墙角里。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画线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4)文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5)面对父亲的举动,跪在地上的吴亮会有什么话要说呢?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写出吴亮对父亲说的话。

本文通过记叙父亲捐献眼角膜使吴亮重获光明的事,表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及一心为儿子,舍身忘我的奉献精神的赞美,也写出了我的愧疚之情。

(1)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作答时要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通过阅读文章,找出人物:父亲、吴亮;事件:吴亮因为下井时发生事故而失明,父亲捐献眼角膜使吴亮重获光明。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第①句,从“那火像一头雄狮”可以看出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上文“这是摔碎的第几只玻璃杯子,第几次发火,吴亮自己也说不清了”可知,这个比喻形象的写出吴亮失明后的烦躁,怨恨,为下文父亲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吴亮作铺垫。第②句,从“拿”“蹲”“捡”“倒”等一系列动词的运用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详细地写出父亲在儿子发火后默默打扫的过程,体现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3)本题考查重点句的作用。结合下文内容来看,句中的“脸上现出了笑容”“像饥饿的人得到一块面包”这些看似反常的描写,是为了引起下文关于父亲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吴亮的情节的描述,“再次看了一眼吴亮”“坚定地走出屋子”暗示了读者父亲将要做的事情。

(4)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从文中找到有关人物的言行的描写,加以分析,“面对一地的碎玻璃碴,父亲像往常一样,默默地蹲下,弯下那早已变得弯曲的腰,伸出柴棒一样瘦削的手,五指上全是一道道玻璃划破的伤痕,一片一片,捡拾着那些刺眼的碎片,然后拿出去倒在院子的墙角的玻璃堆里。然后,默默地回到屋里,久久地望着面前这个他越来越不认得的儿子,一句话也说不出“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善解人意、疼爱儿子的人;从“他清清楚楚地看到、听到,站在面前的那个两眼都缠着厚厚的纱布的恩人居然喊了一声‘儿呀,你能看见东西了吗?’”可看出父亲是无私奉献的人。

(5)本题是补写人物心理的考查,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使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可以围绕吴亮因为自己而连累父亲的自责愧疚和对父亲捐献眼角膜的行为的感激之情进行想象。

解析:

(1)父亲捐献眼角膜使吴亮重获光明。

(2)①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吴亮深受失明的折磨,所产生的烦躁,怨恨的情绪。②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在儿子发火后默默打扫的过程,表述出那份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父爱。

(3)引起下文,为后文父亲捐献自己的眼角膜给儿子作好了铺垫。

(4)①任劳任怨,理解儿子,从父亲默默打扫摔碎的玻璃杯可以看出。

②疼爱儿子,关心,爱护,从看着失明的儿子父亲非常苦恼可以看出。

③无私,一心为儿子,舍身忘我,从捐献自己的眼角膜给儿子可以看出。

(5)示例:爹,我太自私了,本该我向您老尽孝道的时候,却还让你操心,还让你因我的私念而失去光明,在黑暗中度过余生,我不孝啊!

记叙文分析人物的形象方法:一、从品析人物的正面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入手。二、从分析侧面描写的作用入手。三、结合对比、抑扬结合等写作手法来分析。四、结合具体事例,按人物成长的不同阶段来分析。

12.(14分)现代文阅读

北国之春

孙立燕

春天的脚步在我们不经意间悄然走来了。

春天,无论在哪里,总是这般美好。

尽管北国的春天来得迟些,却是来得清奇,来得壮美。

江南的春我没有领略过,但那“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繁花,群鸟乱飞”的朝气勃勃,常令我心驰神往。在我心中,江南是春天的宠儿,爱的给予太多了。所以,春天在江南真的可以说得上是天姿国色的丽人,而北方的春天却只是赤足布裙、蓬头垢面的灰姑娘了。

但是,灰姑娘也自有她天然的风韵。

在某个清晨,你会不经意地发现,窗子上那些斑斑驳驳的霜花已有好些日子不光顾了。走在风里已感觉不到凛冽的寒,迎面扑来的是大地氤氲的温润;蓝天白云也如同告别青涩童年的少女,变得多姿、亮丽了;坚硬的土地松软,脚踏上去没了声音,只有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田野里苍茫的一片,偶尔会看到坑坑洼洼的地方露出的几簇绿草芽;那一排排的树木都已脱了藏青色的褂子,换上了淡黄透绿的衣裳;红杏的枝头依然落着寂寞的尖,缀着的景色只有心中的那份渴望。春天的活泼劲就是这样在令人难耐的期盼中酝酿着。北国的春天没有名花的娇贵,也没有美酒的香醇,可她那种半醉半醒的眠思,纵是“无情也动人”啊!

北国的春天,无花只有寒,春雪是她唯一的绽放。那似花非花的落蕊,在北方的大地上,铺染着一幅清奇、苍劲、古朴的水墨画。当人们的足迹浸润这幅画的时候,内心里也被踩得泥泞不堪了,随之而来的却是感觉到了一种抖也抖不掉的清凉。

“春风十里柔情”,那是南国的情愫,而北国的春风是狂放的,像升腾的野火,像昂扬的斗士,像冲锋者的擂鼓。它使你想起了“大江东去”的苏东坡,“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

啊!北国之春,我真想张开双臂,扑进你这返浆大地的怀抱,任由自己的每一处足迹都写满了豪情。

(1)眼中南国的春与北国的春各有怎样的特点?

(2)画线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表述效果?

(3)选文主要描写了北国的春天的哪两种景物?为什么主要写这两种景物?

(4)本文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篇优美的抒情散文,第一段引出本文的抒情对象。第二段到第八段通过江南的春天和北国的春天的对比,突出了北国春天的清奇和壮美,最后一段表明了对北国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四段中的“但那阳春三月,草长花开、莺歌燕舞的朝气蓬勃,常令我心驰神往“和“春天在江南真的可以说得上是天姿国色的丽人,“可知江南春天的特点。根据第三段中的“却是来得清奇,采得壮美“和第四段的末句可得北国春天的特点。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细读该句可知,这句话把春天比作一幅水墨画,这是比喻的修辞。结合具体的语境可知,这个比喻生动形象的表现北国春天清奇壮美,苍劲古朴的特点。联系的感情可知,表现了对北国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细读第七段和第八段可知,前者写了北国春天的雪,后者写了北国春天的风。因为这雪和风最能体现北国之春清奇壮美的特点,同时与江南的春天形成对比,从而突出地表现了对北国之春的热爱和赞美。

(4)本题考查情感的理解。文章最后一段常有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的作用。结合本文末段可知,本段用抒情的表述方式集中表现了对北国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

(1)南国的春是温婉的,像天姿国色的丽人;北国的春是质朴豪放的,像赤足布裙、蓬头垢面的灰姑娘。

(2)比喻。将春天比成一幅“水墨画”,生动形象的突出北国春天清奇、苍劲、古朴的特点,表述了对北国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春雪,春风。因为这两种景物和南国的春景形成对比,能突出北国之春的特点。

(4)抒发对北国春天由衷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句子赏析的答题方法:

一、可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表述形式:运用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