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1_第1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1_第2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1_第3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1_第4页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文学类文本阅读

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沙漠里的爱情

(法国)巴尔扎克

德塞【注】将军远征埃及之役中,一个普罗旺斯籍的士兵被莫格拉班人俘虏。这位大胆的普罗旺斯人看见敌人不再监视他,便用牙齿衔起一把弯刀,用膝盖帮助将刀锋固定住,切断了缚住他双手的绳子,恢复了自由。他骑上一匹马,拼命赶着马儿向他认为是法国军队所在的方向奔去。他便用力驱赶那匹早已疲乏不堪的马儿,终于使那匹可怜的牲口两肋裂伤,断了气,把那个法国人遗留在沙漠里。

他像一个越狱的苦役犯那样勇敢地在沙漠里步行了一些时候,最后不得不停止下来。普罗旺斯人今年二十二岁,他拿起步枪装上子弹,准备自杀。“①再等一些时候也不算迟!"他对自己说。他就向丘陵的另一面斜坡走下去,他十分快乐地发现构成这个丘陵的基石的巨大花岗岩中间,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山洞。在离洞口不远的地方他又发现了几株满载枣子的棕榈树。法国人就打下一些成熟了的椰枣,于是求生的本能在他的心里觉醒起来。他希望活下去,因为这时候拿破仑正在横越埃及。炎热和干活使他疲劳极了,他便在潮湿山洞的红色石壁下面睡着了。

半夜时分,他被一种奇怪的声音惊醒。他看见一头巨大的野兽躺在离他两步远的地方。过了不久,投射到地平线上的月光照亮了山洞,慢慢地使一只金钱豹的带斑点的毛皮闪闪发亮地显现出来。法国人于是仔细端详那头金钱豹,它的嘴上沾满血迹。“她吃饱了!她醒过来时不会饿的。”

这是一只雌豹。太阳晒进来以后,花豹突然张开了眼睛,然后她猛力伸出爪子,似乎要使血脉舒展、消除麻木的感觉。最后,她打了一个呵欠,露出那副可怕的牙齿和像锉刀般粗硬的分叉的舌头。于是他抓住了那把从莫格拉班人那里偷来的短匕首。她的两只金属似的眼睛十分严峻,眼睛射出来的光芒使人无法忍受,迫得普罗旺斯人战栗起来。普罗旺斯人用爱抚的神情注视着她,让她一直走到自己身边,然后,用一种十分温柔、充满爱情、仿佛在抚摸一个绝色美人似的动作,用手轻轻拂过她的整个身躯,从头到尾巴,而且用指甲搔了搔平分她的黄色背脊的柔软的脊骨。花豹十分舒适地摆了摆尾巴,眼光也变得温和了,等到法国人第三次进行这个怀着自私目的的谄媚动作时,花豹发出咕噜咕噜声,像猫表示快感时所做的那样。普罗旺斯人明白这种爱抚的重要性,就加紧重复着去做,想做到能够迷惑和麻痹这位威严万分的“交际花"。这沙漠的女王对她的奴隶的才能表示嘉许,她抬起头,伸长脖子,用安静的态度来表达她的喜悦。

“可是,等到她肚子饿了呢?”普罗旺斯人心里想。这个想法使他不寒而栗,当他回过头来的时候,他在泉水旁边看见了他的马的残骸,花豹把尸体一直拖到这里来。大约三分之二的肉已被吞吃了。这个景象使法国人宽了心。他便毫无畏惧地坐在她的身边,他们俩一起玩起来,他拿起她的脚爪,嘴巴,拧她的耳朵,把她翻倒在地,使劲地搔她的温暖而毛茸茸的腰部。她随他摆弄,法国人的一只手里还拿着匕首,他还想把匕首插进这只过分相信他的花豹的肚子里,可是他害怕在她的最后挣扎中,会把他立即绞死。而且他听见内心深处发出来一种喊声,责备他不该杀害一只没有伤害过他的野兽。

他感觉到自己在这无边无际的沙漠里已经找到一个女友。他管她叫“美娘"。他的伙伴每次听见他用尖声喊“美娘”时,也习惯了抬起眼睛来望着他。士兵十分不耐烦地等待逃走时刻的到来,等到真的到来以后,他便快步向着尼罗河的方向走去,可是他在沙漠里走了不到一公里地,便听见花豹在他后面跳过来。这时候法国人陷入旅客所最害怕的流沙里,陷进去是没法子自拔的。他发觉自己陷了进去,就发出求救的喊声。花豹用牙齿咬住他衣领,用力向后一跃,就像变戏法一样把他从深渊里拉了出来。“啊,美娘!"士兵喊道,一边热烈地抚摸她,“现在我们是生死与共的朋友了。②不开玩笑!”于是他走回原处。

③可是他也不得不像蜘蛛待在网中一样,密切注意着,以防有人在地平线以内经过,会错过被解救的时机。他已经牺牲了他的衬衫,拿来制成一面旗子,挂在一株没有叶子的棕榈树上。由于需要,他懂得用小木棍把旗子永远撑开,因为他所等待的旅客朝这边望的时候,风可能没有把旗子吹动。

就在他感到绝望的长时间中,他同花豹玩乐。他终于认清了她的各种不同的喊声,各种不同的眼光,他喜欢欣赏她的躯体的柔和、优美的线条,雪白的肚子,雅致的脑袋。可是无论她的冲刺多么迅猛,无论岩石多么光滑,只要听见一声“美娘",她便立刻就地停了下来。

有一天,阳光灿烂,有一只大乌在空中飞翔。普罗旺斯人扔下花豹,去观看这位新来的客人,只过了一会儿,被抛弃的沙漠女王就低声地咆哮起来。“我的天啊,我相信她吃醋了。”他大声说:“我不知道我触犯了她什么,④她转过身来好像生气的样子,用她尖利的牙齿咬住我大腿,当然是轻轻地咬的啰,我以为她想吃我了,就把我的匕首插进她的脖子里。她滚倒在地,发出一声喊声,使我心都凉了,我看着她挣扎,丝毫没有发怒地望着我。我多么愿意牺牲一切,去把她救活啊。那些望见我的旗子奔过来救我的士兵们,发觉我泪流满面……"

[注]德塞,法国拿破仑的将军,随拿破仑远征埃及,曾征服埃及。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名随军远征埃及的法国士兵被当地人俘虏以后,趁敌人的松懈,他切断绳子骑上一匹马逃走了,马累死之后,把他一个人留在了大沙漠。

B.孤身无助的法国士兵无法走出沙漠,正当他准备自杀之时,迟疑中却发现了一个山洞,离洞口不远处还有满载枣子的树,这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

C.法国士兵在山洞里睡醒后,发现离他两步远的地方睡着一只金钱豹,它的样子十分狰狞可怖,好在金钱豹吃了他累死的马才没把他当晚餐。

D.金钱豹醒来后,法国士兵施展的“美男计”十分有效;金钱豹的“芳心"被俘获后,他计划杀死金钱豹后逃走,最终计划成功并获得营救。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再等一些时候”,表明处于崩溃边缘的法国士兵还存有一线生的希望。

B.句子②“不开玩笑",是对前文“现在我们是生死与共的朋友了”的肯定与强调。

C.句子③中的“像蜘蛛"是法国士兵的一种存在状态,因食物匮乏而等待猎物出现。

D.句子④中表达出的不确定感,与后文“心都凉了”形成照应,强调“我"的悔恨。

8.小说中四处加点部分是对金钱豹的不同称呼,请根据文意分析各种称呼中隐含的心理。(4分)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战祸·和谐·误解;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反战。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阿舒

茹志鹃

天暖了,花开了,树上已抽出新条,地面上绿茸茸的一片,一切都在向上窜向上冒。在庄稼还是“苗”的时候,就要给它移植,添水,加肥,锄草。“苗壮五分熟",半年的收成,一半就看这时候的功夫。在这里,人过得紧张、热烈,有点辛苦,而生命的意味却更加深长。我正默想着,阿舒进来了。

“讲故事。”第一句话就是这个。接着就伏在我肩膀上,纠缠不歇。我朝她那张娃娃脸看看,便决定给她讲一些解放前农民的生活和斗争。我答应讲了,阿舒倒又提出了条件:“苦不苦?苦的我不要听。我要听有趣的。"

她不要苦的,她要喜剧,要大团圆,而我却偏偏觉得她需要的,不应该只是那些“有趣”的。

于是,从这天起,我每天晚上要给她讲两个故事,一个是“有趣"的,一个则是不那么“有趣”的。她听故事的态度认真极了,不插嘴也不大笑,嘴巴微微张着;眼睛睁得大大的,带着惊讶,欢喜,坦率地看着人。

每晚必来的,还有一位,就是小队长阿舒娘,来和我谈白天的生产。娘来了,阿舒就着急。“唉!不懂人事不知愁啊!"阿舒娘又是这句老话。

说阿舒不懂人事不知愁,我同意;但是老支书说的“要她愁什么呢”,我也觉得有理。我总想在以上两种说法当中,挑选一个,但是每天都决定不下。“十七"这个年龄,真是个奇妙的年龄。

阿舒小学毕业了,稻子也黄了。

村边金色的稻子在沙沙作响,透过厚厚的稻穗,前面一块后季晚稻试验田里有灯光在摇晃,这是有人在诱蛾子呢!

“是伯伯!”阿舒眼睛尖。

“今年单季稻长得不错。"我说了一句,老支书立即抬起头来,眼梢的皱纹像扇子似的舒展开来,“嗨嗨,错是不错,不过……你倒估估看?”别人的估产,对老支书已是一种极大的快慰。

“错不了,少了七百五十斤你来问我。"田根公公说得斩钉截铁。

老支书连连摇头,“不行,赶不上啊!”我看他,肚里一定还有一个什么指标。“伯伯,我们跟哪个队挑战比赛了?"

“比赛?我跟谁比赛?……不过,人活在世界上,你不比也是在比。”老支书站起来,把灯挂在架子上。立即,①老支书的身影映在厚厚的稻子上,灯晃动着,巨大的人影晃动着。老支书在说话:

“人人都有一辈子,有人一辈子做的事,硬是有些人活几辈子也赶不上的,这是什么缘故!"他看着远处,好像在问自己,又好像在问那高高的天,问那无垠的土地,大片的庄稼。

“这叫什么,”田根公公含着旱烟嘴,稳稳地说道,“这叫有人活得像一条龙,有人活得像条虫。"

他们这么谈着,阿舒迷惘了,忽然笑道:“做条龙有什么好处?”

“你不懂。"老支书爱护地朝她看了一眼,说道,“上半年的小麦,就算它一亩少收九十斤,全大队一千七百亩,算算看……”

阿舒用最快的速度,把答数算了出来。老支书说:“看,国家要少收入十五万三千斤的粮食。"

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我听见阿舒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好像刚刚干了一件重活儿一样。

第二天去公社开会。会议上,老支书站起来了,说道:“我们上半年小麦歉收,我要负责任。半年的收获,不够我们队吃三个月的,我们自己是种粮食的人,可现在吃的粮是乘了几天几夜的火车,从别处运来的……”阿舒不安地转动着,把辫梢一圈紧似一圈地绕在手指上。

“……好多人都说我们水稻不错,可是我们全年的产量跟人家比起来,我们还是要吃人家的,穿人家的,我们……"老支书说到这里,装着旱烟的手都颤颤的了。我看着阿舒,②她一动不动地挺坐着,两只手捏着那只精心打起来的蝴蝶结,放在嘴里咬,把绸带上的丝都咬下来了。

“阿舒,你在干什么?”我碰了碰她,她茫然地朝我看看,像什么也没听见,仍咬着蝴蝶结,绿色的绸丝,一缕一缕地飘落下来。

有谁知道,这位姑娘的思想凝住在哪一点上?

“伯伯是一条龙。"阿舒忽然没头没脑地说,“田根公公说的那条‘龙’是什么意思,我懂了。”

“我懂了,我懂了。"风在吹,云在移动,太阳渐渐西下,上弦月已经挂在当空,一天快要结束了。

③这一天里,在南方,在北方,多少小生命出生了,多少铁变成了钢,多少棉花变成了布匹,多少粮食收进了仓。在这里,十七岁的阿舒说“我懂了”。我发现“十七"这个年龄,不仅仅是奇妙,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年岁。

第二天一早,我刚起身,忽听窗外有人说话:

“一层河泥,一层这玩意,倒是肥的呀。”

我推门一看,是老支书和阿舒娘朝外站在窗边议论,前面,那条河边上,阿舒带着她那个小组的全体成员——五个姑娘,正在河边捞菱藤。

“她们在玩什么呀!"我问阿舒娘,阿舒娘不以为然地说:“在积肥呀!”我忍住笑,出来拉了阿舒娘朝河边走去,一边朝阿舒叫道:“阿舒,你们在干什么呀!"

④“我们给土地老爷下寿面呢!”阿舒嚷道。姑娘们都是裤脚卷到大腿上,手里一式拿着两根长竹竿,嘻嘻哈哈地用竹竿夹住那些菱藤,真像下面似的,把藤绞在竹竿上,然后拖上岸来。阿舒娘一看她们这半身的泥水,不禁又笑着感叹道:

“唉!阿舒,你真是……"阿舒娘说到这,忽然来了个急刹车,下面那句“不懂人事不知愁”竟破例留在喉咙里面。

河边,菱藤已堆成了几个小山。几个幼儿园的孩子乐极了,在旁边转来转去,忙着采藤上的残菱。

“开心吧?"我问那些围兜袋里塞满了菱的小孩子。

“开心,”阿舒大声回答道,“这才真叫开心呢,你看!"阿舒朝岸上指了指。

那头岸上,竖着一块大黑板,黑板上写着她们积肥的指标数和已完成数,上面总的题额是极大极醒目的四个大字:“努力!争取!”

努力什么,争取什么,没有写出,可是我明白,她们要争取的,绝对不仅仅是完成积肥的指标。

太阳升起了,新的一天已经开始。这新的一天里,生活继续着,比赛继续着,看谁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比赛的人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许多十七岁的青年,当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就叫阿舒。

(选自《茹志鹃小说选》,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春暖花开,植物冒出新芽,烘托出当时蓬勃向上的时代氛围。

B.从把“不懂人事不知愁"的话挂在嘴边,到“破例留在喉咙里面”,阿舒娘的变化,侧面表现出阿舒的成长。

C.文中强调“十七岁"奇妙且重要,是因为十七岁既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又是一个自认为成熟的年龄。

D.黑板上的四个大字“努力!争取!”不仅表达了阿舒她们完成指标的决心,更展现了她们昂扬的精神风貌。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借老支书映在稻子上的巨大身影凸显他形象的高大,赞美其高尚的精神境界。

B.句子②通过“挺坐"“捏”“咬"等动作描写表明阿舒听到老支书话后变得迷茫。

C.句子③通过一连串排比句增强了抒情意味,将阿舒的成长置于宏大的社会背景中。

D.句子④中阿舒用“给土地老爷下寿面”做比喻,让人感受到她从劳动中获得了快乐。

8.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阿舒的成长历程。(4分)

9.茹志鹃在《追求更高的境界》一文中强调,小说创作要有“更高的艺术表现力"以再现优美的典型。请谈谈本篇小说是如何体现这一创作追求的?(6分)

安徽省六安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早晨(节选)

王愿坚

这是座不大的二层族,看样子是修茸过了,青灰抹过的砖缝,整整齐齐的,窗棂上也刷上了崭新的乳白色。但还是看出来了,不错,是它!看,从左数第二个窗子旁边,约有一尺见方的地方,砖是新补上的;原来那里被敌人打穿做了枪眼,一捉美造机枪的枪管就从那里伸出来。正门两侧窗枢上的砖块参差不齐,像被谁用刀砍了一阵似的,那是被我们的机枪扫的,因为那里一挺汤姆式正封锁着突击道路……我漫步向楼上走着、看着,就是这些特征,把我引进一个深深的回忆里去了。

那也是这么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班连着向这座楼突了两次都没有奏效,最后只好用爆破了。就在机枪压住了敌人的火力,爆破员挟着炸药冲向楼门的一瞬间,楼里一降乱,传来了敌兵的咒骂声和孩子惊乍乍的哭喊声。接着呼啦一下子,楼上几个窗子全打开来,五六个敌兵。每人手里抓住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把他们狠狠地按在窗台上。孩子们哭喊着,挣扎着,两手悬空乱抓。拼命地踢蹬着小腿……就在这些娇嫩的小腿中同,一支支鸟黑的枪管伸出来,向着我们瞄准、射击了。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班长咬着牙向机枪射手挥了挥手,大声喊道:“伴止,停止爆破!“

枪声暂时停止了,战场上顿时静下来。这种寂静是难耐的。孩子的哭声显得更凄惨、更揪心。窗上的孩子大部分数离开了,但还有两个敌兵仍然卡着孩子的腰,故意在窗口上晃来晃去,一面大着胆子把脑袋从孩子身边伸出来,阴阳怪气地叫道:“炸呀!有种的来炸呀!”

没有比这再急人的了。望着敌兵那狰狞的面孔和那一条条乱踢乱蹬的小腿,我觉得眼前一阵阵发黑,心尖子仿佛被那些小腿蹬着,麻沙沙的疼。“怎么办呢"我们的眼都转向班长了。班长还像冲锋前那样,单腿跪在窗前,脸频紧贴着窗边的墙壁。汗,像小河一样流若,把墙皮湿了一大片。他眼里布满了血丝,凶得怕人,从和他相识以来,我就没有见到他的眼这么凶过。他就这么呆呆地望着,手正在扭动老胸前的衣扣,一个衣扣碎成两半,脱落了,又揪住了另一个...募地,他把揪在手里的一个扣子一扔,压低了声音命令道:“上刺刀!”

我和班长热着梯子向楼房奔去。当敌人弄清了我们的行动,开始还击时,班长已经攀着窗口跳进楼里。我紧跟着他攀上窗口,他已把赶上前来的一个敌兵戳翻了。另一敌兵正一手抓着个孩子的衣领、一子提枪向窗口奔来,一见班长进来,竞举起孩子,恶狠狠地向他砸过来。就在这紧急的当口,只见班长把枪往臂弯里一挂,摊开双手,猛地接住了孩子。随着向后趔趄的劲儿,身子一侧歪,把孩子挡在胸前。可就在他这一转身的工夫,身体的侧面暴露给了敌人,敌人一个前进刺,刺刀戳进了他的肋下,他倒下了……

那场肉搏战结束了以后,因为我胳膊上受了伤,在继续向前进攻的时候,副班长要我留下来照顾班长,顺便收容一下那些孩子。我把孩子们哄到一个房子里以后,找了好大一会儿,才在这小屋里找到了班长,原来卫生员为了担架走动方便,把他背下来了。

我迸房的时候,班长紧闭着眼睛,躺在水泥地上,正急促地喘息着,血,随着呼气,不停地冒肴血泡,从伤口里涌出来。在他身边趴着个小女孩儿,我认出,她就是拼刺刀时班长用手接住的那个孩子。她趴在班长的肩膀上,正叉开小手扒着他的跟皮,一面轻轻地叫道:“叔叔,你说,我长大了能找到我的爹妈吗你说呀……"看见我进来了,慌忙停住了嘴。

“能,一定能……”半天,班长才应了声,随着睁开了眼睛。一看到我,指了指孩子说:“看,这孩子非要跟着我不行。知道么,这里是个孤儿院呀!唉,没爹没娘的……可那些狗东西……"他痛苦地咬住了牙,眉头皱起一个大疙瘩。每逢谈到敌人,他就是这个样子的。

他喘息了一阵,又伸手抚摸着孩子的头,问道:“珍珍,你长大了,除了找你爹妈,还干什么”

“我就走!"孩子说,脸上流露出一种果决的神情,“我走了,嬷嬷块就再也捞不着打我啦!”

这话说得真揪心。班长长抽了口气说:“看,孩子的心眼都给堵得死死的了。对于将来,这孩子要求得太低啦!"他抱着孩子的脑袋,仔细看了一阵,忽然脸色舒展开了,眼睛变得乌

亮——每逢谈到顺心的事,他就是这个样子的。他向着我动情地说:“老刘啊,要是将来胜利了,再到这里来看看,那有多好啊!”

就在这时,卫生员带着担架来了,我们正要扶他上去,谁知他的伤势突然恶化了,喘息得更急了,血大口大口地涌上来。他竭力地压着喘息,向我望了一眼,仲手指了指口袋。他的意思成明白,是想找点什么留给孩子。但是,在一个突击班的战士身上能找到什么呢我翻遍了他所有的口袋,只找到了一个小笔记本。他闭上眼听,攒了攒力气,然后对着孩子说:“好孩子,记住!长大了以后,不管什么事,只要是为了将来的、是为了人民的,就应读下劲去做!哪管是一星半点……"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孩子怔怔地听着,还在一股劲地揉着班长的胳膊:“叔叔,你说呀!……”

但是,这位叔叔的话已经说究了,他永远不能再对她说什么了。

我知道,要让这么小个孩子慢得这个道理是困难的,但是,这是一个战士心里的声音,一个战士留下的遗嘱啊!我掏出钢笔,把这句话端端正正地写到小本子上,交给了孩子……

1959年9月9日

(有别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敌兵卡着孩子的腰,故意在窗口上晃来晃去,还阴阳怪气地叫喊着挑衅的话语,这肆无忌惮的暴行显示出他们的凶狠残忍、冷酷无情。

B.“枪声暂时停止了,战场上顿时静下来。这种寂静是难耐的。"描绘了战场上突然的安静,突出了这种寂静带来的压抑感和紧张感。

C.被班长接住的女孩,在班长受伤、紧闭双眼以及临终前都说过一句话“叔叔,你说”这两句话含义相同,都表达了女孩对父母的思念。

D.小说中的班长和《百合花》中的小通讯员都是普通的革命战士形象,他们虽然性格不同,但是都不怕牺牲,对革命和人民无限忠诚。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砖块有的“是新补上的",有的“参差不齐”,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展示了我们的军队曾经在这里进行过激烈的战斗。

B.本篇小说既有对班长的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也有对突击队队员在困境中相互救助等情节的设计,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合理真实。

C.本篇小说和《百合花》叙述顺序不同,但在叙事风格上都同样细腻,善于通过紧凑的情节和紧张的氛围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D.本篇小说叙述节奏较快,叙事性较强,而其另一篇《党费》在记叙的同时加入了大量的描写和抒情,叙述节奏较为舒缓。

8.文艺评论家侯金镜评价王愿坚写人物,“不着力写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而是捕捉性格出耀眼光辉的那一刹那,英雄人物完成自己性格的那一瞬间"。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作者捕捉“人物哪些“那一刹那,那一瞬间”,展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答:

9.文中很多地方都用了“班长"这一称呼,本可以用“他”代替,而不用“他",坚持大量使用“班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安徽省“耀正优"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人间烟火

朱长伟

烟火是立在生命里的一道风景,是飘在岁月里的一种味道,是活在记忆中的一抹乡愁。从呱呱坠地起,熊熊之火,缕缕炊烟,便伴随着我一天天长大。而最先让我认识烟火的便是母亲。儿时,或伏背上,或拥怀中,或立一旁,看着母亲擦燃火柴,火光一闪,瞬间升腾起一股刺鼻的硫磺味,母亲迅速点燃手中的柴禾放入灶中。一把米面,几个煎饼,一锅炖菜,在烟火熬煮中“咕嘟嘟”吟唱,飘溢出人间幸福的味道。

记忆中,灶屋低矮窄小,靠墙垒有一个四四方方的灶台,上蹲一口大铁锅,锅上扣有一个用玉米苞叶编织的锅盖,左边配有烧火用的风箱,锅头前杂乱堆积着烧火用的柴禾、炭盆和炭铲等。不大的壁龛内放置着一个小小的煤油灯,灯芯如豆,发出昏暗的光,映照出主人忙碌的身影。黑乎乎的墙壁上张贴着灶王爷像,灶王爷慈眉善目,心存仁爱,护佑着朴实善良的凡俗人家。

在凡尘行走的日子,总是充满烟火气。印象最深的是在春节“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下饺子时的情景。母亲一只手托举着上面整整齐齐、密密麻麻排列着饺子的盖垫,另一只手则灵巧、麻利地往热气腾腾的大锅里下着白白胖胖的水饺。只见它们在母亲的“催促”下,一个个奋不顾身地“跳入"热锅里。母亲边下着饺子,

边不停地轻轻吹拂着扑面而来的热气,以防遮挡住视线。当饺子完全下到锅里,一时间便热闹起来了,饺子们在沸腾的大锅里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翻滚着、嬉闹着、追逐着。母亲不敢怠慢,迅速抓起笊篱,用背部沿着锅的边缘顺一个方向轻轻推动一下拥挤的饺子,然后盖上锅盖,任凭饺子们在锅里再“调皮”上一阵。

母亲手拿笊篱站在锅灶旁认真候着,等饺子在锅里煮三个滚才能熟。姐姐也没闲着,她与母亲密切配合,左手卖力地拉着“咕哒、咕哒"的风箱,右手不时地往火塘里填充着柴禾,努力把炉火烧旺,让鼓煸起的烈火起劲地烘烤着锅底。干柴燃烧得很彻底,也很壮烈。呼呼响的火苗扭着身子,跳着舞蹈,郑重地完成了它在人间的最后一个仪式后,便化为了,灰烬和青烟。青烟最需要安抚和疏导,烟道则是其告别人间的最佳路径。它们多数都能顺从乖巧、井然有序地滚滚涌出,排向天空。但也有少部分青烟自由散,随机开了“小差”,从灶口“偷偷溜出",先是顽皮地钻入烧火人的眼鼻里,然后再在灶屋里四散开来,一边“捣乱”,一边乘机和锅里冒出的热气搅和在一起,分不清你我。烟雾弥漫,能见度低,咳嗽流泪,环境“恶劣",但我们心中有期盼,嘴上便无怨言。

每天的炊烟都是在鸟儿们叽叽喳喳的啼鸣声中醒来,伸伸懒腰,然后从烟囱里袅袅升起,去迎接初升的太阳,在母亲蒸、煮、熬、炒的忙碌中演奏着锅碗瓢盆的“交响乐”。至深至纯的烟火气里,弥漫着饭菜的甜香,充满着家庭的温馨,满载着心底的快乐。当然也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每次摊煎饼,母亲从一旁的盆里舀出一勺玉米糊倒在烧热的鏊子【注】中间,赶紧用煎饼耙子转着圈均匀地摊满鏊子,轻盈飘逸的动作就像是在完成一件艺术品:更像是在用心描绘着美好生活的蓝图。随着“吡吡啦啦"的声响,热气蒸腾起来,飘浮在母亲的脸上。其间要适时续柴,掌好火候,瞬间煎饼的边沿翘起,一张泛着豆香玉米香的酥脆煎饼便从母亲灵巧的手上揭了下来。母亲要把满满的一盆磨糊变成一摞厚厚的煎饼,非个把小时不可。有时遇上逆风,排烟不畅,灶屋内浓烟滚滚,常传出母亲被烟熏的咳嗽声。

母亲每次摊完煎饼,便能攒出一个冒着轻烟的大火堆,余烬闪闪烁烁,热度持续良久。母亲把早已准备好的地瓜埋入火堆中进行焖烤,熟时取出,皮焦瓢甜,香气扑鼻,口味胜于煮地瓜,常吃不厌。

家里喂着十几只鸡,它们常常溜达到柴垛旁,时不时地从垛上扒拉下些柴禾来,无聊地啄来啄去,大风一吹,刮满院落。母亲每次摊完剪饼,都把掉下来的碎煎饼渣扔给它们吃。鸡们扑扇着翅膀一窝蜂地围过来抢食,狗也撒开腿窜了过来,吓得鸡们扑棱棱惊叫着飞出去老远,狗则伸出红红的长舌头贪婪地独吞着。小时候看母鸡趴窝下蛋是一件乐事,眼瞅着鸡蛋从鸡屁股里亮晃晃地滚落出来,落在身下软和和的麦穰上,我第一时间抓在手里,热乎乎的。几只鸭子也不闲着,当姐姐从水井里打上水来,担着两只水桶颤颤悠悠地回到家,还没来得及将水倒进水瓮,几只鸭子便一拥而上,争先把头扎进了水桶里。

有一年遇到了近半个月的阴雨天气。垛在院子里的柴禾禁不住缠绵雨水的细浇慢涸.变得湿漉漉的。柴禾点不着,冷锅冷灶难见烟火的日子,真是一种煎熬!

每当黄昏时,炊烟便迎着余晖在村庄的上空依次袅袅升起,飘出一股股幸福的味道。这时,母亲便开始在锅台旁忙碌了。我时常和小伙伴们在外边疯玩,常常忘记了吃饭。天一擦黑,大街上便想起了母亲们吆喝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意大利诗人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多少年过去了,母亲喊我回家吃饭的声音仍然清晰如昨,亲切依旧。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每每看到烟火,便会想到母亲,想到老家,想到生命里的点点滴滴。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注】整子:(ào:zi))烙饼的器具。用金属制成,平面圆形,中心稍凸。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画出农家灶屋内部图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农村生活的简单与淳朴。

B.文中写了农村常见的鸡、狗、鸭等动物,与“人间烟火"没有什么关系,体现了文章选材的自由。

C.文中写到“真是一种煎熬”,这种“煎熬"能强化下文村庄上空升起袅袅炊烟时的幸福感。

D.作者引用意大利诗人但手的名言,突出了作者对母亲的爱与怀念,字里行间传递着浓浓的亲情。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要描写了乡村的生活环境,文风质朴平实,用词鲜活,有鲜明的乡村特色。

B.文章综合使用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内容充实,且生动富有感染力。

C.文中记叙小时候看母鸡趴鸡窝下蛋一事,属于插叙,体现了作者童年时代充满童趣。

D.文中写到青烟自由散漫时用到开了“小差”“偷偷溜走"“捣乱”等词语,生动形象,且富有情趣。

8.文中细腻地描写了母亲下饺子、摊煎饼的具体场景,有何作用?(5分)

9.本文为何以“人间烟火"为题,请从构思角度加以分析。(6分)

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王伯炎与李四爷

罗洪

每天清晨,邻舍人家还没有从睡梦中苏醒,王伯炎早已直着嗓子,高声哼两句京调。

“这王——每天总是这一套!”邻舍人家给他从梦里惊醒过来,都这样咒骂。

王伯炎祖上是世代书香,他的曾祖及祖父,都在京里做过官;他父亲从小不学好,把家产挥霍一空,王伯炎这才临到了凄凉苦难的深渊,成了人人口中的“王八"!

这一天早上,他悠然坐着抽烟,京调已经哼过,清晨的凉风拂着他,他觉得每天这个时候最可爱。

“伯炎!”猛地扑来这叫喊,把他震得直跳起来。这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还叫他伯炎。他急忙站起来,果然匆匆走来的是李四爷。

“嗳,李四爷——"他连连弯着身子。在李四爷面前,他才感到自己的人格。

李四爷并不坐,叹着气,无限感喟。

“赵端民这家只在钱眼里打转,昨天卖去一笔囤货赚一百万,我向他先支一点钱,他沉下脸说是过几天。昨晚上他请客,听说一桌客花了两万!”

“四爷,你不吃他这碗饭,自家打出一个天下来,我王伯炎可以让你照顾照顾了。"

“就是这句话呀!”李四爷咂咂嘴,“我已经着手进行了,只要事情一上手

一谈到这些,李四爷便精神饱满起来。“如果我到省城去做秘书,我一定提拔你!"只要想到自己有几个旧友在省城里,要去活动就有做秘书的希望,李四爷便趾高气扬起来。

“赵端民这小子算什么呢?”李四爷鄙夷地思忖着,“左右不过是学徒出身,拿起报纸来看不完三行四行。因为他手段狠,胆量大,在这乱世年头只要讨外国人欢喜,鸿运就会高照!他的警察局长一做三年,看着要丢了,赶忙使劲用功夫,又抓了回来!他父亲早死,当学徒还是我介绍他照顾他的!"

李四爷确实有点飘飘然。他守着祖产,一家人本可以安安稳稳过点清静日子。可是经过这一次战争,这种悠闲的生活就全部打破了,像一个缥缈的梦,失而不可复得。

生活威逼他,不得已求救于赵端民门下。赵端民受过李四爷的恩泽,也就一口答应下来,李四爷便在赵端民那边做一名低级清客。他看不惯那些人在社会上耀武扬威,可是他又这般无能,那魁梧的身材只是一个脆弱的空壳。

此刻一路回到赵家去。他走过赵端民起坐室门口,听得赵端民从沙发里跳起来叫道:“李四爷——”

赵端民是刚刚三十开外的年纪,瘦长身材,一双络满血丝的眼睛仿佛随时要跟人寻衅。脸上泛着微笑,一看就知道是装模作样。

“这么早已经出去了回来吗?有空就这儿坐坐。"他指指门口那一张椅子。

李四爷向他扫了一眼,想猜猜到底是什么事情。这几个月来,赵端民简直没有跟他搭讪过。

“赵世兄有什么话要商量?”

“前几天有个风水地理老先生告诉我,玉泉巷的王八,祖上那块坟地好极了,他说我如果能够得到它,以后一定飞黄腾达。"

“啊?王家两代葬在那里,那怎么方便?”

赵端民笑了一笑:“请四爷替我去问问,他要多少钱,尽管直说。"

李四爷心里矛盾得厉害。王伯炎是穷小子,别不过姓赵的;自己在这里吃闲饭,又怎么能不效劳?可给姓赵的竟要把王家的坟地抢过来,他很为王家抱不平。

挨过两天,到第三天早上,李四爷到王伯炎住处去了。

“那么——”李四爷忸忸怩怩地开了个头,一边坐下来打量王伯炎,“有人要送点钱给你,怎样呢?"

王伯炎怔了一怔,然后笑道:“是不是四爷要上县城,想提拔我?”

“还早咧。"四爷照例摸出两支香烟,递一支给伯炎。“我给你说,是赵端民要向你做一笔交易。”

王伯炎傻了眼,眨了两眨。

“伯炎,我问你——你祖上的坟地近年来怎么样?"

“荒得可怜呢!”

四爷低声说:“赵端民想买它,叫我问你要多少钱?"

王伯炎把丢在地下的烟蒂用脚细模细样地踏着,直到踏得粉碎了,才抬起头来说:

“我不卖!穷就穷吧,坟地我不卖——”

两人呆了一会,好几分钟不说话。窗口有几只麻雀啾啾地叫了一阵。李四爷早料到伯炎虽然又穷又傻气,卖坟地一定不愿意。

“伯炎,我不是没有替你想过。不过这年头你也知道,如果姓赵的一定要呢?"

“那——那得请四爷帮帮忙,我不想用这个钱。”

王伯炎呆着,惶惑着,一颗眼泪从眼角边掉下来。

李四爷慢慢站起来,轻轻说:“我去对姓赵的说——你不能卖祖宗的坟地。"

四爷叹一口气。他这个魁梧的空壳子实在太脆弱了,什么都担当不起。

李四爷一路走,总觉得伯炎可怜,他恨姓赵的小子太逞威风,这世界实在不像样子。但他既无力援助伯炎,也无力去挫折姓赵的锋芒。

第二天晚上。局里一个勤务到赵家来,看见李四爷就说,局里把王八抓来了。

“王八——王伯炎?”

李四爷张口结舌,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姓赵的正陪着客人打牌,他没有办法去打岔儿,赶忙找赵端民的小舅子周一鸣。

周一鸣正在吃橘子。看见李四爷进来,爱理不理地。

“一鸣兄,听说王伯炎给局里抓去了是不是?"

“是呀,你怎么说?”

“我说伯炎可怜,如果赵世兄一定要他们的地,慢慢地总有法子想,何必要抓他呢?"

周一鸣脸孔一沉,很不高兴:“人家花钱买它,多少钱由他开口,是他自己不要!这种年头,抓个像王八那样的家伙算什么呢?”

李四爷又气又恼,魁梧的身材有点颤巍巍地发抖。

他扶住走廊边的木柱子,头脑昏昏沉沉,好像伯炎晃在面前正低声说道:“四爷给我帮点忙,哪天你上省城去,得提拔我!"

他定定神,这声音又复远去,他踉踉跄跄摸着墙壁。王伯炎的苦恼样子,一忽儿在他眼前浮起来,一忽儿又沉下去。

一九四四年二月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伯炎出身书香门第,如今生活潦倒,他有哼唱京调的雅好,却又时常遭到四邻咒骂,小说表现了他身处底层而又精神麻木的生存状态。

B.赵端民早年丧父,靠了李四爷的恩泽才当上学徒,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后,他当上伪警察局长,作威作福,滥施淫威,是典型的汉奸形象。

C.赵端民本来让李四爷当说客去找王伯炎买坟地,但王伯炎不愿出卖祖宗的坟地,因而得罪了赵端民,最终被抓进警察局。

D.周一鸣对前来求情的李四爷爱理不理,说到抓王伯炎一事时,他满口不屑,言语蛮横,毫无顾忌地表现出一副仗势欺人的嘴脸。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小见大,通过一个警察局长强行抢夺穷人家祖坟地的故事,深刻反映出沦陷区百姓在敌伪统治下横遭蹂躏的主题。

B.小说刻画赵端民的手法富于变化,既通过外貌、动作、心理等描写直接刻画了他的形象,又通过李四爷侧面交代了他的升官经历。

C.人物对话在这篇小说中占有较大篇幅,成为故事展开与推进的重要方式,也是小说塑造主要人物形象的有力手段。

D.小说结尾写李四爷头脑中不断闪现王伯炎请求的话语和苦恼的样子,以虚笔强化了王伯炎的悲剧色彩。

8.李四爷这一人物身上存在多重矛盾,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

9.这篇小说采用了“以人带事,事随人走”的艺术方法,请简要分析这样安排对故事叙述的好

处。(6分)

答:_____________

安徽省合肥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与紫藤有缘

谢冕

记得早年读过一篇散文,是写紫藤花的,那时我还不识紫藤花,这篇散文篇名好像是“快阁的紫藤花",快阁可能是一个地名,风景点,记不清了。后来求学到了燕园,中文系的驻地从文史楼搬到了五院。五院有一架紫藤,沿墙垂门而挂。①花开时节,一片紫玉铺天盖地,若无尽祥云自天而降,又似万顷波涛奔涌而至!道不出、说不出的奇妙!无以言状,急不择言,倒是发自心底一阵惊呼:一架藤萝深似海!近年中文系又搬了新居,五院还在,紫藤依旧。燕京学院成了五院的新主人,董强院长是我们的老朋友,藤萝为媒,我们一下成了“亲戚”。紫藤是未曾明确的中文系“系花",同时也是燕京学院的“院花”。美丽万端的紫藤总伴着我,我与她有缘。

世间万象,说大也大,说单纯也单纯,说巧也真巧。这些年我与我的中学母校有了较多的联系,学校廖素娟校长办特色班,已故的陈景润学长(他在初中高我一班)领衔数学班,我则是忝列文学班为指导老师。我和陈景润是中学校友。我们的中学母校是原先的福州私立三一中学,即如今的福州外国语学校。三一学校是圣公会办的,如今的校园里,旧日的礼拜堂前,也曾有垂挂如海的几架藤萝。今日保存完好的当年的俄国领事馆前,年年也都有盛大的紫藤花事。福外的师生热爱紫藤花,也指定紫藤为校花。学校有个紫藤诗社,我被聘为诗社顾问。前些日子我曾亲临现场,为紫藤诗社授匾。就这样,北大中文系,燕京学院,加上三一中学,这些异时异地的诸般风物,因为一架盛开的紫藤而结成了“姻亲"。这岂止是花,这更是情,甚至还是历史!真的是:一架藤萝连接了过去、现在和将来,一架藤萝连接了继往开来的几代学人。

一席关于紫藤花的话题,如今被这样郑重其事地提出,皆因一座楼房的命名所引起。话有点长,还是长话短说。近日,福州市政府应福州外国语学校的申请,拨了一座古厝给学校做关于文化和文学的展示活动场所。因为我曾给学校题赠“钟声犹在耳,此树最多情”的石碑,福外母校念我旧情,愿意借此楼为我留点纪念。我深谢,并表达了私下的意愿,我的表达得到校市领导的谅解。话说这栋古厝也真有来历,原是沈绍安兰记漆器店,是沈绍安兰记原先的店堂和沈家居所,已列入福建省的文物保护名录,目前正在修缮中。

兰记沈宅,三层楼房,前店后厂,有房三十余间,占地七百平米,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华丽殿堂。我那天冒雨察看了施工现场,看到了它绕宅的室内游廊,还有游廊沿边的美人靠,甚是雅致。古厝的传人现已无考,房产已归福州古厝管委会管理。前些时我和学生访问故乡,慎重地建议将此地办成南台岛上文化传播的新景点,成为我的母校师生学习教学的另一个课堂。为此我们对它的命名颇费斟酌。有的朋友希望取名采薇阁。了解我的人知道,采薇阁是我在北大创立中国诗歌研究院用过的名字,他们希望这座院落与朗润园的采薇阁保持一种延续性,从而给后学留下一种念想。这当然是他们的好意,而我则希望尽量淡化和削减事关个人的一些联想。

就这样,古厝摒弃了目下流行的以个人冠名纪念馆或文学馆的模式,最终定名为我建议的紫藤学堂。我们议定,今年就将揭幕迎客。这个学堂的建立和开放,对于我个人来说是圆梦的过程。现今的紫藤学堂,屹立于福州市仓山区的塔亭路上。周围几公里内,多处留下了我少年时代的足迹,那曾是一个早熟少年做梦的地方。由学堂往西数百步,位于麦园路上的麦顶小学(原先的独青小学)是我上小学的母校之一。麦顶小学所在的麦园路上,1948年为纪念辛亥革命前辈黄展云先生而修建的鲁贻图书馆仍然完好,那是我少年时可以免费阅读书报的场所。福州地处亚热带,夏季艳阳如火,鲁贻图书馆清雅静谧,阴凉温馨,是我这样一个穷学生当年避暑读书的好去处。几十年来,我总怀着感恩的心情怀念它。紧挨着紫藤学堂,马路对过,是梅坞。②那里曾是一座梅林,冬日里梅花盛放,花枝交错,相连成片,散发阵阵清香。我的语文老师余钟藩先生的家,就在梅坞的花丛之中。出梅坞沿立新路前行数百步,便是我的母校三一中学。我在那里接受伟大的爱心,并与当年的师友共度艰难岁月,是我扬起人生理想风帆的港湾。

紫藤学堂屹立在烟台山下,从那里可以眺望秀丽的闽江帆影。闽江悠悠流过万寿桥,在中洲岛画了一条美丽的弧线。观音井下来便是下渡,那里出现一片楼台,银行、海关、仓储、商铺、俱乐部和医院,记载着五口通商之后的喧哗。那一年,一个少年在烟台山下听到远方的召唤,真情向往“山那边好地方",毅然走向战火硝烟弥漫的海疆。一别经年,心中放不下的是年迈父母的惜别泪痕,是这些念兹在兹的街陌楼台,以及那些山,那些水,那些镌刻在泥泞路上的模糊的足迹。

江流宛转,山影凄迷,屹立江滨榕荫下的紫藤学堂,正以感恩的心情迎邀来自四方的宾朋、莘莘学子和后学传人,欢迎他们与我一道回味那些年,那些日月,那些憧憬和向往。更欢迎学界同仁来此传道授业,读诗品茗。紫藤花盛,榕荫鸟喧,我等情重。近可对缕缕茶香闲话鸥鹭,远可以凭栏俯视万类,发思古之幽情。友朋雅聚,无关利害,此乃人生至乐!彼时彼地,也许我在,也许我不在,但我心总在!那么,诸位请了,我请诸位小坐片刻,暂时忘却周遭无尽的忧烦,饮一杯免费的清水,或品一杯并不免费的咖啡或茶——上个世纪某月某日,我怀揣25美元参加国际会议。在伦敦大学,我欠了剑桥大学教授一杯答谢咖啡,愧悔至今。目下国人日渐富裕,再无我当年的“咖啡之叹”。故此处特标明“不免费",此乃含泪之笑也。

(节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紫藤既是中文系未曾明确的“系花”,也是燕京学院“院花",因着紫藤的缘分,作者和燕京学院院长成为关系密切的好友。

B.作者和数学家陈景润是福州外国语学校的校友,曾经分别担任中学母校特色班文学班和数学班的指导老师。

C.作者对中学母校福州外国语学校怀有深厚的情感,曾给学校题赠石碑,而母校则愿借兰记沈宅为作者留点纪念。

D.作者几十年来总怀着感恩的心情怀念鲁贻图书馆,那里清雅静谧,夏天阴凉温馨,作者当年在此避暑,免费阅读书报。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紫藤花的话题,引出紫藤学堂的命名,叙述了其建立的由来,以及紫藤学堂对自身的意义,最后迎邀宾朋,文章形散神聚。

B.文章交代了不愿意将古厝取名为采薇阁的原因,既引出下文最终定名为紫藤学堂的事,也体现了作者的低调作风。

C.文章融记叙﹑描写和抒情于一体,叙事简洁,描写含情,语言朴素自然,娓娓道来,韵味悠长,感染力强。

D.文章结尾补充了作者曾欠了剑桥大学教授一杯答谢咖啡的事,既为曾经的窘迫而心酸,也为今日国人日渐富裕而欣慰。

8.文中画横线的两句描写方法各有不同,请分别赏析其表达效果。(5分)

9.“我”心中有很重的“紫藤情结",紫藤对“我”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沙漠里的爱情

(法国)巴尔扎克

德塞【注】将军远征埃及之役中,一个普罗旺斯籍的士兵被莫格拉班人俘虏。这位大胆的普罗旺斯人看见敌人不再监视他,便用牙齿衔起一把弯刀,用膝盖帮助将刀锋固定住,切断了缚住他双手的绳子,恢复了自由。他骑上一匹马,拼命赶着马儿向他认为是法国军队所在的方向奔去。他便用力驱赶那匹早已疲乏不堪的马儿,终于使那匹可怜的牲口两肋裂伤,断了气,把那个法国人遗留在沙漠里。

他像一个越狱的苦役犯那样勇敢地在沙漠里步行了一些时候,最后不得不停止下来。普罗旺斯人今年二十二岁,他拿起步枪装上子弹,准备自杀。“①再等一些时候也不算迟!"他对自己说。他就向丘陵的另一面斜坡走下去,他十分快乐地发现构成这个丘陵的基石的巨大花岗岩中间,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山洞。在离洞口不远的地方他又发现了几株满载枣子的棕榈树。法国人就打下一些成熟了的椰枣,于是求生的本能在他的心里觉醒起来。他希望活下去,因为这时候拿破仑正在横越埃及。炎热和干活使他疲劳极了,他便在潮湿山洞的红色石壁下面睡着了。

半夜时分,他被一种奇怪的声音惊醒。他看见一头巨大的野兽躺在离他两步远的地方。过了不久,投射到地平线上的月光照亮了山洞,慢慢地使一只金钱豹的带斑点的毛皮闪闪发亮地显现出来。法国人于是仔细端详那头金钱豹,它的嘴上沾满血迹。“她吃饱了!她醒过来时不会饿的。”

这是一只雌豹。太阳晒进来以后,花豹突然张开了眼睛,然后她猛力伸出爪子,似乎要使血脉舒展、消除麻木的感觉。最后,她打了一个呵欠,露出那副可怕的牙齿和像锉刀般粗硬的分叉的舌头。于是他抓住了那把从莫格拉班人那里偷来的短匕首。她的两只金属似的眼睛十分严峻,眼睛射出来的光芒使人无法忍受,迫得普罗旺斯人战栗起来。普罗旺斯人用爱抚的神情注视着她,让她一直走到自己身边,然后,用一种十分温柔、充满爱情、仿佛在抚摸一个绝色美人似的动作,用手轻轻拂过她的整个身躯,从头到尾巴,而且用指甲搔了搔平分她的黄色背脊的柔软的脊骨。花豹十分舒适地摆了摆尾巴,眼光也变得温和了,等到法国人第三次进行这个怀着自私目的的谄媚动作时,花豹发出咕噜咕噜声,像猫表示快感时所做的那样。普罗旺斯人明白这种爱抚的重要性,就加紧重复着去做,想做到能够迷惑和麻痹这位威严万分的“交际花"。这沙漠的女王对她的奴隶的才能表示嘉许,她抬起头,伸长脖子,用安静的态度来表达她的喜悦。

“可是,等到她肚子饿了呢?”普罗旺斯人心里想。这个想法使他不寒而栗,当他回过头来的时候,他在泉水旁边看见了他的马的残骸,花豹把尸体一直拖到这里来。大约三分之二的肉已被吞吃了。这个景象使法国人宽了心。他便毫无畏惧地坐在她的身边,他们俩一起玩起来,他拿起她的脚爪,嘴巴,拧她的耳朵,把她翻倒在地,使劲地搔她的温暖而毛茸茸的腰部。她随他摆弄,法国人的一只手里还拿着匕首,他还想把匕首插进这只过分相信他的花豹的肚子里,可是他害怕在她的最后挣扎中,会把他立即绞死。而且他听见内心深处发出来一种喊声,责备他不该杀害一只没有伤害过他的野兽。

他感觉到自己在这无边无际的沙漠里已经找到一个女友。他管她叫“美娘"。他的伙伴每次听见他用尖声喊“美娘”时,也习惯了抬起眼睛来望着他。士兵十分不耐烦地等待逃走时刻的到来,等到真的到来以后,他便快步向着尼罗河的方向走去,可是他在沙漠里走了不到一公里地,便听见花豹在他后面跳过来。这时候法国人陷入旅客所最害怕的流沙里,陷进去是没法子自拔的。他发觉自己陷了进去,就发出求救的喊声。花豹用牙齿咬住他衣领,用力向后一跃,就像变戏法一样把他从深渊里拉了出来。“啊,美娘!"士兵喊道,一边热烈地抚摸她,“现在我们是生死与共的朋友了。②不开玩笑!”于是他走回原处。

③可是他也不得不像蜘蛛待在网中一样,密切注意着,以防有人在地平线以内经过,会错过被解救的时机。他已经牺牲了他的衬衫,拿来制成一面旗子,挂在一株没有叶子的棕榈树上。由于需要,他懂得用小木棍把旗子永远撑开,因为他所等待的旅客朝这边望的时候,风可能没有把旗子吹动。

就在他感到绝望的长时间中,他同花豹玩乐。他终于认清了她的各种不同的喊声,各种不同的眼光,他喜欢欣赏她的躯体的柔和、优美的线条,雪白的肚子,雅致的脑袋。可是无论她的冲刺多么迅猛,无论岩石多么光滑,只要听见一声“美娘",她便立刻就地停了下来。

有一天,阳光灿烂,有一只大乌在空中飞翔。普罗旺斯人扔下花豹,去观看这位新来的客人,只过了一会儿,被抛弃的沙漠女王就低声地咆哮起来。“我的天啊,我相信她吃醋了。”他大声说:“我不知道我触犯了她什么,④她转过身来好像生气的样子,用她尖利的牙齿咬住我大腿,当然是轻轻地咬的啰,我以为她想吃我了,就把我的匕首插进她的脖子里。她滚倒在地,发出一声喊声,使我心都凉了,我看着她挣扎,丝毫没有发怒地望着我。我多么愿意牺牲一切,去把她救活啊。那些望见我的旗子奔过来救我的士兵们,发觉我泪流满面……"

[注]德塞,法国拿破仑的将军,随拿破仑远征埃及,曾征服埃及。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名随军远征埃及的法国士兵被当地人俘虏以后,趁敌人的松懈,他切断绳子骑上一匹马逃走了,马累死之后,把他一个人留在了大沙漠。

B.孤身无助的法国士兵无法走出沙漠,正当他准备自杀之时,迟疑中却发现了一个山洞,离洞口不远处还有满载枣子的树,这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

C.法国士兵在山洞里睡醒后,发现离他两步远的地方睡着一只金钱豹,它的样子十分狰狞可怖,好在金钱豹吃了他累死的马才没把他当晚餐。

D.金钱豹醒来后,法国士兵施展的“美男计”十分有效;金钱豹的“芳心"被俘获后,他计划杀死金钱豹后逃走,最终计划成功并获得营救。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再等一些时候”,表明处于崩溃边缘的法国士兵还存有一线生的希望。

B.句子②“不开玩笑",是对前文“现在我们是生死与共的朋友了”的肯定与强调。

C.句子③中的“像蜘蛛"是法国士兵的一种存在状态,因食物匮乏而等待猎物出现。

D.句子④中表达出的不确定感,与后文“心都凉了”形成照应,强调“我"的悔恨。

8.小说中四处加点部分是对金钱豹的不同称呼,请根据文意分析各种称呼中隐含的心理。(4分)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战祸·和谐·误解;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反战。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6.【答案】D

【解析】“最终计划成功”错误。他并没有杀死金钱豹的“计划",他手里拿着匕首只是为了自卫,最终杀死金钱豹也是出于误解。

7.【答案】C

【解析】“因食物匮乏而等待猎物出现”错误。根据后文“以防有人在地平线以内经过,会错过被解救的时机"可知,法国士兵“像蜘蛛”,等待的是“被解救的时机",而不是“猎物出现”。

8.【答案】

①称“巨大的野兽",表现了法国人的恐惧心理。

②称“交际花”,表现法国人对金钱豹的爱抚使他与金钱豹之间的关系缓和,不再是敌对关系。

③称“沙漠女王",表现了法国人的命运被金钱豹主宰,自己只有做奴隶的份了。

④称“一个女友”,表现了法国人与金钱豹的亲密与友好,情感上相互依存。

【评分细则】每点1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句子上下文的语境来分析人物的心理状态。第一处称金钱豹为“巨大的野兽",是因为被惊醒的法国人离金钱豹只有两步之遥,心中充满了恐惧。第二处,是在法国人极力讨好金钱豹的时候,希望金钱豹能像“交际花”般不对他构成威胁。第三处,是法国人在庞大的金钱豹面前,孤立无助,只能顺从它,以求平安。第四处,是法国人与金钱豹在情感上相互慰藉,形同“伴侣"。

9.【答案】

甲组答案示例:

①战祸:统治者发动的侵略战争,带来了极大的祸害,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甚至丧失生命。②和谐:战争期间落入“豹口”的一名法国士兵,竟与金钱豹和谐相处,甚至产生了“爱情"。③误解:金钱豹虽然依旧爱着法国士兵,可法国士兵却因误解刺杀了金钱豹而追悔莫及,留下了永久的痛苦。

【评分细则】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乙组答案示例:

①小说的主题可作多方面的解读,反战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②现实世界中,身处欧洲的法国军队漂洋过海远征非洲的埃及,给当地人和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让无辜的法国士兵身陷绝境,野兽却能挽救士兵的生命。

③金钱豹对法国士兵始终怀有“爱情”,法国士兵却一直拿着匕首提防“野兽",最终因误解而杀死了野兽,留给人类无尽的思考。

【评分细则】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解答此题,须扣住关键词,立足作品整体内容、主题与艺术手法等来拟写该短评的思路。(1)如果选择甲组来写,则要扣住“战祸·爱情·误解”这三个关键词的内在联系,从这篇小说情节内容与主题意蕴等角度,来揭示三者的相关联系。法国统治者发动了侵略战争,给各国人民都带来了痛苦,一名士兵因此而落入“豹口";陷入绝境的法国士兵竟然与野兽产生了“爱情”,更加奇特的是,野兽竟然还救了他的命;然而,抱着战争思维的法国士兵,最终因误解而亲手杀害了对他有救命之恩的金钱豹。

(2)若选择乙组写短评,则要扣住“反战"这个主题来写。统治者发动的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也让自己的士兵落入“豹口”;然而,比起狼烟四起的人类社会,沙漠深处的野兽居然大有温情,能够成为人类的“女友",而且还救了法国士兵一命;可悲的是,人类始终提防着对人类友善的野兽,最终杀死了有救命之恩的野兽,这与侵略军屠杀和平居民有什么区别?

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阿舒

茹志鹃

天暖了,花开了,树上已抽出新条,地面上绿茸茸的一片,一切都在向上窜向上冒。在庄稼还是“苗”的时候,就要给它移植,添水,加肥,锄草。“苗壮五分熟",半年的收成,一半就看这时候的功夫。在这里,人过得紧张、热烈,有点辛苦,而生命的意味却更加深长。我正默想着,阿舒进来了。

“讲故事。”第一句话就是这个。接着就伏在我肩膀上,纠缠不歇。我朝她那张娃娃脸看看,便决定给她讲一些解放前农民的生活和斗争。我答应讲了,阿舒倒又提出了条件:“苦不苦?苦的我不要听。我要听有趣的。"

她不要苦的,她要喜剧,要大团圆,而我却偏偏觉得她需要的,不应该只是那些“有趣”的。

于是,从这天起,我每天晚上要给她讲两个故事,一个是“有趣"的,一个则是不那么“有趣”的。她听故事的态度认真极了,不插嘴也不大笑,嘴巴微微张着;眼睛睁得大大的,带着惊讶,欢喜,坦率地看着人。

每晚必来的,还有一位,就是小队长阿舒娘,来和我谈白天的生产。娘来了,阿舒就着急。“唉!不懂人事不知愁啊!"阿舒娘又是这句老话。

说阿舒不懂人事不知愁,我同意;但是老支书说的“要她愁什么呢”,我也觉得有理。我总想在以上两种说法当中,挑选一个,但是每天都决定不下。“十七"这个年龄,真是个奇妙的年龄。

阿舒小学毕业了,稻子也黄了。

村边金色的稻子在沙沙作响,透过厚厚的稻穗,前面一块后季晚稻试验田里有灯光在摇晃,这是有人在诱蛾子呢!

“是伯伯!”阿舒眼睛尖。

“今年单季稻长得不错。"我说了一句,老支书立即抬起头来,眼梢的皱纹像扇子似的舒展开来,“嗨嗨,错是不错,不过……你倒估估看?”别人的估产,对老支书已是一种极大的快慰。

“错不了,少了七百五十斤你来问我。"田根公公说得斩钉截铁。

老支书连连摇头,“不行,赶不上啊!”我看他,肚里一定还有一个什么指标。“伯伯,我们跟哪个队挑战比赛了?"

“比赛?我跟谁比赛?……不过,人活在世界上,你不比也是在比。”老支书站起来,把灯挂在架子上。立即,①老支书的身影映在厚厚的稻子上,灯晃动着,巨大的人影晃动着。老支书在说话:

“人人都有一辈子,有人一辈子做的事,硬是有些人活几辈子也赶不上的,这是什么缘故!"他看着远处,好像在问自己,又好像在问那高高的天,问那无垠的土地,大片的庄稼。

“这叫什么,”田根公公含着旱烟嘴,稳稳地说道,“这叫有人活得像一条龙,有人活得像条虫。"

他们这么谈着,阿舒迷惘了,忽然笑道:“做条龙有什么好处?”

“你不懂。"老支书爱护地朝她看了一眼,说道,“上半年的小麦,就算它一亩少收九十斤,全大队一千七百亩,算算看……”

阿舒用最快的速度,把答数算了出来。老支书说:“看,国家要少收入十五万三千斤的粮食。"

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我听见阿舒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好像刚刚干了一件重活儿一样。

第二天去公社开会。会议上,老支书站起来了,说道:“我们上半年小麦歉收,我要负责任。半年的收获,不够我们队吃三个月的,我们自己是种粮食的人,可现在吃的粮是乘了几天几夜的火车,从别处运来的……”阿舒不安地转动着,把辫梢一圈紧似一圈地绕在手指上。

“……好多人都说我们水稻不错,可是我们全年的产量跟人家比起来,我们还是要吃人家的,穿人家的,我们……"老支书说到这里,装着旱烟的手都颤颤的了。我看着阿舒,②她一动不动地挺坐着,两只手捏着那只精心打起来的蝴蝶结,放在嘴里咬,把绸带上的丝都咬下来了。

“阿舒,你在干什么?”我碰了碰她,她茫然地朝我看看,像什么也没听见,仍咬着蝴蝶结,绿色的绸丝,一缕一缕地飘落下来。

有谁知道,这位姑娘的思想凝住在哪一点上?

“伯伯是一条龙。"阿舒忽然没头没脑地说,“田根公公说的那条‘龙’是什么意思,我懂了。”

“我懂了,我懂了。"风在吹,云在移动,太阳渐渐西下,上弦月已经挂在当空,一天快要结束了。

③这一天里,在南方,在北方,多少小生命出生了,多少铁变成了钢,多少棉花变成了布匹,多少粮食收进了仓。在这里,十七岁的阿舒说“我懂了”。我发现“十七"这个年龄,不仅仅是奇妙,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年岁。

第二天一早,我刚起身,忽听窗外有人说话:

“一层河泥,一层这玩意,倒是肥的呀。”

我推门一看,是老支书和阿舒娘朝外站在窗边议论,前面,那条河边上,阿舒带着她那个小组的全体成员——五个姑娘,正在河边捞菱藤。

“她们在玩什么呀!"我问阿舒娘,阿舒娘不以为然地说:“在积肥呀!”我忍住笑,出来拉了阿舒娘朝河边走去,一边朝阿舒叫道:“阿舒,你们在干什么呀!"

④“我们给土地老爷下寿面呢!”阿舒嚷道。姑娘们都是裤脚卷到大腿上,手里一式拿着两根长竹竿,嘻嘻哈哈地用竹竿夹住那些菱藤,真像下面似的,把藤绞在竹竿上,然后拖上岸来。阿舒娘一看她们这半身的泥水,不禁又笑着感叹道:

“唉!阿舒,你真是……"阿舒娘说到这,忽然来了个急刹车,下面那句“不懂人事不知愁”竟破例留在喉咙里面。

河边,菱藤已堆成了几个小山。几个幼儿园的孩子乐极了,在旁边转来转去,忙着采藤上的残菱。

“开心吧?"我问那些围兜袋里塞满了菱的小孩子。

“开心,”阿舒大声回答道,“这才真叫开心呢,你看!"阿舒朝岸上指了指。

那头岸上,竖着一块大黑板,黑板上写着她们积肥的指标数和已完成数,上面总的题额是极大极醒目的四个大字:“努力!争取!”

努力什么,争取什么,没有写出,可是我明白,她们要争取的,绝对不仅仅是完成积肥的指标。

太阳升起了,新的一天已经开始。这新的一天里,生活继续着,比赛继续着,看谁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比赛的人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许多十七岁的青年,当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就叫阿舒。

(选自《茹志鹃小说选》,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春暖花开,植物冒出新芽,烘托出当时蓬勃向上的时代氛围。

B.从把“不懂人事不知愁"的话挂在嘴边,到“破例留在喉咙里面”,阿舒娘的变化,侧面表现出阿舒的成长。

C.文中强调“十七岁"奇妙且重要,是因为十七岁既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又是一个自认为成熟的年龄。

D.黑板上的四个大字“努力!争取!”不仅表达了阿舒她们完成指标的决心,更展现了她们昂扬的精神风貌。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借老支书映在稻子上的巨大身影凸显他形象的高大,赞美其高尚的精神境界。

B.句子②通过“挺坐"“捏”“咬"等动作描写表明阿舒听到老支书话后变得迷茫。

C.句子③通过一连串排比句增强了抒情意味,将阿舒的成长置于宏大的社会背景中。

D.句子④中阿舒用“给土地老爷下寿面”做比喻,让人感受到她从劳动中获得了快乐。

8.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阿舒的成长历程。(4分)

9.茹志鹃在《追求更高的境界》一文中强调,小说创作要有“更高的艺术表现力"以再现优美的典型。请谈谈本篇小说是如何体现这一创作追求的?(6分)

【答案】

6.C7.B

8.①一开始,阿舒只想听“有趣”的故事,表明了阿舒的单纯、天真,不懂人事;

②后来,在稻田边老支书的话对阿舒有所触动,阿舒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

③公社开会,阿舒由老支书的话领悟到人生应该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④最后,阿舒带领小组成员投入到积肥劳动中,并在劳动中感受到了快乐,从行动表明青年人投入到国

家建设中的决心和意义。

(评分参考: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满分4分。)

9.①通过语言、动作等手法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少女形象;

②以小见大,通过“阿舒"这一个青年的成长,凸显了一个时代的青年的精神风貌。

(评分参考:每个点答出手法给1分;每点有结合内容分析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满分6分。)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C选项“自认为成熟的年龄”错误,“奇妙"是因为十七岁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重要”是因为十七岁是趋向于成熟的年龄,而非“自认为成熟的年龄"。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相应句子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B选项“变得迷茫”分析错误,阿舒听了老支书的话,此时的心理应该是“陷入沉思",由后文阿舒忽然没头没脑地说“伯伯是一条龙”,懂了“田根公公说的那条‘龙’是什么意思"可知,前面的茫然是在沉思,思考“龙”与“虫"的问题。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心理成长、性格变化方面的概括与分析。

9.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本内容,领悟作者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所持的观点,并进行概括与分析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本题解题关键是“艺术表现力”与“优美的典型"的概括与分析。

安徽省六安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早晨(节选)

王愿坚

这是座不大的二层族,看样子是修茸过了,青灰抹过的砖缝,整整齐齐的,窗棂上也刷上了崭新的乳白色。但还是看出来了,不错,是它!看,从左数第二个窗子旁边,约有一尺见方的地方,砖是新补上的;原来那里被敌人打穿做了枪眼,一捉美造机枪的枪管就从那里伸出来。正门两侧窗枢上的砖块参差不齐,像被谁用刀砍了一阵似的,那是被我们的机枪扫的,因为那里一挺汤姆式正封锁着突击道路……我漫步向楼上走着、看着,就是这些特征,把我引进一个深深的回忆里去了。

那也是这么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班连着向这座楼突了两次都没有奏效,最后只好用爆破了。就在机枪压住了敌人的火力,爆破员挟着炸药冲向楼门的一瞬间,楼里一降乱,传来了敌兵的咒骂声和孩子惊乍乍的哭喊声。接着呼啦一下子,楼上几个窗子全打开来,五六个敌兵。每人手里抓住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把他们狠狠地按在窗台上。孩子们哭喊着,挣扎着,两手悬空乱抓。拼命地踢蹬着小腿……就在这些娇嫩的小腿中同,一支支鸟黑的枪管伸出来,向着我们瞄准、射击了。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班长咬着牙向机枪射手挥了挥手,大声喊道:“伴止,停止爆破!“

枪声暂时停止了,战场上顿时静下来。这种寂静是难耐的。孩子的哭声显得更凄惨、更揪心。窗上的孩子大部分数离开了,但还有两个敌兵仍然卡着孩子的腰,故意在窗口上晃来晃去,一面大着胆子把脑袋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