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百家争鸣》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百家争鸣》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百家争鸣》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百家争鸣》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百家争鸣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部编版·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生产力发展经济政治之变思想文化之变新课导入领域新的现象经济上铁制农具的发明与推广牛耕技术的发明与推广西周以来,井田制开始瓦解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地位下降诸侯势力开始崛起,开始争霸和兼并部分诸侯国开始变法,例如商鞅变法

一、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楚国人。他做过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藏书,知识非常渊博。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而且对他评价很高。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有著作《道德经》(又名《老子》)留世。1.老子其人

一、老子1.老子其人《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世间万物都有自然规律。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2.老子的思想以柔克刚朴素的辩证法无为(与世无争),不够积极,有消极的一面。一、老子2.老子的思想相传老子晚年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是我柔软的舌头还在。”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1.孔子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樊迟(孔子弟子)问仁。子曰:“爱人”。子曰:“已所不欲,务施于人。”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

根据材料,说说孔子提出的为人处世的准则是什么?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具有爱心和同情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换位思考。2.孔子的思想

材料一: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二、孔子和儒家学说2.孔子的思想2.孔子的思想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材料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仁政,以德治国、以礼治国。2.孔子的思想2.孔子的思想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况学生孟懿子南宫敬叔端木赐颜回冉雍家庭情况鲁国贵族鲁国贵族富商“居陋巷”“贱人之子”二、孔子和儒家学说2.孔子的思想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的对象。2.孔子的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为政》二、孔子和儒家学说2.孔子的思想2.孔子的思想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zxxkw二、孔子和儒家学说2.孔子的思想三、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的背景三、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的背景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崩溃,新的社会制度确立。今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竟招英雄以自辅翼,此乃得士则昌,失士则亡之秋也。

——《孔从子卷二·居卫第七》

诸子百家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因观点不同相互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史称百家争鸣。稷下学宫论战想象图三、百家争鸣2.百家争鸣概况三、百家争鸣2.百家争鸣概况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互伐兼并、残害生命。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三、百家争鸣2.百家争鸣概况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三、百家争鸣2.百家争鸣概况荀子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三、百家争鸣2.百家争鸣概况发展了老子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三、百家争鸣2.百家争鸣概况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三、百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