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六近代中国经济生活的变化考点01经济结构的变动一、旧经济因素的解体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1)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倾销商品、掠夺原料)。(2)表现:鸦片战争后,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洋布取代土布使中国的“织”与“耕”分离。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基础,(3)影响:①刺激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②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五口通商地区,首先遭到外国商品输入的冲击,自然经济解体的情况更加明显。二、新经济因素的产生1、外国资本主义(1)特征:(1)实质是商品经济(2)自由开放(3)富有侵略性(2)作用:(1)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2)阻碍了资本主义近代化进程(3)地位:在近代长期占据优势,垄断重要工业部门(4)产生发展:鸦片战争后再通商口岸兴起,甲午中日战争后兴盛(5)结局:新中国接受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2.洋务经济(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2)根本目的:维护清朝封建统治;(3)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4)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导思想)(5)主要工业企业:(6)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7)失败原因: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3.民族资本主义A.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①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提供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②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③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起了诱导的作用。(2)产生的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3)地点: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原因:列强入侵最早,自然经济解体最早)(4)产生方式:①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②一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企业。(5)著名企业: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源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6)特点:①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先天不足)②地区分布和产业结构不平衡(后天畸形);③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速度异常缓慢。B.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时间:甲午战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约在1895—1911年间(2)原因:①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原因)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原因)③在甲午战后的严重民族危机刺激下,“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严重民族危机刺激下,“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表现:①民族资本总额增加一倍多;②商办企业数量、规模扩大;③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4)影响:①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发动并领导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运动)。②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瓦解和崩溃,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推进到制度层面。C.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⑴时间:“一战”期间(19121919年)或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京政府时期)⑵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投资热情;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如抵制日货);④“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⑤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最主要原因)⑶表现: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①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最快。②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如张謇(江苏南通人,创办大生纱厂)、周学熙(启新洋灰公司)(“南张北周”)、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江苏无锡人,创办保兴无锡面粉厂)等。(4)特点:a.发展不均衡,主要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缓慢,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b.与本国封建经济相比,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c.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d.繁荣时期短,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很快萧条下去.(所以称短暂春天,短暂说明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的因素是列强的侵略))(5)影响: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②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掀起了新文化运动;③促进了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6)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中国的近代化。D.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此时期为蒋介石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①时间:1927—1936年。②原因:a.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很快就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c.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③发展状况: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④新的发展阻力: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主义(特点:依靠国家权力获取财富)E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1)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原因:①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民族工业被日军炮火毁坏或吞并。②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2)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原因:①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③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原料昂贵。E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1.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⑴不利因素:①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和束缚。②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③后天畸形。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⑵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2.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⑴地位:是新生产力代表,但在近代中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⑵作用: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提供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思想上: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3.认识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②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③资本主义的救国强国方案,在近代中国行不通。4、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一)特征:(1)垄断性:依靠国家政权力量垄断经济(2)买办性:帝国主义豢养并为之服务(3)封建性:与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关系(4)产生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形成并走向膨胀(5)作用:是南京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6)地位: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掌握国家经济命脉(7)结果:新中国接受官僚资本,将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考点02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的表现1、服饰变化:①男性服饰:长袍马褂:鸦片战争前,男性传统服饰。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时期流行开来。中山装:辛亥革命后流行,成为中国男子的标准服。(由孙中山先生设计、融合中西服饰优点)②女子服饰:旗袍改良(由宽松肥大→合身适体、短袍窄袖),中西合璧、满汉风格→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③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西服、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欧式裙子。④特点:①服饰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但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仍然是长袍马褂。②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中西合璧,不土不洋。2、饮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开始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3、建筑:鸦片战争后西式住宅开始出现在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一些官员和商人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4、社会习俗: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戊戌变法时期: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后“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和禁止缠足的法令;②婚丧礼俗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倡导改革传统婚姻制度。主张废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旧习,主张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民国时期:婚姻自由开始成为时尚。婚礼仪式也由铺张繁琐改为简约文明,城市中出现西式婚礼。③社交礼仪社交礼仪出现从等级森严到平等自由文明的变化,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等级界限鲜明的跪拜礼。在称呼上,逐步采用平等的“先生”、“同志”,取代尊卑贵贱森严的“老爷”、“大人”。⑥辛亥革命以后,“改正朔,用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5)但在广大的农村,传统的风俗习惯,仍是坚若磐石。二、变化原因:1、鸦片战争后闭关自守的局面被打破,西方民主思想、生活方式的传入;2、政府的推动、重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使中国人思想观念逐渐进步和开放;3、先进中国人的主动吸取;4、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三、特点1、地域:最早出现于通商口岸和沿海城市,并逐渐向内地渗透,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2、过程:由西方引进,具有较强的殖民色彩,中西方社会习俗经历了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且中西合璧、新旧并存。3、水平:断发易服运动较为迅速和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早,但进展缓慢;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变化大,内地和广大农村变化小,城乡社会生活变化不均衡。4、动力:每一次社会习俗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影响息息相关;部分上层人物的倡导也起到了一定的社会示范作用;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其向中国的渗透是主要的外部因素。四、影响1、它破坏了中国长期安定的社会环境,也迫使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去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承受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阵痛。2、对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起了强大的破坏作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考点03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一、发展阶段1、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以及国内的战争,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非常缓慢,不仅带有明显的殖民地色彩,而且大部分新兴城市多集中在沿江沿海地区,城市的经济政治命脉多控制在列强手中。2、抗日战争时期因抗战的需要,东部许多企业纷纷迁往西南地区,这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经济中心的大迁徙,使西南地区的城市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二、近代化城市的特点(一)休闲娱乐与文化生活近代城市生活的突出特点是消费性和商业性。近代城市生活中休闲娱乐和文化生活的变化,如城市公园、戏园、茶馆、妓馆、剧场、电影院、娱乐场、舞厅、报刊等。其中,报刊是近代城市中出现的一种新大众传播媒体,报刊阅读也成为新的大众化文化休闲方式,城市市民是阅读报刊的主要人群。(二)日常生活1、新式交通工具是西方近代技术应用于生活领域最有代表性的事物,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和推广使人们的交通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对城市市民的日常出行和流动方式具有很大影响,如人力车、自行车、电车、汽车的引入及发展,特别是公共交通的变化。2、衣饰服装方面,比如洋布流行、清末以后的服制改革和女性服饰的演变,主要是仿西服及简约化。3、饮食方面变化主要是西餐馆的出现及流行。此外还有一些诸如洋油、洋灯、火柴等日用洋货进入市民生活。(三)群体生活1、妇女群体。由于女性占人口之半,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在近代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女性是这种变化的主要体现者。2、是文人群体。城市文化人群体是社会文化精英、是城市文化的主要创造与传播者,在社会中有广泛影响,他们的生活状态对他们的文化活动具有重要影响。3、受到较多关注的是工人及下层劳动者群体。这些多是城市出现的新劳动群体,特别是民国以后人数日益增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大,尤其是中共领导的革命以工人阶级为重要力量而予以重视。考点04近代中国交通通讯的变化一、铁路与公路(一)铁路1、近代:(1)19世纪70年代,外国人修筑淞沪铁路。(2)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3)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二)公路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二、水运与航空1、轮船水运(1)鸦片战争后,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2)1872年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推动中国水上交通近代化进程。2、航空业(1)近代: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中国航空事业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一天津航线开通。到1949年中国民航有52条国内外航线。三、通讯工具的变迁1、近代(1)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0世纪初上海崇明设无线电报局。当时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目的,无线电报供官商通报。(2)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公司。四、原因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了中国社会发展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了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列强积极在中国抢夺路权。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4、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五、特点1、起步晚,开端艰难,落后于西方国家。2、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3、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受到顽固势力的阻挠。4、人们的思想观念、经济发展水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通业地域发展的不平衡。5、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并存。六、影响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各土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了深刻影响。考点05近代中国的医疗卫生一、西医在中国的传播1、时间:鸦片战争后2、表现:①西式医院的建立,这些医院分科完备,技术先进。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陆续被引入中国。②西医院校的建立,把教学、科研和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多的西医人员。③引入西方措施,西医凭借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健康有积极作用。一些大城市借鉴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考点01经济结构的变化此考点涉及内容较多。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是考查频率较高的三个考点。自然经济解体速度缓慢,既表现为传统经济结构遭到冲击破坏,促进了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发展,又表现为较强的顽固性,抵抗着外来资本主义的侵略。洋务运动“求富”阶段,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促进民族工业的出现,有利于抵制外国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注意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两个阶段:甲午账后的初步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中华民国建立到抗战爆发的“黄金时期”。【例1】(2021.广东)1.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明当时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例2】(2020.江苏)2.自19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农家不再自己纺纱,逐渐购入洋纱织布。手工织布不但没有在机织棉布面前立即败退,反而得到一度的兴盛和繁荣,日益从农家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到1894年,手工织布工场已相当普遍。这主要反映了(
)A.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C.进口机织棉布在中国滞销 D.传统手工业专业化程度提高【例3】(2020.全国)3.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据图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例4】(2021.全国卷)4.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 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变1】5.据统计,1860年前清朝洋纱占土布用纱量的比重不足1%,1894年增至23.4%;1860年洋布占全国棉布比重为3.2%,1890年国内开始有少量机织布的生产,1894年洋布和国产机织布占全国棉布的14.2%。这一变化反映了A.自然经济在缓慢地瓦解 B.列强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影响C.中国棉花种植面积下降 D.洋纱洋布排挤土纱土布的进程一致【变2】6.洋务派在创办民用企业时,主张“官合民之力以收利权”,采取了招引私人投资的办法,倡导商民附股洋务企业。洋务派的这一做法A.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近代化B.抵制了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C.反映了洋务企业资金的充足D.表明中国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变3】7.下面为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种类比较表(单位:%)。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年份机器及大工具建筑用品;设备、器材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1893年0.67.813.078.61903年0.714.322.262.71910年1.516.017.065.5A.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增强 B.西方加大了对华商品倾销C.民族工业的发展面临绝境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外国产品、洋务民用企业和民族工业都促使了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洋务运动创办的工业有利于近代化,但仍具有封建官僚色彩,不是现代企业制度。考点02近代中国的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此考点的考查频率较高。高考从社会史观考查工业文明冲击下,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变化。结合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变革,从多个角度来解读社会生活的变革。【例1】(2018.海南)8.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例2】(2018.江苏)9.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例3】(2017.全国)10.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下图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例4】(2016.江苏)11.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变1】12.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烈女传》等女学教材。这种情况表明A.新式的学堂教育发展迅速B.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C.女性读书开始为人们接受D.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变2】13.据上海《青浦县乡土志》载:“妇女贪上海租界俑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又昔之所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上海租界经济繁荣吸引了周边劳动力 B.西方文明改变了人们的就业和思维方式C.近代上海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渐趋破产 D.上海租界成为全国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变3】14.十九世纪的中国,凡西方的东西,照例会被先反对一阵,但电影却是例外。《定军山》一炮打响后,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长坂坡》等其他影片也大获成功,看电影的人“有万人空巷来观之势”。对该现象的正确解读是A.京剧艺术依赖电影技术传播 B.西方影片具有极大的民众市场C.民国政府鼓励电影产业发展 D.国产电影借助传统艺术得以发展结合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或科技发展,来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革。考点03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此考点考查频率较高。高考多考查时代背景和进程,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主要与西方侵略、中国工业化相联系。也要注意近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数量、劳动力数量、公共基础设施与服务业的表现。【例1】(2021.辽宁)15.1865年,煤气灯开始在上海使用,起初主要用于洋行和街道,后来行栈、铺面、茶馆、戏楼以及居家竞相使用,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这反映出A.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社会生活 B.城市化进程拓展城市公共空间C.工业革命成果催生新兴产业 D.市民阶层诉求改变服务业面貌【例2】(2010.全国)16.材料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引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得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变1】(2016.上海)17.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生活节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 B.信息化 C.城市化 D.电气化近代中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考点04近代中国的交通通讯【例1】(2022.浙江)18.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行路难,行路难,逢窄路,真可骇。”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是A.由英国人最早发明 B.上海新推出的公共交通工具C.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 D.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例2】(2022.浙江)19.读图阅史。下图所示系1909年上海社会之剪影。结合所学,下列各项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①“坐电车三更笑语”,反映交通近代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②乘坐马车仍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③代步工具呈现出马车和电车并驾齐驱的发展趋势④新式交通工具取代传统交通工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变1】20.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A.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C.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考点05近代中国的医疗卫生此考点还未考查。鸦片战争以来,西医的传入逐渐改变着中医的地位,也促进了中国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西方公共卫生观念对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例1】高考未考查。【变1】21.据《盛京时报》报道,警察厅厅长陶菊溪认为澡堂为公共浴场,卫生清洁关系重要。但“近查城关各澡堂讲求卫生,注意清洁,固不乏人,而污秽不堪者亦所在皆是,如不严加取缔,殊非慎重公共卫生之道”。该报道反映了(
)A.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 B.公共卫生观念受关注C.城市化进程弊端凸显 D.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变2】22.1817年出版的由邱嬉所著的《引痘略》,将英国的牛痘医术与中国传统的中医理论相结合,将上臂种痘部位定为手少阳三焦经的消泺、清冷渊二穴,并以经络脏腑理论作了诠释,促进种痘术在中国的推广。这反映了(
)A.中西方医学根出同源 B.中医药理论更为科学C.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尊崇 D.中西医结合成为潮流西方的公共卫生观念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一、单选题23.如表是《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年份生产资料(%)半制品(%)制成品(%)农林渔牧产品机器开采手工开采手工开采机器开采手工开采机器开采18732.6——37.4—58.31.7189315.6——28.40.153.42.5190326.80.20.217.214.798.0如表说明近代中国A.出口贸易呈现下滑趋势B.经济近代性因素缓慢发展C.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D.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24.19世纪60年代,广东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香港,再运回广东。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洋货质地好更受欢迎B.为洋务企业筹措资金C.国货较洋货税负更重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25.洋行是指近代外商在中国从事贸易的代理行号。如图数据给当时中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西方国家在中国的洋行数量变化示意图A.政府经济政策的收紧 B.经济殖民地化不断加深C.经济结构的日渐合理 D.资本输出步伐逐渐放慢26.在创办洋务过程中,李鸿章曾感叹自己“三十年来日在谣诼之中”,张之洞也说自己“无日不在荆天棘地之中”。两人遭受攻击可能是因为他们A.违背了封建伦理纲常B.与顽固派根本立场相悖C.挑战了重义轻利观念D.对西学的理解过于肤浅27.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对这份奏折解读正确的是A.希望兴办民用工业辅助军工B.希望政府开采煤铁改善民生C.建议增加投入解决资金困难D.建议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8.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历经曲折,风雨兼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下列研究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1858—1911年新设民用工矿企业及其创办资本统计表(资本数单位:万元)1858—1894年1895—1911年总数年均总数年均家数1534.1480047.06资本数3803102.7816578975.18每家资本24.8620.72①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
②民族工业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③城市手工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
④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9.1907年,河南中州凭心煤矿公司拟续招股本以扩大规模,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该地藩司(地方行政部门)以银“二十万,即入该公司,俾资经营”。由此推知,当时A.政府借机抑制民营企业规模 B.清政府仍恪守传统经济政策C.近代民族企业发展步履艰难 D.民族企业生存环境得到改善30.商标作为商品的标识,不仅是营销手段,而且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下表为学者统计的近代中国知名企业商标分类统计表。这可以用来研究近代中国中国近代史上知名企业商标分类统计表(1840—1949)商标分类有“华”“国”字有“民”字以物象为称以具体日期为称直接表达意愿的数量(个)712525百分比22.638.716.16.516.1举例“中华”“民生”“蝶球”“七七”“征东”A.民族工业发展的水平 B.革命思想传播的范围C.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 D.阶级矛盾激化的过程31.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这个决议意在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32.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民族工业在抗战期间日益萎缩C.日伪企业实力雄厚D.政府巧取豪夺以图自利33.20世纪30年代后期,上海英、法租界和公共租界人口曾短时间内从150万猛增到400万,租界内新增400多个企业,这些企业主要生产化工品、药用油、玻璃器皿、灯泡、手电、电扇,糖果以及香烟等。这一现象产生的背景是A.列强加快了经济侵略的步伐 B.沿海民族工业加快内迁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日本发起全面侵华战争34.据载,孙中山在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割了辫子,黎元洪在武昌起义后被枪口逼迫剪了辫子,袁世凯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前夕割了辫子。这说明A.革命党人的行为与动机具有一致性B.辛亥革命开启近代社会习俗变革潮流C.孙中山是剪辫运动最早的倡导者D.辫子去留成为当时是否革命的风向标35.晚清时期在交易中,一些店铺所有权、经营权的转让,股票、信票、栈单的遗失等,其主人往往在报上登报声明,公告示人。仅1909年《大公报》上关于股票、信票、栈单遗失,登报“声明作废”的告示就有12条之多。这主要说明当时:(
)A.报纸的功能有所拓展B.民众普遍拥有法律意识C.商业的环境日益宽松D.国家金融体系已趋完善36.1890年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人研制“飞船”的新闻。由于报纸上并没有“飞船”的照片或图像,《点石斋画报》(《申报》附送)画师只能参照文字所描述的“飞船”样子,把它画成一只“带有4只鸟翼的船”(下图)。这反映了()A.《申报》是介绍外国先进科技的报刊 B.通俗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C.清政府开始逐渐重视西方的先进科技 D.报纸在传播信息过程中的真实性原则37.下表是《近代中国电报业大事记(部分)》,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时间大事1875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福建船政学堂附设电报学堂,培训电报技术人员。1877年在丁日昌倡议、支持下,由台湾高雄至台南的电报线路架设完工。1879年李鸿章主持架设大沽(炮台)至天津及天津兵工厂至其衙门的电报线。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和电报学堂,委托大北公司向国外订购电信器材。①国防需要促进了早期电报业的发展②近代通讯方式在中国得到普及③清朝部分官员主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④电报业最初由京津地区扩展到全国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8.19世纪70年代,上海有人写了一首《咏火轮车》的竹枝词:“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这首竹枝词不能反映的是A.新旧交替时期的认知 B.上海人的自豪感C.近代交通工具的快捷 D.交通运输业发达39.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在浙江余姚的小地主,从余姚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40.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能得到的结论有技术门类西方发明上海重庆铁路1825年1876年1934年天气预报1856年1873年1939年1876年1882年1912年电灯1881年1882年1906年汽车1883年1901年1928年无线电1896年1909年1928年①中国科技近代化具有不平衡性②中国吸收了两次工业的一些革命成果③中国侧重引进西方的实用技术④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了两地的近代化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41.下表是1881年到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这反映了清政府借款修建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清政府独立筹资官商合办里程(公里)4171.22746.11042.41042.4占总里程比例46.3%30.5%11.5%11.5%A.洋务运动推动了铁路修建B.西方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C.近代民族工业无从发展D.清政府通过独资、借款、合办等方式控制路权42.晚清时除传统的驿传制度外,又新建了以轮船.电报等为基础的通信电报系统。传统的驿站制度以国家财政全额支付,官府专用;新的通信电报系统采用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同时开放给官府和百姓使用。1906年清廷专设邮传部,并于1912年废除驿传制度。由此可知(
)A.西学传播加剧清朝半殖民地化 B.经济变迁促进了制度的革新C.政权的更迭有利于技术的改进 D.交通发展深刻影响人们生活参考答案:1.C【详解】洋纱(英国纱为主)所使用的原料“棉花”,多进口于印度、美国,经过长途贩运,原料成本较高,而江南地区就地取材,“土纱”虽然没有机器生产的优势,但得益于“地利”,对洋纱形成优势,C正确;材料显示,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在内地的某些地区并不输于沿海,A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排除。2.D【详解】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市场,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简化了手工织布业的生产程序,客观上使手工织布业的专业化生产程度有所提高,促进了手工织布业的发展,故选择D项;“纺”“织”分离,表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且手工织布工场没有使用机器生产,不属于近代民族工业,排除B项;手工织布只是“一度的兴盛和繁荣”,且进口机织棉布的销售情况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3.A【详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华投资多偏向运输业,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随着各主要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它们都加紧了殖民地的争夺,通过投资运输业能够有效的扩大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因此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A项正确;外国在华投资和所占比例情况不能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从逆差转向“顺差”,B项错误;一战前,国际资本竞争激烈,并非趋于“和缓”,C项错误;仅从“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增加”及其在各行业中所占比例变化,不能得出“中国民族资本的市场竞争能力有所提高”的结论,D项错误。4.D【详解】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李鸿章强调,必须建立自己的航运公司,由中国自己的商业组织,筹备保险等业务,对抗外商侵夺,表明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A项错误;李鸿章的个人主张不能说明“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B项错误;李鸿章主张“华商自立公司”,并没有改革洋务派“求富以自强”方针,C项错误。5.A【详解】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纱占土布用纱量的比重在不断增加,洋布和国内机织布占全国棉布的比重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这说明“纺与织”、“耕与织”的分离程度加深,即自然经济在缓慢地瓦解,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强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出现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至甲午中日战争前,列强对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棉花商品趋势加强,种植区域会相应扩大,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随着列强侵华的加深,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没有强调洋纱洋布排挤土纱土布的进程是否一致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6.A【详解】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采用的“引私人投资”的办法,有利于扩大民用企业的资本总量,客观上促进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故A项正确。民用企业客观上“分洋利”,但是没有抵制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吸引私人投资,是因为洋务企业资金不足,故C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材料时间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故D项错误。7.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由表格信息可知进口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原料越来越多,而直接消费资料逐渐减少,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1893年—1910有所发展,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国的民族工业有所发展,说明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有所下降,排除A项;B选项表述与表中直接消费资料进口呈现下降趋势不符,且甲午战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民族工业有所发展,陷入绝境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8.D【详解】据材料官府否定的发式只是“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可得出与道教的地位被否认无关,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并不能代表社会潮流,B项错误;材料官府反对的是“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这一发式的变化,与反对政治革新无关,C项错误;1903年随着革命思潮的发展,发式的变化被赋予政治意义,带来“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D项正确。9.D【详解】《海上第一名园》明显是写实的风俗画,不是以形求神的文人画,故A项错误;清末追求时尚还未成为国民共识,故B项错误;由图中的路灯和电线可知,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最新的交通工具是汽车,而年画中并没有,故C项错误;年画中张园建筑风格偏向西化,与传统风格合为一体,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场景,有马车、有人力车,有礼帽、马褂、路灯、电线等,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故D项正确。点睛:本题以《海上第一名园》的年画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晚清社会生活的认识。本题契合了社会转型的长效热点,涵盖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10.B【详解】广告成功,说明抓住了当时社会大众的心理,号召“思想日新”“谋卫生”,追求国家进步,反映出当时追求新思想已成为社会时尚,故答案为B项。1913年新文化运动尚未开始,从时间上可排除A项;C项结论不符合史实,“成为国民共识”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所述只是个案,不能说明广告已经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排除D项。【考点定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名师点睛】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包括: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中西文化的交融,如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传入;近代以来社会政治变革和民主思潮的推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社会经济的发展,如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等;政府政策的影响,如民国政府的“剪辫易服”和迫令放足等。本题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在广告宣传中的体现,广告的成功,说明抓住了当时社会大众的心理,“精神日旺,思想日新”也反映出1913年即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后追求新思想、追求进步的社会潮流。11.C【详解】试题分析:材料中描述的是个别现象,并不是妇女的普遍选择,故A项错误;男女平等思想在近代并没有深入人心,故B项错误;材料中“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说明政府在限制该行为,体现当时女性新潮行为冲击了传统习俗,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说明进行处罚,提现不出法治精神,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物质生活变迁•习俗改变12.D【详解】《女子读天演论》反映了民族危机已经冲击着女性国人们的传统观念,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新式学堂教育发展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上海是否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表述,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女性读书早就为人们接受,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3.B【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材料“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又昔之所未见者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可知受新经济和新思想的影响,近代中国人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人们的就业和思维方式发生改变,故选B。AC不是本质问题,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14.D【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定军山》和《长坂坡》是中国传统京剧中的名段,有很大的受众市场,到近代被拍摄成电影,因此也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这说明了电影借助传统艺术得以发展,D项正确。A项说法与题干信息矛盾,应该电影技术借助京剧艺术传播,排除。《定军山》和《长坂坡》是中方影片,排除B。《定军山》和《长坂坡》拍摄影片时,民国尚未建立,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15.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56年上海开始使用煤气,使用范围逐渐推广,可知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现代生活,故选A项;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用地面积的增加,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市民阶层诉求无关,排除D项。排除BCD项,故选A项。16.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影响:改变城市布局;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详解】特点:根据材料“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得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根据材料“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得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根据材料“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得出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影响:根据材料“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得出改变城市布局;根据材料“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得出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根据材料“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引多数游民无产者”得出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根据材料“外国商品来得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得出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17.A【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强调了人们对时间观念的改变,时钟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这说明时间对人们很重要了,不用再受到太阳的约束。这是工业革命的结果和影响,因此选择工业化,A正确。【考点定位】工业社会的来临·英国工业革命·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18.D【详解】由材料信息“1910年”“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末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判断得出,这种交通工具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D项正确;汽车由德国人最早发明,排除A项;这不是公共交通工具,排除B项;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期间,19世纪60年代黄鹄号轮船修建,1872年,成立轮船招商局,1881年修建唐胥铁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9.B【详解】根据材料中出现的电车可知,坐电车反映交通近代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①正确;图片中依然存在马车,说明新式交通工具取代传统交通工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④正确,B项正确;通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当时乘坐马车依然是主要出行方式,②错误;1909年电车数量并不能与马车相比,因此“并驾齐驱的发展趋势”不符合史实,排除③,排除A、C、D项。故选B项。20.A【详解】材料中描述的是大众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当“火轮车”通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可以看出铁路火车的出现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故A正确;B选项错在“彻底”二字上,说法绝对。C选项错在“首现”二字上,火车并不是近代交通工具在中国的首先,C错误;图片和文字信息与旅游无关,D错误。21.B【详解】根据材料“警察厅厅长陶菊溪认为澡堂为公共浴场,卫生清洁关系重要”“近查城关各澡堂讲求卫生,注意清洁,固不乏人,而污秽不堪者亦所在皆是,如不严加取缔,殊非慎重公共卫生之道”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当时作为共公共浴场的澡堂卫生受到高度重视,说明当时公共卫生观念受关注,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重视公共卫生,没有强调政府治理能力情况,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城市化带来的弊端,而是强调了公共卫生的重视和关注,排除C项;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当时警察厅重视公共卫生,没有涉及基础设施完善的过程,排除D项。故选B项。22.C【详解】材料反映了邱嬉在《引痘略》中介绍英国牛痘医术,但借助了中国的传统中医理论进行诠释,这说明中国传统医学文化影响深远、深受尊崇,C项正确;中西方医学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并非根出同源,排除A项;材料没有对中西医进行比较,不能说明中医药理论更为科学,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当时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朝流,排除D项。故选C项。23.B【详解】根据图表可知,机器生产的生产品在出口货物中虽然逐渐增加,但是比率较低,出口产品中半制品、制成品比例到1903年比例下降严重,说明中国经济在逐步近代化,但是经济近代性因素缓慢发展,故B项正确。A项,从图中可知农林渔牧产品和机器生产品呈现上升的趋势,排除。C项,表格并不能体现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排除;D项,图表中未能反映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排除。24.C【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从材料“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香港,再运回广东”中可以看出当时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国内税收影响较大。所以答案选C。A中受欢迎错误;B中不是洋务企业;D中不是实质体现。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原因25.B【详解】洋行是近代外商在中国从事贸易的代理行号,在1895年之后数量大幅度增加,其实列强资本输出的重要机构,中国近代在华洋行数量不断上升,说明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意味着中国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B正确;甲午战争后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规定,排除A;题干无法反映出经济结构,排除C;列强在华洋行数量增加,意味着资本输出步伐加快,排除D。26.C【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两者都没有违背封建传统的伦理纲常,排除A。两者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王朝统治,与顽固派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立场是一致的,排除B。李鸿章和张之洞是洋务派的领导人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两人遭受攻击可能是因为他们向西方学习科技的做法挑战了重义轻利观念,故C项正确。D项说法错误,两者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体现对西方有一定的理解,排除。27.A【详解】从材料中的“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来看,李鸿章的奏折应当是主张兴办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故答案为A项。李鸿章的主张是从发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出发,不是改善民生,排除B项;从材料中的“设法劝导官督商办”来看,李鸿章并非只是建议政府增加投入,排除C项;李鸿章主张“官督商办”,并非建议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排除D项。28.A【详解】材料“1858—1911年”正是我国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时期,故①符合题意;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故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城市手工业的信息,故③不符合题意;从表格的新设民用工矿企业及其创办资本来看,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故符合题意。故选①④组合,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29.D【详解】材料反映了民营企业在融资困难的情况下,清朝地方政府人资给予支持,说明清政府对民族企业采取了扶植政策,从而可知当时民族企业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故D正确;材料中政府入资民族企业有利于民族企业扩大规模,而不是抑制民营企业的规模,排除A;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对民族企业实行扶植政策,而不是传统的抑制政策,排除B;材料反映了近代民族企业发展得到政府支持,而不是步履艰难,排除C。故选D。30.C【详解】表中统计数据表明,这一时期的企业商标多含有“华”“国”“民”“征东”等蕴含着浓厚民族意识的名称,反映出在近代民族危机加深背景下中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故C项正确;从企业商标无法判断整个民族工业发展的水平,A项错误;材料中的这些商标名称不能反映出革命思想的传播范围,B项错误;表中的商标均指向民族矛盾加深的背景,与阶级矛盾激化关系不大,D项错误。31.A【详解】据材料“以军事为中心”、“重工业基础”、“国防生产能力”,可得出这个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工控专用鼠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多点控制单元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医护工作服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以太网供电模块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1-氯乙基异丙基碳酸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PVC线槽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提练第6招巧用一次函数解决方案设计与选择问题习题课件新版沪科版
- 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1.1平面内点的坐标第2课时上课课件新版沪科版
- 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2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旋转画图习题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 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阶段专训第10招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四种常用方法习题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 破碎机岗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 2023低压配电系统多脉冲电涌保护器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 基于网络药理-分子对接技术和关联研究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演示稿件
- 物料报废程序与规定
- 国开2023秋《汉语通论》期末大作业题目二参考答案
- 信息网络安全简介介绍
- 《幼儿教育学基础》电子书
-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理解性默写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研发费用科目设置(新)及明细表
- 国开2023秋《人文英语4》第1-4单元作文练习参考答案
- 探秘微观世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