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欣赏、评述”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美术学习能力_第1页
创新“欣赏、评述”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美术学习能力_第2页
创新“欣赏、评述”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美术学习能力_第3页
创新“欣赏、评述”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美术学习能力_第4页
创新“欣赏、评述”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美术学习能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明确了美术学科教学要以视觉形象为载体,以学生体验感悟为途径,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美术兴趣的激发,在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中提升视觉、审美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实践能力。本文结合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的认识,探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创新“欣赏·评述”课堂教学形式,给学生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机会,提高小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问题。一、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的认识新课程改革推动着教材的改革。现行的小学美术教材,主要以活动形式呈现美术学习的相关内容,有“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等四个学习领域。而就美术学习内容而言,其实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创作与欣赏。就“欣赏评述”这个领域而言,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和联想,运用所学知识对相关作品进行欣赏与表达。这不仅是知识运用与消化的过程,也是审美展现和表达的过程。在“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中,首先,要学生具备图像识读的能力和素养。因为美术学科的欣赏是对含有美术元素的图画获得实物的欣赏,无论是图像、影像或者雕塑,都有可以解读的美术因子,学生可以从线条、色彩、明暗,以及立体感、丰富性等角度去欣赏。其次,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评判的能力和素养。同样的一件美术作品,从不同角度欣赏可能会有差异,就同一层面欣赏,也因人而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蒙娜丽莎”,说明美术欣赏是存在差异的。而形成的评述也会有所差别,甚至天壤之别。当然,出现差异还因文化理解能力有别。就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幅名画,可从整体的构图、线条、色彩、造型以及画面所表达的意境与人物可能有的情感等角度欣赏,其中的“意境”“情感”的深度欣赏就需要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艺术风格等才能有效欣赏和评述。小学美术教材中的“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重在学生欣赏、评述的兴趣,能力和方法的养成,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喜闻乐见,愿意参与,积极互动,踊跃分享[1]。二、提高欣赏力的“欣赏·评述”教学形式“欣赏·评述”是小学美术教与学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欣赏·评述”相关内容教学,先是要学生学会欣赏,也就是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进行合理的观察,发现作品中美术元素,并在自主或者合作学习活动中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能力。再有就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运用学过的美术知识,将发现到的美用语言进行表达,形成认知的碰撞与共鸣,从而推动他们审美、创造能力的发展。而如何在“欣赏·评述”相关内容教学中达成学生美术欣赏表达能力的提升,则需要教师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参与兴趣美术教学要给学生引发直觉冲击,让他们能够主动去观察含有美术元素的图片、实物或者景象。在“欣赏·评述”的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需要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带着愉悦的情感进入学习环节。例如,《对比的艺术》这一“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内容,通过让学生对大自然景象、中外美术作品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在比对中发现对比元素,掌握对比使用的价值、方法,在对比创作实践中获得美术学习的乐趣。那么,怎么让学生发现“对比元素”呢?在教学中,可以先和学生交流,问问学生:“我们班个子最高的是谁啊?我们四年级有没有比他还高的呢?”学生会觉得这样问题太简单了,很容易参与进来。这样的对话,可以引发学生注意到“对比”这一概念。之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平时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这时候,有的学生可能说不出来。教师给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机会,之后,拿出一片比较漂亮的枫叶,将其分别放置到红色、橙色、绿色的纸上,让学生说说枫叶和哪种颜色相映会更好看,给学生观察、交流和表达的机会,从而引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对比的艺术。交流“班级谁最高?”与学生生活有关,谈谈“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与学生美术认知有关,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对比、映衬,能让学生发现对比中的事物的特色、特点,获得对比艺术的初体验。当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趁机让学生说说自己能够想到的对比,以及对比的好处,那么,在接下来的教材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就有了初步的欣赏的方法,也会用语言去表述。(二)设计引领问题,推动欣赏发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教学活动,要思考学生在“欣赏·评述”学习中掌握了什么,能够有怎样的运用,需要他们有怎样的欣赏和表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准备好教学内容,再通过问题驱动,引领学生去观察、发现、思考、欣赏和表达。例如在《对比的艺术》这一内容教学中,学习的重点是对教材上的几幅作品进行欣赏,发现其中对比的运用,理解对比艺术。在亨德瓦瑟的作品学习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然后问:这幅风景画中有哪些景物?从美术的角度能发现什么?画家为什么要这样表达?有什么收获?通过这样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整体观察和欣赏图画,对画中每个景物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在问题推动下,从造型、线条、色彩等要素的异同分析,得出这幅画中的房屋、窗户、树等存在着多样对比:有内外的黑白对比,有树木和花之间的红绿对比,还有房子和窗户等的方圆对比。这样,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就能明白,对比的艺术可以是造型的对比,可以是色彩的对比。如能让学生去概括出造型、色彩对比各有哪些方面,学生就会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有意识地关注其中色彩的冷暖对比、明暗对比,以及黑白灰、深浅与浓淡间的对比;看到景物,自然地从大小、形状、远近等角度去发现其中的对比,形成分析美术作品中的对比元素的意识、习惯,增强美术学习的动力,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提高美术品质。(三)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学习内容“欣赏·评述”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掌握欣赏的方法,有一定的表达顺序和逻辑。也就是能够观察细致,能够讲得清楚明白。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让被欣赏的对象多角度、多类型地呈现,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美术发现与获得。例如,《头饰和帽子》这一内容的教学,虽然头饰和帽子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物品,但是学生见过的不是太多,很多学生也没有留心其中的美术元素。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有着丰富造型、深刻含义的头饰、帽子感兴趣,有欣赏、表述,甚至创作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就要让学生多认识、观察头饰和帽子。[2]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媒体展示中国古代的帽子,如皇帝的皇冠、皇后的凤冠、官员的官帽、读书人的巾帽、我国少数民族的帽子,也可以展示外国的,如英国的礼帽、非洲人酋长的帽子等。在教学中,可以插入、播放服饰研究专家的讲解视频,让学生全面了解头饰与帽子的造型特点和社会功能,还可以播放非洲人戴着帽子跳舞、英国赛马会上的头饰和帽子的争奇斗艳等,让学生领略异域风情。学生在较多的观察和认知中,不仅能从美术的角度去欣赏,还能从生活的角度去思考美术表现,从而提高美术认识、欣赏和表述能力。(四)运行实践活动,提高欣赏水平美术的学习不仅是要掌握基础的美术绘画方法,还在于在美术学习中发现艺术之美,能够感受美、欣赏美和展示美。在“欣赏·评述”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进行实践,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例如,《四季的色彩》的教学,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对生活四季典型景物进行感受,在进行艺术作品欣赏与评述中获得四季颜色的知识,从而对风景画形成一定的欣赏和评述的方法。[3]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就组织学生阅读和分析教材上的和四季有关的美术作品,那么,学生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可能不佳,也难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关注和保护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喜欢活动的特点,设计带有情境的表演活动,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可以和学生交流“四季”中典型代表:草、花朵、银杏树和雪人。其次,让学生分成小组,对四季中某个景象进行合作探讨。如,春天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在微风中会有什么样的姿态;夏天公园里的花朵都争相开放,五颜六色,争奇斗艳……最后,在教材的“欣赏·评述”相关内容的学习中,让他们联系生活体验想象,选择适合的道具,到讲台进行展示表演。如此,结合教材内容,丰富实践展示活动,使学生对四季景象、色彩有更深的认识和思考,在活动中感受自然、欣赏教材上的美术作品,获得对四季色彩的深刻把握,也获得欣赏自然、感悟自然的情感。(五)潜移默化熏陶,欣赏评述成习惯小学美术教学需要学生不断地去留意、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美术。生活中处处是学习资源。教师在具体内容教学之前,可以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去观察。如《头饰与帽子》这一内容学习之前,就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对生活中的男女老少戴的头饰和帽子进行观察,到超市、商店里去看看卖的头饰和帽子。如果可以,摸一摸,感受感受,提高美术感知能力。教室一般也是要进行美化的。如果可以,美术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美术角,展示一些美术作品,或者是学生的绘画、美工。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融入,引领学生欣赏与评述,提高学生对美术重视的程度,形成处处、时时学习美术的习惯和素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美术的欣赏与评述能力,还能促成综合学习素养的提升。此外,在“欣赏·评述”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突出学生评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一般来说,让学生去欣赏一幅图画、一件实物,他们能够从美术角度说出一些观察所得。但是,让他们较好地用美术知识、美术语言去表达,可能表述就不够精准。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表述的机会,并帮助他们梳理表述的思路。例如,在“汉字中的象形文字”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相关的文字图片,和他们交流汉字的发展历程,引领学生从象形的角度去欣赏汉字。如,“日”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到楷体的演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评述甲骨文的“日”:外缘的光环像太阳的光环,圈内是一个点,其与观察到的太阳形似。通过这样不断地表述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指出最具特点的艺术美之处,突出被欣赏美术作品的艺术性。当然,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是综合性开展的,就欣赏与评述领域的教学,也可以在其他板块学习中开展。如《罐和壶》的学习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