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1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11.C12.“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病马杜甫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注】这首诗大约写于乾元二年(759),当时诗人流寓泰州(今甘肃天水,当时属唐朝边境地区)。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联语意紧密相承,“老”承“久”,“岁晚”承“天寒”,既交代了此马与自己长期患难相依的关系,又写出了它现在的状态。B.颈联写此马的毛发、骨相等资质绝非平常之辈,但它在我面前一直十分温顺驯服,对我非常忠诚,表达出对病马的浓浓深情。C.同是“沉吟”却意味不同。曹操在《短歌行》中因思慕贤才而沉吟,杜甫因感动于此马为物虽微但对我情意深厚而沉吟。D.作为一首“咏物诗”,诗人视角独特,以第二人称来抒情达意,把马人格化,生动而饶有趣味。15.如同闻一多借“红烛”来写自己,杜甫所写的“病马”也实为诗人自己,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病马”与诗人的相似之处。(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项,“此马的毛发、骨相等资质绝非平常之辈”错误,颈联应译为“你的毛骨哪有与众不同?但你的驯良至今未曾改变”。故选B。15.①马“老”且“病”,与杜甫晚年的身体状况相似;②马处“关塞深”,与杜甫流寓边地的政治境遇相似;③马“尘中老尽力”,与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相似;④马“驯良”忠诚,与杜甫忠君爱国的精神相似。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3题。度浮桥①至南台陆游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②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注】①浮桥:宋时由船只连成浮桥。②九轨:轨,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言浮桥桥面宽广。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说诗人客中多病久未登临山水,闻南台之名试作一次探访,点明出游缘起。B.颔联“九轨”、“千艘”是虚指、夸张之词,写出浮桥的雄伟气象,以虚见实。C.颈联一“自”字,在冷静的叙述中透露感慨:人世与自然都在不断缓缓变迁着。D.中间两联语言质朴、笔墨简淡,描绘出远近相宜、层次丰富的画面,意趣悠远。13.同为病中登高,本诗与杜甫《登高》相比,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12.【答案】D【解析】D40.(1)本诗乐观奋进:颔联写长桥千船,怒涛大江,气势磅礴;颈联写暮鼓晨钟,村落云烟,开阔辽远;尾联写醉中拈笛,荫下横吹,放旷豪迈。(2)杜诗悲慨沉郁: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诗人羁旅漂泊、年老多病的个人感慨;“艰难苦恨”表达出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悲。[解析]3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中间两联语言质朴、笔墨简淡”错误,中间两联语言雄伟瑰丽。故选D。13.(1)本诗乐观奋进:颔联写长桥千船,怒涛大江,气势磅礴;颈联写暮鼓晨钟,村落云烟,开阔辽远;尾联写醉中拈笛,荫下横吹,放旷豪迈。(2)杜诗悲慨沉郁: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诗人羁旅漂泊、年老多病的个人感慨;“艰难苦恨”表达出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悲。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3一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学业阶段性评价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23~24题。(8分)归园田居(其五)[晋]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可以灌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注】①榛曲:草木丛生的偏僻之处。②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化用《沧浪歌》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③漉:滤,渗。④近局:近邻。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归园田居(其五)》以一天耕作完毕之后、回家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为描写对象,反映“归园田居”之后的另一个生活侧面。B.“可以濯吾足”,借沧浪之水的清浊为比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时清则仕、时浊则隐的心境。C.“日入室中暗”,不知不觉,日落西山,“荆薪代明烛”,室内暗然,于是燃起根根荆草权当明烛。此句看似寒酸,却表现出了诗人的潇洒自如、自得其乐。D.“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两句中,“欢”字下着一“来”字,自然传神;诗人索性不顾时间,尽情畅饮,直至旭日渐升,方肯作罢。24.这首诗在表达情感的手法上与《归园田居(其一)》有相似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6分)23.答案:B.24.答案:①直抒胸臆。《归同田居(其五)》,“怅恨独策还”,诗人辛苦了一天,孤独无伴,只身还家,难免怅然生恨;《归回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恶以及对自然的热爱。②借景抒情。《归园田居(其五)》,写“山涧青且浅”正是诗人坦然自适心态的自然流露;《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等景物描写表观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③借事抒情。《归园田居(其五)》,“漉我新熟酒”“招近局”“代明烛”这些生活小事,表现了诗人潇洒自如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归园田居(其一)》,“开荒南野际”一事则写出了诗人归隐后内心的宁静。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初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寒食江畔①白居易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闻莺树下沈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邦②明日是清明。【注】①本诗大致与《琵琶行》写于同一时期。②下邦,在陕西渭南,是白氏家族的聚居地,族人及后皆养于此。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虽题为“寒食江畔”,却没有写寒食,而是写春景中所勾起的思忆。B.首联以乐景写哀情,在“草香沙暖水云晴”的大好春光里,忆起帝京之事。C.颔联意思是说虽然春景依旧,景致不错,又逢节日,但是近日却没有好心情。D.颈联写诗人在树下听到黄莺欢快的叫声,心情好转起来,自由地在江头行走。16.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所蕴含的感情。(6分)15.D“心情好转起来”说法错误。颈联的意思是,听到在树下莺的叫声,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