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则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案教学设计「篇一」

重点与难点:

重点:1.认读字词;2.理解各则语录;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难点:分类式学习笔记活动的实施

教学过程

第一个教学板块: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

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第二个教学板块:析读课文。(12分钟左右)

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

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

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

它。

第三个教学板块:理读课文。(20分钟左右)

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

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瞰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

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在“成语”类记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3.在“名言警句”类记下:

①用于学习态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敏而好学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

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

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用于人生感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⑥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难句翻译”类练习: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下课之前,同座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分类式学习笔记”。

教案点评:

板块式教学思路,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教案示例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3

预习指导:

1.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愠罔殆谓哉焉

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

1.三分钟演讲。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

的情绪。

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3.文言文入门(教师讲解):

(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3)通假字

(4)朗读与背诵

(5)四种特殊句式

4.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

误,学生齐读课文。

(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5.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1)弄懂每个字的含

义。(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3)弄清虚词的用法。(4)补充适

当的词语。(5)调整句子的语序。(6)揣摩句子的语气。(7)注意古今义的不

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6.指导翻译第1-5则:

处理方法:

(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

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

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7.指导背诵。

8.小结。

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

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9.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题。

(2)背诵全文。

(3)默写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3.朗读与背诵。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教学过程:

1.检查复习。

2.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理解、翻译几段文言句子。这一节课,请同学们自己

来试翻译余下的课文。

3.翻译课文6-10则

(1)教师讲解下列难句: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生尝试自己翻译,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讲座,由明白的学生或老

师答。

(3)抽查二个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补充。

4.独立思考: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

法,请各举例说明。

抽查发言,学生互相补充:

(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

(2)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

舍昼夜。

5.片断写作:

当堂完成学习本文的体会,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应该怎样去做。100字左右

写完后班内交流。(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6.小结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

义。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

7.背诵指导:抓关键词的背诵法。

8.作业

(1)课后练习三、四题。

(2)默写课文

探究活动

一分类式学习笔记

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

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这种能力及习

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而“归类”是“研究性学习”

的重要技能之一。具体做法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

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分为作家作品、成语、名言警

句难句翻译等)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

整理)。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是在向传统的做法挑战:平时课

堂上,学生花大量时间记录的、知识零散的课堂笔记,包括对教师苦心设计的大量

板书的笔记,在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习惯养成和提高教学效率上,作用到底有多

大?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同时也是在依循新修订的初中

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立意高远的课堂实践活动。

《论语》十则教案教学设计「篇二」

姜文清

教学目标:1,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文章大意

3、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解法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

1、正音、字、义

罔愠殆

谓哉焉

诲论语

2、看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3、熟读成诵

二,导入

1、作者作品介绍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小官。后

罢官,周游列国,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72人。整理《诗》、

《书》等古代文献,删修《春秋》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

力宣传“仁”的学说,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贵族统治,

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很大。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论

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必读

书。《论语》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

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文字简短,精练质朴,含义很深,不少句子被人们当作格言

而奉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在

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导语:

本课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语言简练,含义深

刻。学习时要熟读、深思、牢记。

三、正课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全班齐读课文,教师纠正

4、请学生翻译课文

(1),翻译方法指导:要弄懂每个字的含义;把古代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双音节

词;弄清虚词的用法;补充适当词语;调整句子的语序;揣摩句子的语气。

⑵,指名翻译课文,教师纠正。

四,探究质疑:本文所选十则有的谈到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有的谈到思想品德

的修养,请具体分析。

明确:1,谈学习方法、态度和为人态度,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2、古代治学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谈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4、谈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

5、谈学习态度,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6与7贝!],谈学习态度,要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

8、谈思想品德修养,鼓励门人为实现“仁”而奋斗。

9、谈思想品德修养,面对利害关系,遇到事变关头,方能见君子的操守。

10、谈思想品德修养,为人处世之道。

五,联系自己生活体验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小结课文

七,作业布置:1,背诵并翻译课文。

2、选做“导学”部分练习。

八,板书:10,《论语》十则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思想品德修养

作者邮箱:681115©

《论语》十则教案教学设计「篇三」

《论语》十则

一、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三、课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

内容.

②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

一、复习初一年学过的《〈论语》六则》

1、全班齐背(活跃课堂气氛)

2、指名学生介绍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瞰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

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

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

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

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

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

态度和处世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新的十则。

二、教学思路

(-)第一个教学板块:认读课文

1、播放录音,学生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

4、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第二个教学板块:析读课文

①则

省: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检查身:自己忠:诚心诚意信:

诚实

梗概:多自省

②则

见贤思齐: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

梗概: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

③则

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言

行,不要施加给别人

梗概:讲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归纳:讲做人的道德修养,要多“自省”,讲恕道

@则:

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任重道远: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

很长梗概:做人应该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⑤则

道:仁道处:据有,取恶:厌恶、讨厌

梗概:追求“富与贵”,要“从其道”。

⑥则

子贡问君子:子贡请教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

梗概:君子的标准是先行而后言。

⑦则

恶:坏的,不好的

梗概:主张“成人之美”

⑧则

而:如果,表假设从:从事

梗概:认为要通过修养仁德来得到官职,即使是低微的官职,也应当尽职尽责

去做好,如果不能做官,就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

归纳:人要有追求、有抱负,对富贵要取之有道,要重实践,能成人之美。

⑨则

图:料想为:作,指创作至:达到

梗概:要有艺术修养。

⑩则

莫:同“暮”舞零:鲁国当时的祭坛与:赞赏

梗概:要和大自然亲近

归纳: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

(三)第三个教学板块:理读课文

1、成语

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成人之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名言警句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三月不知肉味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论语)〉十则的大概意思,但其中的道理还须我们进

一步去探索、研究。

四、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齐背课文

3、抽查学生背诵情况

二、师生共同讨论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具体如下:

1、本文论述的思想中,你赞成哪一个观点,不赞成哪一个观点?为什么?

2、在本文论述的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3、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三、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四、老师总结

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艰难险阻,这些都需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

孔子的〈〈论语〉〉为我们讲述了许多人生道理,这些都是我们用来对付困难的法

宝,希望大家好好把握住,不要让它们随风逝去,学了就忘。

《论语》十则教案教学设计「篇四」

师:我想向同学们请教成语“不耻下问”是什么意思,谁能帮助我?

王林:这个词的意思是“向别人请教问题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朱姝:应该是“不把向别人请教问题当作一种耻辱”。

鲍迪:“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一件可耻的事

情”。

师:谢谢大家告诉我这个词的意思,我觉得鲍迪的解释好像更准确一些。你们

说我刚才的做法算不耻下问吗?

生:(齐答)算!

师:那你们知道“不耻下问”这个成语最先是谁说出来的吗?

多数学生:孔子!

师:你们怎么知道是孔子呢?是知道我今天要讲《十则》猜测的,还是以前就

知道?

多数学生:以前就知道!

师:同学们真不错。看来今天这节课很容易上好了,因为你们对孔子并不陌

生。你到底知道孔子多少呢?谁有这方面的知识,请告诉我和同学们。

黄哲:孔子是春秋时的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

家。

师:说的不错,但你说话好像没有逗号哟,说话要有停顿,对不对?

皮亚捷:孔子生于前551年,死于前479年。

师:哦,也就是说这个老头儿如果活到现在的话应该有二千五百多岁了!

鲁阳:孔子有一本书叫《论语》。

师:鲁阳刚才这种说法正确吗?(学生没有反应过来)他说孔子有一本书叫

《论语》,也就是孔子写了这本书,这种说法对吗?

林姗姗:不对。《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并不是孔子写

的。

师:那《论语》是谁写的呢?

林姗姗:是孔子的弟子整理的。

师:说的不错,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整理编辑的。你们还知道

有关《论语》的哪些知识吗?

李思:《论语》共有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师:同学们对孔子和《论语》真的了解不少。现在老师还给大家补充一点,孔

子被后人称为“圣人”,“万世师表”,从中你可以看出他是干什么的?

少数学生:是老师。

师:对,谭老师跟孔子还是同行呢!孔子之所以得到这么高的荣誉,是因为他

在教育上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他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提出了很多经典的有

价值的理论,《论语》这部书也成了“五四”运动以前两千多年来学童的必读书,

并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你们说,这都表明了什么?

多数学生:孔子的成就大,《论语》的价值高。

师:确实如此。那我们今天就采撷《论语》中的几束小花,一起来感受孔子言

论的魅力。

师:请大家翻到课本的44页,先读导语,然后自由朗读课文1〜2遍,不认

识的字可查辞书或请教小组成员完成,也可以问我。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我找两名同学把课文读一遍,一名读1〜5则,另一名读6〜1。则,谁

来?(朱姝读1〜5则)她有读错的地方吗?

陈瑶:她把“女(音rti)”念成“nv”To

师:对,这个“女”与“汝”同音同义。还有错误吗?老师听出了两处错误,

“为人谋而不忠乎”中的“为”是第四声而不是第二声,但本文其他地方的“为”

都读第二声,“诲”应是第四声而不是第三声。请在相应的字上标好拼音。(胡俊

读6〜10贝!!)他又读得怎么样呢?

鲁阳:他把“己所不欲”读成了“已所不欲”。

黄诗琪:他把“松柏(音bdi)”读成了“松柏(音b6)”。(学生笑)

师:大家不要笑。这个字确实是个多音字,但这个地方应读什么音?(生齐

答bdi)对,应该读bdi。胡俊,你记住了吗?

师:现在,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两则。(老师读1〜2则)认

为老师读得怎么样?有挑战老师的吗?

黄诗琪:您刚才读错了一个字,您把“三省(xing)吾身”读成了“三省

(sheng)吾身”。

师:我读成“sheng”了吗?(很多学生说老师没有读错,读的是

“xing”,黄诗琪很尴尬)哦,我想,黄诗琪同学肯定非常注重这个多音字,

以至于老师读“xing”她都误听成“sheng”了。同学们,黄诗琪这种敢

于指出老师问题的品质要不要提倡啊?

生:(齐答)要提倡!(黄诗琪笑了)

朱姝:我觉得您读第一则时,问的语气读得不充分。

师:真的吗?那谁能读出这种问的语气呢?(王林摇头晃脑的读,读得很有韵

味,但把“说yue”读成了“说shu。”,全班大笑)读得真不错,我还以

为孔子来到了我们班呢!读古文就要读出韵味。不过,这个“说(yu“"可不读

“说(shud)”,王林,看一看注解,应该读什么?什么意思?你记住了吗?(王

林笑着点头)

师:好,现在同学们再自由的读一遍课文,尝试读出韵味来。(学生自由朗读

后,齐读一遍,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学生发音不准的字:知,省,己,焉)注意黑板

上几个字的读音。另外,不要读成匀速,要有节奏感。(老师范读第八则)像这一

则,不仅要读出节奏感,而且语调要多一点刚,少一点柔。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遍

课文,注意节奏,语气,语调,交流读的心得。(小组活动)

师:实际上,现在就要大家读得非常好,要求高了点,因为我们对课文的意思

还没有完全理解。这样吧,我们先弄懂文意,再来读,一定会读得更好。现在就请

同学们默读课文,对照注解和借助参考书理解文意,在不懂的词句旁做上号。

(学生自学)

师: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已完成了自学环节,下面分小组学习,提出你的问题,

请组员帮你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的,请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习进度,参与小组讨论)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小组长组织得也不错。下面是全班交流时间。哪

个组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孙雯禹:我们不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什么通过复习旧知识能得

出新知识的人就能当老师呢?

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没人回答?看来这是一个共同的问题。老师给你们一

个解释,看你们是否满意。孔子还说过这样一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

师。”(板书)意思是说,只记诵死知识的人不能成为别人的老师。所以,在孔子

看来,只有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有新体会新见解的人才有资格当别人的老师。这句

话强调既要“温故”,更要“知新”,才是学习的好方法。孙雯禹,你懂了吗?

(学生都表示明白了)

胡俊:我们组不懂第八则的意思。

黄诗琪:战士不能不刚强,因为他有很大的责任,还要走很远的道路。把

“仁”当作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奋斗到死才停止下来,不是很遥远

吗?

师:说得很好。但有一个字的意思有问题,有人听出来了吗?

李思:“土”不是“战士”,而是“男子汉大丈夫”。

师:对。谁知道“仁”指什么吗?没有人知道?我让大家了解一下。“仁”是

孔子推崇的一种思想,即仁爱,仁慈,仁德,他认为,人应把追求“仁”的境界当

作人生的最大理想。(教师把第八则的意思再复述一遍)

李思:我不理解这样一个问题:注解中说《论语》有20篇,本文就有10

篇,你刚才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怎么解释呢?

少数学生:10则不是10篇!

师:看来,李思是把“篇”和“则”混淆了,只读本文10则怎么能治天下

呢?《论语》有20篇,每篇中又有很多则,据我所知,《论语》大约共有485

则,请大家把“大约485贝『写在注解中的“20篇”之后。

皮亚捷:我们不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

朱姝:意思是“只读书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读书,就

会感到精神困倦而无所得”。

师:我觉得朱姝说的不错。皮亚捷听懂了吗?请你再复述一遍。(皮亚捷复

述)

几个学生:朱姝刚才把“殆”翻译错了。应该是“危害”,她说是“精神困

倦”。

师:你们眼光真厉害,我还没注意呢。错了没有?到底哪个更好?小组迅速讨

论一下。(30秒)

刘世源:我们认为“危害”好,因为书中注解就是“危害”,编书的人肯定是

经过考虑的。

向经纬:我们认为“精神困倦”好,因为前面“迷惑”也是一种“危害”,用

“危害”显得范围过大。

师:说得真好!这两种解释都是可以的,没有统一的规定。如果你们问老师倾

向于哪一种的话,我会不选取书中的解释,而选用“精神困倦”这个义项。

黄立:文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我们都知道松柏是四季常青

的,怎么会凋谢呢?

师:谁来给黄立一个好的解释呢?(没有人回答)我也觉得有点不理解,这是

一个生物学的问题,可能孔老先生说这句话时并没有仔细斟酌。不过,大家说一

说,孔子在此是为了写松柏,还是通过松柏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呢?

生:(齐答)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师:什么道理?

鲍迪:要适应环境,要坚强。

陈瑶:在生活中要经得起各种挫折的考验。

师:都不错。只要大家领悟了孔子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我们就不去追究他老

人家言语上的小问题了,好吗?(学生笑)

黄哲:“吾日三省吾身”中“三”在书中注解中的意思是“多次”,我们认为

就是“三件事”的意思,因为后面刚好说了三件事。

师:黄哲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同学们认为哪个更好?(讨论30秒)

许蜀:我认为“多次”好。因为人每天反省的绝不会是同样的问题,而且也不

会每天刚好三个问题。

(多数学生同意许蜀的意见)

师:许蜀的意见确实有说服力。其实,黄哲的意见也不能说是错的,因为这个

地方连专家也有不同的意见,你们都有专家的眼光了!这样吧,我们干脆来讨论一

下这个“三”,你知道哪些词语中的“三”是虚指而不表示确定的“三”吗?

鲁阳:“举一反三”中的“三”是“多”的意思。

黄诗琪:“三番五次”中的“三”也有“多”的意思。

孙雯禹:“三言两语"中的''三”有“少”的意思。

鲁君:第六则中“三人行”中的“三”就是“几个”的意思。

师:同学们真不错。哪个组对课文还有疑问的,请提出来。

郑薇:我们不懂“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向经纬:这句话的意思是“那大概是‘恕'了,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强

加在别人身上”。

郑薇:“恕”是什么?

向经纬:就是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仁爱待人。

刘小娣:“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什么意思?

鲁君:意思是“见不到贤能的人就自己在家中自我反省”。(学生笑)

师:大家不要笑,鲁君提出的观点很新鲜吗。

杨书玮:看见不贤的人,就要指出他的缺点,提醒他自我反省。

林姗姗:我认为是“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身上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

点”。

师:大家说谁讲得更好一些?(绝大多数同意林姗姗的意见)那我少数服从多

数,也觉得林姗姗更有道理一些。还有疑问吗?(无学生再问)

师:真的都懂了吗?我们来互相考一考。每个小组有一次向其他小组提问的机

会,问的内容可以是某个字词的意思,也可是句则的含义。

(小组轮流发问,学生的回答都能过关,看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比较透彻

了)

师:既然大家都理解了,那现在读课文应该更有韵味了。男女生轮读一遍,我

看大家有进步没有。(男女生轮读课文)

师:男生女生读得都有进步。导语中说本课有的论求知态度,有的论求知方

法,有的论修身做人。请同学们归纳一下,等会儿用“论_______的句子有

”说话。(先学生自己归纳,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过程略)

师:孔子是圣人,他的话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性,但他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

人,他的观点也不是无懈可击的。请大家针对文中的观点思考:有没有你不同意的

观点?为什么?请你挑战圣人。(学生思索,小组交流,最后举手在全班发

言)

周能能:我不赞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说法。假如有一个见义勇

为的人被歹徒刺中数刀,而旁观者纷纷躲避,无人帮助他,有的甚至还说他多管闲

事,惹祸上身,他无法忍受人们的冷漠,发怒了,难道我们就因此而否认他是一个

品德高尚的人吗?

师:说得有理有据,很有力度,如果孔子在世,面对你的质问,也会三思

的。

李思:我觉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太对。我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为什么

就不能送给别人呢?例如,我有个很贵重的玩具,但我不喜欢了,送给别人是一

件很好的事情啊。

许蜀:我不同意李思的意见。他根据字面理解很浅,孔子这里的意思是教育人

们要相互体谅。

杨滕飞:我也不同意李思的意见。举个例子说吧,我刚想欺负一个残疾同学的

时候,这时我想:假如我也是残疾人,有人欺负我,我会是一种什么心情呢?我

肯定会很伤心,无法接受。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要把这种伤心带给别人呢?这才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师:杨滕飞讲得挺有道理,通俗易懂。

杨滕飞:我还没说完,实际上我也不完全同意孔子的观点。对待邪恶歹徒,那

就不一定这样做了。

师:大家认为杨滕飞的分析怎么样?(学生说好)我也觉得很不错,一分为

二,爱憎分明。李思,你现在想法是否有改变。

李思:我觉得我现在才真正弄懂了这句话的意思。

鲁阳:我不同意“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种说法。一种知识,如果我学习

后一下子就掌握了,就不需要再复习,如果老去复习一个已懂的东西,不是浪费时

间吗,怎么会有快乐呢?

师:让我耳目一新。但如果有一种知识通过反复咀嚼之后会产生新体验,达到

“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你会快乐吗?

鲁阳:如果我感兴趣,应该会。

师:看来,孔子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

孙雯禹:我觉得“不知为不知”应改为“不知变知之”,因为不仅要承认不知

道,而且要去想办法知道,才叫真聪明。

淡鹏:我不同意孙雯禹的意见,孔子说的是“不要不懂装懂,这是聪明的做

法”,并没有说不去弄清楚知识啊。

孙雯禹:变一下不是更好吗?(学生笑)

师:我该同意谁的意见呢?你们都肯动脑筋,我很高兴。

师:既然没有人再挑战圣人了,我们就转换一个话题:对你启发最大的是哪一

句话?为什么?

杨书玮:对我启发最大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我很喜欢看书,但从来都是走

马观花,只看情节,根本谈不上思考,今后我要改变这种不好的读书习惯。

鲍迪: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平时比较骄傲,不肯向

别人学习,总喜欢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李洪浩: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三省吾身”,我以前每天过得很糊涂,迟到了就

迟到了,考差了就考差了,现在我知道了要经常反省自己才能进步。

师:他们刚才都说得很好。如果大家有什么感悟可以写在日记本里。为了检验

一下大家的运用能力,我再考考同学们:请你说几句话,巧妙的把本文中的某个成

语或句子嵌进去。(小组交流后举手发言)

林姗姗:父母亲对我的未来寄予了无限的期望,我感到任重而道远。

周能能:在学习中,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如

果不懂装懂,只会害了自己。

黄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不要自高自大,“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善于取长补短的人,才能不断进步。

黄哲:我们要向着自己的理想奋斗,不论前进道路上有什么艰难险阻,坚持不

懈,死而后已。

师:说的太好了。我相信大家已经透彻的理解了课文,我更相信大家会在短时

间内背诵这篇课文,对不对?

生:(齐答)对!

师:好!现在开始背诵,如果会背了,可在小组长那里背,也可在我这里背。

(学生读背)

师: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测验:我说某则的第一句,被我点中的人接着背完那

一则,然后由这个同学说某则的第一句,并点人背完他说的那一则。依此类推,你

们也可点老师背。

(开火车式的背诵,过程中老师被点了两次,老师有一次假装不会背,学生很

开心)

师:我真难不住大家了。让我们一起背诵一遍课文吧。(师生齐背)

师:和大家学习这篇课文很愉快,因为大家学得很主动。我希望大家在课外还

做一件事:查资料,摘录《论语》中的其他名句,或者收集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

课余大家互相交流。如果这件事做好了,那我们这篇课文的学习就更完美了。有没

有信心去做?

生:(齐答)有!

师:我相信大家。下课!

《论语》十则教案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的

1.了解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2.学习古人勤学好问,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教学设想

1.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孔子,教学第一、二、三则。

第二课时,讲评练习,教学第四、五、六则,总结思想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教育。

3.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释词、口译,分析前三则。

教学过程

1.简介孔子和《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

名丘,字仲尼。鲁国瞰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

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50岁时由鲁国中都

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经周游列国、终不再任。晚年致力于教育,是

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还整理《诗》《书》,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

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世界

观上,对殷周以来迷信鬼神的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

“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

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不少很有启发

意义的见解。

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弟子有三千,著名

学者七十二人。但是他鄙视“学稼”、“学圃”,看不起劳动人民。

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奴隶制秩序,在维护贵族

统治的基础上提倡教化。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思想的正统,影响极大。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

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谈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2.教师范读课文。

3.正字正音。

愠yiin罔wing说yu。一不亦说(悦)乎

4.教学第一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子日”:子,古代用作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这里可译为先生、老师,指

孔子。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学了、学过,后面省略了学的内

容;而,顺接连词;时,按时,时时;习,温习、实习;之,代学习的内容。学了

(什么),按时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这里指

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共同学习、研讨问题),不也快乐

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别人;知,了解;而,转折连词;愠,

恼恨、怨恨;君子,这里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却不

恼恨(他),不也是有修养的人吗?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包含几层意思?各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

这一则包含三层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一层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既讲了学

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一层表明了学须有友。《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

乐事。这一层讲的是朋友间虚心互学的学习态度问题。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一层直接表明了个人修养的问题,其实也表明了学习态度的问题。《论语宪

问》篇孔子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可以帮助体会这一层的含意。

这一层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

第一则三句话讲了三个意思,层次分明,言简意赅。

5.教学第二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故,旧的(知识);而,顺接连

词;以,把,后面省略了代词“之”;为,作为、当作。复习旧知识,能够领悟新

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具有什么含意?

这一则表明了“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语言虽简,含意却很丰富。这里的

“知新”,包含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体会,即认识的加深;第二是领悟到

新的内容,即知识的扩大。这里的“温故”自然也不只是重复阅读,而是在不断复

习的过程中,思考探究,获得新体会,掌握新知识。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

6.教学第三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顺接连词;思,思考;贝U,就;罔,

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只是读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迷惑而无

所得;只是苦思苦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具有什么含意?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

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