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测试卷

一、(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汴京(biàn)绢本(juàn)翰林(hàn)题跋(bō)

B.衣冠(guān)遒劲(jìn)摄取(shè)桅杆(wéi)

C.擅长(shàn)料峭(qiào)踏青(tà)簇拥(cù)

D.枢纽(shū)沉檀(tán)纤夫(xiān)岔道(chà)

2.(2020·高青二模)下面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嘶哑蹑手蹑脚在劫难逃

B.憔悴通霄达旦胸有丘壑

C.隧洞脍炙人口搬师回朝

D.镶嵌姹紫嫣红脱疆之马

3.(2022九下·江油月考)下列句子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陆新生日那天收到爸爸的礼物﹣﹣一台笔记本电脑,真令他喜出望外。

B.运动会上,同学们各尽其能。运动健将们参加比赛,文学高手写稿件,啦啦队员们都是文艺活跃分子。

C.黄明的自我介绍很精彩,台下的同学们不可抗拒地鼓起掌来。

D.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俩就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4.(2022九下·江油月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越是伟大的事业,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越充满艰难险阻。

B.英勇精神是学生必备的高贵精神之一,培养学生的英勇精神,考验教师的教学艺术。

C.“双减”之后,学生原本被作业和校外培训占据得到一定释放,但学生成长不应放任自流。

D.人的精神生活,取决于他同周围世界的实际关系丰富多样,取决于他同自然界以及和世界、本国人民群众的关系。

5.(2018八上·杭州月考)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们的祖先也曾得到过科学的秘密,率先发明了火药和指南针

②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

③而是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使人们在节日里享受欢乐

④同西方人不同,我们发明火药,不是用它来侵占别国领土

⑤而是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的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

⑥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A.①④③②⑤⑥B.⑥①④⑤②③

C.①④⑤②③⑥D.⑥①④③②⑤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2022九下·江油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适岁凶,家储粟才五升,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德辉天性孝悌,操履①清慎,既就外傅②,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资,乃辍业。年十六,监酒③丰州,禄食充足,甘旨有余,则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已乃厌糟曲,叹曰:“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④无闻,同腐草木也!”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节选自《元史李德辉转》)

①操履:操行。②外傅:老师。③监酒:监管制酒。④恶可:怎么能,如何能。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③俟其欣悦

④适岁凶

⑤则市笔札录书

7.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8.甲文借到书“手自笔录”“弗之怠”,乙文“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共同心态?

9.宋濂与李德辉在志趣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三、古诗词赏析(16分)

(2022九下·江油月考)古诗文阅读。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诗歌的首联叙事,“”“行舟”点明诗人离乡远游,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景,“平”“阔”二字凝练地写出船上所见之景的特点: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的特点,让人感慨时序匆匆交替的同时,也启示人们的道理。

1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对偶写诗人泛舟于绿水上、青山前,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颈联中“生”“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正浓的江南美景。

C.这首诗情景交融,选取的主要景物有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与归雁。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12.本诗尾联情感真挚,请你再写出两句与尾联所表述的情感一致的诗词:,。(本试卷出现过的诗句除外)

13.(2022九下·江油月考)默写。

(1),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2),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3)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

(4),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牧人驱犊返,。(王绩《野望》)

(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7)为了避免受到不良风气的干扰,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认知能力,不为不良风气所惑,正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所说“,”。

(8)使用典故来表情达意,是历代诗人常用的手法,如秋瑾《满江红》中的“”使用典故来表现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四、现代文阅读(40分)

(2022九下·江油月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关于母语的困境的主题阅读

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述能力严重退化,日常语言日渐单调。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就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退。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再会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芦苇开得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变成霜”“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如今,举国上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电脑处理文字工作,敲打键盘代替了握笔书写,拼音字母代替了笔画顺序,从而不再有信函、笔记、草稿等。与此同时,网络的迅速发展导致人们的阅读变得日趋网络化、碎片化、芜杂化、快餐化,人们不再读书看报,特别是不再潜心阅读经典名著。此外,人们沉溺于网络就意味着脱离现实生活,因而变得沉默寡言、封闭孤僻,精神生活由此而虚拟化、平面化。

如果说,“谢谢您”代表传统社会的语言文字,Thankyou代表现代社会的语言而文字,那么3Q(一个颇为流行的网络语言,等于Thankyou)就代表着未来社会或网络社会的语言文字。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电脑普及和网络拓展,早晚有一天中国人将不再写字、不再读书,甚至是不再说话,而是离群索居于网络之中。由此而言,风雨苍黄再百年,又有谁能保证汉语汉字不会自行消亡呢?要知道,历史上一度盛行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玛雅的语言文字已成历史尘埃;目前世界上的6000多种语言文字中,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按此估算,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90%的语言文字灭绝!

“汉语能力是人生的核心竞争力”。张嘴能说,说得有思辨性、哲理性,说得有感染力、号召力;提笔能写,写得生动形象、富有逻辑,写得深刻精辟、无懈可击,这些都是外显的汉语能力。而支撑这外显能力的基础则是文化、思想、修养这些内在的东西……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洞察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等大多是汉语能力,也即是语文能力的延伸扩展或者与语文能力有关。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母语对内是一种凝聚力,对外则是一道屏障。因为母语既是一个族群交流的工具,也是其文化和身份的代表。它反映的是个人或民族成员对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认同。

14.根据材料一、二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忽视母语修养后果严重。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退。

B.随着电脑普及网络拓展,早晚有一天中国人将不再写字、不再读书,甚至是不再说话,而是离群索居于网络之中。

C.目前世界上的6000种语言文字中,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按此估算,到2050年,世界上有90%的语言文字灭绝。

D.人们沉溺于网络就意味脱离现实生活,因而人们的精神生活由此而虚拟化、平面化。

15.下列关于汉语能力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嘴能说,说得有思辨性、哲理性,说得有感染力、号召力,这些都是外显的汉语能力。

B.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洞察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等都是汉语能力。

C.提笔能写,写得生动形象、富有逻辑,写得深刻精辟、无懈可击,这些都是内在的汉语能力。

D.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母语对内是一道屏障,对外则是一种凝聚力。

16.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就拯救母语的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2022九下·江油月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与稻田重逢

谢枚琼

①儿时记忆里,散布在村子里的每一块稻田,都像家里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村里人的心思似乎都扑在稻田里,唤起孩子的名字,一贯粗嗓门,而说到稻田呢,开口闭口则是“俺家的长丰大丘”“屋门口的三湾丘”……完全是一副温柔的声调。

②老家地处丘陵地带,稻田呈现出极不规则的形态,大小不一。村民往往按其形状和所在地,给一丘丘稻田命名。三角形的就叫三角丘,荷叶状的就叫荷叶丘,那丘最大的田,叫长丰大丘,弯弯曲曲的,就叫大湾丘。从荒地上挥汗如雨地拓出几分田来的,那就叫新开丘好了。稻田像个碗,装着村子绵长的日子。

③站在老屋门槛外,一抬眼就能看到长丰大丘。长方形,规整,足有五亩三分,这样的大田在村里可不多见。大丘的上面就是椿树塘,只要塘里有水,这田的收成就不愁了,所以叫它“长丰”还真不是没来由的。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长丰大丘以前可是谁家都想耕作的一块田。分田到户时,爷爷靠运气抓阄分得了长丰大丘,高兴得不亚于中了头彩,一天里少不了要去田边转上几趟。

④田是好田,爷爷亦是种田好手。一年两季里,稻子穗穗金黄饱满。

⑤几年之后,村里对田地进行调整,长丰大丘被后辈新初分去了,爷爷那时已八十高龄,虽种不动长丰大丘,却为此郁闷了好一阵子。他还是喜欢每天到田边去转悠转悠,回来后唠唠叨叨,无非是新初那小子还不知道这几天要治虫哩,田里又要薅草了……

⑥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外面的世界越来越精彩,村里的年轻人如新初,大都加入打工的行列南下北上。一片热闹声中,稻田的名字逐渐变得暗淡。起始,两季稻改成一季,后来有的田连一季也不种了,任其杂草丛生。椿树塘多年不曾清淤,塘堤也日渐破旧。爷爷过世后,父母随我住到了县城。长丰大丘,以及那些曾被村里人视为命根子的稻田,在我脑海里渐渐淡去。母亲偶有念叨:“_______”父亲接过话题:“现在种田的政策多好啊,不用交税,还有补贴。有什么法子呢?又有哪个愿意来种。”

⑦三月,水桐花开的时节,新初意外来到我家。原来新初不想南下打工了,打算回村里种更多的田,问母亲闲置的田能不能让给他种。母亲一听,连声说:“好啊,太好了,反正荒在那里,你若是能种,怎么不好呢?”新初抑制不住高兴的心情,话也多了起来,他告诉母亲,现在种田可轻松了,乡里鼓励的举措多得很,力度也大得很。他已经添置了崭新的农机农具,什么微耕机、插秧机、施肥机,都配了好几种了,政府补贴了一部分,自己花不了几个钱。特别是乡里专门派了督导组下到村子,帮着把水利建设搞好了。椿树塘的塘堤都抹上了水泥,再也不用担心会垮塌了。

⑧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驾车陪父母回老家。父母望着车窗外一掠而过的乡野田畴,满目的青色让他们的话匣子再也关不住了。他们指点着那一丘丘稻田,大湾丘、枫叶丘、荷叶丘……像久别后的重逢,如数家珍。

⑨他们最关心的当然还是长丰大丘。站在老屋的地坪中,一眼就看见了长丰大丘,母亲的目光在那一层层盈盈新绿上舍不得挪动。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响,一阵微风从田野上吹过来,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让人陶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7.请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18.请联系上下文,在第⑥段画线处补写母亲念叨的话,并说明理由。

19.请赏析第②③段画线句子。

①稻田像个碗,装着村子绵长的日子。

②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

20.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本文第⑨段画线句子与链接材料都写到了“目光”,请探究两段文字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点,并简要分析各自的表述效果。

[链接材料]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颗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节选自《台阶》)

(2022九下·江油月考)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清明的心弦

①我喜欢北方的初冬,我喜欢初冬到郊外、到公园去。

②地上的落叶还没有扫尽,枝上的树叶还没有落完,然而,大树已经摆脱了自己的沉重与快乐的负担,春天它急着发芽生长,夏天它急着去获取太阳的能量,而秋天,累累的果实把枝头压弯。果实是大树的骄傲,大树的慰安,却又何尝没有把大树压得直不起腰来呢?

③现在它宁静了,剩下的几片叶子什么时候落下,什么时候飞去,什么时候化泥,随它们去。也许,它们能在枝头度过整个的冬天,待到来年春季,归来的呢哺的燕子会衔了这经年的枯叶去做巢。而刚出蛋壳的小雏燕呢,它们不理会枯叶的琐碎,它们只知道春天。

④湖水或者池水或者河水,凌晨时分也许会结一层薄冰,薄冰上有腾腾的雾气,雾气倒显得暖烘烘的。然后,太阳出来了。有哪一个太阳比初冬的太阳更亲切、更妩媚、更体贴呢?雾气消散了,薄冰消融了,初冬的水面比秋水还要明激淡远,不再有游艇扰乱这平静的水面了,也不再有那么多内行与二把刀的贪婪的垂钓者。连鱼也变得温和秀气了,它们沉静地栖息在水的深处。

⑤地阔天高。所有的庄稼地都腾出来了,大地吐出一口气,迎接自己的休整,迎接寒潮的删节。当然,还有瑟缩的冬麦,农民正在浇过冬的漆水,水与铁锹戏弄着太阳。场上的粮食油料早已拉运完毕,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在整理谷草。在初冬,农民也变得从容。什么时候适时播种呀,龙口夺粮呀,颗粒归仓呀,那属于昨天,也属于明天。今天呢,只见个个笑脸,户户柴烟,炕头已经烧热,穿开裆裤的小孩却宁愿待在家门外边。这时候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游人和过客已经不那么拥挤。大地、花木、池塘和亭台也显得悠闲,它们已经没有义务为游人竭尽全力地展示它们的千姿百态。当它们完全放松了以后,也许会更朴素动人,而这时候的造访者

才是真正的知音。连冷食店的啤酒与雪糕也不再被人排队争购,结束了它们大红大紫的俗气,庄重安然。

⑥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野鸽子在天空飞旋,野兔在草丛里奔跑。和它们一起告别盛夏金秋,告别那喧嚣的温暖;和它们一起迎接漫天晶莹的白雪,迎接盖益冰灯,迎接房间里跳动的炉火和火边的沉思絮语,迎接新年,迎接新的宏图大略,迎接古老的农历的年。二踢脚冲,上青天,还有一种花炮叫作滴溜,点起来它就在地上滴溜滴溜地转。

⑦初冬,拨响了那甜蜜而又清明的弦,我真喜欢。

21.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的画线句只运用了拟人一种修辞手法,表现大树的辛苦。

B.第⑤段加点的词语“稀稀拉拉”表现了北方初冬的荒凉。

C.“清明的心弦”指的是我心中对北方冬天热热闹闹的感受。

D.本文通过对大树、水、大地等景物的描写,表述了“我”对北国初冬的喜爱之情。

22.本篇全文都是用衬托的手法描写景物,如在第②段中用春天“”,夏天“”,秋天“”来衬托大树在初冬时的宁静、从容、安详。

23.文章第④段写出了北方初冬中水的什么特点?

24.请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25.为什么喜欢初冬?谈谈你的理解。

五、作文(共60分)

26.(2022九下·江油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付出一定的代价,或者是物质的,或者是精神的。而付出的代价可能与自己的理想成正比,有时也会适得其反。对此,你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

请联系生活实际,以“代价”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提示:

①深入思考,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明确地表述出来。

②围绕观点展开论述,注意选取适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③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和当前现实来谈,力争做到有理有据。

④不得以“代价”为题目。

解析解答部分

1.C

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A.跋bá;B.劲jìng;C注音正确;D.纤qiàn。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辨析汉字读音的能力。做此类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A

同音字字形辨析

B.通霄达旦——通宵达旦;C.搬师回朝——班师回朝;D.脱疆之马——脱缰之马;

故解析为:A

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及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尤其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易混字和易错字的写法。阅读选项,根据语镜、词义判断一些易错的汉字,仔细辨析,筛选即可。

3.C

造句

A喜出望外:因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高兴,正确;B各尽其能:各自发挥自己的才能,正确;C不可抗拒:指不可以违抗某个人的话或指令,要按照他的意思去做。或指不能避免的自然灾害等。指没有可能,没办法拒绝。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使用有错;D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正确。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的能力。解答时,要准确理解这些词语,并掌握这些词语(短语)的搭配对象、使用范围等方面的特点,同时要把握语境的表述意思,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及用法,从而做出准确的选择。

4.B

语序不当;成分残缺;重复啰嗦

A语序不当,将“越充满艰难险阻”放在“越需要艰苦奋斗”前面即可;B正确;C成分残缺,在“学生原本被作业和校外培训的后面加一个“时间”,就有主语了;D成分赘余,去掉“丰富多样”。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常见的语病有: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成分赘余、语序不当等,平时学习时要注意整理归类辨析。

5.D

句子排序

句⑥提出了一个观点,引起了下文,是第一句;句①举出两个例子作证明,是第二句;结合关联词“不是,而是”及上句的描述顺序辨析,句④③为三四句,句②⑤为五六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⑥①④③②⑤,故选D。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6.借;担心,忧虑;等待;适逢,正赶上;买

7.①所以,我虽然愚笨,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②于是(李德辉)委婉拒绝(和他)共同游玩的同伴,请求先生、长辈讲授知识,来完成自己的学业。

8.表现了主人公渴望读书的迫切心情和执着于学习、废寝忘食的求知心态。

9.宋濂和李德辉两人的家庭都很贫困,但他们都喜欢读书。宋濂抄书而读,又善于向有德行的人请教学习,读书是因为自己志趣在此,不注重外在条件,不与人攀比。李德辉抄录书籍,读诵不息,又谢绝与朋友的交往,专心求教,立志于做一个为国效力、造福于民、孝顺父母且有修养的人。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用迁移法类推,可以查字典词典,可以联系语境,可以由成语进行推断,不管是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当然也须关注古今异义,翻译句子时一定要用古义而不是今义。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做好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的语句,从文章所的不同对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恰好遇上灾年,家里储存的粮食只有五升,他的母亲舂蓬稗,挖野菜来吃。德辉生性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节操高尚。到外傅任职,嗜好读书,因为家贫,没有办法自己凑足资金,就没有完成学业。十六岁,到丰州任监酒,俸禄和粮食很充足,有剩余的他就卖掉,买来纸和笔抄书,晚上诵读不停息。后来厌恶糟曲,慨叹说:“志士怎能安于这样呢?做官不足以辅佐君主造福百姓,隐居不足以愉悦亲人独善其身,天地之间人能活多久呢?默默无闻,跟腐朽的草木一样!'于是谢绝了与他交游的青年人,跟随先生和有德行的人讲学,完成自己的事业。

6.第1句意思:每每到藏书的人家去借书(看);第2句意思:又担忧自己无法和才学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和交流;第3句意思:等到他高兴了;第4句意思:适逢遇上灾年;第5句意思:就去买笔和纸张来抄录这书。

故解析为:

第1空、借

第2空、担心,忧虑

第3空、等待

第4空、适逢,正赶上

第5空、买

7.第1句:故:所以;余:我;卒:最终;第2句:乃:于是、就;求:求教;以:用来

故解析为:①所以,我虽然愚笨,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②于是(李德辉)委婉拒绝(和他)共同游玩的同伴,请求先生、长辈讲授知识,来完成自己的学业。

8.甲文借到书“手自笔录”“弗之怠”说明他渴望读书,译文的“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也是说明他对学习的热爱以致废寝忘食。

故解析为:表现了主人公渴望读书的迫切心情和执着于学习、废寝忘食的求知心态。

9.宋濂家贫,李德辉也是,他们都喜欢读书,宋濂抄书,向德高望重的人请教,李德辉抄书读夜以继日又谢绝朋友交往,孝敬父母。

故解析为:宋濂和李德辉两人的家庭都很贫困,但他们都喜欢读书。宋濂抄书而读,又善于向有德行的人请教学习,读书是因为自己志趣在此,不注重外在条件,不与人攀比。李德辉抄录书籍,读诵不息,又谢绝与朋友的交往,专心求教,立志于做一个为国效力、造福于民、孝顺父母且有修养的人。

10.客路;开阔(壮阔);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11.B

1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体味诗歌的意象;形象、语言及表述技巧赏析;表述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与理解。诗歌内容的把握首先要扫清文字障碍,逐句读懂,然后通读,整体理解。如果仅从字面理解无法解题时,需联系生平事迹心路历程。

(2)本题考查的实际是对古诗词的炼字的理解。我们在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因而炼字其实是炼意,要本着“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组织解析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数词、虚词等;答题步骤是:一释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二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三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述了怎样的感情。

(3)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与理解。诗歌情感的把握可以关注题目、语句的含义,抓抒情议论句,抓结尾句,并联系文章的背景,的生平经历等。

次北固山下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10.此诗以对偶句发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颔联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最后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故解析为:

第1空、客路

第2空、开阔(壮阔)

第3空、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11.A正确;B是红日东升,故错;C正确;D正确。

故解析为:B

12.尾联两句表述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类似的有如《春夜洛城闻笛》的后两句,如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等等

故解析为:

第1空、此夜曲中闻折柳

第2空、何人不起故园情。

13.(1)学而不思则罔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静影沉璧

(4)海日生残夜

(5)猎马带禽归

(6)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四面歌残终破楚

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1)填上句,“罔”不能写成“门”字框。

故解析为:第1空、学而不思则罔

(2)填上句,“辩”不能写成“辨”。

故解析为:第1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填下句,“沉璧”不能写成“成壁”。

故解析为:第1空、静影沉璧

(4)填上句,“生”不能写成“身”。

故解析为:第1空、海日生残夜

(5)填下句,“带”不能写成“代”,“禽”不能写成“擒”。

故解析为:第1空、猎马带禽归

(6)理解性默写,提示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兜鍪”不要写成“都谋”,“坐”不要写成“座”,“未”不要写成“末”。

故解析为:

第1空、年少万兜鍪

第2空、坐断东南战未休

(7)理解性默写,提示语“避免受到不良风气的干扰,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认知能力,不为不良风气所惑”,“畏”左下不能加“丿”,“自缘”不要写成“只缘”,“身”不要写成“生”。

故解析为:

第1空、不畏浮云遮望眼

第2空、自缘身在最高层

(8)理解性默写,提示语“使用典故来表现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终”不要写成“中”。

故解析为:第1空、四面歌残终破楚

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无论是填上句或下句还是理解性默写填上空,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14.C

15.A

16.汉语是我们真正的根,学好汉语可以避免重蹈文字灭绝的覆辙;可以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或延续几千年文化命脉);可以增加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或对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1)(2)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材料中信息的筛选重在读懂内容,细心寻找,稍加整合。步骤:细读题干,确定答题方向;略读材料,把握每则材料内容;细读材料,各个击破,逐个审准材料并提取答题关键点。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时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步骤是:先要读,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再定,就是锁定答题范围,最后组织语言进行表述,一般用主谓句:什么(谁)+怎么样(是什么),如果有主题句直接引用也可。

14.A材料一第1段,正确;B材料二第2段,正确;C一字之差,少一个“将”故错;D材料二第1段,正确

故解析为:C

15.A材料三第2句话,正确;B材料三说“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洞察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等大多是汉语能力”,故错误;C材料三中说“张嘴能说,说得有思辨性、哲理性,说得有感染力、号召力;提笔能写,写得生动形象、富有逻辑,写得深刻精辟、无懈可击,这些都是外显的汉语能力”,故错;D材料三第2段“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母语对内是一种凝聚力,对外则是一道屏障。”,故错。

故解析为:A

16.材料一主要说汉语是我们真正的根,放弃母语不行;材料二说网络发展有可能导致汉语言消亡,无法延续几千年的文化命脉;材料三说汉语能力是人生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增加个人或民族成员对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所以可以从上面几个角度谈拯救母语的意义。

故解析为:汉语是我们真正的根,学好汉语可以避免重蹈文字灭绝的覆辙;可以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或延续几千年文化命脉);可以增加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或对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7.“与稻田重逢”表层意思是指周末“我”带父母回老家又见到了浮起盈盈新绿的那一丘丘稻田;深层含义是指曾经赖以生存的土地在岁月的变迁中经历了暗淡的时光,勤劳智慧的人们在新时期让其重新焕发生机,让奋斗与收获重逢。

18.示例:“像长丰大丘那么好的田,荒了真可惜。”

理由:父母虽住到了城里,但他们和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早就把自己的一生和土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9.①比喻,把稻田比作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土地对人们幸福绵长的生活的重要作用或祖辈对土地的依恋热爱之情。

②巧用叠词,“黑油油”写出了长丰大丘肥沃的特点,“爽溜溜”“痒滋滋”形象地写出了庄稼人对长丰大丘的喜爱。

20.①相同点:细节描写(或:神态描写)

②本文对母亲“目光”的描写,写出了与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母亲看到稻田重新焕发生机后的欣喜之情以及与稻田重逢时的无限眷恋。链接材料中的“目光”写出了父亲对高台阶新屋即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渴望得到尊重。

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文章标题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细节描写;比喻

(1)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步骤是,第一要明确标题的含义,即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对象;第二拆解标题,确定题目关键字,第三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深层含义:一看是否运用修辞,二看是否双关,三看是否象征,四看内容,五看情感,六看线索;第四提炼整合解析。答题格式:表层含义(本文、文章内容等)+深层含义(情感,主题等)

(2)本题考查补写句子使上下文连贯。首先要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也就是要搞清楚要补写处前后句之间的逻辑联系,明确要补写的是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句还是总结句,然后根据上下语境,合理推导,要注意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最后再次检验补后的内容,以确保语意连贯。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首先看题干是否有要求从哪个角度赏析,若有要求则解析必须从要求的角度分析;若无要求,就先从修辞角度判断,然后再从词语、描写方法、表述方式等角度分析。从修辞角度,首先要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学会辨析,然后采用“修辞作用+具体语境内容”的格式来分析,答题格式是:运用的手法+写出什么内容+表述什么含义或情感哲理。从词语角度,我们要找准句子中的关键词。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等,或者是有修饰作用的词,它们常解释事物的性质状态等重要信息,抓住它们,用替换法揣摩。答题格式为xx词写出了什么的特点或内容,表述什么情感。从表述方式角度:描写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场面描写),突出什么特点,揭示什么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揭示主题、推动情节发展等。抒情句,突出感情,增强感染力,引起共鸣。议论句,揭示所写内容的意义,突出中心。答题格式: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什么,表述什么。

(4)本题考察对细节描写及作用的理解。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的作用: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17.题目的表层含义是周末我带父母回老家又简单一丘丘稻田,深层含义是土地经历了暗淡时光之后如今又有许多新举措,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故解析为:“与稻田重逢”表层意思是指周末“我”带父母回老家又见到了浮起盈盈新绿的那一丘丘稻田;深层含义是指曾经赖以生存的土地在岁月的变迁中经历了暗淡的时光,勤劳智慧的人们在新时期让其重新焕发生机,让奋斗与收获重逢。

18.前面说打工潮兴起,村子里的人不种田了,像长丰大丘这样的好田人们都淡忘了,只有母亲他们这波老人偶尔提起,那她的话肯定是对这个好田的叹息。

故解析为:示例:“像长丰大丘那么好的田,荒了真可惜。”

理由:父母虽住到了城里,但他们和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早就把自己的一生和土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9.第一句是比喻,将稻田比作碗,生动形象地写出稻田对村人幸福绵长生活的重要以及人们对土地的热爱;第2句“黑油油”“爽溜溜”“痒滋滋”是叠词,“黑油油”是说土地的肥沃,“爽溜溜”“痒滋滋”是说人们对土地的喜爱。

故解析为:①比喻,把稻田比作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土地对人们幸福绵长的生活的重要作用或祖辈对土地的依恋热爱之情。

②巧用叠词,“黑油油”写出了长丰大丘肥沃的特点,“爽溜溜”“痒滋滋”形象地写出了庄稼人对长丰大丘的喜爱。

20.文中“母亲的目光在那一层层盈盈新绿上舍不得挪动”是写母亲看见稻田重新焕发生机之后的欣喜与眷恋;材料中父亲的目光是对别人家高台阶的专注,表现父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渴望。两处都是细节描写。

故解析为:①相同点:细节描写(或:神态描写)

②本文对母亲“目光”的描写,写出了与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母亲看到稻田重新焕发生机后的欣喜之情以及与稻田重逢时的无限眷恋。链接材料中的“目光”写出了父亲对高台阶新屋即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渴望得到尊重。

21.D

22.它急着发芽生长;它急着去获取太阳的能量;累累的果实把枝头压弯

23.明澈、淡远、平静。

24.结构上:总结全文,点题。内容上:表述了“我”对北方初冬的喜爱之情。

25.因为初冬从容、宁静、安详(悠闲),可以休整精神,为新的奋斗积蓄力量。

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衬托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衬托的理解与掌握。衬托的目的在于突出事物的性格或特点,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分两种:类似事物的陪衬叫正衬,相反、有差别事物的陪衬叫反衬,要注意辨别。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一般步骤是一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二根据题干要求提示定位,锁定答题范围,三整理解析,列出序号,规范作答,最后还须根据题干赋分进行验证。概括时可以摘录文中的总起句或过渡句、重点句等,也可要素归纳,关注事件地点人物事件,还可段意合并或自行概括。

(4)本题考查对结尾段落的理解与分析。结尾段一般有如下作用:总结全文,照应标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主题。要结合文段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尽量不说大包围圈地套话。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1.A还有反问的修辞,故错;B“稀稀拉拉”表明冬季是休整的季节,农民变得从容,故错;C全文从最后的几片枯叶写起,写湖水河水,写大地田园,直写到公园里的花木、池塘与楼台亭阁,处处都显示出北方初冬的大自然的宁静与悠闲,这一切在的心弦上弹奏起一曲闲适、恬淡的乐曲。故错;D结尾段内容,故正确。

故解析为:D

22.本文明明写冬,第2段却写了春夏秋,大树在冬天摆脱了自己的沉重与快乐的负担,春天它急着发芽生长,夏天它急着去获取太阳的能量,秋天累累的果实把枝头压弯,都是为衬托冬天大树的宁静、从容、安详。

故解析为:

第1空、它急着发芽生长

第2空、它急着去获取太阳的能量

第3空、累累的果实把枝头压弯

23.本段共4句话,第1句说水上的薄冰雾气,第2句说太阳升起,第3句说雾散冰融,水的明澈淡远平静,第4句说鱼,衬水的静,故第3句是中心句。

故解析为:明澈、淡远、平静。

24.结尾一段,点题,总结全文;内容上,表述我对冬天的喜爱之情。

故解析为:结构上:总结全文,点题。内容上:表述了“我”对北方初冬的喜爱之情。

25.全文共7段,除去收尾两段,第2-3段写大树的宁静;第4段写水的明澈淡远宁静;第5段写大地的宁静、从容、安然;第5段写人告别喧嚣迎接,整篇文章表述对冬的喜爱。

故解析为:因为初冬从容、宁静、安详(悠闲),可以休整精神,为新的奋斗积蓄力量。

26.

浅谈代价

当喝多了含“塑化剂”“三聚氰胺”的饮料后,我们是否都会去选择一杯平淡的白开水?当习惯了来往于漫天烟尘,乌云弥漫的天空时,我们是否都会向往曾经老鹰展翅高飞,白云悠悠的蓝天?当厌倦了浮华的都市生活,我们是否都会奢望回到过去平静的乡村生活?这就是人类在告诉时代所付出的代价:想回到从前那份简单与安宁。

但以上只是人们对事物所付出的代价,而在人体的思想方面,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是惨痛至极的。孔子曰:“人之初,性本善。”意思为:人在来到世上最开始本性是善良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环境的“熏陶”,让我们的本性“随波逐流”,从而会出现市场上的“地沟油”“健美猪”等让人“垂涎”的“佳肴”,会出现药家鑫事件,会出现大学生李启铭在撞伤两名学生后不但不觉得自己有错,还出口一句:“我爸是李刚”的疯狂言语。在社会迅速发展之时,我们也同时付出一种本性的代价,原本善良干净的本性被喧嚣的城市慢慢盖灭了它的最初的光辉。当本性在慢慢腐朽时,灵魂也慢慢的变得脆弱,而它的体现并不在琐碎、繁杂的事物中,而是在晚年时,因为晚年之前,一个人置身于林立的高楼之下,为了打拼一番事业,为了功成名就,他们向前,拼搏!然而在沉浸于回报喜悦之时,灵魂却被金钱,势力慢慢的传染,从而变得污秽。而到安享晚年之时,我们灵魂就不必再受玷污,它会想找一个最开始的故乡好好的停驻,歇息!然而故乡在原地却不是曾经的模样。原本高尚的灵魂却在社会的发展下,被蒙上一层层的灰,连到最后人们都不能满足让疲倦了一辈子的灵魂找一个真正的家!

当灵魂脆弱的心灵也会变得不纯洁,商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自家的名声而去扼杀生命的时候,他们的眼里只容得下一个字“钱”!这是对他们心灵的何等藐视与轻看?将利益捧在手心何高举过头,将最初单纯的心灵踩在脚底,代价!代价!整个社会付出的代价!

社会发展让人性腐朽,让灵魂变质,让心灵蒙灰!难道这不是代价吗?社会发展没有错,只是让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的代价!

议论文;话题作文

提示语中对“代价”进行解说,为达到某种目的,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可以是物质的,也可是精神的,可以是与自己的理想成正比的,也可能会适得其反,我们在写作前就应该先确定好自己是写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是正向的还是反向的,还是二者都有;然后确立好中心论点,选择好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考虑好文章结构:如何提出中心论点,如何论证,哪个材料前哪个后等等,列出写作提纲,再行文。

考查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话题作文往往要求比较宽泛,但是我们写必须善于化大为小,从小切口、小角度来写自己的看法和思考。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列好提纲,确定详略。除了审题、立意和选材外,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测试卷

一、(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汴京(biàn)绢本(juàn)翰林(hàn)题跋(bō)

B.衣冠(guān)遒劲(jìn)摄取(shè)桅杆(wéi)

C.擅长(shàn)料峭(qiào)踏青(tà)簇拥(cù)

D.枢纽(shū)沉檀(tán)纤夫(xiān)岔道(chà)

C

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A.跋bá;B.劲jìng;C注音正确;D.纤qiàn。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辨析汉字读音的能力。做此类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2020·高青二模)下面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嘶哑蹑手蹑脚在劫难逃

B.憔悴通霄达旦胸有丘壑

C.隧洞脍炙人口搬师回朝

D.镶嵌姹紫嫣红脱疆之马

A

同音字字形辨析

B.通霄达旦——通宵达旦;C.搬师回朝——班师回朝;D.脱疆之马——脱缰之马;

故解析为:A

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及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尤其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易混字和易错字的写法。阅读选项,根据语镜、词义判断一些易错的汉字,仔细辨析,筛选即可。

3.(2022九下·江油月考)下列句子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陆新生日那天收到爸爸的礼物﹣﹣一台笔记本电脑,真令他喜出望外。

B.运动会上,同学们各尽其能。运动健将们参加比赛,文学高手写稿件,啦啦队员们都是文艺活跃分子。

C.黄明的自我介绍很精彩,台下的同学们不可抗拒地鼓起掌来。

D.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俩就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C

造句

A喜出望外:因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高兴,正确;B各尽其能:各自发挥自己的才能,正确;C不可抗拒:指不可以违抗某个人的话或指令,要按照他的意思去做。或指不能避免的自然灾害等。指没有可能,没办法拒绝。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使用有错;D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正确。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的能力。解答时,要准确理解这些词语,并掌握这些词语(短语)的搭配对象、使用范围等方面的特点,同时要把握语境的表述意思,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及用法,从而做出准确的选择。

4.(2022九下·江油月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越是伟大的事业,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越充满艰难险阻。

B.英勇精神是学生必备的高贵精神之一,培养学生的英勇精神,考验教师的教学艺术。

C.“双减”之后,学生原本被作业和校外培训占据得到一定释放,但学生成长不应放任自流。

D.人的精神生活,取决于他同周围世界的实际关系丰富多样,取决于他同自然界以及和世界、本国人民群众的关系。

B

语序不当;成分残缺;重复啰嗦

A语序不当,将“越充满艰难险阻”放在“越需要艰苦奋斗”前面即可;B正确;C成分残缺,在“学生原本被作业和校外培训的后面加一个“时间”,就有主语了;D成分赘余,去掉“丰富多样”。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常见的语病有: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成分赘余、语序不当等,平时学习时要注意整理归类辨析。

5.(2018八上·杭州月考)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们的祖先也曾得到过科学的秘密,率先发明了火药和指南针

②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

③而是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使人们在节日里享受欢乐

④同西方人不同,我们发明火药,不是用它来侵占别国领土

⑤而是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的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

⑥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A.①④③②⑤⑥B.⑥①④⑤②③

C.①④⑤②③⑥D.⑥①④③②⑤

D

句子排序

句⑥提出了一个观点,引起了下文,是第一句;句①举出两个例子作证明,是第二句;结合关联词“不是,而是”及上句的描述顺序辨析,句④③为三四句,句②⑤为五六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⑥①④③②⑤,故选D。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2022九下·江油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适岁凶,家储粟才五升,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德辉天性孝悌,操履①清慎,既就外傅②,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资,乃辍业。年十六,监酒③丰州,禄食充足,甘旨有余,则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已乃厌糟曲,叹曰:“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④无闻,同腐草木也!”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节选自《元史李德辉转》)

①操履:操行。②外傅:老师。③监酒:监管制酒。④恶可:怎么能,如何能。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③俟其欣悦

④适岁凶

⑤则市笔札录书

7.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8.甲文借到书“手自笔录”“弗之怠”,乙文“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共同心态?

9.宋濂与李德辉在志趣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6.借;担心,忧虑;等待;适逢,正赶上;买

7.①所以,我虽然愚笨,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②于是(李德辉)委婉拒绝(和他)共同游玩的同伴,请求先生、长辈讲授知识,来完成自己的学业。

8.表现了主人公渴望读书的迫切心情和执着于学习、废寝忘食的求知心态。

9.宋濂和李德辉两人的家庭都很贫困,但他们都喜欢读书。宋濂抄书而读,又善于向有德行的人请教学习,读书是因为自己志趣在此,不注重外在条件,不与人攀比。李德辉抄录书籍,读诵不息,又谢绝与朋友的交往,专心求教,立志于做一个为国效力、造福于民、孝顺父母且有修养的人。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用迁移法类推,可以查字典词典,可以联系语境,可以由成语进行推断,不管是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当然也须关注古今异义,翻译句子时一定要用古义而不是今义。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做好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的语句,从文章所的不同对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恰好遇上灾年,家里储存的粮食只有五升,他的母亲舂蓬稗,挖野菜来吃。德辉生性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节操高尚。到外傅任职,嗜好读书,因为家贫,没有办法自己凑足资金,就没有完成学业。十六岁,到丰州任监酒,俸禄和粮食很充足,有剩余的他就卖掉,买来纸和笔抄书,晚上诵读不停息。后来厌恶糟曲,慨叹说:“志士怎能安于这样呢?做官不足以辅佐君主造福百姓,隐居不足以愉悦亲人独善其身,天地之间人能活多久呢?默默无闻,跟腐朽的草木一样!'于是谢绝了与他交游的青年人,跟随先生和有德行的人讲学,完成自己的事业。

6.第1句意思:每每到藏书的人家去借书(看);第2句意思:又担忧自己无法和才学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和交流;第3句意思:等到他高兴了;第4句意思:适逢遇上灾年;第5句意思:就去买笔和纸张来抄录这书。

故解析为:

第1空、借

第2空、担心,忧虑

第3空、等待

第4空、适逢,正赶上

第5空、买

7.第1句:故:所以;余:我;卒:最终;第2句:乃:于是、就;求:求教;以:用来

故解析为:①所以,我虽然愚笨,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②于是(李德辉)委婉拒绝(和他)共同游玩的同伴,请求先生、长辈讲授知识,来完成自己的学业。

8.甲文借到书“手自笔录”“弗之怠”说明他渴望读书,译文的“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也是说明他对学习的热爱以致废寝忘食。

故解析为:表现了主人公渴望读书的迫切心情和执着于学习、废寝忘食的求知心态。

9.宋濂家贫,李德辉也是,他们都喜欢读书,宋濂抄书,向德高望重的人请教,李德辉抄书读夜以继日又谢绝朋友交往,孝敬父母。

故解析为:宋濂和李德辉两人的家庭都很贫困,但他们都喜欢读书。宋濂抄书而读,又善于向有德行的人请教学习,读书是因为自己志趣在此,不注重外在条件,不与人攀比。李德辉抄录书籍,读诵不息,又谢绝与朋友的交往,专心求教,立志于做一个为国效力、造福于民、孝顺父母且有修养的人。

三、古诗词赏析(16分)

(2022九下·江油月考)古诗文阅读。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诗歌的首联叙事,“”“行舟”点明诗人离乡远游,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景,“平”“阔”二字凝练地写出船上所见之景的特点: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的特点,让人感慨时序匆匆交替的同时,也启示人们的道理。

1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对偶写诗人泛舟于绿水上、青山前,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颈联中“生”“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正浓的江南美景。

C.这首诗情景交融,选取的主要景物有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与归雁。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12.本诗尾联情感真挚,请你再写出两句与尾联所表述的情感一致的诗词:,。(本试卷出现过的诗句除外)

10.客路;开阔(壮阔);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11.B

1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体味诗歌的意象;形象、语言及表述技巧赏析;表述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与理解。诗歌内容的把握首先要扫清文字障碍,逐句读懂,然后通读,整体理解。如果仅从字面理解无法解题时,需联系生平事迹心路历程。

(2)本题考查的实际是对古诗词的炼字的理解。我们在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因而炼字其实是炼意,要本着“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组织解析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数词、虚词等;答题步骤是:一释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二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三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述了怎样的感情。

(3)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与理解。诗歌情感的把握可以关注题目、语句的含义,抓抒情议论句,抓结尾句,并联系文章的背景,的生平经历等。

次北固山下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10.此诗以对偶句发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颔联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最后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故解析为:

第1空、客路

第2空、开阔(壮阔)

第3空、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11.A正确;B是红日东升,故错;C正确;D正确。

故解析为:B

12.尾联两句表述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类似的有如《春夜洛城闻笛》的后两句,如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等等

故解析为:

第1空、此夜曲中闻折柳

第2空、何人不起故园情。

13.(2022九下·江油月考)默写。

(1),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2),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3)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

(4),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牧人驱犊返,。(王绩《野望》)

(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7)为了避免受到不良风气的干扰,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认知能力,不为不良风气所惑,正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所说“,”。

(8)使用典故来表情达意,是历代诗人常用的手法,如秋瑾《满江红》中的“”使用典故来表现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学而不思则罔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静影沉璧

(4)海日生残夜

(5)猎马带禽归

(6)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四面歌残终破楚

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1)填上句,“罔”不能写成“门”字框。

故解析为:第1空、学而不思则罔

(2)填上句,“辩”不能写成“辨”。

故解析为:第1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填下句,“沉璧”不能写成“成壁”。

故解析为:第1空、静影沉璧

(4)填上句,“生”不能写成“身”。

故解析为:第1空、海日生残夜

(5)填下句,“带”不能写成“代”,“禽”不能写成“擒”。

故解析为:第1空、猎马带禽归

(6)理解性默写,提示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兜鍪”不要写成“都谋”,“坐”不要写成“座”,“未”不要写成“末”。

故解析为:

第1空、年少万兜鍪

第2空、坐断东南战未休

(7)理解性默写,提示语“避免受到不良风气的干扰,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认知能力,不为不良风气所惑”,“畏”左下不能加“丿”,“自缘”不要写成“只缘”,“身”不要写成“生”。

故解析为:

第1空、不畏浮云遮望眼

第2空、自缘身在最高层

(8)理解性默写,提示语“使用典故来表现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终”不要写成“中”。

故解析为:第1空、四面歌残终破楚

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无论是填上句或下句还是理解性默写填上空,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四、现代文阅读(40分)

(2022九下·江油月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关于母语的困境的主题阅读

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述能力严重退化,日常语言日渐单调。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就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退。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再会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芦苇开得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变成霜”“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如今,举国上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电脑处理文字工作,敲打键盘代替了握笔书写,拼音字母代替了笔画顺序,从而不再有信函、笔记、草稿等。与此同时,网络的迅速发展导致人们的阅读变得日趋网络化、碎片化、芜杂化、快餐化,人们不再读书看报,特别是不再潜心阅读经典名著。此外,人们沉溺于网络就意味着脱离现实生活,因而变得沉默寡言、封闭孤僻,精神生活由此而虚拟化、平面化。

如果说,“谢谢您”代表传统社会的语言文字,Thankyou代表现代社会的语言而文字,那么3Q(一个颇为流行的网络语言,等于Thankyou)就代表着未来社会或网络社会的语言文字。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电脑普及和网络拓展,早晚有一天中国人将不再写字、不再读书,甚至是不再说话,而是离群索居于网络之中。由此而言,风雨苍黄再百年,又有谁能保证汉语汉字不会自行消亡呢?要知道,历史上一度盛行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玛雅的语言文字已成历史尘埃;目前世界上的6000多种语言文字中,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按此估算,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90%的语言文字灭绝!

“汉语能力是人生的核心竞争力”。张嘴能说,说得有思辨性、哲理性,说得有感染力、号召力;提笔能写,写得生动形象、富有逻辑,写得深刻精辟、无懈可击,这些都是外显的汉语能力。而支撑这外显能力的基础则是文化、思想、修养这些内在的东西……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洞察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等大多是汉语能力,也即是语文能力的延伸扩展或者与语文能力有关。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母语对内是一种凝聚力,对外则是一道屏障。因为母语既是一个族群交流的工具,也是其文化和身份的代表。它反映的是个人或民族成员对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认同。

14.根据材料一、二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忽视母语修养后果严重。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退。

B.随着电脑普及网络拓展,早晚有一天中国人将不再写字、不再读书,甚至是不再说话,而是离群索居于网络之中。

C.目前世界上的6000种语言文字中,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按此估算,到2050年,世界上有90%的语言文字灭绝。

D.人们沉溺于网络就意味脱离现实生活,因而人们的精神生活由此而虚拟化、平面化。

15.下列关于汉语能力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嘴能说,说得有思辨性、哲理性,说得有感染力、号召力,这些都是外显的汉语能力。

B.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洞察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等都是汉语能力。

C.提笔能写,写得生动形象、富有逻辑,写得深刻精辟、无懈可击,这些都是内在的汉语能力。

D.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母语对内是一道屏障,对外则是一种凝聚力。

16.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就拯救母语的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14.C

15.A

16.汉语是我们真正的根,学好汉语可以避免重蹈文字灭绝的覆辙;可以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或延续几千年文化命脉);可以增加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或对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1)(2)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材料中信息的筛选重在读懂内容,细心寻找,稍加整合。步骤:细读题干,确定答题方向;略读材料,把握每则材料内容;细读材料,各个击破,逐个审准材料并提取答题关键点。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时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步骤是:先要读,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再定,就是锁定答题范围,最后组织语言进行表述,一般用主谓句:什么(谁)+怎么样(是什么),如果有主题句直接引用也可。

14.A材料一第1段,正确;B材料二第2段,正确;C一字之差,少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