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南山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四川省绵阳南山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绵阳南山中学2023年秋季高2022级半期测试

语文试题解析

1.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B.“喜欢歌颂正面力量、追求光明理想的作品,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主观臆断,原文中曾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且对于盛唐气象,原文说的是“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反映的是时代的整体偏好,而并非绝对的“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

2.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因而是盛唐气象的突出体现”强加因果。原文说的是“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B.“但在艺术造诣上却有着云泥之别”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强调的是形象区别,而非艺术造诣。

C.混淆时间与对应事件。“盛唐之时”有误,原文为“唐后期德宗在位期间”。

3.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

D.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表现的是对友人的相思之情,李商隐是晚唐诗人,没有盛唐诗歌朝气蓬勃的特点。

4.①文章以屈原的《离骚》为例,论证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

②文章将李煜的《虞美人》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体现两者在描写愁怨及形象上的差异,突出盛唐气象饱满蓬勃的特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

5.①盛唐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人民力量日益高涨,人民的情感饱满充沛,人民性情平易开朗。

②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

③盛唐具有强烈的兼纳和开放精神,勇于开拓进取、引领潮流。(每点给2分。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选B。“是狄克先生“把他洗涮干净”的建议才让他留下来”错误,根据原文“我姨奶奶感到大胜而平静了下来”可知,她本意是收留大卫的,她征求并采纳狄克的意见,体现出她对狄克的尊重,意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选C。“表现出怯懦脆弱的性格特点”错误,根据原文“刚动身就被人抢劫了,只好一路走来,从动身后,我就没上床睡过觉”“我的双手动了动,本意是向她指明我那褴褛行状,证实我所受的苦难”“我想这场哭已憋在我心里整整一个星期了”可知,大卫的哭,是对自己的遭遇忍受太长时间后委屈的发泄。

8.①贝西小姐是扁平人物。主要体现在她怪异的性格上,她穿戴怪诞、言语古怪,还有向大卫挥刀、给大卫吃茴香汁等古怪举止,缺乏性格的变化。

②贝西小姐性格鲜明,容易辨认,增强了小说的幽默效果,加深了读者印象。

①贝西小姐是圆形人物。她之前讨厌男孩,离开了大卫,后来又接纳了他,虽性格怪异,却也内心善良,表明她的性格是发展的、丰富的。

②借以展示人性与生活的复杂,有利于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给读者带来新鲜感。

(每点给2分,答出2点给4分。形象2分,效果2分。如果没有选择形象,扣1分。只有选择没有分析,不得分。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以“我”的儿童视角来叙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②多采用对话形式展现情节,使叙事更加简约、集中。

③以姨奶奶拒绝男孩的情节切入,使叙事充满悬念。

④使用心理描写,使叙事细腻动人。(每点给2分,答出3点给6分。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CGH

A。“擢”为选拔,提拔;绌,表被动,“被罢免官职”。

D。“楚人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错误,应是“秦人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原文为“诸侯由是不直秦”,选项中仅说到“楚国”,缩小了范围,对原文概述不准确;

(1)(张仪)到了楚国,又趁机送丰厚的礼物给楚国当权的臣子靳尚,让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说假话。

(给分点:如—到了;因—趁机;用事者—当权的臣子;设诡辩—说假话)

太子欺凌杀死我的要臣,竟不道歉就逃走了,我确实愤怒之至,便派军攻打您的边境。

(给分点:谢—道歉;亡—逃走;诚—的确、确实;侵—攻打)

14.①贪图秦国六百里土地。②轻信张仪而与齐绝交。③怒而轻率发兵攻秦,以致楚将被擒,楚兵被斩首八万。④内惑于宠姬郑袖、宠臣靳尚,放走张仪。(评分细则:1点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文段一:

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却与楚国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却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军恐惧,从秦国撤退。齐国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

第二年,秦国割让汉中之地给楚国以求讲和。楚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知道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之地,我请求前往楚国。”到了楚国,他又趁机送厚礼给楚国当权的臣子靳尚,让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说假话。怀王最终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再在原来的职位上,出使到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很后悔,派人追张仪,没追上。

文段二:

秦人攻打楚国,夺取八座城池。秦王派人送信给楚王说道:“当初我与大王约为兄弟,在黄棘立盟,(您)派太子来(我国)做人质,(彼此)关系非常融洽,(谁知)太子凌辱杀害了我的重要的臣子,不道歉就离开了,我实在气愤难忍,派兵攻打了您的边境。现在(我)听说大王让太子到齐国充当人质以求和解。我国与楚国相邻接壤,是相互通婚结为姻亲的关系。如果今日秦国、楚国不能友好相处,就无法号令别的诸侯。我希望与大王在武关会面,当面相约,结盟后再离开,(这是)我的愿望。”楚怀王忧虑此事,想前往又担心被骗,想不去又担心秦国更加愤怒。昭雎说:“秦是虎狼之国,有吞并各诸侯的心思,不可以相信呀!”楚怀王的儿子子兰却劝怀王去赴约,楚怀王于是到了秦国……秦人把他扣留了下来。楚国的大臣们十分担忧,就一起商量说:“我们的君王(被扣留)在秦国不能回来,被用割地要挟,而太子又在齐国充当人质。(假如)齐国、秦国一起算计我们,那么楚国就要灭亡了!”于是打算拥立在国内的王子继承王位。昭雎说:“君王和太子都被困在别的诸侯国,现在我们又违背君王的意旨去拥立他的庶子,不合适。”(于是假称楚怀王去世,到齐国去迎太子回国。)齐湣王召集群臣商量对策,有人建议:“不如扣留太子来要求楚国割让淮河以北的土地。”齐国的丞相说:“不可。楚国另立新王,这样我们就空有人质而又在世人面前做了不义的事。”那个主张扣留太子的人说:“不是这样。如果楚国拥立新王,我们就与他们的新王做交易说:‘让给我们下东国,我们替您杀太子。不这么做,(我们)将会联合三国一起立太子为楚王。’”齐湣王最后听取了丞相的意见送楚太子回国,楚国立太子为楚王。

十八年,楚怀王逃跑回楚国。秦国人发现后,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从小路逃到了赵国。(此时)赵主父在代郡,赵国人不敢接纳楚怀王。楚怀王准备逃往魏国,秦国人追上了他,抓回秦国。十九年,楚怀王生病,死在了秦国,秦人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都非常哀怜他,像是自己的亲人死了一样悲伤。各诸侯因此不再认为秦国有理。

司马光说:秦国真是太无道了,害死楚怀王又威逼他的儿子;楚国不强,忍受杀父之仇而与自己的敌人通婚。唉,楚国的国君如果能掌握正确的治国之道,臣子如果能任用得当,秦国即使强大,又怎敢肆意凌辱楚国呢!所以君主不致力于治国之道而(只想)扩张自己的势力,这正是国家处于危险境地的原因啊。

15.B。“高山、白云、浮图等实景”有误,浮图非实景。

16.①本诗颔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水中倒映的一轮明月,宛如浮图佛憨态可掬地卧在水底,写出了月色的美好动人,为下文抒发月下之感叹张本。

②《春江花月夜》中将月亮拟人化,写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诗人用极具人情味的月光侧面烘托思妇的怀念之情。

(手法1分,分析1分,目的1分,答出2点得6分。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答:“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意为:洁白的云就像白色丝绢环绕在山上,空中皎洁的月亮宛如浮图佛静静地映在寺院的湖水中。该诗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水中明月卧浮图”一句中将明月比喻成“浮图”,写水中倒映的一轮明月,宛如浮图佛憨态可掬地卧在水底。这就从正面描写下元节的佳景,为尾句诗人感叹不知明年的今日谁还会忆起自己张本。

《春江花月夜》中“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意为: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诗人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月”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诗人用“徘徊”的“月”侧面烘托思妇的怀念之情。

赏析:

十月十五日下元节在黄楼上观赏月亮,在酒席上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下元节的月色是这样美好,和今年中秋节的月色不应该不同,所以不用等到中秋节的月亮来照亮我旁边的座位。山上的白云在皎洁的月光的照耀下,就像横放的整匹的白色丝绢;水中明月的倒影,宛如憨态可掬地躺卧着的佛爷。想乘坐小船返回蜀地但还没有想好,已经和朋友们约定要像范蠡那样功成身退。明年你们再次登临黄楼,欣赏美好的风景时,请问还会想到我吗?这首诗写苏轼在下元日登临黄楼时的见闻情思。

首联上句虚写,把眼前美好的月色和预想中的中秋节的月色比较,觉得中秋节的月色再美好,也不会和今日不同吧,用中秋节的月色来衬托下元日月色的美好。下句承接上文,联系到当年中秋正是红纱日的情况,自然有不用等中秋节的月亮来照亮座隅的结论。

首联紧扣题目,极写元日月色下的美好,渲染出诗人和朋友一同赏月的良好氛围。颔联运用比喻修辞,将月光下的白云比喻为匹练、水中月影比喻为卧浮图,写景状物生动形象,表现了月色的美好动人。以上两联同时运用寓情于景的抒情手法,通过景语委婉地表述了诗人观月时的愉悦和欣喜。颈联写月色感染下人物的心理与活动。望月而思乡怀人,诗人面对美好的月色,不由得想驾一叶扁舟飘然返回蜀地。但是,这个想法还没有敲定,美好月色也使朋友们沉醉,简直有遗世独立之感,于是相约要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逍遥五湖。尾联运用想象,设想明年下元日的情景,询问席间诸位好友,明年的今日还会忆起“我”这个太守吗?实际上,这一问要表述的意思是,不论别人是否会想起“我”,“我”一定会想起今日、想起今日的快乐时光。由眼前写到将来,运用虚写,委婉地表现了今晚月色的美好、赏月的快乐和诗人对此景此会此人的眷恋。

总之,这首诗紧紧围绕观月展开,运用多种手法来虚写月色之美、观月之乐,笔触灵动洒脱,情感真挚感人,很好地完成了酬答这一写作任务。

17.(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2)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4)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5)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18.(3分)B。“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等值于“不经历风雨→不能看见彩虹”。

B.“若……,则能……”的表述过于绝对。

19(3分)①蚂蚁总是在水源上面筑巢穴②现在这里有蚂蚁窝③所以这里有水源(评分细则:1点1分,共3分。)

20.(3分)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面世”,指作品、产品与世人见面,问世。“面市”,(产品)开始供应市场。语境是说《百年孤独》问世,应使用“面世”。

第二空,“扛鼎”比喻有大才,能负重任。“压轴”指一次演出的戏曲节目中排在倒数第二的一出戏,现也指一场演出排在最后的较精彩的节目。此处与“之作”搭配,应该用“扛鼎”。扛鼎之作:比喻作品(多指文学作品)在社会上的影响广大,意义深远。

第三空,“光怪陆离”,形容五光十色,形象奇异。“斑驳陆离”,形容色彩杂乱不一。结合语境“魔幻外衣”可知,此处形容奇异,应使用“光怪陆离”。

第四空,“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登峰造极”指登上峰顶,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形容的对象是马尔克斯的写作技巧,选用“出神入化”更合适。

21.(3分)作品不仅描述了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也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评分细则:1点1分,共3分。)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一是成分残缺,应在“七代人”后面添加“的传奇故事”;

二是关联词语“不仅”的位置不当,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语应该放在主语后面。

三是删掉“一致”或者“公”。

22.(4分)①他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出了许多贡献;

②他的借鉴和运用不拘泥固定的模式。

(评分细则:1点2分,共4分。)

23.(60分)

例文:

孤独若舟,载人生海海

沧海桑田,时代变迁,或庞大或渺小的事物都在时间的淘洗下逐渐消失踪迹,而孤独却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我们的一生中,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它如影子般存在于生命一隅,常伴于我们左右。面对这位特殊的终生伴侣,我们又该如何自处?

急速变化的时代下,当孤独逐渐占领生活,灵魂的空虚成了其最大的病因。从古至今,人们总是在为了抵御孤独而作出各种努力。古人为了摆脱孤独,创造了坊市勾栏,供人娱乐消遣;随着科技的发展,收音机、电视机应运而生,让无数个孤寂的夜晚有了欢声相伴。然而在如今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交流开放,信息普及,人们在无数爆梗笑点的狂轰滥炸下逐渐麻痹,失去本真的快乐。昔日一家人围坐电视机前笑作一团的温馨场景随处可见,如今千万博主使尽浑身解数却难“博君一笑”。喧嚣中的寂寞才更感孤独,精神空虚成了如今人们最大的伤痛。因为心中没有真正的追求与热爱,所以只能在漫天娱乐选择中沉沦麻木。然而一颗空乏的内心,就如一个无底的杯子,“快餐式”的快乐无法使其丰盈,只会使孤独焦虑逐渐取代笑声,成为一种共通情绪。

面对孤独,我们要学会审视自己,走出心灵的迷途。千年之前,老子发出“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我之所以与众人不同,是因为我在全力以赴地探索万物的本源与生命的真相)的孤独喟叹,远走大西北;屈原道出“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故都”的人生之问,抱憾投江,他们均是因时世不济,世人不解,深感前路迷茫的孤独之人。但他们也明白,自己与世人的格格不入源于其孤绝的思想,在经过对自我的认识后,他们仍不愿泯然于众人世俗的看法,坚定了人生的道路。正是有了此类不惧“孤独”者,这才有了过去思想的百花齐放,如今中国的文化瑰宝。现如今,人们了解的知识更多,选择的余地更多,同样的,心中的迷茫也更深更切。小到对盲盒的追捧,大到对职业生活的摇摆不定,都可以看出人们对选择的逃避,对前路的犹豫。这是因为许多人没有坚定选择的能力,更是因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认识自我的能力。当深陷孤独的迷局之时,不妨停下脚步,审视内心,了解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向,或许曾经的难题也就云开月明,豁然开朗了。

面对孤独,我们要坚守自己的使命,虽千万人吾往矣。哥白尼道出星球真相时,无人能想象宇宙奥秘;革命的火种于井冈山星星燃起时,无人能描绘未来中国的繁荣。他们孤独的坚持不被世人所理解,但时间证明这亦是时代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历史的车轮正是在少数人的推动下才滚滚向前,在这期间他们所要忍受的落寞与挫折也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然而,正是他们的坚忍与毅力,才将孤独炼成自己的力量,肩上的使命重千钧,却仍心怀热情。如今,时代的接力棒已交至青年手中,我们更应不惧孤独,不畏质疑,坚定自己,迈大步,勇向前!

孤独若舟,载人生海海。它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陪伴着我们,如一叶扁舟,载着我们驶过人生的汪洋。我们无法摆脱它,更不能离开它,何不淡然处之,于孤独中寻找自己,探索世界,踏浪而行?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孤独在人们眼中可能是一个贬义词,但真正能品味孤独的人才能发现它的妙处。有人说:“孤独是属于孤独者的美酒,远离世俗的喧嚣,投入孤独的怀抱,轻斟,慢饮,细品,看似冷冽的酒精背后藏着细腻的香醇。而不懂酒的人,对孤独的理解则有失偏颇:有的人将孤独视为‘矫揉造作’,讥讽那些‘不合群的异类’,有的人把孤独等价于‘清高’,用孤独装点朋友圈让自己‘很有气质’。”这个作文正是引导同学们辩证、全面地思考孤独的价值。

这则材料中的四篇小说都来自于选择性必修上册的第三单元——外国小说单元。这一单元的小说创作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小说人物形象迥然,故事情节各异,却都在诉说着“孤独”这个主题。孤独是人的宿命。而通过文本学习我们也发现,孤独也是面对自己、审视自己、锤炼自己的一种方式。大卫科波菲尔父母双亡,孤苦伶仃,挣扎成长,在孤独中成长和反思;聂赫留朵夫追求道德完善,灵魂净化,无人理解,在孤独中反省和探索;圣地亚哥独自出海捕鱼,与鲨鱼搏斗,与自己对话,在孤独中抗争和求存;奥雷里亚诺家族成员缺乏沟通,缺少信任,互不理解,在孤独中重复和排解……不管是物理上孑然一身,还是精神上无人对话,人的孤独都是无可避免的。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人与人的联系更加容易,可孤独感却并未因此减少,而且人们孤独的表现方式各不相同。正如有人所说:“星川之下有无数种孤独的灯火,有人孑然一身成长谋生,有人无人对话或曾有倾盖如故却半生陌路,有人陷入外求的热闹却空虚于内,有人困于时代内因此随波逐流,有人思恋旧时代无法挣脱……”孤独是面对自己的机会,是人们发现自己所必经的过程。因此,如何面对孤独成了当今时代下每个人的必修课。

这篇作文一定要回答这两个问题——你如何理解孤独?人应该如何面对孤独?即“是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见仁见智,只要结合材料,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即可。对于“孤独”的内涵,可以从贬义和褒义两方面加以解释,当然根据材料而言,主要还是要从正向角度加以阐释。此后,可以结合古今中外的“孤独者”的事例,采用正反对比来论证保持积极方面的孤独的意义、必要性;也可以探讨如何屏蔽外界看法、外来干扰,用心一处,守住那份信念;还可以分析孤独必然伴随着冷清、寂寞,但是选择孤勇前行的人,必然会坦然接受人生路上的风霜雨雪。当然,在肯定“孤独”的价值的前提下,也可以提醒大家,不要完全封闭在象牙塔里“躲进小楼成一统”,而要既坚守自我,又融入社会,在内在思想上脱俗超迈,在外在处事上则与世接壤。

22023年11月

绵阳南山中学2023年秋季高2022级半期测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任志芳谌容杜昕怡审题人:彭娜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前期的唐朝拥有一个有理想、有作为且秉持开放理念治理国家的统治集团。这个统治集团就是以李渊为核心的领导层。陈寅恪先生归纳为“关陇集团”。它最初是由西魏的掌权者宇文泰所创立。宇文泰为扭转与东魏抗衡中的弱势地位。他聚合关中陇右的各路豪强和朝中汉人等,团结在他周围,形成力量以壮大自身。此后的北周兼并北齐、隋唐之统一,其凝聚力量都与这个集团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它的特点就在于融合了众多的胡汉势力,集中原传统、草原游牧文化诸多要素于一身。其有强烈的兼纳和开放精神。这也是促使它在那纵横捭阖的博弈中能够展现开拓进取,引领潮流的基本动因。

唐朝兴盛局面的出现,是魏晋南北朝以来胡汉结合的成果。中国历史上的王朝,若从人群组合为中心的结构上考察,大体可分作汉系和胡汉结合的两种类型,有的学者将其归结为“外侯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像制国家”和“内亚边疆帝国模式”,是吗?

唐朝之强盛,最终的促成要素是人而非物,即人群构成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如果说唐朝有什么区别于秦、汉、宋、明这些中原汉系主体王朝的地方,那就在于它人群多样的“异质性”组合的形态,而今日的话语表述就是多民族多族群,尤其是来自诸如粟特人等那些域外群体的参与和合入。

首先,外族人于唐廷为官者的高比率。据史料记载,贞观四年(630)唐朝征服东突厥之后,为了妥善对待他们,朝廷将其民众安置在长城沿线地区,设置羁縻州,满足其生活需求;上层贵族则落居长安,任命官职,“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伴”。

其次,粟特等西域胡人在唐朝社会生活中的表现。西域胡人朝向东方求得发展,是那个时代一个颇为耀眼的行为。他们中不乏使节、学者、宗教信徒。更多的则是从事商贸的各类人等。另据文献记载,唐后期德宗在位期间,宰相李泌出于朝廷负担过重的考虑,曾下令检括那些定居在长安城免于赋税的胡人户口,查得4000余人,唐廷下令让他们选择:要么入籍成为唐朝百姓承担相应税赋,要么返回西域老家。结果没有一个返回的。他们早已娶妻生子,置办产业,与长安社会融结一体了,倘若离开长安返回原籍后,无异于抛家弃子。

最后,胡人在丝绸之路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沟通中西商贸和文化交流的渠道,丝绸之路在唐朝表现得十分突出。然而仔细分析,承担其重要角色的,更多的是粟特商人。出土文献中记载的“商胡”“兴胡”,主要指的就是他们。

史实证明,当王朝强盛繁荣之时,往往伴随着开放的内外交流和中西互动;反之,当大门紧锁、自我封闭之时,也多与萎缩衰落相伴生。前后300年的唐朝历程,我们看到的恰是这种盛世及衰相的前后嬗替。

(摘编自人民论坛网《唐朝的兴盛与域外人士的参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盛唐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的时代,性情更为平易开朗,其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诗歌风格与《国风》比较接近。

B.盛唐时期,人民力量高涨,喜欢歌颂正面力量、追求光明理想的作品,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

C.促成盛唐强盛的最终要素是人,多民族多族群的“人”的组合形态是唐区别于秦、汉、宋、明这些中原汉系主体王朝的地方。

D.丝绸之路是唐朝沟通中西商贸和文化交流的渠道,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在丝绸之路贸易中承担重要角色的主要是粟特商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的“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等句子夸张地表现了愁之多、愁之长,因而是盛唐气象的突出体现。

B.李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都说愁之多、愁之长,在艺术造诣上却有着云泥之别。

C.盛唐之时,检括定居长安城免于赋税的胡人人口达4000余人,足见当时胡人朝东谋求发展是一个颇为耀眼的行为。

D.盛唐局面的出现,是魏晋南北朝以来胡汉融合的成果,融合过程中所形成的统治集团具有强烈的兼纳和开放精神。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3分)

A.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D.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4.材料一在论述“盛唐气象”时,提到楚国的屈原和南唐后主李煜,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4分)

5.随着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映,盛唐又被推到了我们眼前,由《长安三万里》回望盛唐,世人皆想去长安。盛唐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英]狄更斯

我抬眼看看那上面的一扇窗,只见一个头发花白而神情愉快的男子在那儿,他怪怪地闭着一只眼向我点点头又摇摇头,再笑笑,就走开了。就在这时,从房子里走出一个女人,她帽子上又扎了条毛巾,手上带着园艺手套,身披一条像收税人的大围裙那样的大园艺口袋,手拿一把大刀。我马上就知道她是贝西小姐了,因为她大模大样地走出房子,和我可怜的母亲常描述她当初走进我们布兰德斯通鸦巢的花园那大模大样完全一样。

“走开!”贝西小姐摇摇头说,并向空中挥动那把刀做了个砍的动作,“快走开!这里不许男孩来!”

她走到花园的一角,弯腰去挖一棵小树的根时,我战战兢兢地望着她。我勇气丧尽,只抱着豁出去的想法了,于是我轻轻走过去,在她身边站下,用手指碰碰她。

“对不起,小姐。”我开始说。

她吃惊地抬头看看。

“对不起,姨奶奶。”

“呃嘿?”贝西小姐叫道,我还从没听过人们用这么吃惊的口气说话呢。

“对不起,姨奶奶。我是您的孙子。”

“哦,上帝!”我姨奶奶说着,一下坐到了花园的小径上了。

“我是大卫·科波菲尔,从萨福克的布兰德斯通来的——我出生的那晚,你去过那儿,见到了我亲爱的妈妈。她死后,我很不快活,我被冷落,不能上学被迫去独立谋生,干不适合我干的苦活。所以我跑到你这里来。我刚动身就被人抢劫了,只好一路走来,从动身后,我就没上床睡过觉。”说到这里,我的自制力全丧失了;我的双手动了动,本意是向她指明我那褴褛行状,证实我所受的苦难,可我就一下大哭了起来,我想这场哭已憋在我心里整整一个星期了。

我姨奶奶脸上只剩下惊诧的表情,坐在石子上两眼瞪着我;我一开始大哭,她就连忙起身,抓住我的衣领,把我带进了客厅。在客厅里,她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一个高橱的锁,从中取出几个瓶子,然后把每个瓶子里的玩艺都朝我嘴里倒一点。我想她是想都没想就拿出那几个瓶子的,因为我至今肯定说我当时尝到了茴香汁、鱼酱、色拉油。由于我依然很伤心,不能控制住自己的呜咽,她向我投下这些滋补剂后就把我放到沙发上,在我脑袋下垫一条披肩,又把她头上的头巾取下垫到我脚下,以免我会把沙发套弄脏。然后,她就坐在我前面说过的绿色大扇子或屏风后,这一来我就看不见她的脸了;她每隔一分钟就叫一声“上帝”,像号炮一样。

过了一些时候,她摇铃了。“珍妮,”我姨奶奶对进来的女佣说道,“到楼上去,替我向狄克先生①问好,并说我想和他谈谈。”

我直挺挺地躺在沙发上(我怕稍动就会惹姨奶奶不快),珍妮见了有些吃惊,但她还是去执行命令了。姨奶奶背着手在客厅里走来走去,直到那从楼上窗子里对我眨眼的男人笑呵呵地走进来。

“狄克先生,”姨奶奶说,“别装傻了,因为只要你肯,没人能比你更明白。我们都知道这点。所以,无论怎样也别装傻。”

那男人立刻严肃起来,朝我看看。我觉得他好像要恳求我千万别提到那个窗子。

“狄克先生,”姨奶奶说道,“你听我说起过大卫·科波菲尔吗?好了,别装作没记性,因为你我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大卫·科波菲尔?”狄克先生说,我觉得他是不大记得了。“大卫·科波菲尔?哦,对,当然啰。大卫,的确。”

“行了,”姨奶奶说,“这就是他的孩子——他的儿子。如果这孩子不像他的母亲,就很像他父亲了。”

“他的儿子?”狄克先生说。“大卫的儿子?千真万确。”

“是呀,”姨奶奶继续说道,“他已经干了件好事呢。他跑了出来。哦,他的姐姐贝西·特洛伍德②就决不会跑掉的。”姨奶奶坚定地摇摇头,表现出她对那从未来到人间的女孩的性格和行为所怀的信心。

“哦!你认为她就不会跑掉?”狄克先生说。

“天哪!看看这个人哪!”我姨奶奶很不客气地叫道,“这是什么话呀?难道我还不知道她不会的?她一定会和她的教母兼姨奶奶住在一起,我们会彼此相亲相爱。我倒想请教你,他的姐姐贝西·特洛伍德会从哪里跑掉,或跑到哪里去?”

“她不会跑的。”狄克先生说。

“那就好吧,”姨奶奶听到这回答后也缓和下来了,“你像外科医生的放血针一样利快,狄克,你又怎么能装得木呆呆的呢?现在,你看着这儿的小大卫·科波菲尔,我问你一个问题:我把他怎么办好呢?”

“你把他怎么办?”狄克先生怯怯地挠挠头发说,“哦!把他怎么办?”

“就是,”我姨奶奶神色严肃地举着手指说,“嘿!我要一个很得体适宜的建议。”

“嘿,如果我是你的话,”狄克先生一面茫然地看着我,一面仔细想道,“我一定——”他似乎因为从对我打量时得到启发而生出他料想不到的想法,便很轻松地补充道,“我一定把他洗涮干净!”

“珍妮,”我姨奶奶感到大胜而平静了下来——但我当时并不理解——并转过身说,“狄克先生给我们大家指出了正确做法。烧洗澡水!”

虽然这谈话令我很感兴趣,但当这谈话进行时,我不禁观察起我姨奶奶、狄克先生、珍妮来,这样我对那房间的通盘观察才可算完全彻底了。(董秋斯译)

①狄克是贝西的一个远亲,神经有些不正常,他的家人要把他送进疯人院,贝西将他收留并努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②在大卫·科波菲尔出生之前,贝西姨奶奶认为他母亲怀的是一个女孩,并给她取名为贝西·特洛伍德。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见到贝西小姐吃惊的样子,大卫的称呼由“对不起,小姐”转换到了“对不起,姨奶奶”,可以看出他的聪明伶俐。

B.贝西姨奶奶对是否收留大卫犹疑不定,是狄克先生“把他洗涮干净”的建议才让他留下来,让他结束了漂泊的生活。

C.家有花园,且有女佣,主动收留远亲狄克……这些细节从多方面展现出姨奶奶贝西小姐拥有比较好的家境。

D.狄克是小说的次要人物,用从窗子里对我眨眼的细节描写、重复啰嗦的语言描写等手法,使其形象鲜明可感。

7.关于文中画线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卫提及他出生时的事情,拉近了他与姨奶奶间的距离,也使对方打消了对他的疑虑。

B.“被人抢劫”“一路走来”“没上床睡过觉”,这些经历与他的“褴褛行状”形成了照应。

C.大卫自制力丧失,“一下大哭了起来”,可见他受尽委屈,表现出怯懦脆弱的性格特点。

D.“憋在我心里整整一个星期了”,暗示大卫从逃离出来到现在至少已有一个星期的时间。

8.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把小说人物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扁平人物又称漫画人物,性格刻画单调,缺乏变化;圆形人物则是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贝西小姐是扁平人物还是圆形人物?这样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

9.小说选文在叙述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文段一: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节选自《屈原列传》)

文段二: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遣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雎曰:“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人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雎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湣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楚人立之。

十八年,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十九年,楚怀王发病,薨于秦,秦人归其丧。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

臣光曰:“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呜呼,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0.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断句,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3分)

王与太子A俱困B于诸侯C而今又倍王D命E而立F其庶子G不宜H乃诈I赴于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绌,同“黜”,指罢免官职,与之意同的还有“罢”“夺”“去”“擢”等词语。

B.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从”意思不相同。

C.质,即作人质,作抵押品,与《屈原列传》中“厚币委质事楚”的“质”意思不相同。

D.婚姻,指儿女亲家,与《鸿门宴》中“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的“婚姻”意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昭王写信给楚怀王说明秦楚的关系,并希望和他相会。楚怀王看到信后,想赴会,但又不敢去,内心犹豫不决。

B.昭雎与子兰对楚怀王前去秦国一事的态度截然不同,但最终楚怀王听取了子兰的劝说,去了秦国,结果秦国人被扣留。

C.楚怀王从秦逃跑却被发现,秦国人封锁通往楚国的路,怀王只好逃到赵国,但赵国人不敢接纳他,怀王最后被秦国人追上。

D.楚怀王发病去世后,楚人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都非常哀怜他,对其死感到很悲伤。从此楚国不再尊重秦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4分)

(2)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4分)

14.司马光认为楚怀王没有掌握正确的治国之道,请从文段一概括具体事例。(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①

苏轼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山上白云横匹素②,水中明月卧浮图③。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④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⑤无。

[注]①本诗是苏轼的一首下元诗。下元,又称“下元节”“下元日”,为每年农历十月十五这一天,与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同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黄楼,为苏轼担任徐州太守时,率领民众治水成功后所建。②匹素:白色丝绢。③浮图:梵语音译,对佛和佛教徒的称呼。④为问:借问、请问。⑤使君;苏轼自指。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下元日天气晴好的特点,渲染出诗人和朋友一同赏月的美好氛围。

B.颔联写景状物生动,将诗人所见的高山、白云、浮图等实景与美好想象结合起来。

C.颈联“未成”“已约”对举,极写行程急促,流露出诗人观月时自由快乐的心情。

D.尾联向席间诸位好友发问,感叹不知明年的今日谁还会忆起“我”这个太守。

16.本诗的颔联“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与《春江花月夜》中“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都写月,其手法和目的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所写文辞描述的是寻常事例,但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其列举的事例浅近,但表述的意思却很深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无衣》中“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战士们修整铠甲和兵器,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状态。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含蓄地表现思妇想要向漂泊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