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七年级(上)期中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1.(10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敲门
孙道荣
①“咚,咚咚,咚——”走进楼梯口,他习惯性地走到101室的门前,敲门。敲门的节奏,也是他和她早就约好了的,“咚,咚咚,咚——”永远固定的节拍。只要听见这个节奏的敲门声,她就知道是他,这样她就不用急着来开门,以免有个闪失。过一会儿,门轻轻打开了,露出一张沧桑的脸来。隔着门,他对她笑笑:今天好吗?她也笑笑,露出几乎没了门牙的嘴巴,好,好着呢,我没事,赶紧早点回家去吧。看到她精神很好,确实没事,他才放心地上楼,回家。他的家在四楼。
②这是他每天的功课。
③他和她,不是母子,也不是亲戚,只是普通的邻居。考虑到她年龄大了,又是一个独居的老人,社区于是在这个楼道里,就近安排个邻居帮忙照应照应她。社区找到他时,他欣然接受了。于是,每天,下班回来的时候,他都会先去敲敲101室的门,把老人喊应了,才回自己的家。
④老人的身体很硬朗,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情况,只是发生过几次小意外。有一次,他敲门的时候,她正好在卧室里接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没听到他的敲门声。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放下电话,她才听见了敲门声,虽然敲门的节奏不对头,但她知道这是他回家的时间,一定是他,她几乎是一路小跑去开门,差点摔了一跤。还有一次,中午的时候,她累了,靠在沙发上养神。突然,响起了熟悉的敲门声:“咚,咚咚,咚——”老人兴奋地想,这时候来敲门,难道这孩子今天没上班?高高兴兴地打开了门,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推销员。等傍晚的时候他来敲门,老人将这个趣事讲给他听,一老一少,笑得很开心。
⑤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流逝。“咚,咚咚,咚——”每天黄昏,熟悉的节奏,就会在楼道口响起。准时响起的敲门声,和“吱呀”的门轴声,让人感到宁静,安详。
⑥那天,因为一个突发情况,他带着老婆和孩子去了一个朋友家。黄昏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想起了敲门这件事,看来今天是敲不成门了,因为走得急,他偏偏又忘记了带电话簿,记不得她家的电话,无法通知她。朋友安慰他,这么多年了,就这一次,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他也只好这样想了。
⑦晚上11点多,他们一家才回来。在楼道口,看着101室的门,他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去敲敲门?再一想,太晚了,她一定已经休息了,明天再说吧。
⑧他们刚回到家,自己家的门突然响起来了,“咚,咚咚,咚——”熟悉的敲门声,他赶紧跑去打开了门,果然是楼下的老太太。
⑨“你们没事吧?”她急切地问,“傍晚,没看见孩子放学,也没看见你媳妇下班回家,你又没来敲门,我以为你们出了什么事,又没法联系你们,真是担心死我了。刚才我听见楼道间的脚步声,就想着可能是你们回来了,这就上来看看。好了,放心了。”
⑩又上来看看,这么说,她已经跑上来几趟了?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他搀扶着她,将她送下楼。他答应她无论今后发生什么,他都会准时敲门。因为那已是他们共同的牵挂。
(选自《文萃》2011年第7期)
(1)第②段说“这是他每天的功课”,“他每天的功课”具体指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声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此句写出他了怎样的心情?)
②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湿湿的”一词有什么表述效果?)
(3)第⑧段中加点的“果然”能否换成“竟然“?为什么?
(4)本文以“敲门”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5)请写出本文给你的启示。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以下各题。
奶奶的星星
史铁生
①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像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②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
③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④“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⑤“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⑥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⑦“老了,还不死?”
⑧“死了就怎么了?”
⑨“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⑩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怎么呢?”
“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干嘛变成星星呀?”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1)文中写了我和奶奶的哪四件生活琐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文中划线句子“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这个“可怕的印象”是什么?
(3)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文字。
(4)请说说第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二、古诗文阅读与默写。(31分)
3.(17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割席》)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B.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C.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D.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舍:舍弃)
B.友人惭(惭:惭愧)
C.又尝同席读书(尝:曾经)
D.宁读如故(故:原来)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告诉我们与朋友交往要讲诚信。
B.[乙]文告诉我们要交友需谨慎,重在志趣相投,志同道合。
C.[甲]文陈太丘与朋友约定同行却丢掉朋友先走了,是没有诚信的表现。
D.[甲]、[乙]两文都是讲与朋友交往的原则。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4.(8分)阅读内容,回答以下各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句。
(2)全诗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6分)根据课文,用规范汉字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句子。
(1)水何澹澹,。《观沧海》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4)《次北固山下》中“,”蕴含了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
三、名著阅读。(6分)
6.(6分)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以下各题。
(一)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百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二)
我的保姆,长妈妈及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1)文段(一)出自于鲁迅写的《朝花夕拾》中《》一文,文段中的“他”指的是,联系文章内容说一说他是一个的人。
(2)文段(二)中,鲁迅对她有不同的称呼。因为她谋害隐鼠等,幼年的鲁迅憎恶地称她为“”,多年后,当他回忆这件事,鲁迅对她充满敬意和怀念,深情地称她为“我的保姆”“长妈妈”。
四、积累与运用。(17分)
7.(3分)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liàng)伫蓄祷告小心翼翼(yì)
B.蝉蜕(tuì)恭敬奥密咄咄逼人(duó)
C.绅士(shēn)倜傥侍弄混为一谈(hùn)
D.棱镜(líng)取诀粗犷人迹罕至(hǎn)
8.(3分)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各得其所,各展所长。
B.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C.今天吃蛋炒饭,小胖用筷子在碗里翻来覆去。
D.这次测试我竟然得了第一名,真让我喜出望外。
9.(3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平时要养成运用材料、积累材料、整理材料的好习惯,如此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B.在快速行驶的公路上,汽车突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C.能否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测试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
D.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
10.(8分)“良师益友”引领我们的成长。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在新的环境中结识更多的“益友”,学校组织七年级同学开展了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你准备采取哪些形式来开展本次活动?
五.作文。(40分)
11.(40分)按要求写作。
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
要求:(1)补充题目,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500字;
(3)不得抄袭、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七年级(上)期中
语文试卷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1.(10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敲门
孙道荣
①“咚,咚咚,咚——”走进楼梯口,他习惯性地走到101室的门前,敲门。敲门的节奏,也是他和她早就约好了的,“咚,咚咚,咚——”永远固定的节拍。只要听见这个节奏的敲门声,她就知道是他,这样她就不用急着来开门,以免有个闪失。过一会儿,门轻轻打开了,露出一张沧桑的脸来。隔着门,他对她笑笑:今天好吗?她也笑笑,露出几乎没了门牙的嘴巴,好,好着呢,我没事,赶紧早点回家去吧。看到她精神很好,确实没事,他才放心地上楼,回家。他的家在四楼。
②这是他每天的功课。
③他和她,不是母子,也不是亲戚,只是普通的邻居。考虑到她年龄大了,又是一个独居的老人,社区于是在这个楼道里,就近安排个邻居帮忙照应照应她。社区找到他时,他欣然接受了。于是,每天,下班回来的时候,他都会先去敲敲101室的门,把老人喊应了,才回自己的家。
④老人的身体很硬朗,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情况,只是发生过几次小意外。有一次,他敲门的时候,她正好在卧室里接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没听到他的敲门声。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放下电话,她才听见了敲门声,虽然敲门的节奏不对头,但她知道这是他回家的时间,一定是他,她几乎是一路小跑去开门,差点摔了一跤。还有一次,中午的时候,她累了,靠在沙发上养神。突然,响起了熟悉的敲门声:“咚,咚咚,咚——”老人兴奋地想,这时候来敲门,难道这孩子今天没上班?高高兴兴地打开了门,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推销员。等傍晚的时候他来敲门,老人将这个趣事讲给他听,一老一少,笑得很开心。
⑤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流逝。“咚,咚咚,咚——”每天黄昏,熟悉的节奏,就会在楼道口响起。准时响起的敲门声,和“吱呀”的门轴声,让人感到宁静,安详。
⑥那天,因为一个突发情况,他带着老婆和孩子去了一个朋友家。黄昏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想起了敲门这件事,看来今天是敲不成门了,因为走得急,他偏偏又忘记了带电话簿,记不得她家的电话,无法通知她。朋友安慰他,这么多年了,就这一次,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他也只好这样想了。
⑦晚上11点多,他们一家才回来。在楼道口,看着101室的门,他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去敲敲门?再一想,太晚了,她一定已经休息了,明天再说吧。
⑧他们刚回到家,自己家的门突然响起来了,“咚,咚咚,咚——”熟悉的敲门声,他赶紧跑去打开了门,果然是楼下的老太太。
⑨“你们没事吧?”她急切地问,“傍晚,没看见孩子放学,也没看见你媳妇下班回家,你又没来敲门,我以为你们出了什么事,又没法联系你们,真是担心死我了。刚才我听见楼道间的脚步声,就想着可能是你们回来了,这就上来看看。好了,放心了。”
⑩又上来看看,这么说,她已经跑上来几趟了?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他搀扶着她,将她送下楼。他答应她无论今后发生什么,他都会准时敲门。因为那已是他们共同的牵挂。
(选自《文萃》2011年第7期)
(1)第②段说“这是他每天的功课”,“他每天的功课”具体指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声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此句写出他了怎样的心情?)
②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湿湿的”一词有什么表述效果?)
(3)第⑧段中加点的“果然”能否换成“竟然“?为什么?
(4)本文以“敲门”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5)请写出本文给你的启示。
本文围绕“敲门”展开情节,记叙了本来是“他”通过固定的敲门来确保老太太的安全,但是今天“他”因为突发情况没有敲门,并且没有提前告知,导致老太太担心,跑了几趟,这让“他”非常愧疚。“敲门”这个行为既有“他”对老人的关心,也有老人对“他”的牵挂,表现出他们互相的关心,突出了主题。
(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结合“永远固定的节拍”“隔着门,他对她笑笑:今天好吗?她也笑笑,露出几乎没了门牙的嘴巴,好,好着呢,我没事,赶紧早点回家去吧”可知,“他每天的功课”是“他”每天固定时间、用固定的节奏来敲邻居老太太的门,互相问候,然后回家。
(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①“他惊出一声冷汗”写出“他”因为敲门没人开门时的反应,一种受惊的反应,“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写出了“他”打破常规的敲门节奏,快速、重重地敲门,展现一种急切,故表现出“他”在敲之后老太太没有反应,“他”担心着急的心情。
②“湿湿的”是细节、神态描写,结合“又上来看看,这么说,她已经跑上来几趟了”可知,老太太因为没有听到敲门声,没看到“他”的孩子、媳妇回来,非常焦急担心,来回跑了几趟,这表现了老太太对“他”们一家人的关心,而份关心让“他”非常感动:本来是“他”通过固定的敲门来确保老太太的安全,但是今天“他”因为突发情况没有敲门,并且没有提前告知,导致老太太担心,跑了几趟,这让“他”非常愧疚。
(3)本题考查词语效果。答题思路:分析两个词语的意义、偏重,结合语境分析两个词语的效果,进而指出是否能调换。能换。“果然”是表示事实与所预料的相符,“竟然”表示出乎意料,结合第⑦段可知,“他”没有去敲门是因为觉得很晚了,老人家应该睡觉了,但是老人居然来敲“他”家的门,老人的这个举动是出乎“他”的意料的,故用“竟然”比较好。不能换。“果然”是表示事实与所预料的相符,“竟然”表示出乎意料,结合第⑦段“他犹豫了一下”和第⑧段“熟悉的敲门声”可知,“他”猜想老人家可能在等,而熟悉的敲门声,更是验证了这一点,是与预料相符,故用“果然”比较好。
(4)本题考查题目作用。全文围绕敲门展开,“敲门”是本文线索,贯穿全文,所有情节围绕其展开,让文章内容更加紧凑。结合“考虑到她年龄大了,又是一个独居的老人,社区于是在这个楼道里,就近安排个邻居帮忙照应照应她。社区找到他时,他欣然接受了。于是,每天,下班回来的时候,他都会先去敲敲101室的门,把老人喊应了,回自己的家”“傍晚,没看见孩子放学,也没看见你媳妇下班回家,你又没来敲门,我以为你们出了什么事,又没法联系你们,真是担心死我了。刚才我听见楼道间的脚步声,就想着可能是你们回来了,这就上来看看。好了,放心了”等句子可知,“敲门”这个行为既有“他”对老人的关心,也有老人对“他”的牵挂,表现出他们互相的关心,突出主题。“敲门”是一个行为,围绕这个行为有怎样的故事?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5)本题考查拓展延伸。笞题思路:围绕文章谈启示,从文章主题出发,谈人和人之间的关爱;谈﹣份关爱换了一份回馈等。示例:从他们的故事中,我得到启示,关爱是互相的,每一份爱都不会被辜负,我们要学会主动去爱、回馈爱。
解析:
(1)每天下班必定用相同的节奏敲邻居一位老太太的门,互相问候然后再回家。
(2)①表现出他在敲门之后老太太没有反应,他担心着急的心情。
②“湿湿的”写出他对老太太的愧疚之意,更表述出老太太的牵挂使他深受感动。
(3)示例一:能换,因为前文提到“他”认为老人已经休息了,不可能来敲“他”家的门,“竟然”可以表现出老人敲门令“他”感到意外。
示例二:不能换,因为听到“咚,咚咚,咚——”这熟悉的敲门声,“他”就会想到是“她”,用“果然”可以表现出老人敲门在“他”意料之中。
(4)“敲门”是文章的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内容集中;交代主要内容,突出主题;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5)帮助(关心)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关心)。
赏析词语的表述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本身:如词语的感彩(贬词褒用、褒词贬用)、词语的语体色彩(方言、口语、书面语)、叠词的节奏韵律美、形容词的生动优美、动词的具体凝练传神等。
(2)答题模式:效果词(形象生动、准确传神等)+结合词语的语境义+的思想感情。
(3)联系句子所涉及人物的深层感情,有时还要考虑的感情。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以下各题。
奶奶的星星
史铁生
①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像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②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
③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④“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⑤“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⑥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⑦“老了,还不死?”
⑧“死了就怎么了?”
⑨“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⑩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怎么呢?”
“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干嘛变成星星呀?”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1)文中写了我和奶奶的哪四件生活琐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文中划线句子“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这个“可怕的印象”是什么?
(3)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文字。
(4)请说说第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文章通过叙述奶奶哄“我”睡觉,“我”给奶奶踩腰背,“我”误把奶奶出门当成奶奶死了,奶奶给“我”讲故事等与奶奶相处的琐事,表述对奶奶的想念之情,传达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力量去给予别人温暖的正能量。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结合“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概括为:奶奶哄“我”睡觉。结合“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概括为:“我”给奶奶踩腰背。结合“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概括为:“我”误把奶奶出门当成奶奶死了。结合“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概括为:奶奶给“我”讲故事。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原文语句“老了,还不死?”“死了就怎么了?”“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可知,这是第一次感受到死亡的恐惧,于是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
(3)本题考查语句赏析。“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句话中“巨星”“火炬”“含泪的烛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活过的人比做巨星、火炬或烛光,生动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全面地写出了无论价值大小,每一个活过的人可以为后人奉献自己,指引后人。意蕴丰富,深化了文章主题。
(4)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结合“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莱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指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分析可知,这是环境描写,所描写的景物舒适自然,展现了“我”和奶奶夏夜坐在庭院里乘凉的惬意与温馨的场景;渲染了夏夜的凉爽与宁静、祥和与温馨的氛围;从而烘托了夏夜“我”有奶奶陪伴的惬意与舒适,以及放松与温暖;结合“怎么呢”“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干嘛变成星星呀”“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儿亮……”可知,此处“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的景物描写,从侧面表现了“我”对死亡的认识,认识到死亡并不可怕,内心感到放松;结合“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可知,第⑦段的环境描写,为下文奶奶离世后,“我”仰望星空怀念奶奶,感激奶奶作铺垫。
解析:
(1)奶奶哄“我”睡觉;“我”给奶奶踩腰背;“我”误把奶奶出门当成奶奶死了;奶奶给“我”讲故事。
(2)第一次感受到死亡的恐惧。
(3)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活过的人比做巨星、火炬或烛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无论价值大小,每一个活过的人可以为后人奉献自己,指引后人。
(4)渲染了夏日夜晚宁静祥和的氛围,烘托了祖孙二人乘凉时的惬意和温馨。侧面流露出“我”认识到死亡并不可怕后的放松。并为下文奶奶去世后,“我仰望星空怀念、感激奶奶作铺垫。
解答梳理情节类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线索;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找到相关语段,结合关键语句,筛选出符合题意的解析。
二、古诗文阅读与默写。(31分)
3.(17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割席》)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B.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C.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D.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太丘舍去(舍:舍弃)
B.友人惭(惭:惭愧)
C.又尝同席读书(尝:曾经)
D.宁读如故(故:原来)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甲]文告诉我们与朋友交往要讲诚信。
B.[乙]文告诉我们要交友需谨慎,重在志趣相投,志同道合。
C.[甲]文陈太丘与朋友约定同行却丢掉朋友先走了,是没有诚信的表现。
D.[甲]、[乙]两文都是讲与朋友交往的原则。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曾经,两人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1)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曾经,两人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故断为: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ACD.正确;
B.有误,句意:友人感到惭愧。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感到惭愧。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陈太丘按照和朋友的约定,一直等到约定好的中午,但是友人不来,太丘才独自离开。太丘守信,不守信的是友人。
故选:C。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惭,感到惭愧;引,拉,要和元方握手;顾,回头看。句意为: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②中重点词语有:子,指你;非,不是。句意为: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解析:
(1)D
(2)B
(3)C
(4)①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②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句子划分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3.发语词和句首关联词、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4.语句倒装处要停顿。
5.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
6.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
7.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4.(8分)阅读内容,回答以下各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句。
(2)全诗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1)本题考查对诗句重点词语的理解与赏析。要在把握诗歌主旨和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分析解答。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中的“似雪”“如霜”两个词,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2)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芦管之声,以声衬静,衬托了周围环境的凄清,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战士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又道出征人思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解析:
(1)“似雪”“如霜”两个词,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月光笼罩的白沙比作雪,将地上的月光比作霜,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冷静凄清,表述了内心的伤感(或战争给带来的忧伤)。
(2)抒发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
译文: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5.(6分)根据课文,用规范汉字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句子。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了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析:
(1)山岛竦峙(重点字:竦峙)
(2)闻道龙标过五溪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重点字:罔)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三、名著阅读。(6分)
6.(6分)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以下各题。
(一)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百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二)
我的保姆,长妈妈及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1)文段(一)出自于鲁迅写的《朝花夕拾》中《范爱农》一文,文段中的“他”指的是范爱农,联系文章内容说一说他是一个冷静、傲岸不群、正直、倔强、满腔激愤、追求革命、爱国的人。
(2)文段(二)中,鲁迅对她有不同的称呼。因为她谋害隐鼠等,幼年的鲁迅憎恶地称她为“阿长”,多年后,当他回忆这件事,鲁迅对她充满敬意和怀念,深情地称她为“我的保姆”“长妈妈”。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是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写成的文章。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1)本题考查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由选文中对人物的外貌和语言描写可知,此人是《范爱农》中的人物范爱农。由同乡会的争执和斜眼看人的渺视目光,可知范爱农冷静、孤傲;由革命后范爱农“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从他的行动“实在勤快得可以”可知范爱农内心爱国、追求革命。由“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这可察见他对朋友的真诚与直率。由“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表现他对革命具有满腔热情。“这里又是那样,住不得。你快去罢……”可见出他对革命前途的担心,希望鲁迅赶快脱离险境的心情。“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来一看,是鲁迅来叫我的”,表明他在逆境中却对朋友充满信赖,对生活尚有热切期望。
(2)本题考查理解名著人物的能力。《阿长与<山海经>》的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鲁迅提到对她的称呼时说:“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解析:
(1)范爱农范爱农冷静、傲岸不群、正直、倔强、满腔激愤、追求革命、爱国
(2)阿长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四、积累与运用。(17分)
7.(3分)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liàng)伫蓄祷告小心翼翼(yì)
B.蝉蜕(tuì)恭敬奥密咄咄逼人(duó)
C.绅士(shēn)倜傥侍弄混为一谈(hùn)
D.棱镜(líng)取诀粗犷人迹罕至(hǎn)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解析。
A.有误,“酝酿”的“酿”应读作“niàng”,“伫蓄”的“伫”应写作“贮”;
B.有误,“奥密”的“密”应写作“秘”,“咄咄逼人”的“咄”应读作“duō”;
C.正确;
D.有误,“棱镜”的“棱”应读作“”,“取诀”的“诀”应写作“决”。
故选:C。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8.(3分)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各得其所,各展所长。
B.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C.今天吃蛋炒饭,小胖用筷子在碗里翻来覆去。
D.这次测试我竟然得了第一名,真让我喜出望外。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ABD.使用正确;
C.使用有误,翻来覆去:来回翻身;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该成语不合语境。
故选:C。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9.(3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平时要养成运用材料、积累材料、整理材料的好习惯,如此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B.在快速行驶的公路上,汽车突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C.能否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测试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
D.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实现了从地月系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质量测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圆珠笔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人工草坪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实验室用血液和血液成分过滤器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化妆用防晒乳液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儿童帽产品供应链分析
- 干燥装置和设备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分隔层饰盘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排球正面上手发球课件
- GB/T 16915.1-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式电气装置的开关第1部分:通用要求
- 某工业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投资建厂房收租合同模板
-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分类模拟题462
-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企业员工宿舍租赁管理协议
-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物象含义及作用
- 湖北省襄阳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英语期中试卷(含答案)
- 民航与机场管理作业指导书
- 2023年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兰州路街道东门村社区工作人员(综合考点共100题)模拟测试练习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