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深圳某校高一入学分班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深圳某校高一入学分班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深圳某校高一入学分班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深圳某校高一入学分班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深圳某校高一入学分班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深圳实验学校高一入学分班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2分)

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漫溯(s。)叱骂(chi)釉米(xian)喟然长叹(wei)

B.租赁(lin)侮辱(wti)绯闻(径i)叱咤风云(zhD

C.档案(dang)木讷(ne)浸渍(jin)重创敌军(chuang)

D.撰写(zhuAn)蓦然(mu)发酵(jiao)剑拔弩(nil)张

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题纲发祥地别出心裁大海里捞针

B.渎职敲竹杠步履为艰快刀斩乱麻

C.忖度破天荒声名雀起人不可貌相

D.幅员开倒车察言观色礼轻情意重

3.(2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也需要学习一滴水的生存:身陷困境时,千万不能太急太躁,

灰心丧气,而应做到气定神闲、耐心等待,只要反复寻觅,必然会迎来柳暗花明的别样

洞天;失意困顿时,更不能,不如静心自省,经过一番彻底的心灵洗礼,

一定会获得纵横开阖的洒脱、的自如……

A.定律自怨自艾游刃有余

B.法则自怨自艾绰然有余

C.法则怨天尤人游刃有余

D.定律怨天尤人绰然有余

4.(2分)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

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B.如今选择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理念、教学设

施上比较先进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C.茹志鹃著作颇丰,佳作甚多,其中尤以《百合花》最为著名,《百合花》曾入选中学

课本和大学文科教材。

D.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

第1页(共33页)

展的前提。

5.(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在城市治理中,善用科技力量不等于“唯科技论”,还需要制度支撑。城市治理

想实现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不可能只靠科技创新“一条腿”走路,没有制度创新的驱

动将会行之不远。?,,?,不少城市

治理中的创新举措亟待法律支撑、制度保障,从而补齐法治建设的短板。在实践中不断

摸索完善,依靠科技和制度双重创新驱动,才能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水平。

①但也可能让城市变“脆弱”

②当治理实践走在了规则的前面

③政府各部门间的“数据孤岛”如何打破、''条块不顺”如何化解

④数字空间安全防范体系如何同步跟进

⑤数字化可以让治理更“聪明”

A.③②①④⑤B.④①②③⑤C.③⑤①④②D.④②①③⑤

二.文言文阅读(共6小题,满分71分)

6.(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韩昉,字公美,燕京人。仕辽,累世通显。昉五岁丧父,哭泣能尽哀。天庆二年,

中进士第一。补右拾遗,转史馆修撰。累注少府少监、乾文阁待制。加卫尉卿知制诰充

高丽国信使高丽虽旧通好天会四年奉表称藩而不肯进誓表累使要约皆不得要领而昉复至

高丽移督再三高丽征国中读书知古今者,商榷辞旨,使酬答专对。凡涉旬乃始置对,谓

昉日:“小国事辽、宋二百年无誓表,未尝失藩臣礼。今事上国,当与事辽、宋同礼。而

屡盟长乱,圣人所不与,必不敢用誓表。”昉曰:“贵国必欲用古礼,舜五载一蛙母,群

后四朝。周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诸侯各朝于方岳。今天子方事西狩,则贵

国当从朝会矣。”高丽人无以对,乃曰:“徐议之。”昉曰:“誓表朝会,一言决耳。”于是

高丽乃进誓表如约,昉乃还。宗干大说曰:“非卿谁能办此。”因谓执事者曰:“自今出疆

之使,皆宜择人。”

明年,加昭文馆直学士,兼堂后官。再加谏议大夫,迁翰林侍讲学士。改礼部府

节,迁翰林学士,兼太常卿、修国史,尚书如故。昉自天会十二年入礼部,在职凡七年。

当是时,朝廷方议礼,制度或因或革,故昉在礼部兼太常甚久云。除济南尹,拜参知政

事。皇统四年,表乞致仕,不许。六年,再表乞致仕,乃除汴京留守,封郛国公。复请

第2页(共33页)

如初,以仪同三司致仕。天德初,加开府仪同三司。等。年六十八。

有家奴诬告昉以马资送叛人出境,考之无状,有司以奴还昉,昉待之如初,日:

“奴诬主人以罪,求为良耳,何足怪哉。”人称其长者。昉虽贵,读书未尝去手,普属文,

最长于诏册,作《太祖睿德神功碑》当世称之。自使高丽归,后高丽使者至,必问昉安

否云。

(节选自《金史•韩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加卫尉卿/知制造/充高丽国信使/高丽虽旧通好/天会四年/奉表称藩而不肯进誓表/累使

要约/皆不得要领/而昉复至高丽/移督再三/

B.加卫尉卿/知制诰/充高丽国信使/高丽虽旧通好/天会四年奉表/称藩而不肯进誓表/累使

要约/皆不得要领/而昉复至高丽/移督再三/

C.加卫尉卿/知制诰/充高丽国信/使高丽/虽旧通好/天会四年/奉表称藩而不肯进誓表/累使

要约/皆不得要领/而昉复至/高丽移督再三/

D.加卫尉卿/知制诰/充高丽国信使/高丽虽旧通好/天会四年奉表/称藩而不肯进誓表/累使

要约/皆不得要领/而昉复至/高丽移督再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官位变动,多指晋升或调动官职,但有时也可指贬谪、放逐官员。

B.巡狩,即“巡守”,指天子出行,视察诸侯们为天子守护的疆土。

C.尚书,初为掌管文书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以尚书为各部长官。

D.薨,古代对帝王、诸侯的死的讳称,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死亦以此称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韩昉身世显赫,年少知事。他出身于辽国的官宦世家,几代官运亨通,地位显达;父

亲去世时,他年仅五岁,小小年纪,哭泣得十分哀伤。

B.韩昉学识超群,常人不及。天庆二年,他独占鳌头,高中进士;出使高丽时,高丽不

敢轻易应对,征求博古通今的读书人,商议十天才置对。

C.韩昉不卑不亢,不辱使命。高丽提出遵事辽、宋之旧礼,他以遵朝会之古礼回击,态

度坚决,要求高丽或朝会或进誓表,最终高丽如约进誓表。

D.韩昉极受重视,仕途通达。他初任右拾遗,一路升迁,历任礼部尚书等官职,官至参

知政事,后多次上表求官,皇帝无奈给他仪同三司的侍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3页(共33页)

①当是时,朝廷方议礼,制度或因或革,故昉在礼部兼太常甚久云。

②昉虽贵,读书未尝去手,善属文,最长于诏册,作《太祖睿德神功碑》,当世称之。

(5)韩昉是如何对待诬告他的家奴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7.(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韩琦)进枢密直学士,副夏竦为经略安抚、招讨使•诏遣使督出兵,琦亦欲先

发以制贼,而合府固争,元昊遂寇镇戎。琦划攻守二策入奏,仁宗欲用攻策,执政者难

之。琦言:“元昊虽倾国入寇,众不过四五万人,吾逐路重兵自为守,势分力弱,遇敌辄

不支。若并出一道,鼓行而前,乘贼骄惰,破之必矣。”乃诏郦延泾原同出征既还营元昊

来求盟琦日无约而讲和者谋也命诸将戒严贼果犯山处。琦悉兵付大将任福,令自怀远城

趋德胜皆出贼后,如未可战,即据险置伏,要其归。及行,戒之至再。又移撤申约,苟

节度,虽有功亦斩。福竟为贼诱,没于好水川。竦使人收散兵,得琦檄于福衣袋间,言

罪不在琦。琦亦上章自劾,犹夺一官,知秦州,寻复之。

会四路置帅,以琦兼秦凤经略安抚、招讨使。庆历二年,与三帅皆换观察使,范

仲淹、庞籍、王沿不肯拜,琦独受不辞。未几,还旧职,为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

屯泾州。琦与范仲淹在兵间久,名重一时,人心归之,朝廷倚以为重,故天下称为“韩

范”。东兵从宿卫来,不习劳苦,琦奏增士兵以代戍,建德顺军以蔽萧关、鸣沙之道。方

谋取横山,规河南,而元昊称臣,召为枢密副使。

一日,琦怀《汉书•孔光传》以进,曰:“成帝无嗣,立弟之子。彼中材之主,犹

能如是,况陛下乎。愿以本理之心为心,则无不可者。”帝曰:“朕有意久矣,谁可者?”

琦皇恐对日:“此非臣辈所可议,当出自圣择。"帝曰:“宫中尝养二子,小者甚纯,近不

慧,大者可也。”琦请其名,帝以宗实告。议乃定。

论日:琦相三朝,立二帝,厥功大矣。当治平危疑之际,两宫几成嫌隙,琦处之

裕如,卒安社稷,人服其量。欧阳修称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

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岂不信哉!忠彦世济其美,继登相位,宜矣。

(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诏郦延/泾原同出征/既还营元昊来求盟/琦曰/无约而讲和者/谋也/命诸将戒严贼/果犯

山外

B.乃诏郁延/泾原同出征/既还营/元昊来求盟/琦日/无约而讲和者/谋也/命诸将戒严/贼果犯

山外

第4页(共33页)

C.乃诏邮延/泾原同出征/既还营/元昊来/求盟琦/曰无约而讲和者/谋也/命诸将戒严/贼果犯

山外

D.乃诏邮延/泾原同出征/既还营元昊来/求盟琦曰/无约而讲和者/谋也/命诸将戒严贼/果犯

山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府,府库,府藏。古时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也指官署,官员办公的地方。

B.檄,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以后用檄书

写的文书也称为檄。

C.太祖,是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都是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谥为太祖

的君主是商太祖成汤。

D.社稷,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的君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

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韩琦军事才能突出。对赵元昊的进攻,筹划了进攻和防守两套方案上奏朝廷,反驳执

政者认为进攻方案很难的看法。识破了敌人假求和的计谋。

B.韩琦十分信任手下将军。在山外之战中,韩琦将兵力全部交付给大将任福,命令任福

从怀远城直趋德胜碧绕到敌人背后作战,结果却在好水川大败。

C.韩琦关心社稷传承。用汉成帝的典故劝谏仁宗及早选立继承人,仁宗告诉韩琦被选定

者的名字为宗实,于是议论平息了。

D.韩琦性格稳重。处理两宫矛盾绰绰有余。欧阳修称赞他面对大事,垂下绅带端举笏板,

不动声色,把天下处置的像泰山一样安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竦使人收散兵,得琦檄于福衣袋间,言罪不在琦。

②琦与范仲淹在兵间久,名重一时,人心归之,朝廷倚以为重,故天下称为“韩范”。

(5)韩琦为什么主张进攻方案?结果怎样?请简要说明。

8.(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勾涛,字景山,成都新繁人。登崇宁二年进土第。建炎初,通判黔州。田祐恭兵

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祐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湖湘贼王辟破税归,将犯夔门。

夔兵素单弱,宣司微祐恭捍御,涛帅黔兵佐之,贼溃去。七年,迁右司郎官兼校正。时

第5页(共33页)

沿边久宿兵,江、浙罢于馈饷,荆、襄、淮、楚多旷土,涛因进羊祜屯田故事,事下诸

大将,于是边方议行屯田。淮西都统制刘光世乞罢,丞相张浚欲以吕祉代之,涛谓:“祉

疏庸浅谋,必败事,莫若就择将士素所推服者用之。”浚不纳,祉至,果以轻易失士心,

未几,郦琼叛,祉死于乱。浚闻之,夜半召涛愧谢。时帝驻蹿建康,欲亟还临安。川、

陕宣抚使吴圻言都转运使李迨腹刻赏格,迨亦奏珍苛费,帝以问涛。涛曰:“圻忠在西蜀,

纵费,宁可核?第移迨他路可尔。”帝然之。八年,除史馆修撰。重修《哲宗实录》,帝

谕之曰:“昭慈圣献皇后相革,朕流涕问所欲言,后怆然谓朕曰:'吾逮事宣仁圣烈皇后,

见其任贤使能,忧勤宗社,古今母后无与为比。不幸奸邪罔上,史官蔡卞等同恶相济,

造谤史以损圣德,谁不切齿!’朕痛念遗训,未尝一日辄忘,今以命卿。”六月,《实录》

成。复修《徽宗实录》,丞相赵鼎谕旨宜婉辞纪载。涛日崇宁大观大臣误国以稔今祸藉有

隐讳如天下野史何?七月,除给事中。秦桧尝令人谕意,欲与共政,涛以书谢之。桧讽

言劾之,不报。俄以疾卒,年五十九。遗表闻,帝震悼。涛风貌伟然,颇以忠亮自许。

国有大议,帝必委心延访,往复酬诘,率漏下数刻始罢。料边情如在目前,知名之士多

所荐进。有文集十卷,奏议十卷。

(节选自《宋史•勾涛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涛曰/崇宁/大观大臣/误国以稔/今祸藉有隐讳/如天下野史何

B.涛曰/崇宁大观大臣误国/以稔今祸/藉有隐讳/如天下野史何

C.涛曰/崇宁大观大臣/误国以稔今祸/藉有隐讳/如天下野史何

D.涛曰/崇宁/大观/大臣误国以稔/今祸藉/有隐讳/如天下野史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

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中一种上行文书的名称,常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场

口。

C.故事,在古汉语中可指“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也可指“旧事"或''典故”,文中

即指“先例”。

D.病革,“革”是“急、重”的意思,“病革”意为“病重”,与“大潮”意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勾涛忠于职守,有胆识谋略。任黔州通判时,使得境内安宁。盗贼王辟要进犯夔门时,

第6页(共33页)

勾涛又率黔州兵马帮助田祐恭,敌军散去。在他的建议下,边疆又实行屯田,百姓深受

其益。

B.勾涛敢于直言,有大局意识。当皇帝询问吴玲、李迨克扣浪费一事时,勾涛能从大局

着眼,认为吴圻忠心守卫西蜀,只把他移官到其他路就可以了。

C.勾涛一生忠诚,深得皇帝信任。生前一些国家大事,皇帝都要同他商量,听取他的意

见:因病去世,遗表上奏,皇帝震惊哀悼。

D.勾涛坚守自我,不畏强权势力。他不顾赵鼎关于修史的建议,坚持原则。秦桧与他有

共事的愿望,他又写信推辞,以致秦桧示意别人弹劾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田祐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祐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

②国有大议,帝必委心延访,往复酬诘,率漏下数刻始罢。

9.(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前夕

穆旦

希望像一团热火,

尽量地烧个不停。

既然

世界上不需要一具僵尸,

一盆冷水,

一把死灰的余烬;

那么何不爽性就多诅咒一下,

让干柴树枝继续地

烧,用全身的热血

鼓舞起风的力量。

顶多,也不过就烧了

你的手,你的头,

即使是你的心,

要知道你已算放出了

燎野中一丝的光明;

如果人生比你的

第7页(共33页)

理想更为严重,

苦痛是应该;

一点的放肆只不过

完成了你一点的责任。

不要想,

黑暗中会有什么平坦,

什么融合;脚下荆棘

扎得你还不够痛?--

我只记着那一把火,

那无尽处的一盏灯,

就是飘摇的野火也好;

这时,我将

永远凝视着目标

追寻,前进--

拿生命铺平这无边的路途,

我知道,虽然总有一天

血会干,身体要累倒!

1934年10月31日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么何不爽性就多诅咒一下”,面对现实,诗人因失望而愤激,索性毁灭它,一切置

之死地而后生。

B.“不要想,黑暗中会有什么平坦,什么融合”,诗人早就知道现实是黑暗沉沉,“平坦”

和“融合”只是不切实际的想象。

C.“就是飘摇的野火也好”,运用“就是……也好”的让步句式,更见诗人对“火”的执

着信念。

D.“我知道,虽然总有一天/血会干,身体要累倒”,诗歌的结尾表现出一种“明知不可为

而为之”的悲哀感。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希望像一团热火,尽量地烧个不停”,运用明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视觉化,

第8页(共33页)

使之具体可感。

B.“世界上不需要一具僵尸,一盆冷水,一把死灰的余烬”中,选取“僵尸”“冷水”“死

灰”等意象,渲染冰冷无望的氛围。

C.“扎得你还不够痛?--",句中破折号,表示语意的转换,和诗歌中另一处破折号作

用相同。

D.“我只记着那一把火,那无尽处的一盏灯”中,“火”“灯”是隐喻,也是象征。

(3)请分析说明“一点的放肆只不过/完成了你一点的责任”中“一点”的表达效果。

(4)诗歌中“烧”这一动作贯串始终,或明示或暗显,请结合诗句分析其内涵特征。

10.(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本词写于1935年2月。红军2月25日凌晨与敌军为争夺娄山关展开激战,最终

取得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这次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利,也是长征途中的最

重大的战略转折。

(1)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景。

B作者通过西风、长空、鸣雁、霜花、晨月、马蹄声、喇叭声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凄凉

的画面,暗示了战斗的惨烈。

C“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句作者以海喻山,以血形容夕阳,说明革命要经历无数

的艰难险阻和流血牺牲。

D这首词生动地描写了当年红军指战员从拂晓出发到傍晚结束战斗的动人情景。

(2)谈谈你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两句的理解并分析表达了作者什

么样的感情?

11.(7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志士仁人,,。(《论语》)

(2),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o(庄子《逍遥游》)

(3)桑之未落,。于嗟鸠兮,。(《诗经•氓》)

第9页(共33页)

(4)间关莺语花底滑,。,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5)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o(周邦彦《苏幕遮》)

三.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满分9分)

12.(5分)请结合以下材料内容,给“禀赋效应”下一个简要的定义,不超过45字。

一辆宝马车正在二手车商的停车场内闪闪发光。虽然它已经行驶了一些里程,但

看起来完好无损。我只是觉得5万欧元贵得离谱。我对二手车稍有了解,在我眼里他最

多值4万欧元。可买方不让步。但他一星期后打电话给我,说可以以4万欧元的价格买

到那辆车时,我当场同意了。第二天,我在一家加油站停车加油,加油站老板与我搭讪,

要用5.3万欧元买我的车。我谢绝了。直到开车回家时我才认识到,我的行为多么不理智。

某种在我眼里最多值4万欧元的东西,转到我手里后,价值一下子就达到5.3万欧元,我

却没有马上卖掉它。这背后的思维错误是:禀赋效应。我们感觉我们拥有的东西比我们

没有拥有的更有价值。换句话说:当我们出售某物时,我们要求的钱多于我们自己愿意

为它支付的钱。

13.(4分)根据下面的文字介绍和要求,拟写上下联。

(1)中学生阅读的书籍有的是在教材课文的基础上拓展的,有的则纯粹是个人的兴趣爱

好,请选择自己阅读的书籍,完成上联。

上联:_______

下联:《西游记》师徒取经遭遇困难

(2)“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合作倡议,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

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

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请结合个人感悟,完成下联。

上联:一带一路朋友遍天下

下联:_______

四.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60分)

14.(6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远古时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星斗命名为

“北斗系统”;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和太阳监测计划,以古代神话人物命名为'‘嫦娥工程”

“夸父计划”;中国南海深海科考发现的古热液区,以《庄子》寓言中的典故命名为“南

溟”;中国自主研发的首颗超音速反舰导弹,用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命名为“鹰击”……

我们用艰辛的努力和辉煌的成就将先辈们的想象与预言化为现实,我们用这些地

地道道中国味儿的名字与先辈们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这是中国人才能理解的“中国式

第10页(共33页)

浪漫

请以“中国式浪漫”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第11页(共33页)

2023年深圳实验学校高一入学分班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2分)

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漫潮(su)吆骂(chi)制【米(xifln)晴然长叹(wei)

B.租赁Clin)侮辱(wii)绯闻(传i)叱咤风云(zhG)

C.档案(dang)木旭(ne)簟渍(jin)重创敌军(chudng)

D.撰写(zhuAn)蓦然(mu)发酵(jiao)剑拔弩(nu)张

【解答】A.“喟然长叹”中“喟”应读作“kui”;

B.正确;

C.“档案,,中,,档”应读作“dAng”;

D.“蓦然”中“蓦”应读作“m。”。

故选:Bo

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题纲发祥地别出心裁大海里捞针

B.渎职敲竹杠步履为艰快刀斩乱麻

C.忖度破天荒声名雀起人不可貌相

D.幅员开倒车察言观色礼轻情意重

【解答】A.“题纲”中的“题”,应改为“提”;

B.“步履为艰”中的“为”,应改为“维”;

C.“声名雀起”中的“雀”,应改为“鹊”;

D.正确;

故选:D。

3.(2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也需要学习一滴水的生存:身陷困境时,千万不能太急太躁,

灰心丧气,而应做到气定神闲、耐心等待,只要反复寻觅,必然会迎来柳暗花明的别样

洞天;失意困顿时,更不能,不如静心自省,经过一番彻底的心灵洗礼,

一定会获得纵横开阖的洒脱、的自如……

A.定律自怨自艾游刃有余

第12页(共33页)

B.法则自怨自艾绰然有余

C.法则怨天尤人游刃有余

D.定律怨天尤人绰然有余

【解答「'定律”是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

过程的必然关系。“法则”是规律、法规、模范;榜样。语境是指生存,应选择“法则”。

“自怨自艾”是自己埋怨自己,“怨天尤人”是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一味埋怨天,归罪于

别人。形容抱怨客观条件不利,不从主观上找原因。语境是在失意困顿时要从主观上找

原因,故选“怨天尤人”。“游刃有余”比喻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绰

然有余”形容宽裕、富馀。语境是做事不费力自如,故选“游刃有余”。

故选:Co

4.(2分)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

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B.如今选择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理念、教学设

施上比较先进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C.茹志鹃著作颇丰,佳作甚多,其中尤以《百合花》最为著名,《百合花》曾入选中学

课本和大学文科教材。

D.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

展的前提。

【解答】A.语序不当,“自主建造、设计、开发”语序不当,从逻辑上看,应该是先“开

发、设计”,然后才谈得上“建造”,因此“建造、设计、开发”应调整为“开发、设计、

建造”。

B.结构混乱,“因为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理念、教学设施上比较先进是造成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句式杂糅,“因为”和“是……的主要原因之一”两句杂糅,

二者留一;

C.正确。

D.不合逻辑,”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

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不合逻辑,前面“是否”“能否”是两种情况,后面“推动……

健康发展”是一种结果,两面对一面。删去“是否”“能否”。

故选:Co

第13页(共33页)

5.(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在城市治理中,善用科技力量不等于“唯科技论”,还需要制度支撑。城市治理

想实现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不可能只靠科技创新“一条腿”走路,没有制度创新的驱

动将会行之不远。?,,?,不少城市

治理中的创新举措亟待法律支撑、制度保障,从而补齐法治建设的短板。在实践中不断

摸索完善,依靠科技和制度双重创新驱动,才能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水平。

①但也可能让城市变“脆弱”

②当治理实践走在了规则的前面

③政府各部门间的“数据孤岛”如何打破、“条块不顺”如何化解

④数字空间安全防范体系如何同步跟进

⑤数字化可以让治理更“聪明”

A.③②①④⑤B.④①②③⑤C.③⑤①④②D.④②①③⑤

【解答】该段文字阐述作者对于城市治理的认识。根据横线处的两个问号可知,第一处

和第四处应该填疑问句,题中所给的句子中只有③④符合,开头讲到“制度创新的驱动”

问题,这应该是政府职能,所以③应该放在前面,所以排除B、D两项。②句为介词性

短语,只能做状语,无法与①句这一转折性句子构成上下句,⑤①两句是说数字化的正

反两方面的作用,应该排在一起,排除A选项。

故选:CO

二.文言文阅读(共6小题,满分71分)

6.(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韩昉,字公美,燕京人。仕辽,累世通显。昉五岁丧父,哭泣能尽哀。天庆二年,

中进士第一。补右拾遗,转史馆修撰。累法少府少监、乾文阁待制。加卫尉卿知制造充

高丽国信使高丽虽旧通好天会四年奉表称藩而不肯进誓表累使要约皆不得要领而昉复至

高丽移督再三高丽征国中读书知古今者,商榷辞旨,使酬答专对。凡涉旬乃始置对,谓

昉日:“小国事辽、宋二百年无誓表,未尝失藩臣礼。今事上国,当与事辽、宋同礼。而

屡盟长乱,圣人所不与,必不敢用誓表。”昉曰:“贵国必欲用古礼,舜五载一举箝,群

后四朝。周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诸侯各朝于方岳。今天子方事西狩,则贵

国当从朝会矣。”高丽人无以对,乃曰:“徐议之。”昉曰:“誓表朝会,一言决耳。”于是

高丽乃进誓表如约,昉乃还。宗干大说曰:“非卿谁能办此。”因谓执事者曰:“自今出疆

之使,皆宜择人。”

第14页(共33页)

明年,加昭文馆直学士,兼堂后官。再加谏议大夫,迁翰林侍讲学士。改礼部的

军,迁翰林学士,兼太常卿、修国史,尚书如故。昉自天会十二年入礼部,在职凡七年。

当是时,朝廷方议礼,制度或因或革,故昉在礼部兼太常其久云。除济南尹,拜参知政

事。皇统四年,表乞致仕,不许。六年,再表乞致仕,乃除汴京留守,封郛国公。复请

如初,以仪同三司致仕。天德初,加开府仪同三司。舞。年六十八。

有家奴诬告昉以马资送叛人出境,考之无状,有司以奴还昉,昉待之如初,曰:

“奴诬主人以罪,求为良耳,何足怪哉。”人称其长者。昉虽贵,读书未尝去手,普属文,

最长于•诏册,作《太祖睿德神功碑》当世称之。自使高丽归,后高丽使者至,必问昉安

否云。

(节选自《金史•韩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A.加卫尉卿/知制造/充高丽国信使/高丽虽旧通好/天会四年/奉表称藩而不肯进誓表/累使

要约/皆不得要领/而昉复至高丽/移督再三/

B.加卫尉卿/知制诰/充高丽国信使/高丽虽旧通好/天会四年奉表/称藩而不肯进誓表/累使

要约/皆不得要领/而昉复至高丽/移督再三/

C.加卫尉卿/知制诰/充高丽国信/使高丽/虽旧通好/天会四年/奉表称藩而不肯进誓表/累使

要约/皆不得要领/而昉复至/高丽移督再三/

D.加卫尉卿/知制诰/充高丽国信使/高丽虽旧通好/天会四年奉表/称藩而不肯进誓表/累使

要约/皆不得要领/而昉复至/高丽移督再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迁,官位变动,多指晋升或调动官职,但有时也可指贬谪、放逐官员。

B.巡狩,即“巡守”,指天子出行,视察诸侯们为天子守护的疆土。

C.尚书,初为掌管文书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以尚书为各部长官。

D.薨,古代对帝王、诸侯的死的讳称,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死亦以此称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D

A.韩昉身世显赫,年少知事。他出身于辽国的官宦世家,几代官运亨通,地位显达;父

亲去世时,他年仅五岁,小小年纪,哭泣得卜分哀伤。

B.韩昉学识超群,常人不及。天庆二年,他独占鳌头,高中进士;出使高丽时,高丽不

敢轻易应对,征求博古通今的读书人,商议十天才置对。

C.韩昉不卑不亢,不辱使命。高丽提出遵事辽、宋之旧礼,他以遵朝会之古礼回击,态

第15页(共33页)

度坚决,要求高丽或朝会或进誓表,最终高丽如约进誓表。

D.韩昉极受重视,仕途通达。他初任右拾遗,一路升迁,历任礼部尚书等官职,官至参

知政事,后多次上表求官,皇帝无奈给他仪同三司的侍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当是时.,朝廷方议礼,制度或因或革,故昉在礼部兼太常甚久云。

②昉虽贵,读书未尝去手,善属文,最长于诏册,作《太祖睿德神功碑》,当世称之。

(5)韩昉是如何对待诬告他的家奴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解答】(1)第一个“而”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意思是“但是,“奉表称藩”与“不

肯进誓表”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故不能断开。由此可以排除B、D.“累使要约”与“皆

不得要领”的主语都是金朝,“奉表称藩而不肯进誓表”的主语是高丽,结合上下文可以

知道“而昉复至”的地方是高丽,故“高丽”与“移督”之间需要断开。由此可以排除

Co整句话的意思是:又加任卫尉卿、知制诰,并充任高丽国信使。高丽国虽然过去就和

我朝互通友好,在天会四年,他们奉表称藩而不肯进献有诺言条款的誓表,屡次派人去

要盟约,都不得要领。而韩昉又到高丽,再三督促。

故选:Ao

(2)D.“对帝王、诸侯的死的讳称"错。“薨”是古代对诸侯、有爵位的大官等人的死

的讳称。帝王死亡称驾崩,也叫作崩、山陵崩、宾天。

故选:D。

(3)D.“后多次上表求官”错,依据第二段“皇统四年,表乞致仕,不许。六年,再表

乞致仕,乃除汴京留守,封邦国公。复请如初,以仪同三司致仕。天德初,加开府仪同

三司”可知,“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并非“求官”。

故选:D。

(4)①因:沿袭。革:改革。译文:当时,朝廷刚开始讨论礼仪,有的制度沿袭前朝,

有的制度要改革,所以韩昉在礼部兼任太常卿时间很久。

②译文:韩昉地位虽然尊贵,读书从不曾中断,书不离手,(他)擅长写文章,最擅长的

是起草诏册,他的著作《太祖睿德神功碑》,当时被世人称道。

(5)从文中来看,本题的信息在最后一段,“昉待之如初”;接着看韩昉的解释“奴诬主

人以罪,求为良耳,何足怪哉”,意思是“奴才诬告主人(,说主人)有罪,是为了得到

平民(良家子)的身份,有什么值得怪他的呢”,考生可以根据这一内容进行概括。

第16页(共33页)

答案:

(1)A

(2)D

(3)D

(4)①当时,朝廷刚开始讨论礼仪,有的制度沿袭前朝,有的制度要改革,所以韩昉在

礼部兼任太常卿时间很久。

②韩昉地位虽然尊贵,读书从不曾中断,书不离手,(他)擅长写文章,最擅长的是起草

诏册,他的著作《太祖睿德神功碑》,当时被世人称道。

(5)①韩肪对待诬告他的家奴和以前没有什么区别。②韩昉认为奴才诬告主人是想获

得平民的身份,不再做奴隶,这是人之常情,不必责怪他。

参考译文:

韩昉,字公美,燕京人。(他的先人)在辽国做官,几代官运亨通、地位显达。韩

昉五岁丧父,哭泣得十分哀伤。辽天庆二年,(韩昉)高中进士第一名。补任右拾遗的官

职,后转任史馆修撰。多次升迁后任少府少监、乾文阁待制。又加任卫尉卿、知制诰,

并充任高丽国信使。高丽国虽然过去就和我朝互通友好,在天会四年,他们奉表称藩而

不肯进献有诺言条款的誓表,屡次派人去要盟约,都不得要领。而韩昉又到高丽,再三

督促。高丽征求国中读书知古今的人,商榷宗旨措辞,让酬答有针对性,大概经过十天

才开始设对,(他们)对韩昉说:“我们小国侍奉辽、宋二百年来没有誓表,不曾失藩臣

的礼仪。现在侍奉贵国,应当和对辽、宋是同样的礼节。而屡次盟誓却常常违犯,是圣

人所不赞许的,一定不敢用誓表。“韩昉说:“贵国一定要用古代的礼制,那么舜帝五年

出巡狩猎一次,诸位后妃四出朝拜。周代六年五服一朝,并且六年君王才巡幸一次,诸

侯各自向方岳朝拜。现今天子正在西部狩猎,那么贵国也应当随从向西朝会了。”高丽人

无言以对,就说:“(这件事情)慢慢商议韩昉说:“进誓表朝会,一句话就决定了。”

于是高丽才像约定的那样进誓表,韩昉于是回朝。宗干非常高兴地说:“如果不是你去,

谁能办成这件事。”因此对身边的侍从说:“从今天开始出境的使者,都应当选择合适的

人。”

第二年,加授(韩昉)昭文馆直学士之职,兼任堂后官。再加授谏议大夫,升任

翰林侍讲学士。后改任礼部尚书,升任翰林学士,兼任太常卿、修国史,尚书之职如故。

韩昉自从天会十二年进入礼部,在职共七年。当时,朝廷刚开始讨论礼仪,有的制度沿

第17页(共33页)

袭前朝,有的制度要改革,所以韩昉在礼部兼任太常卿时间很久。后被任命为济南府尹,

参知政事。皇统四年,上表请求辞去官职,未获批准。六年,再次上表请求辞职,又任

汴京留守,封郭国公。(韩昉)又像当初那样请求辞职,结果按仪同三司的待遇辞了职。

天德初年,加封开府仪同三司,(韩昉)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有个家奴诬告韩昉把马资助给叛徒送他出边境,经考查没有这事,有司把这个家

奴还给韩昉,韩昉待他像以前一样,说:“奴才诬告主人(,说主人)有罪,是为了得到

平民(良家子)的身份,有什么值得怪他的呢。“人们称韩昉为德高望重的人。韩昉地位

虽然尊贵,读书从不曾中断,书不离手,(他)擅长写文章,最擅长的是起草诏册,他的

著作《太祖睿德神功碑》,当时被世人称道。自从(他)出使高丽回来,后来高丽使者到

我朝,一定问候韩昉是否安好。

7.(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韩琦)进枢密直学士,副夏竦为经略安抚、招讨使。诏遣使督出兵,琦亦欲先

发以制贼,而合府固争,元昊遂寇镇戎。琦划攻守二策入奏,仁宗欲用攻策,执政者难

之。琦言:“元昊虽倾国入寇,众不过四五万人,吾逐路重兵自为守,势分力弱,遇敌辄

不支。若并出一道,鼓行而前,乘贼骄惰,破之必矣。”乃诏一延泾原同出征既还营元昊

来求盟琦曰无约而讲和者谋也命诸将戒严贼果犯山处。琦悉兵付大将任福,令自怀远城

趋德胜碧出贼后,如未可战,即据险置伏,要其归。及行,戒之至再。又移檄申约,苟

节度,虽有功亦斩。福竟为贼诱,没于好水川。竦使人收散兵,得琦檄于福衣袋间,言

罪不在琦。琦亦上章自劾,犹夺一官,知秦州,寻复之。

会四路置帅,以琦兼秦凤经略安抚、招讨使。庆历二年,与三帅皆换观察使,范

仲淹、庞籍、王沿不肯拜,琦独受不辞.未几,还旧职,为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

屯泾州。琦与范仲淹在兵间久,名重一时,人心归之,朝廷倚以为重,故天下称为“韩

范”。东兵从宿卫来,不习劳苦,琦奏增士兵以代戍,建德顺军以蔽萧关、鸣沙之道。方

谋取横山,规河南,而元昊称臣,召为枢密副使。

一日,琦怀《汉书•孔光传》以进,曰:“成帝无嗣,立弟之子。彼中材之主,犹

能如是,况陛下乎。愿以木旗之心为心,则无不可者。”帝曰:“朕有意久矣,谁可者?”

琦皇恐对曰:“此非臣辈所可议,当出自圣择。"帝曰:“宫中尝养二子,小者甚纯,近不

慧,大者可也。”琦请其名,帝以宗实告。议乃定。

论日:琦相三朝,立二帝,厥功大矣。当治平危疑之际,两宫几成嫌隙,琦处之

裕如,卒安社稷,人服其量。欧阳修称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

第18页(共33页)

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修之臣”。岂不信哉!忠彦世济其美,继登相位,宜矣。

(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乃诏懿延/泾原同出征/既还营元昊来求盟/琦日/无约而讲和者/谋也/命诸将戒严贼/果犯

山外

B.乃诏邮延/泾原同出征/既还营/元昊来求盟/琦日/无约而讲和者/谋也/命诸将戒严/贼果犯

山外

C.乃诏郦延/泾原同出征/既还营/元昊来/求盟琦/日无约而讲和者/谋也/命诸将戒严/贼果犯

山外

D.乃诏邮延/泾原同出征/既还营元昊来/求盟琦曰/无约而讲和者/谋也/命诸将戒严贼/果犯

山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府,府库,府藏。古时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也指官署,官员办公的地方。

B.檄,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以后用檄书

写的文书也称为檄。

C.太祖,是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都是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谥为太祖

的君主是商太祖成汤。

D.社稷,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的君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

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B

A.韩琦军事才能突出。对赵元昊的进攻,筹划了进攻和防守两套方案上奏朝廷,反驳执

政者认为进攻方案很难的看法。识破了敌人假求和的计谋。

B.韩琦十分信任手下将军。在山外之战中,韩琦将兵力全部交付给大将任福,命令任福

从怀远城直趋德胜野绕到敌人背后作战,结果却在好水川大败。

C.韩琦关心社稷传承。用汉成帝的典故劝谏仁宗及早选立继承人,仁宗告诉韩琦被选定

者的名字为宗实,于是议论平息了。

D.韩琦性格稳重。处理两宫矛盾绰绰有余。欧阳修称赞他面对大事,垂下绅带端举笏板,

不动声色,把天下处置的像泰山一样安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竦使人收散兵,得琦檄于福衣袋间,言罪不在琦。

第19页(共33页)

②琦与范仲淹在兵间久,名重一时,人心归之,朝廷倚以为重,故天下称为“韩范”。

(5)韩琦为什么主张进攻方案?结果怎样?请简要说明。

【解答】(1)B.“元昊”是“来求盟”的主语,所以前面要断开,排除AD两项。“琦曰”

后面是韩琦的话,"曰”是人物对话的标志,后面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B。译文:于

是朝廷诏令郦延、泾原两处共同出兵征讨。回到军营后,赵元昊派人请求议和。韩琦说:

“没有约定而请求讲和,这是计谋。”命令各将领们严阵以待,敌人果然进犯山外。

(2)C.“都是开国皇帝”错,太祖不都是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比如说李渊

登位后。追封祖父李虎为唐太祖。故选C。

(3)B.“韩琦十分信任手下将军”错,根据原文第一段"及行,戒之至再。又移檄申约,

苟节度,虽有功亦斩”可知,出发时,韩琦两次告诚任福,又传递檄文申述规定,严厉

地对待调度指挥,即使有功也要被斩首。可知,韩琦并不是十分信任任福。故选B。

(4)①“收”,收集;“得琦檄于福衣袋间”,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于福衣袋间得

琦檄”,在任福的衣带间得到了韩琦签署的檄文。译文:夏竦派人收集散兵,在任福的衣

带间得到了韩琦签署的檄文,说过错不在韩琦。

②“倚”,倚靠;“以为”,作为;“重”,重臣。译文:韩琦与范仲淹在军中时间已久,名

重一时,人心归附,朝廷倚靠他们作为重臣,因此天下称他们为“韩范”。

(5)根据原文“琦言:'元昊虽倾国入寇,众不过四五万人,吾逐路重兵自为守,势分

力弱,遇敌辄不支。若并出一道,鼓行而前,乘贼骄惰,破之必矣可以得知,韩琦

说:“赵元昊即使动用全部兵力进犯我们,兵力不过四五万人,我们分路派兵各自把守,

必然分散兵力削弱力量,遇到敌人就会支撑不住。如果将所有兵力合并起来形成一股,

击鼓前行,趁敌人骄纵松懈之际,一定能打败敌人。”所以原因是韩琦认为赵元昊兵力不

过四五万人,如果分路派兵各自把守,必然会分散兵力,削弱力量,遇到敌人就会支撑

不住;如果将所有兵力合并起来,一定能打败敌人。

根据原文“福竟为贼诱,没于好水川”可知,结果是大将任福被敌人引诱,在好水川大

败。

答案:

(1)B

(2)C

(3)B

第20页(共33页)

(4)①夏竦派人收集散兵,在任福的衣带间得到了韩琦签署的檄文,说过错不在韩琦。

②韩琦与范仲淹在军中时间已久,名重一时,人心归附,朝廷倚靠他们作为重臣,因此

天下称他们为“韩范”。

(5)韩琦认为赵元昊兵力不过四五万人,如果分路派兵各自把守,必然会分散兵力,削

弱力量,遇到敌人就会支撑不住;如果将所有兵力合并起来,一定能打败敌人。结果是

大将任福被敌人引诱,在好水川大败。

参考译文:

(韩琦)担任枢密直学士,为夏竦副手经略安抚使、招讨使。诏令派遣使者督促出

兵,韩琦也打算先发兵来制服敌贼,但整个枢密院坚决反对,赵元昊于是进攻镇戎。韩

琦筹划了进攻和防守两套方案上奏朝廷,仁宗打算采用进攻的方案,可执政者认为进攻

方案很难。韩琦说:“赵元昊即使动用全部兵力进犯我们,兵力不过四五万人,我们分路

派兵各自把守,必然分散兵力削弱力量,遇到敌人就会支撑不住。如果将所有兵力合并

起来形成一股,击鼓前行,趁敌人骄纵松懈之际,一定能打败敌人。”于是朝廷诏令邮延、

泾原两处共同出兵征讨。回到军营后,赵元昊派人请求议和。韩琦说:“没有约定而请求

讲和,这是计谋。”命令各将领们严阵以待,敌人果然进犯山外。韩琦将兵力全部交付给

大将任福,命令任福从怀远城直趋德胜碧绕到敌人背后,如果不能与敌人交战,就占据

险要位置设下埋伏,拦截敌人的退路。到出发时,两次告诫他。又传递擞文申述规定,

严厉地对待调度指挥,即使有功也要被斩首。任福最终被敌人诱惑,在好水川全军覆没。

夏竦派人收集散兵,在任福的衣带间得到了韩琦签署的檄文,说过错不在韩琦。韩琦也

上书自行弹劾,还是被剥夺一官职,任秦州知州,不久又官复原职。

恰逢四路任命军帅,任命韩琦兼任秦凤经略安抚、招讨使。庆历二年,和三帅一

起改任观察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