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15课《诫子书》教学设计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15课《诫子书》教学设计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15课《诫子书》教学设计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15课《诫子书》教学设计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15课《诫子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诫子书》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诸葛亮被誉为“智慧的化身”、“人臣的楷模:他舌战群儒、草

船借箭、智取华容、七擒孟获、空城退敌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体现了

过人的谋略,连对手司马懿都称他是“天下奇才”;诸葛亮对刘氏父

子的忠心更是与日月同辉,杜甫曾写诗赞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

朝开济老臣心。”

诸葛亮还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后人的谆谆教诲。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把握文章脉络,学习作者严密的论证方法。

3、感受家书中蕴含的殷殷教诲和深切期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

沂南县)人,三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辅助刘备,联吴抗曹,形

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

封他为武兴王。后世称为''古今第一贤相”。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

灯、诸葛连弩等。代表作有《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晚年写给8岁儿子诸葛

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

葛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知识链接】

“书”在古代指的是书信。古人所写的书信又叫“尺牍(出1)”或

“信札(Zhd)”,“鸿雁传书”传的就是“信”而不是我们今天的“书”。

“书”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它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特点。

书信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它可以写私人之间的事,也可以写景,抒

情,还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源于书信。

“诫子书”,即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题目点明了文章的写作目

的。

【读音停顿】

诫子书

夫(科)/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b6)/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yi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

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i)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I①,

将/复何及!

【疏通文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宇静无以教匹;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本无

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不译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行:品行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修养身心

♦俭:节俭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

宁静:集中精神致:达到

远远大目标须:必须

静宁静专一以:连词,用来

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广,增加志:立志

成达到淫:放纵

慢懈怠励:振奋

精精神险:轻薄

躁浮躁治:修养

性性情与:随同

♦驰:迅速逝去意:意志

♦去:消失遂:最终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复:又何:怎么

翻译:君子的德行,(他们)以宁静专一来提高修养,以节俭来

培养品德。不内心恬淡没办法明确志向,不集中精神无法达到远大目

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无法增长才干,不

立志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

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于是

就变得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可悲地守着

陋室,(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整体把握】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的?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的?

明确:从修身(做人)和学习(治学)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作者先从正面进行阐述:无论修身,还是学习,都要强调一个“静”

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接着又从反面

进行论证,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进而把“静”与“躁”加以

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达到了论证的目的。

【合作探究】

1、修身养德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是什么?诸葛亮侧重论述的是哪一个?

修身养德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具体途径和方法:静和俭;侧重论述:静;目的:成才。

2、怎样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明确:“淡泊”“宁静”是“明志”“致远”的前提和基础,“淡泊”的

目的在于修身养性、静心学习,进而达到“接世”的远大目标。

这两句以双重否定的句式和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诸葛亮对儿

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也是诸葛亮一生精神的集中体现。

3、阐述“学”“志”“才”之间关系的句子是哪一句?它们之间有什

么关系?

明确:“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

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

关键。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论述了什么?是从什么角度

论述的?

明确:论述了“不静”,即“淫慢”和“险噪”的害处,提出应有的

修身学习态度。是从反面论述的。

5、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义,作者是从什么角度阐述的?

明确:含义:年华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珍惜时光,必将碌碌无为,

老大徒伤悲,悔之晚矣。

角度:从反面阐述,叮咛儿子,惜时勤学,奉献社会。

6、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明确:首先提出中心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然后从修身(做

人)和学习(治学)两面进行论证;最后劝戒儿子要惜时,有所作为。

7、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有什么特点。

明确:(1)善用对偶,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句式整齐,节奏感强,简洁精练。

(2)善用双重否定句,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语气强烈,加强了肯定语气,起到了

强调作用。

8、归纳主旨

明确:作者在信中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

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惜时勤学,志存高远的厚望。

[写作特色]

(1)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将“淫慢”、“险躁”的后果从反面与“宁静”进行对比,从

正反两个方面对修身、治学进行论证,增强了论述效果,达到了论证

的目的。

(2)句式骈散结合,语气徐疾有致。

除第一句、最后四句外,其余构成六组骈句。骈句有四字句、六

字句、七字句。这些骈句长短参差,交错使用。形式上散中有整、整

中有散,语气上有轻有重、徐疾有致,不仅形式上富有美感,而且读

来朗朗上口。

【拓展延伸】

积累名人家训。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

(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

(3)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

【课堂检测】

1、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诫子书》主要阐述的观点(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O

藁体阐述“静以修身”之“静”的重要性:,_

③常被人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④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会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

⑤强调学习与成才的关系:,

⑥阐述“学、才、志”关系:

⑦表现“躁”的危害:O

⑧运用比喻的手法告诉孩子如果不珍惜时间,最终将一事无成:

答案: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⑤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⑥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⑦险躁则不能治性

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这篇文章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为什么?

答案:“静二因为修身需要静,学习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