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第七单元A卷基础夯实(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必修上册单元达标测试卷第七单元A卷基础夯实——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单元达标测验卷
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现代散文诞生以来,“抒情性”“自叙传”等文体特征在散文创作和理论表述中得以确立。同时,被划分到散文类中的通讯、报告文学、杂文、随笔等分别独立。“抒情散文”成为散文的核心部分,并得到了散文创及研究者的广泛认可。散文和诗歌被等同视为抒情文学品类,情感性成为散文首要的审美要素。
但是,过分倚重抒情也受到了质疑。作家汪曾祺曾经写道:“二三十年来的散文的一个特点,是过分重视抒情。似乎散文可以分为两大类:抒情散文和非抒情散文。即便是非抒情散文中,也多少要有点抒情成分,似乎非如此即不足以称散文。散文的天地本来很广阔,因为强调抒情,反而把散文的范围弄得狭窄了。”这个观点富有代表性,即散文世界欠缺进一步开掘,需要在通过写人记事、写景咏物表现情感、情趣、意境之外,获得更开阔的空间。情感是散文的根本性要素,可是个体对于世界的经历、体验仅仅依存于抒情表述,难以得到更深入的开掘。
一些散文理论家从纵深方向探讨散文的可能。刘锡庆将散文中的自我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现实生活层”“情感层”“性灵层”“心灵层”“生命体验层”。楼肇明则提出“复调散文”理论,认为散文表现的维度应该更丰富、复杂。新时期至今,散文创作总体上逐步摆脱过度抒情的弊病,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与艺术技巧的运用上不断拓展,经历了“独语体”散文重现、文化散文繁荣,还出现“新散文”“在场主义散文”“非虚构文学”等或长或短的创作潮流。其中,20世纪90年代的文化散文与新世纪的非虚构文学拓宽了散文的主题表述和艺术空间。前者在个人话语与公共领域之间找到衔接点,扩大写作领域;后者寻求散文与其他文体技巧之间的沟通,开阔了艺术视野。
不过,散文终究还是散文,与小说、诗歌、戏剧有别。缺少个性情感精神透视的文化历史属于学术专著,读者期待的仍然是从传统出发的散文精品,优秀的散文还需要建立在精神深度与艺术妥帖上。与虚构文学不同,散文来自对日常生活的审美体验,作为自我的精神产品,打动读者的不是求新、猎奇,而是内在的生命意蕴,即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生活诗意的准确把握。
体验有浅有深,从表层情感到深层哲学,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是基于世界观、价值观的。散文的最高美学境界,应该在作家情感表现背后,有一致的生活理念,具有统一性的世界观、价值体系作为支撑。某一篇散文有哲理性,揭示一个关于世界或人生的普遍性道理,这在散文中十分常见。而创作主体在其全部作品中贯彻着一种哲学品格,以之对世界或人生加以统摄和表现,客观上要求作家有漫长时间的生活沉淀和自我精神建构。
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为何经典?就在于作家在对自我生活细节进行全方位展示过程中,贯穿着完整的生态主义理念。梭罗以独特的生活方式拥抱自然,批判习俗,凭借自我生命意志,成就了生态散文经典之作。
当代散文也不乏具有生命意蕴与哲学内核的作品。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在景物描绘、精神臆想、隐喻表述背后,升华出一种超越现世苦难的终极情怀。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借封闭的小山村,以几十篇作品描绘乡村生活,其中暗含了个体与世界的关系。我们也可以从某些回忆散文中读出伦理思想,从文化散文里读出历史背后的文化哲学逻辑。
好的散文作品,情感充沛而节制,理性思考始终在场,有着哲学沉思的气质,在宁静的艺术氛围中传达出对天地、世界和人性的观察、感悟与思索。
(摘编自于祎《散文创作如何走出过度抒情的困境》)
材料二:
文学写作的本身,应当是自然的、“开放式”甚至“无限开放”的。谁也没有规定散文应当怎么写,即使有这方面的理论,但“文无定法”之说始终为历代写所默认推崇。尽管真正能够“再添新枝”的作家和诗人少之又少。先贤大师们一直在寻求和建立独我的写作方向及范式。于今来看,我个人觉得,散文应当具备或者包含的三个要素就是真诚、自由、妖娆。
散文之所以能够绵延许久,至今还有人喜欢、继续接力的原因,就在于发自写“本体”和“内在”的那种具有强大辐射力与“能量”的“诚意”。这个“诚意”是写对整个世界的态度,是写自身“修为”与胸襟、视野和识见的体现,也才构成了散文最动人和最有“体温”与“活性”的品质。
自由是指散文写作应当是宽泛的,自在的。可以倚马可待,洋洋万言;也可以斗折蛇行,小家碧玉。可以由此及彼,信马由缰;也可以自定范围,框定跑马场。文学是另一个宇宙,疆域之大之广之深,人类迄今还没有完全探索完尽,特别是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空”,仅仅是物质、信息乃至层出不穷的新科学对人的生存的影响与篡改、修正这一点,就是一个尚未被触及的领域。
散文及其他文学创作,其根本目的是呈现人类在某个历史时期生存和精神的奇崛状态和样貌,是我们用文字的方式,为自己和众生建造“档案库”与墓碑和宫殿。它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具备强烈的“代入感”和“感染力”。因为文学书写的目的,就是要人自觉阅读,并在阅读当中不断获取经验或者精神上的契合力量与共鸣心。因此,任何的写作都需要“方法”,而散文乃至其他文学门类通往呈现和探究繁复之人心人性的路径就是不断地“妖娆”起来。只有把文章写得“好看”“耐看”,能够在阅读者内心掀起浪花波涛,映现现实和理想的各种奇异的波谷和境界,方才能够使得我们的散文写作具备一种诱导与分享的积极力量,进而在人心中缔造出更多的奇异风景。
(摘编自杨献平《从问题到方法:我们需要怎样的散文写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抒情散文成为散文的核心部分,得到了散文创及研究者的广泛认可,影响了散文的创作方向。
B.汪曾祺对散文创作过分倚重抒情提出质疑,认为散文过分强调抒情性会把散文表现范围弄得狭窄。
C.刘锡庆将散文中的自我划分为五个层次,体现出散文理论家为推动散文创作向纵深发展而做出的思考。
D.散文及其他文学创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作品具有强烈的“代入感”和“感染力”,从而打动读者。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楼肇明提出“复调散文”理论,拓宽了散文创作的深度和广度,使散文创作摆脱了过度抒情的困境。
B.《瓦尔登湖》和《我与地坛》都因体现出对生命价值与意义和生活诗意的准确把握而成为经典。
C.因为“文无定法”,所以散文创作可以兴之所至,天马行空,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实现自由创作。
D.具有足够“诚意”的创,是可以创作出具有最动人和最有“体温”与“活性”的品质的作品的。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的说法没有体现“妖娆”的内涵的一项是()(3分)
A.郁达夫《故都的秋》写景状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并融入深沉而细腻的感受、情思,使文章婀娜多姿。
B.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直露显豁,汪洋恣肆,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哀痛,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C.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借封闭的小山村,以几十篇作品描绘乡村生活,其中暗含了个体与世界的关系。
D.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把树影与月光交织构成的优美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激起读者无穷的遐想。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如果你是一个散文作家,请结合两则材料中的观点,谈谈你在创作中应该注意什么。(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树林里的眼睛
鲍尔吉·原野
①我不怕走夜路,在夜里走路感觉比白天更放松。这好像是动物的想法,不知什么时候传染到我身上了。从葛根召到赫林塔拉约有20公里,我傍晚睡觉,睡到夜里11点爬起来,往赫林塔拉走。
②过马车的道路长满杂草,车轱辘压过的土业已死去,不长草了。路两旁的新疆杨胸径达到碗口粗,树上的叶子在风里旋转着跳舞。叶子在叶柄上来回转,像有手指捻转。新疆杨的树叶分成两色,绿色的叶面有光滑的蜡质,灰色的背面长着绒毛。夜里,叶子的绿色和灰色变为黑白两色,在风里旋转着给人变戏法。往前走,经过山榆树和蒙古栎的树林。月光照不进浓密的树林,林内好像是漆黑的仓库。或者说,像一列看不见尾巴的闷罐车停在树林里,漆黑的车厢上面装载着向上生长的树。
③我知道树林里有无数双眼睛在看我,我有些得意。动物不出声地看我,瞪着亮晶晶的眼睛。它们的眼睛比玻璃球还亮,没有杂质。它们在看这个双下肢行走的“人”在干什么,去哪里。想到这个,我笑起来,这并非讨好它们,而是表示我也是愉快的。虽然我是“人”,但并非所有的“人”都坏,“人”也并非随时随地都坏。有时,他只是走路而已,微笑而已。他以双下肢行走的本意不是耍杂技,这是进化的结果。他的双上肢前后摆动,不是做暗号,而是在平衡身体。人类所有的坏事都是用手干的,我摊开手,上面没猎枪和夹子,也没毒饵。我只是一个去赫林塔拉的人。去赫林塔拉也不是为了干坏事,我要到那里山顶上护林员住过的废弃屋里睡到凌晨,起来看日出和那里的岩画,拍点照片,然后再走回来,经过你们。当然这已是明天白天的事了。白日里,新疆杨的叶子变成绿灰旋转,而不是黑白。这条路上的月光会被太阳铲掉,铺上明亮的阳光,那时候你们都回到了窝里和洞里。白日才是你们的黑夜。
④月光像用喷雾器喷洒在草叶上的乳液,白得均匀。再往前走,快到夜里12点时,凉气从树林里跑出来,包住我的身体。地上的月光变得更白,如同冻结了地面。我坐在路边歇一会儿,突然害怕有动物把双爪搭在我肩上。于是我靠着一棵树休息。怎么看不到动物们在夜里活动呢?我知道肯定有动物在树林里与我并行,跟踪我。它可能是狐狸或獾子,但最好不是野猪。除了老虎和熊,谁也不是成年野猪的对手。这只狐狸或獾子看我到底想干什么,它觉得我不可能仅仅是走。
⑤月亮朝西北下坠,月牙比刚才更向后仰,好像把飞机座椅向后调整了,它躺在碧海的沙发上看天。月亮当然也要看天,这差不多是它主要的工作。人类觉得月亮一直在俯瞰大地,这是错觉,月亮要看群星的位置。星星们一如夜海里的岛屿,是不融化的白色冰山。星星们离月亮很近,彼此观望都无须仰脖子。它们互相照耀,有足够的光。
⑥夜的树林里总有声响,像鸟窝从树上掉了下来,像松鼠掉进铺满落叶的坑里。但没有人弄出的声音,什么声音都不会妨碍夜行人的安全。就人的体积、外形、气味而言,没有哪些动物想把人当作食物吃掉。它们对人始终恐惧。人用文化歌颂人的各种俊美,大多数人都信了,但动物一眼就看出人的丑。人在它们眼里,比人眼中的河马还要丑,它们不吃这么丑的东西。动物辨识对方,嗅觉比视觉更具有优先权。动物都不喜欢人类发出的强烈气味。想这些,是让我走夜路时放松一些,人的相貌与气味的武器已足够强大。
⑦前面有河水,这条河浅而宽。到对岸,河水把我的气味传得更远,让更多的动物悄悄离开。流水的声音好像并不由河水冲击鹅卵石而来,是水对水的耳语,边说边笑,包含许多秘密。河对岸,草地开着小花,夜里看都是白花。走百十米,白花止步。前面是一片开白花的树林,好像草地的白花爬到树上去了,这完全有可能,因为树底下已见不到小白花。
⑧夜里的树高大且茂盛。我进树林里走了一会儿,因为视力没动物那么好,怕崴脚便回到路上。树林在夜里发出清香,我称之为“夜味”。夜味并不像夜色那么黏稠,它清凉、下沉,摸一摸你的脸就去了别处。夜的味集合了青草与枯草、绿叶与落叶的气味,是混合香型。其中也有岩石的冷冽的气息。昆虫们在我们没有察觉的草与土里忙碌,过日子呢。月亮下坠,更加偏远。道路和岩石的白色已变得模糊,夜比子夜更加渊深。我走了3个多小时,夜才开始真正地黑了,现在接近凌晨3点。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②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叶子比作人,写叶子在风中跳舞和变戏法,写出了夜间路上的风景。
B.文章第③段写“我笑起来”,“我”笑的原因是“我”独自在夜里的树林里走路,有动物陪着“我”,赶走了“我”的孤独。
C.人走在夜晚的树林里,动物并不会把人当作食物,威胁人的安全,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D.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述方式,描写丰富、细腻、生动,议论恰到好处,能引发人们的思考。
7.下列关于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最后一段中对“夜味”的清香的描写与⑥⑦两段中人的气味形成对比,表述了的爱憎之情。
B.从结构上看,“我走了3个多小时……凌晨3点”呼应文章开头“睡到夜里11点爬起来,往赫林塔拉走”。
C.最后一段中对树、月亮、岩石等夜晚森林里景物的描写,写出了大自然的美好,充满了趣味。
D.最后一段描写了夜晚的景色,以此结尾,能够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意蕴悠长,令人回味。
8.请从艺术技巧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9.文章的标题是“树林里的眼睛”,但全文只有第③段描写了树林里的眼睛,对此你如何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游东山记
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始吾庐陵人,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兼治儒术,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傍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荫,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道士岳州人刘氏。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呜呼!人生聚散靡常,异时或相望千里之外,一展读此文,存没离合之感,其能已于中耶?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有删改)
乐丘:坟墓。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B.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C.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D.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乙亥:干支纪年法。中国农历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B.千户:金朝始置,明代卫所兵制亦设千户所,千户为一所之长官。驻重要府州,下辖十个百户所。
C.跽:古人以两膝着席、以臀部压在脚跟上为“坐”,以两膝着地、臀部抬起为“跽”。
D.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故亦称“禁烟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年事已高,但仍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有着很深的交情,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写篇游记,可是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叙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伤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2)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14.的游山之乐与聚散之悲有什么关系?(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①
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②,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①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所作。②若为酬:如何应酬。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两句,描绘大江两岸晴秋景象,勾勒出清爽阔大的秋景。
B.“破帽多情却恋头”,句中“破帽”喻指纷扰的世事,词人借此自嘲难以摆脱尘俗的纠缠。
C.“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两句,词人既是慨叹自身忧愁凄苦,也是向徐君猷诉苦。
D.“明日黄花蝶也愁”句言良辰易逝,好花难久,因此对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
16.“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句流露出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结合下片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登泰山记》中,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所见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古人很早就体会到了赏荷所带来的美妙感受,并且①___________自己对荷花的喜爱。这从大量的古诗词中可以看出。譬如那首汉朝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描述了在茂盛的莲叶间采莲之乐趣。又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道出了荷花之美在于色彩的映衬,在于成片的气势而非②___________。最直接表述这种喜爱之情的,莫过于宋人周敦颐的那篇《爱莲说》,直接以《爱莲》二字写入篇名。荷花还是传统国画的重要题材,在中国绘画史上,荷花为主要内容的国画历代精品不在少数。在现代作家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中,清华园里月色下的荷塘美景被展现得③___________。自古以来入诗、入文、入画的植物不在少数,但是能像荷花这样留下这么多经典作品的,大概不是很多。荷花之所以能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一是因为美好的外形,其姿态的优雅与古典,颜色的淡雅与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二是因为所附着的象征意义,荷花亭亭玉立,④___________有如谦谦君子一般。除此之外,我以为,人们喜爱荷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荷花的同生产品——藕和莲子。
18.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4分)
2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譬如那首汉朝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描述了在茂盛的莲叶间采莲之乐趣。
B.我以为,人们喜爱荷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荷花的同生产品——藕和莲子。
C.自古以来入诗、人文、人画的植物不在少数,但是能像荷花这样留下这么多经典作品的,大概不是很多。
D.最直接表述这种喜爱之情的,莫过于宋人周敦颐的那篇《爱莲说》,直接以《爱莲》二字写入篇名。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当秋天来临时,叶子里面的叶绿素抵挡不住低温,开始变得呆滞。新的叶绿素很难形成,原有的叶绿素又逐渐被破坏。而叶黄素则比较稳定,它们在叶绿素消失的时候“重见天日”,因此绿色减退而黄色加浓,我们就会看到树叶变黄了。
有些树叶如枫树的叶子,一到秋季就变成了红色。①____________?原来,这是它们在巧妙地作过冬准备。在冬天到来之前,这些植物为了御寒,将体内一些复杂的有机物转化成糖分。细胞液里的糖分增加后,细胞间隙里的溶液就不易结冰,这就增加了植物的抗寒能力。在植物的叶子中储藏着由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淀粉只有转化成葡萄糖,②____________。但是到了深秋季节,天气变冷,叶子在白天制造的淀粉由于输送作用的减弱,到了晚上也不能完全变为葡萄糖运出叶子。同时叶子内的水分也逐渐减少,于是葡萄糖就留在叶子里,浓度越来越高。而葡萄糖的增多和秋天的低温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所以,花青素含量逐渐增多而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花青素是一种不稳定的有机物,其本身③__________,当它遇到酸性物质时会变成红色,遇到碱性物质时会变成蓝色。这样,花青素在酸性的叶肉细胞中就变成了红色,所以树叶就变成了红色。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请简述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述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秋冬季节,是落叶飘零的时候。为了加强城市的管理,有的地方让环卫工人24小时连续工作,相同的地点组成四个小组,轮流值班,坚守在“落叶第一线”;有的城市还喊出了“确保地面没有一片落叶”的口号,确保生活环境的干净清洁。但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市属公园首次尝试不立即清扫景区落叶,打造出了20处“最美落英缤纷”赏秋景点,引来无数市民前往拍照留念。
对此,你怎么看待?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或体验?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以及解答
1.解析:D
解答:“根本目的就是要让作品具有强烈的‘代入感’和‘感染力’,从而打动读者”错误。材料二说的是“散文及其他文学创作,其根本目的是呈现人类在某个历史时期生存和精神的奇崛状态和样貌”。
2.解析:A
解答:“楼肇明提出‘复调散文’理论……使散文创作摆脱了过度抒情的困境”错误。材料一说的是“楼肇明则提出‘复调散文’理论,认为散文表现的维度应该更丰富、复杂。新时期至今,散文创作总体上逐步摆脱过度抒情的弊病,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与艺术技巧的运用上不断拓展”。
3.解析:C
解答:“妖娆”是把文章写得“好看”“耐看”,能够在阅读者内心掀起浪花波涛。C项是关于作品内容内涵的表述,没有体现读者的阅读感受。
4.解析:①采用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先提出散文创作重视抒情的问题,接着分析过分倚重抒情的弊端,最终提出散文要以生命意蕴打动读者的观点。②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道理论证,引用了汪曾祺的话;举例论证,以《我与地坛》《瓦尔登湖》为例论证等。
解答:分析论证特点可从论证方式和论证方法等方面入手。论证方式上,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材料一共有八段。第一段,先提出散文重视抒情的问题;第二段,先承上说明散文过分倚重抒情受到质疑,接着以汪曾祺的话分析散文过分倚重抒情的弊端;第三段承上启下,交代“新时期至今,散文创作总体上逐步摆脱过度抒情的弊病”的事实;第四至五段,提出散文要以生命意蕴打动读者的观点;第六至七段以《瓦尔登湖》《我与地坛》《一个人的村庄》为例论证优秀的散文作品以生命意蕴打动读者的观点;第八段总结,好的散文作品应该具有生命意蕴和哲学内核。由以上分析可知,材料一采用的是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论证方法上,第二段引用汪曾祺的话,属于道理论证;第五、六段以《瓦尔登湖》《我与地坛》《一个人的村庄》为例论证观点,属于举例论证。
5.解析:①散文创作要体现写对整个世界的态度,以内在的生命意蕴,即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生活诗意的准确把握打动读者。②散文写作的表现内容应当是宽泛的,艺术形式应该是多样的。③散文创作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要对读者具有吸引力,要“好看”“耐看”,要引起读者的共鸣。
解答:关于散文创作,由材料一中的“散文来自对日常生活的审美体验……准确把握”、材料二中的“散文之所以能够绵延许久……这个‘诚意’是写对整个世界的态度”可得出解析①;由材料二中的“散文写作应当是宽泛的,自在的……框定跑马场”可得出解析②;由材料二最后一段的内容可得出解析③。
6.解析:D
解答: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此处写叶子“跳舞”“变戏法”是直接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赶走了‘我’的孤独”错误,文中没有谈及孤独。C项,从第⑥段内容来看,动物并不会把人当作食物是因为“它们对人始终恐惧”,这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
7.解析:D
解答: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最后一段在描写完夜晚的景色后,又写了“我走了3个多小时……凌晨3点”,给人以戛然而止的感觉。
8.解析: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白而均匀。②运用想象,想象树林里有动物在跟踪自己,想象跟踪自己的动物的警惕心理,引发读者思考动物与人的关系。
解答: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述艺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先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多个角度考虑,判断出画线的句子所用的艺术技巧,然后要分析艺术技巧在文章中具体运用时的表述效果。第④段中的“月光像用喷雾器喷洒在草叶上的乳液”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乳液,突出了月光的白而均匀。另外,第④段后面主要是的想象,想象有动物与自己并行,并进一步想象动物“觉得我不可能仅仅是走”的警惕心理,引发读者对动物与人关系的思考。
9.解析:①树林里的眼睛指的是动物的眼睛,文中虽然只有第③段描写了树林里的眼睛,但对动物的描写无处不在。②以“树林里的眼睛”为标题会让人发出“是谁的眼睛”“眼睛在看什么”的疑问,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树林里的眼睛”暗含了动物对人类的窥视与戒备,从而表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章主旨。
解答:本题考查赏析文章标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可从标题的含义入手。从文章内容来看,树林里的眼睛指的是动物的眼睛,这里的眼睛指代动物,所以文中虽然只有第③段描写了树林里的眼睛,但对动物的描写无处不在。其次可从文章标题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表述效果上来看,以“树林里的眼睛”为标题有设置悬念的作用,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从文章主旨上来看,“眼睛”象征着窥视,树林里动物对人的窥视其实就是动物对人有戒备之心,从而表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章主旨。
10.解析:B
解答:“然”是形容词词尾,与“烂”之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项。“烂然”是“草木之葩”的谓语,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项。“遂扫石而坐”中的“遂”为句间连词,连接两个分句,故“遂”前应断开,据此排除D项。故选B项。
11.解析:C
解答:“以两膝着地、臀部抬起为‘跽’”错,“两膝着地、臀部抬起”应为“跪”。“两膝着地,上身挺直”为“跽”。
12.解析:C
解答:一直未能写作,除了因为事务繁忙之外,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13.解析:(1)老人知道我们的心思,说:“我老了,(留着)没有用处了。”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2)不久,道士再次向立恭拱手行礼问:“先生为什么不肯给贫道赋诗?”
解答:(1)识:知道,懂得。怀:怀藏,怀抱。(2)揖:拱手行礼。奈何:为什么。与:给。
14.解析:写此游记时,早已物是人非,隐溪先生辞世,又将离去,往日游东山的欢乐加深了此刻的悲伤,所以游山之乐与聚散之悲呈反衬之势,乐愈乐,悲愈悲,进一步突出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解答: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提示,从原文中找出关于“游山之乐”与“聚散之悲”的内容,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合“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可知,写此文时早已物是人非。“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往日游东山的欢乐加深了此刻的悲伤,以往日之“乐”反衬今时之“悲”,进一步突出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15.解析:C
解答: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述技巧的能力。C项,“也是向徐君猷诉苦”理解错误。这两句的意思是:重阳节如何度过,只借酒消愁,打发时光而已。“断送”,有打发走之意,一方面是打发时光,另一方面是将内心苦闷、不如意打发走。这两句表明词人在慨叹自身忧愁凄苦的同时,也努力排解忧愁。
16.解析:①流露出词人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②“清尊”一句,写佳节难度只能借酒浇愁;“万事”一句,把过去看成虚幻的梦境;“明日黄花”一句,表述对未来的悲观惆怅。
解答:解决本题考查评价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下片就涵辉楼上宴席抒发感慨。“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两句表明词人此时的心态是消极悲观的,当然,在慨叹自身忧愁凄苦的同时,也努力排解忧愁。虽然词人努力排解心中的苦闷,但“万事到头都是梦”,因而“休休”,不要再提起了吧!“明日黄花蝶也愁”反用唐郑谷《十日菊》中“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句意,以蝶愁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再一次表述了的悲观、惆怅。
17.解析:(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2)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解答: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锲、折、盈、消、长。
18.解析:①毫不掩饰;②一枝独秀;③淋漓尽致;④卓尔不群
解答:第①处,根据“自己对荷花的喜爱”“这从大量的古诗词中可以看出……采莲之乐趣”,可知此处是说古人不掩饰对荷花的喜爱,可用“毫不掩饰”。毫不掩饰:完全不加以遮掩、矫饰。第②处,根据“在于成片的气势而非”,可知此处是说荷花之美在于花叶相互映衬,而非一枝的美丽,可用“一枝独秀”。一枝独秀:形容在同类事物中最为突出,最为优秀。第③处,此处是说清华园里月色下的荷塘美景在《荷塘月色》一文中被完全展现出来,可用“淋漓尽致”。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第④处,语境除了有荷花“与众不同”的意思,更强调其“超乎寻常”,可用“卓尔不群”。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
19.解析:在中国绘画史上,以荷花为主要内容的历代国画精品不在少数。
解答: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历代”应放在“国画”之前;二是成分残缺,“荷花”前缺少介词“以”。
20.解析:D
解答:D项,“直接以《爱莲》二字写入篇名”中书名号应为双引号。因为这里是强调“爱莲”二字,用书名号则表示这是一篇文章。
21.解析:①为什么会变成红色呢;②才能输送到植物的各部分去;③并没有颜色
解答:本题考查语言表述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①处,根据前文“一到秋季就变成了红色”、后面问号的提示以及后文对树叶变色的分析可知,此处可填“为什么会变成红色呢”之类的语句。第②处,根据前文“在植物的叶子中储藏着由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淀粉只有转化成葡萄糖”和后文“叶子在白天制造的淀粉由于输送作用的减弱,到了晚上也不能完全变为葡萄糖运出叶子……”可知,此处可填“才能输送到植物的各部分去”之类的语句。第③处,根据前文“花青素是一种不稳定的有机物,其本身”的提示和后文“当它遇到酸性物质时会变成红色,遇到碱性物质时会变成蓝色”可知,此处可填“并没有颜色”之类的语句。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压力锅菜谱大全-20220703102217
- 深圳市中小幼教师公需科目课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教
- TOGAF认证介绍讲义
- 兔子舞,主持词
- 05J909《工程做法》(标准图集)
- 阳江2024年广东阳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第十三批政府专职消防员(江城)招录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版
- 饲料加工原料与配方设计考核试卷
- 酱油品牌营销案例分析考核试卷
- 颜料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考核试卷
- 饮料产品包装材料与环保趋势考核试卷
- 初三语文总复习全程计划表
-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机工教案第九章教案555集成定时器介绍
- 污水处理运行质量保证措施
- 食材供货及质量保障措施方案
-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设计
- 营养学概论演示
-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课件
- 2023年四川省乡村医生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弹力重力和摩擦力
- 配料罐(搅拌罐)说明书
- 【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首都师范大学)》章节测试题及答案(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