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浏阳市新翰高级中学LIUYANGSHIXINHANGAOJIZHONGXUE浏阳市新翰高级中学LIUYANGSHIXINHANGAOJIZHONGXUE高考提分高考提分《高考历史总结性知识》近现史重点默写强记复习2金榜题名金榜题名走进北大水木清华走出中国放眼全球走向世界必备知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新翰高级中学新翰高级中学中国近代各政治派别的阶级属性和救国主张背景派别代表人物实践主张1东西方文明碰撞对近代中国转型的影响经济领域:政治领域:(3)思想领域:。(4)文化领域:(5)社会领域:2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1.民族觉醒的本质内涵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精神。进入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各民族之间空前形成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也在各民族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达到了升华。(1)鸦片战争——(2)甲午中日战争——五四运动——抗日战争——3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1)起义时代新:(2)起义形式新:(3)担负任务新:(4)治国方案新:(5)失败原因新:4晚清政府顺应近代化的举措洋务运动。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1898年维新变法期间,(4)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6.全民族抗战的具体表现(1)旗帜:(2)地域:(3)参战:(40团结:(5)合作:全国军队。7近代以来各阶层救亡图存派别/代表人物时间相关背景主张、事迹、成就评价地主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学习器物和技术鸦片战争前后①②③④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5060年代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空想性,社会条件不具备,未实践;《资政新篇》早期维新派(资产阶级):王韬、郑观应了解即可19世纪60年代①②③洋务派(地主阶级):李鸿章、奕䜣学习器物和技术维新派(资产阶级):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学习制度(君主立宪制)19世纪90年代①②③④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③清政府/顽固派(地主阶级):慈禧、光绪皇帝20世纪初革命派(资产阶级):孙中山学习制度(民主共和制)20世纪初①维新变法失败表明改良道路受挫②《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工具民族危机加剧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2.功绩(1)政治:(2)思想:3)风俗文化:(4)经济:3.局限性(1)(2)。激进派/知识分子(资产阶级):鲁迅、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学习思想文化1915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倒行逆施;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剧(无产阶级):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学习思想文化十月革命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8近代思想解放——向西方学习历程代表人物思想内容影响9中国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频繁,逐渐形成了西学东渐的局面,同时,中华文化也远播世界,对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线索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线索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趋势☆☆线索三近代中国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线索四现代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10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及特点学习背景:(2)学习内容:(3)学习过程:(4)学习对象:(5)进程艰难,11.近代中华文化的传播(东学西传)(1)唐人街:(2)科举制:(3)饮茶风俗(4)服饰风格13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命题要点3)阶层广泛:目的明确:层次鲜明:发展曲折:14近代中国人探索独立强国的道路选择(命题要点3)1.走西方人的路(1)维新派主张向(2)革命派主张向2.走俄国人的路:走自己的路:15毛泽东思想时期阶段著作主要内容16毛泽东思想可归纳为“一、三、三、三、四”一个结合:三个精髓:三大理论:“三项实践:四个阶段:17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阶段时间内容18邓小平理论最早提出:初步形成:理论深化:思想精髓:写入党章:解决问题:历史意义:19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基层治理1.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1937):经济上:政治上:2.抗日根据地(19371945):经济上:政治上:3.解放区(19451949):21全面评价新文化运动积极作用:①。②③④⑤局限性:①②22近代各阶层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社会阶层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主要原因24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命运原因目的不足实质26中西对比:比较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点欧洲启蒙运动中国新文化运动不同点所处时代主要任务理论体系具体影响深远影响局限性相同点背景内容性质作用27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与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关系甲午中日战争后,民国初期抗战前夕国民政府后期28.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1)(2)。(3)29近代中国五种经济形态比较经济类型含义特点产生背景概况影响自然经济(春秋战国~1956年)外国资本主义经济(1840~1949)洋务经济(19世纪60年代~1895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56年)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927~1949年)30“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现代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要调整调整原因核心内容结果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1956)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后)31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现代中国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项目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时间转变原因核心内容结果32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与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时期国国内外国内形势外交政策外交成就外交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国内外形式外交政策外交成就33【归纳1】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1)革命性(2)结盟性:(3)平等性:(4)外交指导思想呈现(5)出现两次外交高潮:(6)立足点:3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①②1992年初(2)过程:①提出概念:②明确目标:③确定框架:④完善理论:⑤初步建立:(3)作用:36,20世纪50—70年代中共各领域的“左”倾错误的表现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学术上,教育上,37,1956—1976年间,中共领导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经验教训有哪些?①②③。④⑤40思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1)(2)(3)(4)41思考: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42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的比较?西方模式(英)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工业化道路农业制度经济体制政治制度4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理论成就核心内容地位和影响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历程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时间内容45邓小平的理论形成过程(五次会议和一次南巡)过程主要理论酝酿时期首次提出初步形成成熟并成体系体系完整最终形成46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精髓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祖国统一精髓依靠力量48、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1.平等性:2.革命性:3.结盟性:4.过渡性:二、“一边倒”和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并不矛盾1.从地位上来说,独立自主是外交总原则,“一边倒”是外交基本方针。2.“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3.“一边倒”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49归纳提升】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1)(2)(3)(4)(5)(6)50★为何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6 表内乘法(二)综合与测试第2课时教学设计
- 绿化地面施工方案
- 兰州2024年甘肃兰州文理学院招聘2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与政策支持可行性研究报告
- 保定河北保定市人民医院招聘工作人员4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木房油漆施工方案
- 瑜伽基础知识课件下载
- 关于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园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文)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案及反思
- 丽水2024年下半年浙江丽水云和县选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光学金相显微技术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西安理工大学
- 2025年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教育培训学校前台岗位职责
-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实践《50有多大》全部教案(共2课时)
- 钻机培训课件
- 2025劳动合同书(版)
- 043-整体式汽车驱动桥壳体振动噪声优化数值研究
- 新建监控系统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近五年(2018-2022年)数学高考真题分类汇编10:统计概率(含答案+解析)
- 《智能建造技术与装备》 课件 第一章 绪论
- 国开2024年秋中国建筑史(本)终考任务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