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豫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施工作业指导书PAGE2-中豫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施工作业指导书房建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2022年12月8日目录土方工程作业指导书。。。。。。。。。。。。。。。。。。。。。。。。。。。。。3人工挖土施工。。。。。。。。。。。。。。。。。。。。。。。。。。。。。。。3机械挖土施工。。。。。。。。。。。。。。。。。。。。。。。。。。。。.。。。7人工回填施工。。。。。。。。。。。。。。。。。。。。。。。。。。。。。。。11机械回填施工。。。。。。。。。。。。。。。。。。。。。。。。。。。。。。。14地下防水工程作业指导书。。。。。。。。。。。。。。。。。。。。。。。。。。。18防水混凝土施工。。。。。。。。。。。。。。。。。。。。。。。。。。。。。.。.18地下SBS防水卷材施工.。。。。。。。。。。。。。。。。。。。。。。。。。。。213、模板工程作业指导书。。。。。。。。。。。。。。。。。。。。。。。。。。。。。244、钢筋工程作业指导书。。。。。。。。。。。。。。。。。。。。。。。。。。。。。395、普通混凝土工程作业指导书。。。。。。。。。。。。。。。。。。。。。。。。。。456、砌筑工程作业指导书。。。。。。。。。。。。。。。.。。。。。。。。。。。。。。487、地面与楼面工程作业指导书。。。。。。。。。。。。。。。。。。。。。。。。。。527-1、水泥砂浆楼地面施工。。。。。。。。。。。。。。。。。。。。。。。。。。。。527-2、石材楼地面施工。。。。。。。。。。。。。。。。。。。。。。。。。。。。。。567-3、地板砖楼地面施工。。。。。。。。。。。。。。。。。。。。。。。。。。。。。627-4、浴厕涂膜防水施工。。。。。。。。。。。。。。。。。。。。。。。。。。。。。668、门窗工程作业指导书。。。。。。。。。。。。。。。。。。。。。。。。。。。。。728-1、铝合金门窗施工。。。。。。。。。。。。。。。。。。。。。。。。。。。。。。728-2、塑钢门窗施工。。。。。。。。。。。。。。。。。。。。。。。。。。。。。。。779、装饰工程作业指导书。。。。。。。。。。。。。。。。。。。。。。。。。。。。。8110、外墙真石漆作业指导书。。。。。。。。。。。。。。。。。。。。。。。。。。。。8511、外墙外保温工程作业指导书。。。。。。。。。。。。。。。。。。。。。。。。。。9112、饰面板(砖)工程作业指导书。。。。。。。。。。。。。。。。。。。。。。。。。。9513、屋面工程作业指导书。。。。。。。。。。。。。。。。。。。。。。。。。。。。。。10013-1、屋面保温层施工。。。。。。。。。。。。。。。。。。。。。。。。。。。。。。。10013-2、屋面找平层施工。。。。。。。。。。。。。。。。。。。。。。。。。。。。。。。10313-3、屋面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施工。。。。。。。。。。。。。。。。。。。。。。。。。10513-4、屋面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11014、水电安装作业施工指导书。。。。。。。。。。。。。。。。。。。。。。。。。。。1131、土方工程作业指导书1-1人工挖土施工1范围用于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坑(槽)和管沟等人工挖土。2
施工准备2.1主要机具:尖、平头铁锹、手锤、手推车、梯子、铁镐、撬棍、钢尺、坡度尺、小线或20号铅丝等。2.2作业条件:2.2.1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2.2.2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2.2.3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内,要挖临时性排水沟。2.2.4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2.2.5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50cm,然后再开挖。 2.2.6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3
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槽边清底
3.2
坡度的确定:3.2.1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坑(槽)和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的规定,可不放坡,不加支撑。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m;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1.25m;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1.5m;
坚硬的粘土——2.0m。3.2.2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项次土的类别边坡坡度(高﹕宽)坡顶无荷载坡顶有静载坡顶有动载1中密的砂土1﹕1.001﹕1.251﹕1.502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751﹕1.001﹕1.253硬塑的轻亚粘土1﹕0.671﹕0.751﹕1.004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1﹕0.501﹕0.671﹕0.755硬塑的亚粘土、粘土1﹕0.331﹕0.501﹕0.676老黄土1﹕0.101﹕0.251﹕0.337软土(经井点降水后)1﹕1.003.3
根据基础和土质以及现场出土等条件,要合理确定开挖顺序,然后再分段分层平均下挖。3.3.1开挖各种浅基础,如不放坡时,应先沿灰线直边切出槽边的轮廓线。3.3.2开挖各种槽坑;浅条形基础。一般粘性土可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以60cm为宜,从开挖端部逆向倒退按踏步型挖掘。碎石类土先用镐翻松,正向挖掘,每层深度,视翻土厚度而定,每层应清底和出土,然后逐步挖掘。浅管沟。与浅的条形基础开挖基本相同,仅沟帮不切直修平。标高按龙门板上平往下返出沟底尺寸,当挖土接近设计标高时,再从两端龙门板下面的沟底高上返50cm为基准点,拉小线用尺检查沟底标高,最后修整沟底。开挖放坡的坑(槽)和管沟时,应先按施工方案规定的坡度,粗略开挖,再分层按坡度要求做出坡度线,每隔3m左右做出一条,以此线为准进行铲坡。深管沟挖土时,应在沟帮中间留出宽度80cm左右的倒土台。开挖大面积浅基坑时,沿坑三面同时开挖,挖出的土方装入手推车或翻斗车,由未开挖的一面运至弃土地点。3.4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当接近地下水位时,应先完成标高最低处的挖方,以便在该处集中排水。开挖后,在挖到距槽底50cm以内时,测量放线人员应配合抄出距槽底50cm平线;自每条槽端部20cm处每隔2~3m,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橛。在挖至接近槽底标高时,用尺或事先量好的50cm标准尺杆,随时以小木橛上平,校核槽底标高。最后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据此修整槽帮,最后清除槽底土方,修底铲平。3.5
基坑(槽)管沟的直立帮和坡度,在开挖过程和敞露期间应防止塌方,必要时应加以保护。在开挖槽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和直立帮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抛于槽边的土方(或材料)应距槽(沟)边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1.5m。在柱基周围、墙基或围墙一侧,不得堆土过高。3.6
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至弃土处,避免二次搬运。3.7
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段、逐片的分期完成。雨季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提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施工时,应加强对边坡、支撑、土堤等的检查。3.8
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0.3m。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的基土遭受冻结。如基坑(槽)开挖完毕后,有较长的停歇时间,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地基不得受冻。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用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4
质量标准4.1
保证项目:4.1.1柱基、基坑、基槽和管沟基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4.2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基坑、管沟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值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23标高长度、宽度边坡偏陡+0-50-0不允许用水准仪检查用经纬仪、拉线和尺量检查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5
成品保护5.1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时不得碰撞,也不得坐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标语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检查是否正确。 5.2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或变形。必要时,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 5.3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立即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敷设地上或地下管道、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损坏管线。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均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自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 6.2软土地区桩基挖土应防止桩基位移:在密集群桩上开挖基坑时,应在打桩完成后,间隔一段时间,再对称挖土;在密集桩附近开挖基坑(槽)时,应事先确定防桩基位移的措施。 6.3基底未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出0.3m厚土层,待做基础时再挖掉。 6.4施工顺序不合理:土方开挖宜先从低处进行,分层分段依次开挖,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6.5开挖尺寸不足: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除结构宽度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所需的宽度,在开挖前均应考虑。 6.6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不直不平,基底不平:应加强检查,随挖随修,并要认真验收。7
质量记录7.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7.2工程定位测量记录。1-2机械挖土施工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大型基坑(槽)、管沟以及大面积平整场地等机械挖土。2施工准备2.1主要机具:2.1.1挖土机械有:挖土机、推土机、铲运机、自卸汽车等。2.1.2一般机具有:铁锹(尖、平头两种)、手推车、小白线或20号铅丝和钢卷尺以及坡度尺等。2.2作业条件:2.2.1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2.2.2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2.2.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2.2.4开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开挖面以下0.5m,然后才能开挖。2.2.5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 2.2.6选择土方机械,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的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以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来确定,编好施工方案。 2.2.7施工区域运行路线的布置,应根据作业区域工程的大小、机械性能、运距和运形起伏等情况加以确定。 2.2.8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 2.2.9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3.2
坡度的确定:3.2.1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坑(槽)和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的规定,可不放坡,不加支撑。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m;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1.25m;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1.5m;
坚硬性粘土——2.0m。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项次土的类别边坡坡度(高﹕宽)坡顶无荷载坡质有静载坡顶有动载1中密的砂土1﹕1.001﹕1.251﹕1.502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751﹕1.001﹕1.253硬塑的轻亚粘土1﹕0.671﹕0.751﹕1.004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1﹕0.501﹕0.671﹕0.755硬塑的亚粘土、粘土1﹕0.331﹕0.501﹕0.676老黄土1﹕0.101﹕0.251﹕0.337软土(经井点降水后)1﹕1.00
3.2.3
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和边坡高度,结合当地同类土体的稳定坡度值确定。如地质条件好,土(岩)质较均匀,高度在10m以内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按下表规定:各类土的挖方边坡坡度项次土的类别边坡坡度(高﹕宽)1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1﹕1.25~1﹕1.152一般粘性土坚硬1﹕0.75~1﹕1.00硬塑1﹕1.0~1﹕1.253碎石类土充填坚硬、硬塑性粘土1﹕0.5~1﹕1.00充填砂土1﹕1.00~1﹕1.50
3.2.4
挖方经过不同类别土(岩)层或深度超过10m时,其边坡可做成折线形或台阶形。3.2.5
城市挖方因邻近建筑物限制,而采用护坡桩时,可以不放坡,但要有护坡桩的施工方案。3.3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3.3.1采用推土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一般应从两端或顶端开始(纵向)推土,把土堆向中部或顶端,暂时堆积,然后再横向将土推离基坑(槽)的两侧。3.3.2采用铲运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应纵向分行、分层按照坡度线向下铲挖,但每层的中心线地段应比两边稍高一些,以防积水。3.3.3采用反铲、拉铲挖土机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其施工方法有两种;端头挖土法:挖土机从基坑(槽)或管沟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自卸汽车配置在挖土机的两侧装运土。侧向挖土法:挖土机一面沿着基坑(槽)或管沟的一侧移动,自卸汽车在另一侧装运土。3.3.4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槽)或管沟深度的1/2。如挖土深度超过5m时,应按专业性施工方案来确定。3.4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3.4.1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深度大于1.5m时,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坑(槽)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3.4.2开挖基坑(槽)和管沟,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 暂留土层:一般铲运机、推土机挖土时,为20cm左右;挖土机用反铲、正铲和拉铲挖土时,为30cm左右为宜。3.4.3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3.5修帮和清底。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3.5.1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3.5.2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3.6雨、冬期施工:3.6.1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3.6.2雨期施工在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经常对边坡、支撑、土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3.6.3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期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3.6.4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以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温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30cm。3.6.5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基土受冻。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领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柱基、基坑、基槽、管沟和场地的基土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4.2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土方工程的挖方和场地平整允许偏差值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表面标高+0,-50用水准仪检查2长度、宽度-0用经纬仪、拉线和尺量检查3边坡偏陡不允许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5成品保护5.1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5.2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和变形。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或位移观测。5.3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敷设地上或地下管道、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管沟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自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6.2基底未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遇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出30cm土层不挖,待做基础时再挖。6.3施工顺序不合理: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应注意宜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6.4施工机械下沉:施工时必须了解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推土机、铲运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5m以上推铲土;挖土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8m以上挖土,以防机械自重下沉。正铲挖土机挖方的台阶高度,不得超过最大挖掘高度的1.2倍。6.5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的宽度。6.6雨季施工时,基槽、坑底应预留30cm土层,在打混凝土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7
质量记录7.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7.2工程定位测量记录。1-3人工回填土施工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物中的基坑、基槽、室内地坪、管沟、室外肥槽及散水等人工回填土。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土:宜优先选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大于50mm,含水率应符合规定。2.1.2主要机具: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40~60mm)、木耙、铁锹(尖头与平头)、2m靠尺、胶皮管、小线或木折尺等。2.2作业条件:2.2.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2.2.2回填前应对基础、箱型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进行检查验收,并且要办好隐检手续。其基础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方可进行回填土。2.2.3房心和管沟的回填,应在完成上下水、煤气的管道安装和管沟墙间加固后,再进行。并将沟槽、地坪上的积水和有机物等清理干净。2.2.4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回填土的高度或厚度。如在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上,每隔3m钉上水平橛;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上标高控制木桩。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3.2填土前应将基坑(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肥槽回填前,必须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3.3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3.4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m;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3.5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3.6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如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2。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3.7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然后再在外侧回填土方。3.8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应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粒料。3.9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定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3.10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3.11雨、冬期施工:3.11.1基坑(槽)或管沟的回填土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注意雨情,雨前应及时夯完已填土层或将表面压光,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排除雨水。3.11.2冬期回填土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50%;其中冻土块体积不得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其粒径不得大于150mm。铺填时,冻土块应均匀分布,逐层压实。3.11.4填土前,应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填土的上层应用未冻土填铺,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11.5管沟底至管顶0.5m范围内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室内房心、基坑(槽)或管沟不得用含冻土块的土回填。3.11.6回填土施工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已填土层受冻,应及时采取防冻措施。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4.1.2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或施工规范的规定。4.1.3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实。取样测定夯实后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4.2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回填土工程允许偏差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顶面标高+0,-50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2表面平整度20用2m靠尺和楔形尺量检查5成品保护5.1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填运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定期复测和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5.2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汽车直接倒土入槽。5.3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坏时,方可回填。5.4管沟中的管线,肥槽内从建筑物伸出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后,再按规定回填土料,不得碰坏。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求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6.2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季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坑(槽)底有有机杂物或落土清理不干净,以及冬期做散水,施工用水渗入垫层中,受冻膨胀等造成。这些问题均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各项规定,并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6.3管道下部夯填不实:管道下部应按标准要求填夯回填土,如果漏夯不实会造成管道下方空虚,造成管道折断而渗漏。6.4回填土夯压不密: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实。7质量记录:7.1地基钎探记录。7.2地基隐蔽验收记录。7.3回填土的试验报告。1-4机械回填土施工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物、构筑物大面积平整场地、大型基坑和管沟等回填土。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碎石类土、砂土(使用细砂、粉砂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和爆破石碴,可用作表层以下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当2/3或则3/4(使用振动碾时),含水率应符合规定。2.1.2粘性土应检验其含水率,必须达到设计控制范围,方可使用。2.1.3盐渍土一般不可使用。但填料中不含有盐晶、盐块或含盐植物的根茎,并符合《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附表1.8的规定的盐渍土则可以使用。2.1.4主要机具:装运土方机械有:铲土机、自卸汽车、推土机、铲运机及翻斗车等。碾压机械有:平碾、羊足碾和振动碾等。一般机具有: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铁锹(平头或尖头)、2m钢尺、20号铅丝、胶皮管等。2.2作业条件:2.2.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2.2.2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合格后要作好隐蔽和验收手续。2.2.3施工前,应做好水平高程标志布置。如大型基坑或沟边上每隔1m钉上水平桩橛或邻近的固定建筑物上抄上标准高程点。大面积场地上或地坪每隔一定距离钉上水平桩。2.2.4确定好土方机械、车辆的行走路线,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加宽等准备工作。同时要编好施工方案。3操作工艺工艺流程:基坑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3.1填土前,应将基土上的洞穴或基底表面上的树根、垃圾等杂物都处理完毕,清除干净。3.2检验土质。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3.3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或按下表选用。填土每层的铺土厚度和压实偏差 压实机具每层铺土厚度(mm)每层压实遍数(遍)平碾200~3006~8羊足碾200~3508~16振动平碾600~15006~8蛙式柴油式打夯机200~2503~4
3.4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不应超过以下规定: 平碾:2km/h羊足碾:3kw/h振动碾:2km/h3.5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碾迹重叠0.5~1.0m左右,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3.6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填土后,如设计不要求边坡修整,宜将填方边缘宽填0.5m;如设计要求边坡修平拍实,宽填可为0.2m。3.7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的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3.8回填土每层压实后,应按规定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3.9填方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夯实。3.10雨、冬期施工:3.10.1雨期施工的填方工程,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层分段逐片进行。重要或特殊的土方回填,应尽量在雨期前完成。3.10.2雨施时,应有防雨措施或方案,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和地坪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3.10.3填方工程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需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3.10.4冬期填方前,应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距离边坡表层1m以内不得用冻土填筑;填方上层应用未冻、不冻胀或透水性好的土料填筑,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10.5冬期施工室外平均气温在-5℃以上时,填方高度不受限制;平均温度在-5℃以下时,填方高度不宜超过下表的规定。但用石块和不含冰块的砂土(不包括粉砂)、碎石类土填筑时,可不受表内填方高度的限制。冬期填方高度限制 平均气温(℃)填方高度(m)-5~-104.5-11~-153.5-16~-202.53.10.6冬期回填土方,每层铺筑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其中冻土块体积不得超过填方总体积的15%;其粒径不得大于150mm。铺冻土块要均匀分布,逐层压(夯)实。回填土方的工作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已填方土层受冻。并且要及时采取防冻措施。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4.1.2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4.1.3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取样测定夯实后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4.2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回填土工程允许偏差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顶面标高+0,-50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2表面平整度2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尺量检查5成品保护5.1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控制桩、标准水准点及龙门板等,填运土方时不得碰撞,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定期复测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5.2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用汽车直接将土倒入基坑(槽)内。但大型地坪不受限制。5.3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回填土而受破坏时,方可回填土方。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6.2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季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基底有机物或树根、落土等杂物清理不彻底等原因,造成回填土下沉。为此,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规定,并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6.3回填土夯压不密实: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压实。6.4在地形、工程地质复杂地区内的填方,且对填方密实度要求较高时,应采取措施。(如排水暗沟、护坡桩等),以防填方土粒流失,造成不均匀下沉和坍塌等事故。6.5填方基土为杂填土时,应按设计要求加固地基,并要妥善处理基底下的软硬点、空洞、旧基以及暗塘等。6.6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回填和压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使用细粒土料回填。6.7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如设计无要求时,可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密实要求和地基情况等,与建设单位共同确定(沉降量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7质量记录7.1地基处理记录。7.2地基钎探记录。7.3地基隐蔽验收记录。7.4回填土的试验报告。2、地下防水工程2-1防水混凝土施工1范围适用于一般民用及工业建筑的地下室防水,推荐刚性防水做法;UEA补偿收缩混凝土刚性防水施工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水泥:宜用425号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严禁使用过期,受潮、变质的水泥。2.1.2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2.1.3石:宜用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大于1%,吸水率不大于1.5%。2.1.4水:饮用水或天然洁净水。2.1.5U.E.A膨胀剂:其性能应符合行业标准《混凝土膨胀剂》(JC476—92),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的规定,与其它外加剂混合使用时,应经试验试配后使用。2.1.6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翻斗车、手推车、振捣器、溜槽、串桶、铁板、吊斗,计量器具磅秤等。2.2作业条件:2.2.1钢筋、模板上道工序完成,办理隐检、预检手续。注意检查固定模板的铁丝、螺栓是否穿过混凝土墙,如必须穿过时,应采取止水措施。特别是管道或预埋件穿过处是否已做好防水处理。木模板提前浇水湿润,并将落在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2.2.2根据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2.2.3材料需经检验,由试验室试配提出混凝土配合比,试配的抗渗等级应按设计要求提高0.2MPa。2.2.4如地下水位高,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期间继续做好降水,排水。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运输混凝土浇筑养护3.2混凝土搅拌:搅拌投料顺序:石子砂水泥U.E.A膨胀剂水。投料先干拌0.5~1min再加水。水分三次加入,加水后搅拌1~2min(比普通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0.5min)。混凝土搅拌前必须严格按试验室配合比通知单操作,不得擅自修改。散装水泥、砂、石车车过磅,在雨季,砂必须每天测定含水率,调整用水量。现场搅拌坍落度控制6~8cm,泵送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14~16cm。3.3运输:混凝土运输供应保持连续均衡,间隔不应超过1.5h,夏季或运距较远可适当掺入缓凝剂,一般掺入2.5‰~3‰木钙为宜。运输后如出现离析,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3.4混凝土浇筑:应连续浇筑,宜不留或少留施工缝。3.4.1底板一般按设计要求不留施工缝或留在后浇带上。3.4.2墙体水平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少于200mm的墙体上,墙体如有孔洞,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宜少于300mm,施工缝形式宜用凸缝(墙厚大于30cm)或阶梯缝、平直缝加金属止水片(墙厚小于30cm),施工缝宜做企口缝并用B.W止水条处理垂直施工缝宜与后浇带、变形缝相结合。3.4.3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杂物,冲净并湿润,再铺一层2~3cm厚水泥砂浆(即原配合比去掉石子)或同一配合比的减石子混凝土,浇筑第一步其高度为40cm,以后每步浇筑50~60cm,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浇筑。混凝土由高处自由倾落不应大于2m,如高度超过3m,要用串桶、溜槽下落。3.4.4应用机械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振捣时间一般10s为宜,不应漏振或过振,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铺灰和振捣应选择对称位置开始,防止模板走动,结构断面较小,钢筋密集的部位严格按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要求操作,浇筑到最上层表面,必须用木抹找平,使用表面密实平整。3.5养护:常温(20~25℃)浇筑后6~10h苫盖浇水养护,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不少于14d。3.6冬期施工:水和砂应根据冬施方案规定加热,应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采用综合蓄热法保温养护,冬期施工掺入的防冻剂应选用经认证的产品。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不大于15℃。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外加剂及预埋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4.1.2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配合比及试块试验报告。连续浇筑混凝土每500m3应留置一组6个抗渗试块,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2组。4.1.3施工缝、变形缝、止水片、穿墙管、支摸铁件设置与构造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严禁有渗漏。4.2基本项目:混凝土表面平整,无露筋、蜂窝等缺陷,预埋件位置正确。
5成品保护5.1为保护钢筋、模板尺寸位置正确,不得踩踏钢筋,并不得碰撞、改动模板、钢筋。5.2在拆模或吊运其它物件时,不得碰坏施工缝处企口,及止水带。5.3保护好穿墙管、电线管、电门盒及预埋件等,振捣时勿挤偏或使预埋件挤入混凝土内。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严禁在混凝土内任意加水,严格控制水灰比,水灰比过大将影响U.E.A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率,直接影响补偿收缩及减少收缩裂缝的效果。6.2细部构造处理是防水的薄弱环节,施工前应审核图纸,特殊部位如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预埋件等细部要精心处理。6.3地下室防水工程必须由防水专业队施工,其技术负责人及班组长必须持有上岗证书。施工完毕,及时整理施工技术资料,交总包归档。地下室防水工程保修期三年,出现渗漏要负责返修。6.4穿墙管外预埋带有止水环的套管,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固定,止水环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振捣密实,防止漏振,主管与套管按设计要求用防水密封膏封严。6.5结构变形缝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止水带位置要固定准确,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浇筑振捣,保证密实,止水带不得偏移,变形缝内填沥青木丝板或聚乙烯泡沫棒,缝内20mm处填防水密封膏,在迎水面上加铺一层防水卷材,并抹20mm防水砂浆保护。6.6后浇缝一般待混凝土浇筑六周后,应以原设计混凝土等级提高一级的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浇筑前接槎处要清理干净,养护28d。7质量记录7.1材料(水泥、砂、石、U.E.A,外加剂等)的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7.2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包括抗压及抗渗试块)。7.3隐检记录。7.4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7.5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7.6其它技术文件。2-2地下改性沥青油毡(SBS)防水层施工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高聚物改性沥青油毡地下防水层工程施工。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要求2.1.1高聚物改性沥青油毡防水卷材。规格:见下表。高聚物改性沥青油毡防水卷材规格 厚度(mm)宽度(mm)长度(m)2.03.04.05.0≥1000≥1000≥1000≥100020101010
技术性能:见下表。高聚物改性沥青油毡防水卷材技术性能 项目单位指标聚酯胎麻布胎聚乙烯胎玻纤胎拉伸性能拉力N≥400≥500≥50≥200延伸率%≥30≥5≥200≥50耐热度85℃受热2h不流淌,涂盖层无滑动低温柔性-15℃绕规定直径圆棒,无裂纹不透水性压力/保持时间0.2MPa/30min2.1.2配套材料:氯丁橡胶沥青胶粘剂,氯丁橡胶加入沥青及溶剂配制而成的黑色液体。用于油毡接缝的粘结。橡胶沥青乳液:用于卷材粘结。橡胶沥青嵌缝膏:用于特殊部位、管根、变形缝等处的嵌固密封。汽油、二甲苯等:用于清洗工具及污染部位。2.2主要用具:2.2.1清理用具:高压吹风机、小平铲、笤帚。2.2.2操作工具、电动搅拌器、油毛刷、铁桶、汽油喷灯或专用火焰喷枪、压子、手持压滚、铁辊、剪刀、量尺、1500mmφ30管(铁、塑料)、划(放)线用品。2.3作业条件:2.3.1施工前审核图纸,编制防水工程施工方案,并进技术交底。地下防水工程必须由专业队施工,操作人员持证上岗。2.3.2铺贴防水层的基层必须按设计施工完毕,并经养护后干燥,含水率不大于9%;基层应平整、牢固,不空鼓开裂、不起砂。2.3.3防水层施工涂底胶底(冷底子油),应将基层表面清理干净。2.3.4施工用材料均匀易燃,因而应准备好相应的消防器材。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基层清理涂刷基层处理剂铺贴附加层热熔铺贴卷材热熔封边做保护层3.2基层清理:施工前将验收合格的基层清理干净。3.3涂刷基层处理剂:在基层表面满刷一道用汽油稀释的氯丁橡胶沥青胶粘剂,涂刷应均匀,不透底。3.4铺贴附加层:管根、阴阳角部位加铺一层卷材。按规范及设计要求将卷材裁成相应的形状进行铺贴。3.5铺贴卷材:将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按铺贴长度进行裁剪并卷好备用,操作时将已卷好的卷材,用φ30的管穿入卷心,卷材端头比齐开始铺的起点,点燃汽油喷灯或专用火焰喷枪,加热基层与卷材交接处,喷枪距加热面保持300mm左右的距离,往返喷烤、观察当卷材的沥青刚刚熔化时,手扶管心两端向前缓缓滚动铺设,要求用力均匀、不窝气,铺设压边宽度应掌握好,满贴法搭接宽度为80mm,条粘法搭接宽度为100mm。3.6热熔封边:卷材搭接缝处用喷枪加热,压合至边缘挤出沥青粘牢。卷材末端收头用橡胶沥青嵌缝膏嵌固填实。3.7保护层施工:平面做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立面防水层施工完,应及时稀撒石碴后抹水泥砂浆保护层。4质量标准4.1保证项目:4.1.1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胶粘剂的规格、性能、配合比必须按设计和有关标准采用,应有合格的出厂证明。4.1.2卷材防水层特殊部位的细部作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4.1.3防水层严禁有破损和渗漏现象。4.2基本项目:4.2.1基层应平整,无空鼓、起砂,阴阳角应呈圆弧形或钝角。4.2.2改性沥青胶粘剂涂刷应均匀,不得有漏刷、透底和麻点等现象。4.2.3卷材防水铺附加层的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分层的接头搭接宽度应符合规范的规定,收头应嵌牢固。4.2.4卷材粘结应牢固,无空鼓、损伤、滑移翘边、起泡、皱折等缺陷。5成品保护5.1地下卷材防水层部位预埋的管道,在施工中不得碰损和堵塞杂物。5.2卷材防水层铺贴完成后,应及时做好保护层,防止结构施工碰损防水层;外贴防水层施工完后,应按设计砌好保护墙。5.3卷材平面防水层施工,不得在防水层上放置材料及作为施工运输车道。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卷材搭接不良:接头搭接形式以及长边、短边的搭接宽度偏小,接头处的粘结不密实,接槎损坏、空鼓;施工操作中应按程序弹标准线,使与卷材规格相符,操作中齐线铺贴,使卷材接搭长边不小于100mm,短边不小于150mm。6.2空鼓:铺贴卷材的基层潮湿,不平整、不洁净、产生基层与卷材间窝气、空鼓;铺设时排气不彻底,窝住空气,也可使卷材间空鼓;施工时基层应充分干燥,卷材铺设应均匀压实。6.3管根处防水层粘贴不良:清理不洁净、裁剪卷材与根部形状不符、压边不实等造成粘贴不良;施工时清理应彻底干净,注意操作,将卷材压实,不得有张嘴、翘边、折皱等现象。6.4渗漏:转角、管根、变形缝处不易操作而渗漏。施工时附加层应仔细操作;保护好接槎卷材,搭接应满足宽度要求,保证特殊部位的施工质量。7质量记录7.1防水卷材应有产品合格证,现场取样复试合格资料。7.2胶结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使用配合比资料。7.3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资料及质量检验评定资料。3、模板工程一、适用范围适用于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钢木模板、大模板的安装与拆除。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和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00Kg以上的需要专家论证后实施。二、作业准备1、技术准备1)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设计图纸、会审记录、规范、规程和作业指导书;2)熟悉施工环境,掌握施工特点,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安全培训;3)熟悉图纸,做好模板设计。根据施工流水段和图纸中的具体节点,提前进行模板翻样工作,找出模板工程中施工难点(梁墙交接节点、墙边洞口等)、安全质量施工注意点等,确定施工方法,做好技术交底工作;2、人员准备根据施工难度、质量和工期特点,选用综合素质好、参加过同类工程施工的劳务队伍,施工过程中可根据进度要求随时增加人员。3、机械设备及工器具准备根据工程特点和进度要求,配备满足要求的机械设备及工器具,如斧子、锯、刨子、扳手、打眼电钻、线坠、靠尺板、方尺、铁水平、撬棍、吊装索具等。4、材料准备1)根据施工进度要求进行材料供应分析,编制施工材料用量计划和材料采购计划;2)选定墙体大钢模板的加工厂家并提前加工制作;组织模板进场并进行验收;3)模板进场后,必须按照模板的设计要求验收,校正调整达到标准后先用抛光机磨光,刷两遍纯机油,纯机油应当涂刷均匀无漏刷现象,使用后用水性脱模剂。5、现场准备1)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模板存放区进行硬化;2)弹好楼层的墙边线、柱边线、楼层标高线和模板控制线、门窗洞口位置线,打楼板混凝土时墙柱根部200mm宽范围模板底口已严格找平,安装大模板时用2m靠尺检查。在墙皮线外5mm粘贴20mm厚海绵条。3)墙、柱钢筋绑扎完毕,水电预埋、箱盒、预埋件、门窗洞口安装完毕,检查保护层厚度已满足要求,办完隐蔽工程验收手续;4)施工缝处混凝土已剔凿到密实层,用水冲洗干净,并办理隐预检手续;5)钢模板前应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刷好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不汪油、不淌油。三、技术要求1)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正确;2)模板及支架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所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3)施工过程中对模板及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解决;4)模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安装方便;5)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6)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1.5/1000(钢支撑),或2/1000~3/1000(木支撑)。7)能与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特征、施工条件和浇筑方法相适应。8)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所使用的模板,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效果。四、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1、柱模板2、剪力墙模板3、梁模板4、楼板模板五、施工要求1、底板侧摸及反梁模板:1)底板侧模通常采用做完防水的外保护砖墙作为外模板,如果采用组合小钢模、竹胶板、多层板时因为单面支模,应确保支撑的牢固,并支顶和斜拉相结合。2)基础反梁高出底板上皮,在底板钢筋上支模板时应先在墙柱插筋及梁筋上划出标高控制线。3)在基础底板上按模板底口标高焊出支撑钢筋,支撑钢筋与底板连接应用电弧焊,不能用电弧点焊。钢筋连接牢固后将反梁模板支撑在上面。4)根据模板设计反梁模板加穿梁螺栓和三角支撑。5)反梁如作导墙时,应严格拉通线并控制轴线及墙厚,防止接模出错。梁顶标高要严格找平,防止接模根部漏浆。外导墙(反梁)如有对穿螺栓,要用止水螺栓和止水顶撑。2、施工缝模板:1)基础底板后浇带可采用混凝土凹企口形式,凹槽可用50×100mm木枋,刨成梯形,宽边对外固定于侧模里侧中间;侧模板可用小钢摸、多层板、竹胶板,也可用钢板网。上下各固定一块与钢筋保护层同厚的木条。注意底板后浇带在垫层上一定要留设集水坑。2)墙体后浇带留设平缝,防水外墙可采用加设钢板止水带、止水条和外贴止水带三种防水形式,施工缝模板可采用齿形木板,此处墙体外侧要用整块模板。3)顶板施工缝模板可采用齿形木板,顶板具有防水功能的施工缝防水形式按施工方案。梁、板后浇带模板必须一次支摸,留清扫口并便于主体拆模。4)注意外墙模一定要用止水螺栓和止水顶撑,穿墙套外有止水环,内有挡圈。3、柱模板1)在保证楼板混凝土尤其是柱子周围充分整平的基础上,弹好柱皮线和模扳控制线,在柱皮外侧5mm贴20mm厚海绵条,以保证下口、接缝严密。2)安装柱模板:通排柱,先安两边柱,经校正、固定,再拉通线安装中间各柱。模板按柱子大小,预拼成一面一片(一面的一边带两个角模),或两面一片就位后先用铁丝与主筋绑扎临时固定,用U型卡将两侧模板连接卡紧,安装完两面再安另外两面模板。3)安装柱箍:柱箍可用角钢、钢管等制成,采用木模板时可用螺栓、方木制作钢木箍,根据侧压力大小在模板设计时确定柱箍尺寸间距。根据柱断面大小、柱箍尺寸、间距,还应计算柱面挠度,必要时加柱断面对拉螺栓。4)安装柱箍的拉杆或斜撑。柱模每边至少设两根拉杆,固定于事先预埋在楼板的钢筋环上,用经纬仪控制,用花兰螺栓调节校正模板垂直度。拉杆与地面直为45°,预埋的钢筋环与柱距离宜为3/4柱高。5)将柱模板内清理干净,封闭清理口,办理柱模预检。注意垃圾清扫口宜在柱根脚部留,且对角各留一个。4、剪力墙模板1)采用300、600系列组合钢模板及多层板、竹胶板模板按位置线安门洞口模板,下洞口木砖(或洞口埋件)、焊洞口模外顶撑,下预埋件及穿墙套管。把预先拼装好的一面模板按位置线就位,然后安装拉杆或斜撑,安塑料套管和穿墙螺栓,穿墙螺栓规格和间距在模板设计时应明确规定。清扫墙内杂物,再安另一侧模板,调整斜撑(拉杆)使模板垂直后,拧紧穿墙螺栓。模板安装完毕后,检查一遍扣件,螺栓是否紧固,模板拼缝及下口是否严密,办完预检手续。2)全现浇结构采用配套大模板在下层外墙混凝土强度不低于7.5MPa时,利用下一层外墙螺栓挂金属三角平台架。安装内横墙、内纵墙模板。在内墙模板的外端头安装活动堵头模板,它可以用木板或用铁板根据墙厚制作,模板要严密,防止浇筑内墙混凝土时,混凝土从外端头部位流出。先安装外墙内侧模板,按楼板的位置线将大模板就位找正,然后安装门窗洞口模板。门窗洞口模板应加定位筋固定和支撑,门窗洞口模板与墙模接合处应加垫海绵条防止漏浆。安装外墙外侧模板,模板放在金属三角平台架上,将模板就位找正,穿墙螺栓紧固校正注意施工缝模板的连接处必须严密,牢固可靠,防止出现错台和漏浆的现象。注意穿墙螺栓与顶撑有的是在一侧模立好后先安,再立另一侧模,有的则可以两边模均立好才从一侧模穿入。5、安装梁模板:1)柱子拆模后在混凝土上弹出轴线和水平线。2)安装梁钢支柱之前(如土地面必须夯实)支柱下垫通长脚手板。一般梁支柱采用单排,当梁截面较大时可采用双排或多排,支柱的间距应由模板设计规定,一般情况下,间距以600~1000mm为宜。支柱上面垫100mm×100mm方木,支柱双向加剪刀撑和水平拉杆离地500mm设一道,遇水平拉杆双向顶墙时,可不设剪刀撑。否则每开间应至少有双向剪刀撑一道。3)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板,并拉线找直,梁底板应起拱,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梁底板按设计要求起拱。如无设计要求时,钢支撑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1.5/1000,木支撑应为2/1000~3/1000。4)绑扎梁钢筋,经检查合格后办理隐检,并清除杂物,安装侧模板,把两侧模板与底板用U型卡连接。5)用梁托架或三角架支撑固定梁侧模板,注意梁侧模根部一定要严格顶梁。龙骨间距应由模板设计规定,一般情况下宜为750mm,梁模板上口用定型卡子固定。当梁高超过600mm时,加穿梁螺栓加固。6)安装后校正梁中线、标高、断面尺寸。将梁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梁端为清扫口暂不封堵。自检合格后办预检。,6、楼板模板1)土地面应夯实,并垫通长脚手板,楼层地面立支柱前也应垫通长脚手板,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严格按各开间支撑布置图支模。2)从边跨一侧开始安装,先安第一排龙骨和支柱,临时固定再安第二排龙骨和支柱,依次逐排安装。支柱与龙骨间距应根据模板设计规定。一般支柱间距为800~1200mm,大龙骨间距为600~1200mm,小龙骨间距为400~600mm(注意尽量减少大小龙骨的悬挑尺寸,这与支柱第一排与墙距离有关)。3)调节支柱高度,将大龙骨找平。4)铺楼板底模,楼板底模可以采用木模板和钢模板、多层板、竹胶板,多层板、竹胶板板缝采用硬拼,保证拼缝严密,不漏浆,普通木模板则要留板缝以备浇水膨胀。小钢模采用U型卡连接,U型卡间距一般不大于300mm,模板铺贴顺序可以从一侧开始,不合模数部分可用木模板代替。顶板模板与四周墙体或柱头交接处应加垫海绵条防止漏浆。5)平台板铺完后,用水平仪测量模板标高,进行校正,并用靠尺找平。6)标高校完后,支柱之间应加水平拉杆。根据支柱高度决定水平拉杆设几道。一般情况下离地面200~300mm处设一道,往上纵横方向每隔1.6m左右一道,碗扣式脚手架经计算横杆间距可采用1.2m、1.6m、1.8m不等。7)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对无梁的板,灌筑混凝土前有一侧板端不封,留作清扫口用,对有梁的板,可以封堵,有梁端清扫口即可),办预检。7、门窗口模板:门窗洞口模板可采用钢木模板或定型模板,模板内要打斜撑进行加固,洞口的支撑要在墙体内单独加筋进行固定和支撑。侧面与墙模相接处应加垫海绵条防止漏浆。外窗口模板可将滴水线或鹰嘴一次支好,减少抹灰工作量。8、楼梯模板:可采用木模、钢模及定型模板,应严格控制楼梯平台、踏步标高和楼梯的几何尺寸及倾斜角度。支模时要考虑踏步、平台、楼板上装修厚度的不同,留好预留量。楼梯休息平台甩施工缝时应用齿形缝,甩在板跨中部1/3范围位置内,且留出梁及梁板支座位置。9、模板拆除:1)模板、支(拱)架的拆除期限应根据结构物特点、模板部位、混凝土所达到的强度以及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来决定。不同部位混凝土拆模时强度、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符合下列规定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底模应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表3.4规定表3.4结构类型结构跨度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百分率(%)板、拱≤2502~875>8100梁≤875>8100悬臂梁(板)≤275>2100芯模或预留孔洞的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和孔洞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结构或构件芯部混凝土与表面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面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大于20℃(预应力箱梁和截面较为复杂时,温差大于15℃)时不宜拆模。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在寒冷季节,环境温度低于0℃时不宜拆模。在炎热和大风干燥季节,应逐段拆模、边拆边盖的拆模工艺。拆模时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坏。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吊运模板。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2)模板拆除应依据设计和规范强度要求,并且现场宜留设拆模同条件试块,含侧模、底模、外墙挂架子和楼板混凝土上人强度;墙、柱、梁模板应优先考虑整体拆除,便于整体转移后,重复进行整体安装。柱子模板拆除:先拆掉柱斜拉杆或斜支撑,卸掉柱箍,再把连接每片柱模板的U型卡拆掉,然后用橇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墙模板拆除:先拆除穿墙螺栓等附件,再拆除斜拉杆或斜撑,用橇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离开墙体,即可把模板吊运走。楼板、梁模板拆除:应先拆掉梁侧帮模,再拆除楼板模板,楼板模板拆模先拆掉水平拉杆,然后拆除支柱,每根龙骨留1~2根支柱暂不拆。操作人员站在已拆除的空隙。拆去近旁余下的支柱使其龙骨自由坠落。用钩子将模板钩下,等该段的模板全部脱落后,集中运出,集中堆放。楼层较高,支模采用双层排架时,先拆上层排架时,使龙骨和模板落在底层排架上,上层钢模全部运出后,再拆底层排架。有穿梁螺栓者先拆掉穿梁螺栓和梁托架,再拆除梁底模。侧模板(包括墙柱模板)拆除时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拆模强度常温下取2.5MPa且无大气温度骤变时可控制10天。入冬以4MPa取代,外墙挂架子,按7.5MPa)。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粘结物,涂刷脱模剂,拆下的扣件及时集中收集管理。全钢大模板拆除:a拆除模板顺序与安装模板顺序相反,先拆纵墙模板后拆横墙模板,首先拆下穿墙螺栓再松开地脚螺栓使模板向后倾斜与墙体脱开。如果模板与混凝土墙面吸附或粘接不能离开时,可用撬棍撬动模板下口,不得在墙体上口撬模板,或用大铁锤砸模板。应保证拆模时不晃动混凝土墙体,尤其拆门窗洞模板时不能用大锤砸模板。b拆除全现浇结构模板时,应先拆外墙外侧模板,再拆除内侧模板。c清除模板平台上的杂物,检查模板是否有勾挂兜绊的地方,调整塔臂至被拆除模板的上方,将模板吊出。d大模板吊至存放地点时,必须一次放稳,保持自稳角为75°~80°面对面放,中间留500mm工作面,及时进行模板清理,涂刷隔离剂,保证不漏刷,不流淌(用橡皮刮子刮薄)每块模板后面挂牌,标明清理、涂刷人名单,模板堆放区必须有围栏,挂牌子,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e大模板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大模板上后开孔应打磨平,不用者应补堵后磨平,保证使用质量。f为保证墙筋保护层准确,大模板顶应配合钢筋工安水平外控扁铁定距框3)注意即使梁板混凝土达到100%强度,有时也不能拆。要计算上层支模、绑筋、浇混凝土的重量。本层混凝土楼板可能承受不了上层传来的荷载,因此往往要隔层,甚至隔二层拆模,要通过计算确定。4)即使混凝土已达100%强度,上面拆模时也要注意临时堆放模板是否超混凝土楼板允许使用荷载,作好验算,以免压坏楼板。六、劳动组织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2、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进度要求、施工段大小、施工机械确定人员数量和组合表3.5序号类别数量1负责人12技术1~33专兼职安全员23技术、质检、测量人员3~64工班长3~5吊运、信号4~6模板安装组50~8普工组20~其中负责人、技术人员、专职安全员、质检员必须由正式职工担任,并可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工人。七、材料要求1、所选材料应根据模板设计方案确定,符合相应材料的相关质量标准要求;2、竹胶板、多层板1)外观质量标准(通过观察检验)任意部位不得有腐朽、霉斑、鼓泡。公称幅面内不得有板边缺损。每㎡单板脱胶≤0.001㎡。每400m㎡最大凹陷深度≤0.005㎡。2)规格尺寸标准见下表表3.6序号项目允许限度1厚度δ=12mm±0.8mmδ=15mm±1.0mm2长、宽±3mm3对角线长度差≤5mm4翘曲度≤1.0%3、小钢模系列1)规格尺寸标准表3.7序号项目要求尺寸(mm)允许偏差(mm)1长度L0,-1.002宽度b0,-0.803沿板长度的孔中心距N*150±0.604面板端与两凸棱面的垂直度90°d≤0.505板面平面度/f1≤1.002)外观要求:板面防锈油涂刷均匀,其他面防锈漆涂刷均匀。4、大模板制作质量的要求表3.8项次项目名称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板面平整3用2m靠尺塞尺检查2模板高度+3-5用钢尺检查3模板宽度+0-1用钢尺检查4对角线长±5对角拉线用直尺检查5模板边平直3拉线用直尺检查6模板翘曲L/1000放在平台上,对角拉线用直尺检查7孔眼位置±2用钢尺检查5、钢管扣件及其他1)钢管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及质量检验报告。钢管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钢管外径、壁厚、端面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表3.9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外径48mm-0.5mm2壁厚3.5mm-0.5mm3钢管两端面切斜偏差1.704钢管外表面锈蚀深度≤0.50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2)扣件验收规定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检测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八、设备机具配置根据工程规模、采用的模板类型,选用设备、工器具。主要施工机械、器具表表3.10序号名称数量1锯(含电锯)2~42刨子(电刨)2~43打眼电钻2~44吊装索具1~45斧子人手1份6扳手人手1份7靠尺板人手1份8水平尺人手1份9撬棍人手1份10线坠人手1份11方尺人手1份1、控制要点:模板、支(拱)架安装完成后,在浇筑混凝土前以及浇筑过程中,应对模板、支(拱)架、钢筋骨架、预埋件及梁支座等加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检查内容包括:1)模板的高程、位置及截面尺寸,施工的预留拱度;2)模板、支架、支撑、支柱等结构的可靠程度;3)拆除支架器具(如木楔、砂筒等)的装备状态;4)隔离剂涂刷情况2、质量检验1)主控项目模板及其支架、支撑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架的支撑部分必须有足够的支撑面积,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对照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观察。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茬处。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2)一般项目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a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b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c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d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用作模板的地坪、胎膜等应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不少于3面。检验方法: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下表3.4规定。表3.10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预埋件中心线位置3尺量2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3尺量3插筋中心线位置5尺量外露长度+10,0尺量4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2尺量外露长度+10,0尺量5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10尺量尺寸+10,0尺量不少于2处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文化产品出口代理协议模板3篇
- 2025年度征收补偿与安置补偿协议执行监督办法4篇
- 2024年04月湖南国家开发银行湖南分行暑期实习生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个人汽车租借协议2024年标准格式样张版B版
- 2025年度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场地租赁管理协议4篇
- 个人与公司买卖合同范本完整版
- 2025年度文化产业园区场地合作开发合同协议书4篇
- 2024版室外房屋墙面装修合同书版B版
- 2025年度化妆品全球包销代理合同范本4篇
- 2024装饰装修合同的法律适用
- 2025年河南鹤壁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招聘12345市长热线人员1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监理情况报告
- 春节期间安全施工措施
- 2025年大唐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建筑工地春节期间安全保障措施
- 2025山东水发集团限公司招聘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30年中国建筑玻璃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价值预测研究报告
- 泌尿:膀胱肿瘤病人的护理查房王雪-课件
- 企业短期中期长期规划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讲稿专家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大讲堂之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
- 《商务沟通-策略、方法与案例》课件 第一章 商务沟通概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