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S模式的学生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1页
基于BS模式的学生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2页
基于BS模式的学生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3页
基于BS模式的学生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4页
基于BS模式的学生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在如今多数高校的学生人数和教师人数增加的情况下,利用网络来为教学管理提供更加具有效率利益的系统服务是教学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必须去实现的工作。当今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选课系统已经成为一种各大高校通过实际检测,为全校师生提供快捷的选课、筛选、查询等功能服务,收到广泛师生的好评,为高校的教育工作做出了有力的支持的工具。本论文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基于上述目标,研究并设计了一个基于Web的Browser/Server结构作为网络结构模式,以Windows10作为服务器端操作系统,套用SSM框架,采用MVC框架模式,JAVAEE架构,以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Java作为编程语言,MySQL作为数据库服务器,SQLyog作为数据库可视化操作工具,Web服务器采用的是Tomcat应用服务器,用JSP开发网页。该系统分为两大功能模块:学生模块和教务教师管理模块。学生模块功能包含学生登陆信息的验证、学生选课及退选、课程查询、登陆密码的修改以及学籍信息展示;教务教师管理模块功能包括课程信息的管理、学生信息的管理和根据不同查询项查询学生信息及其选课情况,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本论文设计实现的学生选课系统具有良好的易用性和拓展性,提高了教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网络应用技术在日常教务管理的工作中的应用起优秀推动作用,规范、便捷和科学化了教务管理工作。□□关键词:网络技术B/S结构数据库JSP

AbstractInthecurrentsituationofthenumberofstudentsandteachersinmost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euseofthenetworktoprovidemoreefficientbenefitsoftheteachingmanagementofthesystemservicesisthemodernizationofteachingmanagementmustberealized.Today'snetworktechnologyisconstantlymaturing,theselectionsystemhasbecomeamajoruniversitiesthroughpracticaltesting,forthewholeschoolteachersandstudentstoprovidefastselectionofcourses,screening,queryandotherfunctionsofservices,receivedawiderangeofteachersandstudents,fortheeducationwork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havemadeapowerfulsupporttool.Thispapercombinestheactualsituation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ordertoachievetheaboveobjectivestoprovidesufficientconditions,researchesanddesignsofaWeb-basedBrowser/Serverstructureasanetworkstructuremodel,Windows10asaserver-sideoperatingsystem,usingSSMframework,theuseofMVCframeworkmode,JAVAEEarchitecture,AsEclipseasadevelopmenttool,Javaasaprogramminglanguage,MySQLasadatabaseserver,SQLyogasadatabasevisualizationoperationtool,TomcatasaWebserver,withJSPdevelopmentwebpage.Thesystemisdividedintotwofunctionalmodules:studentmoduleandteachermanagementmodule.Thefunctionofstudentmoduleincludestheverificationofstudentlogininformation,studentselectionandwithdrawal,coursequery,changeofloginpasswordandstudentregistrationinformationdisplay,teachermanagementmodulefunctionincludesthemanagementofcurriculuminformation,themanagementofstudentinformationandquerystudentinformationanditsselectionaccordingtodifferentqueryitems,canbeadded,deleted,modifiedandotheroperations.Thestudentselectionsystemdesignedandrealizedinthispaperhasgoodeaseofuseandexpansion,improvesthequalityandefficiencyofteachingmanagement,playsanexcellentroleinpromotingtheapplicationofnetworkapplicationtechnologyinthedailyteachingmanagementwork,andmakestheteachingmanagementworkmorescientific,convenientandstandardized.□□Keywords:NetworktechnologyB/SStructureDatabaseJSP目录内容摘要 第1章绪论在当今21世纪科学与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下,各大高校通过网络化科学管理教务资源的现实趋势已逐渐走向成熟,而选课系统在这种科学教务管理中是其浓墨重彩的一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内容主要介绍了选择“基于B/S模式的学生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课题的目的及其意义,简单说明了传统人工选课与当今网络选课利弊对比,分析当今网上学生选课系统在国内的现状,并在讨论与研究该课题的背景下,确定了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然后阐述本人对该篇论文设计与实现的主要工作,最后解释了本篇论文的组织结构。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1.1选题目的在科学技术日渐成熟的今天,其所展示出来的便捷性和优秀的功能性在人们的脑海里可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网络科学和应用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并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本论文的目的在于在当今高校的教育体制、校园文化及其深远的历史背景和座落的地区等多样性的特点下,以之前所做过的项目及实验包括所积累的所有知识点,结合当今各个学校运行管理的基本需求,设计并实现一个同时具有便捷性,信息化和低操作性的符合当今大多数高校特点的学生选课系统。该系统符合当今学生学分制的选课实施与管理,以校园网作为网络载体,无论是教务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在校园网加持的任何地点的任一操作系统,在各高校所规定的限定时间下进行选课,规范并科学化了教务管理工作,从各个层面上全力提升了选课教务工作的管理质量和效率。既避免了因来自各高校培养特点的差异,也优化了以前繁杂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1.1.2选题意义选择学生选课管理系统该课题,通过新兴网络技术使教务工作人员及学生从中收益,解放了教务人员在传统中的繁杂程序中效率低的问题,使学生对于自己的选课过程更加可视化,让整个选课管理程序更加规范和便捷,从而让涉及选课工作的教务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不仅节省了人力资源及成本,提供决策支持,还提升了处理数据的行政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质量。该系统或能作为一个科学创新的起始点,刺激探索去创造一个更加高效率、高质量且更加便捷的教务管理系统,从而节省更多人力,为未来的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提供有力的想法支持。本系统能实现以下要求:(1)学生能在高校规定的时间内登陆系统随时随地进行选课及其他管理等操作,兼备优良的开放性和通用性;(2)在高校的教务管理的通知规定下,教务教师能够管理相关的课程信息,设置相关修读学分,能够具有自主性地通过相关信息项对学生的选课情况进行了解,保证了选课工作的按时地、正常地、有理地进行;(3)与高校的教务管理、学分管理、课程信息管理等其他相关教务管理系统具备优良的连接性,信息之间相互匹配,给未来形成最终形态的自动一体且智能的高校教务管理应用提供了稳定保障;(4)基于Web浏览器,操作便捷,信息展示界面简洁通透,不会使学生和教务教师遗漏信息项,有益于使用和相关的推广;1.2选题的背景上世纪中期,在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后,信息和网络迅速笼罩了全球,一场崭新的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在内等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领着世界由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在教育行业中,社会对于人才的定义和知识结构的需求发生了变革,且逐渐变化成在教育行业中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蜕变。优秀的培养模式需要稳定、规范以及扎实的管理方案来帮助实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美国的国家科学基金网的各种教务工作均实现在网上进行,其教务管理系统之完善,使得当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可以网络便捷地完成学习生活的全部过程。可见基于网络的教务管理系统对于无论是教学管理者还是学生本人都提高了其相对应的工作和学习效率。但由于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校园文化及其深远的历史背景和座落的地区等多样性因素的影响,不同高校采用的管理方式在细节上完全不同,也因此无法用同样的标准来确定衡量一套优秀的教务管理方案。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教学课程日益复杂,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教育事业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体制从学年制转变为学年学分制,再转变为学分制,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也体现了教育观念的改变。但也由于从学年制的管理模式变革成学分制的管理模式,在早期教学管理者对于选课工作采用的人工方法,不仅给教务工作增加了大量负担,该方式还很容易出现人为错漏,提升了教务管理工作的难度,使管理复杂化。其弊端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所需耗费的时间长,工作量巨大;(2)学生无法对已选课程进行后续操作,包括更换已选课程,及时查看选课信息等;(3)课程信息包含的学分信息不够透明,学生本人无法知道学分是否达标。为保证选课工作对于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不影响教育质量,因此学生选课系统的网络化已成为必然。以学分制相关规定为基础,结合高校的实际状况,学生选课系统能够将网络技术所给予的优势最大化,处置选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处理漏洞,提升管理质量,规范管理,也对高校特色教学的发展有其特殊意义。然而,在采用网上选课系统初期,大部分的高校采用的是基于Client/Sever(C/S)模式的选课系统,在该种模式的系统下,需在每一台需要处理选课工作的终端上安装相对应的高校选课系统,其不仅限定了使用地点和时间,还限定了终端,在对于人数相对较多而言的高校而言,并没有能够完善的解决了选课工作所带来的的繁琐。而目前更加完善的选择是采取基于Browser/Server(B/S)模式的学生选课系统,该模式下不限定终端的选择,也不需要在终端上下载相对应的系统,只需登录相对应的网站,在校园网的连接状态下,可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执行选课工作,是目前适应各大高校的理想解决方案。我国十分重视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实施“现在远程教育工程”,要求充分发挥各种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的功能,重点强调了使用网络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21世纪的教育行业在网络技术的影响和作用下,数字化、信息化校园的建设使得各种网络应用有了支持,各大高校已基本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络,所以可以通过该现有资源设计并实现一个利用平台框架集成学生信息和课程信息以及查询和管理功能的基于B/S模式下的学生选课系统,发挥网络优势,提高教务工作管理效率,实现高效、稳定且规范的管理工作。1.3论文作者的主要工作本文详细分析且介绍了本人设计并实现的学生选课系统的开发思想和相应的设计工具,做出了详细的系统分析包括角色需求分析、数据库需求分析、功能性需求分析,给出了系统的流程划分和功能分析,并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本人还提供了该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步骤、系统的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给出了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实现细节、系统调试,并通过测试实现了系统的正常运作与执行等操作。1.4论文的组织结构本论文是本人在设计和开发学生选课系统的过程中研究工作的总结,本文一共分为六大部分,系统地阐述了该系统在设计与实现过程中的实现技术和设计思想,以下是各大部分内容的简单介绍:第1章,对目前科学技术与网络信息的发展以及对教育行业所造成的的影响作出全面的分析,通过列举人工执行选课教务管理工作的繁琐性进而解释开发学生选课系统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并简单阐述了本人对于本篇论文的主要工作。第2章,介绍了开发学生选课系统的开发工具及其相关技术,从系统模式入手,对B/S和C/S模式的做简单地比较与分析解释为何选择B/S模式,然后是本系统采用的MVC设计模型、JAVAEE框架、开发工具、Web服务器,开发语言,JSP技术和Mysql数据库进行介绍与分析。第3章,对整个系统做清晰的系统分析,包括需求分析,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其中包括角色分析,模块分析和作出了系统模块的结构图,接着给出了系统的用例图,数据库的需求分析以及最后的整个系统的可行性分析,介绍了系统所要具备的功能。第4章,概述系统的设计过程,包括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的相关设计,其中主要介绍了B/S结构、系统的应用框架和功能模块划分三方面,还介绍了系统的详细设计。第5章,介绍如何实现系统的各个功能块。通过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环境分析,然后从细节上展示登陆功能,学生模块功能和教务教师管理模块功能的实现,并在最后介绍了测试内容后进行功能测试以及非功能测试并展示测试结果。第6章,总结本次的论文课题研究,并对后续可能的开发工作进行展望,简单列出了本系统的优点、可提升系统质量的缺点、相关技术支持和框架,提出了可供系统完善的目标。本文的最后附上了本文的参考文献和附录,也对参与本次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致谢。

第2章开发工具与相关技术在网上目前选课系统的版本有很多种,在开发前经过资料的查证,工具的考查、比较,决定本学生选课系统采用基于Web的Browser/Server结构作为网络结构模式,以Windows10作为服务器端操作系统,套用SSM框架,采用MVC框架模式,JAVAEE架构,以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Java作为编程语言,Mysql作为数据库服务器,SQLyog作为数据库可视化操作工具,Web服务器采用的是Tomcat应用服务器,用JSP开发网页等相关技术和工具协助开发。2.1B/S模式2.1.1C/S模式简介C/S(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架构模式是一种数据处理与界面展示、在相应客户端上运行的的简单逻辑处理模式。整个模式的架构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客户机,一个是服务器。前者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界面功能展示、数据简单计算及其结果展示,还兼具运行前台功能命令,能够及时对用户所下达指令进行反馈,提供提示和帮助;后者负责数据库的操作,对前台接收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完整地计算处理并保证运行时的安全,服务器能够承受多个客户机同时访问,对多个用户进行信息与功能共享,此也意味着对服务器的硬件要求较高,如图2.1.1所示。图2.1.1C/S架构图市面上采用C/S架构模式的软件应用数不胜数,如微软公司旗下的Office,金山软件的WPS,AlexanderRoshal所开发的WINRAR等,以及以前的电脑环境下常需要的杀毒软件如金山等,再到经常使用的交流软件如微信、QQ等。2.1.2B/S模式简介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模式是从C/S结构模式下的一种完善,并在WEB浏览器应用兴起了之后成为当下最流行的架构模式。该应用通过对C/S模式中服务器部分进行改进,并分解为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从两层架构的C/S模式改进成了新型的三层架构B/S模式,其数据库服务器的数量为一个,应用服务器可以有多个。B/S架构模式对于系统功能的实现集中到了服务器上,对于功能实现不再被复杂的特定客户端软件进行限制,只需一个浏览器软件,即可进行数据分享。不仅节省了开发及维护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还能够节约成本,成为一种逐渐取代C/S模式的流行系统开发架构技术,如图2.1.2所示。 图2.1.2B/S架构图第一层为客户机层,连接了用户和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在客户机上需配备浏览器软件如firefox,InternetExplorer等其中一个,其能够将网页代码整合并翻译成用户能看懂的网页形式,用户即可对浏览器输入信息,提出服务请求,客户机将请求信息传递至第二层的应用服务器,最后展示处理结果;第二层的应用服务器在收到第一层的请求信息后,将运行相对应的处理程序对收到的请求进行响应,并将该信息转换生成网页代码,进行数据处理后将结果也写入其中,再返回给第一层中客户机的浏览器进行翻译转化并进行结果展示。如果该请求信息还包含了数据存储或更新等要求,这个时候第二层的应用服务器则需要同第三层的数据库服务器进行协同处理;第三层的数据库服务器收到第二层的存储或更新的条件信息后,将其转换成SQL语言,应对要求进行管理数据库操作。B/S架构应用如百度,百度的搜索引擎功能自上线一直是在网站上运行,用户只需通过打开浏览器,输入百度网站,即可进行操作功能,不需要通过安装特定客户端软件等相对的复杂过程,相同情况的还有网页版QQ或微信等聊天软件,都是基于此架构原理运行的。2.1.3B/S模式与C/S模式的比较与分析(1)硬件运行环境上:C/S模式是在局域网的基础上运行的,在其结构中,客户机和服务器两者都需要进行数据处理任务,这对客户机的硬件有相对的硬性要求;而B/S模式立于广域网之上,不对网络及硬件环境等条件作出要求,只需要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即可运行,但在服务器拥有大量数据需同时处理的情况出现时,该情况会对硬件有较高要求。即便如此,B/S模式相比于C/S模式能够明显地降低成本。(2)用户接口上:C/S模式是基于运行操作平台上表现的,而B/S模式是运行于浏览器上,通过比较而言,B/S模式有更加丰富和生动的交互方式给予用户。(3)系统运行速度上:不可否认的是,从两个模式的逻辑组成结构来看,C/S模式比B/S少了一层,在处理大量数据该方面C/S是有相对优势的,且由于客户端与服务器一对一的相连方式,响应速度具有相对优势。(4)系统维护上:C/S模式下的客户机都需要安装和配置相关客户端软件,当客户端需要进行维护或者升级,如需要进行增删查改操作时,都必须对整个软件进行卸载再安装,否则可能导致软件版本不一而无法工作的情况出现;而B/S模式中客户端只需在浏览器上就可以进行数据处理,不需要安装软件,维护与升级等操作均可以在服务器端上实现。(5)软件重要上:C/S模式下的软件在整体性上可称为无法避免,其构件的重用性与B/S模式相比并不如其好,B/S模式本身的结构决定了相对独立功能的构建能力,使其能够得到优良的重用。(6)系统安全上:因为C/S模式采取一对一的连接结构模式,在数据处理上的网络协议上是有安全性保障的,且该模式面向的是相对稳定的用户群体,可以满足多层级校验权限,保证了信息安全性;B/S模式采用的是一对多、多对多的开放式结构模式,在起初安全性能的保障只能通过服务器上的管理密码,如今网络技术已经到达一个成熟的阶段,已经能够弥补各种安全漏洞。从上述各项分析说明看下来,即使C/S模式因其结构优势能够在系统运行速度上具有优势,但从成本、管理、安全性、兼容性、稳定性以及便捷性上而言,不可否认在今天的网络环境下,B/S模式将能够胜任更多的需求。2.2MVC框架模式MVC指的是通过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将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功能集于一个用户界面的结构中却能使用相关组织代码将业务逻辑、数据和交互界面分离且不需要重写业务逻辑即可改良与用户交互的定制界面的一种软件设计规范,该种设计规范受到许多后端开发者的广泛使用。该设计模式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XeroxPARCfaming创造,后来被推荐作为Sun公司的JavaEE平台的实设计模式。其优点如下:(1)耦合性低:MVC的结构中model、view、controller这三个部件是相互分离且独立的,所以在难度上如果需要改变应用程序的数据层和业务规则并不会很困难和复杂,并不需要从头编译模型和控制器代码,所以能够构造良好的松耦合的构件;(2)重用性高:一个模型下是能被允许多个视图同时共享的,即MVC模式允许各种样式的登陆方式访问同一个服务器端,如,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也可以通过手机来进行选课,虽然进入的界面不一样,但是处理选课操作的后台操作相同,访问的是同一个服务器;(3)其生命周期成本低,能够使开发时间得到明显缩短,易于维护和管理。MVC的三层架构及其开发思想将整个系统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表现层即展示界面,业务逻辑层指的是对用户的请求进行处理,数据访问层即相应数据并处理,数据访问层就是对数据库的更新维护,包括增删查改等。如图2.2所示: 图2.2MVC划分图2.3JAVAEE框架JAVAEE是一组拥有共通标准的组件、服务架构和技术的开发规范,为采用JAVAEE架构的不同平台提供优良的兼容性,使传统的在企业运用的系统后端中的信息在内部和外部无法互通的情况不复存在。JAVAEE技术基于java标准版,保障了标准版中已存在的特性,如跨平台兼容性、高效率的数据库信息存储和对不同分布式客户端的支持,还拥有了相当的api接口,对开发实质性的、稳定的、安全的、拓展性强的企业级应用有着高效率的作用。通过采用多层分布,根据功能相异对应用的业务逻辑组件进行相对划分,并可以分布在不同客户机上,并通过相对应的接口或容器进行管理。在基于JAVAEE的企业应用系统中分为前端应用组件、Web组件和运行于应用服务器层的业务逻辑层组件三层。如图2.3所示: 图2.3JAVAEE框架(1)前端应用:该层的组件可以是在浏览器中运行的JSP、Servlet或其他终端上的Application,实现并保障与用户无出错进行交互;(2)Web容器:该层可以访问封装有业务的组件,主要负责响应用户;(3)EJB容器:该层组件为最核心部分,EJB体系是开发人员能够专注于系统逻辑而不用对底层实现费心,大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2.4开发工具——EclipseEclipse作为拥有高度拓展性,拥有规范的界面、操作和资源管理的开发工具,身为IVJ的继承者,它提供专门的IDE环境便于Java开发,且能通过插件对其他开发语言进行开发,不仅如此,Eclipse开放并允许了自身的源代码进行下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功能开发。Eclipse于1999年创立,在20年左右的时间便成为一个拥有庞大项目联盟的开发工具,足以证明它的优越性和稳定性。它作为一个开源性项目,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官方途径来免费获得该项目源码进行多种语言的IDE环境开发,其兼容性可见一斑。基于Eclipse的使用和开发环境特别适合进行本次课题的系统开发,在很多条件及情况下这个平台都能起到很好的兼容性,故本论文课题基于Eclipse进行开发。2.5开发语言——JavaJava针对C++语言,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将C++语言中操作符过载和多继承的特征免去,摒弃了预处理程序,因其对自动处理对象的引用,达到了自动地无用单元收集的功能标准,且支持快速原型和容易测试,节省了开发者的开发时间。作为一门静态面向对象的开发编程语言,其功能丰富齐全且操作便捷,拥有编译和解释性、稳定性、面向对象、高移植性等特点,允许各种方式的网络连接,根据其特点当今已被程序员编程开发各种分布式的应用程序。Java能够协助程序员找出编程错误的代码,使处理出错代码更加简便,降低了开发系统的难度。2.6Web服务器——TomcatTomcat是当前在中小型系统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轻量级Web应用服务器,其技术跟进现实,功能齐全且稳定,最重要的是它是免费向用户开放的,能在开发和调试JSP程序圆活执行,能够措置HTML页面,Tomcat的默认模式为Servlet和JSP容器。2.7JSP技术JSP(JavaServerPages)是一种置于服务器上响应用户传递的请求信息并按照其内容进行动态处理生成Web网页最后返回用户的动态网页技术标准,从Java语言出发,能够对用户从网页上输入的请求信息联同同一服务器上的其他Java应用程序相互处理业务逻辑信息。JSP以静态页面为模板,通过Java编程代码和相关内容插入其中动态生成内容,运用JSP特有的标签库中的HTML或XML标签来提升服务器的性能和调用内建功能,且JSP语言和Java一样,允许各种方式的网络连接,不受平台限制。JSP代码通过编译成为Java代码的Servlet再转换成二进制机器码,实现快速执行。其主要优势如下:(1)一次编写,随时随地运行;(2)支持在一个系统上的多个平台运行,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功能强大的开发工具支持,兼容性强;(3)具有强大的可收缩性。2.8MySQL数据库MySQL是Oracle公司旗下在web应用方面被广泛使用的多用户、多线程、安全稳定且便捷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之一。其摒弃了将所有数据共同存储在一个空间中,而是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不同的表中来提升处理速度。其服务器能够处理重负载任务,所以当有大量用户载入系统时也能稳定运行,避免系统崩溃,适合作为较大规模的应用程序的数据库管理工具。MySQL的特点包括运行速度快,开发成本低,使用过程不会收取任何费用,最重要的一点是其源码开源,可以针对其不同的特色对代码进行不同程度的修改改良。为提供优良的兼容性,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工具,MySQL还提供了功能齐全的功能集,方便开发者将其作为多平台的多线程库,在连接后还能得到运行速度和整体质量得以保障的产品。

第3章系统分析本章是通过课题研究,以系统整体完善为目标,对其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将系统中的问题分析达到逻辑原则,避免带来主观错误导致事物发展规律脱轨。利用对课题的详细调查所集中的资料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主要内容为进行需求分析、将系统功能模块划分、分析系统的用例图、对数据库进行需求分析以及最后的可行性分析。其中所使用的的方法以及所确定的内容是系统设计与实施的基础。3.1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指的是对系统的主要内容和所需设备条件在技术层面、经济层面和管理层面是否可行进行研究和比较,并给出建设意见来避免现实中不必要的人力及经济投资,保证系统成功开发。其研究调查需公平公正、可靠、科学。(1)技术可行性上:本学生选课系统采用基于Web的Browser/Server结构作为网络结构模式,以Windows10作为服务器端操作系统,套用SSM框架,采用MVC框架模式,JAVAEE架构,以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Java作为编程语言,MySQL作为数据库服务器,SQLyog作为数据库可视化操作工具,Web服务器采用的是Tomcat应用服务器,用JSP开发网页等相关技术和工具协助开发。所有技术软件和相关操作技术均可从网上下载并渗透到系统开发中,在此条件下,软件的质量有所保障;(2)经济可行性上:在开发上,本次系统研发所需要的运行工具只需要计算机,且并不需要计算机上需要任何付费软件,开发系统所需费用也不高昂,属于低消费水平;在使用上,用户只需配备一台搭载操作系统的终端机,终端机上下载浏览器软件,即可运行本系统,即无论在硬件或者软件所需成本上,基本不存在相当的问题;该系统能从根本程度上节省人力资源,在直接收益上是可观的;(3)管理可行性上:在当今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底层且人员素质都拔高,本系统是在减轻教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开发,执行管理的用户只需赋有相当的计算机操作经验,即可对教务工作进行完善管理。且可从避免计算机故障的角度出发,配置专业的电脑维修人员即可完善所有管理漏洞。(4)法律可行性上: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科学技术化教育工程,并在现实条件下该系统不触犯任何法律规定,在法律上成立。3.2需求分析学生选课系统是为了节省人力,通过网络的自动性和便捷性将学生选课这一教务工作便于操作和管理。该系统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学生用户和教务教师用户,对于登入系统的终端机器需有多样性,具有优良的交互方式,界面简洁易懂。所以本次系统设置的主要用户为学生模块和教务教师管理模块,在登陆界面选择不同的用户类型进行登陆进入系统,不同的用户类型登入的系统是相异的,方便进行不同的操作,在每一个不同的选项下展示了每一个功能的特点。需求分析总结如下:(1)系统需支持在不同终端的操作平台上登陆且具有优良的交互界面;(2)设置系统的主要用户类型为:教务教师、学生;(3)该系统通过登陆用户类型的不同区别功能的不同,所以一次性只能满足一个用户类型登入;(4)学生用户登陆状态下,可以实现查看课程信息、选课、退选、查看学分、修改密码、查看个人信息等功能;(5)教务教师用户登陆状态下,可以实现对课程管理的增删查改,包括对课程号、课程名称和课程学分等进行课程管理;以及对学生个人信息管理的增删查改,包括学生学号、姓名、登陆密码、所在年级班级、性别、学分数等进行管理;还能设置学生修满学分的的门槛,包括最低和最高的修读学分;教务教师模块下还能展示修读学分不足的学生个人信息,通过各项信息如学号、姓名、年级班级、已选课程名或课程号进行学生信息查询,便于管理;(6)教务教师模块中可操作的权限要比学生模块高。3.3选课系统功能模块划分3.3.1选课系统角色分析学生选课系统需要两个角色来对系统进行功能分类,学生可操作选课等功能,教务教师负责管理,相当于管理员的角色。如图3.3.1所示:3.3.1系统角色分析图3.3.2选课系统模块分析由上述分析得出结论,我们需要将系统划分成学生模块和教务教师管理模块。在进入系统后,无论用户为教务教师还是学生,皆需先通过键入账号密码登陆系统方能进行后续操作。用户需选择相应匹配的登陆入口,登陆入口分为“学生入口”和“教师入口”,界面默认为“学生入口”,点击入口字样即可切换登陆入口,用户需选择符合相同要用户类型的登陆入口才能登陆成功,否则系统将显示账号或密码输入错误的信息并重新切回登陆入口界面;学生的账号为学生本人的学号,教务教师的账号为教务教师本人的编号,登录时需要输入账号密码,系统会验证账号密码是否正确,如果账户正确,则学生或老师成功进入系统,可进行后续操作;如果账户验证失败,系统将显示账号或密码输入错误的信息并重新切回登陆入口界面。学生模块下,学生用户成功进入系统后,学生可以通过“学生选课”操作选课功能,所有的课程信息将会在此该栏中罗列出来,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以及选课按钮,课程信息由教务教师管理。学生通过对每一门课程后的“选课”按钮进行打钩并确定进行选课,已选课程会出现在“课程查询”一栏中,学生可以通过此栏查看自己已选择的课程,学生也可以在此栏退选已选课程,此栏下展示的课程信息最后有一个“取消选课”的按钮,选择确定后,学生可成功取消已选课程;学生用户还能通过“学籍信息”一栏查看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姓名、学号、密码、性别、年级班级、个人头像以及通过选课后得到的总学分,学分值将影响自己在学校的毕业,学生用户能在该栏更改本人的登陆密码。教务教师模块下,教务教师成功进入系统后,教务教师可以通过“选课管理”操作课程管理功能,该栏会展示所有的课程的信息,与学生模块中“学生选课”一栏所展示的信息基本一致,但在后面加入了“修改课程”、“删除课程”和“添加课程”的权限,教务教师可以通过“修改课程”按钮进行对课程信息的维护更新,权限包括修改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和课程学分,确认修改后课程的新信息将会同步;教务教师也可通过“删除课程”按钮对已存在的课程信息进行删除,删除后该信息将不会保留;也可通过“添加课程”按钮加入新的课程信息,所需键入信息项包括课程名称和课程学分,课程编号可在后面数据库的操作中设置为编号自动增长,确定之后新的课程信息将会出现在“选课管理”一栏中,也会同步到学生模块中的“学生选课”一栏;教务教师可通过“学生信息”一栏对学生的所有个人信息进行查看,在该栏教务教师可通过“修改信息”、“删除信息”和“添加学生”进行学生信息更新维护,教务教师点击“修改信息”按钮可对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修改,包括学号、姓名、密码、年级班级及性别,确认修改后学生信息将在该栏和学生模块中的“学籍信息”进行同步,教务教师通过“删除信息”按钮可对学生的学籍信息进行删除,删除成功后该学生信息将被删除,该学生的账户将无法用来登陆系统;教务教师在该栏还可设置学生的最低修读学分和最高修读学分,学生选择的课程数量需达到最低修读学分才准许毕业,当然也不能超过最高修读学分;该栏还会展示总学分低于最低修读学分的学生个人信息,方便教务教师加以对该系列学生进行跟进;教务教师也可通过“信息查询”一栏对课程信息进行精确查询,选择相应搜索项之后,输入搜索内容,即能展示相应搜索内容的学生个人课程信息和学籍信息,搜索项包括学号、姓名、年级班级、课程名、课程号。3.4选课系统用例图本学生选课系统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学生用户和教务教师用户,由上述分析可得,该系统总体流程为,开始由教务教师编辑课程信息并发布,学生进行选课达到教务规定学分要求,详细上教务教师对于课程信息和学生学籍信息的更新影响学生模块的操作。如图3.4所示:图3.4系统总用例图

第4章系统设计本章是基于系统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为达到理想构思效果而进行设计开发的全过程。其中总体设计中解释了系统系统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运用B/S模式的设计方式,系统框架的运行模式以如何将功能模块划分。4.1选课系统设计原则为了将开发资源和技术使用效果最优化,本系统设计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系统性原则:无论是开发代码、设计规范和数据标准都必须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做到统一方法、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标准,保障系统质量;(2)实用性原则:实用性是一个系统的开发成功与否的一个勘察点,需用简单易懂的操作和设计来满足现实需求,满足系统服务的用户类型;(3)经济型原则:一切设计标准需以满足实际需求为首要目标,不能为了追求华丽而将系统设计复杂化在硬件或软件上追求先进,要根据实际需求考虑开发所需承受的经济能力;(4)可靠性原则:系统设计的出发点要基于便于操作便于管理的情况下去开发,从使用系统的用户类型、用户操作与管理能力、界面交互优良程度、掌握系统的难度等方面去考虑实际可能导致的影响;4.2选课系统总体设计4.2.1B/S结构B/S结构符合本学生选课系统的需求和设计原则,从上述分析可知与C/S结构相比B/S结构的优势更为突出,更明显地减少了使用成本和其他工作量。本系统的体系结构分为前端通过使用Struts框架来解决用户通过页面上交的信息处理请求,接着采用Hibernate框架负责所有数据的请求,如图4.2.1所示: 图4.2.1体系结构图4.2.2选课系统应用框架MVC结构模式的特点决定了通过模型、视图、控制器能够强制使输入、处理和输出等任务分开运行处理,JAVAEE框架Struts+Spring+Hibernate的轻量级框架提供构件,故可以将MVC架构模式和JAVAEE相结合,该组合框架模式能够通过简化的开发实现构建系统,且满足技术性设计原则。如图4.2.2所示: 图4.2.2架构模式图4.2.3功能模块划分由需求分析内容可确定学生选课系统分为学生模块和教务教师管理模块且明确了每个模块拥有的功能,如图4.2.3所示:图4.2.3功能模块结构图4.3选课系统详细设计4.3.1登陆验证模块详细设计登陆验证模块是进入系统的唯一入口,使用本系统的用户需选择相应的登陆入口输入账号密码进行验证。进入系统,首先是需经过用户登陆阶段,用户需先选择用户登陆入口,包括“学生入口”和“教师入口”,接着用户输入账号密码,学生输入的是个人学号和账户密码,教务教师输入的是教务教师个人编号和账户密码,输入完成后系统将验证验证账号密码以及账号信息和用户入口是否匹配,如果账号密码输入错误或者因为用户登陆入口选择出错,系统将显示“账号密码错误”并返回登陆界面,用户需自行排查是账户信息输入错误还是登陆入口选择错误再进行登陆;如果账号密码正确且用户入口选择正确,则登陆成功,学生进入学生模块首页,教务教师进入教务教师管理模块首页。如图4.3.1所示 图4.3.1登陆验证模块流程图4.3.2学生模块详细设计学生用户通过登陆验证成功后进入学生模块首页,模块主要功能包括查看可选课程、选择课程、查看已选课程、取消已选课程、查看个人学籍信息和修改账户密码。(1)查看可选课程、选择课程:在学校规定的选课时间内,学生可登录系统进行选课操作,登陆成功之后,学生用户可以查看并选择提供的课程信息每一门课程有相对应的学分;如果本人学分没有达到最低修读学分值,需选择一门或多门课程使学生用户本人学分值达标,如果选择课程后学生本人学分值达到最高修读学分值,则不能再继续进行选课操作。学分值阈值由教务教师决定。若学分值为达标,接着检测被选择的课程与学生本人所属的系别专业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则选课成功,否则选择失败。如图所示: 图选课流程图(2)查看已选课程、取消已选课程:学生用户选课成功后,可查看自己已选择的课程信息;如果想取消已经选择的课程进行重新选课,只需点击已选课程后面的“取消”选项即可进行退选操作。如图所示: 图退选流程图(3)查看个人学籍信息和修改账户密码:学生用户进入学生模块后可查看本人的学籍信息,内容包括姓名、学号、登录密码、性别、所在年级班级、所属系别和专业、总学分及个人头像,学生还可通过此页面进行个人账户登陆密码的修改,在密码信息那一栏点击“修改密码”,输入新密码并点击“确定”选项即可更新个人账户登陆密码,更新后学生用户需用新密码进行登陆,旧密码报废。如图所示: 图修改密码流程图4.3.3 教务教师管理模块详细设计教务教师用户登陆验证成功后进入教务教师管理模块首页,模块功能主要包括管理课程信息、管理学生学籍信息、设置最低和最高修读学分值、查看学分未达标的学生和利用搜索项进行精确搜索什么课程已被什么学生选择,搜索结果包括学生信息和课程信息,其中管理课程信息和学生学生学籍信息教务教师均有对这两类信息进行增删查改的权限。(1)管理课程信息:教务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一样拥有查看可选课程信息的权限,而且教务教师还能通过在可选课程信息后的“修改课程”和“删除课程”以及操作“添加课程”选项进行课程信息的管理。点击某项课程信息后的“修改课程”选项,切入修改界面,教务教师可对该项课程信息的课程编号、名称、学分进行修改,点击修改项下方的“确认修改”选项即可完成更改,更改过后的课程信息将会同步更新到教务教师管理模块和学生模块的可选课程信息及学生模块的已选课程信息中,如果点击修改项下方的“取消修改”选项,则会将对进入更改界面后所更改的数据重新变回更改前的数值,若过程中没有进行更改操作,则点击“取消修改”选项无实质反应;点击某项课程信息后的“删除课程”选项后,该课程信息即会成功删除,删除过后该课程信息将不会出现在教务教师管理模块和学生模块的可选课程信息中,学生用户如果已经选择该项被删除的课程,其信息也将同步被删除;点击“添加课程”选项后,切入填写新课程信息界面,填写内容为新课程名称和新课程学分,新课程的编号将会跟寻上一个课程的编号自动叠加,故不需要填写,新课程信息项填写完毕点击“添加”后,新课程信息将会同步更新到教务教师管理模块和学生模块的可选课程信息中。修改课程流程图、删除课程流程图和添加课程流程图如图、和所示: 图修改课程流程图 图删除课程流程图图添加课程流程图(2)管理学生学籍信息:教务教师用户可查看并管理所有学生的学籍信息,包括学生姓名、学号、登录密码、性别、所在年级班级、所属系别、专业和总学分,通过每个学生信息项的后面有“修改信息”和“删除信息”选项,和学籍信息展示页面的“添加学生”选项进行学生学籍信息的管理。点击某位学生用户信息后的“修改信息”选项,切入修改界面,教务教师可对该位学生的学号、姓名、账户登陆密码、所在年级班级、所属系别、专业和性别进行修改,点击修改项下方的“确认修改”选项即可完成更改,更改过后的学生信息将会同步更新到教务教师管理模块和学生模块的学籍信息中,如果点击修改项下方的“取消修改”选项,则会将对进入更改界面后所更改的数据重新变回更改前的数值,若过程中没有进行更改操作,则点击“取消修改”选项无实质反应;点击某位学生用户信息后的“删除信息”选项后,该学生的学籍信息即会成功删除,删除过后该学生学籍信息将不会出现在教务教师管理模块中,删除过后该位学生用户无法再用自己的学号和密码进行登陆本学生选课系统;点击“添加学生”选项后,切入填写新学生个人信息界面,填写内容为新学生姓名、登陆账户密码、所在年级班级、所属系别、专业和性别,新学生的学号将会跟寻上一位学生用户的学号自动叠加,故不需要填写,新学生的学籍信息项填写完毕点击“添加”后,该位学生可通过自己的学号和老师初始化的账户密码进行登陆系统,新同学的学生信息将会同步更新到教务教师管理模块和该位学生登陆系统后学生模块的学籍信息中。修改信息流程图、删除信息流程图和添加学生流程图如图、和所示:图修改信息流程图 图删除信息流程 图添加学生流程图(3)设置最低和最高修读学分值、查看学分未达标的学生:每一门课程有其相应的学分,学生选择课程后可获得相应学分,教务教师需设置学分阈值来保证学生用户们正常地进行选课工作,阈值决定了学生用户必须选足够学分的课程来达到最低修读学分,同时最高修读学分也避免学生选择课程过多或选择困难的局面发生,学生用学分值达标且达到最高修读学分时,该学生用户无法进行选课工作;由于设置了学分阈值,在学生学籍信息页面教务教师用户可以查看学分总值低于最低修读学分的学生用户学籍信息及其总学分值,方便教务教师协同管理;(4)利用搜索项进行精确搜索:在实际情况中,每个学生会选择不同的课程,当学生数量多时,数据便难以统计,教务教师用户可以通过利用搜索项对每个学生用户的选课情况和每个课程的被选择数据进行精确搜索并加以统计,教务教师用户只需选择好搜索项,并输入搜索内容,搜索结果就会根据搜索内容而罗列出来,搜索项包括学生学号、姓名、年级班级,课程名、课程号,搜索结果会展示选择此课程的学生信息和该课程信息,但结果只囊括已进行选课操作的学生和已被选择的课程,如果搜索内容为未进行选课的学生信息或未被选择的课程信息,则显示结果为空;精确搜索流程图如图所示: 图精确搜索流程图4.4数据库设计由上述模块功能划分结构图可看出学生和教务教师所拥有的权限大相径庭,且加上课程信息的数据需另外统计记录,根据需求分析,数据库所需数据表如下:(1)course(课程表):用于存放课程信息如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课程系别和专业等信息,这些信息由教务教师用户进行维护更新;如图4.4.1所示: 图4.4.1课程表设计结构(2)student(学生信息表):用于存放学生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学生学号、姓名、登陆密码、所在年级班级、所属系别、专业和性别等信息,以上信息只有登陆密码可经由学生自行维护更新,其他所有信息项包括登录密码教务教师用户皆有权限进行管理操作。如图4.4.2所示: 图4.4.2学生表设计结构(3)teacher(教务教师信息表):用于存放教务教师用户的个人信息,由于其信息只需用作登陆操作且无其他用途,故表信息只需包含教务教师编号、教务教师姓名和教务教师登陆密码等信息即可,该表所有信息由教务教师用户管理。如图4.4.3所示: 图4.4.3教务教师表设计结构(4)sc(学生选课表):该表用来存储经由学生选完课后学生与所选课程等数据,包括学生学号、被选课程编号、课程所属学期等信息,其信息结构由课程的课程编号、学生表的学生学号联合组成,该表所有信息为教务教师用户管理维护。如图4.4.4所示: 图4.4.4学生选课表设计结构

第5章系统实现本学生选课系统采用Eclipse作为系统开发工具,运用Java作为开发语言,JSP技术开发网页,Mysql作为数据库服务器提供后台数据支持实现系统开发。本章通过从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环境、登陆功能的实现、学生模块功能的实现、教务教师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以及最后的测试进行详细的实现解析。5.1选课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环境5.1.1选课系统运行环境(1)硬件运行环境:PC电脑一台,最低配置如下:处理器:IntelCore运行内存:2GB存储内存:80GB(2)软件运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xp及以上数据库:Mysql5.0以上Java:JDK1.5以上Web服务器:Tomcat7.0开发工具:Eclipse5.1.2选课系统协同工作原理用户使用Web浏览器来访问某个事件使之被JSP脚本处理再经由Mysql数据库处理信息,接着Mysql数据库处理完毕后将结果返回给JSP脚本,JSP脚本将其转化为能被Web浏览器显示给用户的内容,经由Tomcat传输给浏览器,如图5.1.2所示: 图5.1.2系统工作原理图5.2登陆功能的实现由上述分析得知,要进入系统需先从统一登录入口界面进行验证登录,若无法通过验证则无法进行更多功能操作,这是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而设计。本学生选课系统包括两种用户类型:学生用户和教务教师用户。登录界面中,页面是统一的,不同用户类型登录需先点击该用户登陆入口,再输入用户专属的账号密码才能进入登陆验证。涉及登陆功能的实现的代码文件有:Login.jsp:学生用户入口登陆页面;teaLogin.jsp:教务教师用户入口登陆页面;DaoStu.java:学生用户账号密码与数据库连接文件;DaoTea.java:教务教师用户账号密码与数据库连接文件;serDoLogin.java:登陆入口及账号密码正确性验证文件;student.jsp:学生用户登陆成功后的学生模块首页;teacher.jsp:教务教师用户登陆成功后的教务教师管理模块首页;学生用户在Login.jsp中填写学号、登陆密码以及选择用户类型入口,教务教师用户在teaLogin.jsp中填写教务教师编号、登陆密码以及选择用户类型入口,提交后经由DaoStu.java和DaoTea.java两个与数据库连接的文件处理相关登陆逻辑,并在serDoLogin.java文件中进行账号密码及用户类型入口是否相匹配及正确性的验证。相关验证代码如图5.2.1所示: 图5.2.1登陆验证代码登陆成功后,学生用户进入student.jsp页面,教务教师用户进入teacher.jsp页面。登陆界面如图5.2.2所示 图5.2.2登陆界面登陆界面前台页面代码如下: 5.2.3前台页面代码截图相关前端文件如下: 5.2.4相关前端文件截图5.3学生模块功能的实现由功能模块划分得知,学生模块功能包括查看可选课程、选择课程、查看已选课程、取消已选课程、查看个人学籍信息和修改账户密码。相关代码文件如下:choiceCou.jsp:查看可选课程功能界面文件;showCou.jsp:查看已选课程功能界面文件;stuInfo.jsp:查看个人学习信息功能界面文件;serInsertSc.java:选课功能相关代码文件;serDeleteSc.java:退选功能相关代码文件;选课功能部分实现代码如图5.3.1所示: 图5.3.1选课功能部分实现代码退选功能部分实现代码如图5.3.2所示: 图5.3.2退选功能部分实现代码学生选课功能界面如图5.3.3所示 图5.3.3选课功能界面5.4教务教师管理模块功能的实现由功能模块划分得知,教务教师管理模块的功能包括管理课程信息、管理学生学籍信息、设置最低和最高修读学分值、查看学分未达标的学生和利用搜索项进行精确搜索什么课程已被什么学生选择,相关代码文件如下:updateCou.jsp:修改课程信息功能界面文件;InsertCou.jsp:增加课程信息功能界面文件;selectCou.jsp:查看课程信息功能界面文件;updateStu.jsp:修改学生学籍功能信息界面文件;InsertStu.jsp:增加新学生功能界面文件;selectStu.jsp:查看所有学生学籍信息功能界面文件;Query.jsp:精确搜索功能的界面文件;DaoCou.java+DaoQuery.java+DaoSc.java:精确搜索功能的相关代码;serDeleteCou.java:删除课程信息功能代码文件;serDoInsertCou.java:增加课程信息功能代码文件;serDoUpdateCou.java:修改课程信息功能代码文件;serQuerySc.java:精确搜索中搜索项与搜索内容是否匹配的功能代码文件;serUpdateClass.java:精确搜索查询失败的代码文件;serDeleteStu.java:删除学生学籍信息功能的代码文件;serDoUpdateStu.java:修改学生学籍信息功能的代码文件;serInsertStu.java:添加新学生学籍信息功能的代码文件;精确搜索部分实现代码如图5.4.1所示: 图5.4.1精确搜索部分实现代码教务教师用户查看所有学生学籍信息界面和精确搜索界面如图5.4.2和图5.4.3所示: 图5.4.2教务教师用户查看所有学生学籍信息界面 图5.4.3精确搜索界面

第6章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通过将开发好的系统从头到尾、从里到外对系统的每个模块,每个功能、界面交互功能和界面展示等进行排查隐藏问题的一个重中之重的环节,检测系统功能是否符合预期需求,保证系统正式使用时能够将各个功能以最优化的功能表现和展示体现出来,不仅满足早期预期需求,更希望能通过测试来检验是否符合用户体验要求。如果问题或瑕疵明显影响使用体验,需及时对存在问题进行修改和整顿,避免系统无法正常运行。6.1测试环境PC电脑一台,配置如下:(1)操作系统:windows10(2)处理器:Intel(R)Core(TM)i5-4210MCPU@2.60GHz2.60GHz(3)运行内存:8GB(4)存储内存:150GB(5)服务器:Tomact7.0(6)测试工具:Eclipse(7)数据库工具:SQLyog/MySQL6.2测试内容及结果基于白盒测试,对系统的功能进行测试。内容如下: 功能用例测试内容: (1)页面的切换响应情况:系统中的每个页面链接进行切换时是否实现相匹配的画面,且切换过程和结果没有出现错误; 测试结果:正常运行。 (2)增删查改:对增删查改功能的相关操作是否生效及对其他功能和页面的影响是否实现,数据库的数据是否及时更新; 测试结果:正常运行。 (3)按钮选项等功能按键:对功能按键或键入功能的响应情况进行测试,是否出现无响应或者切换的界面不符合按键功能描述; 测试结果:正常运行。 (4)界面文字:长度是否超出屏幕,文字内容是否会出现乱码,文字排版是否对称; 测试结果:正常。 (5)数据库:每个属性的相关字符类型与数据是否匹配; 测试结果:正常。 (6)标点符号检查; 测试结果:准确无误。 (7)信息展示或录入是否出现重复; 测试结果:没有出现重复。 (8)信息展示是否完整; 测试结果:完整。 (8)重复提交相同数据时的处理情况; 测试结果:响应正常。 (9)搜索功能和结果是否符合条件且齐全; 测试结果:准确无误。 (10)菜单导航是否准确。 测试结果:准确无误。 模块功能测试内容: (1)用户登陆入口的选择导致的登陆结果是否匹配: ①登陆入口选择错误时: 测试结果:响应正常。 ②账号密码输入错误时: 测试结果:响应正常。 (2)用户进入的模块首页与所选择的入口是否相匹配: 测试结果:准确无误。 (3)选课功能是否正常运行: ①学分阈值的影响是否实现: 测试结果:响应正常。 ②所选课程与用户的系别专业的影响是否实现: 测试结果:响应正常。 ③所选课程选择完毕是否同步到已选课程中: 测试结果:响应正常。 (4)退选已选课程功能及后续同步问题是否实现: 测试结果:正常运行。 (5)通过搜索项搜索相应内容功能: ①搜索结果是否与搜索项相匹配: 测试结果:准确无误。 ②搜索过程中学生无选课记录或课程未被选择情况出现时是否为空结果: 测试结果:准确无误。 (6)学生用户个人信息展示是否完整且准确: 测试结果:准确无误。 (7)新添加的学生用户是否能正常登陆: 测试结果:正常 对上述测试内容及系统模块进行逐个检查,发现个别小瑕疵但基本达到了需求效果,已经对存在问题进行解决,系统运行情况优良。

第7章总结与展望7.1总结本文介绍了基于B/S模式的学生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开发出来的系统满足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的初衷,在教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层面中该项明显地提高了。本学生选课系统以Windows10作为服务器端操作系统,套用SSM框架,采用MVC框架模式,JAVAEE架构,以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Java作为编程语言,Mysql作为数据库服务器,SQLyog作为数据库可视化操作工具,Web服务器采用的是Tomcat应用服务器,用JSP开发网页。本文对系统的各项需求进行了具体、得体的分析,从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上介绍了系统每个模块的实现细节,运用了流程图、用例图、结构图等逻辑图像来帮助理解系统的开发思路。在经过各个模块的系统测试后,总体达到设计要求,系统整体符合我国高校多样性的条件下的校园需求,符合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教育体制,系统且规范了教务管理工作流程。7.2展望本系统虽然已从基本上满足了初期的设计需求,满足大部分使用场景,但由心而论经过系统测试后,本系统依然存在很大的改进点:(1)本系统的扩展性极强,整体系统以简约、易操作为主旨,非常适合作为接口来接壤更多的其他校园服务系统,如排课系统、教务活动系统等,有机会能 够使其成为一个优良校园管理系统的雏形,满足抛砖引玉的思想;(2)由于作者本人开发经验尚浅,系统总体能够通过更加言简意赅的开发语言使其加简洁易懂,节省更多资源及成本;(3)学生用户的密码前期全部默认为000000,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足够安全的,有一定概率出现被其他人捷足先登从而失去账号的可能性,但总体控制权于教务教师用户手中,所以这个漏洞也是从技术上可以弥补的。希望本系统能够成为一个为服务行业提供创作思路的模板,使之后创作出更加具有服务意义、更加全面性、更加稳定、更加现代化、更加条理的服务系统。

参考文献白兆庆,基于B/S模式的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09韩春英,高校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0王鑫,基于B/S模式的学生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08金敏,基于B/S模式的网上学生选课系统[D],贵州大学,2008任民丰,基于B/S结构的公选课网上选课系统[D],江南大学,2009张敏,C/S与B/S混合软件体系结构系统的设计与应用[C],嘉应学院学报,2013刘育旺,基于.NETMVC框架的Web设计[C],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温炜,论MVC框架在网站开发的应用[C],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谢清钟;陈雪梅,基于JAVAEEMVC模式的教育学习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C],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胡强,MySQL数据库常见问题分析与研究[C],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李亚娟;张宝丽;秦爽;陈岩,基于JSP技术的动态网页开发技术研究[C],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李洋,SSM框架在Web应用开发中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6王艳清;陈红,基于SSM框架的智能web系统研发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孙卫琴,《Tomcat与JavaWeb开发技术详解(第2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RobinNixon,《PHP,MySQL与JavaScript学习手册》[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7

致谢在本份毕业设计论文收稿的尾声,也就意味着大学青春的结束。真心感谢一路上给予帮助和支持的人们。本次论文的收稿离不开徐积文指导老师的实时指导,在开发与设计过程中提供了一下硬性意见和建议,在论文撰写和系统开发了给予了宝贵的帮助,也感谢创作过程中提供其他帮助的热心人员,让我了解到了MVC框架模式和JavaEE结构模式两者结合起来的奥妙,开发过程中学会了很多东西,使我顺利地完成了该份论文,也使我的大学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最好,真心感谢给予真情实感和热心帮助的人们!

怎样提高电脑系统运行速度WindowsXP的启动速度比Windows2000要快30%左右,但相对于Windows98仍然要慢了不少,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设置,来大大提高WindowsXP的启动速度。加快系统启动速度主要有以下方法:尽量减少系统在启动时加载的程序与服务;对磁盘及CPU等硬件进行优化设置;修改默认设置,减少启动等待时间等。这些方法大部分既可减少系统启动的时间,又可以节省系统资源,加快电脑运行速度。1.加快系统启动速度WindowsXP的启动速度比Windows2000要快30%左右,但相对于Windows98仍然要慢了不少,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设置,来大大提高WindowsXP的启动速度。加快系统启动速度主要有以下方法:尽量减少系统在启动时加载的程序与服务;对磁盘及CPU等硬件进行优化设置;修改默认设置,减少启动等待时间等。这些方法大部分既可减少系统启动的时间,又可以节省系统资源,加快电脑运行速度。(1)MsconfigWindowsXP的启动速度在系统安装初期还比较快,但随着安装的软件不断增多,系统的启动速度会越来越慢,这是由于许多软件把自己加在了启动程序中,这样开机即需运行,大大降低了启动速度,而且也占用了大量的系统资源。对于这样一些程序,我们可以通过系统配置实用程序Msconfig将它们从启动组中排除出去。选择“开始”菜单中的“运行”命令,在“运行”对话框中键入“Msconfig”,回车后会弹出“系统配置实用程序”对话框,选择其中的“启动”选项卡(如图1),该选项卡中列出了系统启动时加载的项目及来源,仔细查看每个项目是否需要自动加载,否则清除项目前的复选框,加载的项目越少,启动的速度就越快。设置完成后需要重新启动方能生效。(2)BootvisBootvis是微软提供的一个启动优化工具,可提高WindowsXP的启动速度。用BootVis提升WindowsXP的启动速度必须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操作,否则将不会起到提速的效果。其正确的操作方法如下:启动Bootvis,从其主窗口(如图2)中选择“工具”菜单下的“选项”命令,在“符号路径”处键入Bootvis的安装路径,如“C:\ProgramFiles\Bootvis”,单击“保存”退出。从“跟踪”菜单中选择“下次引导”命令,会弹出“重复跟踪”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BootVis将引导WindowsXP重新启动,默认的重新启动时间是10秒。系统重新启动后,BootVis自动开始运行并记录启动进程,生成启动进程的相关BIN文件,并把这个记录文件自动命名为TRACE_BOOT_1_1。程序记录完启动进程文件后,会重新启动BootVis主界面,在“文件”菜单中选择刚刚生成的启动进程文件“TRACE_BOOT_1_1”。窗口中即会出现“CPU>使用”、“磁盘I/O”、“磁盘使用”、“驱动程序延迟”等几项具体图例供我们分析,不过最好还是让BootVis程序来自动进行分析:从“跟踪”菜单中选择“系统优化”命令,程序会再次重新启动计算机,并分析启动进程文件,从而使计算机启动得更快。(3)禁用多余的服务WindowsXP在启动时会有众多程序或服务被调入到系统的内存中,它们往往用来控制Windows系统的硬件设备、内存、文件管理或者其他重要的系统功能。但这些服务有很多对我们用途不大甚至根本没有用,它们的存在会占用内存和系统资源,所以应该将它们禁用,这样最多可以节省70MB的内存空间,系统速度自然也会有很大的提高。选择“开始”菜单中的“运行”命令,在“运行”对话框键入“services.msc”后回车,即可打开“服务”窗口。窗口的服务列表中列出了系统提供的所有服务的名称、状态及启动类型。要修改某个服务,可从列表双击它,会弹出它的属性对话框(如图3),你可从“常规”选项卡对服务进行修改,通过单击“启动”、“停止”、“暂停”、“恢复”四个按钮来修改服务的状态,并可从“启动类型”下拉列表中修改启动类型,启动类型有“自动”、“手动”、“已禁用”三种。如果要禁止某个服务在启动自动加载,可将其启动类型改为“已禁用”。WindowsXP提供的所有服务有36个默认是自动启动的,实际上,其中只有8个是必须保留的(见下表),其他的则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设置,每种服务的作用在软件中有提示。4)修改注册表来减少预读取,减少进度条等待时间WindowsXP在启动过程中会出现一个进度条,我们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让进度条只跑一圈就进入登录画面。选择“开始”菜单中的“运行”命令,在“运行”对话框键入“regedit”命令后回车,即可启动注册表编辑器,在注册表中找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essionManager\MemoryManagement\PrefetchParameters,选择其下的EnablePrefetcher键,把它的键值改为“1”即可。(5)减少开机磁盘扫描等待时间当Windows日志中记录有非正常关机、死机引起的重新启动,系统就会自动在启动的时候运行磁盘扫描程序。在默认情况下,扫描每个分区前会等待10秒钟,如果每个分区都要等上10秒才能开始进行扫描,再加上扫描本身需要的时间,会耗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启动过程。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设置取消磁盘扫描的等待时间,甚至禁止对某个磁盘分区进行扫描。选择“开始→运行”,在运行对话框中键入“chkntfs/t:0”,即可将磁盘扫描等待时间设置为0;如果要在计算机启动时忽略扫描某个分区,比如C盘,可以输入“chkntfs/xc:”命令;如果要恢复对C盘的扫描,可使用“chkntfs/dc:”命令,即可还原所有chkntfs默认设置,除了自动文件检查的倒计时之外。2.提高系统运行速度提升系统运行速度的思路与加快启动的速度类似:尽量优化软硬件设置,减轻系统负担。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优化手段。(1)设置处理器二级缓存容量WindowsXP无法自动检测处理器的二级缓存容量,需要我们自己在注册表中手动设置,首先打开注册表,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essionManager\MemoryManagement\”,选择其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