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武莲渔港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环评报告_第1页
临高武莲渔港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环评报告_第2页
临高武莲渔港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环评报告_第3页
临高武莲渔港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环评报告_第4页
临高武莲渔港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项目名称:临高武莲渔港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临高县农业农村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1建设项目名称临高武莲渔港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代码2112-469024-04-01-374028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海南省临高县博纵村头洋湾外海海域(具体地址)地理坐标人工鱼礁区(109度34分12.387秒,20度0分2.972秒)红树林修复区(109度32分35.596秒,19度51分59.788秒)增殖放流区(109度34分15.694秒,19度59分59.417秒)建设项目行业类别54-156海洋人工鱼礁工程/长度(km)用海面积97966m2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选填)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环保投资(万元)74.1环保投资6.66%施工工期是否开工建设☑否□是:专项评价设置情况生态专项评价,项目涉及海域生态保护红线。规划情况《海南省临高县新盈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2030年)》,临高县林业局,2021年6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1、与《海南省临高县新盈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2030年)》的符合性临高新盈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海南省临高县新盈镇境内,N~19°55'9.638"N。保护区西面与海南白蝶贝自然保护区的海域临近,北、东部两面与陆地相连,南面为文科河出海口处形成的泻湖水域、滩涂。沿岸陆地的西部、北部、东部为新盈镇辖区、东南为临高县新盈农场属地。保护区距新盈镇仅有2km距临高县城约20公里,周边村庄道路全为硬化道路,水、电、通信便利。2图1-1临高新盈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位置临高新盈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由临高彩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临高新盈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两个保护区整合优化而成。临高彩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986年,临高县人民政府以“临府[1986]82号”批准成立,批复面积为350公顷,落图面积为277.54公顷,与新盈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重叠268.91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生态系统。批文未明确边界范围,无规划,无管理机构。临高新盈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临高县人民政府以“临府[2008]61号”批准成立,批复面积为3437公顷,落图面积为3395.44公顷,与临高彩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重叠268.91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管理机构为临高县新盈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有批复的总体规划。临高彩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与临高新盈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在设立时将大量村庄、农田、集体人工商品林等划入保护区,真正具有保护价值的红树林所占面积并不大。临高新盈湿地县级保护区、临高彩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及儋州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3个保护地存在重叠等。由此,2021年6月临高县林业局委托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对临高彩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临高新盈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两个保护区进行整合优化,优化调整为临高新盈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并编制《海南省临高县新盈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3临高县新盈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生态系统及黑脸琵鹭等冬候鸟生境为宗旨,集生态保护、科研、宣传、教育为一体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生态系统,黑脸琵鹭等冬候鸟及其栖息地生态系统,保护区内分布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临高县新盈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划定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如图1-2所示。图1-2临高新盈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a核心区核心区为红树林集中分布区域及黑脸琵鹭栖息、活动觅食的区域,面积为249.79公顷,占整个保护区总面积的30.55%。核心区是海岸潮间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段。这个区域严格禁止除科学观测以外的一切人为活动。主要任务是保护红树林、黑脸琵鹭及其生态系统尽量不受人为干扰,保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更新和繁衍,保持其生物多样性。根据保护区珊瑚礁、红树林及黑脸琵鹭等主要水鸟分布区域,把保护区规划为4个主要的核心区,其中1个位于新盈港区域的珊瑚礁分布区,一个位于保护区和贵村南面的天然红树林分布及黑脸琵鹭活动觅食区域(和贵片区,红树林群落主要为红海榄群系一个位于彩桥村及周边的天然红树林分布区(彩桥片区,红树林群落主要为红海榄群系和桐花树群系),一个位于南堂村北部的桐花树红树林集中分布区域(南堂片区,红树林群落主要为红海榄群系)。其全部土地(包括林地)、林木、野生动植物、水域等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归属自然保护区依法统一管理,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变更。对核心区采取“绝对保护,严格管理”的策略,禁止盗伐、捕鱼、捡贝及养殖等任何4形式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人为干扰,仅限保护、科研和监测等活动的开展。对于非管理机构开展的科研活动,须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b缓冲区在核心区周围划出部分区域作为缓冲区,面积为178.73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21.86%。该区包括一部分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和由演替类型所占居的次生生态系统,也包括一些人工生态系统。缓冲区主要分布的红树林群落有白骨壤群系、红海榄+白骨壤群系等。缓冲区一方面防止和减少核心区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另一方面用于一些不破坏其群落环境的试验性或观测性的科学试验研究。如开展造林试验以提高植被恢复工作的科学性;改善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条件。c实验区保护区边界以内,核心区和缓冲区界线以外的地带划为实验区,面积为391.10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47.83%。该区域主要分布的红树群落主要有拉关木群系、榄李群系、桐花树群系、红海榄群系等。实验区可在保护区统一管理下开展科学试验、生产和旅游活动。如可实施科研、宣教工程;封育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相结合恢复植被;开展恢复红树林植被、扩大珍稀植物种群数量的科学研究;制定扶持社区经济发展的计划,选择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项目,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发展科普型生态旅游业;绿化和美化环境;建设必要的公益性设施,使地方和保护区共同受益;添置必要的保护、科研、宣教及交通设备,满足保护、科研、宣教及旅游的需要。根据临高县林业局“关于对《关于申请套用项目与海南白蝶贝省级自然保护区及海南省临高县新盈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的函》”的复函(附件4),项目红树林修复区位于红树林湿地保护区的实验区(图1-3)。根据《海南省临高县新盈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2030)》,实验区可封育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相结合恢复植被;开展恢复红树林植被、扩大珍稀植物种群数量的科学研究。本项目采用人工种植手段进行红树林重建性修复,符合保护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因此,项目符合《海南省临高县新盈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2030)》的要求。5项目红树种植区项目红树种植区图1-3a项目红树修复区选址与保护区关系图图1-3b项目选址区与保护区和贵片区关系图其他符合性分析1、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的符合性本项目人工鱼礁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第一类鼓励类”中“一、农林业”中的“12、远洋渔业、人工鱼礁、渔政渔港工程”,增殖放流属于“44、淡水与海水健康养殖及产品深加工,淡水与海水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海洋牧场”,红树林修复属6于四十三、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的“2、海洋环境保护及科学开发、海洋生态修复”。因此项目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项目与《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专篇的符合性分析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海南省总体规划规划(空间类2015-2030)》中的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专篇,项目人工鱼礁投放及增殖放流区所在海域功能区为临高县白蝶贝海洋保护区(代码:A6-15),红树林修复区位于东场-彩桥红树林海洋保护区(代码:A6-16)(附图1、附表1)。(1)临高县白蝶贝海洋保护区的用途管制要求是:“主导用海类型为海洋保护区用海,兼顾农渔业用海和旅游休闲娱乐用海,儋州泊潮至临高美夏沿岸兼顾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功能,通过科学论证后,结合渔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可适当进行围填海;黄龙、新盈岸段可兼顾交通运输用海;邻昌礁南侧兼顾防台锚地用海;严格按照自然保护区管理法规管理,缓冲区只可进行经批准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活动,实验区只能进行经批准的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注意海底管线的保护,涉海工程建设需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东场-彩桥红树林海洋保护区的用途管制要求是:“主导用海类型为海洋保护区用海,可适度兼顾农渔业和旅游娱乐用海,开发休闲渔业和生态旅游项目,但应严格控制规模;严格按照自然保护区管理法规管理,缓冲区只可进行经批准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活动,实验区只能进行经批准的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根据《海南白蝶贝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0-2035)》及临高县林业局“关于对《关于申请套用项目与海南白蝶贝省级自然保护区及海南省临高县新盈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的函》”的复函(附件4),海南白蝶贝省级自然保护区已调整为一般控制区和核心保护区,本项目区不在保护区范围内。由于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尚未更新,参考“后法大于先法”的原则,海南省白蝶贝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际范围以《海南白蝶贝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0-2035)》划定的范围为准。考虑到海洋功能区划尚未更新,本项目所在的海洋功能区划仍为临高县白蝶贝海洋保护区,但实际不在海南白蝶贝省级保护区范围内。本项目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通过投放人工鱼礁、红树林修复和增殖放流,进行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可有效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增殖渔业资源,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及生态功能的修复;项目距离海底电缆最近距离约为1.2km,项目选址合理的避开了海底管线区域,项目建设及运营期间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作业,避免影响破坏海底管线,不会影响海底管线的安全,符合临高县白蝶贝海洋保护区和东场-彩桥红树林保护区的用途管制要求。7(2)临高县白蝶贝海洋保护区的用海方式要求是:“保护区核心区用海方式应禁止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缓冲区和实验区应严格限制改变海域自然属性”;东场-彩桥红树林海洋保护区的用海方式要求是:“保护区核心区用海方式应禁止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缓冲区和实验区应格限制改变海域自然属性”。本项目人工鱼礁属于透水构筑物用海,通过向海域投放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等建设人工鱼礁,投礁量不大,约5769空方,对海域自然属性的影响较小,红树林修复仅采用人工种植方式进行修复,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因此项目建设满足项目功能区用海方式管理要求。(3)临高县白蝶贝海洋保护区海域整治的要求:“清理保护区范围内不合理的渔业设施”;东场-彩桥红树林海洋保护区的海域整治要求为:“红树林内养殖池塘逐步让位于保护区,修复红树林生态系统,严格控制陆源污水排放入海”。本项目为生态修复项目,符合功能区海域整治要求。(4)临高县白蝶贝海洋保护区的重点保护目标为:“保护白蝶贝种质资源;保护珊瑚礁资源;保护海底管线”;东场-彩桥红树林海洋保护区的重点保护目标为:“保护和修复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自然岸线”。根据历史调查,临高县白蝶贝海洋保护区并未发现白蝶贝资源;珊瑚礁资源覆盖率较低,分布水深不深,基本都在2-4m范围内,本项目投礁区域水深基本在15m以上,因此基本无珊瑚礁、白蝶贝分布,人工鱼礁投放区距离海底电缆最近距离约为1.2km,位于海底电缆保护区范围外,项目建设及运营期间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作业,避免影响破坏海底管线,不会影响海底管线的安全,符合白蝶贝海洋保护区功能区重点保护目标的要求。项目红树林种植能够起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作用,符合红树林海洋保护区的保护目标要求。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功能区划的重点保护目标要求。(5)临高县白蝶贝海洋保护区和东场-彩桥红树林海洋保护区的环境保护要求为:“执行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根据水质、沉积物及海洋生物质量现状调查表明,项目所在区域的水质、沉积物环境及生物质量总体良好,均达到第一类要求。另外,项目施工产生的生活污水、船舶含油污水及生活垃圾等均收集上岸合理处置,严禁排海,对区域海洋环境影响较小;运营期不产生污染物,且能够改善用海区水质生态环境,项目的实施满足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综上所述,项目建设符合《海南省总体规划规划(空间类2015-2030)》中的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专篇要求。3、与《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海洋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按开发内容可分为产业与城镇建设、农渔业生产、生态环境服务三种功能。8本项目人工鱼礁区位于临高白蝶贝省级自然保护区海域,属于禁止开发区域(图1-4)。海南省禁止开发区域共划定禁止开发区27个,其中禁止开发区域位于海南岛周边海域有17个,面积891.89平方千米,占海南岛周边海域主体功能区规划面积的3.76%。三沙海域10个。其功能定位:“禁止开发区域是海南省热带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域、海岛近岸与近海热带珍稀动植物保护区域、禁止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海洋生态红线区域和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以及领海基点所在岛屿等,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开发管制要求:“遵循保护区管理规定、开展整治修复工程、优加强湿地保护”。图1-4项目与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的位置关系图本项目通过向海域投放钢筋混凝土框架人工鱼礁,起到养护海洋生态栖息地,净化海域水质作用,有效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增殖渔业资源,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红树林种植,促进红树林生态系统及生态功能的修复。项目施工期人工鱼礁投放产生的悬浮泥沙源强较小,悬沙扩散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项目区;红树林种植采用人工种植,对环境影响较小,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含油废水和固体废物等收集上岸妥善处理处置,严禁排海,运营期不产生污染物。因此,项目建设符合《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4、与《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10年修编)》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10年修编)》,项目位于临高后水湾-临高角养殖区(HN028BⅡ),位于后水湾头咀至临高角西侧沿海,总面积109.97平方公里,主导功能为渔业,执行二类海水水质保护目标。根据项目区域水质调查结果分析,该海域海水各项指标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符合区域海水水质保护目标的要求,区域水质状况较好,可以满足渔业水质的要求。项目施工期人工鱼礁投放产生的悬浮泥9沙源强较小,悬沙扩散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项目区;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含油废水和固体废物等收集上岸妥善处理处置,严禁排海,运营期不产生污染物,且项目建设能够起到养护海洋生态栖息地,净化海域水质作用,项目实施符合《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10年修编)》的要求。5、与《临高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的符合性分析根据《临高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人工鱼礁投放区不占用任何规划地类,占用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图1-5a,总规审查报告见附件2),占用海域生态红线面积约9.8公顷,管控类别为限制类,占用地块为白蝶贝海洋保护区实验区。管控措施:实验区经批准可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严格控制海水养殖规模,科学规划养殖密度,加强渔政监管。保障符合省海洋功能区划的渔港建设需要。定期对白蝶贝资源进行调查评估。白蝶贝海洋保护区实验区保护目标:保护白蝶贝种质资源,保护临昌礁周边地形地貌。执行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红树林种植区域占地类型为Ⅱ级保护林地(图1-5b,总规审查报告见附件2),占用海域生态保护红线类型为泊潮重要滨海湿地,管控类别为限制类,保护目标为:保护潟湖湿地环境和海洋生态;保持潟湖纳潮量和口门宽度。执行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管控措施为:禁止围填海、设置直排排污口及其他可能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破坏湿地生态功能的开发活动。严格控制海水养殖规模和陆源污染,完善沿岸生活污水、海水养殖废水收集处理系统;逐步退塘还林、退塘还海,加强对受损滨海湿地的整治与生态修复。本项目人工鱼礁建设工程采用的人工鱼礁属于透水构筑物,通过向海域投放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等建设人工鱼礁,投礁量不大,约5769空方,投礁区距离邻昌礁较远,对邻昌礁和周边地形地貌影响较小;根据历史调查,临高县白蝶贝海洋保护区并未发现白蝶贝资源,项目人工鱼礁投放不影响白蝶贝资源;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含油废水和固体废物等收集上岸妥善处理处置,严禁排海,运营期不产生污染物,且能够改善用海区水质生态环境。红树林修复采用人工种植红树林方式恢复和贵片区红树林生态环境,施工采用人工方式,对环境影响小,红树林种植树种采用当地种。项目实施有利于修复周边海域海洋生物栖息地、保护和修复海域生态系统,改善海域生态环境,恢复海洋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项目选址符合《临高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图1-5a人工鱼礁投放区与《临高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的位置关系图图1-5b红树林修复区与《临高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的位置关系图‘、与海南生态保护红线的符合性分析根据《临高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项目位于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区,管控类别为限制类,见图1-5。占用地块为白蝶贝海洋保护区实验区和泊潮重要滨海湿地。白蝶贝海洋保护区实验区保护目标:保护白蝶贝种质资源,保护临昌礁周边地形地貌。执行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管控措施:实验区经批准可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严格控制海水养殖规模,科学规划养殖密度,加强渔政监管。保障符合省海洋功能区划的渔港建设需要。定期对白蝶贝资源进行调查评估。泊潮重要滨海湿地保护目标为:保护潟湖湿地环境和海洋生态;保持潟湖纳潮量和口门宽度。执行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管控措施为:禁止围填海、设置直排排污口及其他可能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破坏湿地生态功能的开发活动。严格控制海水养殖规模和陆源污染,完善沿岸生活污水、海水养殖废水收集处理系统;逐步退塘还林、退塘还海,加强对受损滨海湿地的整治与生态修复。本项目人工鱼礁建设工程采用的人工鱼礁属于透水构筑物,通过向海域投放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等建设人工鱼礁,投礁量不大,约5769空方,投礁区距离邻昌礁较远,对邻昌礁和周边地形地貌影响较小;根据历史调查,临高县白蝶贝海洋保护区并未发现白蝶贝资源,项目人工鱼礁投放不影响白蝶贝资源;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含油废水和固体废物等收集上岸妥善处理处置,严禁排海,运营期不产生污染物,且能够改善用海区水质生态环境。红树林修复采用人工种植红树林方式恢复和贵片区红树林生态环境,施工采用人工方式,对环境影响小,红树林种植树种采用当地种。项目实施有利于修复周边海域海洋生物栖息地、保护和修复海域生态系统,改善海域生态环境,恢复海洋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项目建设符合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7、与“三线一单”的符合性分析根据《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关于海南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临高县“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分析本项目与其符合性。(1)生态保护红线根据《临高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本项目占用近岸海域生态红线,根据前述分析,本项目选址符合规划中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和《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的要求。(2)环境质量底线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船舶废气,运营期不产生污染物,船舶废气属于移动源产生的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排放强度低,施工时间短暂,对大气影响程度小,不会降低现状空气质量水平,项目建设可满足空气质量底线。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废水收集上岸交由资质单位接受处理,严禁排海,不会对水环境质量造成恶化,符合水环境质量底线。项目占用海域,不占陆域,不会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影响很小,满足生态的环境质量底线。因此,本项目建设满足《临高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中环境质量底线要求。(3)资源利用上限项目运营期不消耗水资源,能源消耗较少,不占用自然岸线,不会超过资源利用上(4)环境负面清单原则要求根据《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年版)》,从产业政策、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分析。经查询“海南省三线一单成果发布系统”,人工鱼礁投放区所在区域属于临高县近岸海域优先保护单元2,红树林修复区域涉及临高县近岸海域优先保护区1和临高县一般管控单元。区域管控要求详见表1-1,查询结果报告详见附件3。项目空间布局约束符合性分析见表1-1。表1-1项目所在区域管控要求环境管控单元管控区分类管控维度管控要求符合性分析HY46902410002临高县近岸海域优先保护区2空间布局约束经批准可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严格控制海水养殖规模,科学规划养殖密度,加强渔政监管。保障符合省海洋功能区划的渔港建设需要。定期对白蝶贝资源进行调查评估。本项目人工鱼礁建设工程采用的人工鱼礁属于透水构筑物,通过向海域投放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等建设人工鱼礁,投礁量不大,约5769空方,对地形地貌影响较小;根据历史调查,临高县白蝶贝海洋保护区并未发现白蝶贝资源,项目人工鱼礁投放不影响白蝶贝资源;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含油废水和固体废物等收集上岸妥善处理处置,严禁排海,运营期不产生污染物,且能够改善用海区水质生态环境。项目实施有利于修复周边海域海洋生物栖息地、保护和修复海域生态系统,改善海域生态环境,恢复海洋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ZH46902430001临高县一般管控单元空间布局约束1.执行全省要素类(一般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2.执行土壤环境(建设用地污染风险重点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3.执行自然资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普适性管控要求。红树林修复采用人工种植红树林方式,施工期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均收集处理,运营期不产生污染物,符合空间布局约束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执行全省要素类(一般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红树林修复采用人工种植红树林方式,施工期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均收集处理,运营期不产生污染物,符合污染物控制控制要求。环境风险管控1.执行土壤环境(建设用地污染风险重点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2.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土壤环境风险,防范用地使用过程土壤环境污染,强化企业关闭搬迁后土壤环境监管,严格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监管,有序推进建设用地绿色可持续修复,加强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强化污染地块信息共享。红树林修复采用人工种植红树林方式,对土壤无污染,符合环境风险管控要求。HY46902410001临高县近岸海域优先保护区1空间布局约束禁止围填海、设置直排排污口及其他可能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破坏湿地生态功能的开发活动。严格控制海水养殖规模和陆源污染,完善沿岸生活污水、海水养殖废水收集处理系统;逐步退塘还林、退塘还海,加强对受损滨海湿地的整治与生态修复。禁止围填海、设置直排排污口及其他可能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破坏湿地生态功能的开发活动。严格控制海水养殖规模和陆源污染,完善沿岸生活污水、海水养殖废水收集处理系统;逐步退塘还林、退塘还海,加强对受损滨海湿地的整治与生态修复。红树林修复采用人工种植红树林方式,对受损的滨海湿地进行生态修复,符合空间布局约束要求。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三线一单的要求。8、与《海南省自然保护区条例》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海南省临高县新盈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2030年)》、《海南白蝶贝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0-2035)》及临高县林业局“关于对《关于申请套用项目与海南白蝶贝省级自然保护区及海南省临高县新盈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的函》”的复函(附件4),项目投礁区不占用省级白蝶贝保护区范围,距离保护区约1km,人工鱼礁投放海中后,将营造新的生态环境,运营期不产生污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且对海域生态环境有改善作用。红树林修复区位于新盈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根据《海南省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三十二条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除必要的科学实验以及符合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旅游、区内居民原有的种植业、养殖业等活动外,严禁其他生产建设活动。本项目红树林种植属于生态修复类项目,不属于生产建设活动,符合条例的要求。综上,项目建设符合《海南省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要求。9、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海南省临高县新盈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2030年)》、《海南白蝶贝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0-2035)》及临高县林业局“关于对《关于申请套用项目与海南白蝶贝省级自然保护区及海南省临高县新盈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的函》”的复函(附件4),项目投礁区不占用省级白蝶贝保护区范围,红树林修复区位于新盈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本项目采用人工种植手段进行红树林重建性修复,所种植红树种类为当地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要求。地理位置本项目人工渔礁投放于临高县博纵村头洋湾外海海域,与头洋湾海洋牧场相邻,项目中心地理位置为109°34′12.387″E,20°0′2.972″N。红树林生态修复计划在临高新盈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和贵片区进行。增殖放流地点拟定于头洋湾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投放区附近。该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2,项目用海区现状照片附图3。项目组成及规模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人工渔礁、红树林修复和增殖放流,其中人工鱼礁拟投放钢筋砼鱼礁单体467个,其中2米型鱼礁360个,3米型鱼礁107个,投放区域面积9.7966公顷(宗海位置图及界址图见附图4、附图5),投放总空方为5769m³。另外建设礁区警示浮标项目组成及规模万尾,斑节对虾80万尾,红鳍笛鲷35万尾,紫红笛鲷35万尾。项目工程建设一览表见表2-1。表2-1项目工程建设一览表工程类别工程建筑工程规模和内容建设备注主体工程人工鱼礁拟投放钢筋砼鱼礁单体467个,其中2米型鱼礁360个,3米型鱼礁107个,形成4个鱼礁群,投放区域面积9.7966公顷,投放总空方为5769m³。新建红树林生态修复红树林生态修复面积60亩,种植红海榄、桐花树、白骨壤共55000株。增殖放流增殖放流计划投放青石斑鱼12.125万尾,斑节对虾80万尾,红鳍笛鲷35万尾,紫红笛鲷35万尾。辅助工程警示浮标建设礁区警示浮标4座。新建环保工程废水治理施工船舶生活污水定期由船舶运营方联系有资质船舶污水接收单位接收处理,施工船舶含油废水按照《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的要求收集后,委托有资质单位接收处理,不外排。-废气处理施工船舶使用符合标准的燃油,施工船舶进入沿海控制区海南水域,应使用硫含量不大于0.1%m/m的船用燃油;施工机械采用清洁型燃料;施工期洒水抑尘等噪声治理减少高噪设备的使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固废治理经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依托工程出运码头依托白马井渔港作为人工鱼礁出运码头。总平面及现场布置1、人工鱼礁总平面布置方案鱼礁投放区总面积为9.7966公顷,平面呈315×315m的四边形布置,区域内布设4座鱼礁群,投放467个鱼礁,其中360个2米型鱼礁,107个3米型鱼礁,投放总空方为5769m³;礁区4个角点投放浮标1座礁区标志。图2-1鱼礁总平面布局图(1)鱼礁群布置①2米型鱼礁群平面布置单座鱼礁群面积约12000m²,平面尺寸约为120m×100m,鱼礁群由5个单位鱼礁组成,布置了120个2米型鱼礁,形成空方量960方。在单位鱼礁型号的具体选择上着重考虑所放置位置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因为礁区水深大部分在16m左右,所以设计礁体留出了沉降高度。单位鱼礁由多个鱼礁单体组成,间隔错落布置。同一单位鱼礁基本考虑选用同一型号的鱼礁体布置。相邻两行的鱼礁单体、相邻两行的单位鱼礁、相邻两行的鱼礁群,与来流方向错开排列,从而改变海底地形地貌,产生局部隆起,形成起伏不定、复杂多变的海底地形,充分发挥礁区的流场效应。这些人造的局部隆起能够改变海水流向,在其迎流面产生上升流,从而带动海水内的营养物质产生由下而上的循环,增加了表层海水的营养物质丰度,为生活在表层海水的浮游生物提供了更多的养分。在食物链的传递作用下,人工鱼礁周围的营养物质能够吸引大多数海洋生物围绕在人工鱼礁周围栖息、产卵。礁体交错分布,有利于形成多样性的涡流,又能达到庇护中部繁育型鱼礁的效果。鱼礁群布置顺应海流通过障碍物时的流态规律,使海流进入鱼礁群后马上形成上升流,同时在礁群范围内产生多种形态的涡流,激起沉淀海床的养料,吸引鱼类的群聚。图2-22米型鱼礁群平面布置方案②3米型鱼礁群平面布置单座鱼礁群面积约12000m²,平面尺寸约为120m×100m,鱼礁群由5个单位鱼礁组成,布置了107个3米型鱼礁,形成空方量2889方。在单位鱼礁型号的具体选择上着重考虑所放置位置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因为礁区水深大部分在16m左右,所以设计礁体留出了沉降高度。图2-33米型鱼礁群平面布置方案(2)人工渔礁结构方案①2米型鱼礁单体鱼礁结构本方案设计人工鱼礁的礁型选定正方体的2米型和3米型鱼礁,该型鱼礁的优点是在海底的稳定性较好,更趋于为鱼类提供避敌栖息的场所,鱼礁的投放范围极为广泛,现在我国沿海的许多鱼礁工程都有这类礁体。选用的鱼礁单体为钢筋砼结构。其中2米型鱼礁外框尺寸2×2×2m(长×宽×高),壁厚为15cm,顶部和底部设置2根斜拉梁、宽为0.2m,四周设有方形孔洞,板厚15cm。空方体积为8空方,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②3米型鱼礁单体鱼礁方案该礁体设计时综合考虑了鱼类保护与诱集因素,内部设计趋向稳定性、通透性,为鱼类提供避敌栖息场所;礁体结构符合力学原理,使其不易发生倾覆、滑移和下陷。根据鱼礁设计规范与要求,设计为正方体框架结构,尺寸为3m×3m×3m(长×宽×高),顶部和底部设置2根斜拉梁、宽为0.2m,四个侧面中部设置两个宽为30cm垂直挡板将,垂直挡板用于生物附着;提高了鱼礁的空间复杂度和牢固程度,供鱼类穿梭于礁体内部。正方体人工礁的制作过程,礁体使用坚固耐用的钢筋混凝土材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人工鱼礁结构图详见附图8。(3)海上警示浮标浮标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建设。采用直径1.5m、高1.0m的浮鼓,水平高1.62m的塔身,塔顶配渔业礁区标牌及太阳能警示灯。在人工鱼礁区的4个边界角点分别设置海上警示浮标1座。浮标标身根据航标规定为黄色。海上警示浮标按设计图纸的要求成套购买并安装。浮鼓配备相应锚链和锚块,整体装配如见图2-4。本项目计划在人工鱼礁区的4个界点,建设海上警示浮标4个。图2-4浮标效果图(4)海底对礁体的承载力分析根据湖北地建岩土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21年11月《临高武莲渔港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初步勘察)》的数据。表2-2地基土初步设计参数建议值表项目项目层号fak(kPa)Es1-2(MPa)γ(kN/m3)直剪快剪基底摩擦系数μCk(kPa)Φk(°)①层中砂120~(14.0~(18.2~(3~5)(25.0~0.40②层粉质粘160~5.00~6.5018.5~19.030.0~35.010.0~1.0.30投礁海域内海底地基承载力约为120~130kPa,承载力数值较大,区域海底对人工鱼礁的承载能力较强。水深16米,利用箱式取样器进行取样,箱体在海水中自由落体主要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和流动阻力。三个作用力的表达式分别为重力:浮力:Ff=pwgV流动阻力与物体相对流体的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可表示为:F=z2 pCAv故物体自由下落时的速度可用以下微分方程计算mdtpwgV2 pCAv2w箱体作用在海床面上的冲击力及相应的压力为F=,P=计算参数:箱体总质量为220kg,长宽高分别为0.3m、0.3m和0.6m,重力加速度为9.81m/s2,长方体长宽比为2:1时在水中的阻力系数C=0.87,与海床面的冲击作用时间为0.2s,海水密度为1030kg/m3,海水深度为16m,则物体下落后作用在海床面上的冲力压力为:P=206.2KPa人工鱼礁的质量为5吨,按底面积2.24m2计算,可得鱼礁作用在海床面上的压力为:根据计算可以看出人工鱼礁作用在海床面上的压力远小于箱式取样器下落后作用在海床面上的冲击压力。单个人工鱼礁不会对海床稳定性造成影响。若出现礁体叠加现象,单个礁体约5吨,最多同时叠加两个礁体,则2个人工鱼礁施加给海底的压力为43.75kPa,同样也远小于箱式取样器下落后作用在海床面上的冲击压力,所以人工鱼礁不会对目标海域海洋牧场海底地层的稳定性造成影响2、红树林修复生态修复(1)修复目标以“尊重自然,科学修复”为基本原则,遵循红树林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对红树林生态进行系统修复,修复规模为60亩,打造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中国样本。(2)修复方式红树林修复的方式包括自然恢复、人工辅助修复和实施人工种植的重建性修复三种类型。本次红树林生态修复采用实施人工种植的重建性修复。重建性修复。在威胁因素消除和生境条件恢复到满足红树林生长需要的水平后,生态系统无法通过再生或者在少量人工辅助下实现自我恢复的,采用人工种植等手段进行重建性修(3)树种选择①临高沿海地区红树林生态修复主要推荐树种红树林建设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气候带、土壤底质、潮滩高度、盐度和风浪影响程度等确定不同的树种及配植方式,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在保证树种的保存率和生长率的基础上,注重提高林分的生物多样性。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内的造林,应严格选用乡土树种,禁止采用外来树种。禁止使用带检疫对象的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造林。表2-3临高沿海地区红树林生态修复主要推荐树种地域树种红海榄、正红树、白骨壤、桐花树、榄李、角果木、木榄、海莲、海漆、卤蕨、黄槿、水黄皮、阔苞菊、许树等。②保护区现有红树林生态系统介绍由于保护区红树林分布区域处在不同的潮间带,浸水深度和时间不一,不同的海水盐度、不同土壤理化性质及受不同的人为干扰强度等方面的原因,产生了红树植物分布的水平空间分布格局。根据森林群落的生态外貌、植物组成和结构特征,把保护区红树林划分为红海榄群系、白骨壤群系、桐花群系、红海榄+白骨壤群系、榄李群系、拉关木群系(人工补植)等6主要群系。下面重点介绍5个主要的自然群落:A红海榄群系红海榄群系在保护区为单一优势群系,为保护区的主要植被类型。该群落生长于平缓宽阔的底潮带上,土壤坚实,泥质或半沙泥质土壤盐度高达17‰。群落呈四周植株较矮且多分枝,中间植株高大,特别是分布在高潮位边缘、与白骨壤群系交接处尤其明显。该群丛在保护区内分布范围较广,面积最大,约占整个区域红树林的26.98%。该群落生长在距低潮线不远的海湾滩涂上,涨潮时树干下部常常为海水淹没。群落深绿色,树冠整齐,结构简单,树干多分枝,1米以下树干由高到低向四周生长出大量的蛇状支柱根。树高在4-6.0m,平均达4.7米高,最高可达7.4米。郁闭度0.8左右。群落树木以多分枝或以单一主干植株相间密集分布,相对海南岛的红树林来说,树木属较高大的类型,林下未发现有幼树苗生长,是保护区红树林植被中发育最为完好的成熟的红树林群落。但不同的小生境条件,植物群落发育的程度略有区别。B白骨壤群系本群落零星分布于保护区内多个区域,该群落多以长带块状分布在海湾高潮位的滩涂上,土壤为沙泥质。密生灌木状,植株矮小,树高在0.4~0.9米。郁闭度0.6~0.7。群落主要位于近年废弃的高潮位虾塘里,长势良好,多属于近年来在人为干扰减少之下自然发展起来的红树林植物群落,林下间长满了以红海榄、白骨壤为主的幼树苗,属生长中的红树林群落。C桐花树群系该群落分布较特别,是在周边为大面积的红海榄群落间形成的单一树种群落。外观为密生灌木状,树高1~2m,郁闭度0.7,拱形支柱根发达,主干不明显。生长于中潮带泥沙质滩涂。林下生长许多本树种的幼树苗。此外,本群落也分布在文科河出海口的堤坝内。受潮汐影响较小,长年浸泡在含盐度较低的水中,植株相对矮小。群落内混杂着丛生的卤蕨。D红海榄+白骨壤群系本群落主要分布在高潮带滩涂,位于单优白骨壤群落与单优红海榄群落过度的交接处,为过渡类型。主要由红海榄+白骨壤群丛和白骨壤+红海榄+角果木群丛构成。红海榄+白骨壤群丛多分布于高潮带泥沙质滩涂,土壤为泥沙质,郁闭度约0.5~0.7。E榄李群落榄李多生长于大潮才可淹及高潮带泥沙质滩涂,土壤较坚实。外貌绿色,灌丛生,高1-3m,郁闭度约0.5~0.7,主要分布在和贵片区靠近公路边。③不同潮滩位红树林推荐不同的树种适宜的潮滩高程不同。多数红树植物一般都能种植在中潮滩;少数树种能种植在低潮滩;高潮滩为部分红树植物或半红树植物。不同潮滩可供选择的红树林造林树种如表2-4所示。表2-4不同潮滩适合种植的主要红树林树种潮滩位造林树种高潮带海漆、木果楝、海莲、木榄、角果木、榄李、黄槿、水黄皮、阔苞菊、许树等。中潮带红海榄、海莲、木榄、榄李、正红树、白骨壤、桐花树等。低潮带白骨壤、桐花树等。根据临高沿海地区红树林生态修复主要推荐树种、保护区现有红树林生态系以及不同潮滩位红树林推荐综合考虑,确定本次红树林修复的树种为:红海榄、白骨壤、桐花树。(4)造林设计苗木采用容器苗。苗木应经过检疫,避免使用携带病虫害、外来植物种子的苗木。检疫方法按LY/T1829的规定执行。红树林种植密度为小苗0.4m×0.4m、中苗0.8m×0.8m和大苗1.5m×1.5m。表2-5红树林生态修复面积、种类、数量面积红树规格数量修复区域1-560亩红海榄A高度30-40CM,冠幅32000红海榄B高度80-100CM,冠幅40-60CM12000桐花树高度60-80CM,冠幅30-40CM6000高度60-80CM,冠幅20-30CM5000图2-5红树林生态修复造林设计(5)苗圃地选择本项目需种植的红树林苗数量约5.5万株,根据临高县周边和海南岛内已建红树林苗圃地和供苗能力判断,现有供苗能力完全能满足本项目的建设需求,不需要另外建设苗圃地。适宜出圃造林的红树林苗木高度为30cm~100cm,以60cm~80cm为最佳。采用苗木等级II级以上,两年生以上、长势良好。图2-6苗圃的红海榄苗高100cm冠幅40cm图2-7苗圃的白骨壤苗高80cm冠幅30cm3、增殖放流(1)增殖放流品种选择原则①本地海洋生物种类;②优质海洋经济物种、对海域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作用的海洋物种,以适合渔民转产转业和发展休闲垂钓渔业的经济品种为主;③适应增殖放流海洋生态环境且长势良好;④在资源结构中的比例明显低于历史上自然生态状况中的比例,资源衰退难以自然恢复;⑤能大批量人工繁育苗种,满足增殖放流数量需求;⑥暂养及增殖放流技术可行。(2)增殖放流品种选择根据项目海区的资源环境特点及当地苗种繁育供应情况,经过筛选确定适于海区栖息的种类进行增殖放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种类应选择以重要的海洋经济种类为主,同时要兼顾生态系统特征,选择该海域自然生态原有的优势种类,但在资源结构中明显偏低,资源衰退,采取人工增殖措施对野生种群和资源恢复具有重要作用的种类;选择该海区生态位和营养级缺失种类,增殖放流后对提高生态系统效率、恢复资源具有重要作用的定居种类;选择区域性活动范围小的种类,不宜选择洄游性鱼类。基于上述,一方面参照《农业部关于做好“十三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1号)中关于海南后水湾海域适宜增殖放流品种有青石斑鱼、卵形鲳鲹、军曹鱼、紫红笛鲷、红笛鲷、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克氏海马;另一方面根据项目建设单位于2016年、2017年在临高县东英镇头洋湾、东英镇美夏湾和新盈镇后水湾先后多次开展青石斑鱼、红鳍笛鲷和紫红笛鲷增殖放流活动,取得了较好渔业增殖效果,因此确定增殖放流品种:鱼类为青石斑鱼、红鳍笛鲷和紫红笛鲷;虾类为班节对虾。①青石斑鱼青石斑鱼(Epinephelusawoara)是石斑鱼科、石斑鱼属鱼类。青石斑鱼常栖息于沿海各地岛屿岩礁附近。在珊瑚礁石砾底质、海水流畅的海区较多,喜栖息在光线较弱的区域,栖息水层随着水温的升降而有深浅的变化,春、夏、秋分布在10-30米深处,盛夏在2-3米处也有分布,秋冬季节水温下降,迁移到较深水域,一般幼鱼栖息的水层比成鱼浅,高龄鱼则较少移动。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西沙群岛)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②红鳍笛鲷红鳍笛鲷(Lutjanuserythropterus)是笛鲷科、笛鲷属鱼类。栖地广泛,凡是礁沙混合区、石砾区、岩石区、泥沙区或外海独立礁均可见其踪迹。夜间觅食,以鱼类、甲壳类或其它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西起阿曼湾,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北部。在中国分布于东海、南海,以及台湾西部、南部、北部及澎湖群岛海域;南海北部海区以北部湾水域为盛产区。③紫红笛鲷紫红笛鲷(Lutjanusargentimaculatus)是笛鲷科、笛鲷属鱼类。广盐性之鱼类,幼鱼和稚鱼栖息于河口、红树林区以及潮汐所及之河川下游,成鱼后则迁移至珊瑚礁区形成群体,最后会向外海移动至较深的礁区,有时可栖息于水深达100米左右处。主要摄食鱼类及甲壳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西起非洲东岸,东至萨摩亚,南自澳洲,北至琉球群岛。在中国分布于南海、东海南部,以及台湾各地河口、红树林及礁砂混合的海域,以西南海域较多。④班节对虾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是对虾科、对虾属鱼类。斑节对虾成体喜栖息于泥质或泥沙质的海底,分布于水深为60米以浅海区,以水深20-40米的海区渔获最高。斑节对虾的食性较广,不但摄取动物性食物,也投取植物性食物,为杂食性虾种类,摄取动物性种类有双壳类、单壳类、长尾类、短尾类、轮虫幼鱼;植物性食物有圆筛硅藻类等。分布于非洲南部和东岸,包括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来斯亚、泰国、澳大利亚北部、日本、中国等。(3)增殖放流安排本次计划放流鱼类苗种的情况:青石斑鱼、斑节对虾、红鳍笛鲷和紫红笛鲷。1)资金安排情况①苗种购买资金2021年资金安排情况48.50万用于购买青石斑鱼苗种,38.50万用于购买红鳍笛鲷苗种,42.00万用于购买紫红笛鲷苗种,16.00万用于购买斑节对虾苗种,投放于增殖放流B区,15万用于增殖放流生物资源调查评估等技术服务。具体详见下表:表2-3项目增殖放流苗种表价格数量实施时间单项估算总估算青石斑鱼4.0元/尾12.125万尾2021年12月底前完成48.5万元万元红鳍笛鲷35万尾38.5万元紫红笛鲷35万尾42.0万元斑节对虾0.2元/尾80万尾增殖放流生物资源调查跟踪监测调查,形成效果评估报告等技术服务合计元②跟踪监测及放流效果评估资金对放流海域及周边开展包括水质、沉积物、海洋生物、游泳生物资源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监测历时3年,最终综合评估项目生态修复状况,并提供评估报告材料。2)计划放流苗种投放计划计划投放青石斑鱼12.125万尾,斑节对虾80万尾,红鳍笛鲷35万尾,紫红笛鲷35万尾。3)放流规格青石斑鱼(体长)≥5厘米,斑节对虾(体长)≥2.5厘米,红鳍笛鲷(体长)≥5厘米,紫红笛鲷(体长)≥5厘米。(具体数量以每次现场验收规格为准,验收规格标准为不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临高渔港监督每次的招标购买规格要求)。计划放流时间(4)放流地点增殖放流地点拟定为两处,其中增殖放流A区位于临昌礁附近海域,增殖放流B区位于头洋湾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见图2-8),本次增殖放流区位于B区。图2-8增殖放流位置图(5)放流方式苗种运输至码头尽可能缩短运输距离,节省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成活率。在装卸水产苗种时,坚持带水操作,做到快速、细致、避免鱼体受伤。租用当地渔船若干艘,将苗种装船运至指定海域投放苗种。苗种置于薄膜袋内充氧加水。投放苗种时应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下。苗种投放过程中,根据要求测量并记录投苗区水深、表层水温、盐度等参数,根据当地当日气象预报情况记录天气、风向和风力,填写增殖放流记录表。采取渔船+带水滑道的方式实施水产种苗投放。将投放苗种以带水充氧的形式运输到放流海域,利用船侧架设的滑道带水将苗种流入到水中,滑道下端距离水面小于1米。(6)增殖放流后续管理和效果评价在增殖放流后开展不少于30天的巡逻检查,防止偷捕增值放流苗种,影响增殖放流效果。此外,根据增殖放流效果及时调整未来增殖放流工作规划和后续开展方向,同时也结合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开展其他相关后续管理工作。在完成增殖放流各项工作后,向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相关职能部门报送项目增殖放流成果备案材料。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是实施增殖放流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放流效果的评价,可以改进放流策略,避免无效果增殖放流现象的发生,提高增殖放流工作的效率。目前,评价增殖放流效果的方法较少,一般采用标志放流~回捕分析技术。通过对增殖放流区实施海上定点监测调查、社会调查和标志鱼回收3种方式获取相关数据,采用现场调查与理论推算相结合方式,分析放流后放流点附近海域放流种类的资源、渔获量变动情况、生长情况及死亡率情况,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三个方面对放流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施工方案1、施工条件(1)交通人工渔礁投放区位于海南省临高县头洋湾附近海域,紧邻头洋湾海洋牧场,项目所需人工鱼礁从白马井渔港预制场购买,由白马井渔港装船运至用海区域投放,船舶运输距离约85km,海上交通便利。红树林修复位于新盈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和贵片区,陆路交通便利。增殖放流区位于头洋湾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可通过临高周边码头乘船到达,海上交通便利。(2)供电、供水项目施工仅为礁体投放、红树林种植及增殖放流,无需水电供应。(3)依托场地本工程人工鱼礁购买于白马井中心渔港后方现有的人工鱼礁预制场(图2-9),场地尺寸约为175m×165m,面积约2.9公顷,预制场设有钢筋加工区、人工鱼礁预制区、人工鱼礁堆存区、办公区、生活区和厕所。人工鱼礁出运码头位于临时场地西北侧,码头与预制场之间距离约40m,出运码头至本项目人工鱼礁投放区海上运输距离约85km。预制场位置和渔礁运输路线见图2-10。红树林种植过程中,可在中心小岛上划一片区域作为种苗临时堆放区,堆放区尺寸约为15m×30m,临时场地示意图见图2-11。(4)施工队伍项目周边施工队伍较多,且技术装备及施工力量雄厚,可以承担施工任务。图2-10现有人工鱼礁预制场和运输路线图2-11临时场地示意图2、施工方法(1)人工鱼礁工程本项目施工工艺流程主要由人工鱼礁购买、构件陆上运输至白马井渔港、构件装船、海上运输及礁体投放等几个部分组成。项目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2-12。图2-12项目施工工艺流程图①陆上运输及装卸根据混凝土构件预制场地与白马井渔港之间的距离、路况、场地等实际情况,配备2辆载重汽车和2台履带式起重机,用于将预制礁体从预制场地到渔港的装载、运输。所有机械均配备专人驾驶操作,确保工程进度和设备和人员的安全运行。预制件吊运存放时,强度必须达到要求,养护要达到规范要求。装运预制礁体前,必须对预制礁体进行检查、验收,不符合技术要求时应予修整和清理。吊运预制礁体时,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不得对构件造成损坏。用于吊运礁体的吊绳其强度和长度应提前确定。②码头装卸及海上运输码头装卸有专人负责,运输车将混凝土礁体运至码头,车辆停稳后用起重机将混凝土礁体吊放在船舶适当位置上,放置稳定。按设计要求将不同规格的人工预制礁体分类理选堆放,并预留出装载机械运行通道,保证装船工序的顺利进行。人工鱼礁海上运输路线如图2-10所示。礁体运输及投放所用的甲板货船及辅助船只均必须性能良好、证书齐全,特别是必须有适航礁体投放水域的等级证书。用甲板货船装运预制件礁体时,礁体与礁体之间,礁体与船甲板之间不得直接接触,如有必要,应进行稳性计算及采取加固措施。参与海上运输的船员需具有船运资格,严格执行海上航行的有关规程。④人工鱼礁投放人工鱼礁投放流程:船舶定位抛锚→安设解钩装置→礁体定位→安放鱼礁→检查调整船舶定位抛锚。礁体投放选择在海况较好的时间。这样便于海上施工。投放前建设单位应制定投放方案,并报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海事部门,由海事部门核准发布航行公告。投放方案应包括投放海域、投放时间、运输路线和作业船舶等内容。人工鱼礁礁体的建造与投放施工要选择有相应资质,能提供施工、吊装、大规模运输和海上定位投放一条龙服务的单位。海上吊装投放施工由船上起重机操作人员与船员共同完成。船员负责海上寻找目标海域和事先测量人员做好的海面标记定点锚定,起重机操作人员负责实施吊装投放。海上投放定位要准确,施工单位在吊机上安装GPS卫星定位仪,每一个鱼礁单位的投放都要先编号,然后按预定方案定好位后方可投放,投放以后在图纸上标好位置,以便日后查找,一般精度误差在1~3m之间。为了保证投放效果,在海面上设置相应的边长正方形标志带,一座礁投完后,标志带才能拆除,以避免单位鱼礁无法一次投放完毕而无法准确定位等问题。投放作业船只需要前后双锚固定,考虑潮流的影响,海面标志物固定后也还是会随潮流变化而移动,因此,考虑适当缩小标志带边长,尽量安排在小潮憩流前后投放。投放采用礁体触底后再脱钩的方式,礁体稳定,礁体采用单层布置,避免外力按压导致礁体受损,保证礁体的安全稳定;施工过程确保在在流速小,绳索倾斜偏移少、小潮是潮位变化也不大的前提下,可通过在钢索上用油漆做标记的方式,辅助判断水下礁体的沉降效果,减少不均匀的问题。用声学影像设备实时扫描监测礁体投放过程。礁体投放完毕后,应清除所有的临时设施,包括浮标灯,整理礁体投放结果(投放位置及编号),并绘制礁型示意图、礁体平面布局示意图,并明确标注礁区四至界标。(2)红树林生态修复本项目红树林主要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12红树植物种植苗木准备及炼苗适应场地清理与整备12红树植物种植苗木准备及炼苗适应场地清理与整备34管护保活图2-13红树林种植施工工艺流程图①苗木准备及炼苗适应在苗圃搬移红树苗之前,要提前5-10日搬动苗木,切断穿透种植容器的根系。炼苗在定植前5---7天进行,且不可时间过长,使得红树林幼苗逐步适应种植区域的水质、盐度、温度等环境。②场地清理与整备A、根据图纸坐标点位,采用全站仪确定实地坐标点位置,以确定种植斑块的位置和范围。B、在种植前清理种植地中可威胁红树林植物的生物、废弃渔网、海飘垃圾、杂草或条石、木头、废堤等其它杂物、保持种植面整洁,并设立警示标牌。C、按照种植斑块的位置放线或定点确定不同红树林植物的种植位置及种植间距等。③红树植物种植红树林种植均采用人工种植,确定好种植间距后,人工挖穴、放苗、填平。种植过程注意事项如下:A、造林苗木全部采用营养袋苗。苗木要求生长健康、没有病虫害和严重的机械类损伤、顶芽生长饱满没有损伤,根部发育良好并且长势良好。B、红树林是密生植物,红树林人工造林容易受海域众多自然灾害因素影响,造林密度宜大些。本项目红树林种植密度为小苗0.4m×0.4m、中苗0.8m×0.8m和大苗1.5m×1.5m。C、种植前将根部外侧的营养袋撕掉。D、挖穴时要拉线定穴,以保持美观。F、根据幼苗营养袋大小和根系情况挖穴,穴的大小以放入根部土团时不损伤根系为宜。将苗木扶正放入穴中,保持根系自然伸长,种植深度比原根际深2~3cm,舒根、填平。G、禁止将苗木种植在退潮后积水的水坑和水道内。④保活管护红树林种植后,应对种植林地进行有效管护保活,时间一般为3个月。养护保活期间主要进行病虫害防治,海漂垃圾的清理,清除有害生物,适时进行补植,保证郁闭度在80%以上。完成管护保活后进行项目验收。⑤养护抚育管理对人工幼林进行至少一年的养护抚育,及时补植、清理海飘垃圾和拉关木幼苗、防治病虫害和海洋敌害生物。A、人工巡护根据管护面积及人为危害程度,设置专职或兼职人员巡护。B、清理附着生物红树林苗木种植后,苗木上会附生螺、藤壶等生物,将会降低幼苗的光合作用,使得幼苗缺乏生长所需的有机物质而死亡。需要定期派人巡查,清理附生在苗木上的附生螺、藤壶等。C、垃圾清理定期清理造林地内及缠绕在幼苗幼树上的垃圾杂物、海藻等,对造林地内出现的油污情况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D、幼苗养护补植定期对倒伏、根部暴露等受损的幼苗、幼树进行必要的修补。在红树林种植后的管护期内,定期观测幼苗的成活情况,当幼苗的成活率小于50%时宜开展补种,补植率约为20%。E、防治病虫害对病虫害及有害生物,可设置固定和临时监测点进行监测和预报,建立专职或兼职防治队伍,及早发现、综合防治病虫害和有害生物。F、拉关木清理因拉关木具有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快速成林形成遮阴效果,红树林生态修复区域受外围拉关木扩散的威胁。因此在养护管理期间要警惕注意外来拉关木的“入侵”,及时清理修复区的拉关木幼苗,保障本土红树的生长。(3)增殖放流①增殖放流鱼种检验检疫、公示和公证增殖放流前,由技术小组负责对本次放流的鱼种进行检验检疫工作,保证苗种是无病害的体质健壮鱼种,使得鱼种种质符合放流要求。对中标单位提供的放流鱼种品种、鱼种数量、鱼种规格和鱼种价格,在当地信息网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由当地公证处对放流鱼种进行现场公证,保障每次放流鱼种的真实性,确保放流效果。同时通过适当形式向社会公示放流区域、时间、品种、规格和数量,并鼓励社会各界和群众参加,接受社会的监督。具备条件的,由相关公证机构或技术指导单位出具公证书。②鱼苗运输与管理要求放流苗种的运输采取水桶运输形式,运输前根据放流水域水体的水温、盐度条件调节培育苗种用水,确保:温度差≤2℃,盐度差≤3。运输过程中,温度的调节采取加冰降温的措施。同时根据放流苗种的生长规格、耐氧性、运输距离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包装密度,采取增氧及控温措施。同时,在运输前,对运输和装苗工具进行消毒处理。③项目实施过程整体简明流程A、现场验收工作简明流程B、放流苗种评估工作流程3、施工机具设备本工程施工机具设备一览表见表2-4。表2-4施工机具设备一览表序号机械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用途1甲板货船2000t人工鱼礁海上运输2载重汽车20t2辆人工鱼礁陆上运输3履带式起重机15-30t2台人工鱼礁装卸4GPS定位系统4台测量定位5交通船小渔船4艘测量定位、交通运输、增殖放流4、施工进度本项目人工渔礁通过购买获得,项目的主体工程为人工鱼礁的投放、红树林种植和增殖放流,从施工过程、工程数量、作业时间以及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程度等方面分析,力求同一性质的工作连续施工,不同性质的工作尽可能组织搭接施工。综合工程建设内容、施工条件和施工组织方式等因素施工期定为30天,进度安排见表2-5。表2-5施工进度表项目天24682022242628301施工准备2礁体投放3礁区警示浮标4红树林种植5增殖放流6竣工验收其他1、项目由来武莲渔港位于临高后水湾的东航道上,地处临高调楼村、美良村、武莲村、黄龙村的交汇地带,面临北部湾渔场、南海渔区。武莲渔港项目已获得海域使用权证书的用海包括:建设填海造地用海面积42.7120公顷(包括公益性建设填海造地32.6574公顷、经营性建设填海造地10.0546公顷),港池用海面积49.441公顷,防波堤非透水构筑物用海面积3.2公顷。武莲渔港项目一期工程于2008年2月开始动工建设,目前项目一期工程中的涉海工程已基本完成,工程内容包括填海造地42.712公顷、600HP码头300m、东北防波堤1038m、北护岸200m、南护岸930m、港池停泊水域16万m2等,一期工程中的陆域配套工程(冷库、渔业交易大厅)等已完成主体框架结构,目前由于资金原因处于停工状态。2017年8月10日至9月10日,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海南省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并形成督察意见。其中,督察意见指出:“违规填海造地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截止2016年底,海南省共批准填海造地项目184宗,面积达4043公顷。其中2013年之后年均填海面积达550公顷,约为之前20年年均填海面积的5倍。海南省一些市县在推进填海造地过程中决策不科学、程序不严谨、监管不严格,对局部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或破坏。”根据海南省政府制定的《海南省贯彻落实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中第二十一意见,提出整改措施:“1.2018年底前,对已批准的184宗围填海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对市县决策不科学、程序不严谨、监管不严格的填海项目制定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2.对局部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或破坏的围填海项目,2018年6月底前组织项目建设单位开展围填海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估,2018年底前根据后评估结论制定海域整治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3.严格落实《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办法》,2018年3月底前出台《海南省实施围填海管控办法》。严格控制围填海总量,实施围填海限批,除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项目和重点海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外,严禁围填海,生态保护红线区内全面禁止围填海。”2017年8月22日至9月21日,国家海洋督察组(第六组)对海南省开展围填海专项督察工作,并于2018年1月16日向海南省反馈督察意见,形成了《国家海洋督察专项督察意见书》(国海督〔2018〕6号)。海南省为切实做好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为此制定了《海南省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详见附件5),并形成了《海南省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措施清单》。在整改措施清单其中的第一条“国家有关围填海管理、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中的第十点督察意见中显示:“2006年至2011年,在白蝶贝省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内共批准7个渔业基础设施用海项目。分别是临高新盈渔港续建工程23.62公顷、临高新盈港续建工程隆安段3.92公顷、临高县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服务基地26.2443公顷,临高武莲渔港3个填海造地项目(分别为32.60、10.11和49.44公顷)、临高兰水湾网箱养殖基地围填海工程26.8048公顷。”而对于上述问题的整改措施是:“1.2018年12月底前对海洋督察反馈意见提出的7个渔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认真梳理,建立项目档案,做好持续监管。2.对尚未建设的项目不予批准。3.对已获批的建设项目做好环境影响后评估,并根据后评估结论实施生态修复工作。4.对已建设的项目依法完善手续。”海南省海洋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在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关于“全面梳理全省填海造地项目”的整改任务时,发现了临高白蝶贝保护区围填海项目环境影响问题,而处于临高白蝶贝保护区内的围填海项目为上述督察意见显示的渔业基础设施填海项目。为此制订了《临高白蝶贝自然保护区围填海项目环境问题整改方案》。其中重要的整改措施为:“组织开展临高白蝶贝自然保护区内已批已建的临高新盈中心渔港和临高武莲渔港两个围填海项目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估。”2020年1月,临高县农业农村局委托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承担《临高武莲渔港填海项目生态修复方案》报告的编制工作。该报告详细评估了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的影响,科学分析围填海过程产生的生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生态修复方案。2020年8月19日至9月19日,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海洋专项督察组进驻海南开展海洋专项督察,该次专项督察对照2017年国家海洋督察围填海专项督察指出的问题和海南省的整改方案,深入检查海南省整改落实情况。海南省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海洋专项督察意见书,制定了《海南省海洋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海洋专项督察意见整改措施的通知》(琼自然资函〔2021〕1652号),据此,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贯彻落实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海洋专项督察意见整改方案的通知》(琼府办函[2021]350号并形成了《海南省贯彻落实国家海洋专项督察整改措施责任清单》(详见附件5)。其中第十一项、第39条意见及措施为:意见为:“临高武莲渔港项目生态评估指出滨海湿地丧失、生物资源损失等生态问题,却将大部分生态修复资金用于修建企业防波堤。”整改措施为:“督促临高武莲渔港项目业主单位修改完善生态修复方案,剔除防波堤修复项目。根据修改完善后的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实施完成生态保护修复。”据此,临高县农业农村局委托中海(广州)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针对整改通知文件精神,分析原生态修复措施存在的问题,调整和修改完善生态修复方案,并编制《临高武莲渔港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临高武莲渔港填海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主要通过投放人工渔礁、红树林修复和增殖放流对海域环境进行修复,其中人工鱼礁拟拟投放钢筋砼鱼礁单体467个,其中2米型鱼礁360个,3米型鱼礁107个,投放区域面积9.7966公顷,投放总空方为5769m³。红树林生态修复面积60亩,种植红海榄、桐花树、白骨壤共55000株。增殖放流计划投放青石斑鱼12.125万尾,斑节对虾80万尾,红鳍笛鲷35万尾,紫红笛鲷35万尾。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人工渔礁投放属于“五十四、海洋工程”中的“156、海洋人工渔礁工程”中的“固体物质(虚方)投放量5万立方米以下5000立方米及以上的;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类别,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红树林修复仅进行红树林种植,属于“五十四、海洋工程”中的“158、海洋生态修复工程”中的“种植红树林、海草床、碱蓬等植被”类别,应填报登记表,增殖放流无相应类别,综上,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2017年国务院第682号)等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需对本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在研究有关文件、现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