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演练卷(辽宁卷)
高三生物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面是生物膜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与功能②有关
B.功能③表示的运输方式有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和胞吞、胞吐
C.激素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调控与图中功能④有关
D.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相邻的细胞间通讯
【答案】B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细胞膜,②表示细胞器,③表示载体蛋白,④表示受体,⑤表示相邻细胞间形
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
息交流。
【详解】A、①表示细胞膜,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产生了原始
的细胞,并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产生的囊泡运输至高尔基体与组织
和功能的定位有关,A正确:
B、③表示载体蛋白,功能③表示的运输方式有主动运输、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没有胞吞胞吐,B错误;
C、④能进行信息检测,代表受体蛋白质,与细胞间信息传递有关,能识别相应的激素,C正确;
D、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相邻的细胞间通讯,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的功能,解题时注意CD选项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
1、细胞一一细胞;2、细胞一通道一细胞;3、内分泌细胞分泌一激素进入体液一体液运输t靶细胞受体信
息一靶细胞。
2.不同环境条件下,叶绿素:和叶绿素b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研究发现,适当遮光条件下,叶绿素a/叶绿
素b的值会降低,以适应环境。下图为某植物绿叶中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41)0450500550600650700iSte/nm
A.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较慢且主要吸收蓝紫光
B.③和②呈现的颜色不同但合成均需要Mg
C.弱光下②的相对含量增加利于植物对光的利用
D.450nm比550nm光照条件下的作物产量高
【答案】A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②表示叶绿素b,③表示叶绿素a,②③统
称为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
【详解】A、由图可知,①表示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②表示叶绿素b,③表示叶绿素a。类胡萝
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较大,故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较快,其主要吸收蓝紫光,A错误;
B、②表示叶绿素b是黄绿色,③表示叶绿素a是蓝绿色,合成均需要Mg,B正确;
C、在适当遮光条件下,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会降低,以适应环境,可知弱光下②叶绿素b的相对含量增
高有利于植物对弱光的利用,C正确;
D、从图上可知,450nm比550nm光照条件下光合色素对光能的利用更大,因此450nm比550nm光照条件
下的作物产量高,D正确;
故选Ao
3.下图是在不同情况下,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关于甲、乙、丙、
丁四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C点时,细胞液浓度最低
B.图乙中MN时间段,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C.图丙中B点之后,细胞液浓度下降速度减慢可能与细胞壁有关
D.图丁中C点时细胞膜以内部分体积最小,但吸水能力最强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中,细胞液浓度随时间变化是先变小后变大;图乙中,细胞液浓度随时间变化是
逐渐变大;图丙中,细胞液浓度随时间变化是逐渐变小;图丁中,细胞液浓度随时间变化是先变大后变小。
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详解】A、由甲图可知,细胞液浓度在C点最小,A正确;
B、乙图中MN时间段内,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错误;
C、丙图中A到B时间内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小,细胞吸水,之所以B点后细胞液浓度下降缓慢,最可能就
是受细胞壁的限制,C正确;
D、图丁中,C点时细胞液浓度最大,细胞失水最多,原生质体最小,但细胞吸水能力最大,D正确。
故选B。
4.基因在生物进化中有“绝对自私性”。某种植物的花有红花、粉红花和白花三种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
控制,A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A基因能“杀死”体内的部分雄配子。选择红花(AA)
植株和白花(aa)植株杂交,R全部开粉红花,H植株自交,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2:3:1。下列相
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植物花色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基因型为Aa的植株中,A基因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
C.Fl产生配子时、被A基因“杀死”的雄配子中A:a=l:1
D.若F2植株随机传粉,则后代中粉红花植株占17/36
【答案】D
【分析】F1植株自交,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2:3:1,即aa占1/6,a雌配子占1/2,说明雄配子中a
占1/3,雄配子中A:a=2:l,说明含有a雄配子有1/2死亡。
【详解】A、花色受-对等位基因A/a控制,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A错误;
B、Aa的植株表现为粉红色,表现为不完全显性,A基因若抑制a基因会表现为红花,B错误;
C、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2:3:1,即aa占1/6,a雌配子占1/2,说明雄配子中a占1/3,雄配子中A:
a=2:1,C错误:
D、F2的基因型是AA:Aa;aa=2:3:1,随机授粉雌配子A=2/6+3/6x1/2=7/12,a雌配子占5/12,因Aa
产生雄配子时A:a=2:1,雄配子中A都存活,但Aa产生的a有一半死亡,即3/6x1/2x1/2=3/24的雄配子
死亡,故雄配子存活的A配子占7/12,a配子占5/12-3/24=7/24,即A:a=2:1,粉花Aa=7/12x1/3+5/12x2/3=17/36,
D正确。
故选D。
5.经DNA检测,发现中美洲东海岸与西海岸的两种海龟曾经是同一物种。因火山爆发导致它们被分隔成
两个地区的不同种群,现已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海龟的进化方向相同B.两种海龟地理隔离后至今基因频率不变
C.两种海龟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基因隔离D.DNA检测的结果为进化提供了生物化学证据
【答案】D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
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
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详解】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东西海岸的环境不同,因此,两种海龟的进化方向不同,A错
误;
B、两种海龟现已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据此可推测地理隔离后,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其各自的基因频率
发生了改变,B错误;
C、两种海龟属于不同物利两种海龟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基因隔离(生殖隔离),C错误;
D、DNA检测的结果为进化提供的证据属于分子生物化学证据,D正确。
故选D。
6.下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05N标记)的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C'TGCGTTA
11ii……&w「rr
GACGCAAT
A.DNA解旋酶只作用于①部位
B.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DNA上
C.该基因的一条核甘酸链中(C+G)/(A+T)为3:2
D.将该基因置于WN培养液中复制4次后,含"N的DNA分子占1/16
【答案】C
【详解】A、DNA解旋酶作于②部位(氢键),A错误;
B、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因此图中
基因不一定分布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DNA上,B错误;
C、由以上分子可知,该基因中T%=A%=20%,G%=G%=30%,则该基因中(C+G)/(A+T)为3:2,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C+G)/(A+T)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
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因此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苜酸链中(C+G)/(A+T)也为3:2,C正确;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4次后,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含15N的DNA分子占2/16=1/8,
D错误。
故选C
7.在神经纤维(图1)和突触结构(图2)的表面连接灵敏电流计,以a,b、c,d为刺激点(a点与左右
两个接点等距)。根据刺激时灵敏电流计的偏转情况,探究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及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相
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别在a,b,cd处给以足够强度的刺激,刺激d点时指针只偏转1次,其余都偏转2次
B.刺激d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只偏转1次,即可证明突触传递的单向性
C.图2需要调整接点或刺激点位置,才能证明兴奋可以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D.若仅刺激图1中某个刺激点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需要改变刺激点或接点位置
【答案】D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
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分析题图,
图I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图2是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其中c点所在一侧是突触前膜,d点所在-
侧是突触后膜。
【详解】A、刺激a点时兴奋同时到达电流计两极,电流计不偏转;刺激b、c两点指针偏转2次;由于兴
奋只能从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单向传递,刺激d,指针只偏转一次,A错误;
B、刺激c点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刺激d点电流计指针只偏转1次,可证明突触传递的单向性,B错误;
C、图2的电流计两极接在突触两侧,无法证明兴奋可以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C错误;
D、若仅刺激图1中某个刺激点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卜一的双向传导,需要改变刺激点或接点位置,观察到指
针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才能证明,D正确。
故选D。
8.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注射破伤风外毒素可导致小鼠死亡,该毒素经
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毒素,如图是关于这种类毒素的一组免疫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射外毒素缪注射免疫血清存活
>4?甲
注射类毒素注射外毒素-------------存活
令金与出―乙
A.甲组小鼠存活是因为其产生细胞免疫
B.免疫血清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
C.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有相应的记忆细胞
D.乙组在二次免疫中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
【答案】C
【分析】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
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时间内
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详解】AB、分析图示可知,甲组小鼠存活,是因为及时注射的免疫血清中含有外毒素抗体,A、B错误;
C、乙组小鼠注射的类毒素相当于抗原,在抗原的刺激下,机体可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C正确;
D、在乙组的二次免疫中,抗原可直接刺激记忆B细胞,使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
浆细胞产生抗体,D错误。
故选C«
9.乳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为病人补充碱制剂或者胰岛素,以降低血液中乳
酸的含量及提高血液的pH,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碱制剂可选用NaHCCh、Na2Hp。4
B.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乳酸和二氧化碳
C.患者补充胰岛素的主要目的是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
D.人体中出现乳酸中毒症状时机体内酶活性会受影响
【答案】B
【分析】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并且进入血液,但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A、NaHCCh、NazHPCU可以与乳酸反应,可作为碱制剂治疗乳酸中毒,A正确:
B、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在人体细胞质基质中转变为乳酸,此时无二氧化碳产生,B错误;
C、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为乳酸中毒患者补充胰岛素,可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
减少乳酸的产生,C正确;
D、酸碱度的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人体中出现乳酸中毒症状时机体内酶活性会受影响,D正确。
故选B。
10.“塞罕坝”系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塞罕坝曾水草丰茂、森林茂密,但清末时期为弥
补国库空虚,那里的树木被砍伐殆尽,加之山火不断,这个昔日的“美丽高岭''变成了林木稀疏、人迹罕至的
茫茫荒原。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如今的塞罕坝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2%,塞罕坝人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
色奇迹!下列有关群落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植物一般都具有肥而大的叶子,这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
B.斑马、长颈鹿和樟树、水杉等是草原生物群落中的常见动植物
C.从茫茫荒原到森林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D.森林中阴生植物的叶绿体大、呈深绿色,是对弱光环境的适应
【答案】D
【分析】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
【详解】A、荒漠植物植物具有耐旱的特性,叶片特化或呈针状,以适应缺水的环境,A错误;
B、斑马、长颈鹿是草原生物群落中的常见动物,樟树、水杉属于乔木,草原中乔木较少,B错误;
C、荒原群落虽然植被稀少,但有土壤和植被覆盖,因此从茫茫荒原到森林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
替,c错误;
D、森林中阳生植物多居上层,林下光线相对较弱。因此,森林中阴生植物的叶绿体大、呈深绿色,是对弱
光环境的适应,D正确。
故选D。
11.下表所示为研究人员对某地区长毛兔种群进行调查的数据结果。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组成幼年组亚成年组成年组I成年组II小计
雄性/只102710552
雌性/只82010745
合计/只1847201297
组成百分比%18.5648.4520.6212.37.100
性别比例(8:古)1:1.251:1.35.1:11:0.711:1.16
A.调查该长毛兔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标记物不能轻易脱落
B.根据以上数据判断,该长毛兔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
C.该种群性别比例在不同组别明显不同,说明调查数据失真
D.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除种群特征外,还有环境因素
【答案】C
【分析】标志重捕法
(1)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捕的概率相等。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无迁入和迁出。
(2)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
【详解】A、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会导致结果出现偏差,A正确;
B、根据题中信息,长毛兔幼年组和亚成年组有65只,成年组有32只,前者大于后者,属于增长型种群,
B正确;
C、性别比例在动物的不同年龄段有区别是正常现象,不能据此判断数据失真,C错误;
D、环境因素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D正确。
故选C。
12.为更好地建设雄安新区,科研人员调查白洋淀水域生态系统各成分中有机氯农药DDT污染的状况,得
到下表所示检测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不同成分水底泥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鲫鱼乌鳍
DDT含量(pg/kg)0.10.76.321.037.919.4124.4
A.DDT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循环往复,不能被分解
B.DDT几乎污染了白洋淀生态系统所有成分
C.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的DDT含量越高,称为生物放大
D.水生植物同化的太阳能只有少部分传递给乌鳗
【答案】A
【分析】有机氯农药DDT属于难以降解的化学物质,可以随捕食关系在食物链中进行富集,最终在最高营
养级的生物体内DDT的含量最高。
【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某些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群落中的循环,不是DDT这样的难以
降解的化合物,DDT会随着营养级的增加,在生物体内不断富集,不会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
复,A错误;
B、据表分析,该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几乎都被DDT污染,B正确;
C、DDT难以降解,在食物链中具有富集现象,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的DDT含量越高,称为生物放大,C
正确;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故水生植物同化的太阳能只有少部分传递给乌鳍,D正确。
故选Ao
13.图1为某种质粒简图,图2表示某外源DNA上的目的基因,小箭头所指分别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1、
BamHI、HindHI的酶切位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EcoRIEcoRI
iimiiiiiiiiiiiiiiiiiiir外源DNA
BamHIHindIH
图2
A.使用BamHI和Hindlll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图1质粒,所得的产物中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如果将一个外源DNA分子和一个质粒分别用EcoR1酶切后,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形成的重组DNA
中具有2个EcoRI酶的切点
C.为防止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自身环化,酶切时可使用BamHI和HindHI两种限制酶同时
处理
D.使用EcoRI处理外源DNA分子时需消耗4分子H20
【答案】A
【分析】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昔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甘酸
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甘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在构建重组Ti质粒时,必须使用限制
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切割质粒使其具有与目的基因相同的黏性末端,之后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
和质粒连接成重组质粒。
【详解】A、一个图1所示的质粒分子经BamHI和HindHI两种限制酶切割后,所得的产物中含有两段DNA
分子,每条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昔酸链组成,因此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
B、若将一个外源DNA分子和一个质粒分别用EcoRI酶切后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则形成的重组DNA
中,目的基因两端应各含1个EcoRI酶切位点,即重组DNA中EcoRI酶切点有2个,B正确;
C、为了防止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自身环化,可用两种限制酶进行切割,由于质粒和含目的
基因上都含有BamHI和HindIII的酶切位点,故酶切时可使用BamHI和Hind【II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C
正确;
C、使用EcoRI处理外源DNA分子时,有4个磷酸二酯键断裂,因此需消耗4分子H2O,D正确。
故选A。
14.使用高效的细胞毒素类药物进行化疗可以有效杀死肿瘤细胞,但细胞毒素没有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
胞的同时还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伤害。构建抗体一药物偶联物(ADC)能对肿瘤细胞进行选择性杀伤,ADC
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如细胞毒素)三部分组成,它的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母送的是()
A.ADC中抗体的作用是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并与之结合
B.制备该抗体需要利用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等技术手段
C.ADC中药物的作用是通过诱发肿瘤细胞凋亡,而杀伤肿瘤细胞
D.ADC进入肿瘤细胞的过程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ATP
【答案】D
【分析】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
技术来制备,杂交瘤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匕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效应B细胞和具
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用具备这种
特性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成细胞群,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
【详解】A、构建抗体-物偶联物(ADC)能对肿瘤细胞进行选择性杀伤,其中的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
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并与之结合,A正确;
B、单克隆抗体利用免疫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通过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在经过筛选获得能产生特
异性识别癌细胞的杂交瘤细胞,再进行细胞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显然该过程中涉及的技术手段有动物
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育等技术,B正确;
C、由图可知,药物在肿瘤细胞内释放并起作用,同时诱导溶酶体破裂,加速了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杀伤
肿瘤细胞,C正确:
D、ADC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如细胞毒素)三部分组成,属于大分子,故ADC进入肿瘤细胞的过程
是胞吞,该过程需要消耗肿瘤细胞代谢产生的ATP,D错误。
故选D。
15.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下面有关谷氨酸
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配制高浓度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会使谷氨酸棒状杆菌大量繁殖
B.常用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为好氧菌,培养基中需严格控制温度、溶解氧等发酵条件
C.排出发酵罐中的谷氨酸,不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
D.发酵液pH呈碱性时,谷氨酸棒状杆菌易形成谷氨酰氨和N-乙酰谷氨酰胺
【答案】B
【分析】1、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
过程。
2、发酵过程:菌种选育一菌种的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和接种一发酵条件的控制一分离和提纯。
【详解】A、配制高浓度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会使谷氨酸棒状杆菌失水,进而影响其代谢过程,因此不会使
谷氨酸棒状杆菌大量繁殖,A错误:
B、常用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为好氧菌,因此培养基中需严格控制溶解氧、通气量等发酵条件,以保证谷氨酸
棒状杆菌代谢正常进行,B正确;
C、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当谷氨酸合成量过多时,就会抑制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使谷氨酸的合成过程
中断,因此需要及时的排出谷氨酸,才可以解除抑制作用,即排出发酵罐中的谷氨酸,有利于谷氨酸的合
成和产量的提高,C错误;
D、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当发酵液的pH为酸性时,谷氨酸棒状杆菌会产生乙酰谷氨酰胺,D错误。
故选Bo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如图表示适宜温度、充足光照条件下,实际测得的菠菜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速率)受胞间C02浓度
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关于该曲线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点时菠菜正在吸收光能并进行光合作用
B.B点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有限
C.曲线中光合作用强度可具体用糖类的积累速率表示
D.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叶肉细胞中的光合色素,滤纸条上扩散最快的色素呈现黄绿色
【答案】BD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I.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
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
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
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题图分析:自变量为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因变量为实际测得的菠菜光
合作用强度,即净光合速率。
【详解】A、A点时为二氧化碳的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菠菜正在吸收光能并进行光合作用,
A正确;
B、由于实验在适宜温度、充足光照条件下,B点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不是光照强度,B错误:
C、糖类的积累速率可表示净光合速率,C正确;
D、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叶肉细胞中的光合色素,滤纸条上扩散最快的色素是胡萝卜素,为橙黄色,D错误。
故选BD。
17.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a位于常染色体上,该基因和正常基因A中的某一特定序列经限制前
Bell切割后,会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bp表示碱基对)如图1所示,据此可进行基因诊断。图2为某家庭
该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男性正常
IO-T-O
o女性正常
■男性患者
图1123
图2
A.基因a中的Bell酶切位点比A基因中的少
B.H-1的基因诊断中只出现142bp片段
C.II-2的基因诊断中只出现99bp和43bp片段
D.口与H-3基因诊断中片段完全相同的概率是2/3
【答案】ABD
【解析】1、分析题图:图1中,正常基因A中的某一特定序列经限制酶Bell切割后,可产生大小不同的
两种片段,即99bp和43bp,而致病基因a中的某一特定序列经限制随Bell切割后,只能产生一种片段,即
142bpo
2、图2中,父母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文“人类某单基因遗
传病的致病基因a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II-1的基因型为aa。
【详解】A、由图1可知,基因A中的特定序列经限制酶Bell切割后产生两种片段,二者长度之和等于a
基因经限制前Bell切割后产生的片段的长度,故基因a中的Bell能切位点比A基因中的少,A正确;
B、H-1的基因型为aa,用Bell切割后只能产生142bp的片段,故H-1的基因诊断中只出现142bp片段,B
正确;
C、II-2的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若为AA,则其基因诊断中只出现99bp和43bp片段;若为Aa,则其
基因诊断中可出现142bp、99bp和43bp片段,C错误;
DJ-1的基因型为Aa,U-3的基因型为1/3人人或2/3人2,1-1与11-3基因诊断中片段完全相同的概率是2/3,
D正确。
故选ABD。
18.下图是人体内环境态的部分调控简图,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相应器官,小写字母表示相应物质,数字表
B.激素f由D分泌,主要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C.结构C、E代表相应的内分泌腺均能参与体温调节,环境温度较低时c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D.人体调节血糖水平的路径:④―⑤-⑥-②—③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其中b为胰高血糖素
【答案】ACD
【分析】据图示可知,A为内分泌腺的枢纽,故为下丘脑,B分泌的两种激素可调节血糖,故为胰岛;c能
调节体温和血糖浓度,故为肾上腺素,C为肾上腺;D可分泌促激素调节甲状腺,故为垂体;E为甲状腺;
f激素由垂体释放,可调节血浆渗透压,故为抗利尿激素。
【详解】A、由图示分析可知,A是下丘脑,体温、水平衡、血糖调节的中枢都位于下丘脑,A正确;
B、激素f由A合成分泌最终D释放,可调节血浆渗透压,故为抗利尿激素,其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肾小
管和集合管细胞,B错误;
C、C为肾上腺,E为甲状腺,二者均能参与体温调节,环境温度较低时c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正确;
D、人体调节血糖水平的路径:④-⑤一⑥属于神经调节,②—③属于体液调节,由于b升高血糖,故为胰
岛A细胞释放的胰高血糖素,D正确。
故选ACD。
19.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减少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某地农村因地
制宜开创了“稻田养龙虾、鱼'’为主体的生态农业,其运作模式如下图。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塔重的是()
市场市场市场
市
市
场
场
市
场
市
浮游动植物鱼场
A.浮游动植物属于生产者B.蚯蚓属于分解者
C.分解者的能量可以流向消费者D.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答案】AD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
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A、浮游动物不能利用C02和H2O制造有机物,不属于生产者,A错误;
B、蚯蚓可将废弃的叶分解,为分解者,B正确;
C、据图可知,蚯蚓属于分解者,龙虾可捕食水稻、杂草等,可属于消费者,蚯蚓可被龙虾捕食,因此分解
者的能量可以流向消费者,C正确;
D、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故选ADo
20.抗癌“神药”抗PD—L1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T细胞上的PD—1受体和肿瘤细胞上的配体PD—L1结合,
从而激活T细胞的功能,对抗癌症。下图是制备抗PD-L1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注:细胞集落是指在培养
基中由一个细胞增殖分化而形成的细胞团)。下列关于该药物的制备说法正确的是()
聚乙二醇
B淋巴细胞J由L鼠瘤细胞
I稀释
|・|・|・|・|・]・|・[・[・|・]・[・[・]・[・]・I多孔玻璃板
臂中筛选
II1^1IE111周I心尸细胞集落
阳g|加入PD-L1抗原
I।[雨।嗖।।।冲_।闺।।
A.制备过程运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B.在该培养液中聚乙二醇只能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
C.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均能产生抗PD—L1抗体
D.图中细胞集落①可用于扩大化培养生产抗PD—L1单克隆抗体
【答案】AD
【分析】1、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
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
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
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2、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
性抗体的细胞群。
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的病毒)。
5、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详解】A、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要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以及杂交瘤细胞的体外培养,该
过程中运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A正确;
B、培养液中聚乙二醇不仅能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还能诱导B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
骨髓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B错误;
C、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抗PD-L1抗体,还需要进行抗体检测,C错误;
D、图中细胞集落①与PD-L1抗原反应呈阳性,说明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可以用于扩大化培养生产抗PD-L1
单克隆抗体,D正确。
故选ADo
第n卷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
21.科普阅读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时刻都在进行着大量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合成后,被转运到细胞
的特定部位发挥其功能。发挥功能后的蛋白质需要被降解,才能使细胞内的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细胞内的
蛋白质从合成到分解,往往有一定的“寿命”。一般来说,参与构成细胞结构的蛋白质寿命都比较长,而执行
特定功能的调节蛋白和错误折叠、突变损伤的蛋白质寿命较短。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
要条件和基础之一。
关于蛋白质降解的研究,较早开始的是对于细胞内的“消化车间”--溶酶体的研究。溶酶体由单层膜围绕,
膜上的蛋白质高度糖基化,内含多种水解酶。溶酶体的内部为酸性环境(pH=5.0),与细胞质基质(pHM.2)
显著不同。寿命较长的蛋白质和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通过自噬途径由溶酶体降解(见下图)。
20世纪50年代,在对网织红血细胞的研究中发现,在缺少溶醐体的情况下,依赖ATP的蛋白质降解依然
能够发生。1978年,研究人员揭示出蛋白质经由泛素-蛋白酶体降解的过程。泛素是一条由76个氨基酸残
基组成的肽链。蛋白酶体也被称为多催化活性蛋白酶复合物,广泛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靶蛋白在几
种泛素酶的依次作用下与泛素分子结合,最后被蛋白酶体特异性地识别,并降解成小肽。这些小肽再被降
解为氨基酸回收利用。
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综合征(PD)等属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溶酶体或蛋白酶体的缺陷能够
引起这类疾病的发生。
(1)细胞质基质中的H+以方式运入溶防体。少量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漏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
起细胞损伤,原因是。
(2)自噬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对细胞有用的物质被再利用。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这种作
用会O
(3)据文中内容分析,细胞内存在的两条途径中,对于被降解蛋白质,途径的选择性更强。
(4)文中提至「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综合征(PD)等是神经退行性疾病,溶酶体或蛋白酶体的缺陷能
够引起这类疾病的发生。“,请利用文中内容推测阿尔茨海默病(AD)疾病发生的病因:o
【答案】主动运输水解酶的最适pH为5.0,细胞质基质pHM.2使酶活性大大降低增强
泛素-蛋白酶体溶酶体或蛋白酶体的缺陷导致某些蛋白质不能正常降解,这些蛋白质在神经细胞内积累
引起疾病发生
【分析】溶酶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它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多种物质。溶酶体的功能
有二;一是与食物泡融合,将细胞吞噬进的食物或致病菌等大颗粒物质消化成生物大分子,残渣通过外排
作用排出细胞;二是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些衰老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等陷入溶酶体内并被消化掉,这是
机体自身重新组织的需要。
【详解】(1)通过课文文字描述可知,细胞质基质中的H+逆浓度梯度进入溶酶体,故细胞质基质中的H+
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入溶酶体。由于水解酶的最适pH为5。细胞质基质pH=7.2使酶活性大大降低,故少
量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
(2)自噬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排出细胞或在细胞内被利用,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
不足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增强。
(3)据文中内容分析,细胞内存在的两条途径降解蛋白质,一是“消化车间”-一溶醐体中水解酶降解蛋白质,
二是泛素-蛋白酶体降解蛋白质;对于被降解蛋白质,这两条途径中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选择性更强。
(4)通过文字提供的信息可推测阿尔茨海默病(AD)疾病发生的病因:溶酶体或蛋白酶体的缺陷导致某些蛋
白质不能正常降解,这些蛋白质在神经细胞内积累引起疾病发生。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图理清白噬泡的形成,衰老的蛋白质的水解过程,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
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2.葫芦为二倍体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叶形野生型为锯齿形。现有四个葫芦叶为光滑形的突变体甲、乙、
丙、丁,这些突变体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导致。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对表现型的影响,该突变属于突变;进行杂交实验时,首先应对母本进行
(2)为判断这四个突变体所含的光滑形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育种人员进行了杂交实验,杂交组合及B叶片
形状如下表。
实验分组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第6组
母本甲甲甲乙乙丙
父本乙内T内TT
Fi表现型光滑形锯齿形锯齿形锯齿形锯齿形锯齿形
实验结果表明,甲的光滑形基因与突变体的光滑形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为进一步判断乙、
丙、丁的光滑形基因是否在同一对染色体上,育种人员将第4、5、6三组实验的Fi自交,观察并统计F2的
表现型及比例。不考虑基因突变、交叉互换和染色体畸变,预测结果:
①若突变体乙、丙、丁的光滑形基因均在同一对染色体上,结果为。
②若突变体乙、丙的光滑形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丁的光滑形基因在另一对染色体上,第4组结果为
,第5组结果为.
③若突变体乙、丙的光滑形基因分别用a和b表示,写出当a和b在同一对染色体上第4组实验B自交的
遗传图解。
【答案】⑴形态套袋
(2)丙、丁三组均为锯齿形:光滑形=1:1锯齿形:光滑形=1:1锯齿形:光滑形=9:7
R锯齿形
AaBb
因
F2
AbaB
AbAAbb光滑形AaBb锯齿形
aBAaBb锯齿形aaBB光滑形
【分析】分析题表可知,甲、乙、丙、丁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形成的光滑形突变体,第1组甲、乙杂交,
FI仍为光滑形,说明甲和乙为相同隐性基因控制;第2组甲、丙杂交,第3组甲、丁杂交,第6组丙、丁
杂交,F1均表现锯齿形,说明甲的光滑形基因与丙、丁不是同一基因,即属于非等位基因。设甲(乙)的
光滑形基因为a,丙的光滑形基因为b,「的光滑形基因为c,当任何一对隐性基因纯合时就表现为光滑形。
(1)(2)遗传图谱如图所示。
【详解】(1)分析题意可知,该突变影响葫芦的形态,属于形态突变。葫芦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因此杂
交实验时不需要去雄处理,只需套袋。
(2)①甲的光滑形基因与突变体丙、丁的光滑形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若突变体乙、丙、丁的光滑形基因
均在同一对染色体匕则第4组为乙(aaBBCC)x内(AAbbCC),Fl基因型为AaBbCC,Fl产生的配子为
aBC、AbC,自交后代F2为laaBBCC(光滑形)、lAAbbCC(光滑形)、2AaBbCC(锯齿形),即锯齿形:
光滑形=1:1;同理第5组和第6组的结果也是锯齿形:光滑形=1:1。
②若突变体乙、丙的光滑形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丁的光滑形基因在另外一对染色体上,则第4组为乙
(aaBBCC)x丙(AAbbCC),结果与上述乙、丙、丁的光滑形基因均在同一时染色体上时相同,即锯齿形:
光滑形=1:1:第5组为乙(aaBBCC)x丁(AABBcc),Fl基因型为AaBBCc,Fl产生配子时,A、a和C、
c可以进行自由组合,产生4种配子,自交后代F2符合9:3:3:1,由于何一对隐性基因纯合时就表现为
光滑形,则F2的表现型为锯齿形:光滑形=9:7。
③若突变体乙、丙的光滑形基因分别用a和b表示,则乙和丙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杂交得Fl
基因型为AaBb,遗传图谱如图所示:
Fi锯齿形
AaBb
因
F2
AbaB
AbAAbb光滑形AaBb锯齿形
aBAaBb锯齿形aaBB光滑形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基本规律的理解,能把握知识的
本质,形成知识网络,通过分析、综合作出正确判断,结合相应知识解决问题。
23.植物生命活动受植物激素的调控。下图一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图二表示
生长素浓度对黄豆根和茎生长的影响;下表是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玫瑰插条生根影响的预实验结
果。请分析回答:
含量(|JLg/10g干重)含量(|JLg/10g干重)促
进
赤3o
生
霉D(2m?n)
2o长^Q
素O
1O抑B
制
01020304050时间(h)生
长
图例:A.脱落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盟保洁公司合同范本
- 2024年盐城市滨海县招聘教师考试真题
- 农村房屋共建合同范例
- 2024年梧州市龙圩区招录公益性岗位人员考试真题
- 公司之间供货合同范本
- 动产转让合同范本
- 2024年普洱市墨江县教体系统所属事业单位紧缺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绵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 做代理合同范本
- CJ/T 124-2016 给水用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件
- YDT 4560-2023-5G数据安全评估规范
- 浙教版(2023)四下信息科技第1课《初探数字化》教学设计
- 双J管置入术后护理
- 2024年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及答案(新)
- 安全帽的佩戴
- JJG 365-2008电化学氧测定仪
- 2024年江苏太仓市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医院食堂计划方案
- 河北传统医学师承关系合同书
- (附件条款版)电话销售员员工保密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