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淮滨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淮滨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淮滨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淮滨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淮滨中学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河南省信阳市淮滨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

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海棠花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

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

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黄昏,在

家南边的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

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

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

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

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

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有许多机会可

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

过一次玉兰。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

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

的叶子,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

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

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

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

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

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

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

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

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

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

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

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

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

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

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

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

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⑧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自己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

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儿乡思,欣赏这一点儿乡思。它使我想

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他们却近在眼前。

我离开他们的时间愈远,他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他呀!

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旧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

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儿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

着同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德国哥廷根(取材于季羡林的同名散文)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断片,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

B.第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凸显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

C.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D.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

花。

5.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6.第⑤段划线部分描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

参考答案:

4.A

5.)结构上: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内容上: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思,升华

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6.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安宁的心境。对心情的描

写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做了心理与情感的铺垫。

【4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

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B项,第②段写作者并没有写海景。C.项,文

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的战争年代作者十分浓烈的思乡之情,没有任何反映作

者对德国社会的思考与省察。D项,因果关系是错误的,强拉因果。故选A。

【5题详解】

此题考核赏析文中的形象的能力,要求分析文中的主要意象“海棠花”的作用,答题时注

意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从内容看,文章借海棠花的描写抒发情感,海棠花寄托了作

者的乡思,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从结构上看,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

【6题详解】

此题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和语句的作用的题目,概括内容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作

用注意分析和上下文的关系,此题注意抓住第五段的句子“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

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分析作者的情感;分析作用,注意分析下文的内

容“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此句为下文的内容作铺垫。

【点睛】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

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小

说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有时还是文章的线

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感和文章的主旨。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永不甘于平庸的精神和魅力

——冯其庸的文化和学术人生

姚晓丹

“昔日之我即今日之我也,昔日之牧童耕夫,今日之学界野马微尘,皆一也。”冯其

庸曾经这样自况。他自称“其庸”却是当代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红学大家,他的许

多著作文章都是新时期红学发展标志性的成果。不仅如此,在文史研究、戏剧评论、书画

艺术等诸多方面他都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如今,先生飘然而去,留下说不尽的书生意气,

留给世人永不甘于平庸的精神和魅力。

这位自称“稻香世家”的读书人似乎就是为学术,艺术而生的。他童年饱受苦难,几

度失学,10岁开始下地务农,抗战爆发后,家中经济窘迫到极点,经常靠好心邻居送南瓜

维持生计,不过他利用一切机会,如饥似渴地看书,经史子集,无所不读。凭着“虽万劫

而不天求学求真之心”的顽强意志,终于成为一代学术、艺术大家,叶君远是1979年冯

其庸带的第一批3位研究生之一,师徒交往38年。叶君远说:“他非常勤奋。在读书、

教学的时候,他所在宿舍的灯总是全校最晚熄灭的。先生写文章有个习惯,总是在文末写

上完稿时间,于是,我们在翻间他的文集的时候,可以看到他每每深夜才搁笔。”

在学术研究上,冯其庸讲究实地考察和书本相互印证。读《史记》,他对项羽乌江自

刎的情节存疑,于是几次去实地考察,写出了《项羽不死于乌江考》,读《三藏法师

传》,他对玄奘归国的路径存疑,于是76岁再登高原,历尽艰辛,用十年时间,十余次

对玄奘西行路线进行了全面考证,填补了史学与佛学界的空白,为中国佛教文化史做出巨

大贡献。

冯其庸方正不阿,至情至性,一位领导想要报评副教授,冯先生的签字至关重要,然

而,他就是不签,后来领导亲自和他谈话,他无奈之下签了字,却马上补签一句“我不同

意”,对于学界后辈,他关怀备至。著名作家二月河早年寄给冯其庸一篇自己的红学论

文,冯先生回信说:“你文笔好,试着写写历史小说。”二月河受到鼓励,写出了《康熙

大帝》,第一时间寄给冯其庸。他连夜看了这部小说,读完后连声赞赏,并帮助二月河联

系出版社出版。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设立国学院。冯其庸受聘成为首任院长,首先为国学院设计了

最基本的规范。国学院教授孟宪实说:“国学院的课程体系来自冯先生的建议。冯先生当

初倡导三个办学特色,至今在国学院施行,一是导师制,加强师生的联系;二是游学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扎实学风;三是办国学论坛,领略大师风采,博采家之长。”

冯先生提出了“大国学”的概念,国学院成立后,和季羡林先生一同建言,倡议建立西域

历史语言研究所,从事中国西部文化历史语言民俗方面的研究,以应国家不时之需,种种

努力,为国学和文化的振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冯其庸曾以诗讲他和《红楼梦》的缘分:“红楼奥义隐千寻,妙笔搜求意更深。地下

欲请曹梦阮,平生可许是知音。”但是他的学生认为,红楼知音显然不能概括他的一生。

“他还是国学的知音、后辈的知音、学术的知音。”叶君远说。

(有删改)

【相关链接】

2012年,冯其庸荣获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吴玉章终身成就奖,他曾说,“做学问一定要

看到宇宙之大之久,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只要有一息尚存,我就会在学术道路上继续前

行,尽可能多地做一些事。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冯其庸关于“牧童耕夫”“野马微尘”的自况,自称“其庸”,自说渺小,与其水不

甘于平庸的精神和魅力及诸多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形成对比。

B.冯其庸出身农家,童年家境贫寒,几度失学,抗战爆发后,甚至要靠邻居接济度日,

因此他抓住一切机会读书学习,通过不懈努力,终成一代学术、艺术大家。

C.冯其庸注重实地考察和书本相印证,对于读《史记》和《三藏法师传》遇到的问题,

他不盲从,不迷信,克服困难,多次实地考察,弄清真相,为中国史学和佛教文化史做出

巨大贡献。

D.冯其庸对权势不阿从,对学界后辈关怀备至,关心民族文化发展,关心中国西部文化

历史语言民俗艺术的研究,为国学及文化的振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冯其庸是当代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红学大家,不仅如此,他在文史研究、戏剧

评论、书画艺术等多种学术、艺术领域都取得了斐然的成就。

B.冯其庸自称“稻香世家”,自况“昔日之牧童耕夫”,表现出谦虚的人生态度,又表

现出对以往饱受苦难甚至窘迫到极点的生活的不堪回首。

C.冯其庸对国学教育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学术全心投入,在其学生心目里,他是国

学的知音、后辈的知音、学术的知音。

D.本文以冯其庸的自我评价、斐然成就及他逝世后人们对他的怀念开篇,主体部分介绍

了他的成长、学术、人品、贡献等情况,结尾卒章显志。

E.本文内容安排眉目清楚,要言不烦,介绍了传主在文化和学术诸多方面的贡献,表现

其至情至性的书生意气、水不甘于平庸的精神和魅力。

9.冯其庸在文化和学术上取得斐然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7.B8.BD

9.①不甘平庸,勤奋顽强:虽家境贫寒,但利用一切机会,凭“虽万劫不复而不灭求学

求真之心”的顽强意志,终成一代学术、艺术大家。

②治学严谨,注重实证:读《史记》《三藏法师传》,对其中的表述存疑,多次实地考

察,克服困难,为历史研究、文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③谦逊自抑,不解努力:他认为,做学问一定要看到宇宙之大之久,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只要有一息尚存,就会继续努力,尽可能多地做一些事。

④对国学和文化的热爱,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一生致力于国学和文化研究,致力于国学

教育,倡议建立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以应国家不时之需。

⑤有开创精神。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首先设计了基本规范,为国学和文化的振

兴作出了贡献。

7.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

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

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因果联系于文无据。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

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

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

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

8.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本题考

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

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不是“不堪回首”,而是“感念”。D项,结结尾是

“总结强调”,不是“卒章显志”。

9.试题分析:题干是“冯其庸在文化和学术上取得斐然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

简要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

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文章第2节说

他虽家境贫寒,但“他利用一切机会,如饥似渴地看书,经史子集,无所不读。凭着万劫

而不天求学求真之心’的顽强意志,终于成为一代学术、艺术大家”。这表明冯其庸是一

个不甘平庸,勤奋顽强的人。第3节“在学术研究上,冯其庸讲究实地考察和书本相互印

证。读《史记》,他对项羽乌江自刎的情节存疑,于是几次去实地考察,写出了《项羽不

死于乌江考》,读《三藏法师传》,他对玄奘归国的路径存疑,于是76岁再登高原,历

尽艰辛,用十年时间,十余次对玄奘西行路线进行了全面考证,填补了史学与佛学界的空

白,为中国佛教文化史做出巨大贡献。”作为一位学者,他对待史实的态度是严谨的,注

重实证考察【相关链接】引用他本人的话:“做学问一定要看到宇宙之大之久,认识到自

己的渺小,只要有一息尚存,我就会在学术道路上继续前行,尽可能多地做一些事。”这

种不懈努力的精神这的每一个人敬仰。文章倒数第二节说他“和季羡林先生一同建言,倡

议建立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从事中国西部文化历史语言民俗方面的研究,以应国家不时

之需,种种努力,为国学和文化的振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国学和文化的热

爱,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一生致力于国学和文化研究,致力于国学教育,倡议建立西域

历史语言研究所以应国家不时之需。“冯其庸受聘成为首任院长,首先为国学院设计了最

基本的规范。国学院教授孟宪实说:“国学院的课程体系来自冯先生的建议。冯先生当初

倡导三个办学特色,至今在国学院施行,……”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他具有开

创精神,首先设计了基本规范,为国学和文化的振兴作出了贡献。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后面小题。

在近代和当代作家里,我认为有两个女作家对生命科学最具洞察力。

一个是19世纪上半叶的玛丽?雪莱。当时科学初兴,但她已警觉到科学家可能走火入

魔,因而写了《科学怪人》。一个科学家竟然东拼西凑做出了一个人造人。最后他后悔莫

及,和他造的人一起自我灭亡。“科学怪人”这个名词现在已成了一个通用的隐喻,任何

人类以科学手段创造出来的非自然食物,都叫做“科学怪食”。

另一个则是加拿大当代的女诗人和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前几年在基因改造问题

闹得很厉害的时候,她以一本《末世男女》把基因移植科技所造成的可怕世界以科幻小说

的方式尽现无遗。

对近代科学发展略有所知的都当知道,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乃是生命科学发展快速的阶

段。随着1962年DNA双螺旋构造的被发现,基因科学进入了黄金时代。基因科技有利于

遗传性疾病病因的寻找和诊断,基因研究也有利于对生命现象的理解,但科学从来就不是

价值中性的事务,科学的使用者是人,而人是个有七情六欲的自私动物。科学发展后,它

也会成为一个体制,一种权力体系。当科学成了一种权力,科学的滥用、误用甚至科学所

造成的公害即难避免。

科学成了一种体制、一种商业、一种权力后,它的自闭和反动最好的例子即是卡逊女

士的遭遇。当年她发表《寂静的春天》,指出除草剂等化学药物造成生态的破坏,于是美

国的化学界包括著名的化学教授和化学工业界都对她发动排山倒海的围剿。幸而当时主政

的是肯尼迪政府,至少还有知识和判断力,才对除草剂、杀虫剂等化学药物进行管理。这

显示出,当科学成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和教育体制,它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种特权,一个恶

势力,并走到违反科学精神的方向。而当代基因科技发迹后所造成的“科学怪食”就是个

新兴的话题和论争的焦点。

美国的“孟山都”公司乃是全球最大的基因工程农业公司,例如它可以将土壤中某种

细菌的抗除草剂基因移植到玉米身上,形成基因被改造过的玉米新品种。种植这种玉米极

为省事,可以大面积喷洒除草剂,少了许多经营成本。再例如为了发明一种抗虫害蕃茄,

可以将某种深海比目鱼的基因接到蕃茄的基因上。这种基因工程的农业已成了美国农业的

主流。

但欧洲以“英国医学会”为主的一大群生化专家反对这种农业,他们提出了“基因流

动”和“基因污染”这两个核心概念,基因是会流动的,基因流来流去,接来接去,它的

结果完全不可预测,最后可能造成“基因污染”。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发

现,变种玉米的花粉会污染到乳草叶,美国的帝王蝗吃了这种被污染的叶子,百分之百会

死亡,其他便会生长停滞,这项发现被登在《自然》杂志上,证实了“基因污染”和风险

的存在。前述的作家阿特伍德大胆地认为基因科技发展到最后,会形成一种“基因定时炸

弹”。它会隐藏不彰,等到其他条件配合,它的致命效果就会出现。

因此,基因科学家已成了新的上帝,把基因接来接去,要什么品质的作物,只要找到

基因加以移植,就可以形成新的作物品种,甚至有可能培养出新的动物品种。但基因科技

所造成的未必是个基因乐园,却反而因为基因科学家的走火入魔,而造成人类的恶梦。人

们不敢预测基因的任意接植,最后会形成什么奇怪的品种,也无法预测它的运动会产生生

态上什么难测的结果。科学的发展固然带来许多福祉,但也产生了许多恶梦。对大自然知

所敬畏,对科学家自身职责和知识盲点多一点反省和警觉,或许才是科学家应有的谦虚

吧!(选自《南风窗》2013年第24期)

4.下列关于“对生命科学最具洞察力”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玛丽?雪莱在19世纪上半叶科学初兴的时候,已警觉到科学家定会走火入魔,因而写

了《科学怪人》一书来警示世人。

B.前几年,加拿大当代的女诗人和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用一本科幻小说《末世男

女》,把基因移植科技所造成的可怕世界尽现无遗。

C.美国化学界包括著名的化学教授和化学工业界,都对卡逊女士发表的《寂静的春天》

发动了排山倒海的围剿。

D.基因科技有利于遗传性疾病病因的寻找和诊断,基因研究也有利于对生命现象的理

解,基因科学必将造福人类。

5.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肯尼迪政府对除草剂、杀虫剂等化学药物进行管理,显示出政府利用特权,走到违反

科学精神的方向。

B.将土壤中某种细菌的抗除草剂基因移植到玉米身上,形成基因被改造过的玉米新品

种,这种基因工程的农业已成了美国农业的主流,也将是今后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

C.欧洲“英国医学会”里的一大群生化专家提出了“基因流动”和“基因污染”这两个

核心概念。

D.为了发明一种抗虫害的蕃茄,将某种深海比目鱼的基因接到蕃茄的基因上,这就是

“基因流动”一种形式。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怪人”和“科学怪食”都是科学发展的产物,自私的使用者不可避免地造成其

滥用、误用,科学所造成的公害即难避免。

B.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团队的发现一一变种玉米的花粉会污染到乳草叶,证明

基因污染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它是一种“基因定时炸弹”,其危害是致命的。

C.基因科技发展到今天,基因科学家通过基因流动,培植出新的作物品种甚至培养出新

的动物品种都不是难事。

D.正确对待基因科技的态度应该是:对大自然要心存敬畏,对科学家自身职责和知识盲

点多一点反省和警觉。

参考答案:

4.B5.D6.B

4.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从文中找到论述“对生命科学最具洞察力”的相关语

段,然后将选项带入比较分析,做出判断。A项中“定会”一词,变或然为必然;C项中

“化学教授和化学工业界,都对卡逊女士发表的《寂静的春天》发动了排山倒海的围剿”

是违背科学精神的,是对“她”本人非作品。D项中“基因科学必将造福人类”一说没有

注意到基因科学可能造成的危害。所以选B。

5.试题分析:可根据对文意的感知,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区别,A这是制止违反科

学精神的做法。B欧洲科学家反对,基因工程的农业会导致“基因流动”和“基因污

染”,应防止其危险;”是今后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一说系无中生有。C、不只是“欧

洲'英国医学会’里的一大群生化专家”。所以选D。

6.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文章中作者的观点,仔细分析和推断选项是否符合文中

观点,B项,基因科技发展到最后,会形成一种“基因定时炸弹”,它的致命效果就会出

现。原文是从基因科技发展的整体而言的。所以选B。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者游,旬

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每阅一

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⑥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

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

勒⑦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③惩艾惩戒。④曩从

前。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⑥搴读qidn。⑦勒编。

8.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殆不如曩时H^一二

A.殆/不如曩时H^一二

B.殆不如/曩时H''一二

c.殆不如曩/时H^一二

D.殆不如曩时/H^一二

9.解释文加点词的意思。

(1)辄()⑵比()(3)善()

10.翻译文画线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11.秦观在少时读书和后治学道路上分别遇到了什么问题?

12.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8.B9.(1).立即,就,便(2).等到(3).赞许或意动用法,认为……对的

10.我用三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众多疲弱的士兵。(把''三千”和“数万”翻译为

“少量”和“众多”也可。

11.少时读书“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或“少而不勤”。后治学“故虽有勤劳

之苦,而常废于善忘”或“长而善忘”。

12.不能倚仗自己天资聪颖就不愿用功学习。(2)要注重后天的努力,勤于学习和总结,

善于吸收前人智慧提升自我。(3)学习遇到问题时要主动想办法解决。(该题答出两点即

可。)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句式的句子的结构,前面的主语和后面的谓语断开。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

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

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精骑”“敌”“羸”的翻译。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注意抓住时间段“少时读书”“后治学”的态度进行分析。

点睛: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

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

的话。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从“天资”和“后天的努力”的关系的角度分析。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苗,字子宣,叔父暇。吠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王足之伐蜀,梁武命吠拒足于

涪,许其益州。及足退,梁武遂改授。吠怒,将有异图,事发被害。苗年十五,有报雪

志。延昌中归魏,仍陈图蜀计。大将军高肇西伐,诏苗假龙骥将军乡导。次晋寿,宣武晏

驾①,班师。苗有文武才干,以大功不就,家耻未雪,常怀慷慨。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

计,其文理甚切于时。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竟不能纳。

正光末,三秦反叛,侵及三辅。时承平既久,人不习战。苗以陇兵强悍,且群聚无

资,乃上书以为:“食少兵精,利于速战;粮多卒众,事宜持久。今陇贼猖狂,非有素

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今且宜勒大将,深

沟高垒,坚守勿战。别命偏师,精卒数千,出麦积崖以袭兵后,群妖自散。”于是诏苗为

统军,隶行台魏子建。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

孝昌中,兼尚书左丞,为西北道行台,与大都督宗正珍孙讨汾、绛、蜀贼,平之。及

杀尔朱荣,荣从弟世隆粤部曲还逼都邑。孝庄幸大夏门,集群臣博议,百僚计无所出。苗

独奋衣起日:”今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时,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

河梁。”庄帝壮而诳焉。苗乃募人于马渚上流,以师夜下。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

绝,贼没水死者甚众。官军不至,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帝闻,哀

伤久之,谥忠烈。

苗少有节操,志尚功名。每读《蜀书》,见魏延请出长安,诸葛不许,叹息谓亮无奇

计。及览《周瑜传》,未曾不嗟咨绝倒。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当世罕及。死

之日,朝野悲壮之。

(节选自《北史•李苗传》)

[注]①晏驾:对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

4、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苗候假龙骥将军乡导假:代理

B.次晋寿,宣武宴驾次:驻扎

C.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蜜不能纳竟:竟然

D.庄帝壮而诳焉许:答应

5.下列各句,能表现李苗有文武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苗年十五,有报雪志②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③今且宜勒大将,深沟

高垒,坚守勿战④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⑤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

河而没⑥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

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苗对叔父李吠被害一事耿耿于怀,归魏后仍陈说伐蜀之计,后朝廷曾出师西伐,但

因皇帝驾崩而不得不班师回朝。

B.李苗在三秦反叛时,根据敌情提出正面坚守不战,选派精兵偷袭敌后的方略,一举击

溃了叛军。

C.李苗在众大臣对尔朱荣的堂弟率部下逼近都邑束手无策时,主动请缨,招募兵员与敌

作战,后因寡不敌众而死。

D.李苗崇尚功名,读《蜀书》时,会因诸葛亮不同意魏延请求出兵长安而叹息;读《周

瑜传》时,总是深深感叹折服。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5分)

(2)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众。(5分)

参考答案:

4.C(竟:最终)

5.C(①是指李苗的志向;④表明李苗的忠诚与勇敢:⑤李苗为国献身)

6.B(文中没有交待此次作战的结果)

7.(1)魏子建让李苗担任郎中,仍然兼任(担任也可)统军,李苗深受重视(知遇也

可)优待。(以、领、见各1分,句意2分)

(2)距离大桥几里,他就放火烧船,不一会儿桥梁就被烧断,落入水中死掉的贼军很

多。(去、俄然、定语后置的句式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李苗,字子宣,他的叔父叫李吠。李吠担任梁川刺史,有很大的威望和声名。王足征

伐蜀地时,梁武帝命令李吠在涪抵御王足的进攻,并把益州许诺给他。等到王足退兵后,

梁武帝又改变了授任。李吠愤怒,将要另有他图,后来事情败露被杀。李苗十五岁,有报

仇雪恨的志向。他在延昌年间归附北魏,一再陈述谋取蜀的计策。大将军高肇向西征伐,

皇帝命令李苗代理龙骥将军向导。军队驻扎在晋寿时,宣武帝去世,只得班师回朝。李苗

有文武才干,因为大的功业还没有建立,家族的耻辱还没有洗雪,他经常怀有慷慨激昂的

情绪,于是李苗上书陈述平定长江以南的计谋,其文理非常切合当时的情况。当时孝明帝

年幼,还没有远扩的想法,最终没有采纳。

正光末年,三秦反叛,其侵扰逐渐波及到京城附近。当时持续和平已经多年,人们已

不熟悉打仗。李苗认为陇地的士兵强悍,而且成群相聚没有军需物资,于是李苗上书认

为:“粮食不足部队精锐,适宜速战;粮食多士兵也多,战事就适合持久。现在陇地的贼

军非常猖狂,但他们平时没有储备,虽然是占据了两座城池,原本没有道德和信义可言,

这种形势在于快攻,慢就会使人心离散隔阻,徒然地遭受灭亡。现在暂且应该率领军中大

将,挖深沟垒高墙,坚守阵地不出战。另外命令侧翼的军队几千精兵出兵麦积崖来偷袭敌

人的后方,敌人自然会溃散。”皇帝于是命令李苗担任统军,隶属于行台魏子建。魏子建

让李苗担任郎中,仍然兼任统军,李苗深受重视优待。

孝昌年间,李苗兼任尚书左丞,担任西北道行台,与大都督宗正珍孙讨伐汾、

绛、蜀的贼军,平定了他们。等到杀了尔朱荣时,尔朱荣的堂弟尔朱世隆带领部下返回逼

近都城。孝庄帝亲临大夏门,召集群臣广泛商议,众官员无计可施。只有李苗振衣起身说

道:“现在朝廷面临着难以预测的危难,也正是忠臣烈士们报效国家的时刻,请让我带领

一支部队,为陛下直接切断河梁。”孝庄帝认为他勇敢并同意了他的请求。李苗于是从马

渚的上游招募兵员,并率领部队趁夜色顺流而下,距离大桥几里,他就放火烧船,不一会

儿桥梁就被烧断,落入水中死掉的贼军很多。援军没有赶到,贼军于是涉水过来同李苗拼

死搏斗,寡不敌众,李苗浮水作战而死。皇帝听说此事,哀伤悲痛很久,追赠李苗忠烈的

谥号。

李苗年少时就有气节操守,志在求取功名,每次读到《蜀书》,看到魏延请求出兵长

安,诸葛亮不同意,李苗就叹息着说诸葛亮并没有妙计。等到读《周瑜传》时,深深地感

叹折服。李苗懂得弹琴,擅长写文章和诗歌,书画创作精妙快速,当时世上很少有人赶得

上他。李苗去世时,朝野上下为他感到悲壮。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友人论师书

钱大昕

日者,足下枉过仆,仆以事他出,未得见。顷遇某舍人云,足下欲以仆为师,仆弗敢

闻也。

师道之废久矣,古之所谓师者,曰经师,曰人师;令之所谓师者,曰童子之师,曰乡

会试之师,日投拜之师。人生五六岁,始能识字。稍长则习业之文,父兄皆延师教之。父

兄曰:“汝师之。”吾从而师之。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童子之师,

犹巫医百工之师,称之曰师可也。乡会试主司同考之于士子,朝廷未尝许其为师,而相沿

师之者,三百余年。然甲令©又有外官、官小者回避之例,则固明予以师之称矣。汉人于主

有为之制服者,而门生之名,唐宋以来有之。语其辈行,则先达也;语其交谊,则知己

也。因其一日之知,而奉之以先生长者之号,称之曰师,亦可也。今之最无谓者,其投拜

之师乎!外雅而内俗,名公而实私。师之所求于弟子者,利也,传道解惑无有也,束修之

问,朝至而夕忘之矣;弟子之所藉于师者,势也,质疑问难无有也,今日得志,而明日背

其师矣。是故一命以上,皆可抗颜而为师,而横目二足贩脂卖浆之子,皆引而为弟子。士

习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麋,师道由此而坏。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古之好为

师也以名,今之好为师也以利。好名之心,仆少时不免,迄今方以为戒,而惟利是视,则

仆弗敢出也。

足下于仆,非有一日之好,而遽欲师之。仆自量文章道德,不足以为足下师,而势力

又不足以引拔足下。若欲藉仆以纳交一二巨公,俾少为援手,则仆之徒羟②自守,不干人

以私,友朋所共知。仆固不欲自误,而亦何忍以误足下乎?如以仆粗通经史,可备刍莞之

询,他日以平交往还足矣。直谅多闻,谓之三益。不识仆之憨直,得附足下益友之一否?

惟足下裁察。

注:①甲令:法令。②羟硅:固执。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兄皆延师教之延:邀请

B.弟子之所藉于师者藉:借助

C.士习由此而偷偷:怠惰

D.直谅多闻,谓之三益谅:原谅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前来拜访钱大昕,希望拜他为师,却没有遇到。不久,钱大昕从他人那里听说这

件事,于是写信表达拒绝之意。

B.钱大昕认为现在所称的老师与古代所称的老师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提出自己从师

的主张,明确告诫友人如何择师。

C.自古以来,都有投师拜师之风,然而不同时代投师者和为师者的动机不尽相同,作者

对当时不良的投师之风进行了批判。

D.在信的末尾,作者表明了自己愿意以平等的身份与友人共同探讨学术问题的态度,表

达了能成为他益友的愿望。

11.翻译下列句子。

(1)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参考答案:

9.D10.B

11.(1)不一定有品德修养的人可以做老师,巫医百工这些人都有做老师的。

(2)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

To

(3)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

么?

(4)闲暇的时候,就慢慢地随处行走,随意地游览。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

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D项,“直谅多闻,谓之三益”的意思是“正直、诚信、见识广博,叫

做三种有益的朋友”,“谅”的意思是“诚信”。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

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明确告诫友人如何择

师”说法属于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明确告诫友人如何择师”。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

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

的落实,如(1)中的“非必”,不一定;“道德”,指有品德修养的人;“师”,做老

师;“巫医百工之人”,巫医百工这些人;“皆”,者B;“皆有师”,都有做老师的。

(2)中“博学”,广博地学习;“日”,每天;“参”,检查;“省”,反省;“参省

乎己”,检验反省自己;“知”同“智”,智慧;“明”,明达命;“过”,过错。

(3)句中“缪”,同“缭”,连接,盘绕;“相缪",相互环绕;“郁乎苍苍”,郁郁

苍苍,一片苍翠;“于”,表被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判断句与被动句,这

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4)句中“其”,代词,代指,那;“隙”,空

闲,指公务之暇;“则”,就;“施施”,徐行的样子;“漫漫”,随意的样子。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

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

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

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

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

略”。

参考译文:

前些日子,您委屈自己来拜访我,我因为事情到其他地方去了,未能相见。不久前我

的门客说,您想要以我为老师,我不敢听到这件事。

师之道废弃很久了。古时候所说的老师,是传授经书的老师,是德行学问为人表率的

老师;现在所说的老师,是教童子试的老师,是教乡试与会试的老师,是接受学生投拜的

老师。人长到五六岁,才能识字,渐渐长大,就要学习科举考试的知识,父亲兄长都会请

老师来教他们。父兄会说,你要跟他学习。我跟从他以他为师。不一定有品德修养的人可

以当老师。巫医百工之类的人都有当老师的(都有老师?),教童子试的老师如同巫医百

工的老师,称呼他们为老师,是可以的。乡试、会试的主考官、同考官对于读书人,朝廷

未曾同意他们被称为老师,而沿涉至今称呼他们为老师三百余年。然而法令又有“京城外

的地方官、官职务低的官员回避”的惯例,就很久以来明确用老师的称呼他们了。汉代学

子对举荐自己的主考官,有为他服丧的制度,而门生的名称,唐宋以来就有了。谈论他们

的辈分,就称他们为前辈;谈论他们的交情友谊,就称是知己。因为他多一天的见识,就

把先生长者的称号献给他,称呼他为老师,也是可以的。现在最没有说道的(最没意思

的),是那些投拜之师了。表面高雅而内心庸俗,名义为公而实际上为私。老师对学生所

求的是利益;传授学问解除疑惑,是没有的。谈到拜师的礼节,早晨到了傍晚就忘了。学

生向老师借助的是权势;提出疑问讨论问题,是没有的;今日得志而明日就背离老师了。

所以朝廷统一任命的官员,都可以面色庄严地当起了老师;而普通老百姓、小商小贩的儿

子,都招来做学生。读书人学习从此苟且敷衍,官方风气从此毁坏,师道由此而坏从此败

坏。孟子曰:“人的坏毛病,在于喜欢当别人的老师。”古时喜欢当老师,是为了名声;

现在喜欢当老师是为了利益。喜欢名声的想法,我年轻时候不免有,到现在就以喜欢名声

为戒了;而只是看中利益,就不是我敢生出的想法。

您跟我不是一天好朋友,却急于想以我为老师。我自己思量,文章道德不足以成为您

的老师,而权势能力又不足以去引荐提拔您。如果想借助我来结交一两个有权势的官臣,

我很少能成为援手,因为我浅薄而固执自保、不用私事去麻烦别人,朋友们都知道,我本

来不想自己犯错,又怎么忍心来让您犯错呢?如果您认为我粗通经史、可以准备草野鄙陋

的意见供您询问,以后以平等的身份往来相处,就足够了。正直、诚信、见识广博,叫做

三种有益的朋友,不知道迂愚刚直的我能不能攀附您当您的一个益友呢?希望您裁断审

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

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6分)

参考答案:

高三语文复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项复习,需要落实基础背诵,强化阅读分析和写

作能力;第二阶段是综合复习,主要做综合试题,同时对自己的弱项进行强化训练。

8.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种整天埋在书堆里死读书的方法是不足为训的,读书要勤奋,但要读“活”。

②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

就谋划好了的。

③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不知不觉就会使他人陷于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④王一鸣情绪非常激动,高声争辩道:“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完全不

符合事实。”

⑤商家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往往会用较优惠的措施招揽消费者,然后在消费者使用过程

中图穷匕见,使消费者陷入各种“霸王条款”的陷阱中。

⑥几个南霸天的狗腿子,吆五喝六,旁若无人,人们无不侧目而视。

A.①⑥B.②③C.④⑥D.③⑤

参考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①不足为训:不能作为准则或典范,用在此处正确.②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

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不合语境;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别人掌握着生杀大权,自己处于

被宰割的地位,此处使用不合逻辑,应为“使自己陷入这个境地.;④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

扰。不合语境⑤图究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不合语境.⑥侧目而视:例

目,斜着眼睛;视:看.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去看,.形容拘港畏惧或愤怒的样子。

点睛: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

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

几个问题:这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语境义)一该成语是什么意思?(成语义)一成语

义和语境义是否协调一致?(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

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

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描写的是一种虚构世界,这些作品中存在不确定的“空白”部

分,它需要读者在阅读中调动丰富的想象去填充。

B.朱熹主张多读少写,胡适主张以写促读,这种差异源于两人教育目的的不同。两种观

点都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两个人都可以堪称大家。

C.前一段日子,“辽宁舰”上指挥员的“起飞手势”成为人们关注的亮点,各大网络和

媒体广泛转载和报道,受到了国人的热情追捧和模仿。

D.我国环境保护转机的曙光虽然隐约可见,但是由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惯性,再加上

生态变化的不可逆性,环境保护的前景仍不容乐观。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B项,语义重复,“可以”或“堪”去掉一个;C项“网络”

和“各媒体”不能并列;D项,语序不当,应将“虽然”调到“我国”前。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作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

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10.填入下面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果你缺少发现美这一种特殊的能力,没有审美的眼睛,没有审美的耳朵,没有审美

的感受,那

么,,,。

①你谛听《春江花月夜》只会莫知其然

②你置身苏州园林也难以领略其中的佳妙

③你面对“断臂维纳斯”只能瞠目而视

A.③①②B.①③②C.②③①D.①②③

参考答案:

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

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

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同时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

运用。本题要求选出“填入下面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组”,通读语段,本题中陈述对象

是“缺少审美的能力”,根据语句逻辑关系和总分关系进行解答,具体每一个句子的含义

分析如下:①句介绍谛听《春江花月夜》听不出美妙;②句介绍置身苏州园林难以领略其

佳妙;③句介绍面对“断臂维纳斯”不能领悟其美。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句③承

接上文的“没有审美的眼睛”,句①承接“没有审美的耳朵”,句②承接“没有审美的感

受”,所以句子的排列顺序是:③①②。故选A。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L抓中心。首先要统

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

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这段文字是说青年学子

对梁任公先生怀有景仰之情的原因。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

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

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