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6练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课件_第1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6练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课件_第2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6练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课件_第3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6练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课件_第4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第6练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考情全知道知考点考频考查要点考查热度命题角度真题示例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5年14考1.大气的受热过程2.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3.大气的水平运动2021广东·12—14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现象2022全国乙·9—11海滨城市海陆风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5年21考1.等压线图的判读2.天气变化过程分析2022湖南·9—10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2022全国甲·37澳大利亚沙尘暴气压带、风带5年17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2022广东·9超强气旋分布2023全国乙·37二氧化碳浓度观测气候类型的判断与特征分析5年15考1.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因素;2.气候类型、特征的判断与成因分析2023全国乙·10—11珲春和辽源日最高气温及变化2021河北·16冰期气候下古人类的生存知考法考向延续性:①知识延续,侧重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天气过程等基本原理规律的考查;②思维延续,结合某实际区域的天气发展变化及气候的形成等,考查地理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是对时空思维、综合思维的延续。创新性:①情境创新,如2023全国乙·37,结合二氧化碳浓度观测这一科学问题,引导考生从地理位置、排放特征、三圈环流等方面思考气流与二氧化碳扩散过程的关系,关注碳减排这一学科热点;②图像创新,突破一般等压线图的考查形式,创新风场图,考查临场思维应变能力,如第7练T3—4(2022湖南·9—10);③考法创新,设置开放性、创新性设问,培养创新意识,如第7练T15(4)[2022全国甲·37(4)]“人类是否应干预沙尘暴”,2023全国乙·37(4)二氧化碳观测站点的自主选择。知素材情境学术探究:本专题常以研究大气运动规律及异常现象的学术论文为素材,新名词较多,如第8练T12(2022广东·9)。极端天气: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高考中选择极端天气现象作为素材的频率有所提高,如第7练T15(2022全国甲·37)。知备考方向第6练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5年16考)

[2021浙江1月·13,2分,难度★★☆☆☆]秀珍菇生产需避光遮阳。浙江某地在秀珍菇生产大棚上搭建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棚内种菇、棚顶发电,形成了“农业+新能源”生态高效生产方式。完成第1题。1.该生产方式会使棚内 ()A.太阳辐射减弱

B.地面辐射增加C.大气吸收增加

D.地面反射增加【答案】1.A大棚顶部搭建光伏发电系统(有光伏板),会使到达棚内的太阳辐射进一步减弱,从而使棚内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反射等也随之减弱。

[2019全国Ⅱ·6—8,12分,难度★★★☆☆]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2—4题。【答案】2.C垂直气流有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且上升气流形成积云,故积云与上升气流的空间分布特征一致,为分散的形态。A选项中连续层片状云为连续形态,故错误。B选项中鱼鳞状云为连续形态,故错误。C选项中间隔团块状云为分散形态,故正确。D选项中条带状云为连续形态,故错误。2.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2019全国Ⅱ·6—8,12分,难度★★★☆☆]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2—4题。【答案】3.D据材料信息可知,上升气流是形成积云的必要条件。近地面越热,空气越容易上升,越易形成积云。A选项中寒温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地面气温低,故错误。B选项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中纬度地区,气温较低,故错误。C选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但D选项中热带雨林地区所处纬度最低,气温最高,积云出现频率最高,故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3.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

[2019全国Ⅱ·6—8,12分,难度★★★☆☆]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2—4题。【答案】4.A据材料信息可知,积云的云底高度取决于下垫面温度,下垫面温度越低,积云的云底高度越低,一天中下垫面气温最低时为日出前后。A选项中日出前后为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刻,故正确。4.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正午C.日落前后 D.午夜

[2021广东·12—14,9分,难度★★★☆☆]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5—7题。【答案】5.C冬季受地形影响,夜晚山坡和谷底降温幅度不同,山坡地面强烈辐射冷却会使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冷空气堆积,并沿山坡快速沉到谷底,使谷底较暖的空气被迫抬升,形成上热下冷的逆温层,这种地形逆温会加剧谷底的辐射逆温,C项正确。5.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2021广东·12—14,9分,难度★★★☆☆]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5—7题。【答案】6.D日出之前,地面辐射降温达到最大,晴朗无风时大气保温作用弱,会加剧降温冷却,且有利于逆温的持续,D项正确。由材料可知,辐射逆温的形成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的,正午时刻,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多,辐射冷却不明显,B错误;浓云密雾会增强夜间的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散失,C错误;大风呼啸会增强大气的对流运动,有利于热量交换,不利于逆温的形成,A错误。6.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2021广东·12—14,9分,难度★★★☆☆]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5—7题。【答案】7.B下沉气流盛行时,当地晴朗少云,大气的保温作用微弱,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多,降温明显,易出现逆温现象,B对。受锋面气旋影响的地区多阴雨天气,大气的保温效果较好,近地面气温较高,一般不会产生逆温,A错;准静止锋强、热力对流强,易出现阴雨天气,阴雨天气大气的保温作用好,近地面损失的热量少,不易出现逆温现象,C、D错。7.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

[2023浙江1月·24—25,4分,难度★★★☆☆]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8.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则符合图示“热泡”运动的等压线(数值a>b>c>d)分布是()【答案】8.D由题图可知,甲地上空800米以下有两个“热泡”,由“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可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的风向既要满足“热泡1”时的西北风,又要满足“热泡2”时的偏西风。根据选项中图示等压线的数值大小关系可知,A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东北指向西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应形成偏东风,不会形成西北风和偏西风,A错误。B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南指向北,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应形成偏东风,不会形成西北风和偏西风,B错误。C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东南指向西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偏南风,不会形成西北风和偏西风,C错误。D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西北指向东南,近地面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和摩擦力的影响,形成西北风,符合“热泡1”;高空的摩擦力较小,再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形成西南风(偏西风),符合“热泡2”。D正确。

[2023浙江1月·24—25,4分,难度★★★☆☆]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9.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层强烈对流的原因有 ()①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②云顶辐射长波辐射,冷却剧烈③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降温慢④云顶水汽蒸发较多,冷却剧烈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9.A夜间海面上云层强烈对流,说明下热上冷,即下垫面较暖,由于海洋比热容较大,夜晚海洋降温慢,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也慢,①正确;云顶向高层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冷却剧烈,气温较低,②正确;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长波辐射,热量散失快,降温快,气温较低,③错误;云顶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水汽蒸发较少,④错误。A正确。

[2020全国Ⅱ·6—8,12分,难度★★★☆☆]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0—12题。【答案】10.C长波辐射的强弱取决于物体的温度。绿洲与沙漠表面温差越大,长波辐射差值也就越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5时左右绿洲与沙漠表面温差最大,故此时两者长波辐射差值最大,A错误;16—18时,沙漠的温度下降明显,而绿洲温度变化相对较小,说明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B错误;0—6时,绿洲与沙漠温度曲线近乎平行,两者斜率相近,说明凌晨二者降温速率接近,C正确;6—12时,沙漠温度高于绿洲,说明上午沙漠长波辐射强于绿洲,D错误。10.图示观测时段内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2020全国Ⅱ·6—8,12分,难度★★★☆☆]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0—12题。【答案】11.A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沙漠低,主要是因为其白天地表温度较沙漠低得多,①对;绿洲夜间地面蒸发和植物蒸腾较沙漠强,热量在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过程中被吸收,夜间温度会持续降低,②对;夜间空气湿度大,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强,大气逆辐射强,对绿洲的保温作用强,绿洲地表温度下降较慢,故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低于沙漠与空气湿度、大气逆辐射无关,③④错误。故选A。11.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0全国Ⅱ·6—8,12分,难度★★★☆☆]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0—12题。【答案】12.C由图可知,观测时段内沙漠和绿洲地表最低温度均高于12℃,沙漠最高温度接近40℃,绿洲最高温度约27℃,这种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夏季,C正确;甘肃位于温带内陆地区,1—2月为冬季,绿洲和沙漠地表最低温度一般不会高于12℃,A错误;4—5月为春季,10—11月为秋末,白天地表温度一般不会高于28℃,B、D错误。12.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2022全国乙·9—11,12分,难度★★★★☆]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3—15题。13.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飘,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新考法:以风力风向变化考查基本读图能力,倒推海陆方位及气压场【答案】13.C氦气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飘,然后逐渐转向西南,说明该观测场近地面风向为偏南风,500—1000米高度盛行东北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风旗中画有风羽的一端表示风的来向,在下图标注了不同时刻不同高度的风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