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浅点紧急疏浚项目 环评报告_第1页
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浅点紧急疏浚项目 环评报告_第2页
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浅点紧急疏浚项目 环评报告_第3页
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浅点紧急疏浚项目 环评报告_第4页
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浅点紧急疏浚项目 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项目名称: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浅点紧急疏浚项目建设单位(盖章):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建设项目名称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浅点紧急疏浚项目项目代码无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洋浦湾小铲滩洋浦鼻附近海域地理坐标(19度41分58.7秒,109度06分45.7秒);(19度41分49.4秒,109度09分0.4秒);(19度41分52.7秒,109度09分25秒);(19度42分05.4秒,109度09分46.4秒);(19度43分02秒,109度10分47秒);(19度42分57.2秒,109度10分51.4秒);(19度41分40.8秒,109度09分29.6秒);(19度41分52.2秒,109度06分45.2秒)建设项目行业类别“五十二、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中“143航道工程、水运辅助工程”2/长度(km)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准/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总投元)901.23环保投资(万元)31.07投资占比3.45施工工期是否开工建设否专项评价设置情况参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生态影响类试行)》表1,项目涉及环境敏感区,需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规划情况所依据的规划名称:《洋浦港总体规划(2014年修订)》审批机关:海南省人民政府审批文件名称及文号:《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洋浦港总体规划(修订)的批复》(琼府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规划名称:《洋浦港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机关: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审批文件名称及文号:《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关于洋浦港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琼土环资函[2012]2257号)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与《洋浦港总体规划(2014年修订)》的符合性:根据《洋浦港总体规划(2014年修订)》,航道现状部分内容可知:洋浦港区原航道是在潮汐汊道基础上开发建成。航道长8.1km,其中口门段4.1km由疏浚形成。航道底宽100m,底高程-9.2m,航道底质为泥沙。可通行2万吨级船舶。为满足船舶大型化发展需要,洋浦经济开发区于2009年开工扩建洋浦港区航道整治一期工程,一期工程航道底宽145m、底标高-14.4m,长9.93km,可通行5万吨级船舶,工程已于2011年底完成。本项目为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浅点紧急疏浚项目,不改变航道规模,与《洋浦港总体规划(修订)》相符合。与《洋浦港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洋浦港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保对策和措施:港口疏浚、挖泥作业,使用产生悬浮泥砂较少的挖泥船,并在挖泥区设置防污膜与投加絮凝剂相结合的办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悬浮泥砂流失,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抛泥时执行琼府[2000]17号文“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严格到指定的洋浦倾废区位于洋浦湾西南方以E:含油污水根据73/78国际防污公约(MARPOL)附则二的规定,船舶本身应装油水分离器自行处理,没有处理装置的船舶均可送到港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港区内应建立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或者到港外洗箱。船舶生活污水送到岸上的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本次仅对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浅点进行紧急疏浚,施工期做好污染防治措施,施工船舶含油污水交由有能力单位接收处理,船舶生活污水在船上设有便厕,将用污水泵定期排至陆域施工区内化粪池进行预处理后,最终吸污车定期清运,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收集处理,均不外排,项目建设与《洋浦港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相符。其他符合性分析1.1与产业政策的相符性分析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本工程属于“二、水利”行业中的“6、江河湖库清淤疏浚工程”,属于鼓励类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2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符合性1.2.1与《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相符性分析根据《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国函〔2012〕181号),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疏浚范围所在海域的海洋功能区从东向西依次为“A2-13洋浦港港口航运区”和“B8-05大铲礁保留区”。工程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详见表1.2-1、;航道与海洋功能区位置关系见图1.2-1。表1.2-1工程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一览表面积:km2代码功能区名称地区地理范围功能区类型 ) )海域使用管理要求A2-13洋浦港港口航运区儋州市儋州市白马井至盐丁村海域港口航运区68595.57204建设用海和旅游娱乐防水深地形保护白蝶珊瑚礁资源及其生态系统。于四类海水水质地区执行不劣于三类海水水质标洋沉积物质量标B8-05大铲礁保留区儋州市位于洋浦湾海域保留区7626.21/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洋沉积物质量标经论证改变功能类型确定其水质图1.2-1疏浚航道与海洋功能区位置关系示意图项目与《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相符性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分析:(1)用途管制洋浦港港口航运区的用途管制要求是:“主导用海类型为交通运输用海和临港工业用海,合理规划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保证船舶停靠、装卸作业、避风和调动、通航所需海域;白马井近岸海域可适度兼顾城镇建设用海和旅游娱乐用海。”本项目为海南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维护性疏浚,保证了船舶通航所需海域,与洋浦港港口航运区的用途管制相符合。大铲礁保留区的用途管制要求是:“无主导用海类型,维持现有用海现状,保证洋浦港航道、锚地的使用功能,今后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科学论证明确其具体使用功能后可调整功能。”本项目为航道的维护性疏浚,保证了保证洋浦港航道的使用功能,与大铲礁保留区的用途管制相符合。(2)用海方式洋浦港港口航运区的用海方式要求是:“允许适度改变海域自然属性,根据港口建设和临港工业开发需要,可适度围填海,减少对水动力及渔业资源的影响。”大铲礁保留区的用海方式要求是:“严格限制改变海域自然属性。”本项目为航道的维护性疏浚,不设海上构筑物,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和用海方式,且项目通过疏浚,可拓宽水域面积,改善水深条件,对航道水深条件、水域宽度、防淤等均有保护作用,可与洋浦港港口航运区和大铲礁保留区的用海方式相兼容。(3)海域整治要求洋浦港港口航运区的海域整治要求是:“加强项目用海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防淤、防污染。”本项目为海南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维护性疏浚,航道疏浚保证了船舶通航需求,对航道防淤有保护作用,与洋浦港港口航运区的海域整治要求相符合。(4)重点保护目标洋浦港港口航运区的重点保护目标要求是:“保护港口水深地形条件;保护水域宽度,防止淤积;保护白蝶贝、大铲礁珊瑚礁资源及其生态系统。”本项目为海南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维护性疏浚,保护了水域宽度,防止航道淤积,与洋浦港港口航运区重点保护目标要求相符合。大铲礁保留区的重点保护目标要求是:“保护海域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珊瑚礁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本项目为航道的维护性疏浚,项目占用了Ⅱ类珊瑚礁红线区,但根据1.4章节与《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的相符性分析可知,项目属于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类项目,与Ⅱ类珊瑚礁红线分区管控措施要求相符,因此项目与大铲礁保留区的重点保护目标要求相兼容。(5)环境保护要求洋浦港港口航运区的用海方式要求是:“港口区执行不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航道区和锚地区执行不劣于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混排区不执行水质标准,二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二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大铲礁保留区的用海方式要求是:“海水水质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海洋生物质量标准应维持现状,经论证改变功能类型后,根据开发类型确定其水质标准。”项目附近海域水质、沉积物、生物符合功能区要求,在采取有效环保措施后,项目建设、运营对海区水质、生态环境影响较小。项目用海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综上所述,项目用海不影响洋浦港港口航运区和大铲礁保留区海域用途管制要求的发挥,可与用途管制要求兼容,符合用海方式控制要求、海域整治管理要求、重点保护目标要求及海洋环境保护要求,项目用海符合《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1.2.2与《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2018年2月)》的相符性分析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2018年2月)》,规划范围为海南省管辖海域,包括海南岛周边海域和三沙海域。依据主体功能,海洋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海洋优化开发区域共2个,为儋州市优化开发区域和澄迈县优化开发区域,全部位于海南岛周边海域,面积2204.34平方千米,占海南岛周边海域主体功能区规划面积的9.30%。该区域的总体定位是:调整和优化海洋经济结构,转变海洋经济增长方式,提升海洋科技投入水平,形成海洋产业集聚,建设成为本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陆海交通枢纽。本工程位于儋州市优化开放区域,符合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1.2.3与《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相符性分析根据《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10年修编)、《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洋浦经济开发区局部岸段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琼府函〔2015〕31号),本项目所在海域属“洋浦港区”、“洋浦工业用水区”,其中“洋浦港区”主导功能为港口,海水水质目标为四类;“洋浦工业用水区”主导功能为工业用水,水质目标为三类。航道为港区服务,路线基本具有唯一性,不建设永久构筑物,船舶的通行不影响其主导功能。项目严格执行《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海洋污染管理的法律法规,船舶污水和垃圾的排放均严格执行《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不会降低功能区水质,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综上,本项目符合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相关要求。1.2.4与《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相符性分析(1)规划相关内容《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琼府办〔2017〕42号)总体目标指出:“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第五章开展专项治理,落实三大行动中指出:“开展船舶和港口作业污染治理。严格执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限期淘汰不能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船舶;开展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工作。”(2)相符性分析本工程的建设可进一步提升航道通航能力,实现船舶专业化、大型化,具备更高的清洁生产水平、配套更先进的环保设施及健全的环保制度,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改善航道所在海域水环境,符合《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总体目标。项目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严格执行《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海洋污染管理的法律法规,船舶污水和固废的排放均严格执行《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不降低海水水质标准;船舶大气及噪声均执行相应排放标准,项目的实施基本不对区域环境造成影响,符合污染治理规划要求。综上,本项目与《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相符。1.2.5与《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相符性分析(1)规划相关内容《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年)总目标指出“围绕我省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总体目标,坚持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加强陆源和海域污染控制、海洋保护区建设及生态恢复,强化海岸、海湾、河口的环境综合整治,有效保护自然海岸、河口、潟湖、海岛等海域单元,重点保护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典型热带海洋生态系统,继续保持我省海洋生态环境的优良状况,为全面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海洋生态环境支撑。”(2)相符性分析本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提升洋浦港港口航运能力,为“围绕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条件,航道疏浚不属于围填海工程,航道不直接侵占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栖息生境。施工期严控临近海南儋州磷枪石岛珊瑚礁省级自然保护区航道的疏浚工程,疏浚区域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尽量减少超深超挖等工程措施降低悬浮物影响,以减少对保护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影响。船舶严格执行《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海洋污染管理的法律法规,项目的实施基本不对区域环境造成影响,项目与《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要求协调。1.2.6与《洋浦经济开发区“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相符性分析(1)规划相关内容《洋浦经济开发区“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2016-2020年)总体目标指出,“到2020年,开发区环境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环保机制体制不断完善,环境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城市绿化网络发挥着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生产、生活、消费、人居的生态化初步实现;生产、生活、流通的一体化网络形成,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区域环境质量进入全省前列。”(2)相符性分析航道服务于港口,航运与公路、铁路运输相比,具有耗能低,效率高的优点,可以满足近年来土地资源紧张、陆运交通能力不足及绿色生态发展要求,对环境损害最小;项目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严格执行《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海洋污染管理的法律法规,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本项目与《洋浦经济开发区“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相符。1.3与区域和行业规划的符合性1.3.1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符合性分析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6月8日正式批复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纲要》)。《纲要》特别指出:“鼓励国内外航运公司的船舶挂靠海南港口和有实力的大型船舶管理公司入户海南设立总部或区域中心,开辟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鼓励国内航运公司开辟公共内支线,大力支持洋浦经济开发区的航运企业发展壮大。”本项目位于洋浦经济开发区洋浦港,工程的建设可大幅度提高洋浦港集装箱通过能力,促进洋浦经济开发区的航运企业发展壮大,为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项目建设符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1.3.2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相符性分析2019年8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通知指出,加强港航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钦州、洋浦等港口建设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集装箱泊位,提升集装箱运输服务能力;大力推进防城港等港口建设大型化干散货码头,促进干散货作业向专业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有序推进进港航道疏浚整治,改善通航条件。本项目的开展可进一步改善洋浦港区航道改善通航条件,本项目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相符。1.4与《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的相符性分析《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对海南省的战略定位为:“一点、两区、三地”。“一点”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两区”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改革创新试验区;“三地”即世界一流的海岛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热带特色产业基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及海上救援基地。规划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协调各类空间性规划,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充分衔接。重点协调好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空间规划并落实到一张蓝图上。本工程位于海域,下面讨论与“生态保护红线专篇”和“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专篇”的相符性。1.4.1生态保护红线专篇工作目标:依据《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划定海南岛陆域生态保护保护红线区总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33.5%,其中Ⅰ类红线区(禁止类红线区)占16.1%,Ⅱ类红线区(限制类红线区)占17.4%。划定近岸海域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总面积8316.6平方公里,占海南岛近岸海域总面积35.1%,其中Ⅰ类红线区(禁止类红线区)占1.5%,Ⅱ类红线区(限制类红线区)占33.6%。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区管控制度:制定《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区监测、评估、考核及责任追究等相关配套制度。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按生态服务功能实施“一区一策”差别化的分区分类管控措施,严格控制红线区内的各类建设活动。海洋Ⅰ类红线区(禁止类红线区)禁止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海洋Ⅱ类红线区(限制类红线区)禁止围填海、不得新增入海陆源工业直排口以及其他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建设项位置关系:根据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海南省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发布系统”公布的省级生态红线图显示,本项目不占用Ⅰ类红线区,占用Ⅱ类珊瑚礁红线区。疏浚范围与生态保护红线位置关系示意图见附图2。根据《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该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分区管控措施见表1.4-1。表1.4-1《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Ⅱ类珊瑚礁红线分区管控措施表红线类型功能区红线区珊瑚礁相符性分析:结合基本管控要求:工程不属于工业、矿产资源开发、商品房建设、规模化养殖及其它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且本项目为海南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维护性疏浚,属于与“一区一策”不相抵触的建设项目;满足基本管控要求。结合一区一策:工程不涉及围填海、矿产资源开发、设置直排排污口、采挖珊瑚礁和炸鱼、毒鱼等违法及其他可能破坏珊瑚礁的各类开发活动。根据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中的分析可知,工程不直接侵占珊瑚礁,悬沙浓度增量值≥10mg/L的最大面积为9.76km2,根据项目浮泥沙增量浓度包络范围与保护区的叠加图可知,悬沙扩散不会影响到海南儋州磷枪石岛珊瑚礁省级自然保护区。工程与“一区一策”相符。综上所述,在落实环保措施前提下,工程与《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生态保护红线专篇”相符。1.4.2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专篇(1)海洋功能区划项目与海洋功能区划相符性在“1.2.1与《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相符性分析”章节已作分析,此处不再赘述。本项目符合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相关管理要求。(2)海岛保护海岛保护分为有居民海岛保护和无居民海岛保护。本工程不涉及海岛,距离最近的无居民海岛为大铲尾,最近距离约2.5km。综上,本工程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专篇。综上,本工程符合“生态保护红线专篇”和“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专篇”,与《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相符。1.5与《洋浦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的关系根据《洋浦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洋浦经济开发区“多规合一”一张蓝图控制线体系分为管控类控制线和用地边界线两类。管控类控制线包括陆域生态管控的I类红线区、Ⅱ类红线区,近岸海域生态管控的Ⅱ类近岸海域红线区,以及开发管控的开发边界。洋浦经济开发区近岸海域范围内没有划定I类近岸海域红线区,II类近岸海域红线区为潟湖,面积559.85公顷。工程与“一张蓝图”位置关系见图1.5-1。本工程不占用洋浦经济开发区近岸海域红线区,与《洋浦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相符。图1.5-1本工程与《洋浦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一张蓝图”位置关系示意图1.6与生态保护红线相符性分析2016年7月29日,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2016年9月19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包括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和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两部分。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8316.6km2,占海南岛近岸海域总面积35.1%,分为Ⅰ类红线区和Ⅱ类红线区,包含17个功能区。本工程不占用Ⅰ类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占用儋州市Ⅱ类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工程与生态保护红线位置关系见图3.7-4。项目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相符性见“1.4与《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生态保护红线专篇”的相符性分析,此处不再赘述。本项目符合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相关管理要求。图1.6-1工程与生态保护红线位置关系示意图1.7与“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1、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相符性本项目与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相符性分析详见1.6章节,通过分析可知,项目建设符合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的要求。2、与环境质量底线的相符性本工程采取了针对性污染防治措施,各项污染因子能够达标排放,不会改变区域环境质量等级,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3、与资源利用上线的相符性本工程运行期不涉及能源、水及土地资源的消耗,符合资源利用相关规定要求。4、与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相符性根据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海南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琼办发〔2021〕7号),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重点管控区和优先保护区,项目与海南省海域环境管控单元分布的位置关系图详见附图10,本项目《关于海南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相符性分析见下表1.7-1和表1.7-2:表1.7-1全省总体生态环境管控要求全省总体生态环境管控要求域污染物削减/替代、限制/禁止开发建设活本项目为海南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维护性疏浚,本工程的建设可进一步提升航道通航能力。且本项环境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具体措施详见第表1.7-2五大片区生态环境管控要求其他市县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到2022年所地理位置2.1地理位置本项目为航道维护性疏浚项目,维护疏浚范围为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13#、14#标与1#、2#标之间的航段,仅对航道水域高于-14.0m的浅点进行疏浚,以满足小铲滩作业区新开干线运营“天字号”集装箱船舶乘潮通航进港作业的要求。本次紧急维护疏浚要求满足“天字号”集装箱船舶乘潮1.46m进出港,使用时间约1年,备淤深度按年最大淤积强度考虑。本项目位于洋浦湾小铲滩洋浦鼻附近海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2′,北纬19°44′。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项目组成及规模2.2工程概况2.2.1建设项目名称、性质及规模项目名称: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浅点紧急疏浚项目建设单位: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建设性质:维护性疏浚建设地点:洋浦湾小铲滩洋浦鼻附近海域工程内容:对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尺度为13#、14#航标到1#、2#航标之间的航段进行维护疏浚。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约为901.23万元,环保投资31.07万元,约占总投资的3.45%。施工工期:本工程工期为1.5个月,开工日期以建设单位发出的开工令之日起算。2.2.2主体工程概述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疏浚水域面积约121万m2(疏浚范围图见附图3疏浚边坡均为1:6,考虑到科技进步和施工工艺提升,只考虑超深,超深按0.3m考虑。本项目总疏浚量为25.03万方(含超深、施工前及施工期回淤量其主要工程量表如下表所示:表2.2-1主要工程量表单位:万m3超深超宽工程量施工期前回淤量2.2.3疏浚去向项目总疏浚量为25.03万方,参考本项目的《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浅点紧急疏浚项目疏浚物海洋倾倒检验评价报告》(详见附件2)可知,该疏浚区疏浚物为清洁疏浚物(Ⅰ类疏浚物可由主管部门签发普通倾倒许可证并按照主管部门指定的区域倾倒。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可继续使用倾倒区名录》,本项目疏浚物可抛至洋浦海洋倾倒区,洋浦海洋倾倒区位于洋浦港区以西约24km处,以108°58′00″E、19°45′00″N为中心,半径为0.5海里的范围内,面积约270万平方米,海图水深25~27m,可容纳本工程25.03万m3弃土需求。疏浚泥去向一览表见下表2-2,抛泥路线详见下图2.3-1。抛泥前需按要求办理海洋废弃物倾倒许可证及水上水下活动许可证后方可进行施工。表2.3-1疏浚泥去向一览表//2.2.3疏浚去向合理性分析参考本项目的《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浅点紧急疏浚项目疏浚物海洋倾倒检验评价报告》(详见附件2)可知,该疏浚区疏浚物为清洁疏浚物(Ⅰ类疏浚物粒度主要以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和砂为主,但《疏浚物海洋倾倒检验评价报告》选取的大部分站位水深情况大于14米,本项目仅对航道水域高于-14.0m的浅点进行疏浚,因此不能以疏浚物粒度来确定本项目疏浚的土质类型为中粗砂。且根据《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浅点紧急疏浚项目疏浚物海洋倾倒检验检测报告》(详见附件3)可知,现场描述的沉积物以淤泥为主;根据2.2.6章节工程地质分析可知,航道疏浚范围内表层也是以淤泥质土为主,本项目仅对航道进行浅点疏浚,浅点疏浚土质类型以淤泥质土为主,淤泥质土的合理性利用难度大且成本高,因此疏浚物可由主管部门签发普通倾倒许可证并按照主管部门指定的区域倾倒。2.2.4公用工程(1)给水由现有市政供水管网供应。(2)排水施工船舶含油污水委托由海事部门认可的有资质单位接收处理,严禁在施工水域排放。施工船舶生活污水在船上设有便厕,将用污水泵定期排至陆域施工区内三级化粪池进行预处理后,最终吸污车定期清运。陆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场地三级化粪池处理后,吸污车定期清运。本项目不单独设施工营地。(3)供电由现有市政供电管网供应。(4)燃料本项目燃料消耗主要是疏浚挖泥船及运输车辆、挖土机的柴油消耗。本项目施工现场不设置储油罐,施工船舶柴油直接由施工单位自行购买使用,运输车辆燃料由附近加油站提供。2.2.5环保工程航道维护性疏浚工程为生态类工程,仅在施工期对环境产生暂时影响,无运营期建设内容,项目环保工程主要是对施工期的废水、废气、噪声、固废进行处理。(1)生活废水:项目施工场地可租用附近小铲滩起步工程作业区的办公区、生活区,生活污水依托已有排水系统。施工现场设置流动厕所及化粪池。施工船舶生活污水在船上设有便厕,将用污水泵定期排至陆域施工区内化粪池进行预处理后,最终吸污车定期清运。陆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由施工场地化粪池处理后,吸污车定期清运。(2)船舶含油污水项目施工船舶设置油污水收集罐,含油污水收集上岸,委托资质单位接收处理,处理完毕开具相应接收证明。2、废气施工废气主要为船舶施工期为挖泥船等施工机械排放的少量燃油废气,主要污染因子为SO2、NOx和烃类等。其产生的废气排放量总体较小,对环境的影响总体而言很小,可以自然排放。3、噪声工程施工期间,噪声主要来自于施工船舶等机械。项目施工产生的噪声对周边影响很小。4、固废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厂区和施工船舶人员会产生生活垃圾,施工期船舶生活垃圾统一收集上岸,和厂区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由环卫部门定期、及时清运。工程疏浚物产生量为25.03万方,疏浚物可抛至洋浦海洋倾倒区。2.2.6工程地质本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引自《海南洋浦港区深水航道及岸滩整治工程(航道及小铲滩岸滩整治部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设及施工图阶段)》(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08.11)。1、区域地质概况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本场区在大地构造上属琼雷凹陷的南缘,位于王五—文教断裂的北部,该构造带为区域性雷南—琼北东西向构造带南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都属于推断,主要由王五—文教断裂、福山—积涌断裂组成;前者在瞻县南宝一带的基岩中以断续的密集片理、劈理表现出来,后者见之于新生代玄武岩中。据本次勘察钻探揭露地层情况,探区内未发现有全新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现象。根据本次钻探揭示,场区地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第四系全新统海相沉积层(Qm)、第四系晚更新统风化玄武岩及残积层(β63c及Qel)、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海积沉积层(Q2m+al)、第四系早更新统冲积海积沉积层(Qm+al)。2、地层概况根据本次钻探揭示,场区地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第四系全新统海相沉积层(Qm1)、第四系晚更新统风化玄武岩及残积层(β63c及Qel)、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海积沉积层(Q2m+al)、第四系早更新统冲积海积沉积层(Q1m+al)。上述岩土层根据其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又分为若干亚层,现分述如(1)第四系全新统海相沉积层(Qm4)(地层编号为②1~②11)②1淤泥:灰色,饱和,流塑,滑腻,混少量粉细砂及贝壳碎,含腐植物,稍具臭味,局部为流航道区:该层较连续分布,在钻孔SK1、SK2、SK6、SK8、SK10~SK16、SK20、SK21、SK31~SK33揭示,平均层顶标高-12.43米(-20.13~-6.84米平均层底标高-16.88米(-22.73~-8.84米平均层厚3.91米(0.50~9.20米)。②2淤泥混砂:灰色,饱和,流塑,滑腻,以淤泥为主,混较多细中砂及少量贝壳碎。航道区: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在钻孔SK7、SK9、SK18揭示,平均层顶标高-12.70米(-15.75~-9.52米),平均层底标高-14.77米(-17.75~-13.24米),平均层厚2.07米(0.40~3.80米)。②3砂混淤泥:灰色,饱和,松散,以细中砂为主,混较多淤泥,含少量贝壳碎。航道区:该层局部分布,在钻孔SK4、SK7、SK8、SK10、SK11、SK14~SK16、SK32、SK33揭示,平均层顶标高-13.64米(-22.73~0.75米平均层底标高-15.21米(-23.76~-2.65米平均层厚1.57米(0.40~3.40米)。②4淤泥质土:灰色,饱和,流塑~软塑,滑腻,粘性大,含少量腐植物及粉细砂。航道区: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在钻孔SK10、SK16揭示,平均层顶标高-17.16米),平均层底标高-18.41米(-20.38~-16.44米),平均层厚1.25米(0.90~1.60米)。②5粉细砂:灰色,饱和,松散,局部稍密,分选性好,混少量贝壳碎。航道区:该层局部分布,在钻孔SK8、SK10、SK12、SK15、SK16揭示,平均层顶标高-14.70米(-16.60~-11.64米平均层底标高-16.48米(-20.60~-12.04米平均层厚1.78米(0.40~4.00米)。②6粉细砂:灰色,饱和,中密,分选性较好,混少量珊瑚碎及贝壳碎。航道区: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仅在钻孔SK12揭示,层顶标高-15.48米,层底标高-18.38米,层厚2.90米。②7中砂.粗砂.砾砂:灰色、灰黄色,饱和,松散~稍密,分选性差,磨圆度一般,混较多贝壳碎,局部混较多珊瑚碎。航道区:该层局部分布,在钻孔SK3~SK6、SK9、SK10、SK15、SK21揭示,平均层顶标高-8.63米(-16.26~0.94米平均层底标高-12.56米(-18.66~-3.55米平均层厚3.92米(0.80~10.00)。②8中砂.粗砂.砾砂:灰黄色,饱和,中密,分选性差,磨圆度一般,局部混较多贝壳碎及珊瑚碎。航道区:该层局部分布,在钻孔SK6、SK10~SK13揭示,平均层顶标高-14.07米(-20.38~-9.82米),平均层底标高-17.03米(-21.58~-13.22米),平均层厚2.96米(1.20~4.10)。②9粉质粘土~粉土:灰黄色,灰色,饱和,软可塑,局部软塑,粘性一般,混较多细中砂。航道区: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仅在钻孔SK20揭示,层顶标高-17.02米,层底标高-20.22米,层厚3.20米。(2)第四系晚更新统风化玄武岩及残积层(βb3c及Qel地层编号为③10~③12)③10中风化玄武岩:灰黑色,硬质岩,气孔状或块状构造,岩芯呈短柱状、碎块状,风化裂隙及浸染锈斑较发育,岩体完整性差。航道区: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在钻孔SK27、SK30、-17.98米),平均层底标高-22.47米(-23.05~-21.48米),平均层厚3.20米(2.90~3.50米)。③11强风化玄武岩:灰黑色,灰黄色,黄褐色等,稍湿,岩芯呈坚硬土状,局部呈半岩半土状且夹中风化岩碎块,风化裂隙及浸染锈斑发育。航道区: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在钻孔SK28、SK29揭示,平均层顶标高-18.68米(-19.42~-17.94米),平均层底标高-20.43米(-21.12~-19.74米),平均层厚1.75米(1.70~1.80米)。(3)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海积沉积层(Q2m+al地层编号为③1~③3、③6~③9、③13~③③1粉质粘土~粉土:灰黄色,局部灰色,饱和,软可塑,粘性一般,混较多粉细砂。航道区:该层局部分布,在钻孔SK1、SK4、SK9、SK16揭示,平均层顶标高-14.97米(-20.25~-3.55米),平均层底标高-17.72米(-20.72~-10.05米),平均层厚2.75米(0.40~6.50)。③2粉质粘土~粉土:灰黄色,饱和,可塑,粘性一般,混较多粉细砂,局部夹少量泥质结核。航道区:该层局部分布,在钻孔SK3、SK5、SK9、SK11、SK14、SK17、SK24揭示,平均层顶标高-12.80米(-16.18~-7.86米平均层底标高-16.54米(-22.04~-11.06米平均层厚3.74米(2.00~6.90)。③3粉质粘土~粉土:灰黄色,湿,硬塑,局部坚硬状,粘性一般,混较多粉细砂,局部呈粘性土混砂状,局部夹少量砂质胶结块。SK23、SK25~SK30揭示,平均层顶标高-17.23米(-22.88~-10.05米平均-13.05米),平均层厚2.93米(1.30~5.80)。③6粉细砂:灰黄色,饱和,松散~稍密,分选性较好,混较多粘性土。航道区: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仅在钻孔SK1揭示,层顶标高-19.05米,层底标高-20.25米,层厚1.20米。③7粉细砂:灰黄色,饱和,中密,局部密实,分选性较好,局呈砂混粘性土状。航道区: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在钻孔SK9、SK14、SK26揭示,平均层顶标高-18.48米(-20.72~-16.74米),平均层底标高-19.61米(-21.22~-17.14米),平均层厚1.13米(0.40~2.50米)。③8中砂.粗砂.砾砂:灰黄色,饱和,松散~稍密,分选性差,磨圆度一般,混较多粘粒或粘性土,局部呈砂混粘性土状。航道区: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仅在钻孔SK16揭示,层顶标高-16.44米,层底标高-18.64米,层厚2.20米。③9中砂.粗砂.砾砂:灰黄色,饱和,中密~密实,分选性差,磨圆度一般,局部呈砂混粘性土状。航道区:该层局部分布,在钻孔SK1、SK16、SK20、SK21、SK23~SK26揭示,平均层顶标高-19.24米(-21.55~-17.24米平均层底标高-21.68米(-23.38~-19.04米平均层厚1.89米(0.50~3.30米)。③14淤泥质土:灰色,饱和,软塑,局部软可塑,滑腻,局部含较多中细砂及贝壳碎。航道区: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仅在钻孔SK1揭示,层顶标高-20.65米,层底标高-21.55米,层厚0.90米。(4)第四系早更新统冲积海积沉积层(Q1m+al地层编号为④1、④2、④5~④8、④11、④④1粉质粘土~粉土:灰色,稍湿,坚硬土状,粘性一般,混较多粉细砂,局部呈粘性土混砂状。航道区:部分钻孔在该层终孔,钻孔SK3~SK5、SK7、SK18、SK19、SK21~SK24揭示该层,平均层顶标高-18.12米(-21.88~-13.05米),平均揭示厚度3.77米(1.50~7.30米)。④2粉质粘土~粉土:灰色,湿,硬塑,粘性一般,混较多粉细砂,局部呈粘性土混砂状。航道区: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在钻孔SK7、SK17揭示,平均层顶标高-18.49米(-18.64~-18.35米),平均层底标高-19.90米(-20.34~-19.45米),平均层厚1.40米(1.10~1.70米)。④7中砂.粗砂.砾砂:灰色,浅灰色,灰黄色等,饱和,密实~极密实,一般呈砂混粘性土状,局部夹少量砂质胶结块。航道区: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仅在钻孔SK25揭示,层顶标高-23.34米,层底标高-23.74米,层厚0.40米。3、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指标及评价各土(岩)层的物理力学性指标如下:②1淤泥:流动~流塑,F=69.2g/cm2,ω=55.4%,e=1.518,IP=20.5,IL=1.68,Cq=9.0kPa,②2淤泥混砂:流塑,F=28.1g/cm2,ω=37.6%,e=1.020,IP=13.0,IL=2.08,Cq=5.1kPa,φq=11.2°,N<1击,属2级淤泥土类。②3砂混淤泥:松散,ac=36.0°,am=31.0°,N=2.2击,属7级砂土类。②4淤泥质土:软塑,N=3.0击,属2级淤泥土类。②5粉细砂:松散~稍密,N=9.3击,属8~9级砂土类。②6粉细砂:中密,N=18.0击,属9级砂土类。②7中砂.粗砂.砾砂:松散~稍密,ac=36.2°,am=30.8°,N=8.3击,属8~9级砂土类。②8中砂.粗砂.砾砂:中密,ac=36.3°,am=31.3°,N=19.0击,属9级砂土类。②9粉质粘土~粘土:软塑,N=2.0击,属3级粘性土类。③1粉质粘土~粉土:软可塑,F=32.4g/cm2,ω=20.2%,e=0.602,IP=9.7,IL=0.71,Cq=③2粉质粘土~粉土:可塑,ω=20.8%,e=0.640,IP=12.6,IL=0.48,Cq=46.5kPa,φq=19.2°,Ccq=53.3kPa,φcq=22.0°③3粉质粘土~粉土:硬塑,ω=22.0%,e=0.684,IP=12.8,IL=0.52,Cq=52.3kPa,φq=③6粉细砂:稍密,属9级砂土类。③7粉细砂:中密,N=27.0击,属9级砂土类。③8中砂.粗砂.砾砂:松散,N=5.5击,属8级砂土类。③9中砂.粗砂.砾砂:中密~密实,ac=38.0°,am=33.0°,N=32.0击,属9~10级砂土类。③10中风化玄武岩:属15级岩石类。③11强风化玄武岩:N>50.0击,属15级岩石类。③14淤泥质土:软塑,F=34.7g/cm2,ω=26.8%,e=0.760,IP=10.6,IL=1.21,属2级淤泥土类。④1粉质粘土~粉土:坚硬状,ω=20.1%,e=0.637,IP=12.3,IL=0.40,Cq=54.2kPa,φq④2粉质粘土~粉土:硬塑,ω=20.5%,e=0.607,IP=10.1,IL=0.68,Cq=42.4kPa,φq=25.5°,av1-2=0.161MPa-1,N=19.7④7中砂.粗砂.砾砂:密实,N=30.0击,属9级砂土类。2.2.7依托工程本项目施工场地可租用附近小铲滩起步工程作业区的办公区、生活区,生活污水依托已有排水系总平面及现场布置2.3工程布局由于该航道在2009年进行了开挖,目前紧急疏浚的回淤物主要为淤泥。项目疏浚范围详见附图根据《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浅点疏浚项目水深测量》(广东孛特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20年12月详见附图4-附图8)可知,航道的主要淤积部位在航道中段偏向末段及航道前段(港池方向),淤积部分水深范围在-12.36~-14m之间。2.3.2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本项目不单独设施工营地。施工营地可租用附近小铲滩作业区的办公区。小铲滩作业区的办公区与本项目位置最近距离大概1公里,施工营地与本项目位置关系详见下图2.3-1。图2.3-1施工营地与本项目位置关系图施工方案2.4施工方案2.4.1主要施工方案施工方案:采用耙吸船和抓斗船“挖、运、抛”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施工时,采用装舱溢流法,施工过程中合理调整溢流时间以尽可能使泥舱的装载量达到最佳。施工过程中如有特别要求,将服从业主的安排。考虑到涨、落潮流速影响,为便于上线操作和施工安全,选用逆流施工法。为保证施工区同步浚深,提高工程质量,开挖时采用分区、分段、分带、分层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也将根据施工实际效果、施工进度及工作面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以满足施工进度要求。施工完成后,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验收。2.4.2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1、耙吸船施工工艺流程(1)工艺流程耙吸船施工主要采用“挖、运、抛”施工工艺,疏浚土装载、运输、外抛至指定倾倒区。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图2.4-1耙吸船施工工艺流程图(2)各环节安排1施工上线施工前,按照水深测图浅区范围布设施工计划线;耙吸船接近施工计划线起挖点后,降低航速,利用施工定位软件,按计划线上线施工。2挖泥装舱为控制工程质量,船舶DGPS和定位软件要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计划施工。考虑到涨、落潮流速影响,为便于上线操作和施工安全,原则上采用逆流施工法。图2.4-2耙吸船挖泥装舱3满舱溢流为提高施工效率,装满舱后需要溢流一段时间,根据装载计量系统尽可能使泥舱的装载量达到最佳,并考虑施工安全与环保的要求,施工过程中如业主有特别要求,将服从业主的安排。4重载航行至抛泥区耙吸船装舱量达到最佳后或按业主、监理认可的施工方案中计划达到装舱时间,起耙停止挖泥施工,沿着既定航路航行至指定抛泥区抛泥。5抛泥挖泥船满载进入指定弃土区后,通过泥舱底部所设置的泥门,自行将舱内的泥沙卸空。6轻载返航抛泥结束后,耙吸船沿着既定航路航行至施工区,再次上线施工。2、耙吸船施工工艺控制措施(1)DGPS定位施工自航耙吸式挖泥船施工时采用DGPS定位,将施工区域制成电子海图,并显示于驾驶室的显示屏上,以方便操作。在船上驾驶显示器电子海图中,不仅包括船舶自身的定位信息,还包括挖槽位置、挖槽最近测图深度、抛泥区位置、航道及航标情况、周边水域航道状况、警戒区域(海底电缆等)位置等的多项信息;驾驶及操作人员严格按照电子海图的设置进行操作。(2)装载计量系统疏浚挖泥船舶均配有成熟先进的装载计量系统,可实时显示装载量、泥浆进舱浓度、出舱浓度,为疏浚挖泥施工效率提供保障。图2.4-2装舱计量感应设备示意图(3)分段施工采用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挖、运、抛”施工工艺进行疏浚施工,本工程疏浚施工时,根据航道挖泥航槽长度、施工船舶的技术性能及施工土质等施工条件,将航槽分成若干段,逐段开挖施工,挖泥船在最佳吸入状态下,从下耙到起耙所完成的挖泥航程(挖泥船满载时所要求的挖槽长度)即为最佳分段长度;各施工段在船上操作定位系统中预先设好,保证在浚挖时各分段相互重叠,避免漏挖。(4)分层挖泥针对施工区泥层厚度不等的情况,根据工程地质、耙头特性等因素结合耙吸船施工操作经验,按每层1.0m厚度分层进行施工,在进行最后一层施工时,分层厚度适宜控制在0.5m厚,保证施工质量、较少开挖废方。(5)施工中监测除规定的自检测量外,在施工中将根据实际情况,对重点维护区段重点关注,加密施工测量频次,以指导施工。为保证施工质量,将配备专业测量队及专用测量船舶,定期进行全断面施工测量,以更好的控制工程质量、进度。(6)后期扫浅施工后期进入扫浅阶段,自航耙采用定深下耙,可以有效地防止超深。并通过测图,将浅点坐标输入DGPS系统中,可以快速高效地扫除浅点。为加快扫浅施工进度,根据水深测图浅点分布布设施工计划线,采取对点下耙挖泥。为确保扫浅施工质量,采取“进退挖泥”施工方法,适当增加过耙次数。图2.4-3耙吸船施工方法示意图3、抓斗船施工工艺流程(1)工艺流程本项目在泊位停泊区水域采用抓斗挖泥船施工,抓斗船施工主要采用抓斗船配备自航泥驳的施工工艺。具体施工流程如下图:图2.4-4抓斗船配泥驳施工流程图(2)施工方法1开工展布开工展布前,在导航图上标示施工起点位置,按照水深测图在施工区域布设施工计划线;利用施工定位软件,进场开工展布。2抛锚定位抓斗式挖泥船抛设四具锚,船艏抛外开八字锚,船艉抛交叉锚,锚缆长度根据每次抛锚施工范围确定,施工区域比较开阔和地方锚缆较长,一次施工范围可以大,避免抛锚次数多,影响施工时间。抛好锚后,泥驳就位到施工区最边线准备试挖,泥驳靠侧边。抓斗挖泥船施工示意图如下:图2.4-5抓斗船挖泥施工示意图3泥驳靠泊泥驳靠驳时应根据水流方向确定靠驳操作,应逆水流方向慢慢靠近挖泥船,避免靠驳时过大撞击挖泥船。4挖泥装驳泥驳靠泊、系缆稳定后,抓斗船根据导航图、施工图、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屏幕显示,进行排斗、下斗、挖泥装驳。挖泥过程中始终保持锚缆处于紧绷状态,船位始终保持在开挖位置,避免因船位变动造成漏挖或叠斗。根据抓斗船深度位置指示器进行挖深操作,严格控制下斗深度,防止超挖,避免欠挖。由于施工范围小或难以开挖的施工范围边线处,不能按正常要求布置船舶时,施工时要特别注意水流情况,确保在水流较小时段进行施工。5泥驳船运泥泥驳船装舱量达到最佳后,解缆离开抓斗船,沿着既定航路运泥至抛泥区。在航行中,确保泥门的密闭性,防止漏泥。6泥驳船空载返回泥驳船抛泥完毕后,沿着既定航路航行至抓斗船,依照装载顺序等待装载。4、抓斗船施工工艺控制措施(1)分条、分段及分层施工根据抓斗船自身船宽、斗架转动摆宽、抛锚锚链长度、泥层厚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抓斗船开挖时分条、分段及分层控制分别取值如下:分条:14m、分段:100m、分层:2.0m。(2)深度控制在施工中必须勤看水位、勤测水深、勤对船位,只有当实挖深度符合设计要求时,挖泥船才可前移,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挖深控制。挖深控制一般通过船首测量水深和船台深度指示器类控制。也可在吊斗钢缆上做好尺度标记来控制水深。2备淤深度确定。应根据施工区回淤规律,控制好恰当的备淤水深。3充泥控制。当抓斗切割泥土达到最大充泥量,即为最佳挖泥厚度。如超过最大充泥量,抓斗吊起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泥土掉入已挖部位,造成浅点。为此应增加抓斗重叠,使冲泥量适度。另外,尚可控制抓斗宽度来控制充泥量。4前移距控制。为了防止在前进方向漏挖,造成疏浚深度不足,一般取抓斗张开宽度的0.6—0.7倍作为前移距。在前移(进关)之前必须检测实挖部位水深,当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前移。2.4.3施工设备1、设备安排本工程计划在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13#、14#标与1#、2#标之间的航段拟投入安排耙吸船以及维航浚1抓斗船配合进行施工。2、施工船舶配备本工程施工投入1艘耙吸船及1组抓斗船进行疏浚施工。采用挖泥船“挖、运、抛”施工工艺进行疏浚开挖,疏浚土经装载、运输、外抛至指定倾倒区。抓斗船组及耙吸船施工时,加强相互间联系,减小互相干扰,降低对航道的通航影响,同时确保船舶施工安全。表2.4-2施工主要船舶一览表11213、避风锚地设置本工程施工受风浪影响较大,大风期间,施工单位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和现场勘查情况,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船舶将根据海事部门要求到指定锚地避风。2.4.4项目施工计划疏浚施工前,对疏浚区及疏浚施工相关水域进行浚前扫测。考虑到天气等不利条件影响,本工程计划工期共计1.5个月。其中实际施工天数为20天。实际开工日期以建设单位发出的开工令之日起算。2.4.5劳动定员本项目施工期施工人员约20人。其他2.5项目来源为满足船舶大型化发展需要,洋浦经济开发区于2009年开工扩建洋浦港区航道整治工程,自2018航道走向94°15′37″~274°15′37″;中段长4545.629m,航道走向45°27'21"~225°27'21";里段长1417.777m,航道走向90°~270°。洋浦港区5万吨级航道总长9.93km。航道通航标准按5万吨级集装箱和5万吨级散货船满载不乘潮单向通航的标准进行设计。航道有效宽度150m,底宽145m,设计底标高-14.4m,边坡1:6。本项目维护疏浚范围为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13#、14#标与1#、2#标之间的航段,仅对航道水域的浅点进行疏浚,使得航道底标高达到-14.0m,以满足小铲滩作业区新开干线运营“天字号”集装箱船舶乘潮通航进港作业的要求。2.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根据2020年12月份的航道水深测图,洋浦港区5万吨级航道内最浅水深点为-12.36m,比设计水深浅(回淤)了2.04m,新开干线运营“天字号”集装箱班轮多为6.3~6.5万吨、满载吃水13.5m的船舶,会造成“天字号”集装箱船舶不能正常进出港,己严重影响船舶运输和港口生产作业效率,并存在船舶搁浅等重大海上交通安全隐患。由于航道维护性疏浚占用海域,项目建设期间,将不可避免地对工程附近海域的水动力、海水水质、沉积物及海洋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要求,需对本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7项目类别判断本项目为航道维护性疏浚项目,不设海上构筑物,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和用海方式,不且改变原洋浦港区5万吨级航道的现状规模、通航条件等,仅对5万吨级航道水域的浅点进行疏浚,使得航道底标高达到-14.0m,以满足小铲滩作业区新开干线运营“天字号”集装箱船舶乘潮通航进港作业的要因此项目不属于新建、扩建航道工程,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建设项目类别为“五十二、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和仓储业”--“143航道工程、水运辅助工程”中的“其他”,需要编制《报告表》。表2.7-1项目评价类别判定表/(2021版)》生态环境现状3.1生态环境3.1.1主体功能区划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2018年3月印发的《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2018年2月)》,本工程位于儋州市优化开放区域,符合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项目1.2.2章节与《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2018年2月)》的相符性分析已分析,此处不做详细介绍。3.1.2海洋功能区划根据《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国函〔2012〕181号),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疏浚范围所在海域的海洋功能区为从东向西依次为“A2-13洋浦港港口航运区”和“B8-05大铲礁保留区”,项目1.2.1章节与《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相符性分析已分析,此处不做详细介绍。3.2大气环境根据《2019年海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优良天数比例为97.5%。项目所在区域SO2、NO2、PM10、PM2.5及CO、O3环境质量现状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区域为达标区。3.3声环境根据《2019年海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省18个市县(不含三沙市)城市区域昼间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4.2分贝(二级)。3.3海洋环境海洋环境现状包括水文动力环境现状、海水水质环境质量现状、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和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结果详见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根据调查结果可知,项目所在的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状况良好。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无态破坏问题生态环境保护目标3.6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环境空气、声环境评价范围内无敏感目标存在。海洋环境评价范围内分布有5个环境敏感区,包括3个自然保护区和2个渔业资源保护区。工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距离洋浦鼻市级自然保护区最近距离约0.5km,距离海南儋州磷枪石岛珊瑚礁省级自然保护区最近距离约0.7km;距离儋州新英湾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最近距离约1.9km。项目位置与环境敏感区的位置关系见表3.7-1、图3.7-1及附图9。2002.2)和《南海北部近海虾类资源调查报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1982.12),工程位于南海北部幼鱼繁育场保护区、南海区幼鱼幼虾保护区范围内。项目与南海北部幼鱼繁育场保护区、南海区幼鱼幼虾保护区位置关系见图3.7-2、3.7-3。表3.7-1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1区北统23统45图3.7-1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图3.7-2工程与南海区幼鱼幼虾保护区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7-3工程与南海北部幼鱼繁育场保护区位置关系示意图评价标准3.7环境质量标准3.7.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根据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关于北部湾经济区沿海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海南区大气环境执行标准的函》,洋浦经济开发区(二级功能区)及其边界外10公里过渡带(大气环境一级功能区过渡带)执行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本工程所在海域未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周边陆域为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其标准值见下表。表3.7-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ug/m3NO244mg/m3ug/m33.7.2声环境质量标准根据洋浦经济开发区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方案,本工程所在海域未划分声环境功能区,周边陆域为3类功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3类标准,具体见表4-2。表3.7-2声环境质量标准(摘录)单位:dB(A)3.7.3海水水质、沉积物、海洋生物质量标准根据《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本工程所属海洋的功能区为“A2-13洋浦港港口航运区”和“B8-05大铲礁保留区”,,具体标准详见表3.7-3到表3.7-6。表3.7-3项目所属海域的海洋功能区水质、沉积物、海洋生物执行标准12表3.7-4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m第一类pH65432345注: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海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生物第二类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第三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第四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海域,海洋开发作表3.7-5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10-6,有机质为×1表3.7-6海洋生物质量标准(GB18421-2001湿重,×10-6)铜≤铅≤镉≤锌≤≤≤22653.8污染物排放标准3.8.1废气航道海域大气污染物由船舶产生,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一、二阶段)》(GB15097-2016)中排放限值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中二氧化硫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周外浓度最高点),见表3.8-1、表3.8-2、表3.8-3。表3.8-1船机排气污染物第一阶段排放限值型555555552表3.8-2船机排气污染物第二阶段排放限值型5151515555755555252表3.8-3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3.8.2污水排放标准施工场地设化粪池,施工船舶生活废水收集后,与施工厂区人员的生活污水一同排入化粪池定期清运,生活污水排放标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见表3.8-4;船舶含油废水执行《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见表3.8-5。表3.8-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限值(GB8978-1996)1pH234NH3-N(mg/L)567表3.8-5《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BOD5(mg/L)pH值(无量纲))(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使用设备打碎固形物和消毒后排放2)船速不低于4节,且生活污水排放速3.8.4固体废物一般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36号)中的有关规定,危险固废执行《危险固废贮存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修改单的相关要求。其他无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4.1施工期工艺流程与产污环节1、产污环节本项目作为生态类工程,其产污环节主要为耙吸船施工和抓斗船施工,其工艺产污环节详见下图4.1-1。图4.1-1耙吸船施工产污环节图图4.1-2抓斗船施工船产污环节图2、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施工期,主要污染物包括航道疏浚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产生的生产废水和船舶含油污水;施工船舶产生的尾气;生活垃圾、疏浚泥等固体废物。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这些影响随着施工完成而逐渐消运营期,本项目仅为航道疏浚工程,营运期间均不产生污染排放。表5.2-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一览表3、施工期主要污染工序(1)废水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日常生活过程中排放的生活污水,船舶生活污水和船舶含油废水。1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参考初设,本项目施工现场每天的施工人员数量最大人数约为20人,平均用水量参考《海南省用水定额》(DB46/T449—2017每人每天用水量为110L/人•d,施工期按照45天计,则日用水量约为2.2m3/d,施工期共计用水量约为99m3。排放量按照产生量的90%计,则施工生活废水排放量约为1.98m3/d。污染物以COD、BOD5、SS和NH3-N为主,浓度分别为250mg/L、150mg/L、500mg/L和25mg/L,产生量分别为0.495kg/d、0.297kg/d、0.99kg/d和0.050kg/d。2船舶生活污水疏浚施工采用1艘8m3挖斗式挖泥船、1艘4000m3带耙吸挖泥船。参考《疏浚工程船舶艘班费用定额》(交基发[1997]246号),施工船舶工作人员总数约为20人,每人每天平均用水量150L,污水发生量按用水量的80%计,施工期约1.5个月,则船舶生活污水日发生量为3t/d,施工期总量为135t。施工船舶严格执行《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达到排放标准后在航行中排放,或收集并排入接收设施。航道距离陆地3海里以内,按照2012年1月1日及以后安装(含更换)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船舶排放限值要求,船舶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为:CODcr0.38kg/d、BOD50.075kg/d。3船舶含油污水项目施工期船舶会产生含油污水,船舶含油污水产生量,船舶设含油污水收集罐,收集后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施工船舶含油污水主要来自舱底油污水,根据《水运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149-20188m3挖斗式挖泥船按0.15t/d·艘计,10000m3耙吸挖泥船按1.12t/d·艘计,则船舶油污水日发生量为1.27t/d。项目实际施工天数按照45天计,则施工期施工船舶含油污水总产生总量为57.15t。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其浓度取2000mg/L,石油类排放量为0.11kg/d。表5.2-2施工船舶含油污水产生量计算表4000m3耙吸船112(2)废气根据工程施工特点,施工过程中废气污染物主要是施工船舶燃油废气。本项目施工机械主要为挖施工船舶,燃料使用以柴油为主,均会产生一定的废气。其产生的废气排放量总体较小,且定量较难,影响范围有限,因此其对环境的影响总体而言很小,在后续的评价中不再考虑。(3)噪声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使施工船舶等设备会产生机械噪声,本工程沿线100m内无常住居民,因此施工期对居民影响较小,在后续的评价中不再考虑。(4)固体废物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疏浚土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1生活垃圾本项目生活垃圾参照《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CJ/T106-2017)中的有关规定,以人均每天产生1kg计算,施工人数按20人,则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约0.002t/d,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2疏浚泥疏浚泥可抛至洋浦海洋倾倒区,运距约24km。在施工前应办理倾废相关手续。(4)环境风险 1危险源类别: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及主要环境风险因子的理化性质,确定项目危险源类型为易燃、易爆危险源。2环境分析潜势初判:计算项目区危险物质在最大存量与对应临界量的比值Q: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计算该物质的总量与临界量比值,即为Q;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物质的总量与临界量比值(Q)。Q=++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Q1,Q2……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附录B,柴油临界量为2500t。根据施工方提供的资料,项目使用的船舶主要为主要投入1艘耙吸船及1组抓斗船(耙吸船),使用燃料类型为柴油,单艘船舶燃油舱最大加油量分别为:10t。经计算,最大故项目危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0.0008<1,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I。 3评价等级:本项目的环境风险潜势为I,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中规定的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划分见表5.2-3,项目环境分析评价等级低于三级,可开展简单分析。表5.2-3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ⅢⅡⅠ一二三a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4.2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根据工程实施情况、工艺流程等特征,工程存在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下:1、清淤疏浚将改变项目区的水下地形,工程后将引起工程及附近水动力的变化,进而导致地形地貌和泥沙冲淤环境的变化。2、清淤疏浚作业改变底栖生物的底质环境,造成部分底栖生物的直接死亡,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对浮游生物、游泳动物等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工程改变区域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可能对工程区域局部水域的生态适宜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3、对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详见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仅为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浅点紧急疏浚,仅对航道水域高于-14.0m的浅点进行疏浚,以满足小铲滩作业区新开干线运营“天字号”集装箱船舶乘潮通航进港作业的要求。运营期对生态环境不产生影响。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4.5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本项目维护疏浚范围为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13#、14#标与1#、2#标之间的航段,仅对航道水域高于-14.0m的浅点进行疏浚,以满足小铲滩作业区新开干线运营“天字号”集装箱船舶乘潮通航进港作业的要求。项目选址具有唯一性,因此项目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5.1施工期废水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期废水来源分析:施工期的废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船舶生活废水、船舶含油污水和施工引起的悬浮泥沙扩散。施工船舶生活污水在船上设有便厕,将用污水泵定期排至陆域施工区内化粪池进行预处理后,最终吸污车定期清运;陆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由施工场地化粪池处理后,吸污车定期清运;项目施工船舶设置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