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画国画(综合篇)_第1页
零基础学画国画(综合篇)_第2页
零基础学画国画(综合篇)_第3页
零基础学画国画(综合篇)_第4页
零基础学画国画(综合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零基础学画国画综合篇目录\h白描篇\h第1章白描基础知识\h概念\h起源\h发展\h特点\h单纯朴实\h造型严谨\h气韵生动\h讲究用线\h形式感强\h分类\h十八描\h高古游丝描\h琴弦描\h铁线描\h行云流水描\h曹衣出水描\h蚂蝗描\h蚯蚓描\h钉头鼠尾描\h柳叶描\h枣核描\h橄榄描\h战笔水纹描\h撅头描\h枯柴描\h竹叶描\h折芦描\h混描\h减笔描\h工具和材料\h笔\h墨\h纸\h砚\h白描勾线的基本要求\h白描勾线的注意事项\h白描造型的观察方法\h着眼于大的形体结构\h掌握基本的形态特征\h了解客观物象的内在本质\h建立全新的时空观念\h白描中线的产生\h白描中线的变化依据\h白描中线的特点\h动手画一画\h从线条开始\h仕女图\h第2章花卉的绘制技法\h牵牛花\h荷花\h牡丹\h菊花\h水仙\h绣球花\h美人蕉\h大丽花\h第3章鱼虫的绘制技法\h蝴蝶\h蜜蜂\h蜻蜓\h蝈蝈\h蟋蟀\h鲤鱼\h金鱼\h第4章禽鸟的绘制技法\h黄鹂\h太平鸟\h鹰\h绶带鸟\h锦鸡\h鸳鸯\h写意篇\h第5章写意基础知识\h基础工具\h笔\h纸\h笔架\h调色盘\h颜料\h笔法\h中锋用笔\h侧锋用笔\h藏锋用笔\h露锋用笔\h顺锋用笔\h逆锋用笔\h墨法\h积墨法\h泼墨法\h破墨法\h色法\h常用国画颜料色卡\h渐变色\h复合色\h题款、印章的形式\h题款\h印章\h构图的技巧\hS形构图\hC形构图\h斜出式构图\h截取式构图\h三角式构图\h对角式构图\h自由式构图\h动手画一画\h第6章花鸟的绘制技法\h桃花\h兰花\h栀子花\h梨花\h牵牛花\h海棠花\h月季花\h鸳鸯\h喜鹊\h八哥\h仙鹤\h锦鸡\h第7章鱼虫的绘制技法\h鲶鱼\h鳜鱼\h鲤鱼\h蜻蜓\h蟋蟀\h蚱蜢\h天牛\h第8章山水的绘制技法\h松树\h柏树\h山水\h房屋\h楼阁\h工笔篇\h第9章工笔基础知识\h走进工笔画\h工笔画的特点\h工笔画的绘制工具\h工笔画的绘制过程\h工笔画线条的运用\h钉头鼠尾描\h高古游丝描\h战笔水纹描\h铁线描\h工笔画对线条的要求\h绘制工笔画的技法\h常见技法\h工笔画特殊技法\h从临摹开始\h第10章花卉的绘制技法\h水仙\h月季\h芙蓉\h菊花\h第11章禽鸟的绘制技法\h黄鹂\h绶带鸟\h鹦鹉\h翠鸟\h白描篇\h第1章白描基础知识白描是学习中国画的重要基础,也是一种独立的绘画表现形式。这是一种以粗细各异、刚柔相间、曲直有别、疏密相对、虚实相衬的线条来刻画形象的技法,也是国画技法中最古老的一种绘画方法。白描不单只是用毛笔“勾轮廓”,更主要的是体现用笔,这与中国的书法有密切的联系。本章将详细讲解白描绘画的概念、起源、发展、特点等基础知识,为读者接下来的绘画学习做好铺垫。\h概念白描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用单纯的墨线勾勒形象而不加任何色彩,是古代“白画”的发展,也是中国画中唯一一种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画法,所以又被称为“单线平涂”法。在中国画中通常人物、花卉、动物等都可通过这种绘制手法来表现,但大多数情况下该技法用来画人物和花卉。白描是以“气韵生动”为最高境界的,有着丰富而神妙的表现力,历来都为中国画家所重视。在国画的教学与创作过程中,对白描的特性及其内涵做一些探讨,对于掌握中国画发展的内在规律、理解中国画抒情达意的审美指向,以及锤炼有自己情感特色的新语言,是十分必要的。白描是人类绘画的原始形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人们反映客观物象首先就选择了线的形式。白描也是运用线的粗细、方圆、浓淡、转折变化,以及用笔的快慢、轻重、顿挫等来描绘物象的一种技法。我们观察物象的时候首先感知的是体积,以及构成这个物象体积的各个部位的轮廓边缘,经过我们的艺术加工,最后才提炼出线。作为艺术的线条,是人类创造的最古老的视觉符号。人类在运用艺术的视角观察客观世界时,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抽象而产生了线。“线”作为白描最基础的绘画语言和构成形式,因其取舍力求单纯,对虚实和疏密关系有明显的对比,因此白描就具有了朴素简洁、概括明确的特点。\h起源白描,通俗地讲就是线描,按照广义的理解,它是属于素描的一种。在古代称其为“白画”或者“粉本”,也就是绘画的底稿。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中说“古人画稿谓之粉本”。因此,白描在开始时是绘画的一种技法,唐代吴道子是历史上较早的白描高手,发展到北宋时,李公麟大大丰富和完善了白描这一技法,使之成为可以独立完成造型的绘画技法。自此以后,白描不再只是作为一种画稿而存在,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白描是一种纯用墨线勾勒物象的画法,也是传统中国画笔墨造型的骨干,有一种传神写意的表现力,以及单纯空灵的抽象美和黑白交响的韵律感,可以说是中国美术中一种独特的创造。《丽人行》局部宋·李公麟\h发展白描是绘画的基本要素之一。白描是人类社会中出现最早、最简洁的绘画表现形式。它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例如,原始岩画、彩陶纹样、古代瓶画、壁画、帛画等,这些绘画都已经表现出线条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在古代这种用毛笔墨线勾勒物象、不着色彩或略施淡墨的画法,多用于表现人物、花鸟。在中国美术史上出现了很多擅长画白描的画家,其中北齐画家曹仲达善用稠密的细线表现人物的衣衫,所画人物衣衫像是刚从水中出来一般,因此称为“曹衣出水”;与之相对的盛唐吴道子,他的笔法圆转飘逸,宛若迎风飘逸之状,被称为“吴带当风”。他们都以笔法最负盛名。早期的白描画,线条以均匀流畅为主,到了唐朝时期,吴道子才把线条发展到有粗细轻重的变化,能够生动地表现所绘制衣褶的动感和厚重感。他的作品《送子天王图》为白描画,线条行笔利落,气势豪放,昭示着线描新时代的开始。《送子天王图》局部唐·吴道子宋代画家李公麟把白描从草稿发展成独立的画种,他的白描变化无穷、丰富多彩,如行云流水,用富有表现力的单线创造出朴素优美的艺术形象。他所画的《五马图》,人和马都用单线勾出,比例准确,肌肉、骨骼结构明确,甚至把马的毛色所具有的光泽也细致地表现出来,形态生动,是古代一流的白描作品。《五马图》局部宋·李公麟《五马图》局部宋·李公麟白描产生之初,多出现于人物画。宋元间画家开始用白描手法来描绘花鸟。宋代赵孟坚以画白描水仙著称,其所绘《水仙图》,全卷以白描线勾为主,以细长流利而匀劲的线条勾勒花叶,将水仙幽静、婀娜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水仙图》宋·赵孟坚除此之外,明代陈洪绶的《西厢记》插图、《水浒叶子》插图,清代改琦的《红楼梦》插图等,虽说都是版画,但都是以白描为稿子刻成,流传至今,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还有顾恺之、武宗元、梁楷、王绎、张渥、任伯年诸家都擅长白描。他们的出现,丰富了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标志着中国画线描技法的高度成熟。\h特点白描在绘制时取舍单纯,因此看起来造型工整、简练明晰、单纯洁净,又以其灵活多变的用线及造型使观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历来受到很多画家的喜爱。\h单纯朴实白描属于素描的一种,顾名思义,“白”和“素”都有白色、素净、单纯和质朴之意,而白描就是依靠不同的线条来塑造对象的形体结构,表现对象的质感和空间感,同时形成画面中的韵律和节奏,产生一种形式的美感。有时也在线的基础上用淡墨略加渲染,但往往不设色,造型单纯简练,清晰明快,朴实无华。\h造型严谨白描在纸或者绢上勾线,讲究以线造型,通常用线表现物象的结构骨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以线立骨”。中国画中的“骨”,是支撑艺术形象,使画面富有精、气、神的本质表现。白描要求用线准确、肯定。勾线时哪怕是结构有一丝的错位,都会对画面的整体造成破坏,因此国画白描的造型必须严谨。\h气韵生动南齐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论”,其中“气韵生动”是六法之首,是六法中的核心部分。对白描而言,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它也就是指画面所传达出的和谐的节奏和韵律。一幅“气韵生动”的画,必须具备立意的新颖和深刻、构图的妥帖和巧妙、形象的准确和生动、用线的稳健和流畅等条件,否则,作品便失去了该有的气韵和生气。因此,“气韵生动”成为评价白描作品的重要标志。右图赵孟頫的作品中,画面用线一丝不苟,而且用线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使画面看起来生动有趣,充满了画面感。《二羊图卷》元·赵孟頫\h讲究用线白描是一种完全用线来造型的绘画方法,它的生动和奥妙也就体现在用线上,往往不借助任何颜色的辅助,全凭一些裸露的线条来塑造形体,表达神韵和感情。而中国画中的线具有惊人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通过线的曲折、刚柔、浓淡、疏密、长短、粗细等不同的变化,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迷人的魅力。因此,对于白描画来说,用线是至关重要的。\h形式感强白描以线条塑造形体,当然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它画出来的画面往往比较平,不像其他绘画那样有立体感,但画家们在画面的平面处理和形式感上深入研究,也就使“形式感强”成了白描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在用线上,古代的画家们归纳总结出了白描人物画的十八种描法,如“钉头鼠尾描”、“铁线描”、“兰叶描”等。这些不同的描法,除了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注重线条本身的形式美感。《八十七神仙卷》局部唐·吴道子\h分类白描可以分为单勾和复勾两种。通常以线一次勾成,用同一墨色的线勾描整幅画的叫一色单勾;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勾成(如用淡墨勾花、浓墨勾叶)叫浓淡单勾。单勾要求线条准确流畅、生动、笔意连贯。而先以淡墨全部勾好,再以浓墨对局部或全部进行勾勒的叫复勾,多用以加强所描物象的精神和质感。大多数先以淡墨勾成,再根据情况复勾部分线,但并非依原路刻板地复迭一次,其目的是为加深质感和浓淡变化,使物象更具神采。复勾的线要尽可能流畅自然,否则显得呆板。复勾要把物象的形、神、光、色、体积、质感等都用简单的墨线表现出来,所以难度相对较大。\h十八描十八描是对中国古代人物画中描绘衣服褶皱的各种不同描法的总结,也是关于白描程式化技法的总结,清代时配以这十八种描法的图例,按照其笔迹形状的不同起了很多不同的名字。这十八种描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种是无粗细变化的铁线描法,这种方法是最早出现的描线方式,有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曹衣出水描。这一类描法粗细无变化,压力均匀,代表画家有东晋顾恺之,从其作品《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中都可以看到他古拙的用笔;后来唐代的阎立本,明代的文徵明和唐寅都发展了这一用线方法。一种是有粗细变化的兰叶描,包含蚯蚓描、蚂蝗描、钉头鼠尾描、柳叶描、枣核描、橄榄描、战笔水纹描。这种描法压力不均匀,用笔有提按顿挫的变化,时粗时细的线条犹如兰叶的线条。代表画家是吴道子,从他所作的《送子天王图》中可以看到线条转折提顿,有一种如雕塑般的立体感。这一画法发展到后来李唐的《采薇图》、元代的《永乐宫壁画》以及明代的陈洪绶都擅长用兰叶描法。另一种是笔线简化而快速的减笔描,这一描法实际上是随着中国画向写意画发展而产生的变体,有撅头描、竹叶描、混描、折芦描、枯柴描、减笔描。这种描法运笔速度快,压力偏向笔的一端,有时线面结合。代表画家是梁楷,他创造了这种写意线面和浓淡交互的减笔描法。在这三种不同的线描类型中,很多笔法都有类似之处,也有一些特点比较突出。线是随着时代前进而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我们在学习时可以选取自己喜爱的笔法,并加以发挥,形成自己得心应手的描法。\h高古游丝描高古游丝描是相对比较古老的工笔线描之一,也叫“春蚕吐丝描”,指此描法画出的线像春蚕吐出的丝。这种描法以中锋行笔,用笔圆劲细致,实起实收,用笔变化不是很明显。通常用于表现娇嫩柔弱的物象。张彦远评价它“紧劲联绵,循环超忽,格调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中国画的用线讲究力度,这也许与高古游丝描有很大的渊源。高古游丝描细看粗细有别,但粗看又整体均匀、挺拔,变化十分微妙。这种画法的代表作品是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h琴弦描琴弦描,顾名思义,其笔法沉着稳健,中锋用笔,实起实收,柔中带刚,线条流畅、犀利,有一股张力。注意利用中锋悬腕,笔法沉着,心手相应不乱。线条相对于高古游丝描显得略粗些。通常用于表现质感较硬的物象。运笔时强调气要足,全神贯注,笔笔到位。\h铁线描铁线描比高古游丝描和琴弦描粗些,但用笔方硬,是最常见的描法之一。转折方劲有力,直线硬折,形似铁丝弄弯的形态。中锋用笔,方直挺进,行笔凝重,衣纹有沉重之感,无丝毫柔弱之迹。适合于绘较为庄重的题材。其特点是粗细大致均匀,像铁丝一样坚韧有力。\h行云流水描行云流水描往往用于表现柔软而弯转多的衣纹效果。其状如云舒卷,转折不滞,连绵不断。因线条较长,连绵不断,故运气要长而连贯,避免产生断笔、滞笔。要注意线条的圆滑流畅,勾画前先将线条练熟,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h曹衣出水描曹衣出水描源于画家曹仲达,其所画人物的衣纹下垂、繁密,犹如刚从水中出来,故称“曹衣出水”。受印度健陀罗艺术的影响,用笔细而下垂,呈圆弧状,讲求线条之间的疏密排列变化。所画的衣服紧贴在人物的身体上,把丝绸、布匹轻软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人物的肢体动态透过衣服的遮掩,依然能够让人感觉得到。\h蚂蝗描蚂蝗描近似兰叶描,顿头大,行笔曲折柔软,但很有力。伸屈自如,柔而不弱,气神通畅,切忌臃肿、断续。吴道子也用此法,其行笔磊落,圆润转折,凹凸起伏,轻重顿挫之间呈现出粗细刚柔、长短虚实的变化,具有立体感。\h蚯蚓描蚯蚓描粗细均匀,线条曲折多而柔软,似篆书笔法,圆转有力。采用此法,需柔而有骨,有骨而不弱,笔力内含,用笔圆润。此法描出的线条既非无骨,又应防锋芒太露。\h钉头鼠尾描钉头鼠尾描落笔如钉头,似有小勾,收笔则如鼠尾,也就是头秃尾尖、头重尾轻,由此得名。钉头鼠尾描的关键是起笔的钉头和落笔的鼠尾这一特征,清代八大山人常用此法。\h柳叶描用笔两头细、中间粗。柳叶描与竹叶描类似,都是虚入虚出的笔法。线条如柳叶迎风,忌浮滑轻薄。其特点是行笔雄浑圆厚,衣纹飘举,很有动感。勾画时要全神贯注,一气呵成,要突出柳叶描的特征。\h枣核描用尖的大笔描线,头如枣核状,线条在行笔中亦有枣核状的用笔变化。其虽与橄榄描相似,但线条节奏要柔和一些,故线条更显自由一些。\h橄榄描橄榄描顿头大且形如橄榄,元代颜辉等人多用此法。行笔稍细,但粗细变化也大。\h战笔水纹描如山水画中水纹之画法,用来表现薄而褶多的衣纹,在画仕女图时用得较多。它是粗大的减笔,形虽颤颤,但用笔要停而不滞,似水纹流畅之感。线条的特点是节奏感强,留而不滑。\h撅头描撅头描,俗称秃笔线描,马远、夏圭多擅用。其特点是顿头大而方,以侧锋入笔,有“斧劈皴”之笔意,线条粗而有力。\h枯柴描枯柴描因其形似枯柴而得名。用笔水分少,很似山水画中的皴法。用笔往往逆锋横卧,是一种粗大的减笔画描法,线条刚中有柔,整而不乱。\h竹叶描竹叶描与柳叶描类似,也是中间粗两头细,线条状如竹叶。一般用中锋来勾勒表现,压力用于线中,且柔而不弱。在具体使用中,短笔可借用竹叶描、芦叶描,长笔则如画柳叶描,但较其要刚硬,变化也大,李唐在他的《采薇图》中用到了此法。《采薇图》局部宋·李唐\h折芦描用笔粗,而转折多为方角,笔由圆转方,方中含圆,尖笔细长,如写隶书之法。折笔时顿头方而大,多呈直线,南宋画家梁楷常用此法,其作品《六祖斫竹图》中用到了此法。《六祖斫竹图》局部宋·梁楷\h混描混描,是指以淡墨皴衣服的褶纹,然后加浓墨混成,因此称为“混描”。它是一种写意的画法,其关键是浓淡线条的结合,处理要巧妙、得当。混描的处理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线条丰富的变化。另外,以墨色的浓淡结合来画,会产生阴阳线之效果,画面线条变化丰富,有立体感。但也有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勾线后沿线的一侧用淡墨微染,形成凹凸感。\h减笔描减笔描指的是马远、梁楷等人的笔法。通常是侧锋用笔,速度较快,用笔粗壮,遒劲有力。大多只画一个外轮廓,用笔简洁大气。减笔描虽线条概括、简练,但笔简意远,非常耐看。创作时要切记抓住形体,以最简略之笔写之。绘制时要注意线条的起落笔及抑、扬、顿、挫都要清楚可辨。\h工具和材料白描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是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画法,也就是以线条勾画物象时所使用的描线方法。其工具和中国画的工具一样,笔、墨、纸、砚足矣。\h笔笔的选择白描是国画中的一种绘画手法,白描使用的毛笔一般小、笔锋细,如衣纹笔、叶筋笔或勾线笔。一品衣纹笔在处理衣纹变化时比普通的笔好用得多;叶筋笔是专门用来勾画叶筋和线的,一般用于画很细的线条;再就是从1号到5号的普通勾线笔,在白描中最为常用。这些笔多为狼毫笔,其弹性大、硬度强,是勾线的理想用笔。勾线笔叶筋笔衣纹笔执笔方法画白描时的执笔方法是中国画中很典型的一种,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相对来说较为严格,讲究书法用笔,犹如写楷书一样。一般用拇指与食指把笔夹住;中指与无名指在前方和后下方,进一步把笔固定在手中;小指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掌心要空,达到指实掌虚的效果,这样用笔才能运用自如,稳中有健,但在实际绘制中,用笔还要更灵活。勾线时注意灵活运用指、腕、肘的力度,把握好运笔速度和所勾勒线条的粗细、长短,并要注意保持韵律和节奏感,以达到想要的画面效果。运笔技法在白描画中用得最多的运笔技法是中锋用笔,用笔的压力和速度要均匀,无论是勾勒细如游丝或是粗如麻绳的线,都要使勾出的笔线有“外柔内刚”的效果,力量要含蓄在内,不宜显露于外。缺乏含蓄的笔墨,不耐久看。锋芒过多、力量外露都容易表现出一种霸悍的气象,有时会降低某些花卉、禽鸟的美感,故白描画的线条要“寓刚健于婀娜中”。\h墨白描的用墨主要通过勾勒和渲染来体现,通过墨色的浓淡色调变化来表现所描绘物象的节奏和韵律,用墨时要注意墨色分布时主次、轻重的变化,避免呆板。一般选择耐水性强、书写流利的一得阁墨就可以。\h纸白描用纸较为单一,都是使用熟宣纸作画。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物质涂过,故纸质较生宣硬,吸水能力弱,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此特性使熟宣宜于绘工笔画。在选择熟宣纸时一定要慎重。好纸不一定白,太白说明增白剂太多,不利于久藏;纸白但不刺眼,反光柔和;不能有草梗、沙粒、裂口、洞眼及其他附着物,绵软不脆。如有稀里哗啦的响声、手感僵挺,则决不是好纸。熟宣纸\h砚砚,也称“砚台”,用来蘸墨写字、绘画,笔、墨、砚三者是密不可分。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序中位居最后,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也是因为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中国古砚品种繁多,如松花石砚、玉砚、漆砂砚等,在砚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h白描勾线的基本要求白描中的线作为一种美的形式,无论是飘逸洒脱的线还是刚健雄浑的线条,多强调具有内涵和意趣,而且非常注意其自身的独立品格。前文我们讲到的“十八描”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因此,初学者在练习画白描时,要以营造出符合情感表达和主客观高度结合的线条为目的。线作为一种指示性的符号,反映在白描这种表现形式中,也并非简单化和概念化,它包含了多种不同的表达因素,其中线的“骨力”是其最重要的一点,这也是白描内涵的根本所在。在中国画中,线的变化大致分为两种,一是线条本身的变化,即不同线型及用笔产生的线的粗细、轻重、浓淡、刚柔、虚实、顿挫、转折等变化;二是线在画面上的安排和组织、疏密、聚散、长短、取舍、前后穿插等,表现出结构空间、层次、节奏韵律及装饰风格。这两个方面的结合组成了线的整体表现力。白描画讲究笔力,通过笔的力度的变化,产生轻重、强弱、快慢、虚实等具有不同情绪的线条。古人讲的“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如折钗股”、“如屋漏痕”等,都是针对笔力和线的韵味而言的,尤其是谢赫在其“六法论”中强调了“骨法用笔”的重要性。可以说正是由于“骨”的精神与作用,才使得白描画中的线条在外形上摆脱了软弱无力之态,从而具备了强大的力感。所以,学习白描要力求无论线条长短、粗细、疾徐都要突出线条的“骨”感,以气运笔,笔到力到,一气呵成,这样才能产生自然的内涵之美。\h白描勾线的注意事项白描作为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线条艺术,它自身的特性使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自由性。用线造型构成了白描画的特点,因此在勾勒线条时有很多注意事项。首先一点就是切忌漂、浮、轻、滑等随意勾描,要把握好每一根线条的运行转折,做到收放自如,无往不复,无垂不缩,使线条更饱满而含蓄。第二,线条要讲究刚柔相济,不能剑拔弩张、虚张声势。第三,白描勾线时落笔要肯定,沉着果断;任何不肯定的用笔都会使画面产生滞、板、结、迟等拖泥带水的线条,影响画面效果。第四,在对线条的艺术处理上,要根据特定的画面安排线条的疏密、虚实和强弱的对比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空间。第五,白描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在去粗取精之后,通过提炼、概括,从而使线条具有艺术美的强烈感觉。第六,由于中国画的线条往往与中国书法用笔相通,所以练习书法是学习中国画的基础,否则很难领会这种独特的审美趣味。\h白描造型的观察方法\h着眼于大的形体结构在学习绘画之前,对大体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合理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表现在实际绘画中,就是指我们在观察所要表现的物象时,应该从物象整体的结构关系出发,而不能仅盯着物象的一个局部,否则画面中会形成互不相关的混乱局面。因此,正确的观察方法就是要着眼于一个大的形体关系,通过构成画面的各个部分的比较,来确定它们的存在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达绘画所要表达的意义。\h掌握基本的形态特征绘画造型的基本准则就是抓住所描绘物象的特点。尤其在中国画的白描中,用线条来塑造画面形象时,只有准确地抓住被描绘对象的外形特征,才能使画面生动而明确。如果缺乏对客观物象的准确观察,抓不住对象的主要特征,就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归纳和总结,往往使画面造型凌乱,从而失去白描造型“严谨”这一特点。除此之外,在保证外形准确的基础上,还需深刻体会和理解对象的精神特征,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高度的艺术形象。《簪花仕女图》唐·周昉\h了解客观物象的内在本质任何一种绘画形式,如果只顾外部特征而忽略内在本质,都会使画面缺乏内涵。而在白描画中,要想充分发挥线的造型功能,就非常需要深入细致地探求客观物象内在的精神实质,了解其生长规律和组织结构,这样才能使造型准确生动。通常所讲的“意在笔先”就是要求我们在描绘对象之前,对它的内部结构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才能在白描刻画中将每一笔都落到实处,使作品更有价值。\h建立全新的时空观念全新的时空观念也就是指我们在观察物象时,要摆脱物体受光照影响而形成的明暗和光影变化,将三维的立体空间转化到二维平面的构成上来。中国画就是通过这样的线条组织,使主观的思维通过线条传达出来,通过线条的虚实、轻重,带给人们极大的想象空间。对于初学者而言,观察物象时应时刻以体现线条的表现力为主,加强对主观意识的把握,创造一种具有独特美感的高于现实的艺术形象。\h白描中线的产生作为艺术语言的线条,是人类创造的最古老的视觉符号。人类在运用艺术的视角观察客观世界时,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抽象而产生了线。因而,“线”作为最基础的绘画语言和构成形式,广为世界艺术家所钟爱。由于视觉艺术中“线”的“虚拟性”、“超自然性”,或者说它的非客观真实性的特色,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哲学思维模式下,经过思维分析、提炼抽象出来的线,也就传递着不同的文化审美意识。让中国人引以自豪的是,中国画对“线”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中国画中的线既然是人们主观观察世界的结果,必然与感情因素有着自然相通的渠道。因此,中国画的用线还可以表现画家的情趣,具有传情达意的主观表现功能。《钟馗》清·任伯年\h白描中线的变化依据其实中国画中的线,是对体面明朗关系的概括和提炼,在明暗交界处用一条线区别,肯定而不含糊,摒弃了一切不必要的中间调子,使形象更加突出,更加明朗,这正是中国画线条表现的长处。运用线条的长短粗细、刚柔强弱、轻重徐疾、浓淡干湿、转折顿挫,表现出人物(或其他形象)的轮廓体积、质感神态、虚实明暗、动势节奏,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造型要求,兼有写实和浪漫的艺术特性,不但具有科学性,而且具备很高的艺术独创性。吴道子的这幅《八十七神仙图卷》,是道教壁画的粉本,全以墨线完成,纯为白描的形式。画有三个帝王,七名武装神将,十名男神仙,六十名女神仙,他们神采奕奕,各具风采,造型真实,形象优美;画面线条流畅飘洒,富于力感,确有神仙飘然之势,高超的线描技法可谓传世之精品,也是中国白描造型杰出的代表作。《八十七神仙图卷》局部唐·吴道子白描勾勒不是用细线沿着轮廓去“描”,而是用书法中讲究的笔法“写”出形象。工笔白描不只是讲究工细,更重要的是追求线条的力感、快感,反对纤细柔软的线条。勾线之初,应先练习使用中锋,避免侧锋(走在线条一侧的即为侧锋)。中锋线条圆润浑厚,饱满而富于弹性,结实而有力感。《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五代·顾闳中\h白描中线的特点白描是中国画中表现形式的一种,与西方绘画中的速写或素描类似,是一种单一的颜色表现物象的画,因此被称为“中国的素描”。白描手法主要适用于工笔人物画和工笔花鸟画。白描的特点是用简练的墨线勾描人物和各种事物的外轮廓特征,表现神韵是重点,不着颜色(有时可以用淡墨加以渲染),主要是以其本身简洁的特征来唤起读者的联想,丰富形象。鲁迅先生曾把白描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中国艺术是线的艺术,线同样也是东方艺术的主要特征。《白描罗汉》宋·李公麟用线造型构成了中国画的特点,在中国画中主要是以毛笔、水墨等材料作为绘画的基础工具;使线在中国画的发展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形神俱佳。笔、墨这种较为单调的物质,把线变成中国画主要的表现方式。毛笔的特殊性能,为用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中国画在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把线提炼成一种成熟、高超的表现手法,但它并不完全依赖于直观。在中国画中,用线的特点首先在于从物象的结构中找出它们的客观原形,抓住它们的特点,表现出物象形体状态中最本质的东西,并运用线的各种变化表现物象的各种特殊状态;运用线在人们视觉上的差异,表现物象的质感;运用线的不同结构方式产生的不同张力,来表现物象的量感;运用线的不同线型和浓淡干湿的变化,表现物象的层次与深度;运用线的穿插、重叠、疏密、虚实表现节奏与韵律等,使中国画的用线具有丰富的表意性。\h动手画一画对于初学者而言,临摹物象应时刻以增强线条的表现力为主,加强对主观意识的把握,分清主次,默识于心,再以全新的组织关系创造出独具的美感。\h从线条开始在白描画中,要想充分发挥线的造型功能,就需要深入掌握各种线的画法。实起正锋起笔顿锋起笔虚起露锋起笔顺锋起笔实收定锋收尾顿锋收尾虚收顺锋收尾出锋收尾短线训练弧线顿行慢顿快行均匀波行上下折行回文圆转回文方折中线训练实入虚出虚入实出实入实出虚入虚出圆圈线训练长线训练\h仕女图仕女在古时代表了美丽聪慧的女子。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图画,意喻了当时其安闲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呈现了当时中国封建制度下一种女性的真实写照。在勾画仕女时,主要用墨线来表现出其形态与神态,把握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进行勾画。注意对墨线的运用,尤其表现在人物服装的褶皱纹线上。1用小号狼毫笔,蘸重墨,笔尖中锋运笔,勾画出头部,细致地刻画眼睛、鼻子和嘴,表现出人物的神态。2根据其身体结构,勾画出上身部分,勾画时要注意线条的转折和顿挫。另外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出纤细的手。3中锋运笔,蘸重墨,勾画出带有花纹的手绢和苕帚,注意线条的运用。4勾画裙子,注意裙子的叠加与褶皱关系以及用墨的深浅变化。完善其下面内侧裙子的勾画,注意运笔的轻、重、缓、急,以及裙子的前后遮挡关系。5用浓墨填涂衣服的衣领、袖口以及裙子缘饰的色调,勾画时注意在缘饰两边各留出一条白线,以完成缘饰的勾画。\h第2章花卉的绘制技法绘制花卉时用简练概括的手法进行描绘。主要的结构要清楚,次要的物体可以稍弱化一些,以突出主体。线条要有浓淡、大小、多少、长短、横竖、干湿、斜直和粗细等变化。\h牵牛花牵牛花又叫喇叭花,是人们最常见的一种蔓类植物。牵牛花开花的时间较短,给人一种短暂、渺茫的感觉。牵牛花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被人们所赞美,因此也多入画,表现出人们对自然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1用小号狼毫笔,蘸重墨,笔尖中锋行笔,勾画出牵牛花的花头,收笔时要轻。2根据花头的形状勾画出每一片花瓣中心的纹路,掌握好花头的透视关系。3进一步勾画花萼和花腹,可用点勾画法,收笔要轻。4用同样的方法勾画出另一个较小的花头及花苞,绘制时要考虑两朵花头的组合既要符合生长规律,又要美观。5勾画出牵牛花的花叶,勾画叶脉时下笔要轻,通过简单的线条表现出叶子的弧度与体积感,完善画面的整体关系。叶子是下垂的,在勾画叶脉时,整体以弧状随叶身下垂。叶片顶端的子叶脉较短,相反,基部的叶脉较长。\h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人们对荷花的赞美。春折梅赠远,秋采莲怀人,荷花的品格为世人称颂。荷花的清白、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显示出其清雅、高贵的品格。人们绘制荷花也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1用小号狼毫笔,蘸重墨,两笔一瓣,勾出荷花的内侧背面花瓣,注意瓣尖要适当有顿笔。2勾画出其他内部花瓣及莲蓬,要表现出圆润的感觉,运笔多为带有弧度的线条,注意每一瓣的向心作用。3勾画出荷花最外层的花瓣,再勾画出花苞。花瓣层层包裹,紧密地生长在一起。4勾画出荷花的卷叶、莲蓬以及花梗,注意其排列与组合。完善画面整体。荷花的花苞,瓣瓣相叠,整体呈圆锥形。勾画时要注意每一瓣的向心作用,不可偏离中心。瓣与瓣的墨色也可分出层次,正面的用墨可重,内瓣侧瓣可淡,要有所变化。工笔白描力求重线条的勾画。\h牡丹牡丹属芍药科,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牡丹素有“国色天香”、“富贵之花”、“花中之王”的美誉,有着“花开富贵”、“雍容大度”、“吉祥如意”的寓意,是吉祥富贵的象征。1用小号狼毫勾线笔,蘸重墨,中锋运笔,勾画牡丹花内侧的花瓣,勾画时要注意运笔,表现出花瓣的褶皱之感。2由内而外依次勾画牡丹花的花瓣,外侧花瓣逐渐向外生长。勾画时要注意瓣与瓣的相交配合结构。3以同样的运笔,勾画最外层的花瓣。外侧的花瓣完全开放,落笔时要有顿笔,作弧形勾褶皱处。4接着用勾线笔,蘸重墨,点勾牡丹花的花蕊。勾画花蕊时要注意花蕊与花瓣的遮挡关系,疏密排列也要得当。5由内而外依次勾画牡丹花的花瓣,外侧花瓣逐渐向外生长,勾画时要注意瓣与瓣的层叠与遮挡关系。勾画牡丹花时要“从整体着眼,从局部入手”,对花蕊的勾画都要以水滴状进行描绘,用墨则浅于花瓣的用墨,注意对细节的刻画。\h菊花菊花为菊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花清风亮节,本性耐寒,代表着一种人的品质气节,同时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自古以来人们就有重阳赏菊的风习。菊花也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常与梅、兰、竹组合在一起,被称为花中四君子,自古就是中国文人绘画的对象。1用小号勾线笔,以笔尖蘸重墨,笔尖中锋运笔,勾勒出菊花较为紧凑的花心。2逐渐向外侧勾勒。菊花的花头内侧呈螺旋状生长,勾画时注意外侧花瓣要逐渐疏开。3接着勾画菊花最外侧较长的花瓣。菊花瓣重,层次丰富,勾画花瓣时需注意花瓣的向心及分散关系。4继续勾画菊花向外伸展的花瓣,在勾画时要统筹全局,在把握好整个花头姿态的前提下,进行花瓣的勾画。5蘸浓墨,勾画菊花的叶子及花梗。叶子侧脉由主脉生发,伸向叶尖。勾画时侧脉线条要细于主脉,侧脉不宜太密。6在画面上,花茎很少全部显露,它往往被叶子和花瓣等遮掩,但它起着贯穿连接的作用,因此不可忽视。\h水仙水仙花又名“金盏银台”,花如其名,绿裙、青带,亭亭玉立于清波之上,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其寓意为思念、团圆。在绘画作品中常以群株出现或配有鸟雀、石头、蝴蝶等,借喻向往乡野、向往自然的一种人文情怀。1用小号勾线笔,笔尖蘸重墨,中锋运笔,勾画出水仙花侧面的花头。2继续运笔,勾画出另一个花头。勾画时要注意,包裹花蕊的保护罩呈碗状。再勾勒出花柄,运笔要有转折和顿挫。3完善花梗的勾画,接着画出一个花苞与下面的花梗及梗托,要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上面的脉线,用墨较淡。\h绣球花绣球花为落叶小乔灌木,其形百花成朵、团扶如球;其花大色艳,花色有蓝色、白色、紫红、粉红、桃红等。绣球花入画较少,多被人们作为观赏花,有象征希望、美满、团聚的寓意。1用小号狼毫笔,蘸浓墨,中锋运笔,从顶端开始勾画绣球花的花头。两笔成一个花瓣,四瓣为一朵小花。注意起笔时要略有顿笔,提笔则轻。2接着勾画出更多的花瓣,注意要每四瓣成一组,做到多而不乱。3勾画出绣球花的花梗,运笔要有顿挫和转折,可直接用单墨勾画。4在下方再勾画出一簇花头,与上面的花头呼应。表现方法与第一簇花头相同。在画花梗时不仅要注意花梗细节的变化,还要注意整个花梗的走势,要上下呼应,贯穿于花叶花头之中。5最后勾画绣球花的花叶,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出花叶的正、侧与转折,再根据花叶的形态画出叶脉。\h美人蕉美人蕉别名兰蕉,属美人蕉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美人蕉,顾名思义,可以比喻容貌美丽的人,多指女子,再有就是比喻品德高尚的人。喜画美人蕉的画者,也多是出于对其品名的喜爱和借物喻人的一种表现。1蘸重墨,中锋运笔,勾画美人蕉的花瓣和花萼。绘制时要根据花瓣的正、侧变化,调节运笔的方向与力度。2继续绘制,为其添加花苞、花萼和花茎。对于美人蕉的勾画,在这里只强调一下它的叶子,其他部分的画法与以上相同。其叶子为互生型,主叶脉较宽实,勾画时用重墨;次叶脉为对生型,勾画时用墨则较淡。注意线条的流畅程度,一定要自然生动。3笔尖要中锋运笔,起笔露锋,收笔要虚,力道要轻,勾画叶片和叶脉。4勾画萼片上面的纹脉,花萼比较修长,勾画时通过笔尖,以中锋勾画。\h大丽花大丽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枝,其花形色彩亮丽而不庸俗。人们把它视为大方、富丽的象征,又谐音“大吉大利”,寓意吉祥富贵。大丽花也是人们较为喜欢的一种绘画题材。1蘸浓墨,勾画出花蕊部分。外层的花蕊要重一些,越往里面颜色越淡,要表现出层次关系。2进一步依次勾画出大丽花的花瓣,注意结构的变化。3逐层画出外层的花瓣及瓣内褶皱的线条,其线条要细于外边缘线。4进一步勾画出半开的花苞,每勾画一笔都要做到一笔到位,一气呵成。5勾画茎干和部分叶子及花苞的花托,注意用墨的深浅变化。6完成对大丽花的勾画。其花、叶生于一个节点上,多有交叉,所以要在刻画时分出层次及浓淡变化,使其线描更具生动性。\h第3章鱼虫的绘制技法对于鱼虫的刻画,主要强调物象的形态结构,对用笔、用线要做到细致入微,用笔要流畅。鱼虫类科目繁多,本章简要列举典型的鱼虫题材,帮助初学者学习。好的白描作品源于生活,要对生活中的物象多加观察,多加练习,绘画时才能熟能生巧。本章将详细讲解不同鱼虫的绘制方法,从而使读者更好地掌握鱼虫的白描方法。\h蝴蝶蝴蝶是美丽的象征,在绘画作品中也是起辅衬作用的,多配有花卉入画。白描中强调的也是用笔用墨的表现,以呈现其特有的美丽形态。勾画蝴蝶的重点在翅膀上,要多用一些纤细均匀的线条来表现。1蘸重墨,勾勒出蝴蝶的半边翅膀,线条的转折轻重要自然,运笔要灵活。2进一步勾画另半边的翅膀,注意翅膀间的前后大小关系。3刻画蝴蝶的身体和腿部,同时画出触角。4勾画翅膀的纹路,蝴蝶翅膀的花纹是由基部向上延伸的,用墨时也要根据自然之态的深浅逐一勾描。注意勾画时要符合其自然生长规律,切忌胡乱勾画。勾画蝴蝶的斑纹、身体的环状节及蝴蝶后翅上的花纹时,其笔触不要太死板,墨也不可太过饱和。\h蜜蜂蜜蜂,草虫之一,在绘画作品中多作为辅衬,起点睛作用,同时也有其特有的寓意——勤劳、团结、奉献、求实、自律精神,都是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借物喻人。还有就是借蜜蜂在绘画中表现出田园舒逸的一种自然情趣,表达对自然生活的一种向往。画白描其实是为工笔及写意画打基础,尤其是工笔画。要注重墨色线条的应用,以表现自然而生动的形态结构。1使用狼毫勾线笔,绘制头部,用笔要简洁而准确,注意蜜蜂的眼睛较为突出,勾画时要做到写实处理。2继续用笔,根据蜜蜂的形态点画出背部。3中锋运笔,勾画蜜蜂轻盈细小的翅膀,翅尖处的运笔要有停顿收笔。勾画翅膀纹路时,落笔要实,提笔要虚,且线条排列要疏密得当。4绘制蜜蜂的腿部,注意胫节的勾画及前足、后足的区分。5勾勒蜜蜂的身体部分,并绘制身体纹路,进而完成蜜蜂的绘制。绘制蜜蜂的腿部时,要根据其自然形态绘制。前腿和后退的长短不同,弯曲程度也各有不同。注意把握线条用墨的深浅程度,表现出蜜蜂坚硬有力的肢足。\h蜻蜓蜻蜓是益虫,在绘画中蜻蜓代表着闲淡怡然的田园物象。蜻蜓多生活在有水的地方,在绘制时要配以各种植物,如荷花、竹叶等入画。白描蜻蜓,主线勾,无色,即用墨用笔重勾勒,强调其形;翼翅多平直,变化不大,经脉线呈网格状,勾画时可用淡墨。1用小号狼毫笔,中锋运笔,勾勒出蜻蜓的头部及复眼。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蜻蜓正面的前翅,用笔要轻,以表现蜻蜓翅膀的轻盈之感。勾画每一条线时都要深思熟虑,不可随意勾画。另外要根据下笔力度与转折顿挫的变化调节画面的层次感,不可重复勾画。2顺势勾勒出蜻蜓的一对后翅。后翅相对前翅较大。每一个翅膀的姿态不一,勾画时要注意线条的微妙变化;同时要根据蜻蜓的生长及动态结构,用重墨勾画出其肢足部分,要做到笔意相通连贯。3勾画蜻蜓的翅膀和身体。翅膀的筋脉线(网状线)从背部画起,下笔由重逐渐变轻变浅,并根据其生长的结构依次勾画,注意笔的转折和顿挫。再依据蜻蜓的姿态勾画出其腹部的环节线。4适当用墨色分染出头和肢体部分。注意用墨层次的变化,可用白云笔分染,墨色可稍重一些,要留白。\h蝈蝈蝈蝈为鸣虫之首,在古时就被人们所喜爱。它的繁衍能力强,被视为家族兴旺的吉祥物;蝈蝈还有招财纳福的喻意。在清朝的宫廷就有饲养,众蝈蝈齐鸣,有“万国朝贺”之意。蝈蝈也常常被作为绘画的对象,如果配上秋天的一些农作物和蔬果,更能增添几分情趣。1用狼毫笔勾画出蝈蝈的头部及前胸背板。前胸背板呈盾形,绘制时要根据这一特点准确地勾画。2勾画出蝈蝈侧面的后腿,绘制时要注意胫节处笔触的转折,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出蝈蝈背部的翅膀。翅膀呈椭圆形,它比其他部位衔接处的墨色稍重一些。3用同样的运笔方法勾画出蝈蝈的前足和腹部。在表现腹部的纹路时运笔要轻,线条要细腻。4勾画出另一侧的足部,注意其与身体的遮挡关系及透视的变化。5勾画出蝈蝈的一对触角,落笔要实,提笔要虚,擦出墨干之感。绘制蝈蝈的身体及翅膀的纹路时,要根据其自然之态,通过笔的转折、顿挫来表现。6从整体上对蝈蝈进行分染,注意墨色深浅的变化。\h蟋蟀蟋蟀又名“蛐蛐儿”、“促织”等,杜甫有诗“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就是描写蟋蟀鸣叫时给人的一种感思;同时蟋蟀也是人们的玩物,以斗为乐,人们也借此讽刺一些玩物丧志、不学无术的人。蟋蟀也是秋日昆虫,入画甚多,多以蛐蛐相斗为表现重点。就白描而言,以形态结构的表现为主。1选小号狼毫勾线笔,中锋运笔,勾勒出蟋蟀头部的外形。2用适中的笔墨勾描出蟋蟀的躯体,要掌握好用笔的力道和笔触的运用。3用同样的线条勾画出蟋蟀的两条尾毛,落笔实,提笔虚,以表现出其轻盈的质感。4勾画出蟋蟀的六足。其后足较发达,所以在用笔上应更加注重力道,墨色要饱满;前足较为纤细,勾画时运笔用墨要相对轻些。5用流畅的线条勾画出蟋蟀两条长长的触须,要根据它的自然之态来勾画。其身体的纹路较为细密,用笔要轻。6最后皴擦出蟋蟀身体颜色较重的部分,完成对蟋蟀的勾画。蟋蟀的身体及肢足表面不光滑,上面多绒毛。勾画时为表现出这一特点,可用较淡的墨色,采用勾点法勾画,但要注意画面的整体感,不可太过繁琐。\h鲤鱼鲤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常被人们寓意为高考中举,也寓抓住机会,一跃而就的象征意义。鲤鱼之所以被人们所喜爱和钟情,不仅是因为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它还有“连年有余、富贵有余”等象征意义。1用小号勾线笔,蘸重墨,笔尖中锋运笔,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鲤鱼的头部及鱼须。2以同样的运笔方式,勾画出鲤鱼正面的身体,勾画时注意运笔要做到轻、重、虚、实。3接着勾画出鲤鱼身体转折的动态结构、鱼鳍,尾部要顺势一并画出。4勾画出鲤鱼身体的鳞片,身体较宽的地方鳞片较大,尾部鳞片相对较小而密集。勾画鲤鱼时最应该注意的就是它的动态,扭曲的身体及相互叠交的鳍,勾画时用墨要表现出前后虚实关系。5勾画出鲤鱼的鱼鳍骨脉,采用双勾法。为表现鱼鳍及尾部的薄软,勾画时要用淡墨,起笔稍重,收笔要轻。6深入勾画鱼鳍及尾鳍部分,根据其生长方向和褶皱的地方勾画。线条要淡于骨脉的墨线,强调其墨线的变化。\h金鱼金鱼起源于我国,是最有名的观赏鱼之一。金鱼,被人们赋予了美好吉祥的寓意,如连年有余、吉庆有余、鸿运当头等,各个品种的金鱼,其寓意也各不相同,总之都寄予了人们美好的意愿。金鱼的绘画风格也不胜枚举,本节以白描金鱼为主。1用小号狼毫笔,蘸画出金鱼的头部。重墨,中锋运笔,勾2接着勾画出金鱼圆滑的身体,同时勾画出鱼鳍部分。3进一步勾画出金鱼尾,其尾部的造型很特别,勾画时一定要对其尾部加以变化,可从鱼尾末端画起,起笔略重,收笔要虚,以表现鱼尾的轻盈之感。对金鱼的鳞片进行勾画时,要注意从头部画起,一片压两片,片片相压,呈网状结构勾画,鳞片的线条用墨要浅于其轮廓线。4笔尖中锋运笔,勾画金鱼的鳞片,根据金鱼的体态特征调节鳞片大小。5最后勾画金鱼的鱼鳍,根据其生长方向勾画上面的鳍骨脉,可用较淡的墨色勾画线条,要自然流畅。\h第4章禽鸟的绘制技法在对鸟类的描写上我们多以描绘其卵形的身体,表现柔软的羽毛等特征为主;描绘时要把握鸟的动态走向,用线时要流畅自然,大胆且心细。\h黄鹂黄鹂属鸣禽类,全身以黄色的羽毛为主,主食昆虫、浆果等,是益鸟。黄鹂经常作为题材入画,其寓意也较为丰富,如黄鹂与紫藤寓意为“飞黄腾达”,有诗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是表现出人们对春的赞美、对大自然勃勃生机的向往。1用小号狼毫笔,蘸浓墨,勾画出黄鹂的嘴与头部,并用较干且淡的墨勾画黄鹂的腮羽。2根据黄鹂背部羽毛的生长方向,依次勾画出其背部覆羽。线条要简洁,羽毛的排列要有序。3勾画黄鹂翅膀的其他翎羽及羽毛的羽干。4勾画出黄鹂腹部的羽毛及尾羽,黄鹂的尾羽短圆,勾画时根据这一特征,从外向内用笔,收笔时要轻提。5细致地勾画出黄鹂的爪子,根据其爪子的姿态进行勾画,适当加上一些树枝,以衬托黄鹂的生活环境。6用重墨画出黄鹂头、翅、尾的黑色部分,注意用笔要谨慎,墨不宜太多,可重复用笔。勾画黄鹂,要侧重其形态的刻画,做到用笔用墨的变化,如嘴、初级飞羽及尾部等地方要用较重的墨来体现。对身体上细小的绒毛,要用撕毛的表现形式勾画,在翎羽的地方可用重墨一次勾成,如果是画成着色工笔画,就要用墨分层进行渲染了。\h太平鸟太平鸟为小型鸣禽,其头顶有一细长呈簇状的羽冠,太平鸟的体态优美、鸣声清柔、特征明显。通常被花鸟画家作为入画的对象,其意喻也比较深远,有太平盛世、新气象、新希望等美好的情感寄托。太平鸟也是冬季园林内的观赏鸟类之一。太平鸟特征明显,勾画时首先从最有特点的头部画起。1用小号狼毫笔,蘸浓墨,勾画出太平鸟的头部及头上的羽冠。2画出太平鸟的腹部及小覆羽,注意勾画时运笔的力度,根据其形态进行准确的勾画。通过线条的粗、细、浓、淡来表现其体积感。3以同样的运笔,勾画出太平鸟的尾羽,其尾羽向下生长,羽毛的生长较为规律,可逆向用笔进行勾画。4接着勾画出太平鸟的爪部。爪子的外部线条要用重墨勾画,内部线条用较淡墨色勾画,注意其结构。勾画太平鸟的时候一定要依形而画。我们不仅要准确地表现其形,更重要的是要画出太平鸟的神韵。对翅膀的勾画要表现出层层相叠的感觉,不要有所松散,做到仔细入微,表现出其真实感。\h鹰鹰为大型食肉性猛禽,居鸟禽食物链顶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特有的秉性,给人以勇猛无比的精神,鹰自身所具有的自由、力量、勇敢和胜利的品性同时也鼓舞着人们。鹰入画甚多,如鹰击长空、大展宏图等都给人以大气磅礴的气势。1选择小号狼毫笔,蘸浓墨,勾画出鹰的头部,侧重刻画眼睛和嘴。通过墨线来表现鹰的形态,可多用较重的墨线来勾画鹰的基本形态。2接着勾画出鹰的颈部及翅膀的一二级覆羽。3顺势完成翅膀羽毛的勾画。鹰是猛禽,应表现出它的浑厚苍劲和大气磅礴的气势,重点要强调头部、嘴和眼神的刻画。嘴眼均以重墨勾画,可用较为干些的墨线进行勾画,表现其坚韧有力。用准确的笔法表现鹰的外形结构,做到形神兼备。4笔尖中锋运笔,继续勾画出鹰的尾羽,注意羽毛的前后遮挡关系。根据鹰的整体形态来勾画,在注重整体的同时不要忽略了细节。5勾画出鹰脚部坚硬锋利的爪子,注意运笔的顿挫,掌握好笔力。线条要有转折,表现出其尖锐的质感。6为鹰的翎羽勾涂墨色,可用笔皴擦出尾羽的花纹,注意留些飞白,使画面更加生动真实。勾画鹰时应注意其身体每一个部位的羽毛区别,尾羽的墨色较飞羽淡,要着重勾画出鹰本身的气势和神韵。\h绶带鸟这种鸟的尾部中间有两根非常长的尾羽,形似绶带,故名为绶带鸟,也叫寿带鸟。在绘画时常与一些富贵类的花卉相配,有吉祥、富贵、长寿之寓意。同时绶带鸟也是益鸟,多以食昆虫为主。1用小号狼毫笔,蘸浓墨,中锋运笔,勾画出绶带鸟的头部,勾画时注意表现出其嘴部坚硬的质感,以及冠羽的蓬松感。从头部画起,注意表现出绶带鸟头部的冠羽。2中锋运笔,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绶带鸟背部的羽毛及翅膀,根据其羽毛的生长形态进行勾画,线的穿插要自然得体,每片羽毛的大小要有规律。3画出绶带鸟长长的尾羽,中间的尾羽较长,其他的逐渐变短。勾画时,注意这一特点,用线一定要流畅自然。对绶带鸟的勾画,要侧重表现其形体特征,如头部的冠羽和长长的尾羽,都是其特点。尤其对尾羽的用笔,一定要做到一笔到位,自然流畅。4勾勒出绶带鸟纤细的爪子,注意观察其形态,勾画时注意爪子与树枝的衔接关系。绶带鸟的体态特征明显,对比鲜明,两条长长的尾羽是表现绶带鸟的重点。5勾画出头部的黑色绒羽,根据其结构关系进行勾填,完成对绶带鸟的勾画。\h锦鸡锦鸡的形状类似喜鹊,背部有红、黄的纹理,嘴和肚子均呈红色,头顶为绿色,尾羽较长,有黑白相间的云状斑纹。爪子较为锋利,喜欢打斗,一般成对生活。人们常借锦鸡寓意锦上添花、富贵吉祥。1用狼毫勾线笔,蘸浓墨,中锋兼侧锋运笔,绘制出锦鸡的头部。2向上勾画时,可逆锋勾画,做到深浅有度。3根据锦鸡的姿态勾画出两侧的翅膀,绘制时要有简有繁。每片羽毛的形态都要依据生长结构来画。4用小号狼毫笔,蘸浓墨,笔尖中锋运笔,勾画锦鸡的双翅及尾羽,注意勾画时把握整个身体的动向。画锦鸡时,主要是有针对性地抓其形,画其态,对其特征要把握好,才能画好锦鸡。还有就是锦鸡的斑纹较多,勾画时,可配合勾线笔、兼毫、羊毫来运用。对初学者而言,重点还是要多加观察,多加练习,方能画好白描,画好锦鸡。5进一步勾画其身体羽毛上的斑纹,注意可直接用兼毫笔勾画。其次画锦鸡羽毛时,为表现羽毛的质感,部分地方可用干墨直接点画或者是撕毛,尤其是锦鸡尾部羽毛上的斑纹呈倒八字依次排列,勾画时也应注意细节,做到精益求精。\h鸳鸯鸳鸯是小型游禽,头和后颈呈灰褐色,无冠羽,眼周白色,其后一条白纹与眼周白圈相连,形成特有的白色眉纹,嘴为暗红色,尖端白色,脚为橙黄色。鸳鸯生性机警,极善隐蔽,飞行的本领也很强。为著名的观赏鸟类,因经常雌雄两只栖息在一起,所以人们常用鸳鸯来比喻恋人。1用小号狼毫勾线笔,蘸浓墨,笔尖中锋运笔,勾画出鸳鸯的头部,注意头部线条的弧度及走向。2勾画出鸳鸯腹部及背部的羽毛,其颈部多细长型羽毛,勾画时可用倒八字的画法层层描绘。3继续勾画出鸳鸯背部羽毛及扇状直立羽,绘制时根据其飞羽的形态结构进行勾画。4以同样的方式勾画出鸳鸯的尾羽。5勾画鸳鸯的扁足,绘制时注意画面的前后透视关系,然后细致地刻画足部的细节。6蘸浓墨,勾染鸳鸯羽毛上的深色,可皴擦双翅两侧的羽纹。在绘制白描作品时应学会起笔逆入(有逆的意识即可)、中锋运行(笔尖在线条的中间),收笔有回势,力量要均匀,不能虎头蛇尾。\h写意篇\h第5章写意基础知识写意是中国画传统的画法之一,用笔不讲究工细,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写意画在表现对象时基于概括、夸张的手法和丰富的联想,用笔虽简,但竟境繁邃,具有一定的表现力。\h基础工具在开始绘画之前,我们首先要准备好作画工具。下面列出了绘制过程中会用到的各种画具,并对工具,的种类、表现特点做了详细的介绍,让大家对工具有一个初步了解,方便大家在后期作画时选用。\h笔毛笔是绘制中国画重要的工具之一,我们很有必要对毛笔特性做一些了解。根据笔锋的软硬程度可以将毛笔分为软毫和硬毫。软毫的原料是山羊和野黄羊的毛,统称羊毫。硬毫的原料是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和山兔毛,最具代表性的是狼毫,弹性强。兼豪是软硬两种毛按比例搭配做成的。笔锋毛笔按其笔锋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和短锋笔,性能各异。长锋容易画出婀娜多姿的线条,短锋落纸易于凝重厚实,中锋则兼而有之。短锋中锋长锋笔的保存新毛笔不要用热水浸泡,这样很容易使毛笔失去弹性,时间久了毛笔会掉毛、掉头、笔杆开裂。我们在结束国画创作时,一定要将毛笔用清水洗净,然后把毛笔头捋顺,平铺在竹制的笔帘上或用笔架将毛笔挂起。笔的鉴别笔有四德:尖(锋颖尖锐,角棱易出)、齐(笔锋平整,万毫齐力)、圆(毫毛充足,笔身饱满)、健(腹腰坚挺,抽拔自如)。鉴别毛笔时要注意毫毛的真假,是否管直、心圆、头正、毛匀,要选择符合作画需要的毛笔。\h纸生宣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很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用生宣作画追求的便是这种“多变”的墨趣,落笔即定,水墨渗沁迅速,非熟练者不易掌握,也正是这种神奇的多变性,吸引了自古至今无数的名人巨匠选择宣纸作画。推荐用纸与中国画笔墨最为匹配的载体无疑要首推安徽径县出产的宣纸,这种纸在发挥中国画笔墨表现力方面很强,物理性能稳定。生宣纸在选择熟宣纸时一定要慎重,好纸不一定白,太白说明增白剂太多,不利久藏;好的熟宣纸纸白但不刺眼,反光柔和,纸内不能有草梗、沙粒、裂口、洞眼及其他附着物,如果纸绵软不脆,如有嘻哩哗啦的响声、手感僵挺,决不是好纸。熟宣纸\h笔架笔架就是架笔之物,是传统文房用具之一。在构思或暂息时用以置笔,以免毛笔污损他物。笔架\h调色盘调色盘就是调和颜料的容器,是不可缺少的文房用具。其形状通常为圆形,呈梅花状,但也有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质地以陶瓷类较多,而小碟子形态的调色盘造价比较低廉,通常为初学者或业余人士使用。梅花盘小碟子\h颜料国画颜料一般是以块状、粉末状和膏状形态存在的。块状粉末状膏状颜料推荐现在使用的颜料多为膏状国画颜料,色彩鲜明,性能稳定,黏着力大,耐水性强,装裱不会渗化或褪色,外出写生携带方便,适合初学者和美术爱好者使用。块状和粉末状的颜料,需要画者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调配,比较麻烦。\h笔法在国画中,笔法是“以线造型”为最基本的原则,常常利用线条的粗细、长短、干湿、浓淡、刚柔、浓密等变化来表现物象的形神和画面的节奏韵律。笔法包括了落笔、行笔和收笔,具体可以归纳为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顺锋、逆锋等。\h中锋用笔中锋要求落笔中正,不偏不倚,用笔要圆劲而有韧力,一般多用于描写能定形的物体,如花卉的枝干、草虫的腿爪、山水的轮廓等多用中锋来表现。中锋用笔侧锋用笔\h侧锋用笔侧锋运笔时,笔管与纸面不垂直,行笔时笔管所指的方向和所画的线条方向也有一定的角度,笔尖不在墨线中间,侧锋运笔画出的线条一边轻、一边重,落笔偏侧横扫。在画花卉的花头、染画山水、点画大叶时多用侧锋。\h藏锋用笔藏锋运笔,笔锋要藏而不畅,灵秀活泼。藏锋用笔\h露锋用笔露锋运笔,锋芒外露,挺秀劲健。露锋用笔\h顺锋用笔顺锋是指笔杆倾倒的方向与行笔的方向一致,这样的笔锋呈顺势,画出的线条效果光洁、挺拔。顺锋用笔\h逆锋用笔逆锋就是相对于正手位置顺行方向的反方向来运笔。逆锋用笔要画好一幅国画作品,用笔是关键。在创作画面时,必须依赖用笔和用墨。用笔塑造形态,用笔讲究笔气、笔力、笔韵。用笔要一气呵成,笔有气,就是活笔,无气,就是死笔。从始笔到末笔,要首尾衔接,笔笔送到,做到游刃有余,这样画出来的线可避免板、刻、结等毛病。运笔要有力气,气到力便到。落笔纸上不应稍有迟疑,走笔轻重疾迟,都要注意火候。\h墨法中国传统画中的用墨方法很多,我们常讲“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这是指墨色由深、厚、干的焦墨向淡、薄、湿的几近清水的过渡,从而形成不同层次的墨色变化。常用的用墨技法也有很多种,如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等。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h积墨法积墨法是指待前面墨色干后,再累加不同墨色的方法。用淡墨染后,再用稍重的墨覆盖,连染带擦,层层积染,以达到层次丰富、墨韵深厚的效果。积累时每一层次笔触的复叠在前一层次的笔触干时才进行,而笔触的相叠必须既具形式感又能表现物象。\h泼墨法泼墨法指用毛笔饱蘸水墨,随意挥洒。笔墨酣畅,追求画面墨色淋漓的艺术效果。这种挥泼而成的笔痕、水痕有一种自然感与力量感,但也有很大的偶然性与随意性,是作者有意与无意的产物,容易出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效果。泼墨和泼彩可以兼用。这种方法多在大写意或山水画中运用,力求达到水墨淋漓的画面效果。\h破墨法破墨法是指作画时,在前一笔墨迹未干之际,复加另一笔墨色而求得浓淡墨相互渗透的艺术效果。破墨法中有以浓破淡、以淡破浓、以湿破干、以干破湿等多种形式,常用于花鸟画的创作中。以浓破淡以淡破浓以湿破干以干破湿\h色法国画颜料的调色规律与水彩颜料基本类似,对于有水彩画基础的国画初学者而言,掌握写意画调色规律并不难,但国画颜料也有不同于水彩颜料的特性和色彩倾向,所以建议初学者试着在调色盘上将最基本十余种的国画颜料互相混合,熟悉调色后色彩的变化规律再开始作画。\h常用国画颜料色卡藤黄朱磦朱砂朱红胭脂赭石三绿石绿翠绿三青藏青花青\h渐变色曙红加水和白粉调和在原有颜色的基础上加白粉调和用调好钛白的毛笔在另一个干净的碟子里打滚,将笔中多余的颜料沾附在碟子上。用笔尖蘸一点点曙红,在蘸满白色颜料的盘子的中心部位调和,以呈“z”的形状运笔,一点点向边缘扩散。这样,笔中自然形成了浓淡相间的颜色。\h复合色色色调和将所用到的花青和藤黄分别挤出适量,放在盘边,注意两者挨得不要过于紧密,否则会出现混合的现象;然后用笔将藤黄晕开,并充实笔头。紧接着以笔头晕开花青,这时笔中原有的藤黄将与花青混合,笔尖上会发生色泽的变化且非常自然。要注意在调色的时候不要将两者完全混合。色墨调和先将朱磦取适量放在盘中,要呈圆弧状分布在盘中,切忌胡乱地将墨与色混合,否则会失去墨色相间的意趣。这时,侧锋用笔,在纸面上绘制出的线条颜色就会以非常自然的方式与墨融合,而不会厚重无韵。\h题款、印章的形式画面上题款的主要目的是为突出主题、为中心思想服务的。那么,款字内容也和绘画内容一样,由于时代不同,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同,表达出的思想内容也不同,从这里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画家的思想。印章的种类不同,故捺印的位置也不同,用印还可调节画面色彩,捺白文印还是朱文印,皆因需要而定。\h题款中国花鸟画融合了诗歌、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诗文、书法和绘画的结合,历来有“三美”和“三绝”之称,是中国画普遍追求的艺术境界,而题款正是表现这一艺术境界的重要手段。题款分为“题”和“款”两方面的内容,在画上题画赞、画诗(词)、画记、画跋等叫作“题”。在画面上题日期、姓名、别号、钤印等,称为“款”。长款画面留白较多时,可以用长题款来丰富画面,具体来说可以题画家写意的心情、作画的时间和环境等,传达一种画外之情、画外之境。意款根据画面的意境,拟定的画款。意款的内容紧扣画面主题,并附上作画时间、姓名(或者别号)、作画地点等。诗款根据画面的意境,在画面的空白处题上画家本人或者他人所作的诗句,把文学和绘画结合起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亦叫题画诗。有时也可以先有诗后有画,绘画是为了描写诗意。多款为了使画面更加活泼,可以在多处题款,款文的长短和占据空间的位置,也要从画面的实际情况出发。\h印章印章最初的作用相当于签名。西方油画的作者签名往往在画面最不显眼、最不重要的角落,由于画面都很满,为了不影响画面,签名一般比较简单,若隐若现。中国画中的印章,最初在画中也跟西画中的签名一样,作为画者的凭证根据。由于中国印纹构图考究,可以充实和丰富画面,于是逐渐成为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译文:王忠富印规格:25mm×25mm译文:王规格:20mm×20mm译文:王规格:15mm×15mm译文:王氏规格:20mm×20mm译文:大吉规格:25mm×12mm译文:水墨规格:29mm×15mm\h构图的技巧在画面中构图时,不仅要力求宾主鲜明,疏密错落,前后贯穿,变化掩映;还要注意全局的严整、疏朗、新颖、活气,要极力避免充塞、繁琐、板实、重叠、对称、均匀、松散、空薄等。画面构图首先要根据主题思想的要求,把主体景物布置在适当位置,即摆好主宾揖让的关系,这是构图的关键。构图中运用对比手法,即加强矛盾、制造矛盾,开与放是制造矛盾,合与收是统一矛盾。矛盾制造得越险绝,统一矛盾就越能出奇制胜。下面介绍一下国画创作中经常用到的几种构图形式,供初学者和爱好美术与国画的读者参考。\hS形构图S形构图,又称“之”字形构图,是一种最常用到的构图形式。这种形式既体现了中国画传统的左旋右转的构图思想,也生动地表达了起、承、转、合的布势手法。起:开笔就是起。承:就是对起笔的延续与承接,一般是顺势。转:就是承接之后有转折,方向有变化。合:即是收拢,不使画面的气外泄。\hC形构图C形构图就是指画面的大部分空间被物象包围起来,只留一个透气口。C形构图\h斜出式构图斜出式构图是指物象从一侧伸入画面中。传统的折枝式构图中很多就是采用此法。斜出式构图\h截取式构图截取式构图就是作者在大自然中截取物象的片断,经过裁剪入画。这样的构图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截取式构图\h三角式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具有安定、均衡,但不失灵活的特点。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式构图\h对角式构图对角式构图,把主要的物象安排在画面的两个对角,但需注意两个对角的面积大小不要相等,这样才有变化。对角式构图\h自由式构图自由式构图法自由而灵活,丰富且有变化。构图时,要体现疏密有致、大小错落和整体协调,同时要避免形象之间的距离相等。自由式构图\h动手画一画在创作一幅作品时,首先要确定画面的布局,这是一幅画作成败的关键所在;其次画面的构图要与画面的内容相协调,画面的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的规律。根据前面所学知识,赶快拿起笔来试一下吧。1选择小号狼毫笔,蘸浓墨,以中锋勾画树干的轮廓线。2淡墨点画树叶,控制好笔中的水分,再调和重墨,丰富树叶。3在绘制好的树干右侧再添画另一棵树干。由树干的顶端画叶片,走向朝上,呈上仰之势。4继续添画不同形态的树干,丰富树丛。在树丛的左侧绘制房屋。5根据构图需要,画出围栏、枞树。远处的树木可模糊概括。\h第6章花鸟的绘制技法花卉与禽鸟经常结合在一起表现,所以统称为花鸟画。写意花鸟描绘的重点不拘泥于细致形态,而是通过笔墨、色彩、形态传达出内在所蕴含的精神。在绘制时,要仔细观察形态结构,揣摩创作构思的需要,经过认真分析,精心布局和安排,使形象和色调能够协调统一,传达出物象内在的感情。\h桃花桃花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花木,花朵丰腴,色彩艳丽,有白、红、粉红等色,重瓣或半重瓣。白居易的诗中提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现了桃花的高洁气质。桃花颜色艳丽,在写意国画表现中,其色彩效果是较有代表性的。画桃花用点垛法或勾染法,点瓣时要有远近浓淡的区分。要根据花瓣的朝向变换笔的方向,让颜色呈现过渡变化的效果。根据花头的形态特征,点画出形态不同的花瓣,再以墨色画出花蕊,点出花心。1选取小号羊毫笔,蘸取胭脂,画出桃花花瓣,注意花瓣要有晕染之感。2花瓣的形态各不相同,运笔要流畅,收笔留锋,画出侧面花瓣,注意角度的变化。3画花瓣时,花瓣不必太平均,应有大小变化,花瓣之间要有联系和穿插。4画出第四片花瓣,由于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近处花瓣的形态要大一些,色调要浓重。5留出花心,完成花头花瓣的绘制。6蘸取浓墨,中锋运笔,花蕊要呈放射状点画。\h兰花兰花又称中国兰,是中国传统名花,具有高洁、清雅的特点,古今名人对它评价极高,被誉为“花中君子”。孔子曾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兰很符合中国历代文人画家普遍具有的清高、飘逸、雅兴的品质,是文人画家喜爱入画的题材之一。兰的结构是花五瓣,当中的两瓣较短,朝内侧抱心,另外三大瓣伸向外侧。花心是由鼻和舌所构成,画花瓣时用笔一定要形成色阶,笔肚上色浅,笔头色稍重些,画出来的花瓣才能鲜活,有层次感。根据兰花的结构,先点内瓣两片,再点中心的呈舌状的花瓣,最后点外侧的花瓣。点画时行笔起伏较大,形成飘逸潇洒之感。1选取一管小号羊毫笔,蘸取浓墨,笔中水分要适宜,中锋运笔,画出兰花外层第一片花瓣,注意瓣尖要施以重笔。2顺着第一片花瓣的走势,画出内层的两片花瓣,注意花瓣要有穿插、大小、远近、高低、形状的不同。3继续用笔勾画花瓣,注意起笔有锋,运笔要弯曲流畅,同时还要处理好墨色变化。4继续勾画花瓣,运笔可留有适当的飞白,以表现花瓣的明暗关系。5蘸取重墨,在花瓣间点画花蕊,注意花蕊的分布要疏中有密、密中见疏。6连接花头,中锋运笔,画出花梗。\h栀子花栀子花芳香素雅,为重要的庭院观赏植物。栀子花代表永恒的爱、一生守候和喜悦。杜甫赞曰:“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栀子花,白色单瓣六出、复瓣十二出。画花头时先以淡墨勾出花形,以淡曙红分染明暗,雌蕊一枚,似圆锥形生于花心,绘制时注意用笔要灵活,墨色要深浅有致。1蘸取淡墨,中锋运笔画出栀子花的花心。2绘制栀子花的花瓣,花瓣要有遮挡之势。3继续用笔,画出其他的花瓣。4画外层花瓣,注意花瓣要有翻卷之势。5完善栀子花的花瓣,注意花瓣的造型要符合花头的生长规律。6中侧锋用笔,添加栀子花的三片叶子。7再用中锋绘制叶脉,进而完成栀子花的绘制。\h梨花梨花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悠久,春季开花,花色洁白,如雪六出,具有香气。它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其素淡的芳姿及淡雅的清香更是博得诗人的推崇。唐代大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人感觉花团锦簇,芳香扑鼻。在绘制梨花时,可采用双勾法,墨色要以淡墨为主,花蕊呈放射状分布,轻盈灵秀。根据花头的开放状态,勾画出翻卷程度不同的花瓣,再用胭脂勾画出花蕊、蕊头,注意运笔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