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四川省成都市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五)(PDF)成都市名校高2023届高考模拟检测验题(五)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解析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解析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解析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解析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最先把“亚细亚生产方式”作为一个概念,并做了解
释。他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
方式可以看作社会经济形态演变的几个时代”,其中的“亚细亚的”指的是一种独特的社会
经济发展类型,它与西方社会中的“古代的”“封建的”是并存的经济发展类型。但与此不
同的是,1938年,斯大林明确提出:“历史上有五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原始公社制的、
奴隶占有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这种观点成为关于这个问题的官方
权威话语。在这种划分中,马克思说的“亚细亚的”被去掉了,东方与西方完全被合为一谈。
中国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论证承接于苏联。由于相关著作整理翻译的不足,人们无法
全面了解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的”的看法,许多人都相信“五阶段论”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
所以就一定要在“五阶段”的概念序列中来解释“亚细亚的”的性质及东方社会。在一些人
的意识里,中国若没有经过西方式的前四个阶段而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就有“缺陷”,就
不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因此,1920年代后期之后的半个世纪,中国理论界关于“东方社会”与“亚细亚生产
方式”的主流理解,基本上是在苏联人的思路的延长线上进行的。例如,郭沫若在1936年
说,亚细亚生产方式指的是“奴隶制以前的一个阶段的命名”。他把“亚细亚的”作为人类
社会发展的最初形态,并把它放在了人类社会单线发展的链条上。胡秋原则认为,亚细亚生
产方式指的就是东方封建社会。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与“五阶段论”的头三段加以
对位的思路与观点,长期以来都是学界的主流。其中的争论,大多围绕“亚细亚的”到底属
于哪个阶段而展开,本质上都没有跳出“五阶段论”的固定思路。
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马克思译著的面世以及改革开放后
的第二次思想解放,相关讨论基本摆脱了此前的束缚。阅读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
(1857-1858)》,并结合史实便可发现,马克思的“亚细亚的”社会,不符合原始社会、奴隶
制社会、封建制社会的严格定义:它存在阶级划分,因而不原始;奴隶数量少且不主要从事
生产,因而非奴隶制;它在政治上是相互分散、割据的,而非东方式的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与
中央集权,因而不封建。我们终于得以澄清一个观念:“亚细亚的”是马克思针对资产阶级
社会之前的东方国家专门提出的一个与西方社会发展诸类型并列共存的概念。“亚细亚的”
或“亚细亚生产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形态,就含有对社会性质、类型的判断,不必也不
能再用“原始社会”等概念对位解释。
我国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探讨,不仅是政治经济学思想史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理
论东方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时代局限,以往的论争者自觉“东方学”的理论不足,未能
从东方学、东方社会理论的层面理解马克思的论述。“东方学”的特点,是将世界分为“东
方—西方”二元,从而认识到东方与西方的差异、对照性。否则,就只能把“亚细亚生产方
式”作为无差别的、抽象的“人类社会”共同演进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现在,我们从“理
论东方学”及“东方学”学术理论史的层面检视这段历史,将有助于启发我国今后如何调整
研究思路,从人类社会“共通规律”论转向马克思“亚细亚的”特色论,去研究“亚细亚生
产方式”中存在的“亚细亚的”、东方的特性,并以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为中心,实事求
是地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依据。
(摘编自王向远《中国“理论东方学”与“亚细亚生产方式”七十年定位定性之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沫若与胡秋原的观点是片面的,辩证地综合二者的观点,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B.有了完整而严谨的翻译著作,我国学者就能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C.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得以澄清马克思的“亚细亚的”概念,澄清后的观念与普列
汉诺夫的相关阐释相近。
D.从“共通规律”论转向“亚细亚的”特色论,证明人类社会不存在共通规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完成了一次严谨的驳论,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据简洁多样,既有外国人物的不同观点,也有我国学界的代表声音。
C.文章观点前后照应,比如后文对“亚细亚的”相关观念的澄清在首段便有铺垫。
D.文章末段意在总结前文论证所得到的观点,并对其加以确认和强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联人的观念催生了郭沫若等学者的片面认识,使我国在对马克思“亚细亚的”这
一概念的认识上走了一些弯路。
B.根据马克思对“亚细亚的”这一概念的阐释可以推断出“亚细亚的”是列于“五阶段”
之外的第六种社会形态。
C.有学者提倡治学要直面原始文献,其言论的合理性在本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也
有所体现。
D.中国若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便应吸取历史教训,培养“东方学”理论自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这些年,大批作家积极投身历史剧的创作实践,虽然也有“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
无魂的躯壳”的“三无牌”历史剧,但也创作了不少佳作力作,《大秦帝国》《于成龙》等
作品,与此前的《东周列国》《康熙王朝》等上百部巨作一起,组成了一道古代历史剧的文
化景观,被称为中国文艺用电视艺术呈现的中国通史。这些作品不仅帮助观众学习历史知识,
也帮助观众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五千年中国社会演变和文明发展中认
识社会发展规律,从而鉴古知今,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信和文化自信,激发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
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文艺家要用手中之笔传
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用文艺形式来反映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切实发挥
文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功能。只有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审美方式艺术地呈现
“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我们的文艺才能真正具有时代
精神,受到人民的喜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如果抛弃了优秀的传
统文化,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摘编自《人民日报给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启示》)
材料二:
长期以来,受历史虚无主义和进化论的影响,国内外一些理论家、历史学家对于中国历
史抱有否定的态度。要么轻易否定我们很多关于历史的文学作品,要么肆意歪曲中国历史,
或将中国历史庸俗化,或随意编造以迎合某种意识形态。即便正面介绍中国历史的文艺作品,
也经常因为受西方观念的框架约束,要么对其真正价值认识不足,要么用西方之尺削足适履。
整个中国历史在西方意识形态的笼罩下,就像是一个无处申辩的倒霉蛋。
但我在《长安十二时辰》的一系列介绍和评论中,感受到了钱穆先生所说的对于本国历
史的“温情和敬意”。该剧原著有在国外留学及在外企工作的经历,这符合我对当今中
国年轻人的期待和评价:只有真正接触和了解西方,才能避免书本对于西方的美化和误导,
由此也就更容易摆脱西方的观念条框,对中国历史抱有真正的“温情和敬意”。尤其是当今
中国正处于国力不断上升的阶段,我们提出文化自信,对于自身历史的“温情和敬意”是绝
对不可少的。也许,对于中国历史的态度契合当今无数年轻人的心态,正是该剧受追捧的重
要原因。毕竟,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发现,否定中国历史,把它等同于钩心斗角的宫廷诡计,
是经不起细看和推敲的。
当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态度,会对很多看似绝对的西方定论产生理所应当的质疑。例如《长
安十二时辰》中讲到唐朝时的一种“职业”,被称为“不良人”,这是当时负责社会治安管
理的小吏,类似于今天的刑事警察。笔者曾翻检多本国内警察院校的教科书,都认定警察诞
生于英国。事实上,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学术定论。现代警察的几个特征是:非军队、非民
众、职业化。按此标准,唐代的“不良人”至少已经具备两个半特征。而早期的英国“警察”
或称治安官,最多具备上述一个特征,即非军队。隋唐开始,中国有了正式的科举制度,它
所选拔的是“官”,在官之外,行政工作还需要很多“吏”,它是民众里面较为富裕的人群
为政府的“服役”。这项政策实施长了便出现很多弊病。这一现象的改变是北宋王安石的变
法。其方法是富户不用出人承担“吏”的无偿服役,改为出钱,政府再用这笔钱雇用合格的
专业人员,而不再是无偿服役,从而避免“不良人”的腐败。这是继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之后,
用公平方式雇用“小吏”。
笔者这番带有学术性的分析,在剧中未必有深入的阐述。但我希望它能让更多人客观公
正地看待中国古代制度。只要摆脱历史虚无主义,我们对于中国历史的认识就会有全新的理
解,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有更多的自信。
(摘编自刘仰《历史剧对历史要有温情和敬意》)
材料三:
历史真实不可再现,对历史真实的追求只能无限企及。但可以把生命体验和感受融入历
史,并以此逼近历史真实,传达出历史的神韵。我国文学界和史学界都认可“文史互证”的
说法。钱钟书曾说过,历史考据只扣住表面的迹象,这正是它的克己的美德,要不然它就丧
失了谨严……而文学创作可以深挖事物隐藏的本质,曲传人物未吐露的心理……考订只断定
已然,而艺术可以想象当然和测度所以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诗歌、小说、戏剧比
史书来得高明。
既然历史本身就具有文学性,这就给历史剧创作提供了借鉴意义和遐想空间。所谓传历
史之神,其实就是努力抵达历史深处,准确窥测历史人物内心,沟通古人与今人的心灵,让
历史的回声与今人共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历史剧的园圃里躬
耕的剧作家,谁个没有这样的情怀和抱负?
(摘编自贾璐《对待历史的态度决定历史剧的高度》)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于成龙》等为代表的当代历史剧,展现恢弘的文化景观,既传播了历史知识,又
教人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B.文艺应艺术地呈现“讲仁爱、重民本”等时代价值,只有如此它才能发挥出“凝魂聚
气、强基固本”的功能。
C.中国历史曾经有很长时期被否定,而将其庸俗化,或者将它随意编造以迎合某种意识
形态,就是一大表现。
D.历史考据为了严谨,是只能看表面而不能深入挖掘的,艺术则可以深挖事物的本质,
曲传历史人物的心理。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整个中国历史都在西方意识形态笼罩的情况下,即使正面介绍中国历史的文艺作品,
也未充分认识其价值。
B.接触和了解西方,发现其历史观的虚无主义本质,就容易摆脱其观念条框,从而对中
国历史怀有“温情和敬意”。
C.中国警察院校教科书认定警察诞生于英国,是因为书的编者没有对看似绝对的西方定
论产生理所应当的质疑。
D.隋唐时期中国的“官”和“吏”是不同的。官是科举选拔出来的掌权者,吏是富裕人
家帮助官工作的服役者。
6.从上述材料看,历史剧作家应该有怎样的创作目的、创作方法、创作态度?(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生命
刘建超
他挣扎了几十分钟,觉得只是徒劳,巨大的暗流推得他距岸边越来越远。他索性平静地
浮在海面上,随着海浪漂流,岸边渐渐变成了一条线从眼前消失。
天,暗下来,蔚蓝的大海收起炫丽的姿色,一抹沉黑。天空如一张灰色的网,罩着四际,
罩着他的心。
这次水下摄影的计划,他筹备了好几天,可是下水后的捕捉却总不能令他满意。他有些
焦急,满脑子都是点线面的交错,却不知游离了设定的区域,海浪暗涌将他推向深海。
他开始并不紧张,也不在意。他在海军陆战队当过兵,海上生存训练他总是优秀。他知
道,现在最重要的是保存体能,潜水服可以让他保持身体的热量,他尽量减少活动,像一块
漂浮在水面的木头。
望着漆黑的夜空,失落失意让他叹了口气。退役后,他进了一家广告公司,认识了做文
案的姑娘瑶瑶。瑶瑶清新靓丽,开朗活泼,睁着大大的眼睛听着他讲陆战队的故事,新鲜地
一惊一乍,咯咯咯笑起来像清脆的风铃,叮叮当当地就敲开了他的心门。
海上起风了,浪大了,气温在下降,阵阵寒意袭来。海浪的咆哮似乎要撕碎他,随时都
有可能将他吞噬。他紧张起来,他感受到死亡在向自己逼近。他不断地调整着姿势,调整着
呼吸,在骇浪中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想点愉快的事情吧,这个夜晚很难熬。愉快的事,愉快的事就是瑶瑶过生日。那次在酒
吧,他和瑶瑶两个人拼歌,输了就喝一罐啤酒。他满肚子的军歌,瑶瑶哪里是对手,喝得酩
酊大醉。送瑶瑶回住处,瑶瑶不让打车,非要他背她回家。瑶瑶的脸贴在他的脖后,呼出的
气息暖暖的、痒痒的,在他脸前漫游。
开心的日子总是很短暂。公司里一个搞摄影的白脸喜欢上了瑶瑶,穷追不舍。白脸有自
己的特长,摄影拿过全国奖,给瑶瑶拍出的照片就是和别人的不一样。白脸带着瑶瑶去采访
采风,在一次采风中,白脸钻进了瑶瑶的帐篷。
他结结实实地赏了白脸一拳,离开了公司。白脸捂住红肿的脸哭着喊;瑶瑶喜欢我,有
本事,你也拿一个全国的奖!
他还真的就背起了相机,他不服气,他当过陆战队员的双眼还能寻找不出最美的画面?
他从浪涌中醒来,天已经亮了,他四周望望,一片浩瀚汪洋。太阳很刺眼,赤热的阳光
炙烤着他,没吃没喝,体力消失得很快。嘴唇干裂,手也泡得肿胀。他有些绝望,他不知道
自己还是否能坚持下去。打起精神,他又环顾四周,海面漂浮的能入口的植物都在嘴里咀嚼,
包括一条腐鱼。他拿起挂在脖子上的相机,茫然地望着一片天,一片海,身下一片蓝,眼前
一片蓝,有几只海鸟在翱翔。
他摄影的技术提高很快,他的摄影作品也大大小小得过几个奖,可就是没有拿到全国的
奖。他不服气,为了这次全国的摄影大赛,他选了一个不熟悉的海域下了水。为了自己的那
么点自尊,那个面子的虚荣,竟然将自己陷入了命悬一线的窘境。
他的脸上起满了水泡,嘴唇干裂渗着血丝,手背手心的皮肤开始脱落。他处在半昏半醒
的状态,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已经游离了他的身体,他开始出现幻觉。落日在海的尽头收回了
最后一抹光亮,他又进入了一个黑暗。还好,今晚的夜空中有星星。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想起这首歌,想起瑶瑶那晚和他喝酒,也唱过这首
歌,他脸上露出笑容。他从来没有觉得夜空中的星星和他这么亲近,他竟然能听到星星密密
匝匝的说话声。一颗流星滑过天际,人死了能化作一颗流星,给观赏星空的人带来一瞬间的
惊喜也是美好的结局。名利、地位、金钱、财物算个什么东西,都是身外之物。他觉得死也
是个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把头埋进海水,深深地吸一口气,所有的世间凡尘就随之消失,他
艰难地翻过身,把头扎进水里,憋着气望着黑洞洞的深海,突然,眼前出现了战友,出现了
瑶瑶,出现了白脸,他们都在鄙视他,嘲笑他是个胆小鬼。生命是可贵的,怎么能轻易挥霍?
生活是美好的,怎么能遇到挫折就放弃追求,有勇气活着才是高尚。他抬起头跃出海面,深
深喘口气,对着夜海一声长吼。
他从昏迷中醒来,又是一个早晨,迷茫的眼前是刚刚升出海面的太阳,海面泛着红鲤般
的波浪。忽然,成千上万条不知名的鱼儿跃出海面,迎着朝阳尽情欢舞,那壮观的情景,让
他仿佛置身于仙境,置身于海市蜃楼。他本能地举起相机,按下快门。
他在海上漂流的第四天,被过往的船只救起,几乎没有了生命迹象的他竟然顽强地活过
来了。他的摄影作品《生命》获得全国大赛的金奖。新闻媒体采访请他谈谈获奖感受,他只
说了两句话:敬畏生命,拥抱大海。
他把获奖作品赠给了瑶瑶和白脸,瑶瑶刚刚凸起的肚子里正孕育着一个健康可爱的小生
命。
(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用较多的笔墨描写小说主人公在海上漂浮过程中的外貌和心理,这些描写有力地
塑造出人物顽强勇敢的形象。
B.小说主人公因摄影“没有拿到全国的奖”不服气,为了摄影大赛而涉险,从而突出了
“应该拒绝虚荣”的主题思想。
C.小说在叙述过程中穿插了较多对往事的回忆,使故事显得更有张力,情节一波三折,
并不单调,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小说呈现的价值观,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敬畏生命,不屈不挠地
和困难进行斗争,才是生命的真谛。
8.小说在刻画主人公形象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请结合相关情节加以分析。(6分)
9.有评论家说,该小说平实简单却主题深刻。请根据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孔融荐祢衡,以为“淑质贞亮,英才卓跃,志怀霜雪,疾恶若仇,任座、史鱼,殆无以
过,若衡等辈,不可多得”。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衡素相轻疾,不肯往,而数有恣言。
操怀念,因召之击鼓,裸身辱之。融为见操,说其狂疾,求得自谢。操喜,敕门者有客便通,
待之极宴,衡乃坐于营门,言语悖逆,操怒,送与刘表。
衡为融所荐,东坡谓融视操,特鬼蜮之雄,其势决不两立。非融诛操,则操害融。而衡
平生惟善融及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融、修皆死于操手,衡无由得全。
汉史言其尚气刚傲,矫时慢物,此盖不知其鄙贱曹操,故陷身危机,所谓语言狂悖者,必诵
斥其有僭篡之志耳。刘表复不能容,以与黄祖。
观其所著《鹦鹉赋》,专以自况,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如云嬉游高峻栖峙幽深飞不妄
集翔必择林虽周旋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翼于众禽又云:“彼贤哲之逢患,
犹栖迟以羁旅。矧禽乌之微物,能驯扰以安处。”又云:“嗟禄命之衰薄,奚遭时以崄巇。岂
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又云:“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心怀归而弗果,徒怨
毒于一隅。”卒章云:“苟竭心于所事,敢背惠以忘初。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
予每三复其文,而悲伤之。李太白诗云:“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黄祖斗筲人,杀
之受恶名。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石,句句欲飞鸣。挚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此论最为精当也。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云/嬉游高峻/栖峙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虽周旋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
等美/焉比翼于众禽/
B.如云/嬉游高峻/栖峙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虽周旋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
等美/焉比翼于众禽/
C.如云/嬉游高峻/栖峙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虽周旋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
等美/焉比翼于众禽/
D.如云/嬉游高峻/栖峙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虽周旋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
等美/焉比翼于众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求得自谢”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谢”字含义相
同。
B.六翮,本指鸟两翼中的正羽,在文中以部分代整体,指代鹦鹉的翅膀。
C.“虽奋迅其焉如”与“如礼何”(《十二章》)两句中的“如”字含义相同。
D.八极,八方极远之地。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个方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祢衡既才华横溢,又人品光明磊落,志向高洁,嫉恶如仇,是实属难得的人才,所以
孔融才称赞并向曹操举荐他。
B.曹操虽然召见了祢衡,但祢衡对曹操的厌恶导致了他们两人不可能融洽相处,所以最
终曹操将祢衡送给了刘表。
C.据汉代史书记载,祢衡虽然崇尚气节,为人刚直,但言语狂放不羁,有篡夺大权的野
心,所以刘表也不容留他。
D.《鹦鹉赋》中的鹦鹉其实就是祢衡的自况,他感叹自己的爵禄命运的衰微薄弱,但即
便艰难险阻也仍会不忘初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操欲见之,衡素相轻疾,不肯往,而数有恣言。
(2)衡为融所荐,东坡谓融视操,特鬼蜮之雄,其势决不两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试题。
①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看叶
②
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①东坡谪黄州,居定慧院之东,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目其为知己。②
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棠》开头两句正侧结合,多感官结合,写出了海棠的高洁、柔美,把读者带入一
个缥缈、迷蒙的境界。
B.《海棠》后两句写担心海棠花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
起精神。这样写主要是想表述爱花惜花之情。
C.《看叶》开头一句写鲜花凋谢,芳草不香,感慨春天逝去,为下文写看“叶”做
铺垫。
D.《看叶》一诗撷取自然界的普通事物,写出了诗人特殊的生活感受,情趣盎然,含蓄
而富有哲理。
15.苏轼夜点高烛赏海棠花,可罗与之却认为“看花应不如看叶”,你认为罗与之这种心理
反常吗?请结合诗歌《看叶》予以简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节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屈原坚
守正道、至死不渝的品格。
(2)《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写出了秦始皇奴役天下;而奴役天下必将引起
反抗,将其原因归结为“______________”。
(3)“落木”这一意象是从“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的“木叶”演化发展
而来,被很多诗人用来表情达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
帕米尔高原,山风吹拂,杏海荡漾。一幢幢特色民居在杏花海中①,放眼望去,
一条“蓝带”从杏花紫中穿过,塔什库尔干河缓缓流淌。抬头是湛蓝的天空,是②的
雪山群峰,眼前是一树树的杏花,灿若云霞。
春光易逝,花开有时。但若因此以为新疆的花季是短暂的,那便大错特错了。由于气
候形态多样,新疆的花由南到北次第开放,从天山南麓依次往北看,几个月都会在花海中徜
徉。
伊犁,绵延的雪山下草场如海,从春到秋,杏花、金莲花、野苹果、薰衣草、油菜花、
万寿菊、白番红花、天山红花轮流登台;赛里木湖畔,漫山遍野③,野百合、郁金香、
格桑花、马兰花、蒲公英等数十种不同颜色的花卉相继开放,把整个西海装点成一片花的海
洋;盛夏,霍城的薰衣草开花了,紫蓝色的花海绵延起伏,仿佛大地上延展的梦境。方圆数
里,都笼罩在馥郁芬芳里;昭苏草原的夏天,则会迎来油菜花的怒放,近百万亩油菜花开遍
座座山坡,仿佛一条金黄色的毯子铺满广袤无垠的草原,与白雪皑皑的天山遥相辉映。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另选对象进行仿写。要求语意连贯、形象生动、句式基本一
致。(4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述效果。(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小题。
雨,是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
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便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
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下来,形成了雨。因此,①,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云中水汽充沛、上升气流运动以及足够多的凝结核或冰核。
人工增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向云中撒播催化剂来增加凝结核,比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
等,也可利用声波、飞秒激光、带电粒子等手段,来促进水气凝结、云滴碰并增长等云雨转
化过程,②。
高空的云居然还有“冷暖”之分。由于冷云(云内温度在0℃以下)和暖云(云内温度
在0℃以上)的降水机制不同,对不同“冷暖”的云进行人工增雨,使用的催化剂也是不同
的。对冷云的人工增雨,传统方式通常是播撒碘化银、干冰等成冰剂或制冷剂,增加云中冰
晶浓度,以弥补云中冰核的不足,达到降雨或增加雨强的目的。③,则通常是向云中
播撒盐粉等吸湿剂,使云中迅速形成一批大云滴,它们能通过碰并过程迅速长大成雨滴,“过
度肥胖”的它们“体重”暴增,上升气流给的支撑终于抵不住重力的作用,只好掉了下来,
形成了降雨。
20.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波浪线词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是他喊出了“锁住风沙,制伏洪水”的号召。
B.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
C.她就告诉我说,她是“一个孤儿”,来自附近的圣路加济贫院。
D.是他发现了贫下中农革命的“硬骨头”精神,使之在全县发扬光大……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汪国真在《跨越自己》中写道:“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青春就不再是个谜。向
上的路总是坎坷又崎岖,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真是不容易,有人悲哀,有人欣喜,当我
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跨越是生命的破茧成蝶,是成长的又见花开,是青春的不二选择。翻看青春的记忆相册,
总有一次跨越让你刻骨铭心。请以“那一次跨越”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明确;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述方
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成都市名校高2023届高考模拟检测验题(五)
语文参考解析及解答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C
2.D
3.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4.C
5.B
6.①创作目的:呈现时代价值,传播历史知识,帮助观众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②创作方法:艺术地加工历史,把生命体验和感受融入历史,传历史之神。
③创作态度:对历史怀有温情和敬意,深入研究历史。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7.B
8.①细节描写,如在海上调整姿势、调整呼吸等,表明他海上生存能力很强。
②肖像描写,如“嘴唇干裂,手也泡得肿胀”“脸上起满了水泡,嘴唇干裂渗着血丝,
手背手心的皮肤开始脱落”,表现他经受的磨难之重。
③心理描写,如“觉得夜空中的星星和他这么亲近”,表现他对死亡的思考,认识到生
命的可贵等,敬畏生命。
④环境描写,如海上“风浪大”“海水温度低”“阳光炙热、刺眼”等,表明他所面临
环境的恶劣与艰难,侧面表现他的抗争精神。
9.①小说情节平实简单。小说开端简要介绍人物的背景,以及遇险的原因,接着写人物的
心理活动,最终选择勇敢面对,然后获救。情节没有大的波澜起伏,可谓平实简单。
②人物形象平实简单。小说塑造了一位在海上遇险后,不自我放弃,面对困难进行斗争
的人物形象。人物没有什么惊天壮举,也没有复杂的经历,显得平实简单。
③小说在主题上展示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赞美了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勇于斗争的
精神,在简单的叙述中揭示了深刻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D
11.C
12.C
13.(1)曹操打算召见祢衡,祢衡平常就轻视厌恶曹操,不肯前往,而且几次说不恭敬的
话。
(2)祢衡被孔融举荐,苏东坡认为孔融视曹操只不过是鬼蚊之英雄,他们两人势不两立。
参考译文:
孔融(向曹操)举荐祢衡,认为他“品质光明磊落,英才超绝,志怀像白雪一样纯洁,
疾恶如仇,任座、史鱼的才能大概也超不过他,像祢衡这样的人,(实在)不可多得”。这样
几次在曹操面前称赞祢衡。曹操打算召见祢衡,祢衡平常就轻视厌恶曹操,不肯前往,而且
几次说不恭敬的话。曹操心怀愤怒,就召他敲鼓,并用赤身裸体来污辱他。孔融因为这事又
拜见曹操,说祢衡有疯狂的病,现在请求能够亲自谢罪。曹操高兴了,命令守门人有客人来
了就让进,用上等宴席招待,祢衡来后就在营门口坐下,说话很不礼貌,曹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市农作物种子买卖合同示范文本
-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合同
- 工程用工劳务合同
- 山东省青岛市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考训练试卷【附答案】
- 浙江省重点中学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 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监测数学试卷
- 工程项目划分
- 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语文试题
- 工程审计对量沟通的八大技巧
- 2024-2025学年课时作业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时作业(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医联体实施计划方案
- 《建筑装饰工程造价》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顺丰物流发货打印单模板
- 通风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
- 煤炭化验考试参考题库
- 营销图表-销售员业绩排行图
- 250mw燃煤电厂烟气除尘脱硫工程设计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 2023年《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年度版
- 医院购置单价五万元以上医疗设备可行性论证报告
- 工程未完工情况说明范文(共18篇)
- T2FLAIR增强的应用 T2FLAIR增强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