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住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_第1页
《建筑住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_第2页
《建筑住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_第3页
《建筑住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_第4页
《建筑住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设计................................................................................3

5施工与验收..........................................................................9

6维护管理...........................................................................17

7实施效果评估.......................................................................19

附录A(资料性)分项、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用表.....................................22

附录B(资料性)参建单位自审自核用表.................................................29

附录C(资料性)施工质量验收成果用表.................................................31

I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苏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石平府、卞媛媛、李海生、王孟伟、韩春源、居浩、徐宏、顾仕珲、樊彦雷、

夏青、孙宇、吴玉明、李晓峰、王的刚、王艳梅、靳松、黄景岗、唐思凌、于杭田。

II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建筑住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南京市建筑住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设计、建设、竣工验收以及维护管理等方面的

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南京市新建、改建的建筑住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25993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

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GB50015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

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41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8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GB/T50328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5034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400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1174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

CJJ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8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T135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CJJ/T188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

CJJ/T190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CJJ19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JGJ155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DGJ32/J173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GT32/TJ188立体绿化技术规程

DGT32/TJ201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适生植物应用指南

江苏省公园绿地海绵技术应用导则

苏建办〔2017〕441号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导则(试行)

南京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指南

1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宁海绵办〔2019〕1号南京市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文件审查要点(试行)

宁海绵办〔2020〕3号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施工及验收要点(试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筑住区residentialarea

城市居住区内的住宅建筑用地和公共建筑用地。

3.2

海绵城市spongecity

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滞、

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统筹协调水量与水质、生态与安全、分布与集中、绿色与灰色、景观

与功能、岸上与岸下、地上与地下等关系,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

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抵

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

于达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的多

重目标。

3.3

海绵设施spongeinfrastructure

在城市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控制、中途转输、末端调蓄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雨水进行全程控制,

具有雨水滞蓄、净化、渗透、缓释、转输等功能,以绿色为主、灰色为辅和灰绿结合的设施统称。

3.4

雨水调蓄rainwaterretentionanddetention

雨水调节与储蓄的统称。雨水调节是指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一定量的雨水,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

水峰值流量,延长排放时间,削减峰值流量,一般不减少排放总量。雨水储蓄是指对径流雨水进行储

存、滞留、沉淀、蓄渗或过滤以控制径流总量和峰值,实现径流污染控制和回收利用。

3.5

下垫面underlyingsurface

降雨受水面的总称,包括屋面、地面、水面、植被等。

3.6

雨量径流系数volumetricrunoffcoefficient

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总降雨量之比。

3.7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captureratioofannualrainfall

通过自然与人工强化的渗透、滞蓄、净化等方式控制城市建设下垫面的降雨径流,得到控制的年

均降雨量与年均降雨总量的比值。

3.8

设计降雨量designrainfalldepth

为实现一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用于确定海绵设施设计规模的降雨量

控制值,一般通过当地多年日降雨资料统计数据获取,通常用日降雨量(mm)表示。

2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3.9

绿色屋顶greenroof

又称种植屋面或屋顶绿化,指在高出地面以上,与自然土层不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顶

部和天台、露台上由表层植物、覆土层和疏水设施构建的具有一定景观效应的绿化屋面。

3.10

下凹式绿地depressedgreen

低于周边地面或道路的绿地的统称,本文件所指下凹式绿地均为狭义的下凹式绿地。

3.11

透水铺装permeablepavement

可渗透、滞留和排放雨水并满足荷载要求和结构强度的铺装结构。

3.12

植草沟grassswale

用来收集、输送和净化雨水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可用于衔接其他海绵城市单项设施、城市雨

水管渠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主要型式有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的干式植草沟和经常有水的湿式

植草沟。

3.13

生物滞留设施biorententionsystem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留、渗滤、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3.14

雨水断接disconnection

通过切断硬化面或建筑雨落管的径流路径,将径流合理连接到绿地等透水区域,通过渗透、调蓄

及净化等方式控制径流雨水的方法。

3.15

面源污染non-pointsourcespollution

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通过降雨或融雪的径流冲刷作用,将大气和地表中的污染物带入江河、湖

泊、水库、港渠等受纳水体并引起有机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有害等形式污染。

4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建筑住区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以年径流总量控制、面源污染削减和雨水收集利用为主,同时满足

内涝防治等功能目标。

4.1.2地块海绵设施应加强地块平面、竖向、景观、地下空间利用、排水系统设计的衔接,并按现行

规范标准设计地块内雨水排水管网,排水应合理设计超标雨水排放系统,避免建筑内部进水。

4.1.3应加强与周边道路、绿地、水系及市政排水管网等的衔接,应与周边环境、设施等相协调。

4.1.4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应充分结合现状,因地制宜地设置海绵设施,提高绿地效能,通过源头、

中途、末端相结合的系统方案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4.1.5海绵设施的选择及规模的设置均应符合场地土壤渗透性、地下水位、地形等场地特征和要求。

露天布置的海绵设施在布局和外观设计上应注重安全、环保、景观设计的结合,并考虑满足人的活动

需求。

4.1.6设计图纸应满足《南京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指南》和《南京市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建筑工程、

3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市政工程)文件审查要点(试行)》的要求,具体图纸可根据实际项目情况进行相应的补充。

4.2设计要点

4.2.1项目概况中应包含地理位置、用地性质、建设状态、水文气象、项目现状和周边水系统的问题

与需求、相关政策和上位规划的要求以及项目预期效益等内容。

4.2.2建设条件分析应包括场地基底分析、下垫面分析、场地竖向分析、雨水管网分析、雨落管分析、

绿地景观分析等。

4.2.3设计目标应明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面源污染削减率。内涝现象较为突出的建筑住区,应在控

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基础上,合理增设峰值流量系数等控制指标,重点构建防涝系统;径流污染较

为严重的场地,应以面源污染削减率为优先控制指标,重点构建雨水净化系统。

4.2.4建筑住区的海绵城市设计目标应不低于地块规划条件规定的目标值。

4.2.5用地面积20000m2以上的新建建筑住区,应配套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配套标准为:每10000

m2规划建设用地面积建设雨水调蓄设施的有效容积不小于100m3,优先采用天然洼地、池塘、景观水

体等生态型措施,不足部分采用人工调蓄设施补充。建筑住区内部的绿化、景观、环卫用水应优先使

用调蓄设施内的雨水。

4.2.6总平面设计符合下列要求:

a)总平面布局应根据规划目标和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布置建筑、道路广场、绿化和

必要的海绵设施;

b)应在充分分析建设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并合理利用场地内原有的湿

地、坑塘、沟渠等;

c)应优化不透水硬化面与绿地空间布局,建筑、广场、道路周边宜布置可消纳径流雨水的绿地,

增加雨水渗透面积和消纳空间;新建、改建的建筑住区的透水铺装率不应低于40%,下凹式

绿地率不应低于10%;

d)对于有条件的多个地块,可以整体统一考虑平面布局,雨水径流总量控制、面源污染削减和

雨水资源利用等目标可在多个地块之间给予平衡和落实;

e)合理开发地下空间,为场地内雨水回补地下水提供渗透路径;有条件的项目地下室顶板上覆

土深度不宜小于1.5m,并应布置蓄排水层,强化调蓄、缓释功能。

4.2.7竖向设计符合下列要求:

a)竖向设计应结合周围市政道路竖向、土方平衡综合考虑,合理确定地表径流路径和海绵设施

标高;

b)竖向设计应兼顾雨水的重力流原则,利用竖向高差条件组织雨水外排,并应考虑受纳水体水

位的影响;

c)道路标高应高出临近绿地地表标高100mm以上,道路宜设置平缘石与绿地的缓坡衔接;

d)已建建筑住区改造应优化原场地内部不合理竖向,有利于径流汇入海绵设施。

4.2.8雨水系统设计符合下列要求:

a)雨水系统设计应符合GB50014、GB50015、GB50400、GB50141、GB8978等的规定;

b)室外雨水系统不应由于采用了海绵设施而降低现行规范要求的排水标准;

c)已建建筑住区宜改造现状雨水篦子,将道路、铺装的雨水径流引入周边海绵设施,将屋面雨

水径流引入建筑物周边透水区域或雨水收集设施;

d)新建建筑住区在宜优先考虑雨水断接,将屋面、道路、铺装的雨水径流引入到就近海绵设施;

4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e)项目地块雨水系统的总出水口宜控制在1个~2个(特殊大面积的地块经过论证后可适当增

加总出水口),便于日常的维护管理和后期监测设施的布置;

f)雨水系统设计应综合考虑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等系统,且景观水体补水、循环冷却水补水

及绿化灌溉、道路浇洒用水宜优先选择雨水;

g)有景观水体的小区,设计雨水系统时应考虑景观水体雨水调蓄功能,雨水进入景观水体之前

应设置前置塘、植被缓冲带等预处理设施,以降低径流污染负荷。

4.2.9海绵设施的选择符合下列要求:

a)以实现建筑住区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为出发点,满足绿色灰色相结合、地上地下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表1综合考虑各海绵设施的适用性、功能性、经济性及景观效果,筛选适宜的海绵城市

技术设施,优先使用专项规划推荐的海绵设施;

b)海绵设施的选择除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绿色屋顶、雨水罐等小型、分散的海绵设施外,

还可结合集中绿地设计雨水湿地等相对集中的海绵设施;

c)老城区改造过程中海绵设施的选取宜偏重可实施性,新城区在建设过程中海绵设施选取宜偏

重绿色。

表1建筑住区海绵设施比选一览表

控制目标经济性污染物去除率

单项设施景观效果

径流总量径流污染雨水利用建造费用维护费用(以SS计,%)

透水铺装●◎○低低--80~90

下凹式绿地●◎○低低一般--

绿色屋顶●◎○高中好70~80

简易型生物滞

●◎○低低好--

留设施

复杂型生物滞

●●○低低好70~95

留设施

转输型植草沟◎◎◎低低一般35~90

干式植草沟●◎○低低好35~90

渗管/渠◎◎○中中--35~70

湿塘●◎●高中好50~80

蓄水池●◎●高中--80~90

初期雨水弃流

○●◎低中--40~60

设施

注:●——强◎——较强○——弱或很小

4.2.10海绵设施的计算采用以下方法:

a)海绵设施的布局规模与各子汇水分区的面积、径流系数密切相关,一般选择容积法、流量法

等方法通过计算确定;

b)设计调蓄容积一般采用容积法进行计算,见以下公式:

·······················································(1)

式中:�=10𝐻�

——设计调蓄容积,单位为立方米();

——设计降雨量,单位为毫米();3

�m

——综合雨量径流系数;

�mm

——汇水面积,单位为公顷()。

2

�hm5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c)植草沟等转输设施,其设计目标通常为排除一定设计重现期下的雨水流量,可通过推理公式

来计算一定重现期下的雨水流量,见以下公式:

·························································(2)

式中:�=𝜓�

——雨水设计流量,单位为升每秒();

——流量径流系数;

��/�

——设计暴雨强度,单位为升每秒每公顷();

——汇水面积,单位为公顷()。2

�L/s∙hm

d)对于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2渗井等顶部或结构内部有蓄水空间的渗透设施,设施规模应按

�hm

照以下方法进行计算:

1)渗透设施有效调蓄容积按下式进行计算:

······················································(3)

��

式中:�=�−�

——渗透设施的有效调蓄容积,包括设施顶部和结构内部蓄水空间的容积,单位为立方米(

);

��

3——渗透设施进水量,单位为立方米(),参照“容积法”计算;

m

——渗透量,单位为立方米()。3

�m

2)渗透设施渗透量按下式进行3计算:

��m

······················································(4)

���

式中:�=𝐾��

——土壤(原土)渗透系数,单位为米每秒();

——水力坡降,一般可取;

�m/s

——有效渗透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1

——渗透时间,单位为秒(),指降雨2过程中设施的渗透历时,一般可取2h。

��m

e)面源污染削减率一般采用悬浮物(SS)作为控制指标。面源污染削减率可用下述方法进行计

��s

算:

面源污染削减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海绵设施对SS的平均去除率。

4.2.11设施植物选配满足下列要求:

a)应根据南京市的气候、土壤和水文条件优先选择适生的乡土植物;

b)应根据绿地雨水设施的主要功能(滞蓄、转输、净化等),充分考虑设施水位、日照时间、

土壤、坡度等因素,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应基地环境的观赏植物品种;

c)从功能角度出发,优先选择耐水湿、耐旱、抗污染、根系发达的植物品种;从经济角度出发,

优先选择易栽培、成活率高、维护管理简单的植物品种;

d)设施内有土工布、穿孔管、防水层等结构时,不应选择根系穿刺性强的植物,以防止植物对

结构的破坏;

e)绿色屋顶的植物选取需考虑建筑荷载要求;

f)景观植物的选择同时应该符合《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适生植物应用指南》、《江苏省公园绿

地海绵技术应用导则》中的相关要求。

6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4.2.12绿地设计满足下列要求:

a)应结合绿地规模与竖向设计,在绿地内设计可消纳和控制屋面、路面、广场及停车场径流雨

水的海绵设施,并通过设施及场地排放系统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

效衔接;

b)绿地设计还应符合《南京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指南》、DGJ32/J173和GB50180等的规定。

4.2.13道路设计满足下列要求:

a)因地制宜地利用道路绿地及与道路相关联的绿地,建设植草沟、生物滞留设施等海绵设施,

构建雨水消纳、净化、利用等系统;

b)路面宜采用透水铺装,透水铺装路面应满足路基路面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c)道路设计还应符合《南京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指南》、《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导则(试

行)》、CJJ37、CJJ194等的规定。

4.2.14建筑设计满足下列要求:

a)海绵设施的布置应与建、构筑物设施协调,如绿色屋顶、地下室顶板、蓄水池、雨落管断接

形式等;

b)宜采取措施将屋面排水经消能后引入周边的海绵设施,或通过植草沟、雨水管渠将雨水引入

场地内的集中调蓄利用设施,鼓励将屋面雨水与地面雨水分开收集,优先净化利用;

c)建筑设计还应符合《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导则(试行)》、DGT32/TJ188、JGJ155、GB

50400、GB50108、GB50180、GB50345和GB50009等的规定。

4.3海绵设施常用单体设计

4.3.1透水铺装

4.3.1.1透水铺装按照面层材料不同主要可分为透水砖、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和嵌草砖,

在满足路面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景观效果、透水性能、施工难易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透

水路面形式。

4.3.1.2透水铺装的设计符合下列要求:

a)透水铺装主要适用于广场、停车场、人行道以及车流量和荷载较小的道路;

b)透水铺装宜在土基上建造,自上而下设置透水面层、透水找平层、透水基层和透水底基层,

各层设计要点见表2。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其覆土厚度不应小于600mm,并

应增设排水层;

表2透水铺装各构造层设计要点

构造层渗透系数有效孔隙率厚度(mm)

透水砖≥10-2cm/s≥8%

透水面层透水水泥混凝土≥5×10-2cm/s≥10%60~200

透水沥青≥800mL/15s≥14%

透水找平层不低于透水面层不低于透水面层20~30

透水基层不低于透水面层不低于透水面层100~150

透水底基层不低于透水面层不低于透水面层≥150

≥3.53×10-4cm/s否,则在

土基——

透水基层内设置盲管

7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c)透水铺装结构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CJJ/T188、CJJ/T135和CJJ/T190等要求;

d)透水基层距离建筑物、饮用水源、地下水位应保证一定的安全间距,如受条件限制不满足要

求,应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

e)透水路面坡度不宜大于2.0%。当透水路面坡度大于2.0%时,沿长度方向应设置隔断层;

f)透水铺装应满足相应承载力要求,对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潜在风险应进行评估,并采取

相关保护措施;

g)透水铺装应用于以下区域时,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次生灾害或径流污染的发生:①可能

造成陡坡坍塌、滑坡灾害的区域和膨胀土地质区域;②建筑住区的垃圾集中收转、堆放区等

径流污染严重的区域。

4.3.2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的设计符合下列要求

a)绿色屋顶适用于结构安全、符合防水条件的平屋顶和坡度不大于15°的坡屋顶建筑,优先布

置在多层建筑及面积较大的建筑裙楼;

b)既有建筑屋面改造为绿色屋顶时,应经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和检测部门鉴定,核算结构承载力,

并根据结构承载力确定其构造及种植形式;

c)绿色屋顶的排水坡度宜为1%~2%,单向坡长大于9m时宜采用结构调坡;

d)材料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普通防水材料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345、JGJ155;

2)耐根穿刺防水材料的选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并由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合

格检验报告;

3)排(蓄)水材料不得作为耐根穿刺防水材料使用。

e)植物选择宜符合下列要求:

1)宜选择落叶较少、易于维护的植物;

2)以生长特性和观赏价值相对稳定、滞尘控温能力较强的本地常用和引种成功的植物为主,

优先选择低矮灌木、草坪、地被植物等;

3)不宜选用根系穿刺性较强的植物。

4.3.3下凹式绿地

下凹式绿地的设计符合下列要求:

a)下凹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应根据设计调蓄容量、绿地面积、植物耐淹性能、土壤渗透性能和地

下水位等合理确定,一般为100mm~250mm;

b)下凹式绿地是否换填土壤需结合原状土的渗透性能考虑,换填土壤需保证积蓄的雨水在24h

内完全渗透;

c)下凹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一般应高于

绿地50mm~100mm;

d)对于径流污染严重、设施底部渗透面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岩石层小于1m,距离建筑

物基础小于3m(水平距离)的区域,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4.3.4植草沟

植草沟的设计符合下列要求:

8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a)植草沟的断面应通过计算确定,需满足设计功能及目标要求。计算时植草沟的最大流速应小

于0.8m/s,曼宁系数宜为0.2~0.3;植草沟的边坡坡度应综合考虑地质情况、周边现状设

施等因素确定,一般不宜大于1:3;

b)渗透型植草沟为确保雨水有足够的时间渗入生态滞留土层,纵坡不应大于4%,纵坡较大时宜

设置阶梯型植草沟或在中途设置消能台坎或挡水堰;

c)转输型植草沟宜种植密集的草皮,不宜种植乔木及灌木,植被高度宜控制在0.1m~0.2m;

d)渗透型植草沟的土壤介质渗透能力应结合径流量和渗透时间确定,蓄积雨水宜在12h内入

渗到土壤层;

e)结合排水防涝设计的植草沟应设置有分流或内部溢流措施,用于排除超过设计标准的雨水;

f)植草沟的进、出水口应与周边排水设施平顺衔接。当进、出水中坡度较大时应设置碎石或其

他消能缓冲措施。如果进入植草沟的雨水可能含有垃圾,应设置拦污口。

4.3.5生物滞留设施

生物滞留设施的设计符合下列要求:

a)生物滞留设施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和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按应用位置不同又称作雨水

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等;

b)生物滞留设施的规模应结合设计目标、汇水面积等因素进行计算确定;分散设置且规模不宜

过大,其中雨水花园面积不宜小于2m2;

c)生物滞留设施宜在土基上铺设,自上而下宜设置滞水层、覆盖层、种植层、过渡层和砾石层,

各层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1174的规定;

d)生物滞留设施应设置溢流装置,溢流口规格、标高应根据计算确定;

e)种植层介质类型及深度应满足出水水质要求,还应符合植物种植及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要

求;

f)生物滞留设施边坡设计应有结构校核,宜采用自然缓坡。

4.3.6蓄水设施

蓄水设施的设计符合下列要求:

a)蓄水设施一般宜结合自然水景、人工湖、景观水池等设置,如因场地等因素限制,可使用蓄

水池、雨水罐等;

b)蓄水设施根据雨水回用用途(绿化、道路喷洒及冲厕等)配建相应的雨水净化设施;

c)蓄水设施容积应首先按照“容积法”进行计算,同时为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如保持设计常水

位),再通过水量平衡法计算设施每月雨水补水水量、外排水量、水量差、水位变化等相关

参数,最后通过经济分析确定设施设计容积的合理性并进行调整;

d)采用塑料蓄水模块拼装式或钢筋混凝土调蓄池时,结构强度应由结构专业进行计算并校核。

塑料蓄水模块、拼装式调蓄池不应设置在道路及停车场下;

e)人工调蓄设施应与周围地形、地貌和景观相协调,且应有安全措施;

f)蓄水设施需设置进水管、排空设施、溢流设施、水位监控装置等;有条件区域应在调蓄设施

上游建设雨水处理设施。

5施工与验收

9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5.1一般规定

5.1.1开工前,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合理将工程划分为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

批,作为施工质量检查、验收的基础;有行业标准的可按照行业标准进行划分,也可按照《南京市海

绵城市建设专项施工及验收要点(试行)》执行。

5.1.2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应由具备相应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施工人员应能正确理解海绵城

市的理念,具有施工经验或经过相应的技术培训。

5.1.3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和检

验制度。

5.1.4施工测量符合下列规定:

a)应按照海绵城市设施布置总平面图或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现场高程控制点及坐标控制点,建

立工程测量控制网;

b)各个分部工程应根据建立的工程测量控制网进行测量放线;

c)施工测量时,施工单位应进行自检、互检双复核,监理单位应进行复测;

d)对原高程控制点及控制坐标应设保护措施。

5.1.5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的规模、竖向、平面布局等应严格按规划设计文件进行控制;施工中应加强

施工测量与试验工作,按规定作业,内业资料完整,经常复核,确保准确。

5.1.6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应重点对设施规模、竖向标高、进水设施、溢流设施、防渗措施、

水土保持、绿化种植、排水安全等关键要素进行施工控制,并做好施工过程记录。

5.1.7海绵设施所用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等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时应按相关规定进行

进场验收,按国家、江苏省和南京市现行的行业相关标准及规范规定进行见证取样复检。

5.1.8施工现场应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施工过程对场地及其周边环境的扰动和破坏,应防止施工

过程中对建成的雨水口、排水管道、海绵设施的破坏。

5.1.9建设项目中的海绵城市建设应作为一个专项工程按照《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施工及验收要

点(试行)》进行验收,海绵城市专项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竣工验收备案,不得交付使用。

5.1.10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专项工程质量等级均应为合格,

参照本文件附录A形成质量验收记录。

5.1.11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整体验收,包括海绵城市指标、分区与设施规模匹配性、场地竖向衔接及

排水安全性、外观质量四方面,且均应合格。

5.1.12相关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应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指标自审自核表和控制容积自审自核表

(参照本文件附录B),结合施工图、竣工图纸以及现场建设情况,对指标和分区控制容积进行抽样

核验,各指标校核值应大于等于设计值,各分区控制容积校核值应不低于设计值的85%且项目整体控

制容积校核值应不低于设计值。

5.1.13海绵城市建设单位专项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成果可参照本文件附录C形成验收记录,当海绵城

市建设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a)经返工或整改处理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

b)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应予以验收;

c)通过返修或整改处理仍不能保证植物成活、基本的观赏和安全要求的子分部工程、专项工程,

严禁验收。

5.1.14场地竖向衔接及排水安全性核验符合下列规定:

a)各分区硬质场地、绿地竖向高程、坡度、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场地雨水能够汇入海

绵设施内;

10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b)场地内部溢流口或雨水口设置数量、间距、相应排水能力应满足设计暴雨排放的要求;

c)侧石开口(如有)位置、尺寸、数量应与场地竖向相符合,应满足设计暴雨排放的要求,宜

采取防堵塞措施。

5.1.15海绵城市建设专项工程外观质量验收应着重检查雨落管断接、侧石开口、溢流设施、雨水篦

子等配建设施的观感,海绵设施与外部场地景观融合的程度以及植物栽植效果。

5.2海绵城市单体设施施工

5.2.1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的施工符合下列要求:

a)透水砖物理性能和原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25993的规定。透水铺装的面层施工应

满足CJJ/T188的要求,路基、垫层、基层及找平层的施工可按现行行业标准CJJ1执行,

其透水性及有效孔隙率应满足设计要求;

b)透水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和施工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CJJ/T135、CJJ/T190的要求;

c)透水铺装的施工符合下列规定:

1)透水铺装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施工:挖槽→基层→透水垫层→找平层→透水面层→清扫

整理→透水能力的确认;

2)面层施工前应按规定对各结构层、排水系统及附属设施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

进行面层施工;

3)直线或重点区域内两块相邻透水砖的接缝宽度不宜大于3mm,宜采用中砂灌缝;

4)透水砖铺装完成后,表面应敲实,并及时清理砖面上杂物、碎屑,砖面上不得有水泥砂

浆。铺砌完成并养护24h后,用填缝砂填缝,分多次进行,直至缝隙饱满,同时将遗

留在砖表面的余砂清理干净;

5)透水混凝土宜采用专用机械压实,压实后采用机械对透水混凝土面层进行收面;

6)在冬季或雨期进行透水路面施工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订专项施工方案,经批准后

实施。

5.2.2绿色屋顶

5.2.2.1绿色屋顶施工前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a)屋顶绿化施工前应进行防水检测。种植屋面防水层应满足一级防水等级设防要求,且至少应

设置一道具有耐根穿刺性能的防水材料;

b)进场的防水材料、排(蓄)水板、绝热材料和种植土等材料应按规定进行抽样复验,并提供

检验报告;

c)防水材料的施工环境满足下列要求:

1)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冷粘法施工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5℃;

2)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焊接法施工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10℃;

3)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热熔法施工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10℃;

4)反应型合成高分子涂料施工的环境温度宜为5℃~35℃。

5.2.2.2绿色屋顶的施工符合下列规定:

a)新建、改建建筑屋面覆土种植施工宜按现行行业标准JGJ155的要求进行;

b)种植屋面找坡(找平)层和保护层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345、GB50108的规定;

11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c)种植屋面用防水卷材长边和短边的最小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00mm,收头部位宜采用金属压

条钉压固定和密封材料封严。对于具有坡度的屋面,防水卷材搭接时,应坡上压坡下;

d)排水层采用卵石、陶粒等材料铺设时,粒径应大小均匀。大粒径的应在下,小粒径的应在上。

e)挡墙或挡板的下部应设泄水孔,孔周围应放置疏水粗细骨料,在疏水粗细骨料外设置透水土

工布,防止泥土渗漏堵塞;

f)过滤层宜选用200g/m2~400g/m2的聚酯纤维土工布;

g)采用种植容器时,种植容器排水方向应与屋面排水方向相同,并由种植容器排水口内直接引

向排水沟排出;

h)种植土可选用田园土、改良土或无机复合种植土,进场后应避免雨淋,散装种植土应有防止

扬尘的措施。

5.2.3下凹式绿地

下凹式绿地的施工符合下列规定:

a)下凹式绿地应按以下流程进行施工:土方开挖→溢流井安装→进水口施工→种植土回填→边

坡处理→植被种植;

b)溢流式雨水口设置的位置、深度及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顺直;

c)种植土土质应满足当地绿地植物的生长要求,种植土回填完成后应施加有机肥,并将种植土

层进行耕翻,达到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土壤疏松、通气良好;

d)施工过程中,应避免重型机械的碾压,保证土壤的渗透性能。为长期持续保证渗透效果,可

适当加入有机质、多孔陶粒等材料来改良土壤结构。

5.2.4植草沟

植草沟的施工符合下列规定:

a)植草沟沟渠应按设计形式施工,表面平整、密实。兼顾入渗的植草沟沟槽应避免因重型机械

碾压、混凝土拌合作业等造成的基层土壤渗透性能降低,已压实的土壤可通过对基层不小于

300mm厚范围内的基层土壤进行翻土作业,尽量恢复其渗透性能;

b)断面成形施工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植草沟坡度,每隔5m检测与设计坡度是否一致;

c)断面形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表面应平整,不含大块碎石等;边坡可轻度压实保证其稳

定;沿纵坡方向各断面边坡应保持一致,线性应流畅、美观;

d)沟底不得超挖,不得虚土贴底、贴坡,应平坦。

5.2.5生物滞留设施

生物滞留设施的施工符合下列规定:

a)生物滞留设施完成面标高应低于汇水面(周边道路、砌筑地面或断接雨水口等),整体竖向

构造应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得导致周边次生灾害发生;

b)生物滞留设施应按以下流程进行施工:开挖→坑塘内部场地平整→溢流设施及管道施工→砾

石层(排水层)施工→过渡层→过滤层(栽植土)施工→植被层施工→覆盖层施工;

c)若表层土为优质种植土壤,应剥离表层土,作为种植土储备;若土壤的渗透系数达不到要求

或者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应更换种植土;

d)根据设计要求和设施规模,选择机械或人工方法进行土方开挖,开挖施工过程要避免机械反

复碾压原土,破坏土层的渗透性;

12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e)设施应建设有效的溢流排水系统,设施周围边界的处理上应注意进水口高程、进水口道路立

缘石开口宽度、植物种植种类和种植密度等问题。

5.2.6蓄水设施

5.2.6.1硅砂砌块拼装组合水池的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符合下列规定:

a)施工前应对地基基础进行复验后方可进行施工;

b)渗透池应在底板上铺设透水土工布;

c)蓄水池应在底板浇筑前铺设不透水土工膜,底板下压埋的不透水土工膜宽度不应小于500mm,

且超出底板周边长度不应小于300mm,设于底板下的不透水土工膜应在底板浇筑前完成焊接

和检查工作;

d)养护期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5.2.6.2塑料模块拼装组合水池骨架的安装符合下列规定:

a)底板的结构型式的选择应根据土壤的承载能力和埋设深度确定;

b)渗透池应在底板上铺设透水土工布,蓄水池应在底板上铺设不透水土工膜;

c)模块的铺设和安装从最下层开始,逐层向上进行。在安装底层模块时,应同时安装水池出水

管。当有水池井室时应将井室就位,模块使用连接件连成整体;

d)水池骨架安装到位后,安装水池的进水管、出水管、通气管等附件。在水池骨架的四周和顶

部包裹土工布或土工膜并回填。

5.2.6.3景观水体的施工符合下列规定:

a)新建景观水体在开挖前,应了解场地的地上地下障碍物、管网、地形、地貌、土质、控制桩

点位置;

b)新建生态护岸施工技术要求较高时,施工期间材料供货商应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承担或者指导

施工单位进行护岸施工,重点关注护岸的稳定性以及护岸范围内陆生和水生植物的种植及存

活,确保植物的存活率能达到设计指标,满足护岸的生态性要求;

c)已建硬质护岸绿色改造在施工前应掌握已建硬质护岸的工程结构,在确保护岸结构安全的前

提下再实施改造。若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情况判定局部有不稳定的潜在风险,应停止改造施工,

联系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予以处理。

5.3海绵城市单体设施验收

5.3.1透水铺装

5.3.1.1透水铺装主控项目的验收符合以下规定:

a)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防滑性、耐磨性、块形、颜色、尺寸、强度应符合国家现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透水砖以同一块形、同一颜色、同一强度以2ha为一验收批,不足2ha按一批

计,每一批中应随机50块试件;透水混凝土每100m3同配合比透水混凝土,取样1次,不

足100m3按1次计。每次取样应留置1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根据实

际需要确定,不少于1组;

检查方法:检查合格证、出场检验报告、进场复试报告;检查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b)结构层的透水性验收,其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每500m2抽测1处;

检查方法:按CJJ/T188规定检测;

13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c)透水砖和透水混凝土的铺装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并核对设计图。

5.3.1.2透水铺装一般项目的验收符合以下规定:

a)透水砖铺砌应平整、稳固,不应有污染、空鼓、掉角、断裂等外观缺陷,不得有撬动的现象,

灌缝应饱满,缝隙一致;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

b)透水混凝土强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钻芯取样原位检验;

c)透水砖面层与路缘石及其他构造物应接顺,不得有反坡、积水现象;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

d)透水砖铺砌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透水砖铺砌允许偏差要求。

表3透水砖铺砌允许偏差

检验频率

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范围点数

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2尺,取较大

表面平整度≤5mm20m1

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40m1用钢尺测量

相邻块高差≤3mm20m1用塞尺量取最大值

横坡(%)±0.3%且不反坡20m1用水准仪测量

道路中线偏位≤20mm100m1用经纬仪测量

纵缝直顺度≤10mm40m1拉20m小线量3点取最大值

横缝直顺度≤10mm20m1沿路宽拉小线量3点取最大值

缝宽+3,-2mm20m1用钢尺量3点取最大值

井框与面层高差≤3mm每座1十字法,用直尺和塞尺量,取最大值

高度±20mm20m1用水准仪量测

各结构层厚度±10mm20m1用钢尺量3点取最大值

5.3.2绿色屋顶

5.3.2.1绿色屋顶主控项目的验收符合以下规定:

a)种植屋面质量验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JGJ155中要求执行;

b)种植屋面防水工程竣工后,平屋面应进行48h蓄水检验,坡屋面应进行3h淋水检验,基

质厚度不小于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现场进行蓄水、淋水检验;尺量检查;

c)种植绝热层所用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

d)排水层应与排水系统连通;

检查方法:施工记录;

e)挡墙或挡板泄水孔的留设应符合设计要求;

14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5.3.2.2绿色屋顶一般项目的验收符合以下规定:

a)找坡(找平)层、绝热层、保护层、排(蓄)层、和防水层应按屋面面积每100m2抽查一处,

每处10m2,且不少于3处;

b)接缝密封防水部位,每50m抽查一处,每处5m,且不少于3处;

c)乔灌木应全数检验,草坪地被类植物每100m2检查3处,且不应少于2处;

d)陶粒铺设的宽度、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e)排水板应铺设平整、无皱折,接缝方法应符合设计规定;

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f)过滤层土工布应铺设平整、接缝严密,其搭接宽度允许偏差位-10mm;

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5.3.3下凹式绿地

5.3.3.1下凹式绿地主控项目的验收符合下列规定:

a)下沉式绿地构造形式应满足设计要求,使用的栽植土不得污染水源,不得导致周边次生灾害

发生;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尺量检查;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

b)下凹式绿地栽植的品种、规格和单位面积栽植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钢尺和游标卡尺测量;

c)下凹式绿地蓄排水功能符合设计要求,重点核查设施收水能力(汇水面积,下凹深度是否低

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和设施进出水口竖向(蓄水层及超高层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过

流断面、平面尺寸、调蓄容积;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尺量检查和水准仪;

d)栽植土及地形工程、植物材料工程、栽植工程验收主控项目应满足现行标准CJJ82和

DGT32/TJ201相关要求。

5.3.3.2下凹式绿地一般项目的验收符合下列规定:

a)下凹式绿地完成面(种植面)应压实整平,且坡度平滑,不应存在局部凸起部分;

检查方法:植物种植前,观察检查;

b)下凹式绿地与周边的衔接应符合设计的要求,其他护坡形式应满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